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化合物A是鸡蛋壳的主要成分,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

2017-08-31 38页 doc 72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9748

暂无简介

举报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化合物A是鸡蛋壳的主要成分,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化合物A是鸡蛋壳的主要成分,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化合物A是鸡蛋壳的 主要成分,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 篇一 : 化合物A是鸡蛋壳的主要成分,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 化合物A是鸡蛋壳的主要成分,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转化(常温常 压下,C为气体,X为液体,且C、X均为氧化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X的化学式______( 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 反应?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指出反应?在化学实验室中的...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化合物A是鸡蛋壳的主要成分,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化合物A是鸡蛋壳的主要成分,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化合物A是鸡蛋壳的 主要成分,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 篇一 : 化合物A是鸡蛋壳的主要成分,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 化合物A是鸡蛋壳的主要成分,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转化(常温常 压下,C为气体,X为液体,且C、X均为氧化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X的化学式______( 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 反应?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指出反应?在化学实验室中的应用______(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考点: 考点名称:物质的鉴别 物质的鉴别: 根据不同物质的特性,用化学方法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已知物质一一区别开。 鉴别时只需利用某一特征反应,确定某物质的一部分就可达到鉴别的目的。且已知n种,确定n-1种,则余下的既为可知。 鉴别物质常用的方法: 、物理方法: “看、闻、摸、溶、吸”等方式进行鉴别。“看”就是要看物质的颜色、状态、形状等,“闻”可以闻某些气体的气味,“摸”可以通过摸容器的外壁,感觉是否有热量的改变,“溶”看物质是否能溶解,“吸”看是否能被磁铁吸引。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氯化铁溶液是棕黄色的、其它常见的物质只要不含Cu2+和Fe3+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一般都是无色的,大理石是块状固体、氢氧化钠是片状固体、氢氧化钙是粉末状固体,氢气和氧气是气体、酒精有是液体 、化学方法: 就是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它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下面根据物质的构成的特点,分析在化学上常用的鉴别方法。 1、含“H+”的化合物的鉴别方法。 用紫色的石蕊试液。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如硫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用PH试纸。酸溶液的PH2SO4==MgSO4+H2? 用含有“CO32-”的物质,如: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无色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例1:设计实验鉴别两种无色溶液一种是硫酸,一种是氢氧化钠。分析:硫酸是酸性溶液,而氢氧化钠是碱性溶液。所以上述四种方法 都可以用来鉴别这两种物质。 2、含“OH-”的化合物的鉴别方法。 用紫色的石蕊试液或者无色的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含OH-的化合物才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蓝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用PH试纸。含OH—的化合物的水溶液的PH>7 用含有Cu2+等离子的盐溶液,会产生不同颜色的沉淀。 例2:有氯化钠、氢氧化钙和盐酸三种无色溶液,怎样实验的方法加以鉴别。分析:以上三种物质分别是盐、碱和酸三类,因此最好用紫色的石蕊试液进行鉴别,变成蓝色的是氢氧化钙,变成红色的是盐酸,不变色的是氯化钠溶液。 3、含“CO32-”的化合物的鉴别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看到的现象是:加入稀盐酸后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例3:有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两种无色液体,怎样鉴别它们。分析:由于两种溶液都显碱性,所以不能使用酸碱指示剂。可向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稀盐酸,再反生成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4、含有“Cl-”的化合物的鉴别方法。鉴别含“Cl”的化合物依据的原 理是:它与含“Ag+”的化合物结合成AgCl,它是一种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沉淀。 例4,实验室里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它们是氯化钠和硝酸钠,设计实验鉴别它们。分析:两种无色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钠离子,没有办法进行鉴别,但可以根据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的沉淀,而硝酸钠与硝酸银不发生反应的原理反两种化合物的溶液鉴别开。 5、含“SO42-”的化合物有鉴别方法。鉴别这类化合物的原理是:SO42-离子与Ba2+离子结合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例5,设计一个实验鉴别两种无色溶液是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分析:根据上述原理,可用含“Ba2+”的化合物,常用的是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硫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产生的溶液是氯化钠溶液。比照上述方法大家还可以尝试着总结出多种鉴别物质的方法。比如:鉴别含有“NH4+”的化合物常用含有“OH-”的化合物等。还需要说明的是鉴别物质是相互的,比如,前面讲到的可以用含“Ba2+”的化合物鉴别含有“SO42-”的化合物;也可以用含有“SO42-”的化合物鉴别含“Ba2+”的化合物。 例6,只用一种试剂通过一次实验就能把硝酸钾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鉴别出来。分析: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的K+和NO3-在初中还没有学过鉴别的方法,我们可以把它留在最后无现象的物质鉴别出来;氢氧化钡溶液中的Ba2+用SO42-进行鉴别, 而OH-可用Cu2+等有颜色的离子进行鉴别;硫酸钠溶液中的Na+目前还没有鉴别方法,但Ba2+能用用SO42-进行鉴别;同理氢氧化钠溶液也可用Cu2+等有颜色的离子进行鉴别。 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检定检验方法: 鉴别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 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乙烯塑料。 鉴别羊毛线、合成纤维线或棉线 点燃,产生烧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无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燃烧,产生烧纸味,不结球的是棉线。 