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寂寞沙洲冷——爱罗先珂的“沙”与周氏兄弟的“沙”

2017-09-28 8页 doc 21KB 44阅读

用户头像

is_601191

暂无简介

举报
寂寞沙洲冷——爱罗先珂的“沙”与周氏兄弟的“沙”寂寞沙洲冷——爱罗先珂的“沙”与周氏兄弟的“沙” 寂寞沙洲冷——爱罗先珂的“沙”与周氏兄 弟的“沙” 寂寞沙洲冷 —— 爱罗先珂的"沙"与周氏兄弟的"沙" 张晓东 摘要上世纪2O年代,并不着名的俄国诗人爱罗先珂,却以他敏锐的洞察力和诗人 的感受,在无意 中给周氏兄弟以很大的影响,鲁迅思想中经常出现的"可怕的死寂",对"沉默一死 亡"的深层次思考,周 作人思想中的"故鬼重来","苦境","苦雨",其发生与成熟都与爱罗先珂有密不可分 的关系. 关键词沙漠死亡周氏兄弟 近百年来,中国学者对西方的阅读往往以中国 为病...
寂寞沙洲冷——爱罗先珂的“沙”与周氏兄弟的“沙”
寂寞沙洲冷——爱罗先珂的“沙”与周氏兄弟的“沙” 寂寞沙洲冷——爱罗先珂的“沙”与周氏兄 弟的“沙” 寂寞沙洲冷 —— 爱罗先珂的"沙"与周氏兄弟的"沙" 张晓东 摘要上世纪2O年代,并不着名的俄国诗人爱罗先珂,却以他敏锐的洞察力和诗人 的感受,在无意 中给周氏兄弟以很大的影响,鲁迅思想中经常出现的"可怕的死寂",对"沉默一死 亡"的深层次思考,周 作人思想中的"故鬼重来","苦境","苦雨",其发生与成熟都与爱罗先珂有密不可分 的关系. 关键词沙漠死亡周氏兄弟 近百年来,中国学者对西方的阅读往往以中国 为病灶,西方为药方.五四一代学者,以周氏兄弟为 例,他们在切身感受了"国故"中的"鬼气"和"毒气" 所带来的切肤之痛后,转而"别求新声于异邦".这 里的异邦,在有的人那里是欧美启蒙以来的民主人 文思想,在鲁迅那里则是苏联,东欧的文学.但无论 是欧洲还是苏联,五四一代学人忽略掉了一点,那就 是"异邦"思想中,本身也是带有"毒气"和"鬼气"的. 但"异邦"的确有着别样的吸引力.对异邦的想 象是一回事,与其实际接触又是另一回事.周氏兄 弟在上个世纪20年代与爱罗先珂的一段交往,就很 引人深思. 爱罗先珂,一个俄国流亡盲诗人,的确说得上 "名不见经传",假若不是因为鲁迅,只怕今天没有几 个人会知道他了.爱罗先珂两次来华,都住在八道 湾周家;所着《爱罗先珂童话集》和《桃色的云》,也由 鲁迅译为中文出版.鲁迅最初读他的作品,印象是 "虽略露骨,但似尚佳","陈义较浅";晚年评价《爱罗 先珂童话集》日"浅",《桃色的云》日"尚可".1925年 6月,他在《坟?杂议》中写道:"其实,我当时的意思, 不过要传播被虐待者的苦痛的呼声和激发国人对于 强权者的憎恶和愤怒而已.并不是从什么艺术之宫 里伸出手来,拔了海外的奇花瑶草,来移植在华国的 艺苑."可见,鲁迅对爱罗先珂的文艺成就,开始就 有很清晰的认识. 可是,鲁迅却对爱罗先珂礼遇有加,应当说,鲁 迅受到过他的影响,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爱罗 先珂引发或应和了鲁迅思想中对于"沙"的一系列沉 思,周作人的"苦"也和他有莫大关系. "沙"来自于爱罗先珂在中国的直抒胸臆,却引 发了鲁迅的深层思索., 爱罗先珂是一个世界语诗人.这个今天看起来 让人觉得像童话的身份,在上世纪20年代却代了 一 大批怀有"世界大同"豪情壮志的文人.不得不 说,他们的理想多少是有些乌托邦色彩的.这样一 个诗人,来到军阀割据,怪现象遍地的中国,自然要 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而且似他的单纯与天真,也 没有多少人会懂得.