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桡动脉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

桡动脉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

2017-12-09 4页 doc 18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079973

暂无简介

举报
桡动脉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桡动脉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0-9-9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8期供稿 作者:林少群 周雪霞 徐 秀凤 [导读] 由于新生儿血管细小,动脉搏动弱,不易触及,凝血功能差。操作技术要求高,如操作不慎易导致穿刺失败。 林少群 周雪霞 徐秀凤 (湛江市妇幼保健院 广东湛江 524038)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2-5085(2010)19-0012-02 【摘要】 目的 探讨桡动脉采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450例需要采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3组,其中...
桡动脉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
桡动脉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0-9-9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8期供稿 作者:林少群 周雪霞 徐 秀凤 [导读] 由于新生儿血管细小,动脉搏动弱,不易触及,凝血功能差。操作技术要求高,如操作不慎易导致穿刺失败。 林少群 周雪霞 徐秀凤 (湛江市妇幼保健院 广东湛江 524038)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2-5085(2010)19-0012-02 【摘要】 目的 探讨桡动脉采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450例需要采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3组,其中214例采用桡动脉穿刺;136例采用股动脉穿刺;100例采用颞动脉穿刺。对3种穿刺法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局部瘀斑或血肿等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各组间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无差异,P,0.05;桡动脉比颞动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X2=5.08;P,0.05)而局部瘀斑或血肿发生率低(X2=10.67;P,0.01)。讨论 桡动脉位置表浅,其搏动易触及,定位容易,穿刺误伤机会少,操作手法易掌握,并发症少,值得进一步总结并推广应用。 【关键词】 新生儿 桡动脉 采血 监护室内的新生儿在治疗过程中,常需抽取血液以协助诊断[1]。由于新生儿血管细小,动脉搏动弱,不易触及,凝血功能差。操作技术要求高,如操作不慎易导致穿刺失败。对需频繁采血的患儿,如果对同一部位的血管反复穿刺抽血更易造成穿刺部位的各种并发症如:瘀斑,血肿。为了保护血管,减少并发症,我科除了采血用股动脉,聂动脉穿刺采血外,还根据桡动脉的解剖位置,穿刺点选择在第一腕横纹处或第一至第二腕横纹间,桡动脉博动点在茎突与前臂内侧中线的中总线。从2006年开始试行从桡动脉采血,效果良好。现将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住院需采血的新生儿450例,其中男261例,女189例。胎龄30,41(33.6?2.8)周,年龄0.5,23(2.8?1.9)天,体重1050,4100(2430?270)g,随机分为3组,其中I组214例采用桡动脉穿刺,II组136例采用股动脉穿刺,III组100例采用颞动脉穿刺。 1.2操作方法 1.2.1物品准备 茂康碘消毒液、无菌棉枝、一次性头皮针51/2头皮针,一次性2ml或5ml注射器,采血试管及容器。 1.2.2体位 新生儿采取仰卧位。桡动脉穿刺时上肢外展,掌侧向上平放,暴露穿刺侧前臂;股动脉穿刺时穿刺侧大腿外展与躯干呈45?角、垫高穿刺部位,使腹股沟展平,膝关节呈90?角[2];颞动脉P,0.05动脉穿刺时充分暴露额部、顶部或颞部动脉。 