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浅析幼儿角色游戏的年龄特点

2017-09-07 7页 doc 20KB 155阅读

用户头像

is_279425

暂无简介

举报
浅析幼儿角色游戏的年龄特点浅析幼儿角色游戏的年龄特点 孙民从 角色游戏是幼儿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他们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感受和体验。不同年龄的幼儿因其身心发展具有不同的年龄特征,他们在对现实生活认识的范围、深度上就不一样,感受和体验的深刻性也不同,再加上儿童在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也存在年龄差异,这就使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表现出不同年龄各不相同、同一年龄则相对稳定的年龄特点。在教育工作中,把握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年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是帮助幼儿提高游戏水平,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的基础。 一、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 小班幼儿的注意仍以无意...
浅析幼儿角色游戏的年龄特点
浅析幼儿角色游戏的年龄特点 孙民从 角色游戏是幼儿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他们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感受和体验。不同年龄的幼儿因其身心发展具有不同的年龄特征,他们在对现实生活认识的范围、深度上就不一样,感受和体验的深刻性也不同,再加上儿童在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也存在年龄差异,这就使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表现出不同年龄各不相同、同一年龄则相对稳定的年龄特点。在教育工作中,把握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年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是帮助幼儿提高游戏水平,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的基础。 一、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 小班幼儿的注意仍以无意注意为主,其活动受外界刺激的直接影响。随意性较强,因而对周围成人活动的认识也往往是片面、不完整的,这就使他们在角色游戏活动中表现出以下的特点: 1、角色的扮演离不开形象的玩具,且受同伴的影响较大。 小班的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很强,其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事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受到环境中的具体事物的制约,在活动中缺乏明确的目的。这就使他们 离不开周围具体环境的刺在游戏活动中其思维和想象都离不开具体的玩具材料, 激。所以对他们来说,游戏中具有组织能力的因素是玩具、各种各样的材料以及对同伴的模仿。他们见到玩具汽车就想当司机,见到听诊器就想当医生,看到同伴玩什 玩具材料和同伴的游戏活动都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游戏动么他就想玩什么, 机,帮助他们展开特定的想象。同时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思维的概括性和灵活性差,在使用物品进行游戏时“以物代物”的能力不强,使他们在模仿同伴的游戏时也往往追求和同伴相同的玩具材料,若同样的玩具材料不足时,就容易发生争抢。因而成人在帮助他们开展游戏活动时,要注意给他们提供各种形象的玩具和游戏材料,以引发他们开展游戏的愿望。为避免争抢玩具,在一个时期内提供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在种类上可适当少一些,而同类物品在数量上应多一些。 2、在角色游戏中喜欢重复某类角色个别的典型动作。 我们经常见到,小班的幼儿如果扮演汽车司机,就反复地模仿司机扭方向盘;如果扮演护士,就一遍遍地用注射器给病人打针,等等。他们的角色游戏情节少、内容简单,主要是对现实生活中某类角色的典型的活动的模仿。这是因为小班幼儿认识的能力有限,还不能完整地感知和认识成人活动的全过程,而只能对成人活动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部分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产生直接的感受。自然他们在游戏中反映的也就是角色某些典型的个别活动。