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规范包括哪些内容

2017-10-10 14页 doc 30KB 72阅读

用户头像

is_435706

暂无简介

举报
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规范包括哪些内容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规范包括哪些内容 篇一: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要求 【经典】三个方面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要求 近年来,随着广电事业的高速发展,播音员主持人人数急剧增长,他们中既有科班出身,也有从编辑、记者中转岗而来,从社会上招聘而至的,后两者中有些未经过严格培训就匆忙上岗,对播音语言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些主持人甚至认为语音不标准、不规范显得更“亲切”,更能吸引受众。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在语言方面应达到的要求。 一、语音的标准 普通话语音的标准程度是考验播音员主持人上稿能力的第一块试金石。播音员主持人词汇和语法...
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规范包括哪些内容
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包括哪些内容 篇一: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要求 【经典】三个方面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要求 近年来,随着广电事业的高速发展,播音员主持人人数急剧增长,他们中既有科班出身,也有从编辑、记者中转岗而来,从社会上招聘而至的,后两者中有些未经过严格培训就匆忙上岗,对播音语言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些主持人甚至认为语音不、不规范显得更“亲切”,更能吸引受众。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在语言方面应达到的要求。 一、语音的标准 普通话语音的标准程度是考验播音员主持人上稿能力的第一块试金石。播音员主持人词汇和语法的正确运用尚且可以通过编导等的协助完成,语音的规范则是完全依靠播音员主持人的专业素质,发音问题贯穿播音主持的全过程,它解决的是播音主持创作的“硬件”问题。 随着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来源更加多元快捷,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电视节目中更真实、更直接的直播形 1 式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播音员主持人的语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播音不是主持人的自说自话,而是面受众的交流,“传播”与“接受”贯穿于播音与主持之中,播音员主持人的语音问题成为传播的首要问题。 普通话水平测试对播音员主持人的语音标准程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然而,播音员主持人的语音标准不仅是指发音的合乎规范,还包括对容易读错的字词的正确读音的把握。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是不应该发生这种缺乏技术含量的错误的。 二、用语的准确 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语音的准确认读是最基本的要求,能否在具体的语境中选用准确恰当的语气表情达意,同时选择恰当的词语准确清晰地传递信息、并且避免“字化”情况的出现才是最重要的,标准的语音有时也不能够承载准确的语义。 作为大众传媒的信息发出者,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特点鲜明,即吐字清晰、释义精准、交际意愿明确,包含高信息量和高交际值的规范的语言,让受众一听就懂,决不能令人感到费解或产生歧义。 现行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面对的是各行各业的受试者们,而不是仅仅针对播音主持这个群体,因此它也就不能完全适用于播音员主持人。要完成传播的任务,播音员主持人 2 即使达到普通话水平的测试标准,有标准的前后鼻音、平翘舌等,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体系。 目前,在某些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中出现的“流水式”播音,就是因为忽略了意义的表达而造成的。这种播音形式听起来语音规范、语句流畅,在语音层面似乎无可挑剔,但语势僵化,语调单一,既无层次,亦无重点,使得受众在听的时候抓不住内容,听过了之后没有印象,无法达到与受众沟通的目的。 因此,播音员主持人不能只注重语音而忽视语义。