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5经络穴位-手少阴心经

2017-10-12 14页 doc 32KB 6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6899

暂无简介

举报
5经络穴位-手少阴心经5经络穴位-手少阴心经 极泉穴 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之一,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主治心痛,咽干烦渴,胁肋疼痛,瘰疬,肩臂疼痛等疾病。 极泉穴简介 位置 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解剖 在胸大肌的外下缘,深层为喙肱肌;外侧为腋动脉;布有尺神经,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及臂内侧皮神经。腔内除大量的脂肪(内含有淋巴结及其相连的淋巴管)外,围绕腋动脉有臂丛神经的三个束及其五条支配上肢肌的终支。而针经臂丛内侧,可深达腋腔后壁肌肉之一大圆肌,该肌由肩胛下神经支配。 取穴方法 曲肘,手掌按于后枕,在腋窝中部有...
5经络穴位-手少阴心经
5经络穴位-手少阴心经 极泉穴 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之一,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主治心痛,咽干烦渴,胁肋疼痛,瘰疬,肩臂疼痛等疾病。 极泉穴简介 位置 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解剖 在胸大肌的外下缘,深层为喙肱肌;外侧为腋动脉;布有尺神经,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及臂内侧皮神经。腔内除大量的脂肪(内含有淋巴结及其相连的淋巴管)外,围绕腋动脉有臂丛神经的三个束及其五条支配上肢肌的终支。而针经臂丛内侧,可深达腋腔后壁肌肉之一大圆肌,该肌由肩胛下神经支配。 取穴 曲肘,手掌按于后枕,在腋窝中部有动脉搏动处取穴。 作用 宽胸理气,通经活络。 主治疾病 心痛、胸闷、四肢不收、肩周炎、腋下瘰疬(颈淋巴结核)、腋臭、悲愁不乐、咽干、烦渴、干呕、目黄、臂肩不举、肘臂挛痛、冠心病、心绞痛、心包炎、脑血管病后遗症、 肋间神经痛、癔病、乳汁分泌不足。弹拨本穴可预防冠心病,肺心病。 刺灸法 刺法:避开腋动脉,直刺0.3,0.5寸,整个腋窝酸胀,有麻电感向前臂、指端放散,或上肢抽动,以3次为度。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穴一般不炙。 (2)避开腋动脉:以一手按住搏动的动脉,在动脉的内后缘进针。 (3)不宜大幅度提插:因为腋腔内组织疏松,且腋静脉与深筋膜愈着,保持扩张状态,如不慎刺中血管,会造成血肿。避免刺伤腋窝部血管,引起腋内出血。意外及处理 形成血肿应立即退针,先冷敷后热敷,以促进血肿消散。 按摩治疗举例 心悸心慌 治疗手法——弹拨极泉 施治者一手托起被治者左侧上肢,使其腋窝暴露,另一手食、中指并拢,伸入腋窝内,用力弹拨位于腋窝顶点的极泉穴,此处腋神经、腋动脉、腋静脉集合成束,弹拨时手指下会有条索感,注意弹拨时手指要用力向内勾按,弹拨的速度不要过急,被治者会有明显的酸麻感,并向肩部、上肢放散。 胃胀 治疗手法——按压左侧极泉穴 用大拇指指肚使劲按压左侧极泉穴,连续按20下,胃胀很快就会得到缓解。然后把捣碎的白参片贴在此穴上,再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贴12个小时,休息12个小时。 配伍应用 心痛干呕烦满:配侠白穴(《针灸资生经》)。 腋窝痛:配日月穴、肩贞穴、少海穴、内关穴、阳辅穴、丘墟穴(《针灸学手册》)。 四肢不收:配日月穴、脾俞穴(《针灸资生经》)。 咽干咽喉肿痛:配太渊穴、偏历穴、太冲穴、天突穴(出处同上)。 心悸、冠心病:配神门穴、内关穴、心俞穴,有宁心安神的作用。 肘臂冷痛:配侠白,有通经活络的作用。 附录 (1)穴名释义:高及甚为极,君位为极;水之始出曰泉。心者,君主之官,极泉位置最高,又为首穴,如君登极。心主血脉,手少阴心经起于极泉,喻手少阴脉气由此如泉中之水急流而出,故名极泉。 (2)现代应用:冠心病、心包炎、肋间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颈淋巴结核、乳汁分泌不足、癔病、半身不遂。 文献摘要 《铜人》:治心痛干呕,四肢不收。 《大成》:主目黄,胁下满痛,悲愁不乐。 《循经》:肩膊不举,马刀侠瘿。 青灵 手少阴心经穴。在臂内侧,当极泉与少海的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的内 侧沟中。 青灵穴 【定位】在臂内侧,当极泉与少海的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中。 【取法】伸臂,在少海与极泉的连线上,少海穴直上3寸,肱二头肌的尺侧缘。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臂内侧肌间隔、肱肌。