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梵高作品赏析论文

2017-10-08 4页 doc 21KB 2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731942

暂无简介

举报
梵高作品赏析论文梵高作品赏析论文 从设计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梵高的《向日 葵》作品 课程名称:设计心理学 指导教师: 姓 名:胡海涂 黄成昌 学 号:2010101715 2010101703 日期:2012年 10 月 14 日 长沙学院设计艺术系 从设计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梵高的《向日葵》作品 中文摘要:想用《向日葵》来装饰我的画室~让纯净的或调和的铬黄~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种程度的蓝色底子上~从最淡的维罗内塞的蓝色到最高级的蓝色~闪闪发光,我要给这些画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黄色的画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绘玻璃一样。 关键...
梵高作品赏析论文
梵高作品赏析论文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梵高的《向日 葵》作品 课程名称:设计心理学 指导教师: 姓 名:胡海涂 黄成昌 学 号:2010101715 2010101703 日期:2012年 10 月 14 日 长沙学院设计艺术系 从设计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梵高的《向日葵》作品 中文摘要:想用《向日葵》来装饰我的画室~让纯净的或调和的铬黄~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种程度的蓝色底子上~从最淡的维罗内塞的蓝色到最高级的蓝色~闪闪发光,我要给这些画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黄色的画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绘玻璃一样。 关键字,文森特?威廉?梵高 《向日葵》 人格构成。 文森特?威廉?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 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 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挤身 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1890 年7月29日,梵高终因精神疾病的困扰,在美丽的法国瓦 兹河畔结束了其年轻的生命,是年他才37岁。 《向日葵》、《邮递员鲁兰》、《 咖啡馆夜市 》、《包扎着耳 朵的自画像》、《星夜》、《梵高在阿尔勒卧室》、《欧韦的教堂》等,都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以及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当时他的作品虽很难被人接受,却对西方20世纪的绘画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及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主义等,都从他的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自由抒发内心感情、意识和把握形式的相对独立价值、在油画创作中吸收和撷取东方绘画因素等方面,得到启发,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绘画流派。 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梵高很晚才作为一位极具个性化的画家而崭露头角,距他去世时只有八年。 作品以饱满而纯净的黄色调,展示了画家内心中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那一团团如火焰般的向日葵,不仅散发着秋天的成熟,而且更狂放地表现出画家对生活的热烈渴望与顽强追求,那一块块炽热的黄色,不仅融集着自然的光彩,而且宣泄 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激动。梵高虽然只活了37岁,但他的生活和艺术却始终保持着旺盛状态,即使穷困潦倒,也未扔掉那维系生命与精神的画笔。他画的向日葵不是自然的真实写照,而是他生命与精神的自我流露,是他以火一般的热情为生活高唱的赞歌。凡高的艺术中那种狂放不羁的风格,那种充满激情的色彩,那种畅神达意的线条,脱却了自然物象的束缚,而进入了颇为自觉的艺术状态,尽管凡高的艺术在其生前未能得到社会的承认,但却受到了20世纪现代艺术家们的青睐,尤其对野兽主义绘画产生了极大影响。 众所周知的名画《向日葵》笔风大胆,用色夸张,给人一种热爱生命选择生活的表现,但却注定最终成为了梵高苦难生命的缩影。从心理学想象过程来看,梵高创作时先运用夸张方式,在很小的花瓶中直接加入十数朵向日葵,之后通过典型化方式,提取向日葵的特点,将整幅画处理为橙、黄暖色调,是的整幅作品表现出一种喷薄欲出的生命力与感染力。 结合梵高的生平,不难想到,他是将自己生命中因矛盾与孤独而产生的不得宣泄的激情移置到作品中,这也是自我防御机制中的一种,梵高曾经说过:“我想用《向日葵》来装饰我的画室,让纯净的或调和的铬黄,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种程度的蓝色底子上,从最淡的维罗内塞的蓝色到最高级的蓝色,闪闪发光;我要给这些画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黄色的画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绘玻璃一样。”可见他是在用心灵作画,表达自己内心对光与热的追求,这在梵高的其他作品中亦可看到。 无论是人生经历还是艺术生涯,梵高的事迹在心理学领域都很具有典型性,同时也很值得人们研究与探索。 梵高的人格结构中个性倾向性受到了后天环境极大地影响,即他的兴趣、理念、信念、世界观都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发生过巨大的变化,而作为人格结构中最核心、最活跃的成分,个性倾向性巨大的改变也就很好的解释了梵高一生中,尤其是最后几年到法国后所做出的许多怪诞的行为。 如果我们将梵高的一生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来看,即从出生到追求厄休拉未果、从之后到离开荷兰之前、前往法国一直到去世,那么不难看出第一阶段中的梵高过的与普通人无异,而他人格特质的巨大改变始于第二阶段,成于第三阶段。在第二阶段中随着初步的追求厄休拉受挫到后来离开荷兰前的接二连三的爱情、亲情的挫折,梵高的性格与心理已经开始初现乖张的端倪。第三阶段,到法国后,随着环境的改变,生 活质量的改变,画风的改变,从遇见挚友高更到吵架闹翻,以及其他许多事情,梵高的心理开始呈现出一种极为不稳定的状态,已然有了一种精神疾病。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看来,梵高后半生一直处于一种无法在本我与超我中正确定位自我的状态,最终,在长时间的积累下,自我防御机制无法调节,梵高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综上所述,梵高的人生经历给了他与众不同的人格,亦决定了他的艺术风格。但作为一个成就伟大而一生苦难的艺术家,梵高的事迹永远值得后世去铭记与瞻仰。 致谢 搜狐网:ttp://club.sohu.com/list_elite.php?b=zz0324 参考文献 甄巍 . 太阳之子:走进凡•高的《向日葵》出版日期,2007年1月1日
/
本文档为【梵高作品赏析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