鉴别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鉴别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先用燃着的木条: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的是氧气,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能燃烧的气体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进一步检验可燃性气体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燃烧后的产物: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生成的是氢气和甲烷,无水生成的是一氧化碳;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甲烷和一氧化碳。 真假黄金假黄金通常是用铜锌合金伪造的,可用盐酸加以鉴别,如有气泡产生,说明该物质中含锌,是假黄金;也可灼烧,变黑,说明有铜,是假黄金。 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取样,加热,能熔化的是热塑性塑料,不 能熔化的是热固性塑料。鉴别题的解答思路: 1. 只用一种试剂的鉴别题: 根据待鉴别的几种物质性质特点,加一种试剂,使各自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加以鉴别。 思路: 如果待检验的物质之间有明显的酸碱性差异时,可选用适当的指示剂或PH试纸检验。 如用一种试剂检验盐酸、氯化钠、碳酸钠三种溶液,这种试剂是紫色石蕊试液。 如果待检验的物质之间有较明显的溶解性差异和溶解时的热效应差异,则可用加水使其溶解来检验。 如用一种试剂检验:氯化钠、氯化铵、氢氧化钠、氯化银四种固体物质,这种试剂就是水。氯化钠可溶于水,溶解后溶液温度五显著变化;氯化铵易溶于水,溶解后溶液温度显著降低;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解后溶液温度显著升高,而氯化银不溶于水。 如果待检验的物质含有相同的阴离子或大多数相同的阴离子时,可选用加强碱溶液来检验。 如用一种试剂检验:氯化铵、氯化钠、氯化铁和氯化镁四种溶液,这种试剂就是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氨气产生,氯化钠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无现象发生;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有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生成。 如果被鉴别的物质中含有相同或大多数相同的阳离子时,可选择强 酸为试剂进行鉴别。 如用一种试剂鉴别氯化钠、碳酸钠、亚硫酸钠三种溶液,这就是盐酸或稀硫酸。氯化钠与盐酸或硫酸不反应,无现象产生;碳酸钠与盐酸或硫酸反应,产生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气体;亚硫酸钠与盐酸或硫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 如果被鉴别的物质为金属单质和金属氧化物时,可选择强酸为试剂进行鉴别。 如用一种试剂鉴别铁、铜、氧化铁、氧化铜四种固体物质,这种试剂是稀盐酸。铁与盐酸反应有气体产生,生成浅绿色溶液;铜不溶于盐酸,无现象产生;氧化铁溶于盐酸生产黄色的氯化铁溶液;氧化铜溶于盐酸生成蓝色的氯化铜溶液。 如果被鉴别的物质有几种含有相同的阳离子,有几种含有相同的阴离子,则要分别考虑区别不同阳离子需要何种离子,区别不同阴离子需要何种离子,然后将这两种离子合起来组成一种试剂。 如用一种试剂鉴别硝酸银、碳酸钠、亚硫酸钠、硝酸钡四种物质,这种试剂是盐酸。因为四种物质中,硝酸银和硝酸钡的阳离子不同,。区别银离子和钡离子可用氯离子;碳酸钠和亚硫酸钠的阴离子不同,区别亚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可用氢离子,合起来,这种试剂就是盐酸。 还有另一种比较快速地找出试剂的方法。就是将所用试剂的离子重新组成新试剂,如果组合后的试剂答案中有,则一般地就可以认为用这一种试剂可以把这种物质区别开。 2. 不用任何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思路: 从被鉴别的物质的物理性质上找突破口: ?闻气味 如不用任何试剂鉴别氨水、硫酸钾、氯化镁、碳酸钠四种溶液。可先闻气味,氨水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首先识别出氨水,然后以氨水为试剂,分别加入到另外三种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镁,再以氯化镁为试剂分别加到剩余的两种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为碳酸钠,不反应的为硫酸钾。 ?看颜色 如不用任何试剂鉴别硝酸铵、氯化钡、硫酸铜、氢氧化钠四种溶液。首先观察出显蓝色的是硫酸铜溶液,以硫酸铜为试剂分别加到另外三种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钡溶液,无现象产生的是硝酸铵溶液。 加热法: 如,不用任何试剂鉴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高锰酸钾、碳酸钠四种固体物质,即可加热法。加热时,碳酸氢铵完全分解成二氧化碳、氨气、水蒸气,试管内无任何残留物;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有气体产生,试管内留有白色固体碳酸钠;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试管内留有黑色固体;碳酸钠受热时不分解,无现象产生。 两两混合列表分析法: 将待鉴别的物质分别编号,分别以一种物质作为试剂加入到其它物质中去,将产生的现象列表分析。根据每种物质所产生的不同现象,可确定物质的名称。 如不用任何试剂鉴别氯化钡、硝酸银、碳酸钠、盐酸四种溶液,先将四种溶液分别编为A、B、C、D进行互倒实验,将现象列表如下: 然后进行分析:在四种物质中,能跟另外三种物质反应产生沉淀的只有硝酸银,因此B是硝酸银;能跟其中两种物质反应产生沉淀而跟另一种物质反应产生气体的只有碳酸钠,因此C是碳酸钠;而能跟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D必是盐酸;那么A必然是氯化钡。结论为:A是氯化钡,B是硝酸银,C是碳酸钠,D是盐酸。 有时,需要我们判断所给定的一组物质能否不用任何试剂进行鉴别,分析的方法就是用两两混合列表法。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产生的现象是一样的,则不能鉴别。 如上例中如果将氯化钡改成氯化钠则不可鉴别。因为碳酸钠和盐酸分别产生的现象都是与一种物质不反应,与一种物质反应产生沉淀,与一种物质反应产生气体,二者谁是碳酸钠,谁是盐酸,无法确定。 不另加试剂鉴别物质的方法有:第一是观察组内物质是否有显特殊颜色的物质,是否有不溶于水的物质等,将这些物质确定后,就以其作为已知试剂用以鉴别其它物质。第二是将组内物质分别编号,然后分别以一种物质作为试剂加入另外几种物质中,将现象下来。如果不能得到各自不同的现象,则这组物质就还需另加试剂才能鉴别。 考点名称: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设想、主观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二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方程式两边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 写: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在左,生成物在右,中间用横线连接,如: H2+O2——H2O,H2O——H2+O2。 配: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的原则,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相等,然后将横线变成等号。配平后,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是最简整数比,如:2H2+O2=2H2O,2H2O= 2H2+O2。 注:注明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光照、通电等〕和生成物的状态。如:2H2+O22H2O,2H2O2H2?+O2?。 化学计量数: 化学计量数指配平化学方程式后,化学式前面的数字。在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是最简整数比,计数量为1时,一般不写出。 书学化学方程式的常见错误: 常见错误违背规律写错物质的化学式客观事实臆造生成物或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写错或漏泄反应条件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质量守恒漏标多标“?”、“?”符号——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条件和气体、沉淀符号的使用: .“?”的使用 ?“?”是表示加热的符号,它所表示的温度一般泛指用酒精灯加热的温度。 ?如果一个反应在酒精灯加热的条件下能发生,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就用“?”,如:2KMnO4K2MnO4+MnO2+O2?。 ?如果一个反应需要的温度高于用酒精灯加热的温度,一般用“高温”表示;如:CaCO3CaO+ CO2? “?”的使用 ?“?”表示生成物是气态,只能出现在等号的右边。 ?当反应物为固体、液体,且生成的气体能从反应体系中逸出来,气体化学式后应该加“?”。如Fe+ 2HCl==FeCl2+H2?。 ?当反应物是溶液时,生成的气体容易溶于水而不能从反应体系中逸出来,则不用“?”,如:H2SO4+ BaCl2==FeCl2+2HCl ?只有生成物在该反应的温度下为气态,才能使用“?”。 ?若反应物中有气态物质,则生成的气体不用标 “?”。如:C+O2CO2 “?”使用 ?“?”表示难溶性固体生成物,只能出现在等号的右边 ?当反应在溶液中进行,有沉淀生成时,用 “?”,如:AgNO3+HCl==AgCl?+HNO3 ?