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古代化妆品词语研究

2017-08-31 36页 doc 66KB 55阅读

用户头像

is_531654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古代化妆品词语研究中国古代化妆品词语研究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 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 示谢意。 签字日期:纱年歹月日,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于’ 粤彳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有关保留,使用 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
中国古代化妆品词语研究
中国古代化妆品词语研究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与我一同工作 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 示谢意。 签字日期:纱年歹月日,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于’ 粤彳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有关保留,使用 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 版和纸质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 .。。?,?, 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 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作者 沦 签 、,?/ ? 猡 彳 日 : 日 学签位字 、又期 名年 月 导签 名期 : 、? 师字 砂年 签吖 圩驯 蟹。 、拍伯/???,翊?歹????????? 摘 要 化妆品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虽然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 但是化妆品的种类非常多,涉及面非常广,包括皮肤的清洁,皮肤的保养,彩妆, 美甲,香身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革,制作化妆品的工艺也逐渐精湛,品种 也日益增多,功能逐渐增多,各种化妆品也逐渐细分,表示化妆品的词语也逐渐 的丰富,有些化妆品词语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同时也不断有新 的化妆品词语滋生出来,而有很大一部分化妆品词语从古代一直沿用至今, 也有 的化妆品词语的意思发生了改变,或者引申为别的意义,或者由别的意思引申过 来,等等。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就是尝试着把这些词语进行归类,溯 源,对比,解析,比如第二章中,就把化妆品词语分成了为九大类,即粉类,胭 脂类,脂类,黛类,贴面类,洗面类,洗发类,香类,美甲类词语,每类下面又 根据名称的不同分成小类,力求做到对每类词语先从字书上的解释入手,然后引 用在古文献中的运用。在第三章中就从不同的历史时期来分析当时人们使用的化 妆品词语, 研究化妆品词语发展的轨迹,了解各个时期的化妆文化和古代社会 面貌,进而了解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经济制度,风俗民情等等。 关键词:化妆品词语粉 黛 胭脂化妆文化审美观念民俗风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录 目 ’摘 要?.??..??. ..........................................................?. 目 录??.. 一 绪论一?. .引言?.. .研究意义. .研究方法. 二古代化妆品词语的分类解析??. .粉类词语:??.. .胭脂类词语??.. .脂类词语. .黛类词语 寸 .贴面类化妆品词语..??.. .洗面类词语??.. .洗发类词语??.. .香类词语. .美甲类词语??. 三化妆品词语的演变及文化阐释?.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宋元时期?..?.. 嘶 .明清时期?..?.. 四 总 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情况?. 究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今亦然。如“手如柔夷”,“肤如凝脂”,“肌肤如冰雪”, “冰肌玉骨”等等,这些都是对人肌肤美的形容词,古人是很重视美的,尤其是皮 肤之美。“女为悦己者容,此“容’’即“打扮修饰’’的意思,可见人们很重视打扮 化妆,特别是女子。无论是是宫廷贵妇,还是平民村姑,无论是美若天仙,还是相 貌平平,无不追求着美。人们往往不满足于自己容貌的现状,总是努力想使自己变 得更加美丽和迷人,漂亮既能增加自信,又让别人赏心悦目。因此起到修饰美化作 用的化妆品便产生了。 也许人们会想,古代想化妆是很难的,因为没有化妆品,其实不然,化妆品的 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代,只不过在那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里,化妆品 几乎都是植物或者动物油脂做成的,虽然用起来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快捷,但是其种 类也很多,包括了皮肤的清洁,保养,彩妆,甚至是美甲,香身等等,可以看出来, 古人的化妆热情一点也不亚于今天的人们。