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为何频频“提笔忘字”

2017-09-20 4页 doc 19KB 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575

暂无简介

举报
为何频频“提笔忘字”面对母语文字,我们为何频频“提笔忘字”?   70%的成年人,不能正确写出“癞蛤蟆”   “‘蹊跷’怎么写?究竟是‘势微’还是‘式微’?”   10月18日晚,《听写大会》冠军之夜,当选手们在比赛中作答时,家住南岸的“70后”罗建明也在电视机前“抓脑壳”。   自从8月份《听写大会》播出以后,罗建明就一直跟着电视里的中学生们“听写”。   “咋(zé)舌”写成了“咂舌”,“髋关节”写成了“宽关节”,“瓮中捉鳖”里的“鳖”字直接就不会写……罗建明觉得很无力:“对这些字都有印象,可就是记不起来怎么写了。”   同样无力的,还有节目...
为何频频“提笔忘字”
面对母字,我们为何频频“提笔忘字”?   70%的成年人,不能正确写出“癞蛤蟆”   “‘蹊跷’怎么写?究竟是‘势微’还是‘式微’?”   10月18日晚,《听写大会》冠军之夜,当选手们在比赛中作答时,家住南岸的“70后”罗建明也在电视机前“抓脑壳”。   自从8月份《听写大会》播出以后,罗建明就一直跟着电视里的中学生们“听写”。   “咋(zé)舌”写成了“咂舌”,“髋关节”写成了“宽关节”,“瓮中捉鳖”里的“鳖”字直接就不会写……罗建明觉得很无力:“对这些字都有印象,可就是记不起来怎么写了。”   同样无力的,还有节目录制现场的观众们。   据了解,《听写大会》节目组在现场观众席中特设了“成人体验团”,他们与选手同时参与听写测试,可结果着实令人汗颜。   比如“癞蛤蟆”,谁都会念的动物名,“成人体验团”的正确率只有30%;还有“间歇”这个常用词,很容易辨识,但是成人组居然有40%的人书写错误;而当生僻词出现时,错误率就更显惊人。   “孵化园”的“孵”字怎么写?“关汉卿”的“卿”字也写不出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即使是从事文字工作的人群,“提笔忘字”也是常有的事。在一家杂志社做编辑的于洪就对记者说,“我们现在很少拿笔写字,真到需要手写汉字的时候,常遇到某个字就被‘卡’住了,只好用拼音代替。”   记者选了“邋遢”、“尴尬”、“妖孽”、“觊觎”、“伽马刀”、“肇庆”、“拥趸”等20个常用词汇,在50名20-40岁的成年人中做了一个调查,结果,能完全写对的不到10%。超过90%的人坦言,常遇到“提笔忘字”的情况。   最近,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发起的一项调查(2517人参与)也显示,98.8%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曾遇到过“提笔忘字”的情况。受访者中,“90后”占18.9%,“80后”占48.5%,“70后”占23.8%。   “说汉字正在遭遇书写方面的危机,并非危言耸听。”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重庆市孔子儒学研究会会长鲜于煌示,人们现在开始抱怨提笔忘字,再过50年、100年、500年,你想想会是什么样——可能那时候我们的后代真的变成硕士级文盲,拿起笔来真不会写字了。       我们习惯了键盘打字,却忘记了如何写字   中国汉字共有8万多个,日常使用的,也就几千个。为什么面对这种从小就学习、天天都会用到的文字,我们却集体患上了“失写症”?   造成现代人“提笔忘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数码时代,现代社会的进步带来的书写工具的改变。   重庆工商大学教授钟维克表示,随着电脑、移动终端等信息化设备的普及,写作发展为无纸化,这是一个国际化的大背景。中国要走向世界,外国也正走进中国,我们无法拒绝现代信息社会便捷的交流方式。   于是,各种拼音、笔画输入法让“写字”变得很简单。甚至,在只有12个键位的手机上,也可以完美地通过拼音输入汉字。   “我们习惯了用键盘打字,手写文字的几率就会相对减少,久而久之,人们的书写能力日益下降,就渐渐忘记了如何写字。”钟维克表示。   钟维克称,汉字可以看作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文字,音、形、义三者结合在一起。   英语、德语、法语,在键盘上打字的过程,就是书写的过程。但是汉字不一样,拼音输入可以让你知道一个字怎么读,却可能让你慢慢忘记它怎么写。汉字本身的音、形、义特征,决定了即使你通过键盘快速输入达到交流目的,但未必你就会真正写出这个字。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以音求字”的书写方式让汉字变得拼音化,而追求速度的心态让我们一味图快,却忽视了汉字本身的意蕴。   此外,网络语言对汉语文化的冲击是人们“提笔忘字”的又一个原因。   鲜于煌表示,江淹有诗云:“囧囧秋月明,凭轩咏尧老。”这样的诗句在今日却有了别样的意思。   网络热词“囧”已被赋予了“尴尬、郁闷”的全新含义,其象形的本意“明亮”早已被很多人遗忘。在“囧”之外,“杯具”、“坑爹”、“肿么了”、“神马”……大量的网络用语纷纷涌现,并呈现出粗鄙化、戏谑化的倾向,消解着汉语的美感。     放弃汉字书写,会断绝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提笔忘字”,我们究竟忘掉了什么?   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曹建称,长此以往,我们丢掉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   汉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仅存的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听写大会》四位解读学者之一,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郦波表示,汉字是维系我们华夏文明、延续数千年的最后一个载体。   张颐武也表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有汉字的影响力。汉字承载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一定的文化意蕴,“提笔忘字”无疑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伤害。   