皮肤由臂内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除上述神经外,还有起自手背静脉网内侧的贵要静脉。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臂筋膜及其形成的内侧肌间隔,再深进到肌皮神经支配的肱肌。紧邻针的前部是肱动、静脉和正中神经;后方是尺神经和尺侧上副动脉,因此行针时,很容易触及前、后方的诸结构。 【功用】理气止痛,宽胸宁心。 【主治病症】 1.循环系统疾病:心绞痛;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性头痛,肋间神经痛; 3.其它:肩胛及前臂肌肉痉挛。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1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前臂及腋部放散。 灸法:艾炷灸3,7壮,艾条灸5,10分钟。 【又】青灵 1.即青帝。古代指主司东方之神。 2.道家认为木星中九青帝之一。 少海穴 少海穴为针灸穴位,手少阴心经合穴。海为诸川之汇,深阔无量。在人身以少阴为六经之最里。又本穴治症,极为夏杂,牵及多经之病,有如众症来归者,故曰“少海”。所谓少者,指少阴经言也。其所治症为表表里虚实寒热以及七情志意等病,如癫狂、吐涎、项强、臂痛、齿痛、目眩、头风、气逆、瘰疬等等,即“海”之含意也。 别名:曲节穴。 穴义:心经经水在此汇合。 位置: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取法:屈肘,在肘横纹尺侧纹头凹陷处取穴。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旋前圆肌、肱肌。皮肤由前臂内侧皮神经分布。在皮下组织内有贵要静脉,该静脉接受前臂正中静脉或肘正中静脉的注入。针由皮肤、皮下筋膜,在贵要静脉的前方,穿前臂深筋膜,深进旋前圆肌,继穿正中神经(或其内侧)及其深方的肱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之血和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地部之血循心经下行,天部之气循心经上行。 附注:手少阴经所人为“合”。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癔病、精神分裂症、尺神经麻痹、肋间神经痛等。配后溪穴主治手颤、肘臂疼痛;配神门穴、内关穴、大陵穴主治癔病。 名解 少海 少,阴也,水也。海,大也,百川所归之处也。该穴名意指心经的地部经水汇合于 本穴。本穴物质为青灵穴水湿云气的冷降之雨和极泉穴的下行之血汇合而成,汇合的地部水液宽深如海,故名。 曲节 曲,稳秘也。节,树之分叉处也。曲节名意指汇合于本穴的地部经水不断气化。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汇合而成,经水在本穴汇合为本穴气血的主要运动变化。但因本穴的经水温度较高,水液亦同时进行气化,经血的气化如树枝分化但又不易察觉,故名曲节。 心经合 本穴物质中,它不光有地部汇合的经水,它还有自少冲穴等穴上行汇合于此的水湿云气,为心经水、气二物的共同汇合之处,故为心经合穴。 本穴属水 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部的经水与天部的云气汇合之处,水湿云气在本穴为缩合冷降,穴内气血总体特性表现出水的润下特性,故其属水。 功能与主治 特异性 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水。 功用 理气通络,益心安神,降浊升清。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主治病症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头痛,眩晕,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尺神经炎,尺神经麻痹,; 2.呼吸系统疾病:肺结核,胸膜炎; 3.运动系统疾病:落枕,前臂麻木及肘关节周围软组织疾患,肘臂挛痛,下肢痿痹; 4.其它:心绞痛,淋巴结炎,疔疮,瘰疬,急性舌骨肌麻痹或萎缩,肋间神经痛等。 配伍 配合谷、内庭,有清泻阳明热邪的作用,主治牙痛,牙龈肿痛。 配后溪,有舒筋通络活血的作用,主治手颤,肘臂疼痛。 配天井,有活血散瘀的作用,主治瘰疬。 刺法 直刺0.5,1.0寸,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前臂放散.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15分钟。 文献摘要 《百症赋》:“且如两臂顽麻,少海就傍于三里。” 《胜玉歌》:“瘰历少海,天井边。” 《甲乙经》:“少海主风眩头痛。” 《外台秘要》:“少海主寒热,齿龋痛、狂。” 《席弘赋》:“心疼手颤少海间。” 《铜人》:“治寒热齿龋痛,目眩发狂。” 《针灸大成》:“主肘挛腋胁下痛,四肢不得举。” 研究进展 结肠炎:配外陵等,对痉挛性结肠炎有较好的缓解结肠痉挛的作用。 调整心率:实验表明,针刺少海、神门穴,可使注射肾上腺素造成动物心率减慢者,有迅速恢复心率的作用。 治疗牙通:指掐少海穴:用拇指指尖放于对侧少海穴(屈肘时,位于肘横纹内侧与肱骨内上踝连线的中点处),适当用力掐1分钟。