而且,那时的化妆品几乎都是纯天然的, ,对皮肤没有任何的副作用,有很多还加了中药在里面,真正能起到改善肤质甚至治 疗皮肤病的作用,与今天化学性质的化妆品相比,古代化妆品的品质有过之而无不 及。 古代化妆品种类繁多,表示化妆品的词语也是丰富多彩的,如果把这些词语进 ; 行归类,溯源,对比,解析,不仅可以了解化妆品词语发展的轨迹,能了解到各个 时期的化妆文化和古代社会面貌,还可以了解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经济制度、风 俗民情等等,对提高我们今天的生活也是有所帮助的。这既是一种汉语史研究的课 题,同时,对我们更好地批判继承古代文明,具有比较突出的学术价值。 .化妆品词语的研究现状 ? 对古代某一类文化词语进行专题研究,是汉语词汇史研究中的一大门类,研究 成果颇多,比如专门研究饮食类词语的,有魏宇文《从释名?释饮食看汉代的饮食 文化》。林乃《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中国文化通志?饮食志》,黎虎《汉唐饮 食文化》硕士学位论文 等等。专门研究兵器类词语的,有赵慧敏《逐渐远去的刀光剑影??说文解字中所 映射的古代兵器文化浅论》等等。专门研究酒器类词语的,有王钦《说文?酒器简 释》,陈永坤《中国古代的酒具》,杨洁《爵:从酒器到官位》等等。专门研究服饰 类词语的,有罗莹《中国古代服饰小史》,李珊珊《中国历代服饰的演变》,秦永洲 ??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与现代服饰观念》,谢琴《中国古代服饰审美特性谫论》,向景 安《中国历代妇女服饰的演变与发展》等等。 随着服饰文化的研究逐渐深入与美容化妆行业的繁荣,研究古代化妆品的著作 与论文也越来越多。现归纳如下:,对某一项妆容进行论述:黄华节《黛史》《东 方杂志》卷号,年月,黄石《胭脂考》《妇女杂志》卷号, 年月,何坦野《漫话“胭脂”》《文史知识》年期,万方《也谈“胭脂》 《文史知识》年期,陈蕾《我国古代女子眉妆概说》,对某一类人群的 妆容进行研究:曾宪斌,虞胜清《精选历代后妃美容五百方》《江西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月》,陆燕贞,张世芸,苑洪其的《后妃美容术》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年月。,对某个朝代的化妆品进行研究:贾宪保《唐代的护肤美容化妆品》 《文博》年月,胡曼云,胡曼平,《清朝宫廷秘方》河南大学出版社, 年月,对历史化妆品的配方进行系统介绍:李芽《中国古代妆容配方》中国 医药出版社,年月,对中国的化妆史进行研究的,李秀莲《中国化妆史 概说》中国纺织出版社,年月等等。 这些学者对古代化妆品研究的成果是比较突出的,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以及可借鉴的研究方法,尽管如此,本文认为还是有一定的空间可以发挥的,他们 一般都是从历史,艺术或审美的角度对化妆品进行研究,注重化妆的艺术效果或者 介绍化妆品的配方,很少从文字学或文化史的角度对这类词语进行系统的研究,本 、 文拟在这方面做个尝试。 .研究意义 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批判的 继承,化妆品在古代的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它们的发展和变化折 射出社会的发展历程。对化妆品类词语进行研究,认识该类词在历史过程中 的演变, 加深对汉语史的理解,对某些疑难词语的解释,可以加深我们对古典文献的理解, 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更好地批判继承古代文明。从这些化妆品词语的发展变化 可以了解当时的经济状况,人们的审美观念,道德观念和健康意识,为我们今天的 生活提供一些帮助。 .研究方法: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广泛收集了古代化妆品的词语,通过阅读古代典籍,通过 网络查找这些词语,把字书史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采用了对照法,对比法,分类 法等等。先把史书中有关的化妆品词语全部罗列出来,然后再在各种史书中去查找 它的出处和引用,解释,展现了它们的发展轨迹,也使得我们更好的了解当时的社 会文化内涵。硕士学位论文 二古代化妆品词语的分类解析 古代文献中出现的关于化妆品类的词语很多,根据化妆品用途的不同,本文大 致把化妆品词语分为九类,即粉类,胭脂类,脂类,黛类,贴面类,洗面类,洗发 类,香类,美甲类词语,每类下面又根据名称的不同分成小类,力求做到对每 类词 语先从字书和辞典的解释入手,然后引用其在古文献中运用的书证。 .粉类词语: .粉,米粉 《说文解字》卷七上:“粉,傅面者也,从米分声。这解释了“粉’’的用途, 是用来敷脸的,从米,应该和米是有关系的。《释名》释首饰第十五:“粉,分也, 研米使分散也。乃。更可说明,“粉’’的本义是指“米粉”。可知最早人们就是用米做 成的粉敷在脸上的,《急就章》颜氏注:“粉谓铅粉及米粉,皆以傅面取光漯也。引 节 申为“一切分散的粉状的物质了, 为区别原料,则加限定语,构成复音词,如“铅 粉”“米粉“妆粉”。 什么时候人们开始用米粉作为化妆品来敷脸呢关于它具体的发明时间还不 是很明确。《太平御览》宋李畴徐铉等引用了《墨子》中的“禹造粉之说。 《战国策》汉刘向:“郑国之女,粉白黛黑。《楚辞》战国屈原:“粉白黛黑 施芳泽。从目前这些文献资料来看,可知在先秦时期就有粉来敷面了。 关于古代制作米粉的原料与过程,在《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卷五中就有 详细的记载:“梁米第一,粟米第二。必用一色纯米,勿使有杂。各自纯作,莫杂余 种。