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氢山氯水----环保电解实验

2017-09-28 21页 doc 44KB 9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2655

暂无简介

举报
氢山氯水----环保电解实验氢山氯水----环保电解实验 ----環保電解實驗 一、 研究動機: 國中理化課程中,在學習以NaCl電解時,老師說:「電解 (aq) 濃NaCl時正極會產生Cl,而電解稀NaCl卻不會產生Cl(aq)2(g)(aq)2(g) ,而是電解水產生的O。」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便開始著手研 2(g) 究到底這”稀”與”濃”的界線是多少呢?然而,大量的Cl會造成 2(g) 實驗的危險與不便,於是,便想找出一種特殊的裝置,進行”微量” 且”輕便”的創意環保電解。後來並以此主題榮獲參加國立科學教育 館所主辦的中學生科學專題研究研...
氢山氯水----环保电解实验
氢山氯水----环保电解实验 ----環保電解實驗 一、 研究動機: 國中理化課程中,在學習以NaCl電解時,老師說:「電解 (aq) 濃NaCl時正極會產生Cl,而電解稀NaCl卻不會產生Cl(aq)2(g)(aq)2(g) ,而是電解水產生的O。」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便開始著手研 2(g) 究到底這”稀”與”濃”的界線是多少呢?然而,大量的Cl會造成 2(g) 實驗的危險與不便,於是,便想找出一種特殊的裝置,進行”微量” 且”輕便”的創意環保電解。後來並以此主題榮獲參加國立科學教育 館所主辦的中學生科學專題研究研習營,獲得教授的鼓勵與啟發 後,便開始探討氯化物的電解實驗,漸漸克服裝置上種種疑難,完 成此一裝置。 二、研究目的: (一)以環保電解裝置改良氯化物的電解實驗。 (二)以環保電解裝置檢測氯化物產生Cl 的最低濃度。 2(g) 三、實驗器材及藥品 1.燒杯及定量瓶 12.空浣腸盒 2.量筒及攪拌棒 13.各式吸管 1 3.電源供應器 14.濾紙及石蕊試紙 4.調色盤 15.滴定管 5.9v電池組 16.碼錶 6.鱷魚夾 17.玻璃管 7.鉑電極 18.NaCl (s) 8.KI試紙 19.KI (aq) 9.AB膠及相片膠 20.NaSO 223(s) 10.電子天秤及秤量紙 21.HSO 24(l) 11.滴管(大、小) 22.去離子水 四、文獻探討 (一)電解水(2)(3): 1.電解水裝置,如圖一所示 2 圖一:純水之電解 2.電解水之反應機構: (1)負極(陰極)(還原反應:由外加電源獲得電子) 半反應: 4H +- + 4e2H (aq)2(g) (1) (2)正極(陽極)(氧化反應) 半反應: 4OH-- O + 2HO + 4e (aq)2(g)2 (2) (3)全反應:(係反應式(1)+(2)相加而成) 4H+-+ 4OH2H + O + 2HO (aq) (aq) 2(g)2(g)2 (3) (4)淨反應式: 2HO 2H + O 22(g)2(g)(4) (2)(3)(4) (二)電解食鹽水: 1.電解食鹽水,如圖二所示 3 圖二:食鹽水之電解 2.電解食鹽水之反應,在陰極由於H ++質量較Na為輕,其離 + 子活動力遠大於Na,故在陰極仍與電解水一樣的產生氫 -- 氣。但是在陽極部份,由於[Cl]濃度遠大放純水的[OH]濃 度且質量僅相差約2倍,故陽極表面會產生氯氣。 其電解反應如下: (1)陰極反應 ++-+ 2H + 2Na + 2e H+ 2Na (5) (aq)(aq)(aq)2(g) (2)陽極反應 ---- 2Cl + 2OH Cl+ 2OH +2e (6) (aq)(aq)(aq)2(g) (3)全反應 +- 2H + 2Cl + 2NaOH H+ Cl + 2NaOH (aq)(aq) (aq)2(g) 2(g) (aq)(7) (4)淨反應 2HClH + Cl (8) (aq) 2(g)2(g) (2)(3) (三)電解食鹽水裝置: 4 1.