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宇宙中的地球

2017-09-26 50页 doc 1MB 11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8746

暂无简介

举报
宇宙中的地球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 一、学习目标 [标 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的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学习目标] 1(说出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了解太阳系的基本组成成员。 3(从地球的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等方面说明地球是一颗有生命存在的特殊行星。 二、知识梳理 概念:不同形式的? 组成 天体 基本天体:? 和 ? 天 四个层次:总星系、? 、? 、地月系 体 地月系 太阳系系 银河系 统 行星及其卫星 恒星世界...
宇宙中的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 一、学习目标 [标 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的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学习目标] 1(说出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了解太阳系的基本组成成员。 3(从地球的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等方面说明地球是一颗有生命存在的特殊行星。 二、知识梳理 概念:不同形式的? 组成 天体 基本天体:? 和 ? 天 四个层次:总星系、? 、? 、地月系 体 地月系 太阳系系 银河系 统 行星及其卫星 恒星世界 总星系 宇河外星系 宙 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环 宇 境 一致的公转方向 安全的宇宙环境 互不干扰的运行轨道 存在生命的特殊行星 适中的? 和? 有利的自身条件 适中的日地距离 三、学法点拨宙 有生命活动必需的水和大气 中重、难点归纳 的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普通即指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 地等方面,地球并无其特殊性;而地球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 球的特殊一员。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地球上为什么适宜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节学习的重点。 1( 宇宙的基本特征 ?宇宙是物质的 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统称为天体。在众多的天体形式中,恒星和星云是宇宙中的基本 天体,是构成宇宙的主要的物质形式。 ?宇宙是运动的 天体之间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由低到高的排列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地球是地月系地中心天体、太阳虽是宇宙中的一颗普通的恒星,但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1 2(地球的特殊性 决定其特殊性的在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和自身条件叠加为生命活动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安全的宇宙环境 地球所处地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安全的宇宙环境是指太阳系具备了八大行星有一致的公转方向和互不干扰的运行轨道。 ?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条件,保证有液态水存在的温度范围,为生物生存创造了条件。 适中的体积和质量,使地球引力足以保证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并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因温度升高产生大量水汽,水汽通过如火山爆发等地壳运动等形式溢出地表,冷却凝结形成降水并在低洼地汇集形成了孕育了原始生物诞生的海洋。 典型例分析 读下面天体系统层次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读图指导 该图为结构式 图~反映的是地理事 物之间必然存在的 从属关系或逻辑关 系。该题中所表述的 地理事物之间的从 属关系~是一种包含图1-1-1 与被包含的关系。 (1)写出数字代表的天体系统的名称: ? ? ? ? ? (2)天体之间能形成天体系统的条件是 。 (3)请你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解析】 首先要明确天体系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从属关系,宇宙中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总星系,正是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的关系,才形成了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地球所处的宇宙中的位置,是从它所处的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中位置和从属关系来描述的。 答案: (1)?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河外星系 ?总星系(宇宙) (2)互相吸引、互相绕转 (3) 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位于太阳系之中;太阳系是银河系的组成部分,宇宙由无数个类似银河系的天体系统构成。 四、课堂学习目标检测 2 一、选择题 1(目前,人们认识到的宇宙是 ( ) A( 由恒星和星云组成 B(可借助天文望远镜观测到的物质 C(由不同形态的物质组成 D(由天体系统构成的 2((天体具有的共同特性是 ( ) A(发光 B(运动 C(在同一公转轨道面上 D(公转方向一致 3(地球所处的“安全的宇宙环境”指的是 ( ) ?太阳系中行星公转轨道近乎于一个平面 ?自转方向一致 ?宇宙中天体在同一轨道上运动 ?公转方向一致 A(?? B(?? C(?? D(?? 4(宇宙环境的物质组成是 ( ) A(天体系统 B(天体和星际物质 C(行星和星云 D(不可见的天体 5(我们在晴朗的夜空看到的点点繁星,绝大多数是 ( ) A(恒星 B(星云 C(行星 D(卫星 6(光年表示 ( ) ?天体间的距离单位 ?光在天体间的运行时间 ?天体间的时间单位 ?光在一年中通过的距离 A(?? B(?? C(?? D(?? 7(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是 ( ) A(总星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8(在太阳系家族中 ( ) A(中心天体是地球 B(体积最大的是土星 C(离地球最近的是金星 D(离太阳最远的是海王星 9(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 ) A(太阳 B(月球 C(水星 D(金星 10(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 ) A(太阳 B(月球 C(火星 D(水星 11(太阳系中行星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自转方向相同 B(公转方向相同 C(轨道半径相同 D(公转周期相同 12(除地球之外,类地行星还包括 ( ) 3 A(水星、火星、土星 B(月球、火星、金星 C(水星、金星、火星 D(木星、土星、天王星 13(地球的特殊性是指 A(地球有一个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 B(日地距离适中 C(地球有自西向东的公转运动 D(地球上存在生命 14(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必需条件是 ( ) A(距离、体积、运动 B(距离、温度、大气 C(温度、大气、水 D(体积、大气、水 15(在下列天体中,能够发出可见光的天体是 ( ) A(行星 B(恒星 C(卫星 D(流行体 二、综合题 16(读图1-1-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1-2 (1)图中字母表示地球的是 ;与其相邻的两颗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依次是 、 (填写行星的名称),它们都属于 行星。 (2)图中字母表示的行星中,质量和体积都很大的是 、 (填字母),它们都属于 行星。 (3)简述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及其这些条件形成的原因: 。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学习目标 [标 准]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认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意义,简述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结合太阳大气层结构,简述黑子、耀斑等太阳活动的主要特征。 3(简述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并用实例加以分析说明。 4 二、知识梳理 太阳的主要物质组成是? 和? 。 太阳太阳的外部结构由内到外分别是? 层。 概念: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释放能量的现象 波长范围:0.15~4微米之间 太 阳 为地球提供? 资源对太阳辐射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对地球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地 为地球上的? 、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提供能量。球 主要:? 。的 影? 高峰年,地球上反常气候出现几率增多太阳活动响 干扰? 无线电通讯。 对地球的影响扰乱地球磁场,产生 ? 。 ? 地区出现极光。三、学法点拨 重、难点归纳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的能量源泉,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表现在: ? 为地球提供了丰富的光热资源,维持着地表的温度; ?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了地表不同纬度获得热量的差异,是气候形成的基本因 素,是形成地球上自然景观差异的基本因子,决定了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 是水能、风能、生物能的能量源泉。地球上水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首先通过蒸发 作进而完成了水的循环运动,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使地表因加热不均而产生气压差 异,从而产生了大气的运动; ? 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的太阳能; ? 紫外线有消毒杀菌的这样,但过多的紫外线可以使地球上地生物灼伤,给生物和人 类带来一定的危害。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经常发生的大规模运动称为太阳活动。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发生在太阳光球 层上的黑子和发生在色球层上的耀斑。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与地球上的自然灾害有一定的关联性,如气候出现周期性的反常波动,出现水旱灾 害;地震发生的周期与黑子和耀斑的出现的周期相一致。 ? 干扰电离层至使短波无线电通讯受到干扰,甚至出现暂短的中断; 5 ? 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离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还会在两极地球产 生美丽的“极光”。 典型例题分析 读“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图,回答问题。 读图指导 从图中看出~纵坐标表示太阳 黑子相对数和年降水量平均超额 量~横坐标代表不同的年份~时间 间隔为10年。图中实线表示太阳 黑子相对数、虚线表示年降水量平 均超额量~他们都有周期性的变 化~大约都是11年为一个周~观 察两者周期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 性~但在不同的地区,图中给出的 经纬度范围,~他们的相关性是不 同的。 图1-2-1 (1)两次太阳黑子极大值出现的时间间隔大约为 年,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平均超值量都具有 (选择填空)。 A(重复性 B(周期性 C(等值性 D(相关性 (2)12观测站反映出两者的关系体现出 性。简述两者之间的关系: 。 (3)从图中得知,太阳活动会对地球上的 有着明显的影响,研究两者之间相关性的变化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 【解析】 从图中看出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变化和降水量的年际变化都有大约11年的变化周期,从它们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出现的年份可看出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在70?~80?N、157?W~81?E表现为正相关,即两者同时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说明黑子数越多,年降水量越多;在60?~70?N、166?W~41?E之间的地区为负相关,即黑子数越少,年降水量越多;在50?~60?N、177?~150?E的地区,在1910年以前为负相关,1910年以后为正相关。不同的地区两者的相关程度是不一样的,研究两者的相关性有利于掌握太阳活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为预测天气变化或天气预报提供依据。 答案:(1)11 BD (2)正相关性 太阳黑子数越多,降水量越大;反之则越小。 (3)降水 有利于掌握太阳活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为预测天气变化或天气预报提供依据。 四、课堂学习目标检测 一、选择题 6 1(下列能源属于来自太阳能的是 ( ) ?核能 ?地热能 ?水能 ?生物能 ?媒、石油 A(?? B(??? C(??? D(?? 2(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 ( ) A(太阳活动 B(内部的聚变反应 C(耀斑的爆发 D(太阳黑子活动 3(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有 ( ) ?纬度位置 ?地势高低 ?天气状况 ?地表物质 A(?? B(?? C(?? D(?? 4(在下列纬度位置相当的城市中,最适宜建立太阳能发电站的是 ( ) A(拉萨 B(重庆 C(九江 D(杭州 5(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是一种波长较长的电磁波 B(是长波辐射 C(能量集中在可见光部分 D(对地球上的生物量没有影响 6(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分布的光区波段是 ( ) A(波长小于0(4微米的紫外区 B(波长在0(4~0(76微米之间的可见光区 C(波长大于0(76微米的红外光区 D(波长在0(15~4(0微米之间的可见光区 7(太阳辐射决定了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 ( ) ?维持地表的温度 ?改变大气成分 ?决定大气降水 ?促进水和大气的运动 ?影响生物活动的范围 A(??? B(??? C(??? D(??? 8(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了 ( ) A(地表不同纬度昼夜温差的不同 B(各地年降水量的差异 C(地表不同经度获得热量的差异 D(地表不同纬度获得热量的差异 9(下列现象中对地球影响最大的是 ( ) A(太阳辐射 B(黑子 C(耀斑 D(太阳风 10(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7 A(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B(可见光主要发自日冕层 C(表面温度是6000? D(太阳活动的周期是15年 11(关于太阳分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色球层是太阳的最外层 B(由内到外分为两层 C(黑子出现在太阳的最外层 D(最内层是光球层 12(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太阳活动发生在太阳的中心 B(黑子越大、越多,太阳活动越强 C(太阳活动会对地球上的气候有影响 D(日冕层上的太阳活动是耀斑 13(下列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是 ( ) A(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 B(地面短波无线电通讯受到影响 C(全球气候变暖 D(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 14(通常,耀斑随黑子的变化而变化,这体现了太阳活动的 ( ) A(连续性 B(周期性 C(整体性 D(关联性 15(下列现象中,与太阳活动无关的是 ( ) A(绿色植物的光和作用 B(磁暴的产生 C(旱涝灾害 D(两极地区的极光 二、综合题 16( 读图1-2-2“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回答问题: 图1-2-2 (1)太阳辐射的主要组成部分有 、 、 。 (2)太阳辐射的最短波长部分分布在 光区,从图中看出其波长范围大约在 8 之间。它对地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选择填空)。 A(产生磁暴,干扰磁针正确指示方向 B(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C(使地球上的生物受到灼伤 D(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3)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部分集中在 光区,为 波辐射,它是地球上主要能量的来源。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学习目标 [标 准]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 认识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关注两者之间的关系。 2( 结合相关示意图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分析黄赤交角形成的原因以及对地表产生的影响。 3(运用地球运动的原理解释时差、季节的形成原因,在生活中会运用时区、区时和日界线。 二、知识梳理 方向、周期、速度 晨昏线的作用 地球的自转 昼夜交替现象:周期?----------小时(一个太阳日) 地方时的产生:经度每隔? 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地理意义 水平物体偏向:北半球? 偏、南半球? 偏 地 赤道平面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太阳球 五带的划分 响 直射的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点的运黄赤交角:23?26′ 回归动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运 动 四季的更替 黄道平面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方向、周期、速度 地球的公转 ?------------------------的变化 地理意义 ?------------------------的变化 ? 的产生 三、学法点拨 重、难点归纳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和特征、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判读和绘制二分二至时的太阳光照图,是本节学习的主要知识,重点是自转、公转地理意义,难点是地球公转地理意义。 9 地球自转的赤道平面和公转轨道平面之间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从而产生了地球上的五个热量带。不同热量带中的不同的地理现象,是地理环境形成差异的原因。对这些现象要进行成因分析,以便更清楚地认识地理现象的产生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变化以及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1(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地球自转的赤道平面与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黄道平面)的夹角,成为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现代值为23?26′。 黄赤交角的意义: 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范围,既南北回归线为太阳直射点的最南和最北的界线,进而形成了地球上的五个热量带。 2(晨昏线(圈) (1)晨昏线的作用与判定 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限为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界限为晨线。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和极圈的关系,判断二分二至时的太阳光照图: 图1-3-1 3( 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1) 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昼夜交替的周期:1个太阳日(24小时) (2) 产生地方时差异 ?地方时: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 ?时区:国际上规定经度每隔15?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时区的计算: 所求时区=(某地的经度+7.5?)?15? 所得的整数商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 或 某地经度?15? 所得的商四舍五入后,为该地所在的时区 ?区时: 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从零时区向东,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向西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减少一小时。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在时间上少24小时;除东西十二区外,任意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在时刻上,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较西的时区,区时较晚。即:时刻上是东早西晚。 区时的计算:所求区时=已知地点的区时+(-)两地相隔时区数 第一步: 分别确定两地的时区,得出两地间的时区差;若两地在同侧时区,时区数 10 相减;若两地在异侧时区,时区数相加。 第二步:若求已知区时东侧地点的区时,则将时区差相加;若求已知时区西侧的区 时,则将时区数相减。即:时间上东加西减。 ?北京时间: 我国通用的时是120?E经线的地方时,即东八区的区时。 ?日界线:国际上规定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日界线两侧的时区区时(时间)相同、日期不同 从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从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图1-3-2 (3)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偏转 偏向的规律是:北半球向右(运动方向的右)偏;南半球向左(运动方向的左)偏。纬度越高,偏向越明显,赤道上无偏向。 4(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 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最高,从直射点太阳向南北两方降低,同一条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 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 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每年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每年冬至日达最小值。在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正好相反,即离太阳直射点最近的季节,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离太阳直射点越远的季节,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2)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情况 太阳直射点 日期 的纬度位置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圈附近 春分日 赤道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一年中昼最长、夜一年中夜最长、昼最北极圈上及其以北的地夏至日 北回归线 最短的一天;纬度短的一天;纬度越高区为极昼;南极圈上及 越高昼越长 昼越短 其以南的地区为极夜 秋分日 赤道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一年中昼最短、夜昼长夜短,是一年中北极圈上及其以北的范冬至日 南回归线 最长的一天;纬度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围为极夜;南极圈上及 越高昼越短 天;纬度越高昼越长 其以南的范围为极昼 11 (3)四季的更替 全球除赤道外,同一纬度的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 天文含义的四季: 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春秋二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5(日照图的判读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旋转,从 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南极上空看为顺时 针 赤道与地轴的关系:垂直 晨昏线: 与太阳入射光线垂直 日期的判断: 二分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其它日期斜交 夏至日时,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昼) 极圈内及其以内有极昼(夜)现象,冬至 日相反 时间的判断: 图1-3-3 日出日落时刻: 赤道上:通过赤道与晨线相交经线的地方 时为6点(日出时刻),与昏线相交经线的 地方时为18点(日落时刻) 其它纬度:晨(昏)线与相交经线的地方 时为日出(落)时刻,同一纬度日出日落 时刻相同 时间计算: 经度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较东 边的时刻早于较西边的时刻 昼夜长短判断: 赤道上永远昼夜等长;夏(冬)半年纬度 图1-3-4 越高昼越长(短); 平分昼(夜)半球的经线为12(0)点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度的地方时 典型例题分析 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的判断:太阳直射点1(读图1-3-5 “某日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的纬度、正午12点所在的经度 晨昏线与赤道(纬线)的关系:二分时直读图指导 交,其它日期斜交根据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且北极 二分时圈内为极昼~判定为夏至日。