于木槽中下水,脚踏十遍,净淘,水清乃止。大瓮中多着冷水以浸米。春秋则 一月,夏十日,冬则六十日。唯多日佳。不须易水,臭烂乃佳。日若浅者,粉 不滑美。日满,.更汲新水,就瓮中沃之,以酒杷搅,淘去醋气,多与数遍,气尽乃 。? 一 止。稍稍出着一砂盆中熟研,以水沃,搅之。接取白汁,绢袋虑着别瓮中。粗沉者 更研,水沃,接取如初。研尽,以杷子就瓮中良久痛抨,然后澄之。接去清水,贮 出淳汁,着大盆中,以杖一向搅一一忽左右迥转,三百余匝,停置,盖瓮,勿令尘 中国古代化妆品词语研究 污。良久,清澄,以勺徐徐接去清,以三重布帖粉上,以粟康着布上,康上安灰, 灰湿,更以干者易之,灰不复湿乃止。然后削去四畔粗白无光润者,别收之,以供 粗用,粗粉,米皮所成,故无光润。其中心圆如钵形,酷似鸭子白光润,名日‘粉 英’,粉英,米心所成,是以光润也。风尘好日时,舒布于床上,刀削粉英如梳,曝 ‘ 之,乃至粉干,拟人客作饼,及作香粉以供妆摩身体。这一段关于做米粉的描 写, 真的是非常细致,详细地记录了从材料的选择,如何清洗,浸水时间根据季节不同 而不同,制作的程序等等非常的详细。制作工艺真的是复杂讲究,就连搅拌粉的方 法都有严格的限制,做成这样的粉所需时间很长。由此也可以推测,做这种粉,需 要足够的耐心和技巧,当然还要有一定的经济条件,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或许 并不是每个老百姓都能用得起的,化妆品本来也就是一种奢侈品,无论是在古代还 是在现代,只有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用的。 从它的制作过程可以知道这是一种纯天然的粉,敷在脸上,对皮肤是没有任何 副作用的。但是米粉敷面有它的局限性,比如容易脱落,附着力不强,要经常补妆, 容易粘结,傅不匀称,增白功效也不是很好,光泽度也不强。这种粉虽然对皮肤没 有副作用,随着生产能力的发展,它逐渐被其他的粉所替代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因 此在一些文献中又出现了其他的词语。 广 .铅华 《定情赋》汉张衡:“思在面而为铅华兮,患离尘而无光“。《洛神赋》三国 曹植:“芳泽无加,铅华弗御。《文心雕龙?情采》南朝梁刘勰:“夫铅华所以 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这些是我们能找到的关于“铅华一词最早的记载。“铅 华是什么呢根据对前面诗句的理解,可知“铅华就是一种敷在脸上的东西。 这种东西就是一种“粉’’,即“铅粉”。在魏晋南北朝时候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铅 华”一词,可以推测在那个时候已经很普遍的使用铅粉了,但是为什么不直接用“铅 粉’’一词呢我觉得应该是为了使诗歌达到一种艺术效果,“铅华”比“铅粉”更能 形容出脸上用了粉之后的那种光彩照人的艳丽。所以,“铅华也就指代“铅粉了。 至于何时就有了铅粉,我也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太平御览》宋李防徐铉 等引用了晋代张华《博物志》中的“纣烧铅锡作粉’’之说。《嫒环记》元伊世珍: ? “黄帝炼成金丹,炼余之药,汞红于赤霞,铅白于素雪??宫人以铅傅面则面白, 洗之,不复落矣”。 《急就章》颜氏注:“粉谓铅粉及米粉,皆以傅面取光潆也”。 我们只能根据这些文献记载来推测大概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应该比米粉发明得晚一硕士学位论文 点。在粉类里面,它也是被使用得很普遍的一种,它有米粉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 生命力也相当的强,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一直都是主流,没有被淘汰。我想铅粉 的大规模流行应该是在秦汉之际,因为那时道家炼丹术很成熟了,汉代的冶炼技术 是相当发达的,使得铅粉的制作工艺得以普及,并且技术很精湛。关于制作铅粉的 方法,《本草纲目金石部》明李时珍卷八和《天工开物五金》明宋应星卷 十四都有相似的记载。如《天工开物五金》卷十四记载:“凡造胡粉,每铅百斤, 熔化,削成薄片,卷作筒,安木甑内。甑下,甑中各安醋一瓶,外以盐泥固济,纸 封甑缝。安火四两,养之七日。期足启开,铅片皆生霜粉,扫入缸内。未生霜者, 入缸依旧再养七日,再扫,以质尽为度。其不尽者留作黄丹料。每扫下霜一斤,入 豆粉二两,蛤粉四两,缸内搅匀,澄去清水。用细灰按成沟,纸隔数层,置粉于上。 将干,截成瓦,定形,或如垒块,待干收货??擦妇人颊,能使本色转青。这里记 载的制作方法也非常的详细,明了。为什么这里出现的是“胡粉”而不是“铅粉” 呢因为根据铅粉的形态,铅粉又可称为:瓦粉,定粉.这两种是固态的铅粉; 胡粉,水粉这两种是糊状的铅粉。因此表示铅粉的词语又有了“瓦粉,定粉,胡 粉,水粉等。《释名》汉刘熙释首饰第十五:“胡粉,胡,翎也,脂合以涂 面也。有人认为“胡粉为胡人的粉,是不对的。民间也有“胭脂水粉”的说法, 我认为这“水粉”即指“糊状的铅粉”。 .紫粉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这个词语在魏晋时期的文献中出现过。如《古今注》晋崔 豹与《中华古今注》后唐马缟卷中都记载了同样的一个故事:“魏文帝宫人绝 所爱者,有莫琼树,薛夜来,田尚衣,段巧笑,皆日夜在帝侧,琼树始制为蝉鬓, 望之缥渺如蝉翼,故日蝉鬓,巧笑始以锦衣丝履,作紫粉拂面”。在唐代的文献也有 记载,如《题灵隐寺红辛夷花戏酬光上人》唐白居易:“紫粉笔含尖火焰,红胭 脂染小莲花。芳情香思知多少,恼得山僧悔出家。至于为什么叫“紫粉,可能是 因为这种粉带有淡紫色,故称“紫粉”。如《中国古代妆容配方》当代李芽第 页:“紫粉,也是用来敖面的妆粉,只是粉色呈微微的淡紫色。《齐民要术》北魏贾 思勰和《本草纲目》明李时珍中均有详细记载制作紫粉的工艺。 .露华百英粉 从现有掌握的资料来看,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汉代的文献中,即《赵飞燕外传》 汉代伶玄:“后浴五蕴七香汤,踞通香沉水坐,燎降神百蕴香,婕好浴豆蔻汤, 中国古代化妆品词语研究 傅露华百英粉。 “后是赵飞燕,“婕好’’即班婕好。班婕好是汉成帝的妃子,在 赵飞燕入宫以前,最受宠,汉成帝被她的体香所吸引。这是一种涂于身上的爽身粉。 .飞云丹 从现有掌握的资料来看,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的文献中,《中华古今 世 ’ 注》五代后唐马缟卷中:“自三代以铅为粉,秦穆公女弄玉有容德,感仙人萧史, 为烧水银作粉与涂,亦名飞云丹,传以箫曲终而同上升。”萧史、弄玉的故事见《列 仙传卷上萧史》汉刘向:“萧史善吹,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 教弄玉吹,感风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这是一段美丽的传 说, 萧史是传说中的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相传他为了让妻子弄玉美白如玉,经常为她 烧水银作粉敷面,如果这个传说可信的话,那么在春秋时期就有这个粉了。这种粉 是用水银做成的,因此又名水银粉,《本草纲目》明李时珍:“轻言其质,峭言 其状,腻言其性。”可知这些不同的名称是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这种粉的特性。 “ .檀粉 从现有掌握的资料来看,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唐代的文献中。如《闺情》唐杜 牧:“暗砌匀檀粉”。《虞美人》五代鹿虔宸:“不堪相望病将成,钿昏檀粉泪纵 横。《采桑子》清纳兰性德:“舞馀镜匣开频掩,檀粉慵调。朝泪如潮。昨夜香 衾觉梦遥’’。檀粉究竟是一种什么粉呢在《中国古代妆容配方》当代李芽第 页有这样的分析:“将铅粉和胭脂调和在一起,使之变为檀红,即粉红色,称为 檀粉。我认为这里的“檀’’应该是指香味,而不是指颜色。《说文》:“檀,檀木, 形声字’’。《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从这些文献中都可以看出,“檀”就 是指“檀木,而檀树可分为黄檀、青檀、紫檀、檀香。檀香,木材很硬,很香,产 生于热带或亚热带,可以做香料。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檀粉应该是加了檀香的 铅粉,即有檀香的铅粉。 .珠粉 从现有掌握的资料来看,这个词语最早出现是在清代的文献中,得名原因是这 种粉是用珍珠做成的。《古镜歌》清黄鸾来:“函香应将玉水洗,袭衣还思珠粉拭。 这种粉在清代肯定流行,无论是民间还是宫廷都应该是很流行的。至今还有很多人 喜欢用珍珠粉来美容,或吃或敷,看来这个习俗自古有之,其实早在《本草纲目介 部》明李时珍卷四十六就有关于珍珠功效的记载:“珍珠,涂面,令人润泽好颜 色。涂手足,去皮肤逆胪自从看到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记载,我便对珍 硕士学位论文 珠粉的美容功效深信不疑。 .胭脂类词语 胭脂使用的历史非常悠久,但是对于它具体的起源时间,说法不一。根据文献 资料只能知道它产生的大概时间。一般认为胭脂起源于匈奴,是因为制作胭脂的材 料“红蓝花来自于匈奴,如《图经衍义本草》北宋寇宗爽记载:“红蓝花生? 汉及西域,一名黄蓝,《博物志》云张骞所得也。又如《农政全书》明徐光启: “红花,《博物志》日张骞得种于西域,一名红蓝,一名黄蓝。’’ “焉支’’,“烟支”,“鲜支,“燕支,“臆脂’’,都是“胭脂”的不同写法。 “焉 支’’为胡语音译,制作胭脂的材料红蓝花来自西域的焉支山,所以当时的汉人称由 红蓝花制成的胭脂为“焉支。有一首民谣中记载:“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据说是当年霍去病攻克焉支山后,匈奴人痛心而作 的。可见胭脂在当时的生活中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但是中原人制作胭脂的材料应该 不是红蓝花,因为从掌握的资料来看,中原在汉代以前就有涂胭脂的习惯,称为“红 妆或“施朱。如《事物纪原》宋高承记载:“秦始皇宫中,悉红妆翠眉,此 妆之始也.这里的红妆,就是指胭脂。使用胭脂,称为“施朱”,脸上搽了胭脂称 为“朱颜,这种称法在古文献中均有记载,如:《楚辞大招》战国屈原:“樨朱 颜只”;《招魂》战国屈原:“美人既醉,朱颜酡些”;《登徒子好色赋》春秋 战国 宋玉:“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虞美人》南唐李煜:“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胭脂不仅写法不一样,它的种类名称也是繁多的。因此表示不同类型胭脂的名 词也是有很多,现将胭脂类词语分类如下: .燕支,绵焉支 据《古今注》晋崔豹记载:“燕支,又为妇人妆色,以绵染之,圆径三寸许, 号绵焉支,可知这两个词语指的是同一种胭脂。《中国古代妆容配方》当代李芽 第页考证这种胭脂出现于魏晋时期:“绵焉支出现于魏晋时期,是一种方便 管 携带的胭脂,以丝绵卷成圆条浸染红蓝花汁而成,妇女用于敷面或注唇”。 “燕支 一词广泛应用于魏晋南北朝之后的文献中,但是“燕支’’这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表 达的意思不一样,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胭脂,还有其他的意义。本文把它大概分为几 类意义。、一种称为红蓝花的草。如《古今注》晋崔豹草木篇中记载:“燕支, 中国古代化妆品词语研究 叶似蒲公,出西方,土人以染,名为燕支。中国人谓之红蓝”。《南史?齐纪下? 废帝海 陵王》:“武帝时以燕支为朱衣,朝士皆服之。’’《和吴侍御被使燕然》唐卢照邻: “胡笳《折杨柳》, 汉使探燕支”。、胭脂。如《玉台新咏序》南朝陈徐 陵:“南都石黛,最发双蛾;北地燕支,偏开两鹰。《吹笙歌》唐殷尧藩:“伶 。 儿竹声愁绕空,秦女泪淫燕支红”。