当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尽管生成物有不溶性固体,也不用标“?”,如:2Cu+O22CuO ?反应在溶液中进行,若反应物中有难溶性物质,生成物中的难溶性物质后面也不用标”?”。如:Fe +CuSO4==FeSO4+Cu. 化学方程式中“?”和“?”的应用: ?“?”或“?”是生成物状态符号,无论反应物是气体还是固体,都不能标“?”或“?”; ?若反应在溶液中进行且生成物中有沉淀,则使用“?”;若不在溶液中进行,无论生成物中是否有固体或难溶物,都不使用“?”; ?常温下,若反应物中无气体,生成物中有气体. 提取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书写信息型化学方程式是中考热点,题目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科技等各个领域,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并考查了同学们接受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日的关键是掌握好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可按两步进行:首先正确书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注明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状态;第二步就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考点名称:文字表达式概念:用文字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步骤: 写:根据反应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 注:注明反应条件:[点燃,加热,光照,通电等] 考点名称:化学式的写法和意义概念: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如可用O2,H2O,MgO分别表示氧气、水、氧化镁的化学式。 对概念的理解: 混合物不能用化学式表示,只有纯净物才能用化学式表示。 每一种纯净物只有一个化学式,但一个化学式有可能用来表示不同的物质。如氧气的化学式是O2,没有别的式子再能表示氧气;P既是红磷的化学式,也是白磷的化学式。 纯净物的化学式不能臆造,化学式可通过以下途径确定: ?科学家通过进行精确的定量实验,测定纯净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再经计算得出。 ?已经确定存在的物质可根据化合价写出。 书写规则: 1.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首先写出组成单质的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构成一个单质分子的原子个数。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通常就 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金属单质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比较复杂,习惯上也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2.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首先按正前负后的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号,然后在每种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每个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一定顺序通常是指:氧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氧元素符号写在右边;氢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氢元素符号写在左边;金属元素、氢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右边。直接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常用其离子最简单整数比表示。 化学式的读法: 一般是从右向左叫做“某化某”,如“CuO”叫氧化铜。当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不止一个时,还要指出一个分子里元素的原子个数,如“P2O5”叫五氧化二磷。有带酸的原子团要读成“某酸某”如“CuSO4”叫硫酸铜,还有的要读“氢氧化某”,如“NaOH”叫氢氧化钠。“氢氧化某”是碱类物质,电离出来的负电荷只有氢氧根离子。 化学式的意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化学式的含义以H2O为例质的含义宏观?表示一种物质 ?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水 ?表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微观?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 ?表示组成物质每个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 ?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的原子总数?表示一个水分子 ?表示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三个原子量的含义?表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 ?表示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H2O的相对分子质R =18 ?H2O中氢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为1:8 ?H2O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1.1%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宏观: 表示该物质:铜 表示该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铜由铜元素组成 微观: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原子—一个铜原子。 化学式和化合价的关系: 根据化学式求化合价 ?已知物质的化学式,根据化合价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确定元素的化合价。 标出已知、未知化合价: 列出式子求解:×2+x×1+×3=0 x=+4 ?根据化合价原则,判断化学式的正误,如判断化学式KCO3是否正确 标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计算正负化合价代数和是否为0:×1+×1=-1?0,所以给出的化学式是错误的,正确的为K2CO3。 ?根据化合价原则,计算原子团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如计算NH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和H2PO4-中磷元素的化合价。 由于NH4+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不是电中性的,因此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不为多,而是等于+1. 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 x+×4=+1 x=-3 所以在NH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同理H2PO4-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不是电中性的、因此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不为零,而是-1. 设磷元素的化合价为y ×2+y+×4=-1 y=+5 所以在H2PO4-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 ?根据化合价原则,确定物质按化合价的排序。如H2S,S,SO2,H2SO4四种物质中均含有硫元素,并且硫元素的化合价在四种物质中分别为:-2,0, +4,+6,故这四种物质是按硫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 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的原则,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可以推求实际存在物质的化学式,主要方法有两种: ?最小公倍数法 步骤举例写一般把正价元素的符号写在左边,负价元素的符号写在 右边,并把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求求出两种元素化合价绝对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求出每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因为|-2|×|+3|=6,所以Al原子个数为6/3=2,O原子个数=6/2=3标将原子个数写在相应元素符号的正下角Al2O3验检验各种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是否为0,确定化学式的正确性×2+×3=0,所以该化学式正确。 ?