因此,他不久就抱怨寂寞了. 从表面上看,爱罗先珂应当并不寂寞,当时中国 的文化界,对这个来自苏联的盲诗人表现出相当的 欢迎,从1921年1O月爱罗先珂到上海,就不断和中 国的文化界名流往来,各大报刊也对他进行跟踪报 道,甚至于《民国日报》主编邵力子亲自写文章表达 仰慕之情.而《晨报》主笔孙伏园,也经常撰文报道 爱罗先珂的行踪.而更有一批名家他的作品: 鲁迅,胡愈之,周作人,夏丐尊,胡适,巴金……而北 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更是聘请他为北京大学世界语教 授.他所发表密集度之广,是其他外国作家难 以相比的,而且为他担任口译的都是胡适这样的名 家.但是,爱罗先珂依旧寂寞了.爱罗先珂所从事 的世界语运动,运动者尽管热心,响应者却很寥寥. 世界语课最初是在北大最大的讲堂里上课的,不久 就觉得讲堂太大了,后来竟搬到一问最小的房间里 去,听众也只剩了两位.世界语的俄国戏剧讲演 —— 《饥饿王》,只讲了一次,就中止了.爱罗先珂的 世界语是非常有"世界大同"的理想的,遇到这样的 挫折,他自然觉得知音廖廖了;作为一个流浪诗人, 古老中国枯寂的生命形态,更使他感到窒息.于是, 他对周氏兄弟诉苦:"寂寞呀,寂寞呀,在沙漠上似的 寂寞呀!"诗人痛苦的呼叫,竞引起了周氏兄弟的强 61 烈共鸣,并引出了他们的无限感慨.周作人痛苦地 自责说:"我们所缺乏的,的确是心情上的润泽,然而 不是他这敏感的不幸诗人也不能这样明显的感着, 因为我们自己已经如仙人掌似的习惯于干枯了". 鲁迅在《鸭的喜剧》中有相同感受: 俄国的盲诗人爱罗先珂君带了他那六弦琴到北 京之后不久,便向我诉苦说:"寂寞呀,寂寞呀,在沙 漠上似的寂寞呀!" 这应该是真实的,但在我却未曾感得;我住得久 了,"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只以为很是嚷嚷 罢了.然而我之所谓嚷嚷,或者也就是他之所谓寂 寞罢.…' 鲁迅历经同盟会,辛亥革命,张勋复辟等等,"嚷 嚷"很能够表明他的心境和态度,此时已经进入中年 的鲁迅,对时代的敏感早已转而对历史,对国民性的 批判.其实早在留日时期,鲁迅已经和尼采,克尔凯 郭尔等人发生了精神上的相遇.他们面对的共同问 题,也是现代性的问题.鲁迅是一个容易发现中国 的病症的人,但理解他的人寥寥,所以他往往是一个 人绝望地战斗.对于沙漠上的孤寂,他深有同感: 是的,沙漠在这里. 没有花,没有诗,没有光,没有热.没有艺术,而 且没有趣味,而且至于没有好奇心. 沉重的沙…… 我是怎样一个怯弱的人呵.这时我想:假使我 是一个歌人,我的声音怕要销沉了罢…… 我是怎样一个狭的人呵.这时我想:倘使我 是一个歌人,我怕要收藏了我的竖琴,沉默了我的歌 声罢o[21(88~ 字里行间所透出来的.是怎样一种孤寂呢?这 种沙漠上的孤独,怕是比爱罗先珂更深吧.背后是: 死亡. 而1923年1月发生"剧评事件",导致几个月后 爱罗先珂永远离开中国,更引起了鲁迅的深思与愤 怒.先是爱罗先珂对北京大学学生的演剧有所批评 (男扮女装的旦角艺术),由鲁迅译出发表《观北京大 学学生演剧和燕京女校学生演剧的记》,里面有"在 中国,没有好的戏剧…?一没有戏剧的国度是怎样寂 寞的国度呵……""中国的年青的男女学生们,难道 并没有这力量,敢将唾沫吐在那生长在旧的道德和 新的不道德里,弄脏了戏剧的真艺术的老年和少年 们的脸上,而白走正当的道路么"的字句.北大学生 竟然被这个盲人激怒了,他们往往自我感觉过于良 好,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自居的.北大学生魏建 62 功出面反驳,作《不敢盲从》一文,颇有侮辱之意.