《稽神录?司马正彝》宋徐铉:“妇人云;‘至 都,有好粉、燕支,宜以为惠”’ 。《玉楼春》宋欧阳修:“芙蓉斗晕燕支浅。留 著晚花开小宴。画船红日晚风清,柳色溪光晴照暖。美人争劝梨花,舞困玉腰裙缕 慢。莫交银烛促归期,已祝斜阳休更晚”。《到广州与妇书》清王闽运:“燕支涂 颊,上连双眉。、引申为女人。如《和余葭白题唐子畏画韩熙载夜宴图》清厉 鹗:“门生解事执乐句,燕支拍碎声穿空。《哀江南赋》清王阊运:“红粉之楼 遂圮,燕支之色无多。”、引申为红色或红色的东西。如《题郡中荔枝诗十八韵兼 寄万州杨八使君》唐自居易:“燕支掌中颗,甘露舌头浆。《己亥杂诗》之九清 龚自珍:“薜荔风号义士魂,燕支土蚀佳人骨。《维新梦?采矿》清惜秋旅生: “一缡光影迸燕支,好把陶?著意施。’’、地名,有时也泛指北地,边地。《代赠远》 诗唐李白:“燕支多美女,走马轻风雪。《梅碉诗话》卷下元韦居安:“越 人北向燕支,回首望雁峰天一涯”。 .花露胭脂 这种胭脂可用于脸颊,也可用来点唇。《红楼梦》清曹雪芹第四十四回:“平 儿看见胭脂,也不是一张,却是一个小白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 宝玉笑道:‘铺子里卖的胭脂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来,淘澄净 了配上花露蒸成的,只要细簪子挑一点抹在唇上,足够了;用一点水化开,抹在手 心里,就够拍脸的了。’’ .玫瑰膏子 它其实是一种胭脂,这个词语在《红楼梦》出现过,并且出现的次数不止一次, 如《红楼梦》清曹雪芹第三十四回:“既是他嫌那玫瑰膏子吃絮了,把这个拿两 瓶子去。《红楼梦》清曹雪芹第四十四回:“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 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渣滓,配了花露蒸叠 它 成的。只用细簪子挑一点儿抹在手心里,用一点水化开抹在唇上,手心里就够 打颊 腮了。估计到清朝的时候非常流行这种胭脂,关于这种胭脂的制作配方,现代人也 有研究,如《中国古代妆容配方》当代李芽第一十九页:“这种胭脂是用玫瑰花 硕士学位论文 瓣制成的,在清代非常流行,清宫后妃所用的玫瑰胭脂,用料很是讲究。玫瑰开花, 不仅朵与朵之间色泽不一,就连同一朵中的各个花瓣,因此制胭脂的宫人要于清晨 玫瑰带露出绽时将花朵摘下,仔细选取色泽纯正一致的花瓣,将其放入洁净的石臼, 慢慢的研成浆,用细纱滤去杂质,然后取当年的白蚕丝,按胭脂缸口大小,压制成 圆饼状,浸入花汁’,五六天后取出,晒三四天太阳,待干透了,玫瑰胭脂就制成了。” .脂类词语 “脂”字在我国文献中很早就出现了,如《诗经》:“肤如凝脂”。《礼记内则》: “脂膏以膏之。“脂’’是什么呢《释名》释首饰第十五解释为:“脂,砥也, 着面柔滑如砥石也”。砥石,是平坦光滑的石头。《说文解字》卷四下:“脂,戴 角者,脂无角者膏,从肉旨声。从肉,说明“脂”的本义就是长角动物的油脂。 上 引“肤如凝脂”用的即是其本义,凝固的动物油非常光滑白净,引申为其他质地很 光滑的材料。女人涂在脸上的化妆品也是很光滑细腻的,而早起的脂的制作原料来 自动物油脂,所以就有了“脂”这个词。后来“脂”经常与“粉一起用,因为从 化妆的步骤来看,都是清洁皮肤后涂上润肤霜,然后再傅上粉的。所以“脂粉”的 “脂字,是“面脂的“脂”,《现代汉语词典》中把“脂粉”的“脂”字解释为 “胭脂’’,应该是错误的。《新华字典》第页:“脂:胭脂,脂粉”,也是错误的 解释。《急就篇》汉史游中有“脂”条,颜师古唐注:“脂,谓面脂及唇脂, 皆以柔滑腻理也。可见,“脂’’就是指“面脂或“唇脂”,没有“胭脂’’的意思, 而“胭脂”是指“燕支,即红妆,是后来才有的词语,不能把“胭脂”分开来解释。 .面脂。用以涂面的为面脂,一般为白色,又称面膏或面药。主要为护肤润 面的作用,与今天的润肤霜类似。除了最基本的润肤之功效外,大部分的面脂都加 入了中药,有美白,去皱,祛斑,红润的功效。 从现有掌握的资料来看,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的文献中,一直沿用 到清朝时期。如《寒闺》南朝梁刘缓:“箱中剪尺冷,台上面脂凝”。 《谢敕书 赐腊日口脂等表》唐韩雄:“赐臣母申园太夫人口脂一盒,面脂一盒。”《月中行怨 舅 怅后》宋周邦彦:“蜀丝趁日染乾红,微暖面脂融。 《萧史青门曲》清吴伟 业:“同谢面脂龙德殿,共乘油壁月华门”。关于制作面脂的方法,见《齐民要术》 北魏贾思勰卷五:“合面脂法:用牛髓。用牛髓少者,用牛脂合之。若无髓, 空用脂亦得也。温酒浸丁香,藿香二种。浸法如煎泽方。煎泽法一同合泽,亦著青中国古代化妆品词语研究 蒿以发色。绵滤著瓷,漆盏中令凝。 除了白色的面脂之外,还有彩色的面脂。制作时加入了紫色,称为“紫雪”, 加入红色的称为“红雪,加入绿色的称为“碧雪”,所以这三个词语都是指面脂, 是不同颜色的面脂而已。彩色面脂的出现应该是在唐朝,《代谢历日口脂面脂等表》 ? ’ 唐刘禹锡:“腊日口脂面脂,红雪,紫雪??雕奁既开,珍药斯见??。《本草 纲目》明李时珍:“唐时,腊同赐群臣紫雪,红雪,碧雪”。 .唇脂 根据现有掌握的资料来看,该词语最早出现在文献中应该在汉代,如《释名》释 首饰第十五:“唇脂,以丹作之,像唇赤也。可见“唇脂’’就类似于今天的口红。 《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它的制作方法,附见于《齐民要术》卷五“合面脂法’’下: “合面脂法:用牛髓。牛髓少者,用牛脂和之??若作唇脂者,以熟朱和之,青油 裹之’’。 “唇脂的历史虽然很悠久,但历代文人的诗词里面一般不直接用“唇脂”这 个词语,而是用一些形容词来修饰“唇”或“脂,表示使用了各种颜色的唇脂,如 “朱唇’’,“丹唇”“檀口,“绛唇”,“黑唇及“黑吻’’等。 .朱唇。“丹唇是指点了红色的唇脂。如《神女赋》春秋战国宋玉:“眉 节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 《江城子》唐韦庄:??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 《醉戏窦子美人》唐岑参:“朱唇一点桃花殷。 