交叉法 步骤例1 硫酸铜例2 氧化钙排列分析名称,确定元素符号的顺序铝 硫酸根 Al SO4钙 氧 Ca O标价标上化合价、 、约简将化合价的绝对值约成最简整数比、、交叉将整数交叉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检验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是否为0,检验正误×2+×3=0+=0 确定化学式的几种方法: 1. 根据化合价规则确定化学式 例1:若A元素的化合价为+m,B元素的化合价为-n,已知m与n都为质数,求A,B两元素化合后的物质的化学式。 解析:由题意知正、负化合价的最小公倍数为m ?n,A的原子个数为/m=n,B的原子个数为 /n=m 答案:所求化学式为AnBm.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化学式 例2:根据反应方程式2XY+Y2==2Z,确定Z 的化学式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没有增减,反应前有两个X原子,四个Y原子,则两个Z分子含有两个X原子和四个Y原子。 答案:z的化学式为XY2 3. 利用原子结构特征确定化学式 例3:X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求X、Y两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解析:X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X原子易得1个电子,Y原子易失2个电子,根据电子得失相等可求化合物的化学式为YX2 4.利用元素质量比确定化学式: 例4:有一氮的氧化物,氮、氧两元素的质量比为7: 4,求此氧化物的化学式。 解析:设此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xOy,根据xN:yO =7:4 得14x:16y=7:4,即x:y=2:1。 答案:所求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 5. 利用化学式中所含原子数、电子数确定化学式 例5:某氮氧化合物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23个电子,求此化合物的化学式。 解析:设此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xOy,则 x+y=3 7x+8y=23 解得x=1,y=2 答案:所求化学式NO2。 利用化学式的变形比较元素的原子个数: 例:质量相等的SO2和SO3分子中,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解析: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S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二者的最小公倍数是320,二者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时物质的质量相同,转化为分子个数SO2 为320/64=5,SO3为320/80=4,即5SO2与4SO3质量相同,所以含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0:12=5:6。 四、利用守恒法进行化学式计算: 例:由Na2S、Na2SO3、Na2SO4三种物质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在Na2S,Na2SO3,Na2SO4中,钠原子与硫原子的个数比是恒定的,都是2:1,因而混合物中钠、硫元素的质量比也是恒定的。设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可建立如下关系式。 Na ——S 46 32 x 32% 46/32=x/32% 解得x=46% 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32%-46%=22%。 利用平均值法判断混合物的组成 找出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平均值,再根据数学上的平均值原理,此平均值总是介于组成中对应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由此对混合物的组分进行推理判断。 例:某气休可能由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一种或多种气体组成,经测定其中只含C,O两种元素,其质量比为3:8,则该气体可能是, 解析:由题给条件知,该气体只含C,O两种元素,而这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可能是CO2、CO,O2。CO2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3:8,CO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3:4,O2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0 。题中给出该气体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3:8,故符合题意的气体组成为:CO2或 CO,O2或CO,O2,CO2。 利用关系式法解题技巧: 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式所包含的各种比例关系,找出已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直接列比例式进行计算的方法。 例: 多少克2所含的氮元素质量相等? 设与42.4g尿素中所含氮元素质量相等的2 132 60 x 42.4g 132/x=60/42.4g x=93.28化学式前和化学式中数字的含义: ?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粒子数目; ?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的数目; ?化学式石一下角的数字表示该粒子中对应原子或原子团的数目; ?离子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电荷数。 考点名称:物质的推断概念: 物质的推断就是运用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同一推断题可能存在多个突破点,可以从不同角度或不同种方法寻找解题突破口,同叫检验推断结果,保证答案的准确性。推断题题型具备考查知识面广、综合性强、题型多变、思维容量大等特点。要解好此类题口,要求大家要有扎实的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还必须具备科学、严密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常见物质的颜色: 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黑色固体:MnO2、CuO、Fe3O4、C粉、铁粉活性炭 蓝色固体:CuSO4?5H2O、Cu2、CuCO3 红色固体:Cu、Fe2O3、红磷:P、Fe3I2碘 黄色固体:硫磺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2CO3] 蓝色溶液:含Cu2+溶液:CuSO4、CuCl2Cu2 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FeCl3、Fe23Fe3 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FeCl2FeSO4Fe2 其他溶液:石蕊试液、高锰酸钾溶液 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NO2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SO2、HCl 有臭鸡蛋气味:H2S硫化氢 气体的特征: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Cl、SO2、NH3 ?有颜色的气体:Cl2、NO2 ?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CO2。 特征反应: 特征反应常见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的反应双氧水或氯酸钾分解通电发生的反应电解水产生大量白烟的燃烧磷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的燃烧镁带在空气中燃烧,铝箔在O2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且罩在火焰上方的小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的燃烧CO和CH4在空气中燃烧有火星四射的燃烧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蓝色沉淀的反应可溶性碱+可溶性铜盐生成红褐色沉淀的反应 可溶性碱+可溶性铁盐溶液加酸放出CO2气体碳酸盐+酸固体加酸放出气体氢前金属或碳酸盐+酸推断题的解题步骤及突破口的选择: 1(解题步骤 审题:认真审读原题,弄清文意和图意,理出题给条件,深挖细找(反复推敲。 分析:抓住关键,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突破口也称为“题眼”,指的是关键词、特殊现象、物质的特征等等(然后从突破口出发,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 解答:根据题目的要求,按照分析和推理的结果,认真而全面地解答。 检验:得出结论后切勿忘记验证。其方法是将所得答案放回原题中检验,若完全符合,则说明答案正确。若出现不符,则说明答案有误,需要另行思考,推出正确答案。 2(突破口的选择 颜色特征:根据物质的特殊颜色进行判断。包括常见固体、沉淀、溶液、火焰的颜色。 