即使到了小班后期,虽说大多数幼儿游戏的内容有所增加,能反映某些角色的几种活动,如扮 演“妈妈”时既能模仿妈妈烧饭,又能模仿妈妈喂孩子、铺床,但这些活动无论是从活动的形式上看,还是从他的内部想象来,都不具备连贯性,还是分散的。针对这一特点,成人在指导幼儿的游戏时,可以通过适时地提供不同的玩具材料或与幼儿讨论等方式来帮助他们丰富角色的活动,认识同一角色的不同活动之间的联系和其时间上的顺序性。 3、会经常变换游戏角色, 有时出现“角色混淆”。 小班的幼儿由于对成人生活认识的不全面,积累的生活经验相对较少,又因思维不够灵活,想象的内容贫乏,这使他们在游戏中能主动地反映的角色的活动也就很少。因而大多数幼儿对同一个角色就难以保持长时间的兴趣,当他们刚扮 演一个角色不久,又会很快被同伴的游戏或玩具吸引到另一个角色的活动之中去。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情况下,小班幼儿在游戏中的这种角色转换是很容易的,也是很 频繁的。有时甚至一个幼儿在游戏中还没有和一个角色的“身份”脱离,就去做属于另一个角色的事,说另一个角色的话,这就是游戏中的“角色混淆”。如一个在“医院”里当“医生”的幼儿穿着白大褂,拿着听诊器就跑到娃娃家中去抱着“娃娃”轻轻地拍起来,嘴里说:“你生病了,我给你看看。”小班幼儿在游戏中的这种现象随着他们社会经验的逐渐丰富和思维概括能力的增强而迅速减少。 4、 幼儿在游戏中的合作性水平低,多单独游戏和平行游戏。 小班幼儿在生活中还不能清楚地认识到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因而在角色游戏中大多只能反映单一角色的某些活动(或活动的某些环节) ,具体表现为喜欢演“独角戏”(单独游戏) ,或者模仿同伴做和同伴相同的游戏(平行游戏) 。在小班后期出现一些联合的游戏,即不同幼儿可以在同一游戏主题下扮演不同的角色,但也只是你玩你的、我玩我的,没有角色之间实质性的配合。只有在一些熟悉的游戏中才能出现简单的合作行为,如在“开火车”的游戏中,有“乘客”要下去“, 司机”可以停车让他下去。 二、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 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其有意注意的发展,使其注意的稳定性提高;认识范围的扩大,使其个人经验有了一定的积累; 使其想象逐渐变得活跃而丰富。身心发展上的这些变化,思维的直观形象性增强, 使他们在角色游戏中表现出以下特点: 11 逐渐会有意识地选择角色,安排情节。 研究表明,中班的幼儿随着注意的稳定性的增加,活动的目的性和主动性也逐渐增强。其活动开始更多地倾向于满足个人内部的需要、愿望和兴趣。因而在游戏活动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角色,往往他们在游戏开始以前就能确立自己想做什么游戏,想扮什么角色。但对中班幼儿来说,能主动选择的游戏角色仍是有限的,往往局限于他们生活中常见的妈妈、医生、汽车司机等等,此外对扮演他 们熟悉的故事中的孙悟空、黑猫警长等角色也有浓厚的兴趣。儿童在选择角色后还能简单地游戏的情节,把某个角色的几个不同的活动(或动作) 排列起来使之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如在“娃娃家”中,“妈妈”先喊“娃娃”起床,再给她洗脸、喂饭;“汽车司机”先把车开到北京,再开到上海,最后开回武汉。尽管在成人看来他们所安排的内容和情节不够严谨,有的甚至不合逻辑,而且也不稳定,但却反映了他们在游戏的主动性和目的性上的进步。 21 游戏活动的兴趣集中在角色的分配上。 中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的游戏能力获得了发展,加之对游戏内容的熟悉,使他们在游戏中主观能动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他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他们喜欢的、感兴趣的角色来扮演,如娃娃家中的“妈妈”、幼儿园中的“老师”、医院中的“医生”,等等,一般来说,幼儿喜欢扮演的都是在社会生活中有权威感,在游戏中能支配其他角色的“中心角色”。这类角色不仅能很好地满足幼儿参与成人活动的需要,还能满足他们在游戏中按自己的意愿支配人和物的愿望。在集体游戏中,往往由于“中心角色”太少而使幼儿在角色分配时发生游戏纠纷。此 外中班幼儿的性别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在游戏中选择角色时开始出现性别差异,不同性别的幼儿有时喜欢扮演和自身性别相适宜的角色。 31 喜欢集体游戏。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对周围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认识越来越丰富,尤其是人们在各种活动中态度、情感和彼此之间的关系,都逐渐成为他们 感知和体验的内容以及模仿的对象。随着在这些方面的认识的积累,他们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在游戏中表现出来。他们在游戏中能够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加上在这一年龄阶段,不同的幼儿在同一主题下能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活动; 儿童与同伴自由交往的愿望变得更为自觉,更加强烈,使他们对多角色的集体游戏表现出特殊的兴趣。