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人们总是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研究市场

2017-10-15 50页 doc 150KB 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751406

暂无简介

举报
人们总是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研究市场人们总是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研究市场 第一章 导论 1 第二章 证券投资者心理分析 .................................................................................................. 3 第三章 股票投资中如何保持客观性 ........................................................................................ 4 第四章 避免外部影响坚持独立思考...
人们总是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研究市场
人们总是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研究市场 第一章 导论 1 第二章 证券投资者心理分析 .................................................................................................. 3 第三章 股票投资中如何保持客观性 ........................................................................................ 4 第四章 避免外部影响坚持独立思考 .......................................................................................... 8 第五章 满招损谦受益................................................................................................................ 10 第六章 耐心是获利之本............................................................................................................ 13 第七章 遵守纪律坚持原则........................................................................................................ 16 第七章 投资人情绪的调节与控制 .......................................................................................... 18 第九章 投资人情绪的调节与控制(续)。 ............................................................................ 20 第十章 投资人的个性问题...................................................................................................... 21 十一章 股票投资中的社会心理效应 ...................................................................................... 22 第十二章从众与反从众:何时持相反意见(上) .................................................................... 26 第十三章 从众与反从众:何时持相反意见(中) .............................................................. 28 第十四章 从众与反从众:何时持相反意见(下) .............................................................. 33 第十五章 突发消息获利良机.................................................................................................... 35 第十六章 成功投资者的心理归因味 ...................................................................................... 37 第十八章 投资交易的一些心理策略 ...................................................................................... 43 第十九章 投资交易的十二条原则 ............................................................................................ 45 第一章 导论 人们总是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研究市场,而对如何克服自己的心理弱点却考虑得太少。 经常有一个提法是,让投资人先进行所谓“摸拟练习”,这样做当然也没有什么不好, 问题在于这种“纸上谈兵”的游戏,不能真正训练投资人对市场的实际感觉,更不能积累 有关市场的经验,尤其是一些失败的经验。在这种“摸拟练习”与实际投资之间的基本差 别就在于金钱的委托。在实际投资行为产生时,因为涉及到切身的利益,人们的客观性往 往会被搁置一旁,而代之以感性和情绪化,因而,导致损失经常是不可避免的。 成功意味着谦虚谨慎,市场总有自身的寻找到人性的弱点。我们要不断地检查自 己所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缺点。 二、投资还是投机 投资或投机,其实就是一种零和游戏。对于每一项买入,相应地就有一项卖出。市场 的参与者总是怀着美好的获利期望而来,却不知道他们必须面对同样怀着获利目的的、可 能更有经验的投资人。因此,常常是在严重的损失发生之后,人们才会明白期望在市场中 获利并非那么容易。其实,在证券市场进行投资或投机,对大多数人来说,绝不是一条能 够让人快速致富的捷径,也许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项事业,但它却有与其它事业绝然不 同的特点。 人们往往根据一时的兴致,或者是来自一位朋友、同事、别人的一句话,就会做出成 1 股市心理学 千上万元的投资决定,而在选择其它一些东西如买一件家具时,尽管花费的钱更少,却更为慎重,常常需要认真仔细的考虑、斟酌之后才会做出决定。这个事实也表明,证券市场的价格常常更多地决定于情绪与情感,而不是理性的思考与判断。因此,如果投资人能够认识到这一点,面对市场的波动,能够有意识地抑制自己的情绪本能,并仔细地设计投资计划,那么,他就一定能够超越大众,更有可能在市场中获得成功。 市场的价格往往反映了市场参与者的态度和期望,而这种态度和期望又是人们基于现实的经济、金融状况做出反映的结果。当人们认为,价格将上扬时,他们普遍会变得贪婪,而不论他们所购买的是黄金、棉花、股票或是债券。相反,当人们认为价格将下跌时,情绪上就会变得害怕或恐惧。就此而言,在所有的市场中,人的本性是一致的。这也是我们讨论证券投资心理的一个基本前提。 投资与投机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很多时候难以截然分开。在进行投机活动时需要对未来有一种理性思索和系统分析的能力。华尔街历史上著名的投机家伯纳德?巴鲁克曾经说过:“投机商是一个要对未来发生的事件进行思考和策划的人——也是在事件发生之前就采取行动的人,因而,投机商经常是正确的。”在这个意义上,投机实际上包含了投资、交易以及期货市场上的套头交易等三层含义。投机需要一种超前思维,必须就买什么或卖什么,何时买或卖以及是否要买或卖做出自觉的决定。这就意味着投机者对未来事态的发展情况要有几种设想,并决定在每种情况下应采取何种行动。 尽管各种类型的市场参与者所承受的风险程度以及时间界限是不同的,但从本质上讲,由于人性所具有的共同点,因而,市场心理的表现会有许多相同之处。当投资大众推动市场达到某个极端之时,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必须随时准备采取相反的立场。同样,每个参与者也必须努力保持冷静和客观的头脑,并尽可能把出自情绪和情感的本能反应限制在极小的范围之内。 四、心理学与股票投资 股票投资与心理学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股票投资的主体是人,而人的任何行为都会受其心理活动的影响,因此,任何一项投资行为无疑都受到投资者心理的影响。这种影响通常包括两个方面:在有意识的层面上,个人能够认识到心理作用;但在无意识的层面上,个人却觉察不到这一点。如初入市投资者心理过程: “心电图”的第一个阶段是“懊悔”。投资者看中了一种股票,当天市价为6元,而等他第二天一大早打算人市买进时,却发现价格到了8元,这时,他就懊悔未能早些买人,却又想等价格回落到6元再买进,不料打错了算盘,股价不跌反涨,达到了10元,于是他愈发懊悔,心里的酸劲就甭提了。 第二个阶段是“失望”。当该股票从10元继续上涨到12元时,投资者就开始感到失望,意识到市价并未按自己的美好愿望发展,继而埋怨自己为什么没有在8元价位时入市。 第三个阶段是“生气”。股价涨势不衰,又从12元跃升到14元,投资者的心理由失望转为生气,莫名其妙地怨恨这家公司的股票为什么只涨不跌。 第四个阶段是“气疯”。当股价再升到16元时,不用猜也知道,投资者已经被“气疯”了,情绪剧烈波动,心神不定,对旁人的规劝无动于衷,什么消息,什么传闻,全都听不到,看不见了。 第五个阶段是“盲目跟风”。股价再次上涨,达到18元,本应是投资者做出决断的时候,而他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不再生气,反面觉得这种股票就值这个价,并且还有再涨的可能,暗暗责怪自己以前何苦跟自己过不去呢,于是,他改变了主意,决定在20元时入市。其结果往往是在高价位被套牢,痛苦万分。甚至买进之后,股价一泻千里, 2 股市心理学 弄得血本无归。 在这个过程中,从第一个阶段的“懊悔”到最后一个阶段的“盲目跟风”,都表现了投资人的心理作用。当然,投资者的心理表现是多方面的,如恐惧与贪婪心理、赌博心理、固执己见等等。这一些都对投资人的市场行为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投资者也并非孤立地存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人们的思想感情以及行为,往往受社会上他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所谓“投资心理效应”表现出来的,譬如,当股市中大多数人都对后市表现出浓厚的乐观情绪时,很少有人能够抵御这种影响。股票投资者的心理效应存在一种倾向,即行情上涨时投资者心情会更加乐观,对任何股票都看好,个个勇往直前,唯恐坐失获利良机,从而使本来已上涨的股市更加速上涨。行情下跌时投资者将更加悲观,加速股价的跌落;所以,投资大众的心理效应对股票市场行情具有“乘数”功能,它对股价的涨跌起催化和加速作用。 投资者心理效应的另一种形式是“投资气氛效应”,即市场的交易气氛影响投资者的行为,投资者的行为又影响股价的效果。有些人往往会做出违反其原来意愿的买卖行为,就是受到“投资气氛效应”影响的结果。 证券市场投机心理领域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忽视。 第二章 证券投资者心理分析 美国华尔街著名的分析人士Dow说过:市场的价格本质上反映了各式各样参与者的心态,他们的希望、预期与恐惧。人类发展史证明:环境也许会有所改变化,而人的本性则一如既往。 投资幻觉的表现有种种形式,这里我们讨论这样几种: 1、对于那些抱有“赚钱太容易了”幻觉的人,记住一位著名经纪人的警告是不无裨益的:“交易„„是相当困难的,医生或律师要在学校花七八年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才赚了一些钱,却希望在股票市场上立刻大捞一把。记住,玩股票是世上最棘手的游戏,因为你正和世界上最敏锐的心灵竞争。” 2、从过去的市场运行轨迹之中,我们很容易看到其中的因果关系。于是,我们会认为未来的趋势似乎是可以被预测的。在某个低点买进,到达某个高点卖出。低进高出,投资不过如此而已。出现这种幻觉的原因在于我们过于自信,把复杂的世界大大简化了。社会心理学在讨论人类如何对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时曾经提出一个“因果关系模式”认为,我们总是试图把某个行为与一个特定的原因联系起来。如果某一天股票指数上涨了,人们会认为是利好消息所支撑;如果股票指数下跌,就认为受利空消息影响。总能对所发生的事件做出似乎合理的解释。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留意每天的股市评论对当天的涨跌原因是如何做出分析就不难得出结论了。 4(关于投资理论与技术指标的神话。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当一个广告所承诺的赚钱机会越多,我们应该对其真实性的怀疑也越多,这一点同样适用于证券投资领域。正如前面已经指出的除非你拥有特(别的运气,要想在极短的时间里赚大量的金钱几乎是不可能的(快速致富充其量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某种投资理论或工具真的像广告所说的那么灵验,创建者又何必费尽心机做广告呢, 3 股市心理学 从相反的意义上讲,也同样如此。不过,这时投资人更多的是因为恐惧而不是贪婪。人们似乎倾向于重复过去的错误,但不是最近的过去。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也同有关人类的其它活动一样适用于投资交易领域。从心理上来说,人们一般都会反复思索自己的一些近期经验,并根据最近的境遇做出市场判断,一名受伤的投资人在遭遇不可预见的灾难之后总是会不断进行自我检查,试图在下一次可能的灾难来临之前更好地把握一些预警信号。然而,人们所能做到的常常是把这些因素集中起来以待下一次的失败。因为通常在下一次开始下跌的时候,市场的风险会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 第三章 股票投资中如何保持客观性 把金钱变成金融资产,在心理上就会变得非常感性。在金钱面前,任何偏见都可能表现出来。一些成功的投资人总是告诫我们:必须通过自我控制努力保持心理平衡。必须尽可能地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需要牢记:金融市场的价格决定于投资人对表现出来的经济和金融环境的态度而不是环境本身。这意味着价格的波动将决定于投资大众对未来事件的预期,他们的希望,他们的恐惧,甚至于他们的偏见。 如何克服恐惧和贪婪, 所谓保持客观性或心理平衡意味着在两个破坏性极强的心理力——恐惧和贪婪之间寻找到某种平衡。 一、恐惧心理。恐惧是一种复杂的情绪,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担忧、害怕、惊慌、恐慌等。当一个人处于恐俱之中,常常混合着其它一些否定性的情绪,诸如忿恨、敌意、愤怒、报复心等,因而会形成一种极大的破坏力;一般说来,投资出现的恐惧分为两种形式:害怕招致金钱损失和害怕失掉赚钱机会(即害怕“踏空”)。有位伟大的道氏理论家描述了恐惧的几个方面以及恐惧对投资人心理的不同作用: 1(国家安全危机:扳机上的恐惧任何一种战争的威胁,宣布进人战争状态或散布有关战争的谣言都会使股价大幅下跌,然而,一旦战争真的爆发,股价反而会止跌回稳,通常却是大量买进的好时机。有一句股谚说:“在枪炮声中买进,在凯旋声中卖出。”这是源于如下的事实,即战争的爆发通常是可以预料的,由于对战争的预期,股票市场不断下跌,而风险也随之大为释放,当战争真的开始时反而会止跌回稳。随着胜利愈益明显和确定,股价节节攀升,但在胜利最终实现时却会下跌。因此,胜利的号角声反而是卖出的信号。除非战况恶化,使投资人更加恐惧而使价格趋于更低。 较近的一个例子是“海湾战争”对美国华尔街股市的影响。在1990年1月15日,是夜,联邦军队进军科威特,执行所谓“沙漠风暴行动”。第二天,华尔街一开盘交易,就涌现出大量的买单,道?琼斯指数上跳了75点。 2、所有的人都害怕遭受损失:这种类型的恐惧对富人和穷人、大户和散户都同样有影响,一个人拥有的越多,他就越害怕失去。因此,这种恐惧感对任何确定的个人而言都是潜在的。 3、对消息的担忧任何一个可能对我们的经济利益构成危险的消息都会引起恐俱感。通常。当一个可能的消息传播开来,又无从得到证实,会使投资人终日处于惶惶不安的心理状态之中。当情形变得越严重,则恐慌性的抛售越明显。 4 股市心理学 4、恐惧的大众心理―相互传染恐惧将会引起更多的恐惧。当我们周围的人们纷纷对某个利空消息做出卖出反应时,更多的投资人可能会相信消息的可靠性。结果,我们将难于摆脱大众的恐慌情绪和看法,也会不自觉地加入抛售的行列之中。相反,如果同样的突发消息并没有引起人们显著的反应,那么,我们也许就不会陷人这种大众心理陷阱之中,也不大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 5、熊市中的恐惧永远不会结束。在一个大规模的下跌趋势运行过程中,投资人的恐惧永远不会结束,恐惧感将会在投资人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在股市,差不多所有的牛市都领先于利率水平下调和低息贷款政策而出现,因而,这是一个播种以待下一次的收获之际。这种趋势对于任何一个理性的投资人来说的确是十分明显的。然而,看到股价的猛烈下跌,面对这样一个有所变化的背景,迫使投资人恐惧地认为:这一次不一样~或者认为下跌还将继续。以致错失投资良机。 6、对过去恐惧的记忆。当投资人经历着一连串的挫折,由此而引致的痛苦会给他留下深刻的记忆。他会有意无意的担心出现类似的情形。一个投资人做出一次投资结果却招致巨大的损失,这样(在下一次冒险人市时他会更多地感到神经紧张,判断力也会受此影响。有时候,哪怕是一点轻微的暗示,甚至完全是凭空想象的困难,也会勾起投资人痛苦的记忆而影响投资决策。有时候,这样的提示又会促使投资人做出不明智的抛售行为,因为他试图避免再次损失所带来的心理痛苦。 这种现象对于投资群体也有作用。早在1929年之前,群体心理经历过另一个可怕的“黑色星期五”。1869年,一些投机者试图垄断当时的黄金市场,当黄金价格直线下跌时,他们被迫清仓。这是由于保证金交易所致。在股票市场,这种“出超”也会引起可怕的冲击。尽管现代的投资人很少经历年大暴跌那样的“黑色星期四”,但这一事件仍然在许多投资者的心中留下阴影,因此,哪怕只有这一方面的些许暗示,也会引起投资者的恐慌。 7、害怕“踏空”。这种现象常常发生在股票价格大幅上扬之后,证券经理们经常是根据市场本身或者其他同事来做出评量。如果伴随着大规模的剧烈波动而没有采取投资行为的话,那么,就会有错失机会的感觉,以致这种“踏空”的恐惧是如此强烈,常常使他们不顾一切投人。 这种恐惧感对于个人投资人也有同样的影响。或许投资人相当准确地判断出一轮主要的牛市将要展开,然而,当一个大的波动发生之前,他可能会由于某种原因没有介入,这可能是因为他期待更低的价格。或更有可能地,他已经介人却因为一个不利消息的影响又早早出来了。不管怎么样,这种“牛市中的卖出行为”使投资人有一种被“摔出去”的感觉,这种感觉常常会使投资人产生一种既后悔又忿恨不已的心理,这迫使他们重新投入市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再次投人常常可能已经接近市场的头部。自然,大牛市的信念却由于受到价格暴涨的影响而得以强化。而且“踏空”的感觉也更为强烈。 这种“害怕踏空”的恐惧感通常会伴以愤怒的心理,造成“踏空”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一些不幸的操作失误,如一张不良的买卖委托单,一个招致损失的指令等等。