播音员主持人在语言传播中,必须在考虑具体语境(包括交际对象和目的)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控制语言状态,把握语言分寸,优化传播效果,提高传播效率。 三、语言的色彩 有声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包括语音、语调、语气、重音、停连等等),可以赋予其完全不同的含义。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掌握这些表情达意的手段、具备语言策略能力尤为重要。它折射出的是播音员的文化底蕴和魅力。 锻炼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是播音员主持人语言功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当播音员主持人手持话筒、面对摄像机时,用声应该是积极、松弛、集中的三位结合体。积极、集中但不松弛的发声,会给人造成声音僵直、呆板的感觉;而松弛但不集中、不积极的发声,会给人以松散、零乱、不协调的感觉。 3 发声时的正确感觉是:气息下沉、喉部放松、不僵不挤、声音连贯。 有些播音员主持人对语言的使用规则、语言理论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导致了语言功力不够全面:有的人会读不会说,有的人会说不会读,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平时只注重某一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在态度方面,有些主持人表现出高人一等、颐指气使的架势,有些则扭捏作态,对受众故意逢迎,这些都不是为受众服务的真诚态度。 需要指出的是,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与生活语言是有相当大的差别的。首先,他们在传播过程中的语言环境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环境是不同的。因此,主持人即使是在主持节目时“一对一”,与生活中当中的“一对一”也应有所不同,日常生活中的交谈是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的,与事实面对面的,这种传播环境的特点使得交谈最大限度地保持着纯朴、自然、真实的特点,而传播环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传播双方可以控制这个环境;其次,目的的强弱程度不同。生活中语言的目的性比较单一具体,对象意识强,表露时也较为直率,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由于受众的模糊性,表达时对象意识并不是很鲜明、具体,因此播音员主持人要表达更为复杂、层次更多的内容。 篇二:播音主持的语言特点及要求 一、播音主持的语言特点及要求 4 (一)标准性 作为播音主持从业人员,首先要做到语言的标准性。而规范性体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作为一名合格的播音员和主持人,首先要能够准确熟练的运用普通话,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语言的标准性就不仅仅要会使用普通话,主持人还应该具备清晰的思维、准确的语感、严密的逻辑。 值得一提的是,播音主持语言的标准性要求绝对不能认为是“呆板”,决不能把规范性与艺术感对立起来。 (二)严肃性 严肃性,是指播音员(包括节目主持人)在使用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时候,即在话筒前进行播音创作的时候,必须保持端庄、郑重的气质和态度,在语流中充满庄重、可信的意味,“庄重而不呆板,活泼而不轻浮”。不能把庄重性理解为装腔作势、故作深沉、不苟言笑、虚与委蛇。但是,庄重性可以“寓庄于谐”,可以“谈笑风生”。而这,同玩世不恭、插科打诨、哗众取宠、打情骂俏是水火不相容的。 庄重性的表现是“善言”而(来自:WWw.xlTkwj.com 小龙文 档网: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规范包括哪些内容)不“轻言”,就是说开口说话之前要慎重,说话过程中要稳重,尽量不要“失言”,尽力使受众接受、相信、愉悦。因此,对”庄重性”的否定,必然导致“语无伦次”、“油腔滑调”。 5 用什么态度,说什么话,怎么去说,直接关系到听话人的信任程度、接受程度。播音语言的庄重性正是从广播电视传播的角度,考虑到传播功能与传播效果提出来的。庄重性,并不对表达方式、语体风格加以限制,它只在下限上对俗言媚语、低级趣味予以摒弃。至于上限,将在美学领域的民族化层面上得到延展,本书不作详论。 庄重性的核心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是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是新闻工作者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 (三)发动性 发动性鼓动性是任何宣传语言所共有的,广播电视播音语言也不例外。广播电视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江泽民语), “引人向上”,“催人奋进”,是播音语言的一个本质属性。这一切,一言以蔽之,就是“鼓动性”。当然,“鼓动性”同“不喊不革命”的内涵有着根本的区别。 