電解槽裝置: (2) 文獻中顯示電解槽幾乎為開放式,且體積較大,產生的氯 氣及氫氣量過大,造成實驗上的危險性。 2.集氯氣裝置: 傳統上是於兩電極處取玻璃試管覆蓋,可觀察出其進氣量在 液體之上方,雖能夠達到收集的目的,但後續微量分析較困 難。本研究目的之一,即為創新設計簡易環保的集氣與分析 裝置。 3.電極材料: 一般而言,凡具有導電性的材料均可採用,但為避免產生 電鍍或其它旁支的化學反應,宜找具有良好催化作用且耐腐 蝕的鉑金屬來做電極。另外,兩電極的材質最好是相同的, 可避免造成不同的電位差,間接地,影響實驗的準確性。 (四)電解產物分析: 1.正極氯氣定性分析: 由於Cl -與I的置換反應,可在瞬間產生,因此,可以藉由文 (aq)2(g) (5) 獻中利用澱粉當作指示劑,間接地來作電解食鹽水時正極是否 產生Cl的定性分析,其反應情形如式(9) 2(g) - 2-澱粉溶液Cl+ 2II + I (aq)(aq)2(g) 2(s) 無色 藍紫色 (9) 2.正極氯氣定量分析: (5) 文獻中亦提及碘的還原滴定法,可以於式(9)反應完成後以定濃 2- 度的硫代硫酸根離子(SO)來滴定出碘的濃度,相對地,亦即是 23 氯氣的濃度了。其滴定反應式以及濃度計算公式,分別為式(10) 及式(11)。 5 -2- 2-澱粉溶液 2(SO)+ I2I +(SO)(aq)23 2(s) 46 (10) 藍紫色 無色 2-2- C(SO)×V(SO)=C(I)×V(I) (11) 232322 2-2- 其中C(SO),V(I)為已知值,V(SO)為滴定體積,因此欲求 23223 得的I 濃度,C(I)可由式(11)改寫成式(12)求得。 2(s)2 2,2,,C(sO)V(SO)2323 (12) ,C(I)2V(I)2 當然地,滴定終點必須是由式(10)的溶液剛好由藍紫色變成無色 穩定液時達成。間接地,正極產生的氯氧含量與式(12)之碘分子(I) 2 之含量是相等的。 6 五、研究過程與方法 (一) 傳統簡易電解實驗裝置,空白及改良式試驗 1.開放式(濾紙為鹽橋,空白實驗) (1)參照目前高中教材所採用之簡易電解裝置,如圖三。 (2)以調色盤為電解槽,在相鄰兩格顏料槽內置入8分滿的 0.1M的NaCl 。 (aq) (3)剪長4cm,寬2cm的濾紙先行浸溼後做為鹽橋,並以Pt 為電極,在接近正極處放置KI試紙,於兩槽內各置入紅 石蕊試紙一張。 (4)以電源供應器提供9v的電源,開始電解反應。 7 2.開放式(KI試紙為鹽橋,改良式I) (1)實驗步驟與1相同,僅將鹽橋由濾紙更改為KI試紙,使 其本身兼具氯氣指示劑及鹽橋作用,如圖四。 3.開放式(濾紙為鹽橋,正極上串KI試紙,改良式?) (1)實驗步驗同1,僅改變KI試紙擺放位置,以濕KI試紙串 8 上Pt電極,如圖五。 4.半開放式(用吸管集中Cl ,改良式?) 2(aq) (1)將KI試紙之中點穿透Pt電極之正極處。 (2)套入剪斷之吸管內並放入正極槽內開始電解,如圖六。 9 5.半開放式(增加Cl 與KI試紙的接觸面積,改良式?) 2(aq) (1)用打洞機將KI試紙打成圓形紙片。 (2)取5張紙片,在吸管上剪5個開口並放入紙片。 (3)以Pt電極穿透紙片,故入正極槽內開始電解,如圖七。 6.半開放式(正極外部套上一由細,粗之塑膠滴管,改良式?) (1)將塑膠滴管粗細交接處剪下,如圖八。 (2)彎曲Pt電極放入塑膠管內。 (3)將KI試紙穿透Pt電極置在塑膠管上方。 10 (4)在塑膠管與液面的接縫處剪一小孔,利用電極與電解液 的接觸,如圖九。 (5)放入正極槽內開始電解。 7.半開放式(正極外部套上一由粗,細之塑膠滴管,改良式?) (1)實驗步驟同6,但將滴管方向正反顛倒,使口徑由粗, 細,希望使Cl 更集中,如圖十。 