极富戏剧性的是,经常这种突发性的感情常常还与一个主要的市场转折点联系在一起。这种市场心理带给我们的提示在于:首先,在这种不顾一切试图参与市场的情绪冲动之下,显然,我们己经失去了客观性,这时所做出的决策极有可能是错误的。其次,这种情形的实质在于―股价上升一段时期之后,所有的挫折感得到了聚集,有理由相信其他人也会受到类似的挫折感影响。因此,在这种情形之下,最好的策略就是避开它。要知道,证券市场中的投资或投机机会是如此经常的涌现,这就好像我们在城市里“打的”,错过一辆,还有下一辆。而且,常常是当你错过了一次机会,但令人惊奇的是另一次机会也许就要出现了,这时我 5 股市心理学 们需要的只是耐心和遵守纪律。 实际上,这种恐惧感会使我们的头脑处于“真空”状态,以致让我们忘掉市场中还有其它的机会存在,还有其它的方法可供选择。 “踏空”的恐惧还有其它一些表现形式。例如,偶然地我们也会在心理上拒绝承认一些使市场恶化的事实,从而只集中于所谓利好消息,因为我们希望市场能回稳;另一方面,对利空消息却加以漠视,尽管后者可能更有意义。不用说,这种拒绝的结果可能导致灾难性的损失。 二、贪婪心理 贪婪可以说是我们人类的一种本性,也是影响我们心理平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是由过分自信和试图在短时期内获取大利的欲望构成的混和物。在证券市场,由于价格的波动是如此迅速,因而,对于那些试图快速致富的人的确极具诱惑力。问题在于,一旦人们受这种快速致富的欲念所支配,就会招致更多的紧张感,从而容易失掉客观性。 有一个信心随价格波动的信任心理论认为,投资人的信心会随着股票价格的上涨而增强,随着股票价格的下降而减弱。依照这样的观点来看,贪婪这种心理常常会以两种情形出现。在一个上升市道中,当我们购买了一只待涨的股票,而后果然一涨再涨,这时,我们内心的贪欲也会随之膨胀,总是希望在下一次更高的价位再脱手。与此相反,在下跌市况里,伴随着价格的下挫,我们的信心也遭受打击,打算购买的欲望大为减低,常常会期望出现更低的价格再购买,结果却是屡屡错失良机。 贪婪常常会使一项本来成功的投资导致失败。因为成功如不加以适当的控制,也能播下失败的种子。在经历了成功的交易之后,会体验着一种心理愉悦感和不可战胜之感,在这种心理支配之下,常常会采取更多的冒险,做出粗心的决策,而市场总是会不断地寻找我们所拥有的那些脆弱的弱点,这些草率的活动必然为播种灾难性的种子准备适宜的土壤。对此,记住这一句话是重要的:没有人即使是天才能够无往而不胜。人总会不断地经历着成功与失败,一个成功的投资人能够充分地意识到这种不可战胜之感,并且经常是在经历了一次成功的投资之后,努力与市场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感将为他们提供“充电”机会。从而能够以更加客观的心理状态重新投人市场。 投资人不论是在短期交易或者是在长期投资中获得成功,就会有放松和降低警觉性的倾向,因为他们刚刚从市场获得最好的检验。不要付出多少努力就获得的赢利自然不会象经历着痛苦的教训那么让人珍惜。这个现象部分是因为成功的经历强化了我们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信心,结果,我们就不可能对自己的投资或交易情况产生疑问,甚至于在新的相反的证据出现在面前时也是一样。看来,我们需要对“信心随价格相应波动”做一重新认识。随着信心的增强,应采取一些相反的措施,保持我们的步骤有根有据,从而维持平衡的感觉。在投资交易的开始阶段,尚无需太多的要求,因为担忧和谨慎控制了我们做出草率决定的倾向。随着价格朝向我们所希望的方向运动,谨慎之锚逐渐松动,这意味着与我们的立场相反的市场运动会令人惊奇地冲击着我们,也许更好的做法是继续保持一种战战兢兢地态度审视相反的趋势是否正在形成,这样我们就不太会遭受出乎意料的打击,因为我们将学会预测它们。而一旦事件能被预测,对前景的展望也就变得更加容易。否则,其真实意义就会被夸大。这个思想就在于努力保持一种心理平衡,以至于当事情发生时,心理的纷乱能容易地转变。 恐惧和贪婪可以说是潜伏在每一个投资人内心深处的两个心理陷阱,在进行证券投资时,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坠入其中。而一旦投资人受到恐惧与贪婪的影响,客观性就无从谈起,他们也更容易遭受出乎意料的行情的冲击,并对此做出情绪化的反应。从上述对这两 6 股市心理学 种心理的讨论我们不难看到,采取尽可能客观的步骤,努力保持心理的平衡,正是克服这两种心理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的方法。 在恐惧与贪婪这两种破坏性的极端情绪之间还有其它一些形式,这些心理陷阱对于我们保持客观立场也有潜在的危险。在下面的部分我们将做讨论。 三、过度交易的市场化行为 过度交易的市场化行为,会使投资人相信他正运用其判断,而其实只是一种猜测;投资人以为他是进行投机,而其实他是在赌博。一旦市场的情形变得如此的不确定,以致不可能对未来的方向做出准确的判断,这时候,人们应该远离市场,这对于保持投资人的客观性是十分重要的。假如我们仅仅根据一些似是而非的事实做出投资决策,那么,我们对这项决策的信心就不牢固(因而极易受到哪怕是一丁点坏消息或者出乎意料的价格波动的影响而匆匆忙忙地中止一项投资行为。 过度交易会损害投资人的洞察力。这种洞察力可以认为是一种对未来的展望和把握能力。在一轮牛市行情中,大多数股票都会上升,这就象所有的船只都会随着潮水的上涨而上涨一样。而在熊市,大多数股票在大多数时间里都会下跌。然而,上升或下跌通常是以趋势运行方式进行的。在上升的过程中会有回档产生,在下降趋势中也时常会有反弹出现。这就意味着,即使投资人购买了一只优良的股票,也会在一个主要的趋势中逆向而动。如果投资人不断在市场中搏击,频繁进出的结果会使投资人的操作界限变得非常短。养成我们通常说的“跑短线”的习惯。这样一来。投资人将难以确认一个主要趋势的运动方向,往往是在经历一连串令人痛苦的损失之后,才会明白主要的趋势已经发生了变化的结论。 四、希望:最精致的心理陷阱 在经过价格的大幅上扬之后,接下来会经受一个疯狂的抛售之风。这些活动常常也使粗心的投资人招致大量的损失。自然,希望价格会回升到先前的水平,然而很快会发现,市场的机会不断地从他身边溜走。因此,这种希望补偿的心理是保持思维清晰和客观性的最大障碍。 在决定未来投资立场的时候,希望常常有重要的影响,不幸,希望只能使健全的判断受到歪曲或含糊不清,无疑只能招致更大的损失。在某种意义上,希望的牺牲者在心理上总是力求让市场符合其欲望,而不是根据对市场的正确评价来制定客观的计划。 希望可以被定义为“对某种欲望的期待”。一个稳健的投资人不会根据欲望,而是根据对影响价格的未来因素做理性的评枯。不论你所持立场如何,你都应该问问自己,原先的投资是否有充足的理由,这些理由是否依然有效,假如现在拥有现金,这项投资是否仍有意义,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就坚持原来的立场。否则你的判断就可能只是根据希望做出的。 无论何时,你把希望作为坚持一种立场的判断依据时,必须立刻停止。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投资人在一轮跌势已经开始时,还紧紧捂着手中的股票不放,他们希望在下一波反弹时再卖出。然而,市场的判决是无情的。市场不会关心你为该股票所付出的价格,因此,一旦你发觉危险将临,而且,认识到应该卖出股票,那么,就立即卖掉它吧~在华尔街有一种说法:“当一艘轮船即将下沉时,你所要做的不是祷告,而是立即逃命~”这也许是对这种情况的最好处置。这样做至少可以达到两点:第一,使你免遭潜在的严重损失。一旦你表露出仅仅是根据希望做出判断,甚至加以合理化,那么,你就会忽视任何潜在的危险,而那是更易于促使价格进一步下跌的。第二,这对于你重新获得客观性也是至关重要的,及早的脱身,也可以使自己尽可能避免许许多多的偏见。为了做到这一点,你只须审查自己的观点、立场,并尽可能地对自己的情形做出公平的评价。 7 股市心理学 五、克服习惯化的投资偏好 涉足证券市场的人,往往会形成自己的投资偏好,发展出一套独特的投资理念,他们经常买卖某种证券而获利,就会“食髓知味”般地不断投资于这种或同类证券,直到某一天栽了跟头,吃了苦头为止。譬如,“做多”发财的,必然酷爱“先进后出”。而“做空”赚钱的,则惯于“先出后进”。 喜欢固定、持久地选择某种投资对象,或者采取某种操作方式,这是一种习惯化的投资行为。有的投资人对某家公司或某类证券较熟悉,了解其具体情况,自然会偏好该类证券;有的投资人进行某种操作屡屡得手,财源滚滚,就会执着地迷上这种操作方式。肉于这种习惯化的投资偏好,我们也常常会为持有某只股票而强调一些貌似合理的理由。 然而,投资人面对的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市场。如所周知,市场是每一个参与者的态度、希望和恐惧的混合体。投资或投机,就是在不确定中寻求暂时的确定,这意味着我们有必要在价格变化之前确认其运作方向。各种各样的分析手段及心理方法正是用来消除这种不确定性,这个过程要求客观性,然而,一种习惯化的投资偏好对保持客观性构成了障碍。从心理学来说,这是投资人心理的一种定势效应,由于这种心理定势使我们在入市之前就会受到先入之见的影响,使我们对市场的预期和解释变得相当教条。只有在市场逆我们的预期而行并且带来一些损失之后,我们才可能对原先的信念产生怀疑。因此,任何一个怀着偏见、抱有一层不变观点参与市场的人都是和客观性的要求不一致的。 不断进行自我反省是克服习惯化投资偏好的一个有效方法。通过回顾自己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的交易情况和投资成绩,寻找出成功或是失败的原因、这对不断改进自己的投资行为是有好处的。通常在回顾过去的交易情况时,我们发现,导致失败的原因是十分清晰的,但当时却感到惘然。在这种反省中,也许失败的经验更值得记取,虽然我们的本性似乎是更趋于记住愉快的事情而忘掉痛苦的经历。 即使成功的投资,也还是需要不断地加以改进。因为在经历成功之后,投资人会有放松和降低警觉性的倾向,因为他们刚刚从市场获得最好的检验,不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就获得的赢利,自然不会像经历着痛苦的教训那么让人珍惜。这个现象部分是因为成功的经历强化了我们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信念,结果,我们就不可能对自己的投资或交易情况产生疑问,甚至子在新的相反的证据出现在面前时也是一样。然而,要改变一种既成的投资行为不是一墩而就的,因为这涉及到改变习惯,而这种习惯是在过去长时期内不断重复和强化而形成的。我们的一些习惯是根深蒂固的情绪模式,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模式建立得非常早。心理学家告诉我们,除非我们不断做出努力,否则,这些习惯模式很难发生改变。 第四章 避免外部影响坚持独立思考 在投资或投机活动中,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避免外部的影响。在实际的市场交易活动中,当我们面临买卖抉择的时候,恐惧和贪婪往往会不召即致,无形之中就会干扰心理的平衡。来自我们自身的经验以及外部的影响都会使我们的判断失真,因此,为了达成客观性,我们必须对来自内部、外部的两种力量做出正确的评估。 外部的因素会对投资人的情绪产生不良影响,简单的解决方法是移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避免与媒体接触。 8 股市心理学 来自外部的影响使投资人的心理噪音超过允许的范围,以致干扰了正常的思维与判断,因此,要达到客观性的目标就要求投资人有意识地过滤掉尽可能多的不良影响。成功的投资人对此有深刻的体会。据说,美国华尔街历史上著名的投机家李维摩尔为了避免受到外部影响,通常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办公室里,过着一种离群索居似的生活。他认为,一旦与人接触,话题就不免会涉及到股票市场,就会让他听到各种各样的市场传闻、小道消息等等。而独处可以使他的心理活动免受这些外部因素的干扰,以保持独立思考的功能。李维摩尔也是这样一个投资理念的信奉者,即真正的消息总是隐藏在报刊标题的背后。他认为,要在证券市场中获得成功,唯一的方法就是通过仔细地研究分析特定公司的情况,而不是根据个人一时的情绪,譬如,在好消息公布时买进,在坏消息出现时卖出。 一、大众媒体 每当市场风云变幻,涨跌难以预期之际,投资人对传媒的依赖性和敏感性都会大大提高。有所谓寻求支援和认同排斥的说法,这反映了大众对传媒的基本态度。当我们倾向于某种态度时,就会试图在传媒提供的信息中寻求支援,对哪些与自己的立场相同或相似的观点,我们会更乐于接受;对那些与自己的立场对立的观点,我们会试图加以排斥,甚至予以有意无意的忽视。在人际关系心理学中有一个说法:“我们总是倾心于那些同意我们观点的人”。说的是类似的道理。 传媒对投资人的投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可以更加具体地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趋同心理 投资人往往在相同的时刻,收听同样的广播,收看同样的电视,接受同一个股评家的评论,在这样一种认知趋同的作用下,投资人的买卖行为出现一致性自然是不足为奇的。 2(定势心理 在心理学上,定势心理是指人们由于过去的经验作用,而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固定化的倾向。在投资心理上,常常表现为投资人对某一类股票格外钟情,对某种操作手法十分偏好,即使情形发生了变化,他们仍然会利用原先的一套作法。 二、市场传闻与小道消息 三、专家与权威的意见 根据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观点,人的天性是趋乐避苦的。反映在市场中,对于成功的经验人们会津津乐道,而失败的教训却常常被遗忘。对于专家来说也是如此,关于成功的神话会常被提起,而挫折则留给他们自己。 四、绿色草坪效应 当我们遥看远处的草地时,常常会有一种错觉产生,好像那里的草地比起身边的这一块来显得格外的绿意葱葱,可是,当我们真的跑向前去,绿意却大为逊色,就像一句著名的唐诗所说: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一现象称之为“绿色草坪效应”。比如,我们经常听人说起“老婆是别人的好”之类的戏语。而“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情形相信是很多人都会有的经验。在股票投资中,同样存在着类似的心理效应。投资人购买了一种股票,自然是非常看好它的涨势,可是市场仿佛有意与他作对似的,自从他买了这只股票之后,偏偏就不再上涨了,甚至更经常发生的是,这只股票反而开始下挫。于是投资人的心态容易变得浮躁起来,从而失去客观性。 9 股市心理学 第五章 满招损谦受益 本章将讨论这样几种投资心态:偏见、教条主义、过度自信以及克服之法。 通常,在不断取得成功之后,投资人难免会感到有几分得意,心里会沾沾自喜,他会觉得自己是不可战胜的,然而,市场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总有方法找到人们的弱点,经常发生的是在你获得些许的成功之后,在一瞬间就会让你好不容易积累的利润一扫而光。正像彼得?林奇所说的“你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赔钱,但得花很长的时间赚钱。”因为过分的自信和热情引起的粗心终将导致市场判断失误,并引发更频繁的交易,人的本性就在于成功之后会更多的进行冒险。 傲慢的偏见以及妄自尊大都缘于过分自信,本来,自信是一个必备的心理素质。但是,太相信自己对行情的研判能力,因而陷人过分自信的心理陷阱。当市场出现意料之外的走势时,他们往往不会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而是一味埋怨市场。他们忘记了“市场永远是对的,错的只能是自己”这句格言。 在人际心理学中有一种“基本归因错误”。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如某天股市上涨了,就有人会对其原因加以推测。归因使得人们对事物有所预见,它使我们对周围世界和自己有一个相对固定、前后一致的看法,使得我们能够适应世界。所谓“基本归因错误”是说我们在对别人的行为原因进行分析时,倾向于夸大个人特性的作用,而贬低外部情境的影响。而对自己的行为原因的分析正好相反。因此,如果事情成功了,那一定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要是失败了,那肯定是别人的错误。在日常生活中,像这样过分自信的人也是随处可见的。譬如,在观看球类比赛时,经常会听到一些观众指手划脚地对比赛加以评论,仿佛场上的球员、教练都不如他,甚至有的人会说:我要在场上就会如何如何之类。 有一项以球员为对象的研究显示,如果球队赢了,球员多半会认为,原因是超水平发挥、平时练习刻苦,或作战计划周密奏效的缘故。如果球队输了,则必然是他们心理有障碍、不够专心、没有发挥出水平,不仅只是因为对手较强。输赢双方都认为自己是影响比赛结果的唯一因素——输了球是别人的错,赢了球则归功于自己的努力。 为什么有人会如此强调自己,而忽略别人的贡献或他们应该分担的责任,一个原因是我们对自己的经验、行为和思想最熟悉,自然会据以上评估做预侧,结果形成根深蒂固的偏见,高估自己却看不清别人的作用和贡献。另一个原因是清楚自己付出多少时间、精力,又饱受多少苦难,对自己的贡献自然常记在心,而忽略别人努力的结果。于是我们经常抱怨工作有多辛苦、任务有多困难,而别人的工作又多容易。这种误解往往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怨恨和冲突,而这在我们的周围不难发现。唯有靠良好的沟通、开放的心胸及设身处地的去理解他人,才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总之,我们对未来的预测常常怀有偏见。而情绪上的波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是否诉诸个人经验,都会影响我们的判断。能否精确地描绘出蓝图,往往决定我们的预测如何。我们必须多注意“真正”的事实、多对自己的看法存疑、多接受相对的观点。要克服这些偏见有个好方法:凡事从相反的立场来看,从未来展望评估目前的局势。在股票市场上,绝不可妄自尊大,相反的意见格外重要,你听到相反的意见时,不仅不应排斥,而且应带着感激的心理去研究它。 10 股市心理学 一般说来,志得意满者常常也是固执己见的人,要他承认错误简直比登天还难。证券市场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地方,在人们觉得最为稳定,以为一切都如所料之时,也许风暴会悄然而至。因此,在市场中搏击的人们需要具有随机应变的心理素质。在人生许多的冒险事业中,傲慢的偏见和固执的态度往往构成达成目标的障碍;在投机领域,教条主义正是导致灾难的秘方。 投资人的偏见会使他教条式的坚持既定的立场,即使在市场的条件已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其实,在市场的条件发生变化时,一个人是否有能力修正自己的观点,这是决定他能否在市场中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因为证券市场永远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没有确定无疑的东西,一切都是相对的(一个总是在充满矛盾现象的市场之中抱有极端意见的人注定会遭遇麻烦。 没有理由期望一个没有受过大量训练、没有经验的人,能在证券交易中持续获胜。 富于才智、经验和金钱的人们所做的就是如何从普通的投资人身上拿走更多的钱。 市场似乎也遵循不能付出就不能得到的法则,正如有一位专家所说的:“市场提供了主要的报酬,既有金钱上的,也有心理上的,而只有那些怀着谦逊之心、充满求知欲和愿意付出努力的人才能得到。”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总是自我感觉非常好,这是投资人过度自信的又一种表现。比如,明明自己的法很一般,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却认为大可与书法家相比。古语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对自己有一种正确的评价是可取的,而自我感觉良好则有可能构成一个心理陷阱。在股票市场中,我们经常能够听到有的投资人埋怨说,某支股票业绩如何优良,题材多多,股价偏低却无人光顾,大有一种孤芳自赏的味道。这正是自我感觉良好的一种反映。所以,现代西方著名经济学家,也是股票投资专家凯恩斯说:“股票投资好比是选美投票。”