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孟子》中的仁义之道

《孟子》中的仁义之道

2018-03-25 4页 doc 15KB 41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905

暂无简介

举报
《孟子》中的仁义之道《孟子》中的仁义之道 钱逊先生 作者 | 钱逊 《孟子》七篇,是孟子与其弟子的言论汇编,内容丰富。全书从孟子与诸侯谈治国之道、仁政思想的对话开始,然后逐步展开。其中,有孟子与弟子谈古圣先贤功绩、三代兴亡经验的问答,也有孟子对于为臣、为士、为人之道的阐述和对不同学派思想的辩驳,最后归结于对人性善和心性修养的论述。从具体到抽象,从政治、人生到哲学,《孟子》七篇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读《孟子》,不宜把它当作单纯的哲学或政治学说来读。 《孟子》 内心存仁,行事循义 《孟子》的第一章“孟子见梁惠王”,开门见山地提出:“亦曰仁义...
《孟子》中的仁义之道
《孟子》中的仁义之道 钱逊先生 作者 | 钱逊 《孟子》七篇,是孟子与其弟子的言论汇编,内容丰富。全书从孟子与诸侯谈治国之道、仁政思想的对话开始,然后逐步展开。其中,有孟子与弟子谈古圣先贤功绩、三代兴亡经验的问答,也有孟子对于为臣、为士、为人之道的阐述和对不同学派思想的辩驳,最后归结于对人性善和心性修养的论述。从具体到抽象,从政治、人生到哲学,《孟子》七篇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读《孟子》,不宜把它当作单纯的哲学或政治学说来读。 《孟子》 内心存仁,行事循义 《孟子》的第一章“孟子见梁惠王”,开门见山地提出:“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仁义,是贯穿于《孟子》的核心理念。 仁义表现于为人之道。孟子说,士的追求,“仁义而已矣”。他提出,仁是人的“安宅”,即精神家园;义是人生的正路。 1 他又提出“舍生取义”的思想,明确指出“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个人的物质生命不是最高的价值,精神生命高于物质生命。为人之道就在于“居仁由义”,以仁为立身的根本,以义为行事的准绳。只有做到坚持“居仁由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能称之为大丈夫。所有这一切,集中表现于其“养浩然之气”的思想。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是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时所表现出的巨大的精神力量,是孟子对于为人思想的集中的哲学概括。“居仁由义”是为人的根本原则和要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对坚持“居仁由义”的独立人格的要求,也是“浩然之气”的具体表现;舍生取义,“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是人生价值观的说明。“浩然之气”是所有这些作为的集中表现。 孟子见梁惠王 1 1 从“仁义”到“仁政” 仁义表现于为政之道。孟子提出了他的仁政、王道思想:他认为当时社会动荡混乱,根本原因在于“上下交征利”,解决的途径就在以仁义治国,实行王道仁政。孟子认为,治国之道无非仁与不仁,王道、霸道两途。把仁义推广到治国,就是仁政;以德行仁是王道,依仗暴力、不行仁义是霸道。 2 他反对当时诸侯争霸的战争,要求君主与民同乐,关心民生。他主张“省刑罚,薄税敛”,“行井田”,使用民力“不违农时”,“使黎民不饥不寒”,“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办好学校,以孝悌忠信的道理教育百姓,使“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这样做了,则”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在孟子的王道、仁政思想中,突出地发扬了“以民为本”的思想。他认为,政权巩固的基础不在坚甲利兵、山川险固,而在民心向背;不在物,而在人;不在力,而在德;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民贵君轻”,百姓的价值高于国君。国君得到百姓的拥护,才能成为天子;而国君危害国家,则可以“变置”,废黜旧君、另立新君。这是孟子最有价值的政治思想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重要内容。 孟子的民本思想 1 1 “仁政”的基础:性善 孟子的另一大贡献是提出了“性善论”的思想,为仁义作出了理论论证。孟子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是仁、义、礼、智四种道德的源头;仁、义、礼、智的善性不 3 是从外面强加于人的,它的根源就在于心;正是这一点,区别了人性和禽兽之性,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根本之处。 孟子又提出,“尽心”可以“知性”,“知性”可以“知天”。仁、义、礼、智根源在心,所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本心,就能认识人的本性;而人性是本于天赋,所以当人认识了自身的善性,也就能够认识天道、天命。天不是高不可及,不能认识的,而是可以认识的,人要了解天的意志,不需外求,只要修养自己的心性,就可以了。而“尽心”“知性”“知天”,为的是“事天”,即顺应天道,安顿自己的人生,也就是安身立命。做到了这些,也就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人皆可以为尧舜” 在“性善论”的基础上,孟子强调心性修养的重要。他提出“人皆可以为尧舜”,没有做到是因为“是不为也,非不能也”,由此他反对自暴自弃;他认为人有不善,丢失了本性是因为受后天影响。所以,最重要的是要养心、求放心,养护自己的本心,找回丢失的善性;要立足于自己的心性修养,反求诸己。 1 1 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孟子》对后世影响深远。宋儒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编为“四书”,朱熹为之作《四书章句集注》,重 4 视“四书”的程度超过重视“五经”。元以后,“四书”被规定为科举考试范围,《孟子》也成为考取功名必读的书。《孟子》中关于“养浩然之气”、大丈夫精神、舍生取义的思想,关于仁政、王道的思想,得民心者得天下、民贵君轻的思想,《孟子》中的仁义之道“人皆可以为尧舜”、反对自暴自弃的思想,以及人性善的思想,“尽心、知性、知天”、立足于心性修养、反求诸己的思想等,都为后代所继承、发展,成为中华文化传统中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研究,继承发展。 四书章句集注 孔孟传承 孟子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论语》《孟子》二书思想也一脉相承。不了解孔子、《论语》的思想,不能真正理解《孟子》。所以读《孟子》最好先读《论语》,在对《论语》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再读《孟子》,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孟子》与《论语》的联系,看其相同和相异、继承和发展。 本文摘自中华书局 《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系列:孟子诵读本(修订本)》之内容导读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5 6
/
本文档为【《孟子》中的仁义之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