反应特征 物质状态特征 常见固体单质:Fe、Cu、C,S,P;气体单质:H2、O2、 N2;气体化合物:CO、CO2、CH4、SO2;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H2O、H2O2、酒精、H2SO4. 反应条件特征 点燃:有O2参加的反应;通电:H2O的电解;MnO2 作催化剂:KClO3分解制O2、H2O2分解制O2;高温: CaCO3分解、C还原CuO、炼铁;加热:KClO3、KMnO4、 Cu22CO3的受热分解。 以三角关系为突破口 以物质特征现象为突破口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CO2。 ?能使黑色CuO变红的气体是H2或CO,同体是C。 ?能使燃烧着的小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O2,熄灭的气体是CO2或N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水蒸气。 ?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Fe。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是有机物,如CH4、C2H5OH等。 ?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CaCO3、 BaCO3;不溶于 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 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2。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 ?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C。 ?质子数最少的元素是H。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也最小的气体是H2.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 ?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N2。 ?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最常用的溶剂是H2O。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 以特定的实验结果为突破口 实验结果可能情况分析固体混合物加水后出现不溶物a(源混合物中有不溶物(如CaCO、、 Al3等 b.混合物中物质反应生成沉淀,如 Na2SO4和BaCl2、Na2CO3和Ca2等向固体混合物中加水得到无色溶液混合物中一定不含含Fe2+、Fe3+、Cu2+、MnO4-生成有色沉淀a(生成红褐色Fe3,是Fe3+的盐与碱溶液反应,如FeCl3+3NaOH== Fe3?+3NaCl b(生成蓝色沉淀(是Cu2+的盐与碱溶液反应,如2NaOH+CuSO4==Cu2? +Na2SO4常见沉淀的性质 ?既不溶于水义不溶于酸 ?能溶于酸但不生成气体 ?能溶于酸且生成气体 ?加足量酸沉淀部分溶解?如BaSO4和AgCl ?不溶的碱,如Mg2 ?不溶的碳酸盐,如CaCO3 ?沉淀为混合物,既含BaSO4或AgCl中的至少一种,又含有CaCO3、Mg2等不溶物篇二 : 初三化学书上的题,解释下述现象。求答案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 初三化学书上的题,解释下述现象。求答案 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将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在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玻璃杯中,可观察到鸡蛋一边冒气泡一边沉到杯底,一会儿有慢慢上浮,到接近液面是又下沉。 馒头 面包等发面食品的一个特点是面团中有许多小孔,它们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根据发酵粉可与面粉 水混合直接制作发面食品的事实,说明碳酸钠 碳酸氢钠在其中的作用 鸡蛋壳的成分主要是碳酸钙,它与盐酸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附着在鸡蛋壳上,使鸡蛋受到的浮力增大,鸡蛋上浮,当鸡蛋是浮到表面时,鸡蛋上的气泡破裂,气体跑到外面,那么使得鸡蛋受到的 浮力又减小,鸡蛋又下沉,鸡蛋上又会附着很多的气泡鸡蛋又会上浮,这样会反复几次。直到鸡蛋壳反应完毕后。 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会与面团发酵时产生的酸反应,不仅中和了酸使馒头、面包不会有酸味,而且还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在馒头、面包中放在考箱里面加热。使得里面的气体往外冲出,从而很多小孔,使馒头、面包松软可口。 篇三 :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磷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磷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群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10g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90g,充分反应后,称得反应剩余物为97.14g( 产生二氧化碳气体______g( 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考点: 考点名称: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 理论依据:所有化学反应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2. 基本依据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依据是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定值。而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在数值上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其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例如: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O22MgO,其中各物质的质量之比为, m:m :n=48:32:80=3:2:5。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 含杂质的计算,在实际生产和实验中绝对纯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因此解题时把不纯的反应物换算成纯净物后才能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而计算出的纯净物也要换算成实际生产和实验中的不纯物。这些辅助性计算可根据有关公式进行即可。 2. 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的相关量。若是气体体积需换算成质量,若为不纯物质或者溶液,应先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或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气体密度= 纯度=×100%=×100%=1-杂质的质量分数 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纯度 综合计算: 1. 综合计算题的常见类型 将溶液的相关计算与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计算。 将图像、图表、表格、实验探究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 2. 综合计算题的解题过程一般如下: 综合型计算题是初中化学计算题中的重点、难点。这种题类型复杂,多,阅读信息量大,思维过程复杂,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分析应用能力和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它考查的不仅是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知识,也是考察基本概念、原理及元素化合物的有关知识。综合计算相对对准度较大,但只要较好地掌握基本类型的计算,再加以认真审题,理清头绪,把握关系,步步相扣,就能将问题顺利解决。 3(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题,问题情景比较复杂。解题时,应首先明确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溶质的质量可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出,其次应明确所求溶液的质量如何计算,最后运用公式汁算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成溶液质量的计算方法:生成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难溶性杂质的质量一生成物中非溶液的质量。 固体与液体反应后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于固体与液体发生反应,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首先要明确生成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其次再通过化学反应计算溶质质量是多少,最后分析各量间的关系,求出溶液总质量,再运用公式计算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对于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有两种求法: ?