投资人必须把自己的喜好放在次要的地位,首先要考虑的反倒是大众的看法,唯有获得大众喜欢的才有可能当选。股票投资也是一样,希望购买的人愈多,股价就会上涨,希望购买的人愈少,股价就会下跌。想购买的人多,显示股票受人欢迎。因此,在选择股票时,应特别注意这一点,要留意哪些股票受到投资大众的青睐。在投资股票的时候,千万不可凭自己的喜好,必须了解大众的看法。这就是股票投资的“选美理论”。 在面对证期市场这样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时,谨慎小心无大错。然而,心理学研究指出:人们在做困难而重大的决定时(过度自信却是最典型的表现。譬如,一个较普遍的事实是:日常生活中为买一件物品人们常常会货比三家才做出选择,但在进行股票投资时,却显得非常盲目。可见,过度自信的倾向,并不因任务变得困难而减低,面对困难的任务,人们的过度自信反而会随之增加。这一点在股票市场表现得尤为明显。造成这种情况的另一个原因在于,股票市场价格的变化是如此频繁,买进卖出是如此容易,这使投资人很方便的就可以做出一项决定。了解到这一点,投资人就应该时时提醒自己,在没有充分了解相关信息之前,不匆忙做出一项决策。对此,有的投资专家建议,要在市场之外做出投资决定,这是有道理的。在进行投机之时,多一分警觉,也就多了一分成功的可能。 偏见代表了一种教条主义的看法,其结果常常是当原先的一些条件已经发生变化时还抱定原来的立场,不知道要采取变通的方法。在教条主义者的个人词典里,只有“按部就班”,没有“随机应变”。他们要是看多,就会盲目的乐观,一心做多头;要是看空,就变得悲观绝望,以为股价将会跌到底。 偏见这种东西在每个投资人身上多少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要克服这个投资障碍,首要的一步就是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特别应该对自己那些引致失败的交易活动加以 11 股市心理学 认真地评估,仔细分析当时的心理状态、思想情况等。由于在人的记忆中总是倾向于保持美好的东西,而忘掉那些令人不偷快的事物。所以,对失败的交易或投资进行检讨就显得格外有意义。从失败中,聪明的投资人可以学会许多东西。成功往往会让人更得意,而失败则会教人谨慎小心。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道理十分简单,真正能加以实行的人却不多见。 克服偏见的第二步就是建立某些可以称为安全阀门的措施,以减少投资人再次掉进同样的陷阱的机会。在进行一项投资或交易时,不要问自己期望赚多少钱。尽管在此时,投资人总是相信获利的机会将大于风险,否则,他是根本不会投身市场的。但是,与此相反,我们应该问问自己,在正常情况下什么是可能发生的最糟糕的事情。换句话说,在潜在的利润之前先考虑风险。这个过程可达到两个目标:第一,它说明了风险与获利的关系。第二(有助于投资人事先有所戒备,想到自己可能会犯错误。 更进一步地,投资人有必要考虑在什么条件下,将会放弃原先的投资立场。这一步决定的做出,有赖于投资人抱持什么样的投资理念或投资哲学。如果投资人欣赏技术分析,那么这涉及到建立一个支持水准,如在那些条件满足之时就买进或卖出。如果投资人主要依赖基本面的分析,那么可能会把宏观经济方面的一些变化作为决策的依据,特别是像利率水平的高低将会作为一个引发点。具体运用哪一种分析方法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投资人如何理解和活用,一旦原先确定的条件得到满足就要毫不犹豫地付诸实施。 有些投资人在经历了一系列成功的交易活动之后,常常会产生过分自信的感觉,以致在市场出现明显的头部特征时也会傲慢地加以忽视。这实际上是一种更精致的偏见。投资人需要记住:任何人要年复一年一致地取得优良的成绩几乎是不可能的。快速的获利,更多的可能是由于机遇的成份。防范这种自大症的一个安全措施是事先确定一个确切的获利百分比,一旦达到这个百分比就立即清仓,抽出资金,把钱投向债券市场或其它一些相对安全的地方。这是一种常被国外商品金融期货公司所采用的典型技术。他们非常了解,当他们的老总们获得大量利润之后就会变得粗心和自大,所以,这些公司的经营者作为一种防范措施的惯例,要把钱从账户中转移到另外一些地方。有些公司则在赢利一旦达到一个确定的量之后要求他们的经理停止交易,或给他们一个短暂的假期,让心情好好放个假,这样,当他们重新开始交易时,从心理上说,他们必须从头开始,因而会变得更加谨慎小心。 同样,这些公司也有一些规定,一旦损失达到某个确定的水平就要迫使经理们关闭账户,暂停交易。这样做的目的也是给他们的交易者一段时间,让他们思考自己所犯的错误。一些经常发生账户亏损的经理被要求写一份书面,以反省其交易,试图确定什么地方发生了错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处理之后,这些经理得以重新“充电”,恢复心理平衡,他才可以允许继续交易。以上一些对资金经理们十分有效的做法,作为个人投资者也可以加以采纳。 12 股市心理学 第六章 耐心是获利之本 证券市场是一个高效率的市场,每天的价格波动十分频繁,这给一些投资人造成一种幻觉,似乎只要迅速投人市场就可以让人获利,这正是在投资人中普遍存在的快速致富的心理陷阱。在这些投资人的眼中,证券市场好像是一个钞票满天飞的地方,他们只要伸手就可以大捞一把。由于这种快速致富的心态,投资人很难静下心来,仔细的考虑和计划被搁置一旁,而代之以没有耐心和冲动。这种诱惑不可避免地导致这样的情形:使市场参与者还不会走就想飞。而且,在这种心态左右之下做出的投资决定,往往会与投资人原先的想法相反。 没有其它的商业冒险会像证券市场那样使大多数的参与者变得如此没有耐心,这或许是快速致富的思想成了许多投资人的推动力,对他们来说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同样是非常容易的。时间将会冲淡一切,日复一日的失败也很难改变投资人中的这种幻觉,甚至会更加激起投资人一种急于求成的心理。华尔街著名的投机客在其谈到这种现象时说“时间因素对成功的投机而言比起其它任何商业交易更不能被忽视”。 很多人所犯的一个主要错误就是:他们试图抓住每一次市场机会,这种策略很少能获得成功。因为这样做不仅使我们失去对敏锐的洞察力,而且,会使许多人陷人一种输赢交替的循环运作之中。欲抓住每一次趋势变化的企图,也会使我们失去客观性、失去对市场的触觉,很容易导致心理不平衡。同时,这也使我们更倾向于根据冲动而不是事实采取行动。投资决定的做出更多依赖一时的可能性而不是冷静的思考和反省。因此,在市场中,谨慎远比试图抓住每次市场机会的想法给我们带来更多成功的可能。彼得?林奇在《战胜华尔街》一书中把任何因为股价的升降而买卖股票的人都称为市场的投机者。他说:“市场的投机者试图对股价的短期波动进行预测,希望获取快速的利润。但极少有人能以这种方式赚钱。”他还指出:“试图跟随市场节奏你会发现自己总是在市场底部即将反转时退出市场,而在市场升到顶部即将反转时进人市场。人们会认为碰到这样的事是因为自己不走运,实际上,这只是因为他们想入非非。” 值得永远记住的一点是:即使现在失掉一次机会,永远还有另外一次。这就像在城市里打的,错过一辆,很快就会来下一辆。只有在成功的可能性很大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才是最好的投资决定。也只有当一个人用冷静的、不同的眼光(这常常需要避免天天泡在市场中)来评估投资可能性时,他成功的可能性才会大大增加。 分清自己的需要是保持投资人耐心的一个条件。大多数人来到证券市场的主要目标就是获利,但纯粹以获利为目标的投资人却很难在市场立足。原因很简单,这样的目标极易使投资人失掉理性。金钱是这么奇怪的一种东西,人一旦为其所困,就会变得十分感性。在投资界,追逐利润是人们的首要目标,但见利就追的急躁冒进者,往往会劳神费力,一无所获,或者投人市场的陷阱之中而不能自拔。而另有一些投资人看似轻轻松松,并不以一时的得失为动摇,却往往能在股市中赢利。所以,我们说进入证券市场的人们,追求的是同一个目标―利润,得到的却是两种结果——输或赢。 也许我们需要想一想战争中的所谓“游击战”的策略。为什么游击队能打胜仗,一个原因是游击队总是在作战中集中自己的优势兵力打击敌人,因此,在遭遇敌人时他们往往有更大的成功可能性。而且,游击队通常是由自己来选择作战的时机和地点。假如游击队对每一个遭遇之敌都与之作战的话,他们就有可能冒大的风险,因为在开放性的战斗中敌 13 股市心理学 人也许会占据优势。这个“游击原则”同样适用于市场投资或投机人士。游击队是极有耐心的,市场的参与者也应该如此。耐心的程度与市场参与者的时间界限有关,对于短线投机人来说,其耐心只要求几天到几周的时间;对于中长期的投资人来说,其时间界限从几个月到几年。当然,时间界限并不是十分重要的,这里的关键之处在于,投资或投机人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鸭子归队”,毕竟,心急吃不得热豆腐。在最佳时机从市场中获利的困难之处在于:应该由投资人自己而不是市场来决定什么时候进行交易。 长线投资人通常是根据基本分析做出投资决策的,这就需要等待市场价值被低枯的时机。一个十分有用的衡量方法就是市盈率水平。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低于十倍的市盈率是比较少见的,一旦这样的时机出现,无疑就是一个绝好的投资机会。譬如,前几年,上海股市中的四川长虹这支股票,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其市盈率在十倍以内,实践表明,那时买进这支股票的投资人都能获得巨额利润。当然,在对市场价值做出评价时也要考虑其它技术指标的状况,在这一点上,分析方法与时间框架并不矛盾,重要的是要确定,根据自己独特的分析系统和时间界限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期待一个低风险切入点的出现。没有任何一本关于投资的书籍能告诉人们,什么时候应该进行投资,什么时候应该进行投机,或许内心的冲动会鼓励人们投入,但理智却要克制这种冲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基于情绪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头脑做出投资决定。 因此,耐心的一个首要原则就是:要有耐心不急于投入。即使出现大多数的技术指标或条件都与市场的底部特征相关时,也并不意味者就是最好的人市时机。当然,这个所谓的底部恃征,完全是依据投资人的时间界限而言的,因为对一个长线投资人来说,可能这种情况只出现在一年中的某一个时间,而对中短期投资人来说,这种情况可能在每周、每月都会出现。 一名优秀的猎手也是一个极具耐心的人。在猎物没有出现之前,他们决不会过早暴露自己,也不会滥放空枪。而一旦猎物出现,他们就会立刻出击,绝不会有丝毫的犹豫。股市投资人也需要具备猎手的这种优良品质,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投资机会出现。当没有机会时,宁愿多休息,不急于投入。生活的哲理告诉我们,只有懂得休息的人,才能真正享受到生活的乐趣。同样,只有懂得让钱休息的投资人,才能得到利润稳步增长的快乐。当机会出现在面前,则绝不犹豫,如猎鹰捕食一样投入。 投资人的耐心是千百次成败得失中修炼出来的结果,也是理性判断与实践操作的产物。通常需要具备这样几个条件:(1)心态稳定,不患得患失。(2)独立判断,相信自己。(3)具有大局观,不为一时的波动所迷惑。(4)洞悉人性与股性。 投资人的耐心往往在股市的涨涨跌跌之中,最能表现出来。 在市场下跌之时,如果已有一定幅度,许多投资人往往心痒难耐,唯恐失掉低点买进时机,于是伸手拦腰接住,结果下跌势头不止,不是割肉就是套牢。买卖只在涨跌不在价位之高低。大势下跌之中,炒股者尤其需要耐心,要冷静研究大势走向及个股特性,摈弃那种捕捉“黑马”的幻想,耐心等待时机,顺势而为。 在涨势中,耐心同样是捕捉胜机的重要因素。有时在涨势中我们买了一只股票,随后股票却不涨反跌,进入调整,眼看着别的股票都在上涨,而自己持有的股票却老在原地踏步,甚至还略有下挫,这时投资人的耐心和信心都面临严峻地考验。如果投资人抱定“总有一天等到你”的信念,以充分的耐心等待价格的回升,也许不久之后,股价真的会上涨,因为在一轮上升行情中,大多数股票都会有平均的上涨幅度;但实际经常看到的是,买进一支行情看好的股票,期待价格涨升后脱手。可是,等了几天还不见动静,甚至市价不升反跌,就往往沉不住气了,于是,在股价刚要启动的前一刻,反而丧失了“抗战到底”的 14 股市心理学 信念,而发生一卖掉就出现大涨的悲剧。 可以说,忍耐的功夫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资本。投资收益,很大程度上正是忍耐与等待的报酬。除非能做到恰到好处的判断,且运气极佳,否则是很少能立刻获利的。因此,不论是持股待涨,还是打算在股价下跌后买进,都必须经历一段忍耐、等待的时间。 我们可以把一支股票的买卖与其它商业交易做一比较。例如(某人也许租了一家商店,随后却发现经营状况并不如所设想的那么好,但是他想退出却不容易。商店不是一种易买卖的东西,不是随时都会有人待购的,因此,他只有耐心等待;然而,在股票市场,情形却大不相同,投资人买了一支股票,不幸价格下跌,如果他愿意承担损失,他是随时可以抛掉的,因为市场上总有出价与要价,所以,我们的资产能够十分容易的变现。这种易于变现的特性也许正是证券投资远较其它商业活动更具吸引力的一个重要理由。 不幸的是,证券市场这种价格易变现的机制也有其缺陷。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十分方便地随时了解股票行情。每时每刻都可以让投资人明白自己投资的价值是多少,看到价格上升,自然很高兴;看到价格下跌,自然很沮丧。这样持续不断地贴近价格机制使投资人变得十分情绪化。我们不得不为每天的股价涨落而操心,让情绪随股票的波动而波动,一天下来,投资人往往会感到精疲力竭。真是心随股票一起动,愈动愈担心。而且(既然在价格暂时下跌之际,变现是十分容易的,而且并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价。因此,投资人难免不受其诱惑做出卖出举动,以期在继续下跌之后再补回来。这种冲动是如此的强烈,以致使投资人只对价格的波动做出情绪化的反应,而不是根据市场条件的变化采取行动。市场直接是对投资人耐心的试验场。有一个观点认为,要想成功就需要不断地贴近市场,了解各种消息。这是错误的,正如我们在前面提到的,太贴近市场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在其它领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也许是对的,但在证券市场却并非如此。市场不关心投资人所付出的成本。特别是有一些经历了短线操作的痛苦而下定决心要做长期投资的投资者,一旦股价又开始下跌,他的决心便要面临真正的考验。当熊市真的来临,投资人担心股票价格会跌得一钱不值,而他们的投资将血本无归,他们决定挽救剩下的钱,于是他们抛售股票,即使赔本一也在所不惜。他们会对自己说,拿回一部分总比什么也拿不到要好。就是在这个时候,人们突然间变成了短期投资者,虽然他们曾信誓旦旦宣称自己要做一个长期投资者。他们被情控制,并且忘记了当初买股票的理由——在好公司里拥有股份,他们陷人恐慌,因为股价很低。他们不是等待股价回升,相反却以低价抛出股票。“没有人强迫他们这样做,他们自己急着要赔钱”。 长期耐心的投资意味着获利。正如彼得?林奇所说的:“时间,时间在股市中会创造奇迹”,“时间能够赚钱”。(《战胜华尔街》)。 如果投资人怀着一种乐观的、坚定的观点进行一项投资,那么,机会就是十分有利的。如果投资人对每一个消息和价格的变化都做出反应,那么,他也许能赚点小钱,但有更多的机会亏钱。对股票市场的长期获利能力,我国的投资人可能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毕竟我国股市的发展只有短短的儿年时间。长期投资理念的确立还需要一个过程。但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运作和投资情形来看,长期投资确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怀着十二分的耐心进行投资,根据市场的条件而不是情绪的变化做出决策——这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唯其如此,投资成功的可能性才会大大提高。这里的关键是要有一个立足于长期投资的计划,彼得?林奇的建议是以20年为期,其实,结合我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比较大的特征,一个长期投资计划也许改为一至五年就会产生效果了。长期投资可以使人避免为每天的价格波动而操心,你不用担心市场明天可能会如何,换言之(投资人只要做好自己的家庭作业,其余的由市场去做。时间就是金钱~让时间和金钱去工作吧,我们只要 15 股市心理学 坐下来等待结果。 关于长期投资,彼得?林奇的说法对投资人应不无启迪。他把股票投资看作是一种婚姻―金钱与投资的婚姻。他说,投资人不必在分析该买哪种股票方面是个天才,但是如果没有耐心和勇气去长期持有股票,那只是一个投机者。区分投资者好坏的并不总是头脑,而通常是纪律。盯住你的股票不管其他,不理睬所有“精明的忠告”,像木偶一样行事。人们总是到处寻找在华尔街获胜的秘诀,长久以来真正的秘诀就是一条:买进有盈利能力企业的股票,在没有极好的理由时不要抛掉。甚至于,股价下跌也不是卖出的好理由。在《战胜华尔街》一书中,彼得?林奇劝告人们说:“如果你想获得股市的最大收益,尤其是在你还年轻,时间站在你一边的时候,最好的选择是把尽可能多的钱拿来买股,然后任凭它在股市里沉浮。在股市跌的日子里你会承受痛苦,但只要你不抛售股票你就不会真正的损失。如果你充分投资,你就会充分享受股市魔术般不可预测的变动带给你的好处。” 第七章 遵守纪律坚持原则 许多成功的投资人在谈到他们获得成功的经验时,都强调遵守纪律,坚持原则这样的投资理念。的确,在投资和交易活动中做到这些是十分重要的。在证券市场,诱惑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一个没有自律精神的投资人是很容易被市场牵着鼻子走的。通常,在经历一连串的损失之后,当投资人再次进人市场时,他会想:“这一次我一定要坚持我的计划,不受其它杂念于扰。”可是,一旦市场的运行与投资人的预期相反,他们便又会为自己找到改变初衷的理由。 根据某个特别的方法进行一项投资或做出一项交易决定,并坚持这个计划,这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十分简单的事情。然而,实际上,要做到这一点却是非常难。由于心理上的障碍以及人性所固有的弱点(许多投资人一开始满怀美好的设想,却常常发现自己中途改变了计划,最终失掉本来会为我们带来赢利的投资或交易。 坚持投资方向是重要的,但是,保持足够的灵活性,在条件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改变原定的投资方向同样也是必要的。这看起来有些矛盾,实际上,这需要具有相当灵敏的感觉。市场运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一个投资方向的确定本来就是依据市场的条件做出的,既然条件发生了变化,投资人除了调整自己的投资方向,以适应市场之外,并无他法。当然,这要求投资人对市场的看法具有辩证的特征,需要记住的是,市场永远处在变动之中,而且,一切皆相对。 由于市场的这种永动性,因此,如何透过涨涨跌跌的表象,认清市场运动的本质,对于我们大多数投资人来说始终是一个难题。我们往往是遵循一个计划开始,不久,由于一个出乎意料的事件发生,甚至于受到别人一句话的暗示就改变这个计划。于是,我们会忘掉或者故意视而不见―基本的条件根本就没有发生变化。事实上,这种改变不过是我们的一种心理变化而已,并非由于外部事件影响到我们的投资理念,而是似乎可能发生的事情影响了我们的知觉,并不是实际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可以来看看在投资及交易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情形。 假定一个投资人在初期阶段就很幸运地确认这是一轮牛市的开始,于是,他决定采取持股策略,并且抱定主意,不到一个理想的赢利水平绝不放弃。在初期阶段,市场的运作 16 股市心理学 的确符合他的看法,也确实表现出一轮牛市的特征。然而,不久以后,这些特征似乎发生了变化,市场出乎意料地反向运动,其幅度之大足以让投资人担心是否行情开始逆转,于是,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特别是当股价的波动接近其投资成本时,对于可能会招致亏损的担心,已经远远超过了原先对市场所做的预期。终于,投资人不顾一切做出抛售股票的决定。