功效:可通络止痛。 治疗高血压:少海穴透曲池穴治疗高血压 操作:取坐位或仰卧位,曲肘80,90度,紧靠肘关节骨边缘取穴,常规消毒后,选用2,3寸长的毫针,直刺双侧曲池穴,根据体质胖瘦,向少海穴透刺1.5,3寸深,运针得气后,用捻转提插手法,使针感上传至肩,下行于腕,以出现酸、麻、胀感为度。1分钟后停止运针,每5分钟行手法1分钟,30分钟后每10分钟行手法1次,留针1小时即可出针。针刺前休息30分钟和拔针后分别作血压测量,并详细针前针后所测血压。每天1次,15天为一疗程。 疗效:针前针后测量血压,发现每次针刺后均有即刻降压的效果。随着针刺次数的增加,即刻降压的幅度减少,而血压反跳的程度也减轻,经1个疗程后,达到较明显的降压效果。同时对改善临床症状也有帮助。 释义:曲池属手阳明大肠经合穴,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高血压、癫狂等;少海属手少阴心经合穴,主治心痛、肘痛、挛痛、瘰疬、头颈痛、腋胁痛等。曲池透少海可平肝泻火,从而达到平衡阴阳的目的。 名解 少海穴位置 (1)少海。 少,阴也,水也。海,大也,百川所归之处也。该穴名意指心经的地部经水汇合于本穴。本穴物质为青灵穴水湿云气的冷降之雨和极泉穴的下行之血汇合而成,汇合的地部水液宽深如海,故名。 (2)曲节。 曲,稳秘也,节,树之分叉处也。曲节名意指汇合于本穴的地部经水不断气化。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汇合而成,经水在本穴汇合为本穴气血的主要运动变化。但因本穴的经水温度较高,水液亦同时进行气化,经血的气化如树枝分化但又不易察觉,故名曲节。 (3)心经合。 本穴物质中,它不光有地部汇合的经水,它还有自少冲穴等穴上行汇合于此的水湿云气,为心经水、气二物的共同汇合之处,故为心经合穴。 (4)本穴属水。 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部的经水与天部的云气汇合之处,水湿云气在本穴为缩合冷降,穴内气血总体特性表现出水的润下特性,故其属水。 功能与主治 特异性 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水。 功用:理气通络,益心安神,降浊升清。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主治病症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头痛,眩晕,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尺神经炎,尺神经麻痹,; 2.呼吸系统疾病:肺结核,胸膜炎; 3.运动系统疾病:落枕,前臂麻木及肘关节周围软组织疾患,肘臂挛痛,下肢痿痹; 4.其它:心绞痛,淋巴结炎,疔疮,瘰疬,急性舌骨肌麻痹或萎缩,肋间神经痛等。 通里穴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 解剖 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主治] 心悸,怔仲,暴喑,舌强不语,腕臂痛。 [配伍] 配廉泉、哑门治不语。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少阴经络穴。 阴郗 要穴 郗穴 穴位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主治 心痛、惊恐、心悸、吐血、衄血、失语、骨蒸盗汗。 操作 直刺0.2-0.2寸;可灸。 神门穴 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之一,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主治心病,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胸胁痛等疾病。 定位 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解剖 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主治 ?心痛、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晕车等心与神志病证。 ?高血压。 神门穴定位图 ?胸胁痛。 操作 直刺0.3,0.5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无脉症、神经衰弱、癔病、精神分裂症等。配支正主治健忘失眠、无脉症;配大椎、丰隆主治癫狂。 备注 手少阴心经腧(俞)穴,五行属土,因手少阴心经本经五行属火,故为心经母穴;心经虚证,可在此穴补。 配穴 配内关、心俞治心痛。 配内关、三阴交治健忘、失眠。 操作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少阴经所注为“输”,心经原穴。 名解 (1)神门。神,与鬼相对,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心经体内经脉的气血物质由此交于心经体表经脉。本穴因有地部孔隙与心经体内经脉相通,气血物质为心经体内经脉的外传之气,其气性同心经气血之本性,为人之神气,故名。 (2)兑冲。兑,八卦中的口也。冲,突也。兑冲名意指心经体内经脉的气血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向体表冲出。本穴因有地部孔隙与心经体内经脉相通,心经体内经脉的强热水湿之气由本穴向外冲出,故名兑冲。兑骨名意与兑冲同,骨为水,喻意外出的强热之气中富含水湿。 (3)中都。中,内部也。都,都市也。中都穴名意指心经的气血物质由此聚散。本穴物质为心经体内经脉外输的强劲湿热之气,出体表经脉后气血物质由穴内向穴周扩散,如都市之物质聚散,故名中都穴。 (4)锐中。锐,尖细之物也。中,与外相对,内部也。锐中名意指心经的气血物质外出体表时是冲射之状。 (5)心经俞。本穴为心经气血物质的对外输出之处,故为心经俞穴。 (6)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心经体内经脉的外输之气,其运行变化为在本穴聚集后又不断地散热蒸发,有土的固定不移之性,故本穴属土。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较高温度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 由穴内向穴外传输。 功能作用 补益心气。 治法 寒则通之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少府穴 少府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之一,位于手掌面,第,、,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取穴时仰掌,手指屈向掌心横纹,当小指指尖下凹陷处是穴。此穴可治疗心悸,胸痛,小便不利,遗尿,阴痒痛,小指挛痛等疾病。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解剖〗 在第四、五掌骨间,有第四蚓状肌,指浅、深屈肌腱,深部为骨间肌;有指掌侧总动、静脉;布有第四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疾病〗 心悸,胸痛,小便不利,遗尿,阴痒痛,小指挛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内关穴治心悸。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手少阴经所溜为“荥”。 少府穴 荥穴,属火 〖别名〗兑骨穴。 〖穴义〗心经气血在此聚集。 名解 1)少府。少,阴也。府,府宅也。该穴名意指本心经气血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少冲穴传来的高温水湿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如云集府宅,故名。 2)兑骨。兑,八卦中的口也。骨,水也。兑骨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中富含水湿。本穴物质为少府传来的高温水湿之气,在本穴为云集之状,如口中含水之象(口在人体中处于天部,即意天部之水),故名兑骨。 3)心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少府传来的高温水湿云气,在本穴又为聚集之状,一方面水湿云气进一步气化上行天部,另一方面散热后的水湿又冷降于地,降地之水极为细小,为心经荥穴。 4)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少府传来的高温水湿之气,因其温高热散,所散之热上炎天部,故本穴属火。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高温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不断地进行散热冷降,所散热气上炎天之天部,冷降之液归落地部。 〖功能作用〗发散心火。 〖治法〗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 少冲穴 在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俯掌的姿势,少冲穴位于左右手部,小指指甲下缘,靠无名指侧的边缘上。 主治病症 少冲穴的主治病症为:心悸,心痛,胸胁痛,癫狂,热病,昏迷、喉咙疼痛等。[1] 解剖 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指掌侧固有神经。 操作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配伍 配太冲、中冲、大椎治热病、昏迷。 附注 手少阴经所出为“井” 按摩方法 功效:减轻疲劳引起的头痛不舒服,有助于醒脑提神。 做法:要求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左手小拇指指甲两侧的凹陷处,以垂直方式轻轻揉捏此穴位。此穴位是脑部的反射区,要慢慢地出力揉捏,不要用蛮力,左右手可以互相按。
/
本文档为【5经络穴位-手少阴心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