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宁可抱香枝头老1

2017-09-01 4页 doc 14KB 11阅读

用户头像

is_614050

暂无简介

举报
宁可抱香枝头老1宁可抱香枝头老1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对古诗词中菊花的感悟 古人将梅、兰、竹、菊合称为“花中四君子”,赋予它们很深的文化内涵。梅花独步早春,不染世尘;兰花清心似水,高雅脱俗;青竹挺拔刚健,有气有节;菊花凌霜不凋,气韵高洁。自东晋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傲世的高士、隐士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宋代的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由此看来,菊花是幽人高士之花,由来已久。 菊花,不...
宁可抱香枝头老1
宁可抱香枝头老1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对古诗词中菊花的感悟 古人将梅、兰、竹、菊合称为“花中四君子”,赋予它们很深的文化内涵。梅花独步早春,不染世尘;兰花清心似水,高雅脱俗;青竹挺拔刚健,有气有节;菊花凌霜不凋,气韵高洁。自东晋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傲世的高士、隐士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宋代的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由此看来,菊花是幽人高士之花,由来已久。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是,它傲霜抗寒,坚强不屈,它高洁幽雅,芳香四溢,引动了诗人的情思,激活了诗人的心智,促使他们写下了一曲曲借菊传情,托菊言志的颂歌。元稹的《菊花》抒写自己的爱菊之情,盛赞菊花的坚贞品格。“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一、二句写爱菊,爱有多深,情有多浓,住宅周围,遍植菊花,秋风送爽,菊花灿烂,诗人专心致志绕篱观菊,以至于夕阳落山也不知不觉。“遍绕”“日斜”两个细节活现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景。三、四句点明爱菊的原因:百花先谢而菊花后凋,历尽风霜而坚贞不屈。这是菊的神韵,也是诗人不畏权贵而耿直敢言,历经贬谪而心志坚贞的风骨写照。 郑谷的《菊》则赞颂菊花的高风亮节。“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一、二两句对比不同的人对菊的不同态度,初步点出菊的高洁。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公子王孙把菊等同于野生杂草而不屑一顾,一般人们则在九月初九登高望远,饮菊花酒,佩茱萸囊,还采撷菊花插在鬓发之间,可见人们爱菊成风,对菊是尊敬有加。三、四两句也是运用对比,更集中、更有力地表现出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先描绘秋天早晨的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再歌咏菊的品质,诗人以池塘岸边的菊花与高屋瓦上的矮松作对比,意在表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奉献芳香;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由来不羡”加重语气,更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由此看来,菊花还是高洁之花。 但是,在读了李清照的《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和她的《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些词句之后,我深深地认识到菊花不仅有幽独淡雅、孤高傲世的隐者之特征,还有浓郁深重的忧苦愁思的气质。因此,菊花还被人称为感时伤怀之花。人们也常常借菊花来表现思乡怀人、悲愁叹老、伤时忧民的情怀。也往往借助重阳登高,饮酒赏菊来一吐心中的郁闷之气。唐代卢照邻的《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中一、二句写客居他乡,在重阳节登高时远望山川,引发归乡之思。这种归乡之思像烟雾一样积聚不散。三、四句是写在思乡之情无法排解时,在异乡共同饮菊花酒,看到鸿雁天上南来,这更使离家万里的客人悲伤。即使饮菊花酒也无法排解心中的思乡之情,反而悲伤更甚。 杜甫的《九日》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往,干戈衰谢两相催。”也是借菊花抒发思亲念乡、忧国忧民的感慨。前四句说诗人独自斟酒,虽抱病登台,既无份饮酒,也无心赏菊花,故而发号施令:“菊花从此不须开”,天真任性的话语折射出诗人生活的艰难困苦。在这里菊花已不单单是重阳美景,而是寄托了诗人伤时忧国的感情。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也是是一位解诗懂菊的人,他的两首咏菊诗作一扫菊花孤高绝俗之态,凸显菊花战天斗地、扭转乾坤的英雄伟力,读来壮浪雄奇,振奋人心。《菊花》这样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一、二两句极言菊花迎风盛放,顶霜抗寒,足见其颈健挺拔,不屈不挠之风骨。“蕊寒香冷”凸现菊花芳香四溢、幽冷袭人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鸣抱不平。三、四两句揭示菊花 。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生长环境的寒冷和命运的不公平(司春神),就要改天换地,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浪漫的想象体现了作者的宏伟抱负。纵观全诗,诗人实际上是以花喻人,托物言志。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扬他们顶风傲霜的生命活力,又为他们的处境、命运而愤愤不平,立志要彻底改变,让劳苦大众都能生活在温暖幸福的春天里。黄巢的另一首《菊花》则塑造了许多威风凛凛,杀气腾腾的英雄形象。“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 ,表达热切、激越的期待之情。第二句以菊花城尽带黄金甲。”首句直抒胸臆 之“开”与百花之“杀”(凋零)对比,显示菊花盛开、独占风光的精神风貌,实则暗喻人民的力量强大无比,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个“杀”字给人以摧枯拉朽,一往无前的力量感。百花消逝自然喻指封建势力土崩瓦解,嚣张不再。三、四句极写菊花盛开的壮丽图景。丛丛菊花,遍布长安,阵阵香气,直冲云天,朵朵英姿,飒爽威武。这哪里是满城开放、灿烂辉煌的菊花,这分明是披坚执锐、精神抖擞的英雄战士~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浴血奋战、英勇不屈的大无畏精神,一种昂扬奋发、志在必得的豪迈信心,而这,正是以黄巢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军的精神力量的写照。 正是菊花有迎风怒放,顶霜抗寒,足见其颈健挺拔,不屈不挠之风骨的特质,人们又称菊花是战天斗地之花。 从以上内容不难看出,同样是菊花,却因时不同,因势而别,因人而异。诗人敷彩绘菊,托物言志,表现出情彩飞扬的生命个性和锋芒毕露的思想力量。仔细品读、揣摩这些咏菊诗篇,实际上,我们不仅走近了那个时代,更走进了那些诗人鲜活灵动的心灵世界。 学生小论文 呢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对古诗词中菊花的感悟 姓 名: 刘 双 班 级: 高三(3)班 辅导老师: 刘 金 海 2010年12月12日
/
本文档为【宁可抱香枝头老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