影响投资人做出抛售决定的因素中,也许还需要提到我们在前面曾经讨论过的市场的易于变现性,它让投资人觉得,先抛出股票再到低位捡回来是十分容易的。但不幸的是,市场好像总是要和这些投资人作对似的,一旦投资人做出决定,市场却又朝着相反的方向运作了。通常,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人是不大可能立即改变主意返回到市场中来的,这或许是人的一种惯性作用。对一般的投资大众而言,要改变一种态度不是十分迅速的,多空的转换需要一个过程,但股市却是一个需要经常转变观点和立场的地方。如果投资人能够坚守其原先的立场,不管市场的波动继续执行其计划,那是可以获利的。正如股市谚语所说:多头和空头都能赚钱,唯优柔寡断者否。 但是,经常发生的却是,人们怀着遵守某一个美好的投资计划的设想投身于市场之中,却常常会自己凭空设想一些可能性,从而推翻原先的计划。伴随着市场涨跌循环,投资人也总是不断地制定计划,又改变它,周而复始做着赔本的生意。 促使投资人改变计划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对计划执行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尤其是对可能出现的最糟糕的情况缺乏准备,因而,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当市场经受利空消息的打击,股价一步步走低时,投资人头脑中的本能反应就是退出,而这恰恰可能是一个最糟糕的时机。因为在投资人普遍感到恐慌,不敢买股票的时候,往往也是股票价格最低的时机。正如彼得?林奇所说,在阴影笼罩股市的日子,正是买进廉价股票的好机会。“人们认为,在股市大跌或回调时投资股票是很危险的。其实此时只有卖出股票才是危险的,他们忘了另一种危险——踏空的危险,即在股市飞涨的时候手中却没有股票。”所以(在这个时候,投资人坚持自己的投资计划不动摇就显得难能可贵。这需要有一种“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气概。“股市的下跌并不是惊人的事件,它是一个循环事件。”春去春会来,花谢花还会再开,即使发生了最大的股灾,股票的价格总会涨回来。投资人如果能够执行一个确定的投资计划,不理睬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就定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如果在大多数投资者恐慌性抛售的时候追加投资,将会得到更加丰厚的回报。 任何一个市场的参与者都会认识到这一点,不能坚持原定的投资路线是一种定期袭击人们的相当普遍的错误类型。多少次我们看到一些介绍投资书籍或软件程序等的广告,也许会为其所吹嘘的效果所迷惑,不过,我们也不排除其中确实有一些是作者独特经验的(和发现。问题在于,又有多少投资人曾经严格按照这些书籍或程序所指示的去实践,真实的情况可能是,满怀希望的投资人一开始也许怀有最好的企图,却极少能坚持他们的计划,他们眼见这此系统或软件运作良好,却没有耐心和纪律遵守这些规则。 这样的现象似乎并不限于证券市场,例如,许多运动迷,购买了一些昂贵的运动器材,试图利用它们增强体质,然而,通常是在开始一阵热情过去之后,他们也就失去了兴趣,将器械弃置一边。这似乎是人类的好奇心易于转移的一个例证。 因此,了解怎么做是一回事,把认识付诸于行动是另一回事。正如道?琼斯理论所指出的,通常在一轮主要的牛市中,也会被一些作为次要的反向循环波动所中断。一个主要的上升趋势总是由一系列的上升高点和低点组成的,因此,即使一个投资者在一个循环高点买进了股票,这种错误也只是暂时的,因为上升趋势最终会让投资人“解套”。但在熊市中则正好相反(此时,股票价格的运行是一波比一波低,高点不断下移,而低点不断被刷新,这样,投资人即使在一个循环低点购进了股票,如果不能及时出手的话,那么,他就 17 股市心理学 可能面临亏损的结局。对一个自律的投资人来说,在一轮牛市中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着自己手中的股票升值;而在一轮熊市中同样要求投资人遵守纪律,不急于抢反弹,耐心等待一个真正的底部出现。 不能坚持原定的投资立场的一个比较普遍的错误在于,投资人往往会有一种“这一次也许不一样”的错觉。通常在市场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一些技术指标纷纷显示超买,投资大众仍会想象着更高的价格出现,传媒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极力鼓噪所谓“大牛市”的到来。于是,投资大众充满着乐观气氛,差不多人人都在期待着创新高。希望取代了事实,狂热含着梦幻的观念紧紧抓住了公众的想象,他们偏离了常轨,欣喜地接受这样一个虚幻的观念:一个新时代已经到来~既然如此,投资人会认为,这一次或许真的不同。原先的立场被抛在脑后,相反,看着价格持续攀升,仿佛再也不会掉下来,甚至一些已经早一步退出的投资人也会耐不住,又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重新人市,忘掉了所有那些早先曾让他们退出市场的原则。自然,依靠幻觉是无法支撑的,市场一如既往地发现人性所固有的弱点。每一次的上升或下跌,情形虽然会有所不同,但本质却十分一致。正如沿着同一条路登山,上去和下来都是同一条轨迹,股市的运行与此类似。投资人的结局却如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那一位倒霉的西西弗斯,每天要推动巨石上山、一到山顶石头就会滚下来,于是可怜的西西弗斯又得重新来过。如果说西西弗斯的命运是由于宙斯大帝惩罚的结果,那么,投资人的命运则完全是由白己的抉择所致。 总之,我们身边的一些事件和每天的新闻报道都易使人们步人歧途,市场出乎意料的价格波动会刺激着投资人敏感的神经,还有许多的事物会使我们分心,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人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自律精神,的确很难遵循自己的投资路线。其实,从市场本身的运行规律来看,一旦形成一个主要的趋势就不会随意改变,期间虽然会有相反的走势出现,但那不过是一些小的波动而已。一只燕子的到来并不意味着春天的来临。同样,一个孤立的利好消息并不能改变熊市的趋势,一个突发的利空也不会影响牛市的运行。在投资中。我们必须学会分清树木与森林~ 如果我们遵循某个特别的方法或投资哲学,不论是一种交易系统还是更长期的基本理念,坚持原则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就会丧失掉投资决策的基础。 第八章 投资人情绪的调节与控制 由于人的情绪是与其对外部环境的认知分不开的,因此,外部环境的细微变化都会对情绪发生影响。置身于证券市场中的人们,他们的情绪往往会随着市场价格的跌宕起伏而波动。据说,摩根在有一次被问到明天的市场行情会如何时,他只是简单地回答说:股市会继续波动。这句简短的话道出了股票市场的真谛。当股票价格涨涨跌跌之际,投资人的心情是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的,一会儿是刺激兴奋,满怀期待;一会儿是焦虑不安,满脸沮丧。只有在一天的交易结束之后,投资人的情绪才会稍微平静一些。投资人常常是在各种情绪冲动之下做出投资决策,并为此付出代价,而且,经常会为他们自己的行为后悔不已。要想在证券投资中获得成功,需要冷静和理智,避免受到情绪的困扰。这要求投资人对自己的情绪要适时进行调节与控制。为此,在本章和下一章,我们将讨论恐惧与贪婪之外的一些不良情绪的影响,然后,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谈谈情绪的调节与控制问题。 18 股市心理学 一、 焦虑过度 市场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但人心却总是不断寻求确定性。在现实中,人们力图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有规律,而不是杂乱无章。当不确定的情形出现时,我们的内心会感到慌乱,会出现一种惶惶不安的心理。比如,当一个人匆匆忙忙追赶一趟火车,却又不知道准确的时间,他会非常紧张,担心不能及时赶到,也许胃病会发作,胸中透不过气,双肩紧绷,汗珠直淌。有意思的是,假如这个人知道那趟火车已经开走了,他反而会定下神来,只是品尝着后悔。心理学指出,人们往往在事情发生时,反倒不是很在意,而在事情可能发生的阶段最为焦虑。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一些“套牢”在一个股票上,最后忍痛“割肉”的投资人身上。投资于股票市场,在购进一只股票之后不涨反跌,这对于投资人来说都是经常发生的,面对这种情形怎么办,有许多投资人不愿意承认损失,况且,最初的损失因为金额不大还是可以忍受的,于是持股不抛,期待后市反弹,但股票市场仿佛是专门与这些人作对似的,反弹只是昙花一现,这样投资人愈来愈深地被股票套牢,投资人的情绪遭受痛苦的折磨,懊恼后悔,悲观失望,以致惶惶不可终日,最终,当投资人下定决心忍痛“割肉”,亏损成了定局,这时反倒使投资人心理变得安定起来。 有人把这种情形称为证券投资焦虑症,由于证券市场的波动起伏是不可预知的,因此,投资股票常常需要面对这种不确定性,这就好像把赌注下在一个不确定的结果上,因而产生令人焦虑的情绪。经历着焦虑折磨的投资人心理会变得过度紧张,他们更容易被突然的股价波动所吓倒,我们曾经看到过报道,有老年投资人在剧烈波动的行情中,尤其是在猛烈下跌市道中引发心脏病的新闻消息。股票市场被人形容成“一个颤抖着双膝的老太婆”是很有道理的。 焦虑常造成许多投资者对股市的不正常的过度反应,对理性的投资者而言,记住一件事对他们是有好处的:人们通常会对股市做出过度的反应,因为他们总是担心随时发生的事件,会比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都糟。股票市场时常在所谓的“利空消息”披露之后,股价反而上涨,虽然每次情况会有所不同。人们对于焦虑的反应会如此强烈,是因为它是一种让人特别厌恶的情绪。 既然股市总是常常波动,所以下一步如何变化几乎是无法确定的,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种不确定性正是投资股市最有利可图之处,因为如果是稳定而没有任何风险的话,回报的可能性也因此大为减少。投资股票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焦虑,重要的是如何适度控制它,而且不让它影响投资人的判断力。 过度的焦虑通常会妨碍我们的判断和决定,你不妨回想一下以前的经验,看看是否曾在非常焦虑的压力下做决定。那时候的你真是坐立不安~每次都犯相同的毛病愈是紧张,愈是难于专心各方面的信息。你如果是一味的担心股市,那么,对每个经济事件都会感到紧张。当焦虑到极限时,你不仅难以做出简单的决策,而且会冲动地做出错误的决定。从另一方面来说,你可能因此“冻结”了自己下决心的能力,而无法做任何决策。但是,股市却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它并不会因此而停止和你作对,过度焦虑的结果只能会给你带来更大的损失。 二、 固执己见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说的是人的个性、许多观念一旦形成,是根深蒂固难以改变的。其实,在股票市场奉行的是机会主义,是一定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和勇气的。 有一点要记住,在股市中应有不同的选择。但困难在于我们许多人被某种立场限制住,而失去了选择的自由。一旦自己被某种立场限制住,就很难改变成见。要尽量发挥想象力,假想自己在不同立场、持不同的观念,再选择一种让自己感觉最好的立场——通常这个立 19 股市心理学 场能使你做出最佳判断。投资者的重点应放在事实和可以获得的利润上,而不是死守原则或只看到自己的损失。 三、 杞人忧天 四、 拒绝承认事实 心态的平和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许多人的情绪易于走极端,在市场趋于乐观时,他们会盲目看好;在市场显得悲观时,他们又格外看淡。有时候,明明有一些证据出现在面前,但因为与自己的立场相反,这些投资人也会拒绝承认事实。如一位投资人在1997年4月,以每股48元的价格买进深发展,预期不久会上涨到60元。不幸的是,他买进之后,股价持续下跌,于是,在45元时,他又继续买进,股价仍然持续下跌,当每股跌至40元时,他用最后剩余资金再继续买进深发展。然而,深发展的股价仍然没有止跌,在随后的几个月时间里,深发展的股价一直没能回升到40元之上。这位投资者由于过分看好深发展,从而忽视了反面的一些因素。在深发展见顶回落,股价连连下滑之际,拒绝承认这个事实,反而用向下摊平的做法,结果是屡买屡套,最终被深度套牢。 每个人都有拒绝承认事实的心理现象。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防卫机制,它普遍地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这种心理使我们看不到一些显明的事实,甚至于在事实面前还会拒绝承认,采取鸵鸟式的处理方式。例如,像前面提到的那位投资人玉在看到下跌的事实之后,在每股45元时如果不是买进而是卖出的话,那么情形就会大不相同。这也提示我们:在股市投资中通常所谓“割肉”的做法的确有其可取之处。有人说在股市中投资或投机理的不会“割肉”的股民不是一个成熟的投资人。这话是有道理的。 第九章 投资人情绪的调节与控制(续)。 人的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对于在证券市场进行投资的人们不无启示。由于证券市场的独特性,股票行情的每一次波动都会牵动投资人的神经,尤其是一些中短线投资者,时时刻刻会关心股票的价格。买进一支股票,上涨了,会担心是否涨到头,需要抓住时机抛出;下跌了,则备受套牢之苦,经受“割肉”还是“不割肉”的折磨。真是所谓涨亦忧,跌更忧。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称之为“证券忧郁症”,其根源就在于,投资人对股票价格的过分敏感,甚至于常常会凭空想象自己所处的境地。相信这种症状在许多投资人身上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这也正是投资人的情绪困扰所致。如何避免这种不良情绪的影响,要求投资人做到:宠辱不惊,赢不失态,输也要输得起,并且树立信心,决不盲从。在股市市场,表面上看来是金钱问题,其实是对投资人心态的考验,所谓斗智斗勇斗心态,正是如此。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曾说:“专业投资这种游戏,对于一点赌性都没有的人来说,实在是既无聊又繁琐的了。至于有赌性而对投资又有兴趣的人,想要以此为嗜好,则必须付出昂贵的代价。” 具体地说,投资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设定目标 首先要确立自己的投资目标。再细分出来不同的小目标;小目标订得愈具体愈好,对你投资做决定及安排时间愈有帮助。 20 股市心理学 2(制定行动步骤 3(确立投资策略 在进人股市之前最重要的就是明确制定出一套买进、卖出的投资策略。因为这时还没有受到贪心、恐惧等情绪的影响。 4(培养良好的投资习惯,持之以恒按照计划去实行。 很多人视投资计划为可有可无。经常可以看到投资人忙忙碌碌、频繁进出,其行动完全依据个人对市场的感觉,他们不断地在市场中进行投资或投机,完全是走一步看一步,表面上看来是随机应变,实际上是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必须有纪律地遵守自己制订的投资计划。这是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受情绪影响的一个有效方法。 第十章 投资人的个性问题 心理学中有一句话:性格即命运。一个人的性格是他的生活经历的反映和记录。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正如没有任何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两个人的性格会是完全一样的,即使是双胞胎,他们的性格也存在着差异。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性格既是个人生活的烙印,又对个人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他的事业能否取得成功。优柔寡断 优柔寡断常常使投资人在股价波动之际拿不定主意,左右摇摆。例如,很多人在来到证券市场之前,也许已经制订了一份计划,确定了投资策略,并对未来可能的行情发展有了明确的判断,但到市场面临操作时,却很容易受当时盘面和市场环境变化以及大众心理的影响,而改变主意。比如(事前看好某支股票会上涨到30元,但当该股票升至25元时,市场行情左右摇摆,一些投资人纷纷抛售,于是,这个投资人也往往情绪波动,加入抛售行列。有些投资人明明感觉自己手中股票价格已高,并决定卖掉,但到市场,听到一些人说市场还可看好,股价仍会上涨,持股人便又改变主意,结果往往错失良机。在股价下跌之时,优柔寡断这种性格上的弱点,再加上人心固有的恐惧心理,也常常使投资人错失机会。比如,我们非常看好某支股票,却因为价格太高一直没有机会,终于,因所谓利空消息影响,该股票的价格开始下挫,在开始阶段,投资人还可以保持良好心态,但随着大多数股票纷纷下跌,投资人的恐惧心理发挥作用了,虽然心里很想趁低价买进该股票,却因为害怕而踌躇不前。因此,决定以等待的方式处理内心的矛盾,并为自己的决定找到借口:“也许股价会跌得更低一点,那时候再买也不迟。”然而,股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正当投资人犹豫不决之时,股价却止跌回稳,既然在价格很低的时候没有买进该股票,投资人决定再等待,心里期望着价格会再次回落。但股市仿佛是故意要和投资人做对似的,股价不仅不再下跌,反而放量上涨,犹豫不决的投资人更不敢去追涨,于是,一个绝好的获利机会就这样和投资人擦肩滋过。可笑的是,面对这种情况,一些投资人往往会以“我本来准备等它跌得更低再买进”作为借口,进行自我安慰。其实这只不过是自愚的行为。实际上,投资入并不是真的认为股价还会下跌。但在股价上涨后,却把它当作没有采取行动的理由,这样也许觉得心理会舒服一点,因为一方面我们仍然可以装作自己的观点正确,另一方面把自己的行为合理化,也可籍此消除自己内心的焦虑感。 21 股市心理学 一、赌性,足 投资和投机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有时是很难做出区分的。不论是投资者还是投机客,都同样要面对不确定的情形,而当人们在处理不确定的情形时,赌性就会发挥其作用。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说过:“对于一个完全没有赌性的人来说,投资这碗饭实在是费神而又单调乏味,但是相反,有赌性的人投资时,则必须为他的赌性付出相当的代价。” 二、完美主义 四、抑郁心理 五、得意忘形 得意忘形之辈对市场盲目乐观,忘乎所以。另一个表现是:自我感觉过于良好。 第十一章 股票投资中的社会心理效应 一、从众效应 从众效应是群体心理中极为常见的一种心理效应,它是指居于群体中的个人往往会受到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从而表现出在知觉、判断及行为上与群体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譬如,股票市场就是由各式各样投资人所组成的一个大众聚集场所,由于股市充满着不确定性,投资人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常常会以他人的行为作为一种社会参照。这就为从众效应的产生提供了温床。在股市中,投资大众的心态与行为往往对投资个体产生影响,有时候,这种影响甚至表现为一种无形的压力,使人不由自主地改变或动摇自己原有的想法与行为,屈从于群体的压力。当股市行情看好时,大家都被“传染”得一片乐观情绪,纷纷抢进筹码;在行情疲软的时候,整个市场又被“传染”成一派悲观气氛,以致引发恐慌性抛售,甚至一些原来不想卖股票的人,由于眼看着电子屏幕上的数字频频下跳,耳听到的是一片卖出的喧嚷声,于是也受了感染,忍不住抛售一空。这正是股市中从众效应的一种表现。 正因为股市是一个不确定性很大的市场,因此,其价位的高低往往由人的心理预期决定,而不存在一个能够实现帕累托效率的均衡点。这就使得置身于其中的人们常常会受市场走势的左右,而失去主见。