《高?村妇盼郎归情歌》大概 是唐代作者不可考:“一双玉臂千人枕,半点朱唇万客尝’’。《洛神赋》三国曹植: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啸赋》魏晋成公绥:“发妙声于丹唇,激哀音于皓齿’’。 《和王爽秋夜有所思》唐卢照邻:“丹唇间玉齿,妙响入云涯。’’《红楼梦》清曹 雪芹第三回:“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檀口。是指点了浅红色唇脂,如《余作探使以缭凌手帛子寄贺因有诗》唐 韩僵:“黛眉印在微微绿,檀口消来薄薄红。《西厢记》元王实甫第四本第一折: “半推半就,又惊又爱,檀口韫香腮’’。《水浒传》第二四回:“武松看那妇人时, 但见??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本事诗》清苏曼殊之五:“桃腮檀口 坐吹笙,春水难量旧恨深。 ? ’ .绛唇。是指点了深红色唇脂,如《蜀都赋》汉扬雄:“眺朱颜,离绛唇, 眇眇之态,吡嗷出焉”。《咏美人春游》南朝梁江淹:“白云凝琼貌,问珠点绛唇’’。 《博异志阴隐客》唐谷神子:“绛唇皓齿,鬓发如丝”。《南乡子》北宋秦观:硕士学位论文 “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栏,无语点绛唇。 《竹枝粤东词》清陈维崧:“槟 榔酒酿郁林春,郁林儿女多绛唇’’。 .黑唇。是指点了乌膏或者黑色的唇脂,如《迎客曲》南北朝徐勉:“罗 丝管,舒舞席,敛袖黑唇迎上客。 .乌膏。《新唐书?五行志一》中记载:“元和末,妇人为圆鬟椎髻,不设鬓 饰,不设朱粉,惟以乌膏注唇,状似悲啼者。《时世妆》唐白居易:“乌膏注唇 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 .黛类词语 用黛的历史非常悠久,从现有掌握的资料来看,该词出现最早的文献应该是 《楚辞》,见《楚辞?大招》战国屈原:“粉白黛黑”。“黛是什么呢据《释名》 释首饰第十五解释:“黛:代也,灭眉毛去之,以此画,代其处也”。即“黛 本是“代替之“代,《说文解字》中没有“黛字,但是有“滕:滕:画眉也, 从黑滕声’’卷一十上。《释名疏证补》清王先谦:“毕阮日:戴侗曾见唐本说文. 朦字下注云:.或作代也。由此可知,“朦’’后来就写作“黛”,“黛”是古代一 种画眉的材料,功效相当于今天的眉笔。描写古代女性眉毛秀美的词语也不少,如 ? ’ 《招魂》春秋战国宋玉:“蛾眉曼碌”。《列子周穆公》:“施芳泽,正蛾眉”。《离 骚》战国屈原:“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诗经》:“螓首蛾眉。蛾眉,就是像蚕一 样细的眉毛。表示这种化妆品的词语也有很多,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石黛 “石黛一词在很多诗歌中都出现过,尤其是魏晋南北朝以后,经常出现。如 《玉台新咏序》魏晋徐陵:“南部石黛,最发双蛾”。《阆水歌》唐杜甫:“嘉 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唐李白:“石黛刷 幽草,曾青泽古苔。《郊行》南宋陆游:“山色扫石黛,江流涨麴尘。那么这种 画眉的“黛”为什么称为“石黛’’呢据《太平御览》宋李防徐铉等记载:“染 青石谓之点黛”。可见“石黛’’也就是指“青石,据吴兆宜笺注引《留青日记》中 记载:“广东始兴县溪中出石墨,妇女取以画眉,名画眉石。根据以上记载,可 一 以推测“石黛”“青石“石墨’’“画眉石都是同一样东西,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螺子黛 这个词语在隋唐及以后的文献中经常出现,如《隋遗录》唐颜师古:“由是 中国古代化妆品词语研究 殿角女争效为长蛾眉,司宫吏日给黛五斛,号为蛾绿。螺子黛出波斯国,每颗值十 金”。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明罗懋登第五一回:“元帅展开来一看,只 见单上计开:金麦三十斛??螺子黛十颗。“螺子黛”在后来也省作“螺黛”,“黛 螺”或“螺”。如: 《阮郎归》词之五宋欧阳修:“浅螺黛,淡燕脂,闲妆取次 宜。《归田诗话送还俗入道》明瞿佑:“孙花翁《送女冠还俗》云:??重调 螺黛为眉浅,再试弓鞋举步迟。《血海花》第一出:“懒描螺黛眉痕蹙,起拭龙泉胆 气粗。《今津纪游》五近代郭沫若:“俯瞰海湾,青如螺黛’’。后来“螺黛 也成为“眉毛的代名词,又有“眉黛之称。 .青雀头黛 这个词语在文献中的记载不是很多,相传出产西域,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原,形 状像墨锭,深灰色。如《太平御览》宋李眈徐铉等卷七一九引《宋起居注》: “河西王沮渠蒙逊,献青头雀黛百斤。 .贴面类化妆品词语 中国古代女子喜欢拿色彩性较强的东西贴在脸上起到一种装饰作用,或者直接 用颜料性的东西在脸上描画图案,这种化妆品也被称作“面饰。使用面饰的历史很 ’悠久,应该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这可以从出土文物得到证明。如湖南长 沙战国楚墓出土的彩绘女俑脸上就有面饰,即梯形状的三排圆点,河南信阳楚墓出 土的彩绘木俑脸上也有圆点,《中华古今注》五代后唐马缟便有这样的记载:“秦 朝‘秦始皇好神仙,常令宫人梳仙髻,贴五色花子,画为云凤虎飞升一。这里的“五 色花子便就是后来的“花钿,是面饰的一种。面饰使用的高峰应该是在唐朝, 从 唐代的仕女画和出土的唐代文物都可以证明,唐代面饰的种类丰富,无论是宫廷还 是民间的女子都喜欢佩戴,并且色彩鲜艳,甚至有几种面饰同时使用的情况。面饰 种类繁多,词语丰富,为了更好的解释现将这些词语大致的分类如下 , .额黄 又称为“鹅黄’’‘‘鸦黄”“约黄’’“贴黄”“宫黄,“花黄”,以黄色的颜料画在额 头,因此而得名。具体的发明时间文献中没有记载,只能推测大概是发明于汉朝, 因为《疑耀》明张萱中曾记载:“额上涂黄,亦汉宫妆”。据他所说的,“额黄 刚开始只在宫廷中流行,可能后来才慢慢流向民间的。在唐时非常的盛行了,在文 献中有很多记载。《应诏嘲司花女》唐虞世南:“学画鸦黄半未成”。