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2017-09-29 4页 doc 15KB 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337177

暂无简介

举报
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三(2)班班级发展方案实施与小结 “爱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心”作为个人的一种心理品质和道德情感,必须从小培养。现在的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富裕,这些孩子在家里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宠着,要什么就有什么,一些孩子养成骄娇二气,爱心意识缺乏,集体观念淡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为别人着想,不懂得关爱他人。因此,本学期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心品质,对孩子加强“爱的教育”,成为了我们班级的一个发展目标 ,通过一学期努力,大部分孩子能做到“心中有他人”,不仅享受爱、接受爱,而且学会了付出爱。 爱心教育的本质...
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三(2)班班级发展实施与小结 “爱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心”作为个人的一种心理品质和道德情感,必须从小培养。现在的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富裕,这些孩子在家里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宠着,要什么就有什么,一些孩子养成骄娇二气,爱心意识缺乏,集体观念淡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为别人着想,不懂得关爱他人。因此,本学期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心品质,对孩子加强“爱的教育”,成为了我们班级的一个发展目标 ,通过一学期努力,大部分孩子能做到“心中有他人”,不仅享受爱、接受爱,而且学会了付出爱。 爱心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情感教育。狭义的讲,学生要关心自己和关心亲人、同伴、老师或帮助有困难的人。广义的讲,爱心体现在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所以,我就通过创设和谐的关爱的班级环境和人文环境,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的爱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让学生成为一名真正有爱心的人。 实施爱心教育要遵循德育过程的一般规律,并体现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的特性。为此我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 1、生态性策略: 爱心教育的生态性策略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现实的道德生活质量,学校道德生活的核心内容是班主任和学生关系及学生和学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充满着深刻的教育意义。高尚生动的集体生活是纯真心灵的摇篮,使班级里人与人的接触交流成为对个人道德内化的最有利条件。用“爱”建立起民主、平等、信任、尊重、关爱的教师和学生关系及学生和学生关系,构建良好的心理氛围。其次注重构建“爱心教育”的班级物质环境氛围。 2、渗透性策略: 爱心教育在班队课、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外,更需要结合大、中、小队活动日积月累地进行,各次活动班主任应面向全体学生,有目的地在活动方案、开展活动过程中渗透爱心教育。渗透的方法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有目标渗透和过程渗透。目标渗透,就是班主任根据活动内容有意识地 渗透爱心教育。过程渗透,就是班主任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在事件的过程中渗透爱心教育。 3、随机性策略: 人的行为具有不可预测的一面,教育者如能抓住自然进入道德状态的情感环境适时地、恰如其分地实施教育,教育的成效将是不可预测的。因此,对学生的爱心教育除了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外,更需要随机、分散地进行,运用平时发生的点滴小事开展个别教育辅导或以点带面的辅导等。这是一种教育的最佳点,敏锐地捕捉这一契机,按照道德内化规律加以特殊处理,使之产生思想沟通,体验整合,行为趋同等心理活动,将达到事半功倍的德育效能。 4、活动性策略: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能展示大树旺盛的生机,一次生动的班级活动往往能给孩子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班队活动,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才干,有助于在活动中培养爱心品质,而且能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凝聚力,有助于班集体建设。 通过一年多的教育,学生的爱心品质总体状况令人比较满意。学生们通过体验爱心,感悟爱心,如今能积极主动地创造爱心,奉献自己的爱心。 1、自开展“感恩——从孝敬父母开始”活动后,每位学生都能主动为自己的父母做事,使父母们非常感动,直夸孩子懂事了,有爱心了。 2、发现同伴需要帮助时,所有学生都愿意主动帮助。班级里有同学生病了,他们会主动打电话问候或去家里、医院里探望,并能积极为生病同学补课;当同学被难所困时,他们会主动帮助、共同探讨,直到解决问题„„ 3、在班级内,关心集体、爱护集体、遵守集体规则,将班级目标内化为行动表现,通力合作为集体争荣誉。整个班级洋溢着一种平等、和谐、上进、合作的心理氛围。 4、在校园、社区、公共场所看到有人破坏绿化,都能上前劝说,阻止破坏绿化,自动成立了护绿小队。 实践证明,优化班级心理氛围对培养学生的爱心品质、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它犹如一处生命的绿洲,能让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心灵得到净化,正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本学期对孩子进行了爱心教育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许多孩子都学会了关心他人。孩子有爱心的行为,不仅能得到老师和小朋友及时的表扬,还能得到一颗大大的“爱心”贴纸。所以,班级里的爱心行为多得举不胜举,如关心班级:整理班级的物品,主动参加值日生工作等等;关心同伴、老师:发现同伴有困难了,主动去帮忙;同伴情绪不好,哭了闹了,会安慰或老师;喜欢与老师交谈,愿意与老师做朋友;对其他班级的小朋友、老师有礼貌等等。 然而,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让我忽然觉得我的“爱心教育”有点诲人虚伪的地步。那天午餐结束前,一个孩子跑来说他整理了小朋友们的餐具,我马上表扬并给了他一颗爱心贴纸,孩子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几分钟后,又有个孩子跑来说他整理了餐具,我心想可能刚才有孩子在放餐具的时候弄乱了,于是又表扬了一颗爱心贴纸给孩子。可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总有孩子跑来说自己整理了餐具,要求得到爱心贴纸。 这餐具怎么总会乱,又怎么总吸引这么多孩子去整理呢,带着疑惑,我偷偷在一旁观察去整理餐具的孩子。当我看到下一个孩子将已经很整齐的餐具打乱,然后仔细地进行整理后,我恍然大悟,原来为了得到美丽的爱心贴纸,许多孩子将前人整理过的物品,偷偷弄乱后再进行整理,然后将整理物品的功劳归于自己。 至此,我怔住了~我的“爱心”教育得到的只是孩子表面的爱心 ,只是为了爱心贴纸而表现的所谓的“爱心”行为。孩子都是聪明的,因为类似于整理的事情很方便、很简单,只要动一动手,就能轻轻松松得到虚荣与物质享受。 对于人性,我们很难分辨其真实与虚伪,但对于孩子的教育却是需要我们尽快弄清楚的问题。爱心教育后的现象虽然与我预期的结果背道而驰,很大程度可能与我把表扬的方式无限夸大有很大关系,这使得孩子对表扬与爱心贴纸的关注大大胜于爱心行为,他们为了得到表扬忽略了“爱心”这个实质的过程。 但是,我仍然相信,只要我们对孩子是认真的,孩子对我们、对事情也会是认真的。只要我吸取教训,改正教育方法,选择一些更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我的爱心教育仍然有用。 江镇中心 王美
/
本文档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