一旦被股市的波动牵着鼻子走,投资人往往会表现为一种从众心理,有些人甚至会盲目肯定要跌,盲目跟进,而不以自己的脑子独立思考。 造成我国股市中经常发生从众现象的群体行为基础是与中国人的性格以及长期形成的消费观念(习惯)有关的。一方面,在国人的性格中有急功近利的一面,突出表现为社会上群众的集邮热、气功热、君子兰热、呼拉圈热、经商热等等,热浪一个接一个。急功近利使得人们只看重眼前利益,不注重明天的收益,在股市投资中就表现重视短期效益,这大概是我国股市投资中,无论机构大户还是散兵游勇大多为“短线客”的心理因由。另一方面从中国人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来看我们如果把中西方人的消费行为做一番比较,可以说欧美人的消费型成为菱形,即任何一种新的消费方式出台,总是先由少数人发展到从数人,最后又减少为数人,最后一刀切结束。中国人的消费型则是正方形,即一下子展开,延续一段时间,双一下子结束。也许正是这种正方形消费方式,影响了人们的投资行为。从近年来国内出现的炒股票热、炒房地产热、炒期货热中,人们不难发现,国人一哄而起, 22 股市心理学 一哄而散的消费习性,这反映在股市中就是一种从众跟风行为。 纵观世界股市历史,引发几次大的暴跌行情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投资大众在极度恐慌心理状态下出现一致性的抛售行为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譬如,1929年10月28日,席卷纽约、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等世界几大金融中心的股市大暴跌;1987年10月19日,美国纽约股市的大暴跌。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股市中的从众效应反而更加经常地表现出来。由于股市投资人,不论实力大小,常常会在同一时刻注视电子屏幕上股票的即时行情和即时走势图(因此,当计算机机械地发生买人或卖出的信号时,就好象给广大投资人下达一个相同指令。于是投资人采取步调一致的行动,也就可以想见了。这种由计算机所导演的趋同行为,在许多盲目相信所谓“技术分析”的投资人群中更是常见。据说,美国诊盯年lo月的股市大跌,就是计算机所引导带领大家采取同一行动所造成的,以致在10月22日华尔街当局不得不限制使用电脑程控进行交易,并从23日起接连在三个营业日每天提前两小时收盘,以阻止股价继续直跌。 二、时狂现象 社会心理学中所说的时狂现象是一种大众激奋方式,一种令人亢奋不已的大众投入状态,也是一种几近狂热而无理性的状态。 早在1852年,有一位叫麦琪的作者出版了一本讲述市场经济中投机行为和其他脱离理智行为的书,名为《非同寻常的大众幻觉和群众性疯狂》,记载了1636年荷兰的“郁金香疯狂”,1720年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和英国的“南海泡沫”等历史事件中的金融欺诈和群众颠狂行为。 以荷兰“郁金香狂潮”事件为例,作为一种花卉,郁金香是颇为单调和短寿的,不过,郁金香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塑性,其茎能以自然或人工方式“迸裂”而变种,所得“异种”的花叶形状和色泽与众不同,因此价值不菲。当年荷兰人为之疯狂的就是这种“异种”郁金香。 据考证,郁金香狂潮源于1594年,荷兰著名的植物学家沙尔?戴列克留北凭着好奇心从土耳其带回几个郁金香鳞茎在莱顿大学的药材种植园里。之后,园里盛开的郁金香引起了轰动,引起了许许多多的爱慕者。但戴列克留北只愿把此花用作研究,拒绝出售,最后他的郁金香只能被悄悄地“拿走了”,并在荷兰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商业性栽培,以致引发一场郁金香狂潮。1634年初,随着一些业余炒家人市,郁金香价格被炒上了天。在1637年一个鳞茎可卖到一万荷兰盾,而在那时这个价格可以在首都阿姆斯特丹的运河旁买一幢私人住宅。一时间,许多荷兰人,不论穷人或富人都不从事生产,以高价买卖郁金香为荣。 郁金香狂潮完全是因为人们对“异种”郁金香的狂热喜爱,盲目追逐所引发,自然也随着人们对这种狂热的降温而陷人低潮。自1637年2月起,郁金香价格开始大幅度下跌,人们竞相抛售,为此而招致破产者数不胜数,上至王公巨贾,下至贩夫走卒,投身于这场狂潮者莫不全军覆没。这场投机狂潮的惨烈情况不难想象,以致后来政府不得不出面千预、国会也为此颁布了禁止投机买卖郁金香的法令,但收获甚微。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17世纪荷兰郁金香狂潮,它被后来许多群众投机心理的专家作为一个经典范例。由于证券市场所特有的投机性,也由于置身于其中的投资大众为追逐暴利而常常丧失理性,因此,证券市场的历史发展中可以找到许多典型事例。在投资学上有名的著作,如特列明的《股市心理学》就以郁金香价格分析广大投资人的心理(他认为正常人都知道以购买一间房屋的价格购一个球茎是荒唐之举,但参与其事者则完全没有这种感觉,相反,他们预期的是日后卖出球茎所得可购数间房屋。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所指 23 股市心理学 出的,在股票市场上,真正起作用的并不是人们对股票公司投资前景的展望,而只是他们对股票在下一期出售时能卖出高价钱的短期考虑。这种情况下,股市投机者的行为受投机幻觉的支配。虽然投机幻觉迟早是会破灭的,但是不利用这一幻觉似乎又是愚蠢的。于是,股市上就演出一幕幕从勃然暴富到忽而破产的活剧。后来人们提出的股市投资中“博傻理论”也是从郁金香狂潮等一系列时狂现象中所获得的启示。 回顾中国股市,在短短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也曾数次发生极具戏剧性的“博傻”游戏。如1993年的“宝延风波”,曾使上海股市中的延中股票,在短短几天之内价格从八九元狂升到四十元~在1995年著名的“5.18井喷”行情中由于受到5月17日晚中国证会关于关闭国债期市消息的影响,上海股市指数5月18日从前一日的580点跳高到760点开盘,当日以763点收盘,上升幅度30%,此后连续两天,股市继续狂升到928点,累计涨幅达60,~在三天的狂热之中,大小投资人唯恐买不到股票,纷纷争相入市抢筹码,致使大盘连连出现颇为壮观的抢盘现象,绝妙的是,在经历三天的狂潮之后,5月22日,因为证监会发布将发行95年、96年度55亿元新股的消息,5月23日一开盘沪深股市巨幅下跌,上海股市从前日897跳低100点以789点开盘,报收750点,此后两天又连续下跌,至5月乃日,沪指收盘为696点,三天之内暴跌300点~这种多空之间的突然转换,固然有新兴股市政策方面影响颇大的因素,但广大投资大众的博傻心理也可以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1995年8月,沪深股市兴起的狂炒所谓“外资控股板块”,也是在一些主力机构的人为操纵之下,吸引广大投资人追逐时狂、博傻的又一个例证。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股价原本只有二三元钱,被股民称为“垃圾股”的股票,在所谓“外资参股”的传闻之下,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疯狂炒作,价格翻几番。在这些股的炒作过程中,投资人根本不考虑这些公司的业绩如何。完全是一种博傻游戏~ 三、暗示流言的作用 暗示是社会影响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是指人或环境以含蓄、间接的方式向他人发出某种信息,以此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具体表现为使人不知不觉之中毫无抵抗力地接受某种意见、观点,从而表现出相应的心理和行为。 股票市场中出现的暗示现象,主要是一种社会暗示,它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人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实现的。股票市场是一个高风险市场,置身于其中的人们对信息十分敏感,信息在股市中的流动又十分快捷。在这里,每时每刻都会听到各种各样的消息,纷纷扬扬,传入投资者的耳中、从而对投资行为产生影响,这些往往是通过暗示作用实现的。有时候,投资者之间不经意说过的一句话,也有可能对他人产生强烈的暗示作用。 有关群众心理的易受暗示性,在十九世纪末一些早期社会心理学家的著作巾已经有所论及。法国学者黎朋认为,暗示是一种类似于催眠的现象,其结果导致了群众中的个人丧失其个人身份(去个性化)。另一个法国学者塔尔德在《模仿律》(1989年)一书中则指出:“暗示——模仿过程的作用起始于某个具有独一无二的观念或行为的始作俑者,他将这一观念或行为的复本传递给周围的一个又一个人,以致无穷。”这种现象具体表现在股市上,就是各种题材、概念的炒作。在不同的时间里,股市中会兴起炒作某种概念的风气。所谓“概念或题材”,往往是首先由一些机构主力发掘,加上一些股市分析家的大肆鼓吹渲染,经由各种媒介而流传于股市。在沪深股市中,就有许多这样那样的概念。比如“浦东概念”、“收购概念”、“三峡溉念”、“外资购并概念”、“九七回归概念”、“高科技概念”、“资产重组概念”等等,这些概念常常出现在各种股评文章里,也流行于投资者口头传播之间。这似乎向投资人做出一种暗示,只要投资于蕴含这些概念的股票,就能抓住市场的炒作热点,从而达到盈利的目的。 24 股市心理学 流言是社会影响的又一重要形式。作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流言在股票市场中表现得尤为淋漓尽致。它所传布消息的真实性往往难以确定,这使流言在股市这样一个即时波动的风险市场有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其所引起的连锁反应也极为迅速。 一般就来,流言对股市波动和影响,主要是表现为两种情况,即所谓“利多传言”与“利空传言”。由于股市中信息传递具有不对称性的特点,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千差万别。某些机构主力为了做行情,有时候也故意会制造一些流言,以达到操纵股市的目的。在股市层出不穷的投机风潮中,流言所扮演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同一时刻,传入人们耳中的流言常常是真假莫辨,亦幻亦真,除了极少数了解真相的“内幕人,,之外,一般的中小投资人往往会无所适从。 流言在传播过程中其内容会发生变化、甚至歪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流言的内容在传播过程中,由于经过多次传播之后变得简明扼要,甚至会遗漏许多具体细节,失去一些信息;接受传言的人由于对其中有的内容较易引起注意和兴趣,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经他再次传播时,就会强调其印象深刻的部分。而且,流言的接受者常常以自己的知识经验、立场态度等主观因素来理解流言的内容,凡是他认为合乎逻辑的部分就接受下来,同时凭自己的想象对它做进一步的加工。因此,流言在传播中过程中往往会失真。这种情形在股市中表现的尤甚。本来只是一条小小的消息,一旦成为流言在股民中传播开来,经过多人的“添油加醋”(就可能演变成为一条大消息,成为重大利多或利空。 由于证券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对消息极度敏感的场所,常常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引起股民的关注,进而造成股市价格变动。目前,我国沪深股市的投资人数已近四千万,其中既有一些中小型机构投资者,更多是广大中小散户。在股市交易时间,遍布于各大中小城市的证券交易网点里,众多投资人不仅翘首观望股市即时行情,还须耳听八方,及时捕捉来自各方面的消息,判断传闻的真假。 值得注意的是,股票市场对消息、甚至对流言的吸收消化,前后并不一致,往往具有超前性,这与流言传播过程中的S型特点是相符的。有关研究表明,流言传播的速度开始时较为缓慢,随后不断加快,当达到高潮时,将近饱和状态―人人皆知时,又变得缓慢起来。这时,它的作用已经不再象初期的那么大,实际上,在股票市场,一条人人皆知的新闻就不再是新闻,当投资大众反应出现钝化,就可能会引起相反的效应。因此实际情况常常是,一旦利好传言得到证实,离下跌也就不远了,而一旦利空传言被大众所了解,也就孕育了上涨的机会。 三、感染效应 这是股票市场的又一种群体心理效应。 根据情绪冲动而不是理性判断所做出投资决策常常只会导致失败。 心理学上所说的感染效应是指个人情绪反应受到他人或群体的影响,个体对他人或群体的某种心理状态的无意识、不自在的遵从。这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证券市场,这通常表现为投资大众心理与操纵手法的相互传染。 感染效应在股市中的作用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其一,这种群体效应的实现并不是一定要使受感染者接受某种信息或行为模式,而是通过传播某种情绪状态来实现的。行情看好时置身于其中的投资者们也会传染为一片乐观情绪,甚至一些原来并不怎么看好的投资人,在看到大家都一致认为看涨之时,也会转而改变自己的观点,而投人到做多行列。同样,当一些投资者由于某个利空传闻做出卖出反应时,恐怕的情绪也会使更多的人相信这个消息的可靠性,结果,难于摆脱大众的恐慌情绪和看法,也加人到抛售的行列。尽管投资立场的转变通常也与个人的人格特征有关,但 25 股市心理学 市场中的情绪感染作用不容忽视。 其二,股票市场中的情绪感染效应导源于投资大众心理。历史上,无数次投机狂潮的掀起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群体感染效应的影响,人们相互之间的情感影响经历着多次的相互强化,这一现象称之为“循环反应”或“链锁反应”。这是一个由他人的情绪在自己身上引发同样情绪的过程。 第十二章从众与反从众:何时持相反意见(上) 相反理论的基本思想是:由于人类的乐群性,以及对偏离大多数人的恐惧,当人们处于主流之中时,心理上会感到最安全。因此,极易形成一致的意见,他们会相互强化其信念,并拒绝接受其他观点。这种行为常常导致市场顶部的过度乐观情绪,以及市场临近底部时的悲观气氛,该理论指出,在证期市场上,群众意见高度一致时,市场即将转向,应采取截然相反的方式行动。 随着一个观念或理论的普及,常常一些基本的东西反而会受到歪曲,相反意见理论在投资人中的流行也同样不能逃脱这个“怪圈”。既然在主要的市场转折点上,投资大众往往会犯错误,因此,人人都在试图成为一个“相反者”,甚至于每天或每周的交易中都在寻找相反意见。于是,在投资界,追随大众几乎被认为是一桩可怕的罪行。但是,正如相反意见理论的首创者指出的,实际上~投资大众通常在大多数时间里~特别是在市场波动的主要趋势上是正确的~但在市场的转折关头投资大众却常常会发生错误。在市场中~当大部分人看好时~市势会因为这些看好情绪变成实质购买力而上升。这个现象有可能维持很久~直至所有人看好(情绪趋于一致时~他们都会看错。“当群众认同某个观念~他们往往会由于冲动而立刻改变自己的观点~当人们不能顺利地思考~在做出决策时就会十分相似。当每一个人都有相同的想法时~每一个人都可能会错。” 因此投资人不能机械地得出结论“我抱持熊市观点,因为人人都牛劲十足。”相反意见理论并非暗示只要大部分人看好就要看淡,或大众看淡时要看好。相反意见理论着眼于这些看好看淡的比例的“趋势”,它是一个动态的理论。该理论从实际市场研究之中,发现真正赚钱的人只占百分之五,其余百分之九十五都是输家。要做市场的赢家,就需要与群众的思想相反,而不可同流合污。 相反意见理论的基本依据就是在市场行将转势,由牛市转人熊市前一刻,每一个人都看好,都会觉得股票价格会再上升,大家都有这个共识时,就会尽量购买(以致消耗了多方的力量,直至想买入的人都已经买入了,而后续资金却无以为继,这样,牛市就会在所有人的看好声中结束。相反,在熊市转入牛市时,市场一片清淡,人们急于抛售股票,直至该卖的都已卖掉,空方能量消耗殆尽,市场就会在人们悲观绝望之际到达谷底。 了解相反意见理论的思想是一回事,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又是另一回事。为此,我们有必要了解群众的一般心理和意见,并以此作为运用相反意见理论的依据。以下几点通常可以作为投资人的参考: 26 股市心理学 1(大众媒体。大众媒体通常是群众意见的集中体现。大众媒介(典型地表现在所谓“封面故事症候群”)的表现可以作为了解群众意见的重要依据。 2(专家意见。大多数的所谓专家,在市场面临转折时,通常也是盲目的投资大众最希望得到专家指点之时,专家的意见却最容易出现错误。 3(投资基金持有比率 4(融资余额的趋势与额度。 5(市场人气 相反理论提示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实行与一般群众心理相违的反向操作。在群众的一片乐观声中,应该保持警惕;在群众一片悲观时要勇于承接。因为群众大都是“追涨杀跌”的,通常,股价愈涨,风险愈大,然而群众却愈有信心,股价愈跌(风险愈小,但一般的投资者却愈来愈担心。正因为如此,对投资者而言,如何在投机狂潮高涨时,保持一份理性的判断力,多一分冷静,以及在群众恐惧害怕,抛售成风之时,仍保持足够的信心。 事实上,市场的大主力也往往会采取与一般群众心理相反的操作方式。他们常常是在各项技术指标纷纷走坏,股指连连下滑,群众一片悲观而抛售股票之时,大量买进;而在股价不断上扬,技术指标纷纷显示强势,舆论大都对后市看好,群众一片乐观而抢进股票时,大量抛售。 为什么市场中群众的意见通常是错误的,答案就在于,当每个人都在市场中确立自己的立场时,正是某个方向的顶端,没有人会再去进一步地推动这种趋势,接下来只有朝向一个相反的趋势运动。 由此,根据相反意见理论,投资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努力: (l)深思熟虑,不要被他人所影响,要自己独立判断。 (2)要向传统智慧挑战,群众所想所做未必是对的,即使是投资专家说的,也要用怀疑的态度去看待处理。 (3)凡事物发展,并非如其表面现象所示,市场尤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我们要高瞻远瞩,看得远,看得深,才会获得胜利。 (4)一定要控制个人情绪。如恐惧与贪婪。周围的人的情绪会影响到你,你反而要因此加倍冷静。在其他人因恐惧而离市而去时,有可能就是机会来临之际。在一窝蜂的争着在市场上买人期货、股票时,你要考虑市势是否很快就会见顶而转人熊市。 (5)当事实和我们的希望不符时,就要勇于承认错误。 由于受群集本能所驱使,人们总是倾向于从众。相反意见理论要求我们做的正是反对我们的自然本能。 什么时候应该持有相反意见,什么时候应该采取反向的操作,投资人却容易失去主见。在牛市中,过早的抛空,会使本来可能的获利大为减少;在熊市末期,过早的投人,则会使投资人的成本提高,还要忍受心理上的担忧。从根本上说,这涉及到如何克服恐惧与贪婪这两个人类的本性问题。从操作上说,这是一个买入与卖出的时机选择问题。但是,无论如何,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我们能够相当准确地评估大众群体所持的立场,这种认识仍然可能遭受挫折,因为在一个重要的市场转折关头,群众常常会变得好走极端。在1928年——华尔街股市1929年大暴跌前夕,已经有许多人认识到情形并不美妙,他们地得出正确结论:价值已被高估,将来必会大打折扣,但下结论的时间显得早了些。很不幸地许多投资人正是在这最后致命的头部投人股海。这种情形也表明,经济趋势的转变常常是缓慢的,然而,市场价格却并不仅仅是理性价值的体现,更多的时候、甚至表现出非理性的状态。 27 股市心理学 第十三章 从众与反从众:何时持相反意见(中) 理论总是灰色的,为了更好地理解相反意见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让我们先来考察投资历史上著名的群众性狂热的实际例子。其中,荷兰郁金香狂潮,已在前面做过介绍,这里着重谈另外两个例子。 一、美国:佛罗里达地产泡沫 佛罗里达地产泡沫始于1920年代初期,那时正是美国人开始步入一个长期繁荣之际。多年来,美国东北部的富人们习惯于在冬天到佛罗里达度假,因为那里有着充满阳光的海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中西部的农场主和北部的工厂主们也纷纷加人这个行列。到1920年代初期,去阳光地带度假的潮流几乎波及到每一个人。 起初,佛罗里达被认为是一个“天堂”。那里,生活方式极为徽散,游人们终日沉浸在阳光之中,而此时,他们在北方的邻居们也许正在冬天嘈杂的条件下繁忙劳作呢。