播音语言的鼓动性,植根于语言的“情感性”和“感染力”,情感有多种多样的差异,感染有强弱快慢的不同,却从没有人主张语言可以没有情感,不要感染。大体上,播音语言的发出一定基于一种目的,一种愿望(这种愿望就是一种情感)。尽管事实上存在,却也从没有人主张以让人消沉为目的,以“不想说什么”为愿望。要让人知道说话人愿意说,说出的话让人产生“共鸣”,让人积极、让人振奋。 6 政治倾向、思想倾向,在广播电视中是相当明显的,这是宣传的需要。恩格斯说过“倾向性越隐蔽越好”,我们不能理解为取消倾向性。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努力提高全国人民的素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我们的倾向性。其中当然包含着清除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文化垃圾,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精神污浊。播音的倾向性讲求宣传艺术,避免“强加于人”并不矛盾。 播音语言的鼓动性,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方法,完全不应该脱离宣传内容、不顾表现形式,更不应张扬自我、强加于人。 (四)年代感 所谓时代感,是一种时代精神和时代氛围的心理把握。当前,时代精神是指“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时代氛围是说“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 播音,实质上是一种新闻性工作,报告新闻,播送专题自不必说,现场直播、体育解说和主持节目同样带有新闻性。在这些工作中,有声语言的时代感是比较突出的。 有人认为,“播音不过是照稿子念,稿子写得有时代感,播出来自然也就有时代感。”且不说“照稿子念”也是一种创 7 造性劳动,且不说稿子写得如何同播得如何虽有联系更有区别,就说有声语言中要充溢时代感,如果不进行艰苦的积累和不懈的努力,那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情感的聚集与凝注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丰富多彩的时代,要求丰富多彩的语言去反映。播音语言的内容与形式只有走多样化的路,才能完成这一使命。在我们的播音语言中,必须加大思想的厚度与表现的力度。我们要努力做到新鲜、活泼、舒展、跳脱,表意则意明,传情而情切。 (五)尺度感 播音语言的“分寸感”比“政策分寸”有更广泛的含义。任何稿件,任何话题,从句到段到篇,几乎都存在分寸感的把握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人、事、物及其关系,在反映和讲述它们的时候,总有个主次,总有轻重,总有缓急,并在有序的、动态的传播中,显示各自的位置、价值,这些比较中的存在,必须用相应的、贴切的有声语言给以鲜明、适当的表现。于是,“分寸感”便自然有了不可或缺的意义。 (1)首先是内容的主次。主要的内容,重点的语句,都要予以突出;次要的内容,非重点的语句,都要予以削弱。 (2)其次是感情的浓淡。感情起伏变化,“浓墨重彩”与“轻描淡写”,在不同的色彩中,“淡妆浓抹总相宜”。 (3)再次是态度的差异。肯定与否定,赞扬与批评,歌 8 颂与贬斥??各自都有不同态度支配下的不同的程度。这程度落实到语言上,就是“分寸”。同样一句话,大体上可以有“重度”、“中度”、“轻度”的分别。 还有语体风格的区分。新闻中、通讯中和评论中,有分寸感问题;知识类、服务类和文艺类也存在分寸感问题;文学作品播读也有分寸感问题,各种分寸感的表现方式和程度不同。 (4)最后还有有声语言的发出者,那独特感受、表达习惯、话筒前状态??也会表现出某种分寸感。 可以说,分寸感是有声语言的构成部分,无处不在。成功的播音创作十分注意分寸感的把握,努力避免“过犹不及”的失当处置。目前,主要是“分寸不当”的问题,特别是“重度”失重,什么话均“无足轻重”,如果要表达,只是简单地加重声音,显得浊拙。还是要在语言功力上花气力。否则,便会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 (六)亲近感 在广播电视传播中,“传者”与“受传者”的关系应是知心朋友的关系,既不应是“陌生人”,也不应是“私语者”。所谓知心朋友,当然互相了解,彼此知道对方的思想感情,或挚友,或诤友,经常产生“共鸣”。 播音语言的亲切感,从内容上说,要适应“新鲜”、“易懂”、“可信”、“情真”的受众期待心理。广播电视可以传播的东西 9 很多,除了禁忌的内容之外,还不宜传播陈旧的东西,尽人皆知的、老生常谈的,引不起人们的兴趣;难于理解的、听来吃力的,只好“敬而远之”; 虚假失实的、东拉西扯的,往往使人产生厌烦;虚情假意的、故作多情的,更令人不愿接受。从表达上说,要张弛得体,控纵有节。那种认为只有“小音量、近话筒、一对一、快节奏”才能产生亲切感的观点,不过是某种形式的追求,容易造成机械的、单一的、雷同化的声音效果,不利于“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的能动和多样化的表达。 播音语言的亲切感,必须像我们一贯主张的那样,坚持传者与受传者“平等”的关系,才可以产生。 播音语言的亲切感不仅是一种语言传输心态,而且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平等交流心态。这是语言传播的心理基础,我们的目的是创造一种良好的接受心理环境和氛围,使听众、观众敞开心扉,了解语言内容,达到信息共享。