2(g) 11 8.半開放式(吸管上疊五層之KI試紙,改良式?) (1)將打洞之圖形小紙片穿透電極五張,並套入吸管內。 (2)放入正極槽內,開始電解,如圖十一。 12 9.半開放式(上疊KI試紙由5張,10張,改良式?) (1)實驗步驟同8,但將KI試紙由5層加為10層,如圖十二。 10.密閉式(以小滴管粗細交接處為電解漕,改良式?) (1)剪下小滴管之粗細交接的部分。 (2)在其左右兩側插入Pt電極,並置入電解液。 (3)在細端上方放置沾濕的KI試紙。 (4)利用9V電池與電池帽扣組,分在左右兩極來上鱷魚夾, 開始電解。如圖十三。 13 11.密閉式(以大滴管粗細交接處為電解槽,改良式?) (1)剪下大滴管之粗細交接的部份,如圖十四。 (2)其餘步驟與10同,如圖十五。 12.密閉式(以小滴管滴頭部份為電解槽,改良式??) (1)剪下小滴管之滴頭和一小斷細管身。 14 (2)在滴頭兩側插入Pt電極並向上固定。 (3)置入電解液後,在上方置放沾濕的KI試紙,利用9V電 池組,開始電解,如圖十六。 13.密閉式(以大滴管滴頭部份為電解槽,改良??) (1)剪下大滴管之滴頭和一小斷管身。 (2)其餘步驟與12同,如圖十七。 15 14.密閉式(以空浣腸盒為電解槽,改良??) (1)以空浣腸盒為電解槽。 (2)其餘步驟與12同,如圖十八。 16 (二) 以環保電解裝置檢測氯化物產生Cl的最低濃度 2(g) 1. 電解NaCl產生的最低濃度(定性實驗) (aq) (1) 配置各種濃度的NaCl 。 (aq) (2) 在小滴頭電解槽內置入電解液,並在管口放置一張沾濕的 濾紙。 (3) 通入9V之電流,開始電解。 (4) 觀察並記錄其KI試紙變色及電解現象。 2. 定量實驗 (1) 不剪斷小滴管之滴頭,而將管子前端稍用火烤待他軟化 時彎曲。 (2) 在滴管左右兩側插入電極,如同小滴管滴頭電解槽,但不 在管口放置一張沾濕的試紙。 (3) 準備一個小玻璃瓶,在內裝入20ml配置好的0.2M KI及 澱粉液數滴。 (4) 將小滴管套進瓶內,通入9V電流開始電解,如圖十九。 17 (5) 把電解後玻璃瓶之藍紫色液體,及小滴管內液倒入一小 燒杯內。 (6) 以0.001M的Na SO滴定,至藍紫色液體澄清透明為223(aq) 止。 (7) 記錄NaSO使用前後之刻度,並計算其用量。 223(aq) 3. 電解時間與Cl產量的關係 2(g) (1)同2之實驗步驟,在玻璃管內再加入一滴0.1M HSO 。24(aq) (2)通入電流,開始電姐解的同時按下碼錶計時。 (3)取數組不同的電解時間,直到滴定後算出NaSO的用 223(aq) 量趨於一致為止。 (4)改用不同濃度之NaCl並比較其差異。 (aq) 六、實驗結果: (一) 傳統簡易電解實驗裝置,空白及改良式試驗 1.開放式(濾紙為鹽橋,空白實驗) (1)第3分鐘時,嗅到異味。 (2)第4分鐘時,KI試紙變成藍紫色。 (3)第5分鐘時,正極的紅石蕊試紙變為藍色。 2.開放式(KI試紙為鹽橋,改良式?) 18 (1)第2.5分鐘時,嗅到異味。 (2)第3分鐘時,KI試紙變成藍紫色。 (3)第3.8分鐘時,正極的紅石蕊試紙變為藍色。 3.開放式(濾紙為鹽橋,正極上串KI試紙,改良式?) (1)反應時間又較2為少,第2.5分鐘時,嗅到異味,同時 在KI試紙上出現藍紫色。 (2)KI與電極接觸處有藍紫色產生。 4.半開放式(用吸管集中Cl ,改良式?) 2(g) (1)反應時間較短,但變色分佈不均。 (2)KI與電極觸點有藍紫色產生。 5.半開放式(增加Cl與KI試紙的接觸面積,改良式?) 2(g) (1)KI試紙變色順序為下,上,邊緣,中央。 (2)反應時間頗長(約3~4分鐘以上)。 6.半開放式(正極外部套上一由細 粗之塑膠滴管,改良式?) (1)以1.5V電壓電解時,數分鐘後並無明顯反應。 (2)但改以9V電解時,反應明顯,幾乎瞬間變色。 7.半開放式(正極外部套上一由粗?細之塑膠滴管,改良式?) (1)以1.5V及9V電解時,皆在數分鐘內便可使KI變色。 (2)但其反應時間較6長。 8.半開放式(吸管上疊五層之KI試紙,改良式?) (1)以1.5V電解時,反應時間不長,但其變色並非在中央沿 層而上,而是如圖二十所示。 19 (2)以9V電解時,反應速率快,且是幾乎瞬間變色。 9.半開放式(上疊KI試紙由5張?10張,改良式) (1)1.5V電解,反應時間過長。 (2)9V電解時,反應明顯,亦沿層而上。 10.密閉式(以小滴管粗細交接處為電解槽,改良式?) (1)能夠靈敏地測出濃度甚低之NaCl(aq) 的Cl2(g)量。 11.密閉式(以大滴管粗細交接處為電解槽,改良式?) (1)電解較大濃度之NaCl(aq) 時,此裝置較10之反應速率 快。 (2)但靈敏度較10為差。 12.密閉式(以小滴管滴頭部分為電解槽,改良式?) 同10. 13.密閉式(以大滴管滴頭部分為電解槽,改良式??) 同11. 14.密閉式(以大滴管粗細交接處為電解槽,改良式??) (1)反應時間長。 (2)變色不明顯。 (二) 以環保電解裝置檢測氯化物產生Cl 2(g) 的最低濃度 1.電解NaCl(aq) 產生 Cl2(g) 的最低濃度(定性實驗) 。 (1)1M NaCl(aq)稀釋之 0.00050.000050.0001M 0.00005NaCl(aq)濃度 1M 0.5M 0.1M 0.001M M M M 有(約無 反應發生 有 有 有 有 有 無 15min (2)在0.0005M?0.00005M之間 (3)在0.0001M?0.00005M之間 20 0.00075M?無反應 2.定量實驗 (1)電解1M NaCl 3分鐘,需要24.6ml的Na2S2O3(aq) 。 (2)電解0.1M NaCl 3分鐘,需要1.9ml的Na2S2O3(aq) 。 (3)電解0.01M NaCl,發現有一現象:將滴管內液體滴入 玻璃瓶中,瓶內液體呈藍紫色;而將瓶內液體再將回 滴管內混合後,溶液又變回無色透明。 3.電解時間Cl2(g)產量的關係 (1)不同濃度之NaCl(aq)的電解時間與Na2S2O3(aq)用量的關 係。 時間(min) 0.0 0.5 1.0 2.0 3.0 4.0 5.0 6.0 7.0 10.0 15.0 1M 0 4.6 12.8 23.4 24.6 24.8 25.0 NaCl(aq) 0.1M 0 0.3 6.6 1.3 1.9 2.4 3.0 3.2 3.3 NaCl(aq) 0.01M 0 0.05 0.1 0.2 0.3 0.3 0.3 0.3 0.3 0.3 NaCl(aq) 0.001M 0 0 0 0 0 0 0 0 0 0.1 0.1 NaCl(aq) 七、討論: (一) 傳統簡易電解實驗裝置,空白及改良式試驗 1.開放式(濾紙為鹽橋,空白實驗) (1)由電解開始進行後隔了一段時間才觀察到KI的變色,可 知,此裝置不易發現是否已開始產生Cl 。 2(g) (2)而待KI試紙變成可觀之的藍紫色時,往往已經產生了大 21 量的Cl而可嗅覺之,造成實驗安全性的不足。 2(g) 2.開放式(KI試紙為鹽橋,改良式?) (1)其效果較濾紙鹽橋好,明顯縮短了反應的時間。 (2)可減少達到偵測目所需的Cl反應生成量,略降低實驗 2(g) 危險性。 (3)但實驗時間仍頗長。 3.開放式(濾紙為鹽橋,正極上串KI試紙,改良式?) (1)KI與電極接觸處的藍紫色,因為KI被電解,亦會產生 藍紫色,易造成誤判。 2I- - I + 2e2 造成I與澱粉液成藍紫色 2 4.半開放式(用吸管集中Cl,改良式?) 2(g) (1)利用吸管,的確可使Cl稍為集中而減少反應時間。 2(g) (2)但是由於吸管口粗,KI試紙面寬,使得變色區域不固定 且不均勻。 (3)KI與電極接解處仍有藍紫色,造成誤判。 5.半開放式(增加Cl與KI試紙的接觸面積,改良式?) 2(g) (1)此裝置之空隙較少,故可減少Cl的逸失。 2(g) (2)但是Cl卻不易透過KI試紙,故由下,上要經過5層沾 2(g) 濕的試紙,的確耗時較長。 