佛罗里达的土地价格显然要比全国的平均水平低,所以,对许多人来说,在那儿买些土地是容易做出的一项决定,它既可以作为一个永久性的安居之地,也可以用作潜在的第二家乡。自然,随着需求的增加,土地的价格上升。 当然,土地的突然兴旺还是有其坚实的基础的,因为价格还能反映其良好的价值。特别是与别的地方相比较更是如此,大量未开发的土地能够补充后来的地产股票。在1923-1926年间,佛罗里达的人口增长达到1290350人,增长率为25%,地产价格增长更为迅速。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这种情况,土地价格开始更加迅速的增长。1921年,在迈阿密海滩花800美元买下的一块土地,几年后(1924年)再转手卖时达到150000美元。另一块坐落在迈阿密附近的土地,1896年买时只花了区区25美元,但在1925年可以125000美元出售。 正如在这种情形里通常发生的那样,快速致富和资本迅速增殖的故事得到广泛的传播。毕竟,对土地的经济观点总的来说是有利的,而且,土地价格并不很高。于是,大批的开发商纷纷拥入从帕马海滩到珊瑚山宽约100英里的地方,计划一个接着一个出笼,管道和新的道路得到迅速的建设。一时间,佛罗里达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 造成这种情形的一个主要因素在于美国坐落在亚热带地区的土地资源有限。这种稀缺性既增加了土地的价值,也产生了极大的情绪性的诱惑力。这种情绪冲动最终导致土地价格达到异想不到的水平。稀缺性也是使投资狂潮觉得可信以及能够抓住人们想象力的一个关键因素。 衡量土地泡沫的一个确定性信号是房地产代理商人数达到一个极不真实的数字。在1929年,迈阿密拥有25000经纪人和2000余名办公人员,而那时,整个迈阿密的常住人口估计只有75000人,这意味着每三个居民当中就有一个经纪商。这个经纪商与居民的比率是土地价格不能持续攀升的信号之一,其它一些信号还有铁路、轮船等基础设施负担过重。到1926年,泡沫开始破灭,价格开始下跌,然而,疯狂却还在继续。 28 股市心理学 曾报道,一个人在一周以内使他投资在海滩正面的一块土地的钱增长了四倍。这是一种房地产投资中典型的投机行为,通常的做法是低进高出,人们买进房产但并不真的想开发、建设或居住,而且,房地产可以以低于10,的保证金进行买卖。这是运用购进期权的一种,可以让购买者立即售出房地产,这种类型的投机活动不可能永久持续。在这种情形中,价格升到如此高度以致没有更多的土地能被合理的吸收,而只是受市场的推动,类似的现象也发生在1980年铜价泡沫效应的末期。当铜价达到30美元时,连普通人都纷纷将其铜器熔化掉投入市场之中,显然,价格已经完全失去了其真实性。 然而,对任何人来说,面对这样一个疯狂的场面要保持客观思考的确是相当困难的。特别是当一些最受人尊敬的金融专家们也未能意识到即将到来的危险时,情况就更糟糕了。一家基金的首席经理和评论家,公开宣布土地泡沫是坚实的。还有其他一些成功的投机家也抱着同样乐观的看法。随着土地价格的上升,人们的信心也在上升。这种信心上升的效应典型地表现在贷款的保证金形式上。初期,经纪人趋向于相当谨慎(但是,随着价格增长,他们的信心似乎也同步增长。以致到后来,许多经纪人会在根据所持股票贷款归还可能性较小的情况下也纷纷放贷。当然,这个过程也会以其它方式出现。因为随着价格走高,借贷款拖欠的可能性也越大,经纪人也会对竞争压力失去控制。如果他们不愿意提供金钱,那么,他的竞争对手几乎肯定会十分愿意提供。所以,经纪人普遍受到围绕其周围的疯狂气氛的影响,准许越来越多的随机风险贷款。这也是他们介人土地泡沫的一个入日。 像佛罗里达上地泡沫这样的疯狂最终引起价格上扬,导致越来越多的边际供给(迟早会使承受着更多更重的杠杆利率的投资者变得不稳定,因此,市场的供应量得以不断扩大。我们必须记得,人们只是对价格朝向一个方向运动有所准备。一旦价格开始下跌,随着价格落在一些抵押品的价值之下,对银行家们来说10,的安全保证金一夜之间就可能化为乌有。在泡沫期间,人人都意识到牛气十足,这种观念已被普遍接受,这意味着,一旦趋势反转,简直就没有新的买家敢于承接。因而,只好任由价格下跌。 疯狂的特点之一,特别是在最后阶段,通常总是充满欺诈。在佛罗里达事例中,这种欺诈形式就是各种虚假的广告,还有其它一些形式。随着泡沫的破灭,这些不实的欺诈被不断揭穿,更演变成为价格螺旋下跌的推动力。其它如,1960年代后期出现的新泡沫游戏ponzi计划是与一个互助基金公司有关的;1980年代后期出现的LBO疯狂则是与不名誉的内幕交易活动有关的。 二、英国:南海泡沫 任何一种金融狂热所要求的条件之一就是能够提出一些极富蛊惑性的观念、概念和题材,这些东西让人感到似乎具有无限增殖的潜力,并具有快速而容易获利的可能性。我们已在佛罗里达土地泡沫中看到了这一点。其中,美国亚热带地区土地资源的有限性这个观念从根本上抓住了每个人的想象。一个与此类似的狂潮也曾在18世纪早期席卷英国,这就是投机历史上著名的“南海泡沫”。 18世纪初期,人们一般都相信与南美及南太平洋地区进行贸易是最富成长性的一个领域。1711年,南海公司成立,该公司被准许享有英国与南美和南太平洋上的西班牙殖民地进行贸易的特权。这家公司股票的购买者不仅可以参与到具有无限成长性的市场之中,而且被认为在市场中具有垄断性。因此,毫不奇怪,许多人都愿意成为这家公司的赞助者。 作为对这些贸易权的回报,南海公司承诺支付一部分英国的国债。实际上,它只是买下了进行贸易的权利,但实际的权限没有参与者设想的那么有吸引力。西班牙控制了范围广大而富有的领土(而且几乎不允许和外国人进行贸易。结果南海公司只被允许做每年一船的奴隶贩卖交易,即使如此,利润还需与西班牙人分成。 29 股市心理学 在两次成功地尝试了这种创造性的金融方法之后,参与者试图提议用国债余额交换更多的公司股票,为了这种操作能够成功,必须推动股价不断创出新高。既然利润增长有限,因此,只有一种方法可能获得成功,那就是通过介绍一些新的特许权。于是,谣言工厂现在开始发挥作用了,诸如,西班牙愿意给南海公司一些秘鲁的主要基地,人们想象着金银财宝从此会源源不断地从南美流人南海公司的金库。 到1720年,南海公司的股价已达到1000先令,在六个月内增长八倍。价格的快速挺升总是会引起金融界的注意力,但是这次多少有些不同。人们都在谈论南海泡沫,以致达到如此狂热的地步,好像不持有这家公司的股票就不合时宜了。于是,全社会以及金融界都被迫去追随南海计划。在佛罗里达土地泡沫中,任何一个能够跳出大众的影响而独立观察的人都能从一个简单的统计数字,即经纪人与当地居民的比率中看到事情已经达到一个极不真实的地步了。在南海泡沫中,同样的事情也发生了。在疯狂的巅峰时期,公司股票的价值等于不仅是英国而是整个欧洲可用现金的五倍~从客观立场来看,这显然是极不真实的。然而,对于被那样一种情绪泛滥所困扰的投资人来说(要让他们变得冷静客观却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他们继续被越来越高的价格导向错误能够正确认识到这种泡沫的一些有识之士,在开始的阶段,常常也能看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后来价格以疯狂的方式达到其顶点时,好像是对他们做了嘲笑,反而沉默了。对此,群众心理的早期研究者,象法国的黎朋等曾经注意到这样一种关系:即在疯狂所能发展的程度与有能力反观疯狂及其一些事实的距离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一些显而易见的事情,人们凭借个人经验就不难加以区分(但对一些不那么容易根据个人经验分辨的事情,我们也难保不会上当受骗。比如,像南海公司的成长性之类(就是令人难以验证的。因此,当我们看到许多投资人都在纷纷购入某种股票,市场又正流传着种种利好消息,股价持续上扬,处在这种情形之中,我们的确很难抵档住购进的诱惑。然而,当问题演变成为:不是价格是否会上升,而是什么时候,上升多少的时候,也正是最需要客观反省和思考的时候。 随着南海公司股价的上扬,人们对其未来的美好信念也开始增长。因此,增发新股票,以诱使投资人进一步上钩那是很自然的。贪婪,是从来没有什么限度的,由于迅速而容易获利变得更加令人沉迷。为此,南海公司制定了一些计划,如搞了一个排水工程,从西班牙进口一批公驴,做些人头贸易等等。当其它一些基金和其它地方的一些股票发行时,公众因为已经看到南海公司火箭般(上升的股价,所以担心不要错过下一个投资泡沫。这也正是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许多市场上看到过的供求游戏规则。南海公司股价的上升,也提高了一般公司的股价。这使其它公司推向市场时处于一个有利的地位。当伦敦一个印刷者决定筹建一家公司以便为投资者提供一个“获大利”的机会,这个时候,投资或投机狂潮看来达到了顶峰。尽管没有一个人实际上知道这家公司做些什么,但这家公司的股票,竟然在六个小时之内升到2000先令。那时,这是一笔很大的数目。这个印刷业者随后很快离开欧洲,再也没有人听说过他。 欺诈的增多是一个金融疯狂后期阶段的典型特征,公众似乎越来越容易被欺骗。这种欺诈并不限于小范围的操作者,而且,现在扩展到南海公司内部的一些董事身上,他们贿赂一些公众人物,以获取所需的特许权。但现在这种方式显然会激怒那些新成立的公司,它们也要多吸收金钱,否则,它们就不再支持南海公司的股价。而且,他们也会采取步骤公开一些欺诈行为。 一个月之内,势态很快走向反面,人们开始怀疑西班牙人是否愿意提供特许权。正面的谣言被反面的所取代,股价开始直线下跌。在9月末期,达到每股20先令,成千上万的投资者破产。而且,政府调查发现存在范围广泛的欺诈行为。许多银行是根据南海公司提 30 股市心理学 供的股票作为抵押而放出贷款的,当股票下跌时,就没有多少抵押价值了,因此,许多银行被迫关闭,甚至象英格兰银行自身都几乎难逃金融危机。 从投资历史来看,每一次群众性投机狂潮的出现固然都有其特定的根源,但从最基本的形式上看,我们仍然可以总结出一些共同的方面。大致说来,一个投机狂潮从兴起到破灭要经过两个阶段:泡沫膨胀期与泡沫破灭期。 三、 泡沫膨胀期:在这个时期,有如下一些特点: ,1,一个令人可以相信的概念或题材被提出~这为人们提供了快速致富的心理预期。 (2,资金宽裕而缺乏投资机会~因而~众多的有钱人会受到价格上扬的激发~并立刻吸引人们的注意。这也正是能产生广泛的情绪性感染的一个条件。 (3,所提出的观念并不能由事实即刻驳倒~而且显得很复杂~对弓:一般的投资大众来说~往往需要询间别人的意见以证实其有效性。 (4,一旦疯狂开始~这种观念有极大的力量~当群众寻求模仿其领导人时~这种力量就会推动这个观念从少数人向多数人扩散。 (5,价格波动从一个较为正常的水平达到一个全新的地步。 (6,新的价格水平受到一些被公众视为权威的专家或领头人物的首肯~因为泡沫提供了正式的通行证。 (7,由于害怕错失机会~因此~引发泡沫效应的那个最基本的观念、概念题材或公司被复制和繁殖~在股市中(则会出现所谓板块运动。这对那些没有在开始时介人的投资者来说更为突出。 (8,银行和其它一些金融机构的借贷活动、由于许多不加选择的贷款而趋于恶化。一个易崩溃的金字塔型的贷款体系~对于最终引发泡沫的破灭是一种必备的催化剂。 (9,有一个崇拜人物出现~这是泡沫的象征~在1920年代~如著名的华尔街股票操作者Jesselivemore~在1960年末期,Bemiecomfield象征着所谓互助基金“重炮手”。 (10,由于黑幕交易和欺诈活动的猖撅~甚至营造出一个迅速而容易获利的气氛。例如~1980年代的LBO疯狂是与内幕丑闻有关的~在佛罗里达土地泡沫和南海泡沫中~我们也已经看到了欺诈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11,在泡沫的巅峰时期~大多数抱持客观立场的人~都能很容易地看出一些统计数据~可以作为疯狂不能维持的证明。在1920年代的佛罗里达泡沫中~这个数据就是经纪人与当地居民的比率,在南海泡沫中是其股票市值相当于当时全欧洲可用现金的总额,在股票市场~这个数据通常可用市盈率指标来衡量~如东京股市在达到1990年顶点前夕~其市盈率达到了历史性的高度。 四、泡沫破灭期:这个时期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是: (l,价格上升刺激着大量新公司的股票发行。随着这些新公司的不断推出~对股市构成冲击。而实际上~在这个阶段~似乎降低资本标准是可能的~因为易受蒙蔽的公众也急切地需要新的投资工具以便让他们快速致富。一个略有不同的例子是~1980年世界铜市泡沫的高峰期。在这个例子中~铜的供应量增加是由于一般的老百姓都发现铜价过于离谱而有极大的诱惑力~使人们纷纷变卖家里的铜器~甚至熔化成铜锭再卖个更高的价钱。 (2,价格不是在下跌~而是崩溃。一些概念股的真相暴露―因为它们仅仅是“概念”而已。 (3,贷款在一夜之间就可能变得血本无归~银行家们不仅仅是不再愿意为新的冒险贷款~而是试图保护自己放出去的贷款的安全性。结果就是每个人都在同一时刻争先恐后想出局而使价格螺旋下跌。 31 股市心理学 (4,不可避免地~一些欺诈与内幕交易活动被揭露出来~这些东西常常正是构成信贷金字塔的一块块基石~它们的松动是价格崩溃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引发一般信心水平反作用的因素。 (5,在这个阶段~政府或其它准政府机构偶尔会介人市场~试图坚定投资人的信心。但是~这种活动通常只是为冷静的投资人提供一个在更疯狂的价格下跌来临之前卸掉包袱的机会。在1929年11月,当财团领袖摩根试图挽救市场时,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在最近,由泰国率先引发的一场波及东南亚地区的货币和股市危机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这种情况。 从上述讨论中,我们不难看到群众心理在投机狂潮中所起的作用。因此,在实践运用相反意见理论时,我们有必要注意有关群众心理的一般规则,然后把我们自己的思想建立在一个坚定的立场上,以反抗群众的意见。在其经典著作《相反思维的艺术》一书中,耐尔曾把群众心理的一般规则总结为以下几条,了解这些,对投资人是不无裨益的。 其一、在群众活动中,人们易受本能支配,而在个别活动时不会如此。 其二、人们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服从群众的冲动。 其三、由于感染和模仿作用,个体往往易受别人的暗示、需求、习惯和情绪的影响。 其四、当聚集成一个团体时,人们极少运用理性,而是盲目地、情绪化地受团体的暗示并服从之。 譬如,必要对报刊杂志的“封面故事症候群”等标题新闻表示怀疑,必须努力辨别隐藏在其背后的原因。如果某一天,我们看到一条新闻“某公司董事长被免职,股票价格下挫”。其实,这是值得仔细分析的,市场把董事长被免职看作是公司经营不良的表示,也许股价会下跌;但从另一方面,这个事件也许正向人们发出一个信号,公司需要大力整顿,最终会有更大发展。因此,我们不能因为消息看起来是坏的及价格下跌就采取消极立场,也许这个观点将得到证实,但是,人们至少应该在采取行动之前考虑一下反面情形。事实上,突发性的消息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往往是暂时的,消息过后,价格仍会沿着自身的方向运动。 当然,在一个看起来还很稳定的市场情形中采取相反的观点是十分困难的,因为这时新的相反趋势的证据还没有为我们所认识,如价格趋势的变化形式、一些可能影响价格的事实等。牢记这一点是有用的,在最坏的预期之中,投资大众己经纷纷抛出手中的股票,所以,在市场转折信号明显出现之前,卖出已不会持续太久。市场就象一个优秀的反向操作者,预期什么就会发生什么。 更经常发生的情形可能是,尽管预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但是仅凭这种预期而立刻采取行动却是非常困难的。人们总是要在事情明确无误地发生以后,才会放心地采取相应的行动,看到股市在几天时间里连续上涨才会相信价格已经开始反转。有时候,甚至是在我们明知应该抢先一步以更有利的价格买进的情况下,仍然要等到最后一刻才会行动。这种“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心理,在瞬息万变的股票市场,却常常会教人失去投资机会。 采取相反立场的另一个困难之处在于,虽然投资人形成了一个相反意见,但这个观点在得到主宰之前常常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因为投资人会担心自己的意见没有基础,需要寻找更多的证据,以强化自己的信念,因为人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心理学家詹姆斯在一篇题为“习惯”的文章中指出“一个广泛承认的事实是,任何连续的心理活动经常加以重复就有一种成为永久性活动的趋势,因此,我们发现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任何有意的目的或对结果的预期,就会自动而迅速地思考、感觉和做那些我们习惯去思考、感觉和做的事情。” 32 股市心理学 耐尔指出,“习惯把我们的心理推向常规之中,因此,需要花费相当的精力和时间摆脱常规。”所以,如果希望与众不同的思想,就需要发展一种机制以防止掉入不良的习惯之中。 第十四章 从众与反从众:何时持相反意见(下) 我们有必要了解相反意见理论在市场中的实际运用。我们将进一步讨论,运用相反意见理论的一些原则。 通常,当群众的意见被证明错误时(并没有绝对安全的方法可以确定群众何时将会出错。市场价格的确定涉及到人们的各种态度,他们在市场中进进出出,这些人的希望、恐惧、期望,以及他们对期望所持的态度都是影响价格的因素,并且,由此构成市场中人们心理态度的趋势。群众心理的运动超出通常的限度,会有越来越多的参与者被其所吸引,一种观点会变得日益牢固。 幸运的是,这些极端情形,在通常的价值水平和理性之下终会被推翻,并不会经常发生。美国1920年代的牛市和日本1980年代的股票泡沫是两个经常被人们提起的市场狂热现象。在这两个事例中,很早就有人对可能到来的下跌提出过警告。然而,早期那些理性的劝告被人们所抛弃,市场在不可避免的崩溃来临之前仍以自身方式运行了一段时间。由此我们也看到相反意见者可能面对的一个问题——即常常会过早就从某个立场退出。 在市场的底部,由于价格较稳定,而且很快就反转,这个问题显得不那么关键。在空头观点十分牢固时,人们倾向于不管什么价格都会抛售股票,而且,价格的大幅下跌也妨碍了人们的自我思索能力,越来越低的价格驱使那些利用“透支”进行交易的投资人迅速清仓离场,否则,他们的损失会加大。在人的本性中,恐惧是比贪婪更强烈的一种动机。 相反理论并没有明确告诉人们什么时候应该进行反向操作,因此应把相反理论和其它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其中,投资人的一致性程度可作为判断短期或长期转势的一个标准。譬如,通常人们运用市盈率高低来衡量股票的投资价值,但在牛市里,大多数股票的市盈率都会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而在熊市里,则大多数股票的市盈率也会降至较低水准。 在任何一种市场情形里,总有乐观的多头和悲观的空头,这些人对某一个方向总有一种永久性的偏见。不管经济方面的情形是好是坏,他们似乎抱定一个立场不动摇。 相反理论要求投资人具有反向思维能力,但这种能力只有通过长期有意识的训练才可能为投资人所掌握。以下几个方面就是对反向思维的要求: 一、变通性 在考虑和权衡别人的话时,不是盲目的接受,而是想一想是否有可替代之处,问一问改变看法可能会发生什么,甚至对一些似是而非的看法也可以加以考虑。通过这种富于变通性的思维方式的训练,能够认识到哪一种情形更可能发生。生活中疏于思考的人总是居多数,因此,一个善于从多方面考虑问题的投资人,自然更容易发现被人们所忽略的一些基本线索,为自己形成相反意见找到更坚实的证据。 二、对未来不要妄加猜测 对于市场转折关头的预测过程,涉及到一个问题是,什么时候占优势的价格趋势将开 33 股市心理学 始反转。大多数投资人随着价格的上扬会变得越来越有信心,这不仅因为投资人的账面利润大大增加,坚定了他们的立场,而且也是因为价格的上升无疑是对投资人判断正确性的一个明显证据。另外,既然在上升过程中市场对利好消息往往打了折扣,牛市趋势持续的时间越长,新闻舆论也就越乐观,这使预期的转折变得更难。因为我们都是从现有条件来推测未来的,许多市场分析人士,或局限于某个模型,或是根据过去经验,或是运用一套特定的分析框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人们总是从占据优势的条件中得出对市场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某一个时刻所发生的事情的无意识的影响。大众媒体很少做出努力报道能够引起未来变化的事情,而总是跟在市场走势的后面。经常看到的是,在一个出乎意料的价格大幅下跌之后,媒体才会去寻找原因,当然,造成下跌的原因总是能够顺利找到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报道,“昨日股市下跌,投资者担心利率上调。” 