同时,在幼儿园集体教育的影响下,中班幼儿的语言能力和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假想的游戏情景中,他们能在一定程度上按照游戏的要求进行协商、配合,或者指挥别的角色的活动或者调整自己的活 动,使之符合角色的“身份”和游戏的需要,实现角色与角色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同主题下的游戏活动。 三、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 大班幼儿随着身心的发展,对周围成人的社会活动的认识已越来越精细和完 体验和理解也越来越深刻,积累的社会经验也逐渐丰富。同时心理能力的提高整, 使其思维和想象开始摆脱对具体事物的依赖,更多地通过头脑中的形象进行,活动的目的性和性增强。这使他们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具有和中、小班幼儿不同的特点。 11 游戏中兴趣大多集中在角色的行为是否合乎“规则”上。 我们经常会观察到大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对角色的扮演是极为投入的,他们在生活中对各种人的社会活动进行反复感知以后,会在自己的大脑中抽象出各种人活动的规则,并依此来“”游戏中角色的活动。如他们认为游戏“幼儿园”中的“老师”是不能打“小朋友”的“, 医生”应拿“手术刀”而不是“菜刀”,等等。一旦某个幼儿在游戏中的活动违犯了这些“规则”,就会受到游戏同伴的纠正和指责,因而游戏中的纠纷也大多发生在幼儿对某些角色的活动和行为的“合理性”的理解上。尽管幼儿对人们活动和行为的合理性的理解仍然是形式上的,但却反映了大班幼儿对成人社会活动的认识不再局限于动作和工具、材料等方面,而是认识到人们的活动与其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并逐渐地注意到各种职业的社会成员的“工作责任”和“职业规范”。 21 游戏主题明确,综合性强,内容充实。 大班幼儿能在确立主题、选定角色后,根据主题的需要和角色的身份来展开活动,使游戏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统一在主题之中。大班幼儿还能更大胆地、形式多样地把自己从观察、阅读和大人讲的故事中汲取的知识运用于游戏,使游戏的内容丰富、充实。如在大班幼儿的“娃娃家”中,不仅有做饭、吃饭、铺床、哄娃娃睡觉等情节,还有洗衣服、看电视、到商店买东西、带娃娃到医院治病等活动。在带“娃娃”去医院看病时,“妈妈”告诉“医生”:“娃娃感冒了,发烧,她怕打针,能开点药吗?”由此可见,大班幼儿比中班幼儿能更全面细致地反映家庭生活中的各种活动,而且还能反映家庭生活和其他社会机构之间的联系。他们游戏的内容更丰富、更充实。 31 在游戏活动中想象丰富而自由,表现出创造性。 想象是幼儿角色游戏的精神支柱。大班幼儿随着对社会认识的扩展和加深, 直接 经验的丰富,其想象变得活跃起来。在有主题的角色游戏中,伴随游戏情节的逐渐展开,大班幼儿的想象不仅在内容上丰富、连贯,而且能充分地通过活动和玩具材料来展现自己的想象,使游戏活动表现出创造性。如在大班幼儿的“集贸市场”游戏中,一位“顾客”来到“卖肉”的摊位前要求买“骨头”,在摊位上没有“骨头”时,“摊主”和“顾客”就找出橡皮泥做“骨头”;在一个“开汽车”的游戏中,几个幼儿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各自做着“开汽车”的动作,一个幼儿站起来建议:“停下,我们来做一个双层汽车。”于是就有另一个幼儿把椅子搬到桌面上去做“双层汽车”;在另一个“开军舰”的游戏中,幼儿把一些大型的积木摆放在地面上拼组成“军舰”,一个幼儿站在有三角形积木拼成的“舰首”当“舰长”,开了一会,另一个幼儿又找来一块三角形积木摆在“军舰”的另一头,同时宣称:“我这里也有船头,这是一艘两头开的军舰。”这些例子说明,大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想象活动丰富而自由,想象的空间很大,且想象的过程富于创造性。 本文对幼儿园各年龄班的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表现出的年龄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概括和阐述。尽管这些结论都是建立在对幼儿园儿童的角色游戏活动的观察的基础上,但因为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儿童自身的经验和智力水平,幼儿园对游戏的重视程度和幼儿游戏的时间、次数的多少,玩具 以及教师的游戏指导能力,等等。这些因素的作用往往使幼儿材料的种类和数量, 游戏 的年龄特点变得不典型、不稳定。尽管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活动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但要深入研究这些规律,仍需作出大量的努力。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
/
本文档为【浅析幼儿角色游戏的年龄特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