根据晨昏 线与赤道上昼夜等长的现象判定正午 12点所在的经线~推知不同经线的地 方时~并得出各地的昼夜长短,根据晨 昏线与经线的关系~判断日出日落时 刻。 12 图1-3-5 (1)在图中北极点处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该图所示的节气为 ,此日大约为每年的 (月、日)。 (3)这天C点的昼长为 小时,E点的夜长为 小时 (4)此时D点的地方时是 点钟,E点的日出时间为 时(地方时)。 答案:(1)略 (2)夏至日 6月22日 (3)12 20 (4)6 10 2(读图1-3-6中的甲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和乙图“极地投影图”,回答问题: 甲 乙 图1-3-6 (1)甲图中的A、B、C、D四点中最接近公转轨道近日点的是 ,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 ,我国正值一年中的 季。 (2)当地球由A向B公转的过程中,北半球各地 (选择填空)。 A(白昼渐长,黑夜渐短 B(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C(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D(气压带、风带逐渐北移 (3)乙图是公转位置中 点的极地投影图。有关此日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 是 (选择填空) 。 A(太阳入射光线与地轴垂直 B(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C(晨昏线与地轴重合 D(北回归线上昼夜等长 (4)当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时,下列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 )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哈尔滨 答案: (1)D 快 冬 (2)A D (3)B B (4)D 13 【解析】 (1)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和地球的倾斜方向,可判定A点处于夏至点(6月22日左右),D点处于冬至点,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较快,此时正值我国的冬季。 (2)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A向B运动时,即由春分点向夏至点运动,北半球开始由昼夜等长逐渐变化为昼渐长夜渐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极昼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方向移动,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正确答案为A、D。 (3)从地球逆时针的自转方向、极圈与晨昏线相切且极圈内为极昼现象,判定为B点(北半球夏至日)的太阳光照图。 (4)当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时,位于远日点,大约为每年的7月初,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点白昼越长。正确答案为B。 四、课堂学习目标检测 一、选择题 1(关于地球自转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0A(从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自转 B(自转360是一个太阳日 C(一个恒星日是24小时 D(太阳日比恒星日长出3′56″ 2(能证明地球自转的地理现象有 ( )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昼夜长短变化 C(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严重 D(季节交替 3. 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远日点时 ( ) A.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B.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C.北半球正值夏季 D.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4. 导致太阳照射点在地球表面变化的是 ( ) A(地球各纬度的线速度不同 B、地球各纬度的角速度不同 C(黄赤交角的存在 D、地轴与黄道平面垂直 5(如图1-3-7中从A?B,从C?D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 ( ) A(都向低纬偏 B(都向高纬偏 C(都向东偏 D(都向西偏 图1-3-7 6(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9月23日的升旗时刻是 ( ) 14 A(北京时间6时 B(北京时间5时44分 C(北京时间6时4分 D(北京时间6时16分 7(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 ( )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C.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D.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地方时不同 8(同一纬线上的各地 ( ) A(昼夜长短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B(季节不同,地方时不同 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日出时间不同 D(自转线速度相同,角速度不同 9. 关于晨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90? B(是昼夜的分界线 C(与地轴重合 D(地方时为6点或18点 10. 一天当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出现在 ( ) A(日出 B(子夜 C(正午 D(日落 11. 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距理论上应比南方宽,理由是 ( ) A(北方平原多 B(北方冬季白昼时间短 C(南方气候潮湿 D(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小 12. 读图1-3-8,当地球自转在哪个位置时,北京时间为正午12点 ( ) 图1-3-8 13(一日,测得某地正午时为北京时间11点30分,该地的经度为 ( ) A(123(5 ?E B(112(5 ?E C(127(5?E D(135(5?E 14(一架飞机从圣彼得堡(60?N,30?E)起飞,向西南经过11小时飞抵古巴首都哈瓦那(西五区)。起飞时圣彼得堡时间为18日15时,飞机到达哈瓦那时,当地时间是 ( ) A(19日12时 B(19日19时 C(18日12时 D(18日19时 15 15(一艘向东航行于太平洋上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 经过5分钟越过了18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 可能是 ( ) A. 12月29日12时5分 B. 12月30日11时55分 C. 12月30日12时5分 D. 12月31日12时5分 图1-3-9 二、综合题 16(读图1-3-10,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用字母A标出太阳直射点。 (2)此图所示的节气为北半球的 日,太阳直射 的纬度是 ,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自 向 递减。正午太阳高度为零度的纬度 是 。 (3)此日南北半球相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南北球 北半球(大于、小于)。 图1-3-10 (4)此日自南极圈向北极圈,昼越来越 ,至此北极圈内出现极 现象。 (5)赤道上昼夜长短的状况是 。 17(读图1-3-11“某日太阳光照图”,其中弧AD为晨线,读图后回 答: (1)在图上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C点在D点什么方向? 。 (3)此图是 半球光照图,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是 。 (4)A点此时为 点钟,夜长为 小时。 此时B点太阳高度是 度,时间是 点钟,昼长为 16 小时。 图1-3-11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学习目标 [标 准]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层的主要特点。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是由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共同构成的 2(通过示意图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3(理解圈层之间、圈层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举例说明其对人类活动产生的 影响 二、知识梳理 地震波 根据地震波在不同深度? 划分依据 的变化分层。 不连续面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壳 地 地幔 物质组成、特点 球内部圈层 地核 的 圈组成:? 大气圈 作用、特点 层 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结 海洋水:地球上水的主体 构 组成 陆地水:冰川是陆地淡水的主体 地球的外部圈层 水 圈 参与地理环境的? ,改变地表环境 作用: 人类和一切生物活动的物质基础 各圈层之间连接者 生物圈:存在于? 下层和? 圈之间的最活跃的圈层 三、学法点拨 重、难点归纳 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其分布、特征是本节学习的重点知识。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因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而出现的两个不连续面划分的。 地球内部圈层 不连续界面 深度 主要特点 地壳 平均厚度17千米 横、纵波通过;花岗岩和玄武岩组成 莫霍面 地震波传播速度平缓增加;铁、镍成地幔 上地幔 (软流层) 分增加 1000千米 下地幔 古登堡面 2900千米 17 地核 外核 横波消失、纵波减缓;铁、镍组成 内核 地壳和岩石圈的区别: 地壳位于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主要由花岗岩和玄武岩构成,是岩石圈的一部分。 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构成,即软流层与地面之间的部分。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25千米以下) 气体成分 含量 作用 干洁空气 氮(N) 约占78%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可减弱氧化作用 2 氧(O) 约占21% 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物质 2 二氧化碳(CO) 约占1% 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2 臭氧(O) 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保护地面生物免受伤害 3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吸收地面辐射,有保温 作用 固体杂质 作为凝结核,促成水汽凝结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的特点 大气的分层 特点 原因 对流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热量直接来自地面,水汽、二氧化碳随高度 平均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的增加而减少,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降 0.6?;?对流运动显著,天低,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易形成 气现象复杂多变 云致雨 平流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升温 ?水平运动,利于高空飞行 高层大气 密度小,存在电离层 空气分子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典型例题分析 (1)某地区近地面气温为28?,这里对流层的厚度为17千米,此时对流层顶的气温是( ) A.—102? B. —74? C. —130? D. —158? 【解析】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这就是指的对流层气温的变化幅度。对流层顶的气温为:28?—0.6?,100米×17千米×1000米= —74?。 (2) 读图1-4-1“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 18 读图指导 气温随高度的变化而变 化~依气温的变化情况划 分层次~气温变化是因有 热量的收入和支出~结合 大气组成成分的作用~得 出气温变化的原因和各 层的特点、对人类活动的 影响。 图1-4-1 (1)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 。 (2)A层是 层,B层是 层,C层是 。 (3)A层气温随高度 ,因为 ;B层气温随高度 ,原因是 。 (4)对流运动强烈的是 层,有利于飞机飞行的是 层,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影响的是 层,发射的人造卫星在 层中运行。 (5)某波音飞机起飞时,机场风雨交加,飞机起飞后,迅速做爬升运动,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这是为什么? 【解析】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状况决定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情况,随着高度的升高空气密度变得越来越稀薄,到2000千米,3000千米高空,大气的密度已与星际空间的密度非常接近。根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划分为三层,即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其中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由于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都集中在该层,所以天气复杂多变,雨、雪、雾等天气现象几乎全部集中在该层。平流层气温是上部高,下部低,不利于空气对流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中空气稀薄,与之摩擦产生的热量很有限,并且有极光现象。 答案: (1)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 (2)对流 平流 高层大气 (3)升高而递减,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 增高 该层的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影响,而是靠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而增温的 (4)A B C C (5)平流层水汽和固体杂质少,天气晴朗,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飞机升至平流层比较安全。 四、课堂学习目标检测 一、选择题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 ) A(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B(物质组成和化学元素的不同 19 C(温度的变化 D(厚度的变化 2(岩石圈的范围是指 ( ) A( 整个地壳 B(软流层和地壳 C(地壳和上地幔层 D(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3(地球的外部圈层是指 ( ) A(只包含岩石圈 B(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三个圈层 C(指地球的地壳部分 D(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组成 4(在地球内部圈层中,从地壳到地心 ( ) A(厚度越来越大 B(密度越来越小 C(温度越来越高 D(压力越来越小 5(关于地球大气圈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主要有氧气组成 B(由干洁空气组成 C(由氧气和水汽组成 D(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 6(干洁空气中占其容积含量99,的是 ( ) A(氧气和氮气 B(氧气和水汽 C(水汽和固体杂质 D(二氧化碳和水汽 7(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是 (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臭氧 8(臭氧 ( ) ?能大量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受伤害 ?分部在对流层的顶部 ?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含量由地表到高空逐渐减少 A(?? B(?? C(?? D(?? 9(成云致雨必要的物质条件是 ( ) A(水汽和二氧化碳 B(水汽和氮气 C(水汽和固体杂质 D(水汽和臭氧 10(下列关于大气垂直分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对流层厚度最大,占整个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 B(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C(平流层中有一个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短波 D(高空大气非常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11(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是 ( ) A(距离地面近 B(水汽和固体杂质多 C(对流运动旺盛 D(气温垂直变化明显 12(对流层大气的增温主要靠 ( ) A(太阳辐射 B(地面反射 C(大气辐射 D(地面辐射 13(关于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20 A(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称平流层 B(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C(该层中的氧原子可大量吸收紫外线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14(水圈的特点是 ? 是一个不连续的圈层 ( ) ? 通过不同形式的水体构成一个连续的圈层 ? 主要由淡水构成 ? 以分布于不同空间的水体构成一个连续的圈层 A(?? B(?? C(?? D(?? 15(地球上的生物圈 ( ) A(是地表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B(由动植物构成的圈层 C(在沙漠地区为生物真空地带 D(是一个不连续的圈层 二、综合题 16(读图1-4-2“干洁空气的组成”,完成下列要求。 图1-4-2 (1)图中A、B所代表的大气成分分别是: A. ,B. 。 (2)低层大气中,能吸收太阳紫外线的是 ,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成分是 。 17(读图1-4-3“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回答问题。 21 图1-4-3 (1)图中A、B、C分别代表的圈层为A ,B ,C 。 划分这些圈层的依据是 (选择题空)。 A(各层的厚度 B(距地表的深度 C(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明显改变 D(物质组成的不同 (2)图中界面a为 面,界面b为 面,两者都是划分圈层的界面,起其划分依据的共同点是 。 (3)简述b作为划分圈层界面的原因。 第一章 单元达标题 第?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多选、错选、漏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1(地球在宇宙中位于 ( ) A(银河系 B(太阳系 C(地月系 D(河外星系 22 2(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 ( ) A(地球和月球 B(太阳和地球 C(恒星和星云 D(行星和恒星 3(恒星和行星的主要区别在于 ( ) A(行星会发光 B(恒星会发光 C(行星不会运动 D(行星体积比恒星大 4( 下列因素中,有利于地球上形成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条件的是 ( )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有昼夜交替现象 ?正午太阳高度交的季节变化 A(?? B(?? C(?? D(?? 5(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导致地球上 ( ) A(不同纬度获得热量的差异 B(不同经度获得热量的差异 C(不同海拔高度获得热量的差异 D(不同海陆位置获得热量的差异 6(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B(海拔高、空气稀薄 C(离太阳近、太阳辐射削弱少 D(纬度低、白昼时间长 7.深秋时节,农民有时会在农田里燃烧秸秆制造烟雾,这是为了 ( ) A. 增加空气中的水汽,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B.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利光合作用 C.增加地面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损失 D.增加大气逆辐射,避免农作物受寒潮侵袭 8(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 ( ) A(黑子和日珥 B(日珥和耀斑 C(黑子和耀斑 D(耀斑和太阳风 9(可能导致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突然中断的原因是 ( ) A(对流层的阴雨天气 B(平流层的臭氧空洞 C(高层大气受太阳活动干扰 D(大气严重污染 10(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 B(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15?/小时 C(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为1?/分钟 D(在近日点时自转速度加快 11(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 ) 23 A(90 W 、89?S B(80?E、40?N C(10?E、1?S D(180?、71?N 12(读图1-1,日期相同的太阳光照图是 ( ) 图1-1 A(?? B(?? C(?? D(?? 13(图2为某一河段的剖面,读图回答13~14题 图1-2 13(此河流位于 (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赤道上 D(回归线上 14(若此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它哪一岸的河堤需要特别加固 ( ) A(南岸 B(北岸 C(东岸 D(西岸 15(在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 ( ) A.日出日落时刻相同 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地方时相同 D.昼夜长短相同 16(在下列地点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 )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哈尔滨 17(.极昼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的时期是 ( ) A(春分至夏至 B(秋分到冬至 C(夏至到秋分 D(冬至到春分 18.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中午物体的影子始终朝北的地区是 ( ) A.赤道以南地区 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C.赤道以北至北极圈之间地区 D.赤道及其以北地区 2007年3月1日秘鲁政府发起“全民守时运动”。当日正午12时~上千名秘鲁民众聚集在首都利马市,12ºS,77ºW,中心广场~一同对表~以此作为培养守时观念的第一步。 24 19(秘鲁民众“一同对表”时,北京时间是 ( ) ,(3月1日1时 ,(3月2日1时 ,(3月1日23时 ,(2月28日11时 20(火山爆发时从火山口向外涌出的大量岩浆,其发源地来自 (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岩石圈 21(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薄的是 ( ) A(喜马拉雅山 B(黄土高原 C(大西洋 D(四川盆地 22(300千米以上的大气层,气温高达1000?以上,但在其中运行的人造卫星不会烧毁。主要是因为 ( ) A(卫星与大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B(卫星在大气中高速运行,能很好地散热 C(该层大气稀薄,卫星从中吸收及与大气摩擦产生的热量都有限 D(该层大气密度很大,有利于卫星散热 23(地球上淡水储量最多的水体是 ( ) A(河水 B(湖泊淡水 C(冰川 D(地下淡水 24(在自然界中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 ( ) A(大气圈 B(水圈 C(岩石圈 D(生物圈 25(地理学家认为,人类生活的地球表面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共同作用的界面。这说明 ( ) ?人类的生存环境不是由单一要素构成的 ?各圈层之间互相影响、互相渗透 ?各圈层在地球上的分布是均匀的 ?各圈层内部是稳定的 A(?? B(?? C(?? D(?? 第?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26((本题共4分) 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理环境的特点与生命物质存在条件的关系,并用直线相连。 地球磁场 ? a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 地球的质量与体积? b削弱到达地面的紫外线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 c水经常能处于液态状态 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层? d削弱宇宙射线对生命的伤害 25 27(读1-3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图1-3 (1)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时,其自转呈 时针方向。在图中地轴附近画出地球自转方向。(2分) (2)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2分) (3)该日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C点的日出时间是 。(2分) (4)此时,A、B、C三点的白昼由长到短正确排序是 :B点位于五带中的 带。B点从日出转到第二天日出,用了 小时,称 为一个 日。(4分) 28(读图1—4,回答有关问题。(5分) 图1—4 (1)从昼夜半球的角度看,NS线是 线。(1分) (2)当北京时间是正午12点时,图中A点是 点。与A点正相对的地方是 点 (2分) (3)从A点向正东、正西、正南、正北四个方向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其方向不发生偏移的是 和 。(2分) 29读.图1-5“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D ?? A C 26 ?? B 图1-5 (1)从春分日到夏至日,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中的 段,该时段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将逐渐 。 (2分) (2)在地球公转轨道????四个时段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有 。