三、 未来是由事件本身决定,而不是个人所能控制 从根本上说,未来趋势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股票价格随时在发生变化,人们的心理也在即时产生波动。人的心理因素是最难把握也是最难控制的。其实,股市的趋势是由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面对如此众多的因素,人们根本没有办法做出精确的分析和判断,唯有由市场本身才能决定其未来的走向,个人因素根本无法左右它。 群众心理分析大师,法国学者黎朋曾经说过,“大量的历史事件经常被误解„„因为我们总是试图从逻辑角度加以解释,而实际上,在事件开始的时候这些东西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人们习惯于把理性看作是人的表征,然而,确定的理性却极少在社会趋势中发挥作用。同样,在塑造一个人的命运的过程中,人的有意识的思想也只起着极少的作用。在人类行为的那一刻差不多永远不变的是对本能的服从,这就象动物。只有在行动停止之后,人的意识才会有所反映。 既然事件控制着个人和群体的行为态度,因此,要从事件本身寻找导致其朝向反面运作的证据,以及对投资大众观点、感受、活动的分析。 四、一致性意见如何形成 一致性意见往往在价格的快速上扬或下跌之后,由一些有心人制造散布、慢慢扩散开来。因该利用这种情形关注投资大众的意见,及时把握公众的想象力。 五、历史会重复,但相反意见者却要认真对待 对以往的市场经验的研究表明,历史会不断重复,但极少是完全一致的。必须顾及事实是否已经发生变化,而不是一味地依据过去的经验采取行动。 同时,面对惊人相似的历史,会让有些人产生“这一次不一样”的想法。这种情况常常在一些紧要转折关头出现,以致错失时机。 六、滥用相反意见理论同样会走向反面 “既然人人都看空,所以我看多”像这样简单教条地和大多数人的意见相反,是机械理解和运用,不是以事实为依据的做法。形成一个相反意见是一门艺术而非科学。真正的相反意见理论不可能成为广泛的实践,因为这涉及到创造性的思维。更多的人,当他们面临选择时,他们总是宁愿追随和模仿别人,而不是进行反思。因为这要比自己费力地思索来得容易。因此,相反理论将永远不会成为一种广泛大众化的理论,大众化只会破坏其作用。 34 股市心理学 第十五章 突发消息获利良机 消息与市场不匹配的情形,说明市场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其原因是市场的参与者总是对消息做出提前的预期和反应。在任何一个市场中,要彻底避免内幕交易都是十分困难的,同时有一些先知先觉的投资人,他们就象一只训练有素的猎犬,价格的波动逃不脱他们灵敏的嗅觉,任何一条与市场有关的消息,都会在价格中体现出来。 如果消息是好的,卖出好像总有点傻,然而,这种做法常常是正确的选择。 1、 一个人人皆知的消息是需要打折扣的 一、我们如何通过分析市场对消息的反应而获利 从正式消息的公布中获利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消息差不多都已对价格发生了影响。但是,有一些新闻事件,如自然灾害、领导人遭暗杀或去逝以及其它一些偶然发生的事件,这是人们无法预测的,因而,市场不会打折扣。如果一个好消息不能引起股价上扬,应该作为“熊性”信号;另一方面,利空消息并没有导致下跌,或者虽然下跌但很快又恢复过来,这是市道强劲的信号。 1991年l月16日爆发波斯湾战争,通常,战争并不总是可预测的,伊拉克被要求在l月15日之前撤出科威特,然而,伊拉克人没有这样做,所以人们可以预测到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当战争真的爆发时,股票市场出现了与大多数人所预期不同的反应方式。 为什么会如此呢,原因就在于,投资人对于战争这一事件的分析和理解。战争的可能性是提前就可预期的,以华尔街股票市场来说,市场实际的底部出现在1990年10月。随着对伊拉克撤军期限的临近,在1991年的最初几周,许多投资人还是决定卖掉股票,因而使股市继续下跌。不仅仅从不确定性的一般意义上讲,而且,通常的职业性智慧那时也预期在战争爆发时会进一步下跌100至150个指数点。结果,市场为投资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买进机会。问题在于每个人都有相同的观点,这样相反意见理论发挥了作用,在战争爆发时,市场却以相当不同的方式做出了反应。不过,在这个例子时,市场没有象预期的那样做出反应的一个原因是战争发生在夜里,那时纽约正闭市。其实,在日本市场上,最初的反应正像人们所预期的一样,即开始大量的抛售,随后企稳反弹。等到纽约股票交易所开市之时,全球股市的抛售之风已随着欧洲市场开始出现的爆发性行情而出现疯狂的抢购,因此,对于美国的投资人来讲,除了加入抢购之外,已经没有其它选择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l月15日以前,市场一直被悲观气氛所笼罩,结果,交易者有大量的空头头寸,被迫在l月16日开市之后加以回补。当人们形成一致的看法,认为恐怕没有机会以更合理的价格补回来了,于是,投资人的立场骤然发生了变化。人们更有理由相信,美国会在战争中获胜,这强烈地支持着价格上扬,而且远超出技术走势。 波斯湾战争对股市的影响也应验了华尔街的一句古老的格言:市场很少会对同一件事情打两次折扣。实际上,市场在1990年8月—10月之间有足够的时间抵消战争的消极影响。当战争最后爆发时,市场参与者的注意力已转向其它事情上了。如果想一想大多数人对于可预测的事情是如何做出反应和考虑的,那么,对此就不会感到惊奇。心理学指出,当人们面对一件可预期的事情,比如考试之类,随着时间的推移,担心和焦虑会日甚一日,在考试即将到来的那一刻达到高峰。可是,当考试真的开始时,心理反倒坦然了。股票市场上一再发生的事件,也遵循着同样的模式。比如,市场对于任何一种所谓利空消息或事件,总是通过价格的提前下跌做出反应,投资者纷纷采取卖出的防范措施,以致当事件真的发 35 股市心理学 生时,人们就会担心失去机会(于是又纷纷买回。 一般说来,市场对一个新闻事件做出反应的方式,与市场处在上升还是下跌之中有关系。如果事件发生之时,市场已经经历了一个上升或下降趋势,那么,这通常是市场即将逆转的一个警告性信号。如果市场已经接近相反方向,那么这种事件的出现,正说明趋势可能反转。一个新闻事件,只是一个指标,但无疑也是一个在某个特别的时间进入市场的一个告诫。通常,这也正是投资人采取反主流趋势的一个好时机。特别是当一些新闻报道中出现“几年来最低或最高”之类词语的时候,投资人就更要多一份警觉。 在股票市场,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公司在公布不良业绩的报告之后,只是在最初引起一阵抛售,而最终价格反而上扬,并常常伴以大成交量。原因就在于,投资人对这个坏消息早已有所预期,该抛的早就抛售了。当然,由于这种预期这些公司的价格会受到压制,而投资人也一直等着这个消息的公布。一旦消息出来,大有一种利空出尽的感觉,投资人反而放心购买,于是趋势发生了反转。 伴随着一个重要消息的宣布,股票的价格将发生变化,这是经常发生的。在其它一些金融市场也同样如此。当一个市场突然以反向方式运动,一个不知情的观察者可以预期市场一定已经受到一个利好或利空消息的影响,一个新的价格趋势也许已经开始,至于这个趋势将会持续多少时间那是另一回事。另一方面,市场可能对一个利空消息有所预期,但实际上,出现一个更糟糕的消息。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发生两种情形:或者价格将继续下跌,这通过技术指标也许可以有所提示,因为这时价格的反作用是以完全符合逻辑的方式进行的;或者消息很快被消化,甚至于出现“消息后的新价格”,这可以说明一个十分强劲的技术特征,我们完全可以预期更高的价格将会出现。这就是我们在肯尼迪总统遭暗杀等事件中看到的情况,这里,市场的参与者往往置短期的利空于不顾,而代之以对长期牛市的展望。与此类似,当市场对许多想像中的利好消息做出反向反应时,我们就可么把这看作是技术上处于弱势的信号。因为这往往意味着,投资人已经提前预期了下一个衰退期的来临,而不管现在的消息多好都不愿意持有股票。 二、投资人的独特选择——丑闻投资 当消息不好或非常糟糕的时候,常常正是进行证券投资的最为有利的时机。道理人人都明白,但实际执行起来却非常困难。19世纪欧洲著名的银行家罗特希尔德有一句流传至今的投资忠告:“收买大炮的轰鸣声”。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股市。那么,为什么在利空消息出现,价格纷纷下跌,市场中廉价股票遍地都是,而投资人反而不敢购买了呢,根本的原因,仍然在于人性的基本弱点——恐俱。在一个下跌的市场,人们看到的是股票的价值在迅速贬值,他们担心,如果此时去购买股票,将同样面临被贬值的命运。于是,人们选择了回避的投资策略。结果自然是错过投资的好时机。有鉴于此,我们在此提出一个独特的投资策略即―丑闻投资。 所谓丑闻投资,就是在一些股票公司传出不好的消息,价格连连下跌之时,投资人要对这些公司特别注意,敢于在低位承接。这个投资策略还缘于这样一个假设,即消息对股票价格所造成的影响是短暂的,一旦消息公布或传闻获得澄清,价格依然会沿着其原先的轨迹运行。因此(丑闻投资策略尤其对一些正沿着所谓上升趋势的股票最为有效,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突发的利空消息会使其价格急促下跌,但要不了多久,价格就会很快反弹回来,对于投资人来说,利用这一点就可能获利。 36 股市心理学 第十六章 成功投资者的心理归因味 在证券市场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也没有什么快速致富之道。那么,导致一些投资者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或者说,成功的投资者有什么秘诀,我们将讨论成功者所具有的心理素质,其中每一个成功的故事都是独特的,这些故事常被人们作为神话与传说。 通常,我们大多数人总是将金钱作为满足内在需要的一种媒介物,但实际上,金钱并不能提供这种安慰。金钱也许可以作为一种短期的解毒药,却不能永远缓解不安全感、孤独感以及其它形式的心理依赖。如果人们不了解究竟要从金钱中获得些什么(那么,试图达成某个金钱方面的目标就显得不大可能。如果人们要效仿真正伟大的投资者的行为,那么,他们就必须改变自己的习惯和态度,否则,就会永远停留在人门处。 我们中国人有句古话,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在一些成功的投资人身上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特征。市场中的奇才怪杰往往是这样一些人:他们对别人知之甚多,但更有自知之明;他们有能力了解他人,但更善于控制自己。他们并非完人,也会像其他人一样犯错误,区别在于,他们的错误只要付出很少的代价,因为他们明白低风险的观念,一旦发现结果不如所料,就会很快加以改正。 在《金钱主人》一书中,作者约翰?特里恩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是,在市场中获得成功没有什么秘密,然而,有两个投资态度对于成功的投资者来说却十分显著。他指出,成功的投资者“在关键的时刻会相当仔细的进行研究,甚至可以想象是在显微管下加以研究,通常他们把投资工作看作是一项需要谨慎对待的未来学的实践活动。他们常常比群众更少迷惑”。特里恩一也反驳了认为他们的成功可以归之于运气的说法。他指出,在某个正确的时机采取行动可以使一些投机者获得成功,这当然是真的。但是,在长时间里保持这种情形则只有通过努力工作、大量研究和一致的表现才能获得成功。 勤奋努力的工作与有效的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不是简单的说“勤奋”与“潇洒”两个词之间存在着差异。在《顶尖好手》一书中,查尔斯?加菲尔得通过采访300余名在商业、体育、文艺和教育领域获得成功的人士,他发现,在典型的“工作狂”只知沉迷于活动与一个“顶尖好手”―对结果做出承诺,这两者之间有着极大的差异。他列出了六个基本因素以解释普通个体与顶尖好手们的差别。这六个因素是:对一项职责的承诺、以现实的态度达成目标、自我控制管理、建立群体的作用、修正错误、善于应变。最后,加菲尔得把其结论概括为,推动个体实现其才能的是一种强烈的对价值所承担的责任。他说“这些价值——具有古老的和现实的属性——构成一个人或组织的特征,成为追求卓越的整个内部冲动的支撑点,将所承担的使命纳人其轨道。” 心理学家范?夏普曾经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高成就者的心理,对于在证券市场中的一些成功的交易者的心理也有广泛的发现。他首先对这些高成就者进行心理测试,以确定在他们的成功与特殊的人格特征之间是否存在相关。 夏普的研究工作包括三个方面:心理学、管理方式和决策过程。结果发现,成功的交易者在其心理构成中显示出;完整的个人生活、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一种赚钱动机、内部冲突很少、勇于为结果承担责任。在管理方式中,风险控制和耐心是两个关键的因素。而在正确的决策过程中,成功者对技术因素及市场有一个很好的理解,有能力做出无偏见的选择,有能力独立思考。 夏普的研究也发现失败的交易员普遍具有的一些恃点。比如,这些交易者常常表现得 37 股市心理学 非常紧张,有一种妨碍他们做出正确决策能力的特质,他们也往往有悲观主义的倾向,常常体验着人格冲突,一旦事情趋坏时,总是责怪别人。另外(这些交易员也趋于随大流,一遇到挫折就会变得灰心丧气。极少建立一套必须遵循的规则。心理学家们强调说,一个失败的交易者勿需具备所有这些特点,只要有一个或两个就够了。 从上述一些研究总结出成功的投资者往往具有如下的信念: 金钱本身并不重要。 交易或投资只是一种游戏(一种爱好,热爱胜过一切。 “游戏”市场中,亏钱是可以接受的。心理预演有助于预期所有可能的结果。 高水平的自信心使他们相信在“游戏”开始之前,他们已经获胜”。 通过对一些成功的投资人的心理归因分析发现,在他们身上往往存在一些以下共同的特点: 第一,每一个成功的投资人都对市场及其运作非常感兴趣。而且,这份热爱并非仅仅因为市场提供了发财致富的机会,而是因为对工作的执迷以及由此而来的挑战。 成功的投资者或投机者的操作方式与一般商人的做法非常相似,他们也要准确地预期某种商品的未来需求,买进并耐心等待能让他获利的时机。正如,著名投资人利弗摩尔所说:“关于成功,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除非他能了解每种商品的条件和基本的经济知识,否则,没有人能够成功 十分明显的一点是,如果投资人纯粹为赢利而进行交易,那么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反而大为降低。事实上,任何一个过分强调赚钱的人,极可能被这种欲望所毁灭。这种强烈的情绪必将盖过一切维持客观性的企图。 第二,差不多所有成功的投资人都是一个孤独者。这是市场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成功的投资人总是要求采取与大多数人相反的立场。同时是一个富于创造性、具有想象力的独立思考者,不能追随大众。经常需要推测:为什么群众可能会犯错误,什么是可能出现的结果。成功的投资人是金钱的主人,而不是金钱的奴隶,因此,他们有能力和技巧以证明他们的相反意见,有信心持有自己的立场,并逆大众意见潮流而行。 第三,所有成功的投资人或交易者,都有一套自己的投资理念。不论采用哪一种方法,只要运行良好,感觉使用方便就可以。 第四,自律和耐心,这是成功者所具有的两个突出的心理品质。对于一般的投资大众来说,自律和耐心也是重要的,但在实际中却难以做到。 自律,意味着在不断变化的市场面前,仍能坚持自己的投资原则。在短期内做到这一点是容易的,难的是在充满变数的市场中,能够始终进行自我控制(不为一时的诱惑所动摇。自律也意味着减少情绪冲动,不会盲目地在市场中追涨杀跌。 成功的投资人也是一个极有耐心的人,这就象一个捕猎者,他会很耐心等待猎物出现,一旦时机成熟,便会立即加以捕获。成功的市场投资者不会为交易而交易,为投资而投资,也不会仅仅为钱而进行投资。他们常常是把更多的时间用于研究而不是交易,在没有出现理想时机的情况下,他们能够极富耐心地等待,一旦时机合适,就会立即采取行动。农民种地强调一个播种时机(太早或太晚,对于农作物的成长都是不利的。在证券市场中投资或投机也是一样,人市和出市的时机把握对于投资人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市场虽然时时刻刻充满着机会,但大多数的机会往往是转瞬即逝的,唯有富于耐心的投资者,才能有效抓住它。然而,往往在市场的风险加大时,投资人反而会失去耐心。原因在于,市场风险增加时,价格的变动会比平常更为频繁和剧烈,这使投资人产生一个错觉,以为时机已经来临,于是,耐心被丢到一边。这时,如果投资人多想一想在一个不恰当的时机采取行动 38 股市心理学 的危险性,也许就会变得理性一点,以等待一个更加合适的时机出现。成功的投资人对这种危险性有深刻的认识,而这一点,正是他们与一般投资大众的不同之处。 第五,成功的投资人也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当市场条件发生了变化,支持原先立场的理由不再存在,就要很快认识到这一点,并迅速改变立场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如果一味坚持原先立场,就有可能导致损失和痛苦。真正是“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也意味着,投资人要严格遵循“尽可能减少损失”的交易原则。对于大多数投资人来说,当一项投资真的变了味时,却不能勇于承认,他们会坚持抱着一个虚假的希望,以为事情将会变好。 现实主义者的另一个表现在于,他们信奉“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的格言,因为机会往往是稍纵即逝,而煮熟的鸭子又飞掉了——这是多么经常发生的事情。 第六,所有成功的市场投资者似乎都有一种超前思维及预测的能力。他们具有一种非凡的第六感官,能够在事情发生之前,在心理上进行预演。 关于成功的投资人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心理品质,一些著名的投资或投机专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提出了很有价值的观点。在此,我们扼要列出几个。 一、沃伦?巴菲特 沃伦?巴菲特,被称为“投资人的投资人”,作为一个十分重视股票自身价值的长期投资人,巴菲特把资本的安全性列为优先考虑的基本投资目标。在解释他的投资原则时,巴非特提到这样两点: (l)我们的投资是根据基本价值做出选择,而不是热门与否。 (2)我们的运行模式将力图把长期的资本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而不是短期的行情变化所致的损失)。 巴菲特认为,成功的投资人所必须具备的品质有六项: (l)在投资过程中,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控制贪婪和狂热。因为投资人一旦被过度的贪婪所控制,就会损坏其投资动机。 (2)必须有耐心。巴菲特的投资时间框架比一般的投资人长得多。他认为,要买的是值得永久持有的公司股票,而不是因为这个股票价格将上扬。他相信,如果选对了一个公司,并在一个合理的价位买进,那么投资人一定会看到股票上涨。 (3)独立思考。巴菲特认为,如果一个投资人不知道该如何做出决定,那么,就根本不应该做任何决定。他引用基本分析大师本杰明?格兰哈姆的话说:“事实上,如果别人都不同意你的意见,而使你不知对错时,只要得到的事实和推理是正确的,那么你就可能是对的。” (4)投资人的自信心来自于他的学识,而不是主观的期望。巴菲特告诫人们,如果不加认真思考就匆忙做出决定,那么,一旦价格发生与预期相反的波动,就会让投资人失去信心,不知所措。 (5)每一个投资人都应该承认,市场中总有些事情是自己所不了解的。 (6)灵活运用资本,但永远不要让你的付出超过其所值。 巴菲特还认为,一项健全的投资行为需要具备11个特点:(l)具有良好的回报。(2)需了解其获利是否以现金支付。(3)投资对象是否可以被了解。(4)所投资的公司是否拥有某种特权,因而可以自主确定价格。(5)由什么样的人在经营。(6)盈利水平可以预测。(7)从管理上说,不应该只有一个普通的目标。(8)低资产,但资产的周转率很高。(9)主营业务鲜明。(10)给全体投资者都有良好的回报率。(11)本身资本虽不大,但成长性却很高。 二、约翰?特姆勃莱顿 特姆勃莱顿是一家成长型基金的管理人,从1958至1978年期间,他所管理的基金增 39 股市心理学 长了20倍。这使他成为华尔街投资界的著名人物。其投资哲学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只买那些被别人丢弃的股票,并且平均持有四年。