溶液组成法:溶液质节=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其中溶质一定是溶解的,溶剂水根据不同的题目通常有两种情况:原溶液中的水;化学反应生成的水。 ?质量守恒法:溶液质量=进入液体的固体质量+液体质量-生成不溶物的质量-生成气体的质量。 对于液体与液体的反应,一般是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此类计算与固体和液体反应后的计算类似,自先应明确生成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其次再通过化学应应计算溶质质量是多少。 ?质量守恒法:溶液质量=所有液体质量之和-生成沉淀的质量-生成气体的质量。 4. 图像、表格、实验探究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 在近几年中考题出现了以图像,表格为载体的化学计算题这类题的特点是利用数学方法将化学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表达,常常以坐标曲线、图像、表格等形式将解题信息呈现。解答此类题目时,受求学生能够对图像,表格进行科学分析从中获取有用信息并结合化学知识将有用信息,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图像与化学方程式结台的综合计算 图像型计算题是常见的题型是坐标曲线题,其特点是借助数学方法中的坐标图,把多个元素对体系变化的影响用曲线图直观表示出来。 坐标系中的曲线图不仅能表示化学反应,还能较好地反映化学变化的过程,读图时,要善于从曲线图中捕捉到“三点”,,并分析其含义。特别是要重点了解拐点表示对应两种物质一定恰好完全反应,这是此类题的关键。 表格与化学方程式结合的综合计算 这类题往往给出一组或多组数据或条件,通过对表格中数据或条件的分析,对比,解答有关问题或进行计算。 策略:要通过仔细阅读,探究表格中各组数据之间内在的规律,努力从“变”中找“不变”,及时发现规律之中的矛盾点,从“不变”中找“变”,进而分析矛盾的根源,解决问题。 实验探究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 做实验探究的综合计算题时,学生应将化学计算与化学实验紧密结合,在对实验原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理解的基础上,理出解题思路,在解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实验数据与物质质量间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理清思路,找出正确有用数据,认真做好每一步计算。 5. 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天平平衡问题: 化学计算中有关天平平衡问题的计算一般指眨应前灭平已处于平衡状态,当托盘两边烧杯中加入物质后,引起烧杯内物质净增量的变化,从而确定天平能否仍处于平衡的状态。解此类题目必须理顺以下 关系:烧杯内物质净增质量=加入物质质量一放出气体质量;当左边净增质量=右边净增质量时,天平仍处于平衡状念;当左边净增质量>右边净增质量时,天半指针向左偏转;当左边净增质量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技巧与方法: 差量法 化学反应都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此定律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但有的化学反应在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州时,会出现固体、液体、气体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有所改变的现象,根据该变化的差值与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可求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这一方法叫差量法。此法解题的关键是分析物质变化的原因及规律,建立差量与所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 ? 2KMnO4K2MnO4+MnO2+O2 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其差值为生成氧气的质量 ?H2+金属氧化物金属+水,该变化中固体质量减少量为生成水中氧元素的质量 ?CO+金属氧化物金属+CO2,该变化中固体质量减少量为气体质量的增加量。 ?C+金属氧化物金属+CO2,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其差值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2H2+O22H2O,反应后气体质量减小,其减小值为生成水的质量。 ?金属+酸?盐+H2,该变化中金属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增加,其增 加值等于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与生成氢气质量的差值。 ?金属+盐?盐+金属,该变化中金属质量若增加,溶液的质量则减小,否则相反。其差值等于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与生成的金属质量的差值。 ?难溶性碱金属氧化物+水,该变化中固体质量减小,其差值为生成的水的质量 例:为了测定某些磁铁矿中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甲、乙两组同学根据磁铁矿与一氧化碳反应的原理,分别利用两种方法测定了磁铁矿中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分数,已知磁铁矿与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Fe3O4+4CO3Fe+4CO2 甲组同学取该磁铁矿10g与足量的一氧化碳充分反应,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的质量增加了5.5g,请你根据甲组同学的实验数据,计算出磁铁矿样品中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分数。 乙组同学取该磁铁矿样品10g与足量的一氧化碳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后固体物质的质量为8g,请你根据乙组同学的实验数据,计算出磁铁矿样品中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分数。 解析:甲组同学的实验中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是CO还原Fe3O4生成的CO2,由5.5gCO2的质量作为已知条件,根据方程式可计算出Fe3O4的质量 乙组同学的实验中10g样品被CO充分还原后剩余8g固体,减少的质量为Fe3O4中氧元素的质量,利用产生的差量即可求出Fe3O4的质量。也可以根据题中杂质不参加反应来建立等量关系,求出 Fe3O4的质量。 答案:Fe3O4+4CO3Fe+4CO2 232 176 x 5.5g 232/x=176/5.5g 解得x=7.25g 样品中Fe3O4的质量分数为7.25g/10g×100%=72.5% 答:样品中Fe3O4的质量分数为72.5% 设样品中Fe3O4的质量分数为x Fe3O4+4CO3Fe+4CO2 ?m 232 168 232-168=64 x 10g-8g=2g 232:64=x:2g x=7.25g 样品中Fe3O4的质量分数为7.25g/10g×100%=72.5% 答:样品中Fe3O4的质量分数为72.5% 关系式法 关系式法就是根据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等概念所包含的各种比例关系,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式直接列比例式进行计算的方法。关系式法有如下两种类型( 纵向关系式 经过多步的连续反应,即后一反应的反应物为前一反应的生成物, 采用“加合”,将多步运算转化为一步计算 横向关系式 ?几种不同物质中含相同的量,根据该量将几种不同物质直接联系起来进行运算 ?有多个平行的化学反应即多个反应的生成物有一种相同,根据这一相同的生成物,找出有关物质的关系式,依此关系式进行计算可建华运算过程。 关系式法抓住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建立关系式,化繁为简,减少计算误差,是化学计算常用方法之一。 例: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是一种白色固体,是焙制糕点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它能与稀硫酸等酸反应生成CO2,试回答: 写出NaHCO3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何用98%的硫酸配制980g18.4%的硫酸溶液, 现将45gNaHCO3固体粉末加入100mL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是气体全部逸出,固体粉末的质量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计算: ?求100mL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 ?若稀硫酸为120mL时,加入固体粉末为58.5g,求产生CO2的体积。 