6.半開放式(正極外部套上一由細?粗之塑膠滴管,改良式?) (1)由於管口上方較粗而下方較細,需要一定量以上之Cl; 2(g) 才能產生明顯的反應。 (2)但若Cl達一定量後,較大後KI的接觸面積便可以使反 2(g) 應速率增加。 7.半開放式(正極外部套上一由細?粗之塑膠滴管,改良式?) 22 (1)由於管口上方較細而下方較粗,可使產生之Cl ,較為 2(g) 集中。 (2)但若Cl與KI試紙之接觸面積較小,反而使KI試紙明 2(g) 顯變色所需時間較長。 8.半開放式(吸管上疊五層之KI試紙,改良式?) (1)1.5V反應時,變色沿緣而上,可見Cl並無法完全透 2(g) 過KI試紙,可能是Cl產量不夠。 2(g) (2)而以9V電解時,反應過快,無法控制時間,所以宜多加 幾層KI試紙。 9.半開放式(上疊KI試紙由5張?10張,改良式?) (1)較8能控制時間變因,但相對反應時間變長。 10.密閉式(以小滴管粗細交接處為電解槽,改良式?) (1)由粗?細有利於Cl2(g) 的集中。 (2)由於Cl2(g) 與KI試紙接觸面積小,需要較大量之Cl2(g), 反應時間較長,且仍較半開放裝置快了許多。 11.密閉式(以大滴管粗細交接處為電解槽,改良式?) (1) Cl2(g) 與KI試紙接觸面積大,若濃度大時,反應速率大。 (2)相對的Cl2(g)量小時便不易看出變化。 12.密閉式(以小滴管滴頭部分為電解槽,改良式??) 同10. 13.密閉式(以大滴管滴頭部分為電解槽,改良式??) 同11. 14.密閉式(以空浣腸盒為電解槽,改良式??) (1)浣腸盒瓶身大,但管徑卻很細,使得正極所產生的Cl2(g) 易溶於水中稀釋掉,不易觀察到明顯的變色,而且反 應時長。 23 15.綜合上述實驗其不同方式的優劣比較如下表所示 開放式 半開放式 密閉式 優點 1.可集中Cl2,不產生1.微量電解,產生少量 過量Cl2?較安全。 Cl2?安全性佳,具環 2.反應時間較短。 保性。 2.反應靈敏且快速。 3.裝置輕巧,攜帶方 便。 缺點 1.不易發現是否己產 1.電解液多,裝置複 生Cl2。 雜。 2.待KI變色時 ,己產 生過量Cl2?安全性不 足。 3.電解液多,裝置複 雜。 4反應時間長。 大滴頭、小滴頭及空浣腸盒電解槽的比較。 大滴頭 小滴頭 空浣腸 優點 反應明顯 1.靈敏度高 2.反應速率快 缺點 不夠靈敏 1.電解液多,產生 Cl 2(g)過量。 2.反應慢且不明顯。 基於上述比較,以下定性,定量實驗皆以小滴頭為電解槽。 (二)以環保電解裝置檢測氯化物產生Cl的最低濃度。 2(g) 1.電解NaCl產生Cl的最低濃度 (aq)2(g) 24 -4 (1)發現結果在10M時竟還可以產生Cl而使KI試紙變藍。 2(g) (2)但是其變色現像是出現在第15min時左右,時間似乎太長 了,可能不是因為Cl使KI變色,或許是因為其它的原 2(g) 因,值得後續實驗繼續研討。 (3)於是,便做出一組電解去離子水的空白實驗,而在15mins 後竟也發現KI試紙變色;可見是因為其它原因才使得KI 試紙變色,而不是因為Cl 。 2(g) 2.定量實驗 (1)將滴管內液體滴入瓶中 變色;此一現象証明了 2I- -I+ 2e 2 - 表示滴管內有遇水溶解之ClCl;証實Cl確 2(g) 2(g) 實有產生。 (2)而瓶內液體和管內液體混和 無色透明;代表此時 液體中已不存在I。 2 --- (3)I有可能被還原成I,IO,或IO,也有可能是滴管內的 23 -OH所造成的 --- I+ 2OH IO+ I+ HO (aq)(aq) (aq) 2(s) 2 --- 3IO 2I + IO (aq)(aq)3(aq) (4)因此,便試著在玻璃瓶內,除了20ml,0.2M的KI及澱粉 液數滴之外,再加入一滴0.1M的HSO,使得反應向24(aq)左 進行。 (5)加入HSO之後,此現像便不再發生。 24(aq) 3.