然而,正如《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所言,“你不应该也不可能限制一个民族尽情享受人类科技进步、文明进步的成果,你甚至都不能呼吁大家减少使用新的书写工具。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民族保持汉字手写能力,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对于“失写症”最严重的成年人,曹建表示,要根除“提笔忘字”,“最重要的是提起笔来书写。”我们不用过分惧怕因为电脑用多了而导致“提笔忘字”,毕竟文字语言是“用”出来,只要经常使用就不会遗忘。   我市青年书法家周龙伟建议,相关部门、大众媒体应加大对汉字文化的宣传,多举行类似《听写大会》的节目,还可以举办一些“说文解字”的栏目,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激起人们对汉字的热爱。   在美国有一档英语的全国拼字比赛《National Spelling Bee》,从1925年延续至今,一代代孩子参加,成为全民关注的带有民族性质、国家精神的活动。   台湾每年举办“汉字文化节”,宣传汉字之美。在“汉字文化节”上,市民还可以带着孩子感受活字印刷术,了解汉字的历史。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指出:“一个个汉字,就是一个个微缩的中国人。”   汉字里不仅有形与义,还包含了中国人的精气神。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汉字和汉语,欣赏汉字之美,并努力规范使用,才能在汉字的书写中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本版图片均由新华社发         民族的未雨绸缪,要从娃娃抓起   作文中常常出现“9494”之类的网络语言;课程表上的书法课,被“掉包”成了语文课;曾经火热的书法兴趣班,如今却乏人问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市青少年的汉字书写水平并不乐观,而书法教育在学校中也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新买的毛笔一次也没用上   今年9月,看到刚上三年级的儿子课程表有了书法课,家住沙坪坝区的刘女士专程到书店给儿子买了毛笔和字帖。   没想到,开学已经快两个月了,新买的毛笔却一次也没有用上。原来,儿子课程表里的书法课,在正式上课时,都变成了语文课。   遭遇到类似情况的,并非只有刘女士一人。家住南岸区的李先生也向记者反映了同样的问。据了解,在我市不少小学,书法课都被换成了语文课。   据了解,去年8月,教育部就下发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需每周安排一课时书法课。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市相当一部分小学,对书法课的重视程度仅仅停留在表面。而随着年级的增高、课程的加重,到了初中、高中阶段,书法课更是“绝迹”。   书法教育得不到重视,学生的书写水平也并不理想。巴蜀中学语文老师蓝婷婷对记者说,现在的学生大多不太重视自己的书写,“他们不太明白什么叫‘字如其人’,觉得什么都可以用电脑解决。”  对英语学习的重视超过母语   “尽管‘提笔忘字’现在更多地发生在成年人身上,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全面普及,如果不在青少年中唤起他们对汉字的热爱,不重视汉字书写,我们终将会离我们美丽古老的文字越来越远。”重庆师范大学教授、市孔子儒学研究会会长鲜于煌对记者说,每次看到《听写大会》里“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这句宣传语时,他就特别有感触。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江蓝生教授指出,“目前,我们对外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发生了一些扭曲。一些家长对于孩子学习英语的重视超过了母语,有些地方从幼儿园开始就教外语,导致孩子们将英文字母和汉语拼音发生混淆,打破了孩子们母语认知的规律。”   事实上,不仅仅是书法,在古代,“琴棋书画”都被认为是文人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都离孩子们越来越远。   “在上世纪90年代,能写一笔好字是非常荣耀的事。当年的书法班十分火爆。比如市少年宫有30多个课外班、4000多名学生,我们的书法班学生最多时也达到1200多人。”硬笔书法家郭少强在市内一家大型机构教了近30年的书法课。   郭少强说:“但从2000年以后,学写字的人就越来越少了。现在,他每周只教两个班的学生,人数还不到70个。     让汉字教育重回课堂   鲜于煌称,对汉字的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必须从娃娃抓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今,我市西南大学等高等院校都开设了书法专业,从本科到硕士、博士都有,书法已见振兴的端倪。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也对书法这门传统的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发练字、习字。   但有专家表示,如果不能接上中、小学习字教育的“地气”,提高全民的汉字书写水平只能是良好的愿望。   鲜于煌认为,抓好孩子的传统文化教育,就是抓民族的未来。他建议,应该把汉字书写作为中小学教育中的一项基本课程进行考核,要制定出书写考核标准,“像重视英语那样重视汉字书写。”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认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要让汉字教育重回家庭、重回课堂,成就一代代不仅敲击键盘,也会挥毫泼墨,不仅有科学精神,也有人文理念的中国君子,真正做到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记者 兰世秋 文档已经阅读完毕,请返回上一页!
/
本文档为【为何频频“提笔忘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