解析: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注意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和“?”的书写 设配制980g18(4,的硫酸溶液需98,的硫酸的体积为x,则: x×1.84g,ml×98%=980g×18(4,,x=100mL,需水的质量为:980g-100ml×1(84g,mL=796g;配制过程中应注意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由图像可以看出,45g固体粉爪与100ml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O211L, 11LCO2的质量为l1L×2g,L=22g,根据CO2的质量可计算出100mL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由100mL 稀硫酸能与45g固体粉末完全反应,可计算出120mL 稀硫酸能与54g固体粉未完全反应,而加入的固体粉末为58.5g,则固体粉末有剩余,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CO2气体11L,则120mL稀硫酸与54g固体粉末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 答案:2NaHCO3+H2SO4==Na2SO4+2CO2?+2H2O 将100ml98%的H2SO4沿着烧杯内壁慢慢倒入796ml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解:?45g固体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m=11L×2g/L=22g 设硫酸溶液中H2SO4的质量为x 由得H2SO4——2CO2 98 88 x 22g x=/88=24.5g ?设与120mL稀H2SO4完全反应的固体粉末的质量为y 100mL/120mL=45g/y y=54g平均值法 混合物中确定各组分的有关计算是初中化学计算中难度较大的一种题型(如混合物中各组分均能与某一物质反应且得到的产物中有同一种物质或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均含有同一种元素,要确定其成分的有天计算可用平均值法求解。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要先找出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平均值,此平均值总是介于组分中对应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利用这些平均值解题的方法叫做平均值法。下面分类进行讨论: 平均二价相对原子质量法 由金属单质组成的混合物,要判断混合物的组成或计算某一成分的质量,利用平均二价相对原子质量法计算较为快捷、准确。解题时先设该混合物为一种纯净的二价金属,利用化学方程式或其他方法求出平均二价相对原子质量,混合物各组分中一种金属的二价相对原子质量小于半均二价相对原子质量,则另一种金属的二价相对原子质量必须大于平均二价相对原子子质量,据此求出正确答案。 二价相对原子质量=×2 如:Na的二价相对原子质量=×2=46 Mg的二价相对原子质量=×2=24 Al的二价相对原子质量=×2=18 设一种二价金属R的质量为m,其二价相对原子质量为M,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H2的质量为x R+H2SO4==RSO4+H2? M 2 m x 解得:x=m/M×2 即金属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该金属质量成正比,与该金属二价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若像Cu等金属与稀硫酸不反应,即产生的H2的质量为零。 注意:?二价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有本质区别,前者为一假设值。 ?Cu、Ag等不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的金属产生H2质量为0。 ?金属与足量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制取一定量的氢气需要金属的质量为: 例:小明同学用6.5g不纯的锌与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收集到H2的质量为0.205g,已知其中含有另一种金属杂质,这种金属杂质不可能是 A.铁B.铝C.铜D.镁 解析:由题意可知,两种金属混合物6.5g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了0.205g氢气,则混合物的二价相对原子质量为×2=63.4,。已知Zn、Fe、Al、Cu、Mg五种金属的二价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65,56,18,?,24,混合物中含有Zn,则另一种金属的二价相对原子质量不能大于63.4,所以这种金属杂质不可能是Cu。 相对分子质量平均值法 由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要判断混合物中各物质是否存在或计算某成分的质量,可用相对分子质量平均值法解题。解题时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其他方法求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混合物中一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如果大于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则另一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必小于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据此可求出正确答案。 质量平均值法 利用混合物中平均质量解题方法。 质量分数平均值法 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总是介于混合物中一种成分该元素的质量分数与另一种成分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之间,据此可确定混合物的组成。 4. 守恒法 化学变化中等量关系的简历,有一条很重要的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定律演绎为:a化学反应前后,物质发生变化生成新物质,但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变,质量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本身发生变化,而分子的数目虽然有的改变,但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该定律反映出化学反应中的一些等量关系,是解化学的思路之一。利用化学反应前后某些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推理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称为守恒法。仔细挖题目中隐含的等量关系 是守恒法解题的关键。下面分类进行讨论: 质量守恒法 ?发宁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守恒 ?溶液混合或稀释前后,溶质总质量守恒 ?化学反应中某些元素的质量守恒 电荷守恒法 溶液中阴、阳离子个数不一定相等,但正负电荷总数相等。 比例守恒法 利用试题中潜在的某些量之间的比例恒定不变的原理来解题的一种方法。 例:某二价金属M的氧化物10g与9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形成无色透明溶液,测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请计算: 该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和上述新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反应后溶液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解题: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00g×30%=30g 设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为x MO + H2SO4== MSO4 + H2O M+16 98 M+96 10g x 30g :=10g:30g 解得M=24,可知M为镁元素 98:40=x:10g x=24.5g 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5g/90g×100%=27.2% 反应后溶液中MgSO4的质量为30g,则水的质量为70g,氢元素的质量即水中氢元素的质量,氧元素的质量是水与硫酸镁中氧元素的质量和 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5:352 5. 假设量法 在所给题目中缺少实例,无数据,仅有字母或仅有比值,在解答该类题设未知数之前,先假设一个题目中缺少的关键量为假设量,即一个已知量,补充解题的条件。然后,此假设量可参与整个化学计算,使计算过程简单,清晰。但该假设的已知量只帮助解题,不会影响最终结果,这种解题方法叫假设量法。具体有两种类型: 假设用具体的物质代替题目中抽象或不定的物质来解题。 ?假设一具体数据代替题目中未知数据来解题。 a. 题目中给出化学反应前后某两种物质的等量关系,求混合物中各组分间的质量比—找等量设为假设量。 b. 题目中给出某种物质的质量分数,求另一种物质的质量分数—找条件中给出的质量分数所对应的物质质量为假设量 例:已知完全中和一定量的某盐酸,需100g80%的氢氧化钾溶液,若改用100g80%的氢氧化钠溶液,则反应后溶液的pH A.大于7B.小于7C.等于7D.