(2分 ) (3)当地球运行到A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此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范围是 。在ABCD四个位置中全球昼夜平分的有 和 。 (4分) (4)地球公转一周360?所需时间称为一个 年。地球公转到A位置与B位置时,线速度较快的是位置 。(2分) 30(读“气温垂直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11分) 图1-7 (1)从图中分析,在A层气温变化的规律是 ,这种分布特点会导致该层空气运动的方向以 运动为主。(2分) (2)B层大气的气温分布是上层气温 ,下层气温 。导致上层气温变化的原因是 (选择填空)。(3分) A(接受太阳辐射多 B(接受地面的热量多 C(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 D(大量臭氧吸收紫外线 (3)在A、B、C三层都对人类有一定的影响,写出各层对人类影响的具体表现:(6分) A层 ; B层 ; 27 C层 。 31(读图1-8“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图1-8 (1)地球的外部圈层是由 圈、 圈、 圈构成,请在图中相应的位置将其标注出来。(4分) (2)其中联系地球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的是 圈,它是由 和其 共同构成的。(3分) (3)举例说明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3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8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一、学习目标 [标 准]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相关图表,说明大气的热量来源以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会利用相关示意图和实际状况,分析得出热力环流产生的原因,得出大气运动的主要原因。 3(在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基础上,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并能据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的规律。 4(在理解气压带、风带性质和移动的基础上,说出其对气候形成和特点的影响。 5(运用锋面、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示意图,描述其主要天气特点,并能够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和预报天气状况。 二、知识梳理 能量来源:? 削弱作用:通过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原因 大气受热不均 ? 使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 受热过程 大保温作用:? 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升温; 气通过? 把热量还给地面 垂直运动 运? 气压带、风带 动 地转偏向力 形式 三圈环流 热力环流 对气候的影响 水平运动 冷锋及其天气:冷锋常带来? 天气,过境后?气 温 、天气晴好 暖锋及其天气:暖锋常伴有? 天气,过境后 锋与天气 天气变得? . 天准静止锋及其天气: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常形成? 天气, 气形成长江中下游的“梅雨” 系中心天气现象:气旋? ;反气旋? 。 低压(气旋) 统 高压(反气 气旋:?北半球 时针、南半球 时针 旋)与天气 气流运行 反气旋:?北半球 时针、南半球 时针 29 三、学法点拨 重、难点归纳 和水汽 对流层中水汽—吸收CO21(大气的受热过程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 平流层臭氧—吸收紫外线 对太阳辐射 的削弱作用 反射作用:云层厚,反射作用强 散射作用:使一部分太阳辐射改变方向,不能到达地面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中的水汽和CO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升温 2 对地面的 保温作用 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2(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由于海陆分布、海陆间的热力性质差异、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三圈环流中的气压带和风带受到破坏,形成冬夏海陆气压活动中心,进而形成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 名称 成因 源地 风向 东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亚欧大陆内部 冬:偏北 副热带太平洋 夏:东南 南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亚洲大陆内部 冬:东北 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赤道附近印度洋 夏:西南 典型例题分析 1(读图2-1-1回答相关问题。 读图指导 等压面发生弯曲~ 表明地面受热不均导 致同一高度上气压不 同~在等压面以下的各 点~气压高于等压面以 上的各点~对同一高度 进行气压比较~可得知 气流的运行方向。 图2-1-1 (1)甲乙两地中,气压较高的是 地;地面温度较高的是 地,判断理由是 。 (2)将图中A、B、C、D、E、F各点的气压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出来 。 (3)画出A、B、C、D、E、F之间的气流运行方向。 【解析】甲地和乙地的等压面的高度不同,说明在同一高度上的气压不同,甲地的空气密度大于乙地,由于乙地近地面大气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导致乙地的等压面低于甲地,空气由 30 气压高的流向气压低的地方。图中各点气压值比较 答案:(1)甲 乙 乙地近地面大气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导致乙地的等压面低于甲地 (2)D,E,F,A,B,C (3)顺时针流动 2(读图2-1-2“某日天气形势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读图指导 底图为中国轮廓 图~从气压数值可得知 两个气压中心的性质 和天气系统~根据半球 位臵可得出在地转偏 向力作用下不同部位 的风向,根据锋面符 号~可得知是哪种锋面 系统~不同的锋面天气 系统在它过境时会带 来不同的天气现象。 图2-1-2 (1)A地是 气压中心,按照气流运动状况它属于 。该气压中心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选择填空)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洋流对该地区的影响 C(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 D(地形的影响 (2)气压中心A的东侧风向为 。这种风给北京城市环境带来的好处可能有 。 (3)该日北京地区出现的天气过程可能有 。(选择填空) A(暖锋 B(冷锋 C.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D(寒潮 (4)我国“三北” (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有 。(选择填空)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1)高 反气旋 C (2) 偏北风(或西北风、北风) 有利于污染物扩散,使污染浓度降低 (3) B C D (4) B C 【解析】从图中等压线的数值可以判断出A地为高压中心,属反气旋天气系统,由于该天气系统的中心位于大陆内部,冬季大陆内部气温低而形成一个反气旋天气系统,答案C正确。A是一个气流做顺时针旋转反气旋天气系统,该系统东部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而吹偏北风,大风有利于空气污染物的扩散。从图中冷锋锋面的位置看,正好经过北 31 京地区,则北京处在冷锋天气的控制之下,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如果降温幅度大、气温低还可能出现寒潮天气,这也正是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经常受反气旋天气系统的影响。 四、课堂学习目标检测 目标检测 一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对流层中的臭氧能吸收太阳紫外辐射 B(平流层中的水汽能吸收太阳红外辐射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D(大气通过大量吸收太阳辐射而明显增温 2(下列概念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太阳辐射 ?地面吸收 ?大气削弱 ?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 A(????? B(????? C(????? D(????? 3(下列辐射中,能够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 (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4(深秋时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主要原因是 ( ) A(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 B(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C(地面辐射弱,大气辐射强 D(白天大气反射作用弱 5(读图2-1-1 “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其中画法正确的有 ( ) 图2-1-1 6(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 ) A、高低纬度的热量差异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高低空的气压差异 D、不同地形的海拔差异 7(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是 ( ) A.大气环流 B.季风环流 C.低纬环流 D.热力环流 8(水平气压梯度力 ( ) ?促使空气做垂直运动 ? 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32 ?改变了空气的流动方向 ?始终与等压线垂直 A(?? B(?? ,(?? ,(?? 9(在图2-1-2中的?、?、?、?四地,白天同一时间气温最高的是 ( ) 图2-1-2 A(? B(? C(? D(? 10(在图2-1-3中的四幅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一幅是 ( ) 图2-1-3 1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 )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垂直气压梯度力 C(地转偏向力 D.海陆的热力差异 12(大气环流是指 ( ) A(高低纬度间的大气运动 B(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C(海陆间的大气运动 D(大规模的热力环流 13(图2-1-4的四条曲线中,能够正确表示南半球气流运动方向的是 ( ) 图2-1-4 亚洲东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分布区。回答14—15题。 33 14(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主要是 ( )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地形的差异 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D(地面反射率不同 15(北京冬季盛行偏北风,其原因是北京市位于蒙古一西伯利亚反气旋的 ( ) A(西北侧 B(西南侧 C(东南侧 D(东北侧 二、综合题 16(读图2-1-5“大气对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的作用示意图”,回答问题。 A 大气上界 D B C 吸收 吸收 地 面 图2-1-5 (1) 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是 , ,, ,, ,, 。 (2)B辐射的能量被 吸收,C辐射的能量被 吸收,D辐射的作用是 。 (3) 辐射是地面升温的直接热源, 辐射是大气升温的直接热源。 (4)简述,辐射量小于,辐射量的原因。 。 17(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34 图2-1-6 (1)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的名称 A ,C ,E 。 (2)在图中B和D所代表的风带分别是B ,C ,并在相应的位置上画出风向。 (3)在右侧图中画出三圈环流示意图。 (4)受A控制的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此气候的形成原因 。 18(读图2-1-7“亚洲一月、七月气压中心分布图”,分析并完成下列要求。 图2-1-7 (1) 分别在一月、七月气压中心分布图中上画出?、?、?处的风向。 (2) 亚洲大陆东部冬季吹 风(风向)、夏季吹 风;南部冬季吹 风(风向)、夏季吹 ,这种风向随季节变化而改变的大气环流称 为 环流。 (3)亚洲东部的气候类型是 ,这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 (选择填空)。 A.地形因素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D.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35 目标检测二 一、单项选择题 1(冬季,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主要的生成源地是 ( ) A(北冰洋水域 B(青藏高原 C(蒙古---西伯利亚 D(北极地区 2(终年在西风气流的控制之下形成是气候类型是 ( ) A(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 B(季风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性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读图2-1-8中四种气候的年平均气温和降水状况图~回答3~4题。 3. 在图2-1-8中,分布在北纬40?,60?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 ( ) , , , , 图2-1-8 4(关于图中所示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了A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了B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D-----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分布在赤道附近、受单一气压带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 A(?? B( ?? C(?? D(?? 5(台风是影响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的主要天气系统,台风 ?是一种反气旋天气象系统 ?气流呈逆时针旋转 ?中心气压数值低于四周 ?台风中心为下沉气流 A(?? B(?? C(?? D(?? 6(图2-1-9中曲线为某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气压 36 图2-1-9 A(该曲线表示寒潮过境时的气压变化状况 B(该天气系统过境常出现阴雨天气 C(该天气系统控制地区,日温差较大 D、台风是该天气系统控制的结果 7(图2-1-10中的四个地点的纬度相当,在不考虑地形和海陆位置的情况下,四个地点中温度最低、气压高的是 ( ) 图2-1-10 8(冷锋和暖锋的共同点是 ( ) A.冷空气均在锋面以上 B(锋面均向暖空气一侧移动 C(过境后天气均转晴 D(过境时均形成连续性降水 9(冬季经常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天气系统是 ( ) 图2-1-11 A.?? B.?? C.?? D.?? 10(北京的气候类型是 (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冬季寒冷干燥 D(夏季炎热多雨 11(2006年春季,北京连续几次出现沙尘天气,该天气现象的成因有 ( ) A(北方地区升温快、降水少 B(暖锋过境引起大风,带动地面沙尘 C(亚洲低压强盛 D(工业导致的环境污染 37 12(在成因上既与海陆热力性质有关,又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有关的气候类型是 (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图2-1-12表示海陆广大地区夏季等温线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13—14题。 13(对于甲乙两地的地理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 ) 图2-1-12 ?位于南半球 ?位于北半球 ?甲地是陆地 ?乙地是陆地 ( ) A(?? B(?? C(?? D(?? 14(导致甲乙两地气温不同的原因是 ,(太阳辐射地不同 ,(太阳高度的差异 ,(大气的保温作用的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15(不同的地区在不同的季节里可受到不同的天气系统的影响,出现不同的天气现象。长江中下游地区 ( ) ?初夏,受到准静止锋的影响,出现梅雨天气 ?夏季,受到暖锋的影响,出现伏旱天气 ?夏末秋初,受到反气旋的影响,遭受台风袭击 ?冬季,受到冷锋影响,可出现寒潮天气 A(?? B(?? C(?? D(?? 二、综合题 16(读图2-1-13,完成下列要求。 图2-1-13 (1)A、B两图中,表示冷锋的是______,表示暖锋的是______。 (2)A、B两图中,表示冷气团的小写字母是______,表示暖气团的小写字母是______。 (3)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是图______(A、B)所示的天气系统南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4)A图中天气系统过境后的天气状况是______ 。 17(读图2-1-14“寒潮影响我国路径示意图”和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38 资料:冷空气侵入到某地以后~使该地的温度在 一天内降低10?以上~且最低温度降至5?以 下~这股冷空气叫做寒潮。影响北方地区的寒潮~ 多来自北冰洋~经西伯利亚西部进入我国~扫过 河套地区进入华北平原~一般可达长江中下游地 区。(如图2-1-14所示) 2006年4月11日至4月14日我国北方地 区先后经历了一次寒潮天气过程。 图2-1-14 (1)寒潮反映的是 、 天气系统过境: (2)在该天气系统控制下,呼和浩特与北京两地都将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是 ,此时呼和浩特与北京的风向为 。 (3)当该天气系统从呼和浩特移过北京时,请将北京的天气变化过程填写在答题卡的中。 4月11日 4月12-13日 4月14日 天气状况 阴转小雨夹雪 气压状况 升高 气温状况 降低 18(台风是一种灾害性天气,是生成于热带洋面的气旋发展到最高解阶段的天气现象。读图2-1-15 “七月某台风移动路径图”,回答问题。 39 图2-1-15 (1)从图中看出,7月24日23时,受台风影响台北市的风向是 (选择填空)。 A(东北 B、东南 C、西南 D、西北 (2)简要说明台风登陆甲地时带来的天气现象。 第二节 水的运动 一、学习目标 [标 准]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其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结合实际说出水循环的概念、类型,通过绘制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 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运用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和世界洋流分布图分析洋流以及洋流性质的成因。 3(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4(说明洋流对全球热量输送、沿岸气候、渔场分布、海洋污染及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40 二、知识梳理 领域:? 自然界的水循环 环节:蒸发、降水、水气输送、地表径流、? 促使各圈层之间? 交换 水意义 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到? 利用 的 运影响因素:盛行风吹动海洋表层水流动 动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 洋流性质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 北半球:中低纬海区? 流动、中高纬海区逆时针流动 海水的运动 南半球:逆时针流动 分布规律 北印度洋:冬季? 流动、夏季? 流动 对海洋生物:形成渔场 寒流:对沿岸有? 的作用 对气候 地理意义 暖流:对沿岸有? 的作用 对航海:顺洋流航行可节省燃料 对环境:利于? ,加快净化速度 三、学法点拨 重、难点归纳 (1)水循环 (2)海水运动 洋流的形成原因 洋流的性质 分布规律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1 盛行风吹动海水表暖流:从水对气候: 层水的运动,并且温高的海区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使上层水带动下层流向水温低湿的作用;寒流有降温降湿的海水的运动 的海区 作用。 寒流:从水寒暖流相遇易在海上形 温低的海区成雾。 流向水温高对海洋生物: 的海区 形成渔场。 对海洋环境: 扩散稀释和净化污染物。 季风洋流: 冬季逆时针流动, 夏季顺时针流动。 典型例题分析 不同的海域~大洋洋流的流向、性质不同~读图2-2-1回答1~2题。 丁 甲 丙 A B 乙 图2-2-1 01(若AB线的纬度为60度,则此海域位于 ( ) A(北半球 B(南北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2(若AB线的纬度为南纬30?度,且位于太平洋中,则 ( ) A(甲洋流为寒流、丙为暖流 B(盛行西风为吹动乙洋流流动的动力 C(丙洋流给沿岸带来充沛降水 D(丁洋流与甲洋流交汇处为大渔场 【解析】 (1)可以从两个方面判定该大洋环流系统的位置。首先,根据该洋流系统的流动方向和所处的纬度位置判断,该系统为逆时针流动,只有北半球中高纬度有逆时针流动的大洋环流系统;为中心,只有北半球有两个环流系统,该环流系统为北半球的中高纬大洋环流系统;另外,也可从60度附近的盛行风来判断,因为盛行风是促使海洋表层水流动的动力,在北半球北纬60度以北为极地东风带、以南为盛行西风带,在此形成以纬度60度为中心的逆时针流动的大洋环流系统。 (2)南半球太平洋热带副热带海域的洋流系统,甲为从热带海区向较高纬海区流出的暖流,乙为西风漂流(寒流),丙为寒流,对沿岸有降温降湿的作用,不可能带来充沛的降水。 答案: (1)A (2)B 四、课堂学习目标检测 42 一、单项选择题 1(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 ) A.人类活动 B.大气运动 C.地质大循环 D.水循环 2(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循环是 ( ) A(海陆间大循环 B、陆地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大洋循环 3(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资源可以循环更新,因此不必节约使用 B(海陆间循环、陆地循环都能使水资源得到更新 C(由陆地循环更新的水资源数量较少,因而陆地循环对各地的影响意义不大 D(水循环能影响全球环境,但影响力度不大 4(属于陆地水循环的地理现象有 ( ) A(长江东流 B。台风登陆 C.塔里木河夏汛 D.海水蒸发 5(下列哪一环节不属于海陆间大循环 ( ) A.植物蒸腾 B.水汽输送 C.海洋蒸发 D.下渗 6(形成世界洋流系统最主要的动力是 ( ) A(大陆轮廓和海岛的分布 B(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的存在 C(海水温度差异 D(地球自转偏向力 7(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模式的是(图中实线箭头表示 暖流,虚线箭头表示寒流) ( ) 30? 30? 30? 30? A B C D 图2-2-2 8(某洋流位于太平洋中低纬海区的西岸,按顺时针方向流动,该洋流 ( ) A(给沿岸带来充足的水汽 B、为季风洋流的冬季流向 43 C(为寒流 D。盛行西风为吹动海水流动的动力 9(下列洋流中,给欧洲西部带来丰沛降水的是 ( ) A(北太平洋暖流 B(日本暖流 C(北大西洋暖流 D(加利福尼亚寒流 10(下列地理现象主要受寒流影响而形成的是 ( ) A(西欧海洋性气候 B(东亚季风气候 C(澳大利亚东海岸的热带雨林 D(秘鲁沿岸的荒漠 11(下列地区的气候特征受洋流影响较大的是 ( ) A.东亚季风气候 B.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 C.巴西干湿季明显交替 D.秘鲁太平洋沿岸的地中海气候 12(在海水的运动形式中,担负着全球性热量和水分输送的运动形式是 ( ) A.海浪 B.大洋洋流 C.潮汐 D.海浪和洋流 13(使热带沙漠延伸到大陆西岸的主要原因是 ( ) A(副热带高压的控制 B.暖流经过沿海海域 C(受冬季风的影响 D.寒流经过沿海海域 14(当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时 ( ) A(哈尔滨昼短夜长 B。华北平原可能受到寒潮的影响 C(地中海沿岸进入多雨季节 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 1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 ) ?能促进高低纬度间热能的输送和交换 ?形成东亚典型的季风环流 ?能加速受污染海域的净化速度,但也能导致污染范围扩大 ?对航海事业无影响 ,(?? ,(?? ,( ?? ,(?? 二、综合题 16(读下面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44 图2-2-3 (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水循环的各环节名称 ? ,? ,? , ? ,? ,? 。 (2)下列实现着图中?的功能的是 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 (3)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的哪个环节施加影响 A(? B(? C( ? D(? (4)水循环的内因条件是 ,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是 和 。 (5)简述水循环的意义。 17(一艘货轮从美国纽约出发,先到达伦敦,再经过地中海、印度洋到达中国的上海。经过数日的休整后,再从上海出发到最终目的地——南美洲西海岸的秘鲁首都利马。读图2-3-4请回答下了各题。 图2-3-4 (1)从纽约前往伦敦的航行过程中,船员们感到顺风顺水。他们借 风的力量乘风而行。 (2) 从伦敦到上海的航行中,下列情况中与实际相符的是 (选择填空)。 A(从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是顺水而行 B(沿途经过了温带季风气候区 C(从苏伊士运河进入了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 D(在北印度洋航行时正好遇上信风,船的航行速度较快 (3)从上海到秘鲁航行过程中是先 (逆或顺)水,后 (逆或顺)水而行,最终到达秘鲁沿岸。到达秘鲁后,船员们看到许多渔船满载而归,因为这里有世界著 45 名 。 (4)航行途中,船员们看到B处发生石油泄露事件,那么可能被污染的水域是A、C、D中的 处,原因是 。 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一、学习目标 [标 准] 1(运用示意图中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学习目标] 1(了解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地质作用的类型、表现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学会利用多幅景观图和示意图来比较说明不同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理解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及各类岩石的相互转化。 