1.2.3穿刺部位 桡动脉搏动点在桡动脉博动点在茎突与前臂内侧中线的中总线,穿刺点选择在第一腕横纹处或第一至第二腕横纹间[3];股动脉穿刺点为脐部斜45?角与腹股沟连线处;颞动脉(额部、顶部或颞部)能用肉眼看到或触及其动脉搏动和走向,穿刺点选择在搏动点退后0.3cm,0.5cm处。 1.2.4 穿刺方法 严格消毒局部皮肤,右手持51/2头皮针与皮肤呈15,20?对准搏动点刺入,由浅入深,见有搏动性回血后固定针头,抽取所需血量,拔针后用无菌棉球在针眼及其上方0.5cm处加压3,5min,至不出血为止。 1.3统计方法 按进针一次即获所需血量为成功,对3组穿刺法的成功例数及穿刺后引起局部瘀斑或血肿例数录入电脑,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运算,组间资料用卡方检验(X2)分析,P,0.05有显著差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各组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局部瘀斑或血肿发生率比较均无差异,P,0.05;桡动脉比颞动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X2=5.08;P,0.05)而局部瘀斑或血肿发生率低(X2=10.67;P,0.01)。三组穿刺法的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三组穿刺法的效果比较 穿刺部位 例数 一次成功 局部瘀斑或血肿 例数 率(%) 例数 率(%) 桡动脉(I) 214 202 94.39 6 2.8 股动脉(?) 136 124 91.18 8 5.6 颞动脉(?) 100 87 87.00 12 8.8 合计 450 413 91.78 26 5.7 3 讨论 3.1 表1显示,桡动脉与股动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局部瘀斑或血肿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桡动脉比股动脉更易操作,适用于临床。桡动脉穿刺优于颞动脉穿刺(P,0.05),这与颞动脉穿刺新生儿疼痛哭闹、头部移动、按压部位移位、容易造成局部瘀斑或血肿有关。 3.2 桡动脉穿刺采血注意事项 3.2.1 正确了解桡动脉的解剖位置,科学选择动脉穿刺点,争取一次穿刺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皮下脂肪薄的新生儿如极低出生体重儿,甚至能用肉眼看到其动脉搏动和走向,但动脉常与静脉、神经伴行,穿刺时要找准部位,认真摸清动脉搏动最强处,避免盲目进针,若穿刺失败,不宜多次反复穿刺,以免造成血管和神经的损伤。本组病例有3例误入静脉采血量不足而失败,无1例误伤神经。 3.2.2 根据新生儿特点灵活掌握操作方法。进针点及穿刺深度根据新生儿皮下脂肪的厚薄来决定,皮下脂肪少的新生儿进针可稍浅,进入针头1,2或2,3为宜,皮下脂肪丰富者,可进针头的全部。操作时用左手轻轻的拉住患儿手部,不能用力牵拉,免得血移位,进针由浅入深,见有搏动性回血后即可固定针头抽取所需血量。 3.2.3 按压时间。动脉止血比较困难,如按压力过轻,时间过短或有力过大会引起局部瘀斑、血肿或肢体青紫。护士采血时避免反复穿刺,拔针后不要揉,并亲自按压穿刺点3,5mim用力要适当,直至不出血方可离开,如保留棉球加压上方,时间必须,10min,以免影响肢体得血液供应和静脉回流。 临床上,由于动脉血从主动脉到末梢循环都是一致的,不受肢体局部代谢状态的影响,指标更能真实反映肺的气体交换,全身酸碱平衡状态和代谢状态,检验结果可靠;采血时可直接用头皮针向动脉处进行穿刺,命中率高,采血量不受血管充盈程度的限制、创伤小,因此动脉穿刺采血逐渐取代了以前广泛采用的股静脉穿刺采血。但值得指出的是,动脉穿刺采血难度较大,止血比较困难,对需频繁采血的新生儿,如对同一部位的动脉反复穿刺抽血易造成穿刺部位的各种并发症如瘀斑、血肿等,因此在实践中要勤学苦练,不断提高穿刺技巧,选择最佳穿刺点及方法,并采用轮流穿刺表浅动脉采血,尽可能保护血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桡动脉位置表浅,其搏动易触及,定位容易,穿刺误伤机会少,操作手法易掌握,并发症少, 值得进一步总结并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谢巧庆.梁海华.李思勤等.桡动脉置管采血法在新生儿监护室中的应用.现代临床护理.2002,1(01):009. [2] 谭维玉.提高新生儿动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操作技巧.护士进修杂志.2009,12,1140.02. [3] 利梅芳.新生儿桡动脉应用采血法的效果观察123例.实用护理杂志。2003,19(6):41.
/
本文档为【桡动脉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