无法确定 解析:设题目中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6.5g,需要NaOH、KOH的质量分别为x和y NaOH+HCl==NaCl+H2O 40 36.5 x 36.5g 40/x=36.5/36.5g x=40g KOH+HCl==KCl+H2O 56 36.5 y 36.5 y=56g 若用含56gNaOH的溶液与含36.5gHCl的盐酸反应,则NaOH过量,溶液pH>7,选A。 6. 比较法 解题时对题目给定的已知条件或数据,结合有关知识进行全面,仔细地分析,比较,然后确定正确答案。此法解计算型选择题时可避免 对各备选答案一一进行计算。运用该法解题时有如下情况: 分类比较:按被选择对象的某些特点,先分类后比较选择 计算比较:解题时先做简单计算,然后比较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或分子中某一相同原子的个数,最后选择。 转化问题比较:解题之前将所求问题转化为直观问题来比较选择答案。 排列比较:将被选择答案按某种顺序排列后,再分析比较选择答案。 例:铅蓄电池中需要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现将50%的硫酸溶液与10%的硫酸溶液按体积比1:1混合,已知d1>d2,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A.大于30%B.等于30%C.等于60%D.小于30% 解析:当两种同溶质的溶液混合时,以m1g a%的溶液和m2g b%的溶液混合为例,且a>b。 当m1>m2时,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大于/2 当m1=m2时,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化学方程式不正确就计算,这是最严重的问题。 把含杂质的质量直接应用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或把体积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 解题格式不规范,设的未知缺与求的量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 误, 计算不准确,不按题目要求写化学方程式。 体积、质量、密度之间的关系问题及单位问题弄错等。 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三个三”: 在解题时要把握好“三个要领”、抓住“三个关键”、注意“三个事项”,即: 三个要领:步骤要完整;格式要规范; 结果要准确。 三个关键:准确书写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要配平;计算质量比要准确。 三个事项:单位统一;用纯量进行计算; 若是体积要换算成质量。考点名称: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对概念的理解: 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对概念的理解: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不能用于物理变化例如,将2g水加热变成2g水蒸气,这一变化前后质量虽然相等,但这是物理变化,不能说它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对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气体的反应来说,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守恒,但是其体积却不一定守恒。 ?质量守恒定律中的第一个“质量”二字,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不是所有反应物质量的任意简单相加。 例如,2g氢气与8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并非生成10g水,而是1g氢气与8g氧气参加反应,生成9g水 ?很多化学反应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因此“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包括了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的物质,不能把生成的特别是逸散到空气中的气态物质计算在“总质量”之外而误认为化学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 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 质量守恒的原因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本身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例如,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从微观角度看: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 质量守恒定律的延伸和拓展理解: 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 六个不变宏观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元素的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两个一定变物质的种类一定变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一定变两个可能变分子的总数可能变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变 如从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能得出的信息: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或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或氢气、氧气是单质,水是化合物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在化学反应,氧元素的种类不变。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1. 早在300多年前,化学家们就对化学反应进行定量研究。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容器中物质的质量增加了。 2. 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锻烧,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物质的总质量,在锻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 3. 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法,在密封容器中研究氧化汞的分解与合成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4. 后来.人们用先进的测址仪器做了大量精度极高的实验,确认拉瓦易的结论是正确的。从此,质量守恒定律被人们所认识。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解释问题 ?解释化学反应的本质—生成新物质,不能产生新元素。 ?解释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 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时首先要遵循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量等于生成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其次各种物质的质量比等 于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 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理解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可通过计算确定具体的元素质量。 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比较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的多少,找出原子个数的差异。但不能忘记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确定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时,首先寻找两种已知质量的物质,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成正比即可计算得出。注意观察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 确定化学反应的类型 判定反应的类型,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和质量。如果是微观示意图,要对比观察减少的粒子和增加的粒子的种类和数目再进行判断。 判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化学方程式的对与否关键是看等号两边的 原子总数是否相等,同时注意化学式书写是否有误。
/
本文档为【[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化合物A是鸡蛋壳的主要成分,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