亲切感制约着播音创作主体的传播心态,在播音语言中充满了尊重、体贴、通达、友善,既不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又不唯唯诺诺、乞求怜悯,但是,道理上都知道“平等”,语言上却不一定能体现出来。如:或语言傲慢、语气生硬,或缺乏礼貌、出言不逊,或低声下气、吞吞吐吐,或胡乱吹捧、邀宠取媚。这种不平等关系,实在令人不忍卒听。电视上的“笑眯眯”、“甜腻腻”,更会使观众不敢恭维。如果一味追求“亲切”,而忽 10 略了内容的准确表达,听众、观众确实感到“亲切”了,但并没有注意内容,或因之而忘却了语言内容,这就无异于“舍本逐末”了,这时的“亲切”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 播音语言特点,作为一种基础性的“标准”,基本上是一种“主观评价”,即用“人”的审美感受、美学理想去把握,而这,诉诸文字之后,会损耗、遗失掉许多东西,远不如用有声语言去鉴别,去表述,来得明确、可感。作为基础性评判标准,不能不考察内容、形式及二者的关系。离开语言内容、语境,离开语言形式、传播,离开节目整体、语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特别是离开“有声语言”,这个“标准”或被架空,失去实践意义,或被扭曲,变得支离破碎。因此,必须从传播效果去考察。如果仅从传播过程的中途——词语组合上,语意形成上,甚至文字稿件上去考察,就混同于报刊编辑、校对了,实质上,便把“有声语言”的创作降低、抛弃了。有声语言的功能包含着使文字语言“增色”、“减色”和“改向”诸方面。“增色”和“减色”易于理解,“改向”的功能往往被忽略。同样一句话,可以按文字表面意思表达,也可以改变方向,按文字表面相反的意思表达。这种情况,不管有意无意,在实践中屡屡发生。在这一点上,我们某些电台、电视台的主管、主编、“把关人”,以及一些理论研究工作者似乎还不大了解,于是才有“只审文字稿件”、“播音只是照稿念”等认识,于是才有“有什么文字语言就有什么样的有声语言”、“文字语言 11 怎样,有声语言就会怎样”等观点。照这样的认识、这样的观点去领导、指导广播电视播音,怎能理解、应用这种评判标准去考察和推动播音质量呢,可喜的是,人们逐渐认识到“怎么写”“怎么说”比“写什么”“说什么”重要得多,这共识,这共同语言,正是对“三性”、“三感”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与把握。那么无论是播音还是主持,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三性三感~ 篇三:浅谈主持人的语言规范 浅谈主持人的语言规范 摘要: 时下主持人的语言总体上较为规范,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能不引起语言文字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本文主要讲述了当前节目主持人语言不规范的现象,笔结合实际就此现象提出了一些改善意见和对策。 关键词:节目;主持人;语言规范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播音员、主持人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有许多听众、观众认为现在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规范性不如以前了,主持人语言使用中存在种种不规范现象。主持人面对话筒,所处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身处广播电视的前沿阵地。传播前沿的地位,使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对社会语言文明建设产生重要影响,所以要求主持人必须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提高有声语言传播的功力和水平,在为受众服务的过程中,需坚 12 持国家规定的语言标准,把握好传播导向,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我们要深刻认识主持人工作作为“空中语言学校”的影响力,真正树立起对党和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的责任意识,搞好自身建设,增强引导效果,努力减少消极影响。 一、节目主持人语言不规范现象 1、用词不当 电视媒体中经常有同时使用“强烈反响”、“反响热烈”的情况,1997年第4期《中国语文》指出,“热烈”只表示“兴奋激动”,而“强烈”除了“极强的、力量很大的”以外,还有“强硬激烈”一个义 项,因此可以说“热烈响应”、“强烈抗议”,不能说“热烈抗议”、“强烈响应”。2002年4月30日央视三套“歌手大赛”中主持人说:“工作人员投入了很大的热情”、“非常大的热情”,此处用“大”来修饰“热情”,显然是不规范的。 2、滥用程度副词 模糊、笼统的程度副词的滥用一直是媒体语言的“顽症”,著名作家施蛰存先生对“比较好的”、“有一定的贡献”、“有相当的影响”等类似语的现象非常看不惯。四川道孚县发生了强烈的地震,新华社报道说:“县城房屋基本倒塌。”施老很生气地质问:“‘基本倒塌’是什么程度的倒塌?”无穷叠加程度副词是电视媒体语言滥用程度副词的另一表现。当前,电视 13 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言语呈“泛非常化”倾向,诸如,“我的心情非常好”、“某某唱得非常好”、“你讲得非常好”、“我真是非常非常地喜欢”、“他说得非常非常非常到位”。