3(通过学习,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知识梳理 地壳 地 构成 化学元素经地质作用 壳 矿床 岩石 矿产 物质组成 矿物 物 富集地段 存在于 有用富集 质 集合体 组 成 变质作用 高温熔化 外力作用 冷却凝固 和 物质循环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 岩浆 循 环 变质作用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热能 影响:使地表隆起或凹陷,造成地表高低起伏 ? 作用 地震 岩浆活动 表现形式 变质作用 水平运动 地质作用 地壳运动 升降运动 46 主要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 作用 影响:使地表趋于平坦 表现形式:风化、? 、搬运、? 、固结成岩 三、学法点拨 重、难点归纳 1、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岩石及其作用 岩石组成了固体地球的坚硬外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岩石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岩石的组成 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90多种,含量差别大,分布不均匀。 ?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 ?岩石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受流水、风、冰川、海浪等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等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地壳物质循环的意义。 2、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地质作用 地表形态即地貌,是指地球硬表面的形态或外貌,也称地形。地壳变动导致地表形态的变化。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是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的分 47 类。地质作用的不同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 地壳运动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板块构造学说。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的概念及其与地质作用、地壳运动的区别。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地质构造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地质构造图的判读。 ?外力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作用和风化地貌。流水和风力作用 典型例题分析 1(读图2-3-1(图中由甲到乙四种岩层形成是由老到新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读图指导 本图为地形剖面图,要 根据题目中所述岩层的新老 关系确定缺失岩层的位置, 通过恢复缺失岩层判断地质 构造。 图2-3-1 (1)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图中褶曲形态:甲地是 ,乙地是 ; (2)如果在图中A岩层发现煤层,在甲地钻孔,是否能挖到煤 ,原因是 。 【解析】 本题图示中的背斜和向斜所形成的地表形态已经在外力的作用下,形成较为平坦的地表,因此判断背斜和向斜必须依据图示中所给的信息,即岩层的新老关系进行判断,甲地岩层是中心老,两翼新,而乙地岩层中心新,两翼老,由此判断甲地为背斜,乙地为向斜,由于甲地岩层顶部被侵蚀,因此由甲地向下钻孔,不可能再找到A岩层,也就不可能找到煤层。 答案: (1)背斜 向斜 (2)甲地不能挖到煤 因为从岩层新老关系判断,甲地是背斜,背斜的顶部被侵蚀,因此A岩层在甲地已经缺失。 2(图2-3-2是五种外力作用相互联系示意图,在图中字母表示的外力作用中,表示搬运作用的是( ) A B 读图指导 该图为因果关系示意C 图,反映的是地理事物之 间存在的因果逻辑关系。 D 根据箭头方向依次推断各 种外力作用。 48 E 图2-3-2 【解析】 五种外力作用形式是相互联系的统一过程。示意图提供的信息,就是这一过程的联系网络。搬运作用搬运的物质是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的产物,所以它承上与风化、侵蚀作用相连;搬运途中由于搬运动力速度降低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物质逐渐沉积,故搬运作用又启下于沉积作用相关。 答案:C 四、课堂学习目标检测 一、选择题 1(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按其作用结果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B(地质作用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觉察 C(地质作用常可造成自然灾害 D(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2(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 B(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 C(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起伏和缓 D(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 3(岩石按成因可分为 ( ) A(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B(岩浆岩、大理岩、石灰岩 C(沉积岩、侵入岩、喷出岩 D(花岗岩、沉积岩、变质岩 4(关于地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平运动造成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的变迁 B、大西洋是地壳的水平运动造成的 C、在地壳发展过程中,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D、升降运动可造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5(下列属于地质构造的是 ( ) A(地震、断层 B(火山、地壳运动 C(褶曲、地垒 D(变质作用、侵蚀 6(如果不考虑外力作用的强烈影响,造成谷地地形的地质构造是 ( ) A(背斜或地堑 B(向斜或地堑 49 C(背斜或地垒 D(向斜或地垒在沙漠地区常见到的蘑 7(下列地貌的形成与断层构造关系紧密的是 ( ) A(泰山 B(喜马拉雅山 C(安第斯山 D(长江三峡 8(关于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含石油、天然气的岩层,向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B(背斜谷地利于储存地下水,形成自流盆地 C(断层附近岩层破碎,利于隧道工程的建设 D(水库建设应避开断层带和石灰岩地区,以避免诱发地质灾害 9(在板块的张裂处常形成 ( ) A(山脉 B(裂谷 C(陆地 D(海沟 10(关于地质构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产物 B、褶皱和断层是地质构造中最常见的两种基本构造类型 C、判断背斜和向斜的主要依据是地形形态上的差异 D、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地或高地 11(下列地貌属于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 ) A(沙丘 B(冲积扇 C(风化壳 D(戈壁 12(下列地貌形态属于流水沉积而成的是 ( ) A(流动沙丘 B(河口三角洲 C(河谷谷地 D(喀斯特地貌 13(我国的黄土高原黄土深厚,地表崎岖,是由于 ( ) A、流水的搬运和侵蚀 B、风力的搬运和侵蚀 C、风力的沉积、流水的侵蚀和搬运 D、流水的搬运、风力的侵蚀 14(下列地理事物中,以外力为主形成的是 ( ) A(汾河谷地 B(黄河下游的“地上河” C(东非裂谷 D(夏威夷群岛 15(下列各组地表形态中,由同一种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 (瀑布、戈壁 B(沙丘、黄土高原崎岖地表 50 C(三角洲、冲积扇 D(黄土高原、溶洞 二、综合题 16(图2-3-3中甲、乙、丙表示各种不同成因形成的岩石,,、,、;、,表示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a 甲 岩浆 (1)在甲、乙、丙中,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是 ,含有古生物化石的是 。 b ( ) d ( ) (2)在,、,、;、,中,表示外力作用的是 , 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表示重熔作用的是 c 丙 乙 。(均填写字母) (3)在,、,、;、,中选出适当字母,填在甲、 图2-3-3 乙之间两个箭头适当的括号内。 17(读下面五幅“地貌示意图”(图2-3-4),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图2-3-4 (1)按照范例填写下表: 地貌名称 地质作用 A B C 风蚀蘑菇 风力侵蚀 D E (2)A地貌特点为 。形成A地貌的地质作用,如果出现在山口处,则会形 成 地貌。 (3)C地貌多分布于我国 地区,与图中 (填字母)的分布区基本一致。 (4)近几年来,由于人类 等不合理的活动,造成B图 中的景观出现不断蔓延、扩大的趋势,这种现象被称为 。控制其发展的 措施主要是 。将其移动方向用箭头标在图上。 18(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图2-3-5),回答下列问题。 51 图2-3-5 (1)填出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A ,B ,C , D 。几乎全部位于海洋上的是 板块,印度半岛位 于 板块上。 (2)图中 表示的是 边界。表示的是 边界。世界火 山、地震的分布基本上与 一致。原因 是 。在板块C和D之间形成的地形 是 。 (3)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发生地震并引起海啸,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 板块与 板块交界处。 第二章 单元达标 第?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多选、错选、漏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1(下列地理现象和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叙述正确的是 ( )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折射和反射作用 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大气逆辐射 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散射作用 D(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空气中的水汽多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因为 ( )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大气逆辐射作用 3(具有温室效应作用的气体是 ( ) 52 A(氧 B(氮 C(氦 D(二氧化碳 4(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 ) A(地区间冷热不均 B(海陆分布差异 C(空气的升降运动 D(地转偏向力 5(图2-1为北半球等压线分布和风向示意图,风向正确的是 ( ) 图2-1 6(形成东亚季风区的主要原因是 ( )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洋流的影响 C(终年受赤道气团控制 D(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 读图2-2~回答7,8题。 降水量(mm) 气温(?) 丁 丙 乙 甲 图2-2 7(图中表示热带雨林气候类型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8(图中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9(当地中海地区温暖多雨时 ( ) A(南亚盛行东北季风 B(夏威夷高压势力强大 C(我国东部受海洋气团影响 D(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53 10(天气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若日照强度气象指数低,则与之相关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 A(雨过天晴 B(霪雨霏霏 C(秋高气爽 D(雷雨间歇 读图2-3“ 天气系统示意图”~判断11,12题。 11(从该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气压分布看,它属 ( ) A(北半球,高气压 B(北半球,低气压 C(南半球,高气压 D(南半球,低气压 图2-3 12(若该天气系统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我国的天气为 ( ) A(伏旱 B(梅雨 C(台风 D(寒冷 1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海陆间大循环使陆地水资源得以再生,所以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若人类取用水量超过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或使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使水资源枯竭 C(水循环实现了海陆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D(水循环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14(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的海区比寒流流经的海区 ( ) A(气温高、水温低、湿度小 B(气温低、水温高、湿度大 C(气温高、水温高、 湿度小 D(气温高、水温高、湿度大 读图2-4~回答15,16题。 15(关于图2-4中大洋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图2-4 A(? ? 为一暖流 B、? ? 为一寒流 C(? ? 为一暖流 D、? ? 为一寒流 54 16(关于图2-4中洋流对沿岸地区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大陆西岸的洋流使沿岸沙漠广布 B(大陆东岸是世界著名的渔场四大渔场之一 C(?为寒暖流交汇处,为世界著名渔场 D(? ?为逆水航行 上升流是近海水域中~离岸风吹动表层海水~使海水离岸而去~下层海水上升补充而产生的。近年来~每隔几年的圣诞前后~常有太平洋赤道逆流南下~迫使南太平洋秘鲁寒流转向甚至消失~此温暖的海水“杀死”了秘鲁附近海域的大量鱼群并引起相关环境变化。人们称此现象为“厄尔尼诺”:阅读材料~回答17,18题。 17(鱼群被大量“杀死”的原因的是 ( ) A(南下热水有毒 B(南下热水使该海域海水缺少氧气、营养和浮游生物 C(南下热水使该海域浮游生物过度繁殖 D(热带肉食性鱼类随赤道逆流南下 18(“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 ( ) A(使所经过区域的气温低于多年平均值 B(向所经过区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 C(扰乱了常规海流模式,使气候反常 D(使全球降水总量异常增多 读图2-5~回答19,21题。 19(若图2-5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圈,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丁 丙 A(甲处为副热带高气压 B(?代表信风带 ? ? C(甲处为少雨地带 D(乙处为热力原因形成的低气压带 乙 甲 ? 图2-5 20(若图2-5为太平洋某海域大洋环流,则 ( ) A(?为盛行西风吹动的洋流 B(?为东北信风吹动的洋流 C(?为寒流 D(?洋流使沿岸干旱少雨 21(若图2-5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为岩浆,乙为变质岩,则 ( ) A(丙代表沉积岩 B(丁代表岩浆岩 C(?代表重熔再生作用 D(?代表变质作用 22(下列地质现象中属于外力作用的是 ( ) A(大西洋不断扩大 B(夏威夷群岛的形成 C(桂林岩溶地貌的形成 D(地垒的形成 55 23(地壳垂直运动的结果是 ( ) A(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B(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C(发生地震、火山喷发 D(岩层发生上下运动和弯曲变形 24(我国华山的地质成因是 ( ) A(向斜成山 B(背斜成山 C(断层形成的块状山地 D(褶皱形成的高地 25(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千沟万壑的特征,主要成因是 ( ) A(风力侵蚀作用 B(风力搬运堆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流水搬运堆积作用 第?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26(读图2-6“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图2-6 (1)标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在相应的位置上画出风带中的风向。 A: 带;B: 带; C: 带;D: 带。其中容易产生降水的是 、 (填写字母)。 (2)就北半球来说,气压带、风带随季节变化移动的规是 。 (3)当气压带E被切断时,正值北半球的 (季节),此时,北京盛行 风。 (4)A控制下形成的气候是 ;A与B交替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为 ; C与D交替控制下形成了地中海气候,该气侯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为 。 56 27(图2-7为某锋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A B C D E 图2-7 (1)此图为 锋示意图,图中A是 气团。 (2)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 地,气压最高的是 地,属于阴雨天气的是 地。 (3)结合所学知识描述该锋面经过E地时和经过E地后的天气状况。 28(读图2-8“印度洋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A a d b c 图2-8 (1)由a、b、c、d四条洋流组成的大洋环流是以 为中心的 型大洋环流。 (2)a洋流是由 风常年吹动海水而形成的,因此,它属于按成因分类中的 流。 (3)海峡A处表层海水的流向是 。 (4)根据北印度洋洋流方向判断,此时南亚盛行 季风,我国华北地区气候特点是 。 29(读图2-9 “某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57 图2-9 (1)图2-9中甲、乙两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甲 ,乙 。从地形上看,甲为 ,乙处为 ;其形成原因是甲处 , 乙处 。 (2)丙处是否适合建水库,简要说明其理由。 。 (3)图中字母表示的水循环类型属于 循环,其中a表示的环节是 ,d表示的环节是 。 (4)能够完成图中b功能的是 。(选择填空) A(我国的冬季风 B(我国的夏季风 C(干热的山谷风 D(未登陆的台风 (5)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对水的拦蓄和利用,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是对 图2-9中水循环的 (填写字母)环节产生影响。 (6)拦蓄和利用雨水,可以解决的矛盾是 。(选择填空) A(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B(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C(水资源地区使用不均 D(农业与工业的用水不均 (7)请你结合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实际提出节约水资源的措施。(至少提出两项) 。 58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一节 影响气候的因素及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一、学习目标 [标 准]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1、 了解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理解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在气候形 成中的作用,了解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重要作用。 2、 能够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各要素的关联性,认识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形成、演 化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树立地理环境各要素互相关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正确的环境观,认识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二、知识梳理 自然地理地 气候、水文、? 等 环境要素: 理 人文地理环人口、交通、城市、工业、农业、商业、旅游等 环境要素: 境 ? :纬度差异是造成气候差异的根本原因 气? 环流 大气环流:不同环流条件下形成不同的气候 候 ? 环流 自然地理环境及其要素:地貌、气候、水文、生气的 候海陆分布:形成? 差异 物、土壤 形与 下垫面 地成地形:由于? 和 的不同影响气温和降水 理因环 洋流:寒流? ,暖流? 境 素 地表物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不同,导致地区间? 出现差异 通过改变大气成分的比例影响气候 人类活动 气候改变下垫面性质影响 形成陆地自然带 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 和演变中的作用: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地球环境的变化 三、学法点拨 重难点归纳 (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 59 的地理环境。 (2)气候形成的因素:主要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在各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气候类型。世界各地区的气候类型,需重点掌握各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气候特征和形成原因。由于描述气候特征的主要指标是气温和降水,因此分析气候特征及成因,主要看气温和降水的最高值、最低值及平均值,降水的季节分配。所以重点在分析各种因素对 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温度高 太阳辐射 低纬吹向高纬的风(西风、夏季风)输送了热量 影 低纬流向高纬的水(暖流)输送了热量 响 气 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 温海陆位置 变 下内陆地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化 垫的面地形因素 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递减 因 素 洋流因素 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释放废热,大量排出二氧化碳和尘埃,使大气温度升高 人为因素 大气中增加的云雾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使白天温度降低 高压带控制 , 下沉气流, 少雨 所处气压带 低压带控制,上升气流,多雨 大气环流 影从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湿润(西风) 响 所处风带 降 从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干燥(信风、极地东风) 水 变 海陆位置 沿海地区湿润,向内陆水汽逐渐递减 化 的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地形因素 因下垫面 素 暖流增湿;寒流减湿 洋流因素 地表状况 湖泊、水库的“湖泊效应”,森林的“绿岛效应”增加湿度 (3)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形成原因 气候特点 典型植被 热带雨林赤道南北两侧,南北纬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雨林 气候 10?之间 控制 热带草原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终年高温,分明显热带稀树草气候 线之间 带交替控制 的干湿两季 原 热带季风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终年高温,分明显热带季雨林 气候 之间大陆东岸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的旱雨两季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热带沙漠终年受副高和信风带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终年炎热少雨 热带荒漠 气候 控制 西岸 亚热带季南北纬25?至35?之间冬季温和少雨,夏亚热带常绿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风气候 的大陆东岸 季高温多雨 阔叶林 60 温带季风北纬35?至55?之间的冬季寒冷干燥,夏温带落叶阔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 大陆东岸 季高温多雨 叶林 地中海气南北纬30?至40?之间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冬季温和多雨,夏亚热带常绿 候 的大陆西岸 制 季炎热干燥 硬叶林 温带海洋南北纬40?至60?之间温带落叶阔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多雨 性气候 的大陆西岸 叶林 温带大陆终年受极地大陆气团降水量少,气温年温带草原、温中纬度的大陆内部 性气候 控制 较差、日较差大 带荒漠 亚寒带大亚寒带针叶 寒冷少雨 陆性气候 林 典型例题分析 读图3-1-1及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读图指导 在图中正确读 出各地点的纬度位 置和海陆位置,并进 行比较。结合表格中 的海拔高度,分析得 出年降水量、年均温 差异的原因 图3-1-1 地点 ? ? ? ? ? ? ? 海拔高度(m) 4 2895 1288 1302 2261 23 8 年降水量(rnm) 559 966 61 1536 372 2045 975 年均温(?) 12.2 6.6 11.7 17.2 5.5 24.1 24.3 (1)说明造成??两地年均温差异及??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 。 (2)分析?地降水量高于?地的原因。 。 (3)分析??两地年均温接近,但降水量差异较大的原因。 。 61 【解析】 本题的三小题都是关于我国各地在某一气候要素方面差异的原因分析,解题时首先要清楚影响气候的主意因素有哪些,再灵活运用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对照表格,联系图中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 (1)表格中资料表明,?比?地的年均温高,图中两地的纬度相差不大,但表格中?比?地的海拔高度高出2891米,这正是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位于东部沿海,?却深居我国西北内陆,海陆位置的差异是两地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2)由图中信息可知,?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即受到来自太平洋的水汽的影响,又受到来自印度洋水汽的影响,降水量必然很大;而?地位于内陆,离海洋距离远,海洋上的水汽不易到达。所以?地降水量远高于?地。 (3)??两地同位于海南岛上,?位于海南岛中部山地的东侧,?位于西侧,两地纬度位置、海拔高度均相近,故两地气温相差不大;但由于海南岛主要受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影响,?地由于位于面向太平洋的迎风坡,所以降水量较大,?