鲁 迅遂作《看了魏建功君的(不敢盲从)以后的几句声 明》,所说"我敢将唾沫吐在生长在旧的道德和新的 不道德里,借了新艺术的名而发挥其本来的旧的不 道德的少年的脸上",是对爱罗先珂的回应,也是鲁 迅自己的切身感受.他自己就曾在回国之初教化学 的时候,体验过全班学生密谋用酒精灯将他炸伤,双 手鲜血淋漓的事实,后来又体验过青年的告密,卖友 求荣.因此鲁迅愤怒了,但是爱罗先珂却因此离开 中国. 爱罗先珂在北京写了几篇童话,由鲁迅译为中 文.1922年12月1日发表的《时光老人》中写道: " …… 但看见青年的人们学着老年,许多回重复了自 己的父亲和祖父的错处和罪恶,还说道我们也是人, 昂然的阔步着,我对于人类的正在进步的事,就疑心 起来了.不但这一件,还有一看见无论在个人的生 活上,在家庭间,在社会上,在政治上,重复着老人的 错处和罪恶的青年,我就很忧虑,怕这幸福的人类接 连的为难了几千年,到底不能不退化的了." 后来鲁迅写道: 我一向是相信进化论的,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 去,青年必胜于老人,对于青年,我敬重之不暇,往往 给我十刀,我只还他一箭.然而后来我明白我倒是 错了.这并非唯物史观的理论或革命文艺的作品蛊 惑我的,我在广东,就目睹了同是青年,而分成两大 阵营,或则投书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 路因此轰毁,后来便时常用了怀疑的眼光去看青年, 不再无条件的敬畏了." 周作人的《"重来"》一文,也是有关这一问题的 深刻思考:"易生做有一本戏剧,说遗传的可怕,名 叫《重来》,意思就是僵尸,因为祖先的坏思想坏行为 在子孙身上再现出来,好像是僵尸的出现.……我 不曾说中国青年多如阿思华特那样的喝酒弄女人以 致发疯,这自然是不会有的,但我知道有许多青年代 表旧礼教说话,实在是一样的可悲的事情." 周作人的这番话今天看来非常有先见之明,他 敏锐地觉察到,有毒的思想,会改头换面地"重来"到 各种新名目的运动之中,"重来"到新的旗帜下和它 的大众之中. 周作人面对"沙漠",想到的是"隐".他予爱罗 先珂离开北京前夕,写过一篇《玩具》.他认为,"在 这博大的沙漠式的中国","仙人掌似的外粗厉而内 腴润的生活是我们唯一的路,即使近于现在为世诟 病的隐逸". 值得玩味的是,周作人以后的人生道路,正是朝 着这个方向去努力,虽然屡战屡败. 第二年,周作人又写了《苦雨》,文章提到了院子 里的积水与深夜蛤蟆的叫声.曾经因为爱罗先珂抱 怨"沙漠上的寂寞"听不到缅甸的虫呜,周氏兄弟特 地弄来过蝌蚪,以安慰盲诗人心灵上的枯寂.此时, 在相同的情景,周作人一定会想到那个慨叹"沙漠上 的寂寞"的爱罗先珂吧?周作人将自己的书斋命名 为"苦雨斋",一个"苦"字,道出多少寂寞,以及"仙人 掌似的外粗厉而内腴润的生活"背后的无奈. 鲁迅呢?他表现出和周作人截然不同的性格. 他要在沙漠上,迎着飞沙走石,即使头破血流也不顾 惜.1925年底,他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之后,在 《华盖集?题记》中写道: …… 我以为如果艺术之宫里有这么麻烦的禁 令,倒不如不进去;还是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 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得遍 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摩自己的凝血,觉得若 有花纹,也未必不及跟着中国的文士们去陪莎士比 亚吃黄油面包之有趣. …… 现在是一年的尽头的深夜,深得这夜将尽 了,我的生命,至少是一部分的生命,已经耗费在写 这些无聊的东西中,而我所获得的,乃是我自己的灵 魂的荒凉和粗糙.