他对投资人的建议是,要在市场中寻找那些以其实际价值的最少部分出售的公司,而这些公司只有在那些完全被市场人士忽略的公司中才能找到。 特姆勃莱顿的成功还有这样几个心理方面的原因:其一是保持客观性。为了做到这一点,他尽量避免街谈巷议的干扰,也力图不受到经纪人的摆布。他甚至把自己的住所安排在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其二是灵活性。在其投资过程中,从来不受一些清规戒律的制约。他是在全球股票市场中最先选择当时价值被低枯的日本股市进行投资的人。 在特里恩的《金钱主人》一书中,他总结了特姆勃莱顿等人获得成功的一些因素,他把这些致胜策略总结为以下11点: (l)买你了解得比较多的股票。换言之,只有在你对一家公司做过许多研究,对其价格有所了解的情况下才进行投资。 (2)当一些股票没有什么人关注,尤其是出现问题时勇敢买入。 (3)要有耐心,不要为市场波动而急急忙忙采取行动。 (4)投资,但不要做猜测。 (5)高收益常常是一个陷阱。成长型公司往往需要现金以作为再投资。高比例分红送股,必然剥夺这些公司的成长机会。 (6)买进那些暂时价格很便宜,而成长性很高的公司。 (7)如果一般的股票价格都很贵,那就应该回避。 (8)特别注意那些精明的基金管理人在做些什么。 (9)如果投资人觉得对公司做分析太难,那么应该考虑花些钱买些投资分析报告或咨询之类。 (10)选择一种合适的投资策略,并坚持下去。 (11)保持足够的灵活性。 第十九章投资者需具备的心理素质 市场总是有能力发现人们身上存在的心理弱点,如果投资人不能有效地对自己的情绪冲动加以控制,那么他就很容易陷入各种市场陷阱之中。因此,市场的投资者或投机客,有必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心理修养。 一、投资前的心理准备: 1(正确认识自己 孙子兵法中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投资者必须把自己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投资者才能够在证券市场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确定相应的投资策略、方法,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赚钱。 2(自我约束 自我约束是一种能力,由于在证券市场中时时刻刻存在着诱惑,如果没有自我约束能力,投资者是很容易被市场牵着鼻子走的。许多人在股市里一再犯错误,其原因就在于缺乏这种能力,因而,很容易被市场的一些假象所迷惑,最终落得一败涂地。自我约束能力,可以帮助投资者抵御市场氛围的影响,在别人不敢投资时仍有勇气买进,在大家企盼更高价来临时卖出,从而有助于投资者去除恐惧与贪婪心理。 3(谦逊、不自负 投资者进行投资或投机需要有谦逊、不自负的精神,时刻记着做一个新手,对市场始 40 股市心理学 终保持一份热情和好奇心。所有市场的表现都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古希腊的哲人说“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市场中的行情都是不同的。 不要过于自负,千万不要认为自己能了解任何事情。事实上,对于任何股票,没有人能够彻底地了解。任何价格的决定,都依赖于千百万投资者的实际买卖行为,并且都会反映到市场中。必须牢记的一点是;在市场中,没有绝对的赢家,也没有百分之百的输家。 4(平常心 必须不断劝告自己,一定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市场的波动,修炼出一份“不以涨喜(不以跌悲”的心态。保持心理的平和,有助于维持精神以及大脑的良好状态,从而使判断更加准确。 三、辩证的思维 证券市场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地方,投资者要想在市场中获利,其思维方式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一些以搞中短线操作为主的投资者来说,由于市场的热点层出不穷,而且变换很快,要想追随市场是十分困难的。有一句广告语说“抓住每一个热点,把握每一个机会”,这在实际上几乎是很难实现的,试图追随市场热点的结果只能是徒劳无益。 辩证思维是最符合市场特性的一种思维方式。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从行情的研判,到实际的操作,投资者都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避免以偏概全。 有一句投资格言说“市场低迷时,仍应保持五分乐观;市场热闹时,则需具有七分警觉”。这正是辩证思维的具体体现。尽管市场的价格涨涨跌跌,循环往复,但是,从来没有只跌不涨的证券,也不会有永远只涨不跌的证券。市场下跌,自然存在促跌的基本因素,然而跌过头的行情,往住是由于投资者受恐惧心理作用的结果。如果能在市场低迷,大众普遍悲观失望的时候,保持五分乐观,既能够避免廉价抛售,又可以把握良机,大量吃进品质优良的便宜货。同样,市场上扬,自然也存在一定的基本促涨因素,价格也往往由于投资者的盲目乐观情绪而涨得太猛,更加上市场主力为达到顺利出局的目的,而有意拉抬,制造热络的市场假象,以诱惑普通投资人争相追逐。这些现象,往往也是一轮行情即将结束的特征。对此,投资者不可不防。正如一句西方的谚语所说:“即使一套西装配有两条裤子,你也得有上衣随时会被烧掉的心理准备。” 辩证的思维与我们在前面讨论的反向思维是不相同的,辩证思维要求投资者在考虑问题时,要从多方面着眼,而不只是从某一个方面。而反向思维往往只强调从相反的立场出发考虑问题。 四、必备的心理素质 在证券市场中真正的敌人就是投资人自己的心魔。要战胜自己,就必须不断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的风云变幻中稳如泰山,适时做出明智的选择。在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当中,以下的几个方面的值得重视的: 1(自信心 投资者的自信心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投资者要对自己的判断与决策有信心,要相信自己的分析能力。一旦做出决策,就坚定不移地按照自己的既定目标去办,绝不动摇,也不见异思迁。另一方面,投资者要对证券市场的发展有信心。市场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反常现象,那是正常的。投资人谁也无法在市场中常胜不衰,千万不要因为暂时的挫折而丧失斗志。 当然,投资者的自信心,是建立在一定的投资交易经验和个人的能力基础之上的。只有当一个投资者在操作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对市场的运作有深刻的理解,能够掌握充分的市场资料,并且具备较高的分析判断能力,投资者的自信心才是有意义的。如果投资者只 41 股市心理学 是毫无根据的作出判断、决策,并且固执己见,一意孤行,那意味着蛮干,并不是有自信心的表现。 2(耐心 忍耐本身就是一种资本,投资的报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忍耐等待的报酬。市场行情的升降起落,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多头市场的形成是这样,空头市场的形成也是如此。因此,当一个市场的主要趋势没有形成之前,不可轻举妄动,也不应该为一点点的利润而动心,以避免在杀进杀出中作出冲动性的操作。 耐心是一种忍耐功夫,也是小不忍则乱大谋,退一步则海阔天空。 3(决断力 成功的投资在于决断。有时候,一个“莽撞”的操作甚至比优柔寡断要好,其道理就在于,市场中的机会往往是转瞬即逝的,投资者如果不能及时抓住时机,等待他的不是懊悔,就是亏损。通常,在经过对市场行情的研判后,能够发现较好的买入或卖出的时机。这时,有没有决断力就成为投资成败的关键。 4(冷静细心 冷静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正确地认识和分析问题的必要条件。在遇到市场行情发生变化时,在需要做出决断时,一定要结合客观的形势分析,综合把握各种市场内外的因素,进行周密地思考,既非一味地随波逐流,也能不断地根据市场的变化而修正自己的观点,及时改变自己的投资立场。 5(克服贪心 恐惧与贪婪是人性的两个弱点,在证期市场,这两个弱点更是具有淋漓尽致的表现。为了克服恐惧心理,投资者需要有信心飞决心和忍耐力。为了克服贪心,投资者有必要对自我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表面上看,投资者是在与别人竞争和“作战”,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要与自己的贪欲做斗争。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限度,物极必反,盛极而衰。市场中我们常常能见到有些证券持有者,在价格持续上涨时仍待价而沽,总盼望能再涨一些,再多赚一点儿;也总有一些投资者,在价格暴跌已成定局时,仍抱有幻想,不肯面对现实。归根结底,这都是一个“贪”字在作怪。 据说,水田里有一种鱼叫骼鲍,一看到饵料就跳上去想吃,这次没钓到,下次还会再来,很快就会被人家钓回去煮了。一个追涨的投资者就类似这种鱼,很容易地就会被市场主力把钱钓走。 6(特立独行证券投资是一种风险投资,输赢常在一瞬间。而市场是由各式各样的投资大众组成的(他人的言行往往对个人投资者有很大影响。一些刚人市的投资者常常对别人的买卖十分在意,特别是当自己亏损时,看到别人赚钱更是羡慕不已,冲动之下,往往会 不考虑当时的行情就跟着买卖,然而,跟着“瞎子”的后面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俗话说:别人的补品,往往是自己的毒药。别入再怎么成功、获利,那也是别人的。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想做赢家,需要有一种特立独行的精神。不要过于在意别人的买卖,而应该首先了解如何凭借自己的能力去投资交易。 要记住的是:在股市中求人不如求己~路总要靠自己去走。特立独行~就是要求有自己的见解~做别人不敢做的决定~并有一种敢于逆大众而行的勇气。 42 股市心理学 第十八章 投资交易的一些心理策略 一、确立投资目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为在市场中一切皆相对,几乎没有任何一件事是确定无疑的,从投身市场的那一天起,投资者就有必要不断告诫自己,对任何一起买卖行为都尽可能事先定出计划,以避免在市场中,受情绪的冲动做出决定。在制定计划之前,投资人有必要确立自己的目标。否则心理会经受着种种欲望的冲突。 二、确立投资理念 人们关心具体的操作方法,而不去考虑投资的方法论——投资理念,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其实,投资理念是相当重要的。人是有思想的,人的行为通常是受他的思想支配。抱有什么样的投资理念,往往决定了他在市场中将会采取的立场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一个相信股票投资无异于赌博的人,他在股市中的表现往往是赌性十足,他不太会相信什么技术分析,基本分析之类的东西,他只会相信运气——因为赌博主要是依靠运气的。而一个相信市场的运行是有规律可循的投资者,总是试图通过各种各样的技术手段或方法,探寻这种运行规律,并力图通过对规律的把握而获利;与此相反,投资者如果认为市场就是市场,其运行并无确定的规律,那么,他对市场的看法就是随机漫步。 如果说确立投资目标就是要帮助投资人明白他要达到的最终状态,那么,投资理念的确立就是要解决投资人依靠什么达到目标的问题。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宗教,每一种宗教都声称可以运用不同的方式寻找到人世间的真理。市场上也同样有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方法,每一种理论和方法都试图告诉人们如何在市场中获利,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保证投资者永远获利。事实上,任何一种投资理论和方法,不论被吹得如何神乎其神,都存在着缺陷。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所需要做的不是要发现一种最好的方法,而只是需要选择其中一种能够让你感到使用方便、证明有效的方法。 一个投资者运用什么样的分析方法,通常取决于他所持有的投资理念。但不论选用哪种方法,以下这几点都是值得考虑的: 首先,对自己所用的方法的有效性要有信心。 当一种方法给出的信号需要采取行动时,投资者也许不会立刻这样去做。例如,投资者也许想抛售一支低市盈率的股票,但是,如果投资者不是全心全意地相信一种投资方法,那么,即使所有购买股票的条件都具备时,他也许会寻找一个理由不买这个股票。通常一个市场底部的实质就在于,它并不需要表现出大量的理由或原因,因此,投资者对于自己所用的方法必须有完全的信心,否则,他就很难克服投资道路上的心理障碍。 其次,确定自己的投资理念或所用的方法是与个人的性情气质相一致。任何一种方法的实质就在于发展出一种低风险观念。只有当投资者能够清楚地了解市场将为他提供的赢亏机会时,他投资成功的可能性才会大大提高。 三、确立投资计划 投资计划对成功投资的重要性。如彼得?林奇指出的“如果执行一个固定的投资计划,不理睬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你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确立投资计划的最大好处在于,它可以使投资者扩大客观性,减少清绪性,从而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为此,投资者最好是制定一个书面计划,因为这可以使你更加精确。一旦写出计划,投资者就很容易评估各方面的情况,譬如,是否符合市场的逻辑,是否存在个人的偏见,在出乎意料时采取什么步骤等等。 43 股市心理学 为了制定一个完备的市场投资或投机计划,一个叫做范?夏普的市场心理学专家提出了以下七个步骤: 1(自我分析 作用在于让投资者对自己各方面的情况有一个比较透彻的了解。 2(心理预演 心理预演,曾经被许多优秀的运动员所实践。他们常常在正式的比赛之前,对自己的动作以及比赛的可能情形在心理加以演示,这种做法既可以让运动员的心理集中在比赛本身上,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成功的机会。投资者也可以尝试运用这种方法。 3(发展一种低风险观念 4(投资时机的选择 5(行动 市场中出现的最佳买卖时点是转瞬即逝的,记住:即使一个投资机会从身边错过,总会有其它机的作战方式会存在。投机的机会,就好象是在城市里乘坐出租车,错过一辆,很快下一辆就会来。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让即刻的情绪冲动影响一个深思熟虑而富于逻辑的计划。 6(监控 自满得意是投资者很容易出现的一个心理陷阱。当开始的投资立场确定以后,市场经常会有一种诱惑,让投资人改变这个立场。监控这一步骤就是为了避免投资者随意改变计划,并进行自我监督。在进行监控的过程中,要时时了解市场所处的背景,当一些影响市场运行的事件发生之后,更需要与原先自己的计划进行比较,并确定其意义。 7(出局 这个过程涉及到两个方面:停损和让获利变成现实。 首先,任何一项交易或投资项目的首要目标就是保证资本金的安全。风险资本的运用只有在低风险、高收益的机会确实来临之时才是值得考虑的。其次,原先进行的交易或投资的理由已不再存在。 影响决定“出局”的另一个因素是不确定性。有一句古老的交易格言说:“存有疑虑时要出局”,就是针对这种情况 总之,在制定和实行投资计划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是:确定一个现实的目标,并不断努力地实现这个目标。这意味着投资者既要有耐心坚持这个计划,同时也要有充分的灵活性,在市场情形发生变化时对计划加以修正。 四、 确立投资评估方法 主要目标是:确定投资者是否忠实地按照原先的计划行事,还要看是否需要加以修正。要找出自己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坚持一种“向前看”的方针,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后悔药是永远吃不完的。 第二个目标就是:对投资计划以及投资理念本身做出评估。任何一个投资计划都不可能预期未来的所有情形。 一个现实可行的计划总是要比一个“可能更好但并不确定”的计划更为理想。 44 股市心理学 第十九章 投资交易的十二条原则 一、心理调控原则 1、存有疑问,不要行动 在市场中投资或投机,就象乘坐出租汽车,错过一辆,很快会来下一辆。市场永远有其它机会等待着投资人。 原则2永远不要根据希望进行交易或投资 原则3根据自己的判断(而不是别人的意见采取行动 原则4弱势中买进,强势中卖出 通常,随着价格的上扬,人的信心也随之增加,消息面也会趋于乐观,于是,会感到更加放心,然而,市场的风险却在提高。另一方面,当价格不断下跌,人的恐惧感会愈益增大,投资人反而会更加担忧,其实,这时市场风险已大为释放。 这是人与市场之间的一个悖论,掌握其中的奥妙是投资人获得成功的关键。但是,在市场看起来牛气十足之际,敢于抛售股票;在市场熊气漫漫之时,勇于承接股票,的确需要非凡的勇气和信心。 原则5不要过度交易 原则6在成功交易之后,最好给自己放个假 原则7定期检查自己的交易情况 原则8不断分析自己犯的错误 当获得成功时,总是倾向于把这个过程归之于工作的努力或者自己的良好判断力,很少把成功归之于适时适地的机会或运气。而当事情与我们的预期相反,常常又会把自己的挫折归之于运气或其它方便的“替罪羊”。 原则9不要过早介入交易 人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市场的影响而变得冲动,往往看到一个可能的机会就急不可待地试图介入其中。 原则10不要试图抓住市场的每一个机会 如果我们试图猜测每一次价格波动的转机,那么,不仅会导致挫折,而且会让我们丧失对市场的洞察力。 二、资金管理 原则11当风险和收益难以确定时,永远不要投入一项交易 投资人可以参考的风险与收益的相对比率,可以大致确定为3比1。 原则12损失要立刻中止,获利则让其继续 当市场价格跌至停损点位时,这无疑是犯下错误的一个警告。另一方面,当市场正沿着投资人所预期的方向运动,那正是对投资人的信心投了一票,因此,投资人应该坚持原先的立场,让利润延续。有一个著名的说法:“趋势是投资人的朋友”正是如此。市场的运行趋势一旦形成,就会有一种惯性。尽管人们可以通过一些媒体,认识到市场的趋势将如何,但是没有人能够准确地预测一个趋势的规模和持续的时间。只要投资人的分析或方法表明,市场趋势继续朝着所希望的方向运动,那么,投资人就没有理由卖出一支股票。除非为了锁定部分赢利才可以这样做。通常,在一个趋势形成之前,市场总是要花费许多时间来来回回盘整,这似乎也是对投资人耐心的一种磨砺,因为这时候进行交易往往是无利 45 股市心理学 可图的,这样一来,也会使一些没有耐心的人被淘汰出局。 许多人在有所获利时总是想落袋为安,其理由正是基于这样一句古训“两鸟在林,总不如一鸟在手”。如果投资人在获得一笔利润之后,就再也不进行交易了,那么,落袋为安的策略无疑是正确的。不幸的是,如果投资人仍要投身于市场,那么,遭受损失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悖论:在能够让他获利之际却不乐意承受一点儿风险,而在损失届临之时却要企求风险。看来,人们宁愿接受少一些但确定的利润,而不愿意为更大的利润下一个聪明的赌注。他们更情愿为更大而不确定的损失冒风险投人资金,而不是为肯定比较小的损失冒一点点风险。事实上,在已能获利的情况下,投资人已无风险可言(如果说有风险也只是获利多少的问题。但在遭受损失的情况下,投资人已面临着风险。人们不愿意为前一种情况再冒一点点风险,反在落袋为安心理驱使下早早了结利润。而在后一种情况下,却死死抱着价格也许会回升的幻想,甘愿冒更大的凤险。这也许就是一些投资人敢于赔大钱,却只能赚小钱的一个心理因由。 46 股市心理学 47 股市心理学
/
本文档为【人们总是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研究市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