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所以降水量大大降低。 答案: (1)?地纬度较?地稍低,但?地临海,?地地势高,所以?地年均温较?地低;?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非季风区),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故降水量小于?地。 (2)?地地处我国西南,由于季风影响,即可接受来自太平洋的水汽,也可以接受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地处于内陆,水汽来源少,所以?地降水量高于?地。 (3)??两地纬度及海拔均相近,故年均温接近,但?地位于面向太平洋,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量大大降低。 四、课堂学习目标检测 一、选择题 ,(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有 ( ) A(生物、村落 B(交通、河流 C(地貌、气候 D(村落、人口 ,(一个地区气候变化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是 ( ) A(对土壤的形成,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B(河流的流量、流向有重要影响 C(生物种类及景观的季节变化有决定性影响 D(地貌形态的影响很微弱 3(对于全球来说,影响气候形成的最基本因素是 (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地面状况 D(人类活动 4(下列各因子作为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的是 (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下垫面 D(地面 5(北纬30º,40º的大陆东西两岸气候截然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 ) 62 A(太阳辐射不同 B(环流形式不同 C(人类活动不同 D(地面状况不同 6(人类活动对大气产生的影响有 ( ) A(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多台风 B(地中海沿岸夏季干燥 C(近几十年来全球气温上升 D(华北地区春季多大风 7(昆明气候四季如春的决定性因素是: ( ) A(西南季风的持续影响 B(临近滇池和森林植被覆盖率高 C(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 D(比较低的纬度位置和比较高的海拔高度 8( 青藏高原终年气温较低,影响该地最主要气候因子为 ( ) A. 太阳辐射 B. 大气环流 C. 地面状况 D. 人类活动 9(由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10(读“四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1),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 ) 图3-1-2 11(二氧化碳是大气中最重要的 ( ) A(形成酸雨的气体 B(形成云雨的气体 C(破坏臭氧层的气体 D(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12.由于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是 ( ) A.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夏季炎热 B.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变暖 C.氟氯烃排放导致臭氧层破坏 D.北京地下水超采形成漏斗区 13(当前,人类改变气候的重要途径之一是 ( ) ,(改良土壤 ,(修筑梯田 ,(人工降雨 ,(人工造林 14(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的原因有 ( ) 63 A(亚马孙河的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的破坏 B(全球每年燃烧的各种化石燃料大量增加 C(全世界气候变暖造成大气成分改变 D(为了避免炎热,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 15(酸雨增多和臭氧减少造成危害的共同点是 ( ) A(危害人体健康、危害森林 B(使气温升高,全球变暖 C(使土壤、河流、湖泊酸化 D(对建筑物都有腐蚀作用 二、综合题 16、读图3-1-3、图3-1-4,回答下列问题。 图3-1-3 图3-1-4 (1)填出图2中????四地的气候类型与图3中A、B、c、D反映的气候特征相一致的 图2 是? ? ? ? (2)影响?和?两种气候类型的共同的气候因子是 (选择填空)。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西风带 64 c(海陆热力差异 D(人类活动 (3) ?地气候特征是 。形成原因主要是 (4)?地的气候特征与形成因子相符的一组是 (选择填空)。 A(副高控制——夏季高温 B(西风带控制——冬季寒冷 c(日温差和年温差大――海陆差异 D(全年降水稀少――太阳辐射 17、读我国某山地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3-1-5 (1) 图中AB坡被称为 坡,BC坡被称为 坡,该山地地区如果形成降水,最有 可能降落在 (字母)一侧,理由是 。 (2) 如果A地夏季平均气温为25?,则B地平均气温为 ?。 18(读图3-1-6,回答下列问题。 图3-1-6 (1)1960年二氧化碳浓度达到约 克,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 化逐渐 。主要原因有 、 。 (2)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多,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危害有 、 、 。 65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一、学习目标 „„„„„„„„„„„„„„„„„„„„„„„ 66 【标 准】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学习目标】 1、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明地理环境存在着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并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 2、说明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能画出示意图表示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3、认识陆地环境的多样性、规律性及整体性,树立科学环境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认识尊重地理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 二、知识梳理 ? 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在发展 物质迁移 ? 和? 着 地理环境的(6) ? 要素 某一? 的变化会导致其他? ? 指 意 能量交流 甚至整个? 的改变 ? 导 义 维护生态平衡 地 自然带沿? 变化方向更替 理 以? 为基础,也有水分参与 纬度地带性 环 ? 地区和? 地区明境 显 自然带沿? 变化方向更替 经度地带性 以? 为基础,也有热量参与 ? 大陆明显 地域分异规律 由? 更替 指 意 垂直地带性 以? 为基础 导 义 ? 的高山尤为明显 因地制宜 非地带性 三、学法点拨 重难点归纳 (1)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掌握 所谓整体性,就是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有两种表现: 67 ?各圈层之间不断进行着元素的迁移和物质循环。如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等。因此,我们说,陆地环境各要素是一个整体,即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统一体。各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深居内陆,形成了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及相应的水文、地貌、植被、土壤等温带荒漠带的显著特征。 ?各组成要素之间所进行的能量交换是通过生命活动来进行的。它们之间,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它反映了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制约性,也就是说,地理环境中的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就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状态发生变化。例如:滥伐森林与人工造林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截然不同。 图3-2-1 (2)理解地域分异规律 世界气候类型 陆地自然带 冰 原 带 冰 原 气 候 苔 原 气 候 苔 原 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 北极圈??? 温 带 季 风 温带海洋性 温 带 落 叶 温 带 落 叶 温 带 温 带 气 候 气 候 阔 叶 林 带 阔 叶 林 带 温带 大陆性 荒漠 地 中 海 亚热带常绿 亚热带常绿 亚热带季风 气 候 气 候 草原带 硬叶林带 阔叶林带 气 候 热带荒漠带 热带沙漠气候 ???????? ?????????????????? 北回归线???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带 热 带 雨 林 气 候 热 带 雨 林 带 ??? 赤道???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地域分异规律 典型地区 主导重要延伸方向 更替方向 因素 因素 地水低、高纬纬线方向(东纬度变化方向(南北带平纬度地带性 热量 水分 度的低平西方向) 方向) 性 地地区 68 带经线方向(南经度变化方向(东西中纬度的经度地带性 水分 热量 性 北方向) 方向、沿海?内陆) 低平地区 从山麓到山顶更替 (其变化规律相似于 大致沿等高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水热条件的差海拔较高垂直地带性 线方向延伸 规律。山麓带基本上异和变化 的山地 与当地自然带相一 致) 海陆分布、地比较非地带性 自然带的延伸和更替方向并不一致 形起伏、洋流普遍 等 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陆地环境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影响,使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很不鲜明,称为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非由于南纬56?至南纬65?的地区是广阔的海洋,陆地面积很海陆分地 少,因此南半球大陆上缺失极地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布 带带。 性 南美安第斯山南段的西则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侧的巴塔地形起的哥尼亚高原因受地形影响,处于西风的背风处,因而形成伏 主 温带荒漠带。 要寒流是导致在南北回归线附近,靠近海洋的大陆西岸分布着大洋表 面积沙漠的重要因素之一。 流 现 典型例题分析 1(读图3-2-2,图中字母分别表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回答下列问题。 图3-2-2 (1)图中A自然带名称是 ,B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H和I自然带的植被类型是 。 (2) E自然带的气候特点为 ;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自然带主要是 (填写字母)。 (3)图中A-D-G-H-K-L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产生,是以 为基础的。 (4)图中H-J-F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产生,是以 为基础的。 (5)图中I自然带在沿海向高纬度扩展,而K自然带在沿海向低纬度扩展,其原因主要是 69 受 因素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陆地自然带的形成、分布和更替规律,重点关注影响自然带形成的主要因素——气候及各主要自然带所处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并且还要求掌握非地带性分布规律。 答案: (1)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 温带落叶阔叶林 (2)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G (3)纬度地带性 热量 (4)经度地带性 水分 (5)洋流 2(读图3-2-3,完成下列问题。 图3-2-3 (1)沿直线AB反映了陆地环境地域差异 的分异,决定这一分异规律最主要的因素是 。 (2)沿直线CD反映了陆地环境地域差异 的分异,决定这一分异规律最主要的因素是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域分异的规律,解题关键是掌握各种地域分异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图中从A到B是从内陆向沿海的变化,属于经度地带性的分异;从C到D是沿纬度方向上的变化,属于纬度地带性的分异。 答案:(1)经度地带性 水分 (2)纬度地带性 热量 四、课堂学习目标检测 一、选择题 1(形成陆地环境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热量和水分 B(土壤和植被 C(地形和水文 D(资源和环境 2(具有相同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 ( )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A. ?? B. ?? C. ?? D. ?? 3(纬度地带性分异的根本原因是 ( ) A(热量不同 B(水分不同 C(海拔不同 D(距海远近不同 4(从我国海南岛到漠河,自然景观的变化属于 ( )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70 C(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的地域分异 5(下列各陆地自然带中,属于经度地带性分异的是 ( ) A(青藏高原的高山植物区 B(加拿大宽阔的亚寒带针叶林 C(秦岭----淮河以南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内蒙古自治区自东向西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带的分布景观 6(下列山地中,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最多的是 ( ) A.天山 B.横断山 C.太行山 D.长白山 7(自然带呈明显带状分布,且南北对称的是 ( ) A.亚欧大陆 B.北美大陆 C.非洲大陆 D.南美大陆 8(下列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是 ( ) A.沿京广铁路坐火车沿途看到植被景观的变化 B.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秦岭南北植被不同 C.坐火车从乌鲁木齐到连云港看见植被景观的变化 D.珠穆朗玛峰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变化 9(关于陆地环境地域分异,表述正确的是 ( ) A.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在各纬度带的表现相同 B. 山地海拔越高,垂直自然带越多 C. 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是太阳辐射和海陆位置 D.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完全相同 10(下列各种地理事象中,属于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的是 ( ) ?太阳活动频繁,全球气候产生变化 ?海南岛气候高温多雨,热带动植物种类丰富 ?我国东南沿海多雨而西北内陆干旱 ?长江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是导致中下游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之一 A. ?? B. ?? C. ?? D. ?? 11(下列属于非地带性现象的有 ( ) A.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 B.俄罗斯北部的亚寒带针叶林 C.南半球缺少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 D.江南地区红壤广泛分布 右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自然带。读图3-2-4选择12-13题。 12(在右图中,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的自然带( ) A.有两种不同类型 B.沿经线方向延伸 C.类型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71 D.南北更替的分布规律表现明显 13(右图中虚线区域范围内的自然带( ) A.主要有三种不同类型 B.沿纬线方向延伸 C.分布规律主要受热量差异的影响 D.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距海远近不同 图3-2-4 14(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 ) A.逐渐升高 B.保持不变 C.逐渐降低 D.变化无序 15(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相符的是 ( ) ?气候干旱、降水少 ?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 ?流水侵蚀作用显著、风力侵蚀微弱 ?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A. ?? B. ?? C. ?? D. ?? 二、综合题 16(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既有其规律性,也有其复杂性,请阅读图3-2-5 “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解答下面的问题。 (1)热带雨林带南北两侧的自然带名称为 。请填表说明形成该自然带的风带、气压带名称及气候特点。 图3-2-5 季节 风带或气压带名称 气候特点 夏半年 冬半年 (2)在北半球40?:60?地区,大陆东西两岸的自然带类型相同,均为 带,然而,其形成的原因和气候特点却不同。利用已学知识填写下表,找出两地的差异。 72 北半球中纬度 大气环流(风带、气压带) 气候特点 夏 大陆的东岸 冬 夏 大陆的西岸 冬 (3)与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缺少了哪两种自然带, ,为什么? 。 (4)在南北回归线附近,为什么靠近海洋的大陆西岸都分布着大面积的沙漠, 。 17(读图3-2-6,图中序号分别表示陆地自然带,回答下列问题: 图3-2-6 (1)图中?、?、?、?四地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产生是以 为基础;图中?、?两地自然带的名称是 。 (2)图中?、?两地均位于南美洲大陆南端的同纬度地区,然而自然景观出现了不规律的分布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分布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3)下列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选择填空)。 A(?自然带的名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所代表的自然带只能分布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C(?-?-?-?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 D(当北京盛行西北风时,图中?地草木枯黄 (4)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图3-2-7),能正确表示?地的气候特点的是 ( 选择填空)。 73 图3-2-7 (5)描述?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提示:可从气候、地貌、河流水文、植被、土壤等地理环境要素入手描述)。 第三章 单元达标题 第?卷 (选择题 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漏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1(下列各组选项中属于自然地理事物、现象的是 ( ) A(台风、地震 B(奇峰、梯田 C(放牧、采矿 D(集市、盐田 2(造成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大陆东西岸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地面状况 D(人类活动 74 3(我国青藏高原气候特点的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纬度位置较低 B(距海洋远 C(地势高 D(沙漠面积广 4(关于气候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任何一个自然因素的微小变化,均可以改变气候 B(气候是受地貌、土壤因素综合影响形成的 C(人类改变下垫面、大气成分达到一定程度时,就能影响气候 D(在现实中,气候对人文环境的影响并不明显 5(关于气候形成及其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个地区气候的形成与改变不需要很长的时间 B(数百年的人类活动,可能改变数百万年形成的稳定的气候特征 c(目前统计资料所显示的气候特征,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D(面对已经形成的“温室效应”,人类已无回转之力 6.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 ( ) A(气候、地貌 B(植被、水文 C(气候、植被 D(水文、地貌 7(下列有关气候现象与形成因素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海南岛全部属于热带气候——太阳辐射 B(庐山成为避暑胜地——人为因素 C(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热岛效应 D(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大气环流 8(重庆与拉萨纬度相近,而夏季重庆炎热、拉萨凉爽,其主要原因是两地的( ) A(大气环流不同 B(地势高低不同 C(海陆位置不同 D(太阳辐射不同 9(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的同一类自然带为 (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温带常绿阔叶林带 10(下列气候类型中,因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是 ( ) A.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B.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11(下列气候类型中,只分布在亚洲的有: ( )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12(读“四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3,1),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 ( ) 75 图3,1 13、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主要是 (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C(洋流的影响 D(飓风的影响 14、图3,2中四种气候类型,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是 ( ) 15(导致副热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不同 B.大气环流不同 A(? B(? C(? D(? 图3,2 15.防止酸雨的最主要措施是 ( ) A(减少污水的排放 B(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C(减少臭氧的排放 D(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16(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 )图4 A(温带地区粮食产量提高 B(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减少 C(喜马拉雅山雪线高度上升 D(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方向延伸 17(主要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天气、气候现象是 ( ) A(温室效应 B(台风天气 C(寒潮天气 D(酸雨 18(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主要是使 ( ) A.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增强 B.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 C.大气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增强 D.大气逆辐射增强 76 19(可能引起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 A(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 B(过度开垦草原 C(填海造陆 D(跨流域调水 20(臭氧层出现空洞,其后果是 ( ) A.生物遭到紫外线杀伤 B.建筑物受到腐蚀 C.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D.海平面上升 21(陆地环境地域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 ,(土壤和植被 ,(地形和水分 ,(热量和水分 ,(资源和环境 22(下列地区的高大山脉,山地垂直分异层次最多的是 ( ) A. 纬度地区 B. 低纬度地区 C. 中纬度地区 D.大陆内部地区 23(自然带在纬度方向上地带性的产生是 ( ) A.以高度为基础 B.以水分为基础 C.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D.是垂直方向上水热状况分异的结果 24(下列植被的分布规律主要由水分差异造成的是 ( ) A(从赤道到两极形成了常绿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等植被景观 B( 内蒙古由东到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的景观 C(向阳与背阴、林中上层与密林底层的植被种类明显不同 D(喜马拉雅山从山麓到山顶出现了垂直变化的植被景观 25(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分异的意义在于 ( ) A(能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B(可以进一步提高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主观性 C(能更加自觉地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D(可以以不必尊循地带性规律开发利用环境资源 第?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26(读图3,3,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B A C 77 图3-3 (1)A地气候类型的名称是 ,自然带类型为 。 (2)B地的气候特征:冬季 ;夏季 。此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 (3)赤道地区全年雨量充沛,其主要原因 。 (4)C地夏季盛行 风,此季节北印度洋洋流的流向叙述正确的是 (选择填空)。 A(自西向东顺时针流动 B(自西向东逆时针流动 C(自东向西顺时针流动 D(自东向西逆时针流动 (5)在A、B、C三地共同存在的大气环境问题有下列的是 (选择填空)。 