但是我并不惧惮这些,也不想遮 盖这些,而且实在有些爱他们了,因为这是我转辗而 生活于风沙中的瘢痕.凡有自己也觉得在风沙中转 辗而生活着的,会知道这意思.…" 鲁迅选择的是一种对抗,用他自己的个体生命. 虽然他知道,这样给自己留下的只是灵魂的荒凉与 粗糙.对于沙漠,他将目光投射到沙之下,一颗粒一 颗粒的沙: 近来的读书人,常常叹中国人好像一盘散沙,无 法可想,将倒楣的责任,归之于大家.其实这是冤枉 了大部分中国人的.小民虽然不学,见事也许不明, 但知道关于本身利害时,何尝不会团结.先前有跪 香,民变,造反;现在也还有请愿之类.他们的像沙, 是被统治者"治"成功的,用文言来说,就是"治绩". 那么,中国就没有沙么?有是有的,但并非小 民,而是大小统治者. 人们又常常说:"升官发财."其实这两件事是不 并列的,其所以要升官,只因为要发财,升官不过是 一 种发财的门径.所以官僚虽然依靠朝廷,却并不 忠于朝廷,吏役虽然依靠衙署,却并不爱护衙署,头 领下一个清廉的命令,小喽罗是决不听的,对付的方 法有"蒙蔽".他们都是自私自利的沙,可以肥已时 就肥已,而且每一粒都是皇帝,可以称尊处就称尊. 有些入译俄皇为"沙皇",移赠此辈,倒是极确切的尊 号.财何从来?是从小民身上刮下来的.小民倘能 团结,发财就烦难,那么,当然应该想尽方法,使他们 变成散沙才好.以沙皇治小民,于是全中国就成为 " 一 盘散沙"了. 然而沙漠以外,还有团结的人们在,他们"如入 无人之境"的走进来了. 这就是沙漠上的大事变.当这时候,古人曾有 两句极切贴的比喻,叫作"君子为猿鹤,小人为虫 沙".那些君子们,不是象白鹤的腾空,就如猢狲的 上树,"树倒猢狲散",另外还有树,他们决不会吃苦. 剩在地下的,便是小民的蝼蚁和泥沙,要践踏杀戮都 可以,他们对沙皇尚且不敌,怎能敌得过沙皇的胜者 呢? 然而当这时候,偏又有人摇笔鼓舌,向着小民提 出严重的质问道:"国民将何以自处"呢,"问国民将 何以善其后"呢?忽然记得了"国民",别的什么都不 说,只又要他们来填亏空,不是等于向着缚了手脚的 人,要求他去捕盗么? 但这正是沙皇治绩的后盾,是猿呜鹤唳的尾声, 称尊肥已之余,必然到来的末一着. 在这里,鲁迅的国民性批判到了,种悲凉的程 度.原来,我们所处的"沙漠",正是这样的"沙"组成 的.而且,我们身陷其中,无法突围——鲁迅常说自 己"黑暗"和"毒气",能够体会鲁迅的人应该明白,他 所指究竟是什么. 爱罗先珂大概自己也不会想到,他的一句感叹 会引起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如此重量级的两个人物的 回应. 参考文献 [1]鲁迅:鸭的喜剧,鲁迅全集:第1卷[M],人民文学 出版社,1981. [2]鲁迅:为"俄国歌剧团",热风[M],人民文学出版 社,1998. [3]鲁迅:序言,三闲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4]鲁迅:题记,华盖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5]鲁迅:沙,鲁迅全集:第4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63
/
本文档为【寂寞沙洲冷——爱罗先珂的“沙”与周氏兄弟的“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