这样使用程度副词貌似高度评价,其实言不副实,使本来意义较重的词语丧失了固有的意义色彩,造成了语言的“贬值”。 3、生造词语 生造词是指语言运用中由于任意拼凑或割裂汉语中已有的词语而形成的表义不明确、不为人们所理解的词”。表义是否明确、是否为人们所理解是新词语和生造词的分水岭。《中国语文》1997年第2期《四川话?川语系》一文指出,央视三套“戏苑百家”栏目1996年11月1日中央电视台与四川电视台合办的“九州戏苑”节目中,使用“川语系”是生造词语。生造词语因其不合于一般的语言表达 习惯,必然会导致受众难以理解,从而影响信息传播的效果。鲁迅先生早就说过“不生造除自己以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因此,为了追求语言的前卫和新潮极端化地生造词语是不妥的。 4、错用成语 因不理解而误用成语的现象在电视媒体语言中并不少见,有的甚至到了习非成是、积重难返的地步。“差强人意”在198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语成语考释词典》第138页至139页中是这样解释的:“原指很能够振奋人的意志。差:甚; 14 强:起,振奋。后世多用[差强人意],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1997年1月12日北京有线电视台举办的华一杯”首都球迷辩论赛复赛(第三场),主持人说:“罗德蔓在最近的比赛中徒有虚名??篮板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显然,主持人错误地把“差强人意”理解为“不太令人满意”的意思。再如“七月流火”被误用来形容天气炎热,至今仍不绝于各种媒体。2000年7月22日,央视“东方时空?生活空间”讲述了一位交警辛苦工作的故事。节目居然就以《七月流火》为题,主持人在节目即将结束之际,还有一句意在令人难忘的旁白:“七月流火,昨天北京40度。”殊不知,语出 5、滥用方言词和外来语 2006年9月5日央视3套“奥康梦想剧场”中,主持人多次使用“得瑟”一词,笔者作为中文教师也无法理解词义,只得在请教了一位东北籍老师后才知该词有“得意”的意思。该主持人在另一期节目中曾说某人“性格很肉”,此处“肉”为何意,也实在令人费解。像这 样有意地或不自觉地使用了方言中有特别含义的词,显然是普通话所没有的一种不规范的用法。9月16日湖南经视“越策越开心”节目中,当作为嘉宾的《川江号子》演唱者上场后,主持人介绍说,“船工号子是最需要power的工作。”对英语尚未普及的中国观众来说这无疑给受众接受信息人为地设置了障碍。 15 6、语音错误和缺陷 容易混淆的字词。汉语言文字中存在着大量的多音多义字,有些因词性不同而发音不同,有些是因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别而发音不同,如,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将“载(zài)重”读成了三声,将“应(yīng)届”读成了四声,将“参与(yù)”读成了二声”。音变错误。这里所说的音变是指语流音变,即在实际语流中,前后的因素或音节相互影响,从而产生语音的音变,常见的有“一”、“不”的变调以及轻声、儿化。如“一模(mó)一样”应该为“一模(mú)一样”。 7、网络用语的不规范使用 广播电视频道的一些自办栏目,因为要迎合普通大的口味,或是本身节目的需要,出现了大量的网络用语、言和口头禅。虽然语言是开放的,跟随时代潮流的,但是度泛滥的不规范用语也是需要广播节目重视并加以改的。例如《快乐晚高峰》主持人经常夹带方言主持,在1028日,,:,,——,,:,,一小时中共出现了,次言,其中如“藏藏好”等方言语用法,城市之声主持人用“姑娘家”、文艺频道主持人用“听拎清”等方言。主持人的网络用词也非常泛滥,如《私家车下班路上主持人用“够牛的”“、咪咪小”、 “拉风”,另外还有“我觉得在找抽”“、比较雷人的观点”等等。这会让部分听众听得二摸不着头脑,影响了广播语言通俗易懂作用的发挥。同时,很多主持人在直播节目中多次 16 出现“这个”“、个”“、然后”等口头禅或是句子拖长尾音,直接影响了节的流畅性和整体性。 二、加强节目主持人语言规范的基本策略 造成主持人语言不规范现象大量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从客观上来讲,节目量增大、新闻时效性增强,尤其是直播节目的增多,使得播音员、主持人在快节奏的工作中难免有些失误;部门单位对播音员、主持人的学习培训没有跟上,对有些语言规范问题研究还不透彻,造成语言出错等。从主观上来看,有些播音员、主持人对语言规范的意识不强或认识上有偏差,尤其是随着娱乐节目竞争的日趋白热化,越来越多的娱乐节目更是忽略了知识性和语言表述准确性的要求。为此有必要加强节目主持人语言使用规范,下面就加强节目主持人语言使用规范的基本策略 1、实施问责制,规范传媒语言 当前社会普遍浮躁,节目主持人对自己的业务刻苦钻研不够,主持人的语言素质没有多大的提高和长进,而且缺少配套的业务培训。实施问责制在现阶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责任到人、严格落实的监督机制,对于减少差错、提高传媒的传播质量有着较好的作用。另外对于懒散懈怠不够敬业的传媒从业人员批评教育是必 17 18
/
本文档为【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规范包括哪些内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