A、全球变暖 B、水污染 C、臭氧空洞 D、土地荒漠化 27(读我国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年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变化图(图3-4),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3-4 图3-4 (1)四城市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城市有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城市是__________,我国南北温差冬季比夏季要_____。 (3)我国降水量夏季集中度最高的城市是__________,此季节降水丰沛的原因是 。这反映了该城市气候的__________较强。(选择填空) 78 A(海洋性 B(大陆性 C(过渡性 D(非地带性 (4)四城市中,台风带来降水比重最高的是__________。 (5)根据图中信息比较四城市,可以看出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 . 28(读图3-5 “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图3-5 (1)?地区的气候类型为 ,其气候特征为 。 (2)?地区气候类型所对应的自然带为 。 (3)?地区气候面积广大,并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其成因主要是____(选择选择)。 A(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B(受东北信风影响 C(地势崎岖不平 D(西岸有寒流流经 (4)?地区气候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为 (选择填空)。 A(南北纬30?,40?的大陆东岸 B(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C(南北纬40?,60?的大陆东岸 D(南北纬40?,60?的大陆东岸 (5)自?-?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自然带中的 地带性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产生是以 为基础的。 (,)非洲大陆气候的基本特征为 (选择填空)。 A(气候类型呈南北对称分布 B(热带气候面积广,气温高 C(年水量较少,干燥地区广 D(降水量多,湿润地区广 29(读图3-6,回答下列问题。(17分) 79 图3-6 (1)景观图甲代表的自然带是 ,其气候特点是 , 植被种类以 为主。由于食物丰富,动物也丰富多样。其中 等大型动物为了适应湿热环境具有皮厚、无毛的特点。由于林间阴暗潮湿,善于攀援的动物如 大部分时间栖息于树上。 (2)景观乙反映的环境特点是:气候 ,植被 ,土壤 ,地表水 , 侵蚀作用显著。 (3)热带雨林被砍光后,土地在阳光暴晒下会 ,同时裸露的表土易被 侵蚀,土壤的肥力会 ,动植物资源会 ,水旱灾害会随之而来,生态环境将彻底恶化。 (4)甲乙两区域各自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体现了地理环境 性特点,对比甲乙两图可以看出地理环境普遍存在的特点是 。(选择填空)。 A(经度地带性 B(纬度地带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自然条件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 80 一、学习目标 [标 准]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城市分布图、交通线路分布图、及某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矿产分布图)、数据资料等分析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2、结合实例,了解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线路走向、线路密度和分布格局等方面的影响。 3、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4、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有着制约作用。认识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并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 聚落包括 和 两种形 式。 二、知识梳理 ?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因素有: 、 、 、 等。 对城市形成和 发展的影响 ? 市城市建设理想的地形。 自然条件 ? 气候对城市的 与 产生影响。 对聚落和 交通运输 ? 水对城市的意义表现在两方面: 。 线路的影 ? 矿业城市的规模主要取决于 和 。 响 ? 自然条件影响交通运输 、 以及 。 ? 交通运输线路的建设一般取决于 ; 对交通运输线 但线路的具体走向常受 的影响。 路的影响 ? 海港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受 、 、 及 等条件的影响。 三、学法点拨 重、难点归纳 了解自然地理要素对城市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是本节学习的重点。 (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地形对城市的影响 地形 区位优势(原因) 实例 平原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农耕;利于基世界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 础建设,减少投资。 城市,绝大部分分布在200 (平原是建城的理想地形) 米以下的滨海、滨湖及沿河的 平原地区 (热带)高原 气候较低地凉爽 巴西利亚,亚的斯亚贝巴,墨 西哥城 山区的河谷地带 相对开阔平坦,便于发展交通;水源充足; 兰州、太原、西安 2、(1)气候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气候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是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 81 世界上主要的大城市都建在中纬度、气候条件较为优越的沿海地区。 寒冷、湿热、干旱的气候条件,城市相对较少。 (2)气候对城市的内部结构和布局的影响 例如:风与城市工业布局(尤其是有大气污染的工业企业的布局) 风向 大气污染工业的布局原则 单一盛行风向的地区 盛行风的下风地带 季风区 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区外 若有风频资料(图) 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 3、水对城市的影响 (1)水对城市的作用或意义: ? 交通运输 ? 供水:满足城市生活、生产用水的需要 (2)水运是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中国大部分城市都是沿江河湖海交通要道发展起来的。 城市的区位 有利条件 实例 河口 利于货物的收集和疏散 上海、鹿特丹 水陆交通的转运点 武汉、南京 水运的起点 江西赣州 两条或多条河流汇合处 武汉、重庆 (3)河流影响城市的形态:位于河流两岸的城市往往呈条带状或被分割成组团状 (4)水资源不足已经成为很多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 4、矿产对城市的影响 矿产类型 世界城市(举例) 中国城市(举例) 英国的伯明翰,美国的匹兹堡,德国鲁尔区的煤矿 山西的大同、黑龙江的鹤岗、辽宁的抚顺、 埃森、杜伊斯堡 石油 英国的阿伯丁、美国的休斯敦 黑龙江的大庆、甘肃的玉门、新疆的克拉玛依 俄罗斯的马格尼托格尔斯克、乌克兰的克利沃辽宁的鞍山、内蒙古的包头、四川的攀枝花、铁矿 罗格 安徽的马鞍山 (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1、对交通运输线路走向的影响 (1)交通运输线路的建设一般取决于产品产地和销售地分布及其相应的运输需要; (2)线路的具体走向,常收到各地自然条件的影响。 如:地形影响线路的弯曲程度、线路的形状和相应的总长度。 2、对线网的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 不同地形单元及同一地形单元的不同部位,通过影响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人口密度、运输需求量等直接、间接地影响交通网的分布和密度。 3、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 (1)因各地的气候、水文、地貌等自然因素的差别,交通运输方式存在差异。如:我国古 代南船北马。 82 (2)海港建设受海岸线形态、沿岸水深、附近泥沙移动和工程地质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典型例题分析 1(图4-1-1为某国略图。?是该国首都和最大城市。该国计划将首都从城市?迁往城市?。 完成下列要求: (1)城市?所在的地形区位于 气候区, (2)比较?、?两城市的区位差异,完成下表。 区位条件 ?城市 ?城市 海陆位置 交通 地形 在国土中的位置 (3)判断(在每项前的括号内,用符号“?”表示正确项, 用符号“×”表示错误项):该国首都如果从城市?迁往城市 ?,将 ( )A(加强对内陆地区的管理 ( )B(促进北部边境贸易的发展 ( )C(扩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 )D(把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开 图4-1-1 【解析】本题对于高一的学生可能在区域定位上略有难度,且综合程度较高,重点是引导学生分析,掌握思路、方法。 (1)关键是根据图中经纬度的位置、海路轮廓、国家轮廓等特征判断该国为缅甸,?为仰光,位于中南半岛沿海的河口三角洲,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2)比较图中两地的位置差异,?位于南部沿海的河口三角洲,铁路、公路、海运便利;?位于该国国土中部的河流沿岸,铁路、河运交通便利;据此即可完成表格的填写。 (3)首都是一国的管理中心,首都如果从城市?迁往城市?,可以加强对内地的管理,类似于巴西迁都巴西利亚;可以促进内地经济发展,缩小与沿海的经济水平差异;带动北部边境贸易发展;还能使政治职能与经济职能分开,控制城市规模,改善城市环境。 答案:(1)热带季风 (2) 城市 ? ? 海陆位置 沿海 内陆 交通 铁路、河运、海运交通枢纽 铁路、河运交通枢纽 地形 河口三角洲 河谷平原 83 在国土中的位置 南部 中心(间、部) (交通、地形两项回答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3)A? B? C× D? 2、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千米已于1979年铺通,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1142千米于2005年10月15日铺通~计划于2006年7月1日试运行。 (1)图4-1-2示意格尔木至拉萨的地形剖面,读图4-1-2回答:(10分) 图4-1-2 a为 山脉,b为 山脉;c、d两段地形变化的特点是 ,对铁路修建的影响是 。 (2)图4-1-3是格尔木和拉萨两地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分配图。读图4-1-3判断:(10分) 图4-1-3 A、B两幅图中,反映拉萨气候资料的是 图,因为 。 【解析】(1)的解题关键是熟悉格尔木至拉萨段青藏高原的地形特点,结合图中c、d两段的地形剖面图回答。 (2)拉萨位于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南,属于季风气候区,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夏季降水较多,气温年较差较小,格尔木则因位于内陆柴达木盆地,受不到夏季风的影响,大陆性特征显著,年降水量少,气温年较差大。 84 答案: (1)昆仑 唐古拉 高差大(地势起伏大)、坡度陡 工程量大(土石方、桥梁隧道等量大),造价高(其它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2)B(两地共处青藏高原,但与格尔木相比) 拉萨受(夏)季风影响,(格尔木深居内陆盆地),因此,拉萨(比格尔木)(夏季)降水量较多,气温年较差较小(年内气温变化和缓) 四、课堂学习目标检测 一、选择题 1.从地形上看,世界城市分布状况是 ( ) A.主要分布于地势平坦的高原上 B.主要分布于地势低平的热带平原和盆地 C.主要分布在濒海、濒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带 D.山区基本上没有城市的分布 2(下列地区属于我国大城市密集区的是 ( ) A(内蒙古高原 B(雅鲁藏布江谷地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中上游地区 3(北欧建筑物的屋顶多呈尖状,主要原因是当地 ( ) A(日照不足 B(夏秋多大风 C(降雪量大 D(年温差较大 4.世界上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 ) A.气候干旱的地区 B.气候湿润的地区 C.高纬度气候凉爽的地区 D.中低纬度地带的沿海地区 5. 由于气候因素的限制,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m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很少,下面属于其中的一组是 ( ) A. 西安、兰州 B. 乌鲁木齐、包头 C. 齐齐哈尔、太原 D. 西宁、拉萨 6.气候对城市的影响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过干或过湿,一般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B.由于城市人口密集,数量大,需水多,所以城市最好建在雨水充沛的热带雨林区 C.世界的城市主要分布于气温适中的中高纬地区 D.我国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所以没有大城市的分布 7(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因素是 ( ) A. 气候温和湿润 B. 河网密集 85 C. 矿产资源丰富 D. 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 山东省的临清市地处运河岸边~明清时一度成为我国北方有名的商埠~每日船来车往~富商云集~烧制的“临清砖”专供皇家御用。但新中国成立后~与其他城市相比~发展缓慢~成为山东省的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的县市。随着京九线的开通~临清市又一次面临大发展的机遇。阅读以上材料~回答8~9题。 8. 导致临清市在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 资源 B. 文化教育 C. 交通 D.“临清砖”的生产 9. 导致临清市后期发展缓慢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 清王朝灭亡的政治因素 B. 战争和灾害 C. 临清砖的停产 D. 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 10. 河流对城市位置选择具有深远影响,是因为河流具有以下功能 ( ) ? 提供水源 ? 水能丰富 ? 交通便利 ? 安全防卫 A. ??? B. ??? C. ??? D. ??? 11. 我国古代南方城市大都在河流汇合处,说明对城市区位影响显著的是 ( ) A. 水源 B. 气候 C. 交通 D. 自然资源 12. 因开采石油而兴起的城市是( ) A. 阿伯丁 B. 鞍山 C. 乌鲁木齐 D. 约翰内斯堡 13.我国华中重镇武汉选址的区位类型是 ( ) A.水运的起点 B.处于水道天然障碍外,货物集散地 C.河流的汇合点 D.在陆路交通线穿过河流需要造桥或建码头的地点 14(读某小区规划图(图4-1-4),传统工业应布局在小区的 (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15(为了提高北京市区空气的质量,化工厂宜建在 ( ) 图4-1-4 A(市区的正南方 B(市区的西南方 C(市区的正北方 D(市区的西北方 二. 综合题 16. 图4-1-5表示的是我国北方某平原地带的一部分,据图 4-1-5分析: (1)图4-1-5中ABCD表示乡村聚落,分析ABC发展的 主要有利因素是:靠近 ,有利于 ,地形 以平原为主,土壤深厚,且非常肥沃,这样的聚落一般顺河 道伸展成 状。 图4-1-5 (2)D聚落发展的主要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86 (3)四个聚落中,比较有可能发展成城市的 是 和 。 17. 读图4-1-6回答下列问题. (1)汉水与长江交汇处的城市名称是________。 (2)依据图4-1-6中所给的条件分析,该城市适合 发展_______工业。 (3)该城市发展的自然区位因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该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与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 图4-1-6 18(读图4-1-7“青藏铁路示意图”及相关资 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 段举行了开工典礼。青藏铁路终点站拉萨,海 拔3700米左右,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布达 拉宫就座落在市内。青藏铁路沿途穿过三江 源、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过昆仑山~跨 沱沱河~过通天河~翻越唐古拉山~沿线地质 条件复杂。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比正常大气压 低30%,40%,年平均气温为—6,2?,太阳 年辐射总量比我国东部地区高10%,30%左右~ 紫外线照射强烈,年降水量在250,600,, 左右。 图4-1-7 (1)青藏铁路在修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破坏 B(地表崎岖、冰川广布、地质灾害频繁 C(生态保护、资金短缺、建筑材料运输困难 D(高寒缺氧、多年冻土、劳动力不足 (2)与青藏高原隆起有关的板块运动是: 板块与 板块的碰撞。 (3)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但年平均气温不高,其主要原因有 (选择填空)。 A. 地势高 B. 对流层厚度大 C. 空气稀薄 D. 地表裸露,地面反射率大 (4)影响拉萨市的主要区位因素可能有 (选择填空)。 A.地形、河流 B.宗教、军事 C.河流、气候 87 D.矿产、气候 E(矿产、交通 F(地形、气候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学习目标 [标 准]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根据不同时间尺度划分的三个气候阶段。 2(结合历史知识分析自然环境(气候)变化与古代文明兴衰之间的关系。 3(理解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了解全球增温变暖对经济活动和生存环境带来的潜在、深刻的影响。 5(利用统计图表概括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结合实例探究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梳理 时间尺度:研究近一、二百年的气候变化 全球气 研究方法有树木年轮分析法等 候变化 对古代文明和经济兴衰的影响 古代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 的迁移 有利影响:(2) 地区升温幅度最大,作物 生长期(3) ,产量(4) 对农业 对人类不利影响:(5) 地区变得更为干旱,导致作 物产量下降 活动的 影 响 影响各地区的能源消耗 对工业 为新型工业技术的发展提供市场 增加疾病的发病率 对近代 对人类健康 扩大疾病的传播范 对海岸带影响:沿海地区被淹没,使海平面(6) , 围 (7) 水位升高,(8)土壤 ; 对海平面和海岸带 港口设备和建筑物损坏;水产养殖业受影响 生物物种遭受损失 对生态系统 渔场范围发生改变 土地荒漠化问题日趋严重 主要是人类活动向大气大量排放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全球变暖的原因及措施 人类迫切需要加强对气候的保护 88 三、学法点拨 重、难点归纳 1(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及防御措施 (1)原因: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使森林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迅速减少 (2)影响:引起海平面上升,对沿海的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导致世界各地经济结构的变化 (3)防御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保护森林,植树造林;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2(全球变暖对世界各地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使高纬度地区因变暖而降水增加,变得适使低中纬度地区因变暖后蒸发强烈而变 宜温带作物的生长 得干旱,农业发达地区退化成草原 3(雪线分布高度的影响因素 现 象 影响因素 全球雪线高度最高的地区不在赤道附降水量较少,雪线升高 近,而是在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山地 陡峻的山地,雪线偏高 陡峻的山地,不利于积雪保存 北半球山地的南坡和西坡雪线偏高 山地的南坡、西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 4(土壤盐渍化产生的自然原因 自然原因 气候 地形 干旱时节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致使土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洼地排水不畅 壤盐分向地表积聚 典型例题分析 1(图4-2-1为“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示意图”,试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概述长江源区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防治的建议。 89 图4-2-1 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示意图 【解析】 本题立意在于考查地理信息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意,明确试题要回答的内容(问题);仔细阅读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图,弄清其含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因果关系,寻找影响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的自然和人类活动因素,正确地分析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 答案: 从自然条件方面看,全球变暖是主要原因,由此导致蒸发增加和地温上升,使河流的补给(冰川融水、土壤水)每况愈下,导致部分河段干涸和环境恶化。在人类活动中,滥捕滥猎野生动物,使得生态平衡被破坏;鼠害日益严重,以及过度放牧,是破坏植被和最终造成草场沙化的两大因素。应制止对野生动物的滥捕滥猎,加强草场建设,提高畜牧业管理水平,是防止该区环境进一步恶化的主要措施。 四、课堂学习目标检测 一、选择题 1(气候变化和雪线的关系表现为 ( ) A(气候变暖,雪线升高 B(雪线高度只取决于气温变化 C(气候变冷,雪线升高 D(根据某地雪线的变化,可推测当地农业生产类型 2(气候变化 ( ) A(对古代文明和经济的兴衰没有影响 B(在人类文明兴衰中起决定性作用 C(是影响古代文明兴衰的因素之一 D(在古代表现得比现代弱 3(近代气候变暖的趋势 ( ) A(是全球范围的变暖现象 B(仅出现在高纬度地区 C(只出现在个别国家 D(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有相同的反映 4(近代全球变暖 ( ) A(对人类活动的不利影响不明显 B(直接导致气候湿润 C(完全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D(与人类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5(全球变暖对农业 ( ) A(有百害而无一利 B(中纬度地区受损,高纬度地区受益 C(对我国是利大于弊 D(世界粮食产量总体上会上升 6(全球变暖可能会引起 ( ) A(我国台湾岛的面积变小 B(昆仑山冰川分布位置下移 90 C(1月0?等温线偏于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南 D(我国暖温带的位置将向南移 7(扼制全球变暖的最重要手段是发展 ( ) A(新能源技术 B(新物种栽培技术 C(疾病防治技术 D(节水技术 8(居住在海岸附近的居民受气候变暖最普遍、最直接的威胁是 ( ) A(洪涝和干旱 B(台风和寒潮 C(海水淹没低地 D(火山和地震 9(关于人类古代文明产生和消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中国商文化的兴起与公元前1500—前1100年的黄河流域变得暖湿有关 B(距今4000年左右的一次气候变暖,使得撒哈拉地区的游牧民族被逐出 C(楼兰古城是由于气候变冷而消失的 D(周口店遗址中发现大量温带动物遗骸 10(下列关于大气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全球变暖,会使降水增多,农作物增产 ?保护大气环境,需要开展全球合作 ?保护热带森林,是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措施 ?我国粮食产量直线上升,可不参与大气环境保护工作 A(?? B(?? C(?? D(?? 11(造成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 ) ?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人口数量剧增,生物的呼吸作用大大加强 ?太阳活动增强,使太阳辐射强度加大 ?森林资源破坏严重,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减弱 A(?? B(?? C(?? D(?? 12(下列关于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质时期曾出现过一次大冰期,之后气温一直呈上升趋势 B(历史时期气候相当稳定,气温保持不变 C(历史时期气候是波动的,有时为温暖时期,有时为寒冷时期 D(19世纪末以来,观测表明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现象 13(地球上的气候 ( ) ?始终保持转暖的趋势 ?一直发生着冷暖、干湿的变化 91 ?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历史时期的气候和近代气候 ?其变化趋势能反映未来的气候变化特点 A(?? B(?? C(?? D(?? 14(反复出现冰期与温暖期气候交替变化的是距今 ( ) A( 22亿年前 B( 22亿年—1万年 C(近1万年 D(近一二百年 15(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 ( ) ?渔场范围发生改变 ?陆地农田面积不断扩大 ?沿海水产养殖业产量提高 ?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问题日趋严重 A(?? B(?? C(?? D(?? 二、综合题 16(读图4-2-2 “2000年我国部分沿海省份海平面与常年海平面比较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4-2-2 (1)海平面上升是 的结果。 (2)海平面上升对当地农业生产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 为 。 17(阅读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自2003年以来,电力供给紧张的状况越发严重,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我国高能耗、低技术的不合理产业结构,以及工业协调统筹规划方面存在欠缺;二是全球气候变暖及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水平需要。据有关部门预计,2003年全国第二季度电力缺口超过2000万千瓦,第三季度超过5000万千瓦,其中长江三角洲的江苏、浙江受夏季高温热浪天气的影响,电力缺口分别为810万千瓦和460万千瓦。 (1)简述气候变暖对我国城市工业发展的影响。 (2)简述气候变化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92 18(读图4-2-3 “世界各大洲工业C0排放量图”和图4-2-4 “世界C0排放量最多的十国22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4-2-3 图4-2-4 (1)左图中C0排放量最多的三个大洲是 、 、 。2 (2)右图所示十国中,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 ,最少的亚洲国家是 。 (3)C0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国家是 ,其能源消费结构以 为2 主。 (4)大气中C0含量增多的主要是 ,2 将给世界沿海城市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 93 第三节 寒潮 一、学习目标 [标 准] 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学习目标] 1、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交流讨论推断寒潮的标准,并解释寒潮标准因地而异的原 因。 2、学会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寒潮的路径、源地和形成原因,学会科学推理方法,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3、说出寒潮的危害,以及寒潮对人类的益处。 4、学会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培养与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增强自身主动探究的能力。 5、了解减灾、防灾的相关知识,正确对待自然灾害的发生。 二、知识梳理 寒潮的概念 寒潮的多发季节在? ;主要天气特征是 ? 。 寒潮产生的原因 寒潮 寒潮的危害 ? 和? (季节)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寒潮的防治措施 三、学法点拨 重、难点归纳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样、频发的国家,了解寒潮发生的原因,寒潮的危害和预防是本节的学习重点;并通过寒潮的学习。学会分析其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危害,并能针对不同的灾害,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 1(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 (1)寒潮产生的原因 (2)为什么我国各地寒潮的标准不一致, 一是发布寒潮警报是以是否损害农作物为标准; 二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强冷空气长途跋涉,到了南方后强度明显减弱,一路上气团会发生变性,气温逐渐升高,因而南方地区难以达到规定的寒潮标准,例如:最低气温没有降到5?以下,但对农作物的危害还是很大的。 (3)寒潮多发季节:冬春 (4)侵入我国寒潮的路径 94 ? 东路寒潮:起源于欧洲北部的北冰洋。 ? 中路寒潮:起源于新地岛附近的北冰洋。 ? 西路寒潮:起源于欧洲北面的北冰洋。源自??的寒潮较多,源自?的很少。 2、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1)寒潮带来的危害 大风:造成海上翻船事故; 大雪、冰冻:使交通堵塞,电信、电力中断; 急剧降温:造成霜冻、冰冻等冻害,危害农作物;尤其是春季和秋季的寒潮。 (2)寒潮的影响范围大 (3)寒潮的益处 ?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 ?能带来雨雪天气,是风调雨顺的保证; ?低温是“天然的杀虫剂”; ?带来风力资源; (4)寒潮的防御: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做好防寒、防风准备,减少损失。 典型例题分析 (?) (hPa) 1、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 15 1040 严重影响。联系2005年元旦前后上海市经历的一次气温 寒潮过程,回答问题。 10 1030 (1)图4-3-1为 “上海市气温、气压变化示意图”, 1020 5 读图分析这次寒潮过境前后天气变化情况: 过境前: ,1010 0 气压 过境时: , -5 1000 过境后: 。 -10 (2)影响上海市的寒潮大多源于 带。28 29 30 31 1 2 3(日) 上海市气温、气压变化示意图 (2004年12月28日~2005年1月3日) (3)在图4-3-2气旋、反气旋示意图中,反映寒潮源地近地面气流状况的是 (单项 图4-3-1 选择)。 图4-3-2 (4)下列选项中,与寒潮天气有关的是 (多项选择)。 A(感冒患者数量猛增 B(交通事故频发 C(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 D(羽绒服装热销 E(病虫害减少,有利于来年农作物生长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寒潮天气的形成、天气状况、及其产生的影响。 (1)寒潮属于冷锋天气,冷锋过境时气温相对较高、气压较低、单一气团控制下天气晴朗; 95 过境时,气温骤降、刮风、常伴有雨雪;过境后,被冷空气控制,气温相对较低,气压 升高,天气转晴。 (2)和(3)、寒潮源地在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属于反气旋。 (4)由于寒潮过境时气温骤降、刮风、伴有雨雪,所以,感冒患者数量增多,交通事故频发,城市用电、用气量该会增加,羽绒服装热销,病虫害会受冻减少,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答案: 1((1)过境前:气温较高(受暖空气控制)、气压较低; 过境时:气温骤降,风力加大(伴有雨雪); 过境后:气温较低(受冷空气控制)、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2)西伯利亚、蒙古 (3) B (4) ABDE 2(图(一)、(二)、(三)是“我国部分灾害分布”示意图,图(四)是“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读图填空并回答: 将下列自然灾害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第,1,、,2,小题的相应空格内: A 洪水 B 风暴潮 C 干旱 D 水土流失 E 泥石流 F 台风 (1)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在我国分布地区最广的是 、 。在图(四)中, 地区I与地区III共有的自然灾害是 (多项选择);在地区II内 、 灾害的分布地区最广;与其它地区相比,地区? 灾害的分布最为集中。 (2)按所在的地球圈层与灾害成因分类,在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发生在岩石圈中的 是 ,发生在大气圈中的是 ,发生在水圈中的是 。(多项选择) (3)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写出我国加强防灾设施建设的具体实例。(至少3例) 96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1)从图(一)、(二)、(三)中可以看出在我国洪水与干旱分布地区最广,再对照图(四) 就可以知道地区?和?都在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因此,在两地区内共有的自然灾害是:台风、洪水、干旱和风暴潮;地区?是黄土高原区,干旱、水土流失多有发生;而关于地区?的设问于前三个地区不同,不是考查分布面积的大小,而是问哪种自然灾害最集中,由于地区?地处我国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地质运动活跃,,降水集中,多发生泥石流。 (2)要依据各种自然灾害形成的原因,分析出它们发生的圈层,干旱、台风多发生于大气圈中;洪水、风暴潮多发生于水圈中;泥石流、水土流失多发生在岩石圈中。但在这里要提醒学生注意,有些自然灾害的发生涉及到不止一个圈层,如:洪水,那就要看它发生哪一个圈层。 (3)防灾减灾的问题,依据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地区和产生的危害进行推断回答。如:针对台风发生在沿海、产生狂风暴雨、风暴潮、破坏建筑等灾害,台风的防灾减灾工作,就是在沿海修建防海林、加强城市雨水排放疏通工程、加固海堤等。 答案: (1)A C ABCF C D E (2)DE CF AB (3)兴建长江三峡(或葛洲坝、小浪底)大型水利枢纽(水库)等; 在黄河中上游(或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或加固长江、黄河堤防等;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或在城市内疏通排水通道等。) 四、课堂学习目标检测 一、选择题 1. 关于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是一种冷锋天气 B. 全年皆可出现 C. 冬季暴发的寒潮对农作物影响最大 D. 影响范围较小,但多种灾害并发 2.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寒潮,发生在 ( ) A.秋季和春季 B.冬季和春季 C.秋季和冬季 D.秋末和初冬 3. 图4-3-3中属寒潮到来的曲线是 ( ) 97 图4-3-3 4、有关我国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我国的寒潮来源于蒙古、西伯利亚 B. 寒潮就是寒流 C. 寒潮只发生在我国的冬季 D. 晚秋的寒潮影响农作物的成熟 5.寒潮天气属于 ( ) A.生物灾害 B.水文灾害 C.气象灾害 D.地质灾害 6、有关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寒潮发生时会出现大雪、冻雨、风暴潮等灾害 B.我国夏季北方也常会受到寒潮的影响 C.寒潮来临时必然伴有大风、降温等天气 D.寒潮以后,气压将降低,常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 7、泥石流灾害频发地区,其气候特征往往 ( ) A.终年高温多雨 B.终年炎热干燥 C.四季分明,降水均匀 D.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8.下列不属于暴雨洪涝防洪工程措施的有 ( ) ?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实行防洪保险?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 A.?? B.?? C.?? D.?? 9.关于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有 ( ) A.我国内陆地区不受台风影响 B.台风的强度比飓风大一级 C.台风中心是风力最强的地方 D.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 98 10.火山喷发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因为 ( ) A.火山喷出的大量火山灰进入大气层 B.火山所喷出的大量气体和水汽影响大气的水热平衡 C.大量热能进入大气层影响大气温度 D.火山喷发的熔岩、固体喷发物堆积地表,改变了地面的性质 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时有灾害性天气发生。据此回答11—12题。 11.对该地区水稻生长影响较为严重的干热少雨天气一般发生在 ( ) A.3、4月 B.5、6月 C.7、8月 D.9、10月 12.导致这种干热少雨天气的直接原因是 A.副高控制 B.湖泊减少 C.全球变暖 D.地形影响 读某地区气象资料表。据此回答13~14题。 月份 1 3 5 7 9 11 风力?8级天数 1.5 3.7 3.6 0.6 0.4 1.4 平均温度? -3.2 6.4 21.2 27.3 20.6 6.3 降水量mm 3.3 9.1 33.3 247.3 26.2 3.5 13.该区域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有 ( ) ?风沙 ?干旱 ?洪涝 ?盐碱 A.??? B.??? C.?? D.???? 14.结合表分析,该区域最可能是 ( ) A.西北塔里木盆地 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5.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带多发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系列灾害的原因不包括( ) A.台风袭击频繁 B.现代地壳活动剧烈 C.山体断裂发育 D.暴雨集中 二、综合题 16.读图4-3-4”我国轮廓图”,填写下列表格的各项要求。 图4-3-4 99 (后三项答出要点即可) 地区 主要气象灾害 多发季节 主要成因 主要危害 防御措施 D、E C、B A 17(图4-4-5为我国西南局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4-3-5 (1)从地壳运动、气候和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等方面,简述该地区地震、泥石流灾害频发的 自然原因。 (2)简述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人为原因。 (3)除地震和泥石流外,危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还有 ________、_________ 等。 18、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图 5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图6、图7依次表示1464-1913年 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和逐年统计次数。分析图5、图6、图7,回答下列问 题。 图4-3-7 图4-3-6 100 图4-3-8 (1)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 盆地、 盆地。 (2)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 盆地、河西走廊、 内蒙古高原、 高原和 平原。 (3)说明图5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 (4)指出图6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5)在图7显示的450年间,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变化呈现出 的规律。在明王朝灭亡时,沙尘暴约发生了 次。 101 第四节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一、学习目标 [标 准] 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 2(了解水资源的组成与分布,说明世界水资源地域分布的差异。 3(了解水资源的特征,理解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4(学会利用图表分析四大文明古国与河流的关系,理解水资源对古文明的重要影响。 5(学会分析和概括水资源对人类生活、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等方面的关系。 6(体会全球水资源危机和水污染带来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主动参与到环保防污的行动中。 二、知识梳理 概念:人类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 ? 自然资源 可再生资源 分类 非可再生资源 水资源对 概念:人类较易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主要? ? ? 人类存和 发展的意义 分布:世界水资源的分布有明显的? 差异,其根本原因是? 时间分布特点:降水量和径流量具有明显的 ? 和? 变化 特征: 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 水资源 空间分布差异显著 与人类的关系: 水资源的环境价值是调节和改善局部? 和? 三、学法点拨 重、难点归纳 1(我国自然资源的主要特点 (1)自然资源的主要特点是数量大、种类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 (2)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 (3)土地资源总量大、类型多样,但耕地、林地比重小 (4)矿产资源空间分布广泛但相对集中 102 (5)海洋资源丰富,需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和水平衡的影响 (1)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输送可以施加某些影响。人类可以利用水循环和水平衡规律,改变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化害为利。 (2)人类活动如果忽视了该地区水循环和水平衡规律,不恰当地改变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如大面积地滥伐森林,大面积地排干湖泊和沼泽,过度抽取地下水,就会给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利后果。 3(文明古国与文化环境 在历史上,代表世界最早的文明古国,在东半球有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在西半球有墨西哥、玛雅和印加。 (1)埃及:位于尼罗河下游,灌溉农业发达,有著名的金字塔文明。 (2)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农牧业比较发达。创建楔形文字。 (3)印度:印度文明起源于今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中下游地区。水文、气候条件的配合利于农业。有古建筑泰姬陵。 (4)中国: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条件较为优越。有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以及长城等古建筑。 典型例题分析 1(读“我国水能资源分布图”(图4-4-1),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水能资源分布图(图4-4-1) (1)我国是一个人均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为改变我国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主要采取修建 和 进行调节。 (2)同煤炭和石油等能源相比,水能资源的优点是 。我国水能资源地区分布的特点是 , 地区最丰富,试简述该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解析】 水能资源的利用是水资源利用的一种形式,因此,水能资源的特点也反映出水资源的一些特点。(1)题是探讨如何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2)题是考查对水能资源特点(清洁 103 干净、可再生) 的了解,认识由于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造成了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现状,因此水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简述西南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主要考查对我国水能资源分布特点及原因的了解情况,认识我国水能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 答案: (1)水库 跨流域调水 (2)清洁干净、可再生(可循环) 不均衡 西南 地处我国地势第—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该地降水量比较丰富,河流流量大 2(下列叙述,符合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的是( ) A(夏秋多,北方多 B(冬春多,东部多 C(夏秋少,南部少 D(冬春少,西部少 【解析】 此题是一道分布性选择题,旨在考查考生有关水资源时空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知识。回答此题,考生应首先明确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反映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丰歉程度,以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主要指标,而径流量的多少,取决于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这两个量之差就是径流量。二是应明确我国属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春两季降水较少,因此水资源在时间上分布不均,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的变率也很大。从空间上看,我国南方地区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较长,降水量大,水资源丰富;而北方地区,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较短,降水量小,水资源不丰富。东部地区濒临海洋,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较多,水循环活跃,水资源丰富;而西部地区,深居大陆内部,离海洋较远,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量较少,水循环不活跃,水资源不丰富。因此总的来看,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都不均匀,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夏秋多(冬春少,各年之间的变率也很大。 答案:D 四、课堂学习目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 A(铁矿 B(湖泊水 C(森林 D(草原 2(有关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 B(对一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会影响其他资源和环境 C(分布与其环境不具有一致性 D(各种资源的地区分布都比较均匀 3(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有 ( ) A(深层地下水 B(沼泽水 C(冰川融水 D(河流 4(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多少的指标是 ( ) A(大气降水量 B(河流年径流总量 104 C(空气的蒸发量 D(山地冰川的储量 5(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主要特征是 ( ) A(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B(春夏多,秋冬少 c(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D(各地的时空特征均相同 6(有关水资源补给的循环性叙述正确的是 ( ) A(各种水体循环周期不一致 B(水资源的恢复量均能满足目前人类开采利用的需要 C(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D(各种水体每年可更新的水量是无限的 7(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间用水紧张的合理措施有 ( ) A(压缩农田面积,减少农业用水量 B(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C(直接利用工业或生活污水灌溉 D(大量开采地下水 8(目前,调节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主要办法是 ( ) A(跨流域调水 B(节约用水 C(修建水库 D(开采地下水 9(目前,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主要位于 ( ) A(干旱区 B(半干旱区 C(半湿润区 D(湿润区 图4-4-2为某城市简图~当地夏半年盛行东南风~冬半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完成第10题。 图4-4-2 10(该城市设有城市水厂、污水处理厂、重型机械厂和印刷厂,其中城市水厂应选择在 ( ) A(? B(? C(? D(? 南水北调工程于2002年12月27日上午正式开工建设~开工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江苏省、山东省施工现场同时举行~这标志着南水北调工程进入了实施阶段。据此回答11—12题。 105 11(长江以南和以北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分别是5(5,和63(8,,这主要是因为 ( ) A(长江以南地区水资源短缺 B(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总量少 C(长江以南地区不存在水资源问题 D(长江以北地区水污染较轻 12(长江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2/3,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19,,下列关于长江以北地 区农业生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减少耕地的灌溉面积 B(减少水稻种植面积 C(研究推广抗旱作物 D(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图4-4-3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图4-4-3 13(限制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太阳辐射强 B(土壤肥沃 C(水资源短缺 D(热 量充足 14(有关该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城镇的分布过于集中,应把人口向北部迁移 B(控制黑河上、中游的引水量,可以促进下游生态环境的恢复 C(由于全球变暖,图中山脉雪线会不断升高 D(图中河流主要参与了水循环的内陆循环 15(沿河设城主要是因为河流 ( ) ?为城市提供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 ?为城市运送废水,加速水的净化 ?为城市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 ?为城市增加一道风景线,有利于防卫 A(?? B(?? C(?? D(?? 二、综合题 106 16(近几十年来,水资源已成为限制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甚至危及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生存,读图4-4-4回答问题。 (1)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中,绝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其主要原因是 。世界上有许多地区因水资源问题而引发冲突,其中最典型的地区是 。 图4-4-4 图4-4-4 (2)世界上唯一的城市岛国是 (填图上数字代号),该国位于 气候类型区,它也被列为最缺水的国家之一的原因是 。 17(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秦岭以北的地区,华北地区耕地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0,~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6,。 材料二 我国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为25,,40,~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为20,-30,。 (1)材料一说明我国资源存在 问题,其结果不仅造成运输紧张,而且使生产成本增高。 (2)材料二说明我国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 问题,其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的 和 相对落后。 18(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全球范围内~每年降水量110000亿立方米~蒸发量70000亿立方米~余下的40000亿立方米中有28000亿立方米直接流入海洋~又5000亿立方米流经无人区~其余7000亿立方米的水可能为人类利用。二十世纪以来~人类修筑水库控制了2000亿立方米的水~使人类有效利用的淡水增至9000亿立方米。 (1)以上资料说明 ( 选择填空 )。 A(目前人类可利用的水资源数量很多 B(随着生产力发展,人类对水资源利用程度会越来越低 C(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D(目前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程度很高 (2)目前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存在着两个突出问题。第一,占全国径流量80,以上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量充沛,但仅长江每年就约有超过8000亿立方米的水白白流入大海。第二,黄淮海流域水资源仅占全国总量的12,,却养育着我国1/3人口,创造国内生产总值1/3以上。南方为洪涝所累,北方为干旱所苦。试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在我国 107 南水北调工程中,优先从长江流域向华北平原调水的原因。