電解時間與Cl產量的關係 2(g) (1)不同濃度之NaCl的電解時間與NaSO用量的關係 (aq)223 25 (2)由上圖可得知Cl 的產量在趨於平行X軸之線段之前, 2(g) 其產量與電解時間成正比。 (3)而當其曲線趨於平行時,已達最大產量,表示此時正極已 不再產生Cl而是產生O 。2(g)2(g) (4)濃度愈大,Cl的產量愈多,反應速率愈快。 2(g) 26 _3 (5)濃度在0.001M(10M)時,發現幾乎沒有產生Cl了, 而 2(g) 在15mins時產生了微量的I,不過仍可觀察出其變色的 2 _3 變化,因此推斷0.001M(10M)已經接近,而大約就是電 解NaCl產生Cl的最低濃度了。 (aq)2(g) 八、結論 1.傳統的簡易電解裝置是以開放式的調色盤來做,然而其裝置不僅 在操作過程中有許多不便之處(見討論1及討論15) ,更是有安 全性不足的缺點,尤其在教學時眾多學生齊聚教室,產生大量的 Cl ,不但危險度高,也造成了環境的污染於是,為了找出新的2(g) 電解槽,開始由調色盤著手,漸次地以不同容器將Cl集中,並2(g) 且朝著微量的目標前進,而經由開放 半開放 密閉的探討後,終 於找出既“微量”“輕巧”而又“靈敏度高”的電解槽!並且進 一步將其延伸改變為可做定量分析的實驗裝置。 2.根據定量實驗的結果,我們可以知道,電解NaCl產生氯氣的 (aq) -3 最低濃度,大約就是10M,而藉由這個“小小的”“環保電 解”,竟可測出這些十分稀釋的濃度。可見此“環保電解”裝置 的靈敏度確實較“簡易電解”調色盤裝置的實用性及技術性進步 很大呢! 九、未來展望: 1.比較電解各種氯化物(如:HCl,KCl等)的正極Cl量,進 2(g) 而求出其可偵測的最低濃度。 2.利用此簡易”環保電解”裝置去測定自來水或食品中Cl-的含量, 27 將有利於民生保健。 十、參考資料: 1.高源清,”牛頓化學辭典” ,牛頓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第193頁, 1993年出版。 2.鄭勇武,”新標準高中高成就化學(二)’’ ,興建圖書企業有限公 司,第361~376頁,1990年出版。 3.萬其超,”電化學’’ ,第2~33頁,台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出 版。 4.謝淵清,”電化學反應方程式’’ ,徐氏基金會,第7~20頁,1982 年出版。 5.鄭華生,”基礎化學實驗-容量分析’’ ,歐亞書局,第212~226 頁 ,1984年出版。 十一、衷心地致謝: 1.感謝蕭次融教授在觀念與知識上的啟發。 2.感謝周芳妃及郭春櫻兩位指導老師在知識與實驗上耐心及愛心 的指導。 3.感謝林宜賢、胡立志同學在電腦繪圖技術上的協助。 4.感謝紫玲的爸爸協助攝影工作。 5.感謝爸爸、媽媽長久以來的鼓勵與支持。 28 附 件 29 30 1.實驗器材 31 2.開放式(增加Cl與KI試紙的接觸面積) 2(g) 3.開放式(濾紙為鹽橋,空白實驗)實驗前 32 4.開放式(濾紙為鹽橋,空白實驗)實驗後 33 5.KI試紙為鹽橋,實驗前 6.KI試紙為鹽橋,實驗後 34 35 7.半開放式(用吸管集中Cl ) 2(g) 36 8.半開放式(增加Cl 與KI試紙的接觸面積)2(g) 37 9.半開放式(由細 粗的塑膠滴管) 38 39 10.半開放式(由粗 細的塑膠滴管) 40 11.半開放式(吸管上五層KI試紙) 41 42 12.半開放式(吸管上十層KI試紙) 43 13.密閉式(小滴管粗細交接處) 44 14.密閉式(大滴管粗細交接處) 45 46 15.密閉式(小滴管滴頭處) 47 16.密閉式(大滴管滴頭處) 48 17.密閉式(空浣腸盒) 49 50 18.密閉式(小滴管定量實驗裝置) 51 19.S -2O-I的滴定 24 52
/
本文档为【氢山氯水----环保电解实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