《长安古意》 硕士学位论文 唐卢照邻:“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 非一。《蝶》唐李商隐诗:“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女冠 子》五代牛峤:“鹅黄侵腻发,臂钏透红纱。 额黄的使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涂上去即画上去的,另一种是贴上去的。 直接涂上去的额黄,是用画笔蘸上黄色的涂料染在额头上,这种难度较大,比较麻 烦。从文献记载来看,那黄色的染料应该是一种黄色的粉末,但这种粉末究竟是何 物,文献中没有明确的答案。《宫词》唐王涯:“内里松香满殿开,四行阶下暖氤 氲,春深欲取金黄粉,绕树宫女着绛裙。由此推测,松树花粉应该就是染额黄的材 料了。贴上去的额黄,~般是用黄色的硬纸或金箔纸剪成花样,用胶水粘在额头, 这种使用时比较方便,可以剪成各种星星月亮的形状,或者是花鸟的形状,所以这 种贴的额黄又有“花黄”之称,有诗为证:《咏照镜》南北朝费昶:“留心散广黛, 轻手约花黄。《采莲曲》南北朝陈叔宝::“随宜巧注口,薄落点花黄。’’《奉和 咏舞》南朝陈徐陵:“举袖拂花黄”,南北朝时的乐府词《木兰辞》也有记载: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踏歌词》唐崔液:“翡翠帖花黄”。 .斜红 “斜红”一词始见于南北朝时期的文献中,在之后的文献中也能见到,如《艳 歌篇十八韵》南朝梁简文帝:“分妆间浅魇,绕脸傅斜红。’’《李钤辖坐上分题戴 花》宋苏轼:“绿珠吹笛何时见,欲把斜红插皂罗”。 《菩萨蛮?早春》清纳兰 性德:“蛮魂羞顾影,玉照斜红冷’’。“斜红是指什么呢关于“斜红的由来一 些文献中也有记载,如《妆楼记》五代南唐张泌中曾这样记载:“魏文帝曹丕宫 中新添了一位宫女叫薛夜来,文帝对其十分宠爱。某夜,文帝在灯下读书,四周围 有水晶做成的屏风。薛夜来走近文帝,不觉一头撞上屏风,顿时鲜血直流,痊愈后 仍留下两道伤痕。但是文帝对她仍然如昔,其他宫女见而生羡,也纷起模仿薛夜来 的缺陷美,用胭脂在脸颊上画上这种血痕,取名日:‘晓霞妆’,形容若晓霞之将散, 久而久之,成了斜红。可见“斜红与“额黄是不同的,“斜红画的部位是在 脸颊上,鬓眉之间,并且只能画,不能贴,颜色一般是红色的,一般的形状像一弯 膏 新月,也有标新立异者,画成残缺状,像伤痕,是一种残缺美。 斜红在唐朝的时候非常的流行,从出土的女俑和仕女画像中可以得到证明,几 乎人人都画斜红,并且画的位置也比较的灵活,个性十足。 中国古代化妆品词语研究 .花钿 这是一种表示用在眉间的化妆品的名词。《续玄怪录?定婚店》唐李复言说 韦固妻“眉间常贴一钿花,虽沐浴、闲处,来尝暂去’’。《长恨歌》唐白居易:“花 钿萎地无人收。《全唐诗》中记载了五代时期的成彦雄的词“鹅黄翦出小花钿’’, ? 又有称为“额花’’,“眉间俏’’,“花子等,“花子一词始见于唐时的文献,《酉阳 杂俎?黥》唐段成式:“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昭容上官氏所制,以掩点迹。” 在之后的文献中也有记载,《中华古今注?花子》五代马缟:“秦始每好神仙,常 令宫人梳仙髻,帖五色花子,画为云风虎飞升。至东晋有童谣云:‘织女死,时人帖 草油花子,为织女作孝。’至后周又诏宫人帖五色云母花子,作碎桩以侍宴。如供奉 者,帖胜花子作桃花桩。“花子’’使用的方式有描画法和黏贴发,有点类似于额黄。 .勺面魇 ’ 这是一种表示古代妇女用在两侧酒窝处的化妆品的词语,又称“钱魇~‘杏 魇”“花魇”“星魇”等,都是面魇的一种,均在文献中有过记载,它一开始是称为 “勺。如在《释名释首饰》汉刘熙:“以丹注面日勺。此本天子诸侯群妾当以 次进御,其有月事者止而不御,重以口说,故注此丹于面,灼然为识,女史见之, 则不书其名于第绿也。’’后来,后宫妃子及舞妓觉得这种面部画圆点的妆饰还挺漂亮, ‘ 喜欢用这种化妆手法,所以“勺的本意反而被人所淡忘,打破了月事的界限,使 用得越来越多了,慢慢的传入了民间,成为一种特殊的化妆方式。 面魇描画的形状也是非常多的,最早最简单的就画个圆点,随着时间的推移, 形状越来越多,有状如钱币的叫“钱魇,有状如杏桃的叫“杏魇,还有各种花形 的“花魇 《女冠子》五代欧阳炯:“薄妆桃脸,满面纵横花魇:《归国谣》 唐温庭筠:“粉心黄蕊花魇,黛眉三两点。《北户录》唐段公路卷三:“余 仿花子事,如面光眉翠,月黄星魇,其来尚矣。《酉阳杂徂》唐段成式:“近代 妆尚魇,如射月,日黄星魇。杜审言唐《奉和七夕侍宴两仪殿应制》:“敛泪开 星魇,微步动云衣。”和凝五代《山花子》:“星魇笑偎霞脸畔,蹙金开檐衬银泥’’ .洗面类词语 相当于今天洗面奶的洗面品在很早就有了。在古文献中就有记载用温的洗米水 洗脸的习惯,利用其中的碱性成分洗去脸上的污垢,洗米水应该是最古老的洗面奶。 .潘。《说文解字》汉许慎:“淅米汁也。’’古时候没有今天的洗面奶,只能硕士学位论文 用天然的东西去面垢,于是含碱的洗米水便成了首选,如《礼记内则》:“其间面垢, 覃潘请洗。 .胰子。这是用植物肥皂荚,猪胰子和天然碱做成块制成的,即是最早的洗面 皂。在近代的天津,青岛等地都有将肥皂称为“胰子的。 幡 .澡豆。这种洗面用品的性质相当于今天的香皂,用法跟今天的洗面奶一样, 也是在化妆以前,即第一步就是用这个澡豆洗面,甚至全身,可以洗净污垢,保健 肌肤,不仅如此,如果澡豆的配料不同,还可以治疗雀斑等功效。澡豆在南朝时候 只限于皇家使用,外人对此比较陌生,《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记载:“王敦 初尚主,如厕??既还,婢擎金澡盘盛水,琉璃碗盛澡豆,因例著水中而饮之,谓 是干饭。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王敦是士族,都不认识澡豆,竞把它吃掉了, 起闹 出笑话。到了唐代,澡豆成了贵族必备的化妆品,《千金翼方》唐孙思邈记载: “面脂,手膏,衣香,澡豆,士人贵胜皆是所要。在唐代的很多医药典籍中都可 以 见到它的制作配方,如《备急千金药方》唐孙思邈,《四时纂要》唐韩鄂,《外 台秘要方》唐王焘。