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 人类活动的影响 单元达标 第?卷 (选择题 共50分) 108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多选、错选、漏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1(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我国将建设多条铁路快速客运通道。读图4-1回答,同等级铁路平均每千米工程量和造价最高的是 ( ) A(哈尔滨-沈阳段 B(太原-石家庄段 C(郑州-徐州段 D(广州-深圳段 图4-1 2(有关自然条件与城市区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平原地形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B.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是建设城市的有利区位 C.我国大部分城市是沿江湖河道发展起来的 D.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地区 3(下列气候类型中不适合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是 (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4(北方住宅有院落,且围墙很高的原因是 ( ) A(太阳辐射强 B(降水少 C(冬季风强盛 D(平原面积广大 5(我国西北地区城镇布局分散的主要原因是 ( ) A(平地面积小 B(山地面积广大 C(交通便利 D(水源不足 6(下列地区中,大城市分布密集的是 ( ) A(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 C(雅鲁藏布江谷地 D(东南丘陵 7(河流对城市区位选择影响很大,主要是因为 ( ) 109 A. 沿河地势平坦、开阔 B.河流为城市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 C.河流两岸气候条件优越 D.河流为城市提供充足水源 8(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很大,下列通常属于不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位置是 ( ) A.两条河流汇合处 B.河流发源地 C.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 D.河口位置 9(下列城市属于在铁矿石产地发展起来的是 ( ) A. 鞍山 B. 大同 C. 华盛顿 D. 大庆 10(能给我国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的气象灾害是 ( ) A.寒潮 B.台风 C.旱灾 D.涝灾 11(关于我国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西北地区不受台风影响 B.寒潮主要出现在秋冬 C.寒潮影响范围小 D.对通讯交通不会造成影响 12(下列地形区中发生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少的是 ( ) A(长白山地 B(东南丘陵 C(华北平原 D(云贵高原 13(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正确组合是 ( ) A,土地资源、煤炭资源 B(水资源、生物资源 C(气候资源、铁矿资源 D(石油资源、森林资源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所有资源都是环境的组成部分 B(可再生资源无论怎样使用都不会枯竭 C(人类通过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D(开发资源可以不考虑其他资源的保护问题 15(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的潜力扩大和提高是建立在 ( ) A(物质运动的循环 B(自然资源的可再生性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自然资源数量的扩大 16(人类对热带雨林的破坏可能会造成 ( ) 110 A(全球气候变暖 B(淡水资源增加 C(农业用地扩大 D(土壤肥力增加 17(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 A(河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 B(河水、冰川水、浅层地下水 C(河水、浅层地下水、淡水湖泊水 D(冰川水、浅层地下水、淡水湖泊水 18(调节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是 ( ) A(兴修水库 B(节约用水 C(跨流域调水 D(防止水污染 19(关于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的正确叙述是 ( ) A(夏秋多,冬春少 B(夏秋少,冬春少 C(夏秋少,冬春多 D(夏秋、冬春均多 20(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的补给主要靠 ( ) A(岩浆喷发 B(深层地下水 C(植物中储存的水分 D(降水 21(关于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全球的气候没有发生变化 B(地球上的气候一直是冷暖干湿相互交替 C(目前的全球变暖是自然原因造成的 D(早期地球的气候是寒冷的,现在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的 22(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 ) A(俄罗斯的农业产量会有所下降 B(印度北部的小麦产量会增加 C(世界粮食总产量总体会下降 D(世界粮食总产量总体会上升 23(全球气候变化改变了生态环境的状况,由于气候变化而引起的额外投资,我们把它视为 全球气候变化的间接影响。以下属于这种间接影响的是 ( ) A(水利工程建设投资 B(交通设施建设的投资 C(化肥农药投资 D(人才教育的投资 24(气候变暖对水资源的影响是 ( ) A(全球降水将会增加,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可以得到缓解 B(全球蒸发将会加剧,各地的水资源形势都进一步恶化 C(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将出现变化 D(旱涝灾害出现的频率将减少 25(世界水资源分布具有明显地域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 111 A(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 B(森林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 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D(降水量空间分布的不平衡 第?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26(读图4-2“我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分 布图”,思考回答下列问题。(本题共15 分) (1)就整体而言,我国的城市主要 分布在 (东部或西部)地区,从地 形上看,这里的地形主要以_ ____为 主,因为 而便于农耕,且有 利于 和 ,所 以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2)武汉与上海,都沿河分布,是 因为河流具有 和 功能, 但两者沿河的区位又有差异,它们沿河分 布的区位特点分别 是 、 。 图4-2 (3)石家庄与太原相比,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就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除了都是 中心外,它们的发展还依次与 和 因素有关。 (4)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很多,且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在现代社会中,有些新的因素,如 和 ,成为影响一些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 (5)在西部地区中,人口在100万以上且属于开采矿产资源发展起来的城市是___________。 27(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本题共10分) 原始森林被破坏、生物物种濒临灭绝、臭氧空洞面积增大、全球气候变暖……当人类在文明征程上越走越远的时候~我们的家园却遭遇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危机。 2000年2月~海水淹没了有11万人口的西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大部分地方~包括首都的机场及部分住宅和办公室。这个1978年才独立、2001年9月才成为联合国第189个成员国的国家~将不得不放弃家园~举国前往新西兰。图瓦卢的前总理悲壮地说~我们是“地球暖化的第一个受害者”。 (1)图瓦卢没入海中,是由于 (选择填空)。 A(海浪的侵蚀日益加重 B(高温加据了岩石的风化 C(地震导致地面下沉 D(海平面上升 (2)从资料中看出,,导致岛国图瓦卢大部分国土被淹没的环境问题是上述若干环境问题中的 。 (3)出现该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气中的 气体成分的增加。这种气体增多的人为原因是 (选择填空)。 112 A(工业生产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石燃料 B(海水吸收这种气体的能力降低 C(人们大量的砍伐森林,使全球的森林面积锐减 D(火山喷发释放的气体 28.读图4-3和下面短文,文中有若干处叙述是错误的,请你从中选出五处错误即可,并将其填写在下列表格中。(本题共10分) 图4-3 青藏铁路东起青海格尔木,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118千米。主要穿过藏北高原,地势较高,起伏不大。沿途多雪山、冻土、地震、泥石流等。青藏铁路南段修建过程中,最难解决的两大难题是多年冻土问题和架桥梁挖隧道。 青藏铁路所经过的青藏高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它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隆起而形成的。高原内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大,气候寒冷。 青藏铁路的终点站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是我国著名的“日光城”。从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角度看,该城市由于地形和矿产因素发展起来的。 青藏铁路与兰青铁路、亚欧第二铁路大陆桥相连,是重要的铁路干线。将来西北地区丰富的煤炭、石油资源可以通过铁路运进西藏,铁路运输成为进出西藏物质的主要运输方式,分流川藏公路繁忙的运输任务。铁路的修建还将直接拉动青海和西藏两省区的经济发展,加速城镇化和产业化的步伐,使很大一部分牧民转为工业、建筑业或其他行业人员,并将全面促进当地旅游业及其它经济部门的发展。青藏铁路沿途穿过三江源、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脆弱。由此可见,影响青藏铁路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1 2 3 4 113 5 29(图4-4为“我国水资源分布图”,读图分析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本题共15分) 图4-4 (1)从数量看,我国水资源总量很 ,但人均占有量 。 (2)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方多, 方少; 部多, 部少。 (3)从时间分配看,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 季节多、 季节少,各年之间的变率也很 。 (4)造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是 。 地理必修一试题 114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 (共30分) 下列每个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请将所选答案前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多选、错选、漏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1(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天体系统是 ( ) A(总星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太阳系 2(在晨昏线上,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 ) A(时刻为0点 B(时刻必然是6点或18点 C(太阳高度等于0 D(昼夜等长 3(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球是个球体 B(地球不停地自转 C(太阳的东升西落 D(黄赤交角的存在 4(地球不同于太阳系中的其它天体,它的特殊性在于它 ( ) A(与太阳距离合适 B(体积大小适中 C(有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D(有厚厚的大气层保护 5(一般来说,在北京人们8点上班,在乌鲁木齐人们10点上班,是因为 ( ) A(北京对工作时间的要求比乌鲁木齐长 B(北京比乌鲁木齐天亮得早 C(北京的时间比乌鲁木齐早2个小时 D(北京在乌鲁木齐的西边 6( 同一纬度的两地,地理事物相同的有 ( ) A(地形 B(气候 C(地方时 D(昼夜长短 7( 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距理论上应比南方宽,理由是 ( ) A(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小 B(北方冬季白昼时间短 C(南方气候潮湿 D(北方平原多 8( 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主要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 D(大气辐射 9(使昼夜温差减小的作用是 ( ) 115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大气的保温作用 ?地面的辐射作用 A(?? B(?? C(?? D(?? 10(在成因上既与海陆热力性质有关,又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有关的气候类型( )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1(冬季,使我国南北温差加大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的影响 B(海陆位置的影响 C(地势高低的影响 D(冬季风的影响 12(冬季,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 ) A(大风降温 B(海啸 C(台风 D(寒潮 2006年第一号强台风“珍珠”给福建省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回答13,14题。 13( 图1中各天气系统能表示“珍珠”成因的是 (c ) 图A-01 图1 14. 造成台风灾害的主要是 A(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B(沙尘暴天气 C(地震、海啸 D(狂风、赤潮 15(图2是某条河的剖面图,根据此图判断该河流位于 ( ) 图2 A(赤道上 B(南半球 C(北半球 D(回归线上 图3所示区域为太平洋某海区~读图回答 16—17题 116 图3 16(洋流L属于 ( ) A(自西向东流的暖流 B(自东向西流的寒流 C(自西向东流的寒流 D(自东向西流的暖流 17(该洋流转向后,气候受其影响最大的国家是 ( ) A(巴西 B(日本 C(澳大利亚 D(秘鲁 18(世界主要渔场多分布在 ( ) A(寒暖流交汇处 B(寒流流经的海域 C(暖流流经的海域 D(赤道附近的海域 19(喜玛拉雅山是属于哪两大板块碰撞产生的 ( ) 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C(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D(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20(台湾多地震是因为台湾位于 ( ) A(岛屿上 B(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C(大陆的边缘 D(太平洋板块上 21(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其外力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 ) A( 岩石表层的崩解破裂——流水的侵蚀作用 B( 黄土高原的沟壑——流水的侵蚀作用 C( 天山山麓的冲积扇——风力的堆积作用 D(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流动沙丘——风力的侵蚀作用 22. 山区的公路一般修成与等高线近似平行的“之”字形,主要是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 A. 气候 B. 河流分布 C. 植被 D.地形 读右图4,回答19,20题。 23. 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A. 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M 117 图4 B. 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 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 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24. 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A-07所示不同的是 A. 庐山 B. 喜马拉雅山 C. 华山 D. 泰山 25(关于由赤道向两极分异的正确叙述是 ( ) A.自然带沿着纬线方向有规律地更替 B.以热量为基础 C.在低纬和高纬最为明显 D.中纬度不体现此种分异 26(下列四幅图中,居民区分布合理的是 ( B ) 图5 2005年11月13日中石化吉化公司双苯厂车间发生爆炸事故~大约有100吨的苯类污染物随现场救火用水流入松花江……。哈尔滨市于11月21、22日临时停水~24~27日正式停止市区自来水供水4天。回答27~28题。 27(此次水污染主要是对哪种类型水体影响最大 A. 地下水 B.地表水 C.海洋水 D.冰川 28(现在,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 ?浅层地下水 ? 冰川水 ?河流、湖泊水 ? 海洋水 A(?? B.?? C.?? D.?? 29(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 A(多年平均降水量 B(河流数量 C(冰川储量 D(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30(下列关于水资源节流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B(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C(海水淡化,人工降雨 D(跨流域调水工程的进一步加强 (二)双项选择题(共20分)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有两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 母写在题后面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选对一项得1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 31(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 A(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B(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 C(短波无线电通讯衰减或中断 D(大气温度升高 118 32(当我国哈尔滨太阳高度为一年最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北京人说:“今天正午时,我们这里人的影子是一年中最短的。” B(澳大利亚人说:“我们这里昼短夜长,正午时人的影子朝南”。 C(台湾人说:“我们这里,在岛的南端,人影朝北;在岛的北端,人影朝南”。 D(华北平原的人说:“我们这里很热、很旱,春小麦已收割”。 33(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空气流动的是 ( B D ) A B C D 图6 34(冬季经常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天气系统是 ( CD ) 图7 35(关于北京的气候,叙述正确的是 ( ) A(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B(北京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C(冬季寒冷干燥 D(夏季炎热少雨 36(下列气候类型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37.图8中能正确反映中低纬海区洋流流向模式的是 66.5? 60? C 119 图8 38(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相符的是 ( ) A.气候干旱、降水少 B.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 C.流水侵蚀严重,风力侵蚀微弱 D.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39(从我国海南岛到漠河,自然景观的变化属于 ( ) A(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C(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D(非地带性的地域分异 40( 关于我国城市受自然条件影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北方地区城市位于铁路沿线 B. 南方地区城市多临江而建 C. 西北地区城市都建于绿洲上 D. 青藏地区城市多建在河谷地区 一、 综合题(共50分) 41(读图9“地球公转示意图”和 “极地投影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甲 乙 图9 (1)图甲中的A、B、C、D四点中最接近公转轨道上近日点的是 ,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 ,我国正值一年中的 季。 (2)当地球由A向B公转的过程中,北半球各地 (双项选择填空)。 A(白昼渐长,黑夜渐短 B(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C(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D(气压带、风带逐渐北移 (3)图乙是公转位置中 点的极地投影图。有关此日某些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 120 的是 (双项选择填空)。 A(太阳入射光线与地轴垂直 B(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C(晨昏线与地轴重合 D(太阳直射点上的入射光线过地心的延长线且与赤道平面有23?26ˊ的夹角 (4 ) 当地球公转到D点时, (选择填空)。 A(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C(地中海沿岸高温少雨 D(此时不适合去南极考察 42(读图9“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完成下列要求。(9分) 图9 (1) 影响甲处的天气系统是 ,在该系统的控制下,甲处的天气特点 是 。 (2) 图中?处的风向为: 。 (3)过若干小时,?处将受 (天气系统)影响,若此天气系统出现在 我国的冬季,受其影响的地区可能会出现 等天气现象。 A(天气晴朗 B(大风 C(气温下降 D(气温升高 (4)图中属于暖气团控制的地点是?、?、?、?中的 点。 (5)图中?、?、?处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的是 处。 43(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21 图10 (1)图中A地冬季的气候特征是 ,D地冬季的气候特征是 。 冬季A地气温高于D 地,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是由于A地受 的影响, 而D地受 的影响(以上两问均为选择填空)。 A(盛行西风 B、暖流 C(冬季风 D. 副热带高气压 (2)B地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当该地是多雨的季节时,与B地同纬度的我 国东部沿海某地区可能会出现 (选择填空)。 A(台风 B、寒潮 C、梅雨 D、春旱 (3)从D C经过的自然带是 、温带草原带、 。这体现 了自然带的 地带性分布规律。 (4)E、F、G三地的热带沙漠气候一直抵到西部沿海的共同原因是 (选择填空)。 A(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B、受冬季风的影响 C(寒流的影响 D、暖流的影响 44(读图11,回答下列问题。(7分) 图11 (1)从岩层的弯曲状态看,图中甲、乙两处的地质构造中属于向斜构造的是 处。 (2)在地貌上,乙地是 ,甲、乙两地在地貌上形成差异的起主导作用是 (选择填空)。 A(外力作用 B(内力作用 C(风力堆积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122 (3)图中所示的水循环发生的领域为 循环,箭头表示水循环中环节是: A 环节,B 环节。此循环可使 水得到补充和更新。 45(阅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8分) 原始森林被破坏、生物物种濒临灭绝、臭氧空洞面积增大、全球气候变暖„„当人类在文明征程上越走越远的时候,我们的家园却遭遇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危机。 2000年2月~海水淹没了有11万人口的西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大部分地方~包括首都的机场及部分住宅和办公室。这个1978年才独立、2001年9月才成为联合国第189个成员国的国家~将不得不放弃家园~举国前往新西兰。图瓦卢的前总理佩鲁悲壮地说:他们是“地球暖化的第一个受害者”。 ,1,图瓦卢被没入海中,是由于 (选择填空)。 A(海浪的侵蚀日益加重 B(高温加剧了岩石的风化 C(地震导致地面下沉 D(海平面上升 (2)从资料中看出,在以上若干环境问题中,导致岛国图瓦卢大部分国土被淹没的环境问题是 。 ,3,造成这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气中的 这一气体成分的增加。这种气体增多的人为原因是 (双项选择填空)。 A( 工业生产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石燃料 B( 海水吸收这种气体的能力降低 C( 人们大量的砍伐森林,使全球的森林面积锐减 D( 火山喷发释放的气体 (4)臭氧空洞面积增大也是全球环境问题之一。臭氧空洞是指 层中臭氧减少 的现象。臭氧层破坏,使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中的 辐射数量增加,给地球 环境和人类带来的危害是 (选择填空)。 A(冰川大量融化 B(人类和生物受到伤害 C(全球气候变暖 D(地球磁场受到干扰 46(资料一 图12是北京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图13是北京城市环流模式图。(7分) 图12 图13 123 资料二 北京市1999年、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部分数据 年份 常住人口 工业生产总值 用电量 消费零售额 商品住宅销售额 ,万人, ,亿元, ,亿千瓦小时, ,亿元, ,亿元, 1999 1257 651 143.2 742.1 232 2005 1538 1782.4 209 2902.8 1758.8 ? 观察图12,说出北京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特点)。(1分) 。 你认为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2分) ? 根据图12所示的信息,用箭头在图13中画出北京市的热岛环流。(1分) (3)北京市要把大气污染严重的某大型企业从城区迁出。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最适合该企业的新厂址应选在图B-07的A、B、C三地中的 地,并简述原因。(3分) 。 124
/
本文档为【宇宙中的地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