宋代也差不多是贵族所用,如《梦溪笔谈》宋沈括卷九 记载:“公王安石面黧黑,门忧之,以问医。医日:此垢汗,非疾也,进澡豆, 令公额面。公日:天生黑于予,澡豆其如予何 ? .白雪。这也是一种洗面奶的名称,在史书上是有记载的,如《磺面辞》北 齐崔氏:“取白雪,与儿洗面作光悦”。 .化玉膏。这也是一种洗面奶的名称。相传晋代的卫玢肌肤白暂,见他的人都 叹称其是玉人,据说他用的洗面奶就是化玉膏,《说郛》:“卫玢盥面,用化玉 膏及芹 泥,故色愈明润,终不能枯槁。 .洗发类词语 .沐。《说文解字》将“沐”解释为动词,“濯发也,其实它也有名词义,洗发 之物,相当于今天的洗发水。《诗经?卫风?伯兮》记载:“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意思是说:丈夫去了东方,妻子就蓬头盖脸,不是因为没有 搽脸和洗发的东西,是不知道为了谁而打扮。在这里,“沐与“膏并列,同为 名 词。《索隐》唐司马贞:“沐,米潘也。”潘,《说文解字》:“淅米汁也。”可见, “沐”就是淘米汁,用来洗发的,并不是今天“沐浴的“沐’’字之意。 .泽。又称兰泽,兰膏,香泽,芳泽等。这是一种润发的物品,相当于今天的 中国古代化妆品词语研究 护发素,头油,发胶,摩丝之类的。中国人用“泽”的的历史很悠久了,在古代典 籍中就可以反映出来。韩非子在《显学篇》里就有这样的记载:“故善毛嫱,西施之 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言先王之仁义,无益于治,吾明法度,必 吾赏罚者,亦国之脂泽粉黛也。《楚辞大招》:“粉白黛黑,施芳泽只。”王逸注: ? ’ “傅著脂粉,面白如玉,黛画眉鬓,黑而光净,又施芳泽,其芳香郁渥也。王夫之 《楚辞通释》:“芳泽,香膏,以涂发。《释名》:“香泽,香入发恒枯悴,以此濡泽 之也。’’史游的《急就篇》中就有“膏泽”条,颜师古注日:“膏泽者,杂聚取众芳 以膏煎之,乃用涂发使润泽也。兰泽,兰膏,芳泽都有在古代文献中记载过。《七 发》汉枚乘:“蒙清尘,被兰泽”。《七启》三国曹植:“收乱发兮拂兰泽。又 如《洛神赋》三国曹植:“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代美女篇》南朝梁萧子 显:“余光幸未惜,兰膏空自煎。’’ 表示不同香泽的词语:.郁金油。它在唐代时流行,加入了郁金香的香料制 成的。《云仙杂记》唐冯贽:“周光禄诸妓,掠鬓用郁金油,傅面用龙消粉。’’. 香胶。《六年春遗怀》唐元稹:“玉梳钿朵香胶解,尽日风吹玳瑁筝。’’《岭南杂记》 清吴震方中也有这样的记载:“粤市中有香胶,乃末高良姜同香药为之,淡黄 色,以一二匙浸热水半瓯,用抿妇人发,香而解脂,膏泽中之逸品也。.香膏。 ?, ,’这是一种纯天然的头发保养品,具有黏性,涂在发上,既可以方便梳发髻,又可以 保养头发。《岭外代答安南国》宋周去非中记载:“以香膏沐发如漆,裹乌纱巾。 .棉种油。这种香泽在明清的时候出现,是用棉花籽榨成的,能使头发发光, 有可以定型。如在《醒世姻缘传》清西周生第五十三回中便有提及:“郭氏 漓漓拉拉地使了一头棉种油,散披倒挂的梳了个雁尾,使青棉花线撩着。 .香类词语 “香也是化妆品的一种,并且几乎所有的化妆品本身也含香,如面脂口脂称 为“香脂,发须保养品称为“香泽”,粉称为“香粉”,盛放梳妆用品的梳妆 奁称为 “香奁”。用香,不仅仅是女子的专利,在宫廷典礼,宗教活动也使用香品,整个士 ?夫阶层无不用香品。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记载:“面脂,手膏,衣香,澡豆, 士人贵胜皆是所要。使用香品,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化妆品用,而是成为了一种有情 趣的鉴赏文化。 屈原在《九歌》中写道:“被石兰兮带杜衡”,“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硕士学位论文 “纫秋兰以为佩”。石兰,杜衡是香草,芰荷,芙蓉,秋兰是香花,屈原以这些为衣 为裳,为饰,说明了香的高贵。后来香炉的出现,也是人们重视香喜欢香的结果。 汉代的《西京杂记》中记载说,长安的巧工丁缓能做“九层博山炉,可见技艺的精 巧,正是由于用香炉的人多,才会产生这样的能工巧匠。在魏晋南北朝时候,士大 夫皆熏衣剃面。在唐宋时期,香品的种类极大的丰富,用香的形式多种多样,就连 香器也极为精致。如宋徽宗用“龙涎,沉香屑和蜡为烛,两行列数百支,艳明 而香 溢。”对香品的喜爱,历朝历代一直不曾改变过,中国不愧为“东方的香料之国”。 .美甲类词语 美甲最早在文献中出现应该是在唐代。宇文氏在《妆台记》记载:妇人染指甲 用红,按《事物考》:“杨贵妃生而手足爪甲红,谓白鹤精也,宫中效之。”张祜:“十 指纤纤玉笋红,雁行斜过翠云中”。这些都是描写指甲之美的诗句,可见在古代非常 重视指甲的妆饰。其实,古代的女子非常喜欢蓄甲,最长的有三四寸。为了保护修 长的指甲而不被折断,用护指套在指甲上。做护指的材料有竹子,芦苇,甚至金, 银等金属。有金指甲,银指甲,玉指甲之称。唐代以后,女子染甲便成了化妆中不 可缺少的一部份。关于描写这种染甲风俗的诗句也不少。如:周文质的《赋妇人染 红指甲》记载:“丹枫软玉笋梢扶,猩血春葱指上涂。张可久的《红指甲》记载: “玉纤弹泪血痕封,丹髓调酥鹤顶浓。金炉拨火香云动,风流千万种。捻指甲娇晕 重重,拂海棠梢头露。按桃花扇底风,托香腮数点残红。李昌祺的《剪灯馀话》记 载:“纤纤软玉削春葱,长在香罗翠袖中。昨日琵琶弦索上,分明满甲染猩红。 古代不像今天有现成的指甲油买,或者直接贴上假指甲,古代女子的美甲一般 都是用某种植物的花或叶把指甲染红。所以美甲品也就是植物。根据文献记载来看, 主要有两种染甲品。 .风仙花。《本草纲目草部》卷十七记载:“凤仙,又名金凤花,小桃红,染指 甲草,女人采其花及叶包染指甲。’’吴仁壁唐《凤仙花》:“香红嫩绿正开时,冷 蝶饥蜂两不知。此际最宜何处看,朝阳初上碧梧枝。’’杨维桢元《铁崖诗集庚集》: “夜捣守宫金风蕊,十指尽换红鸭嘴。闲来一曲鼓瑶琴,数点桃花泛流水。”瞿佑明 《剪灯新话壁上题诗》:“要染纤纤红指甲,金盆夜捣凤仙花”。《名物通》载《染指
/
本文档为【中国古代化妆品词语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