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必修二历史高考大题

必修二历史高考大题

2018-06-16 19页 doc 40KB 45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4168

暂无简介

举报
必修二历史高考大题必修二历史高考大题 篇一: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经济史(必修二)试题分类汇编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二)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1((2015?天津文综?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 【考点】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生产工具变革(耧车) 【解析】由材料内容“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可知,该工具为播种工具,A项所...
必修二历史高考大题
必修二历史高考大题 篇一: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经济史(必修二)试题分类汇编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二)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1((2015?天津文综?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 【考点】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生产工具变革(耧车) 【解析】由材料内容“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可知,该工具为播种工具,A项所示图片为耦犁,其为翻土工具,故A项错误;B项所示图片为耧车,其为西汉时期发明的播种工具,故B项正确;C项所示为曹魏时期翻车的模型,其为灌溉工具,故C项错误;D项所示为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的翻土工具曲辕犁,故D项错误。 【答案】B 2((2015?江苏单科?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 1 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 )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 【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水利工程) 【解析】从唐多有“稻垄”、北宋仍有“熟稻”到1678年“止产粟米”,是因为“田地皆成沙土”而被迫进行,并非主动选择品种,故A项错误;“沟洫之制”既可灌溉,又可排涝,是农业文明的大发展,但从唐有“泻泉”、北宋有“水阔”到1680年“沟洫之制,水陆失宜”表明水利出现问题,故B项正确;“田地皆成沙土”,表 明没有重视农田生态保护,故C项错误;水利工程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但“全凭”的说法是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 【答案】B 3((2015?浙江文综?17)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2 A(????B(????C(????D(???? 【考点】汉到元政治的演变;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灌溉工具变革;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草市;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印刷术) 【解析】?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出现于明朝;?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出现于唐朝;?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出现于元朝;?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出现在宋朝,依照唐、宋、元、明顺序排列,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4((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 【解析】战国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增加,使得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生产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 3 形成,故A项正确;战国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导致农业收益的增加,故 C项错误;国家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A 5((2015?广东文综?14)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 【解析】古文意思是“用织机织布这些事,男子很早就学会了,有些妇女织布甚至不如男子,但农妇做耕田、收割、取水灌溉等事,是与男人一起劳动的”,古文描述了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耕织结合不一定非得男耕女织,故A项正确;判断资本主义萌芽必须有商品交换和雇佣关系两个条件,材料未涉及,故B项错误;材料中男女都要耕田织布,未体现男尊女卑,故C项错误;农家的织布属于家庭手工业而不是官营手工业,故D项错误。 【答案】A 4 6((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坊市制度瓦解只体现出商品交换场所的变化,而不能作为促进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土地集中导致自耕农数量减少,国内购买力下降,不利于农业和商业经济发展,不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B项错误;农业技术进步会推动农业发展,也会使更多的农产品投入市场,带来商品经济发展,是推动全国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C项正确;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多为官府控制的朝贡贸易,对国内经济发展影响不大,不是促进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D项错误。 【答案】C 7((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7)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重心南移(文化重心南 5 移) 【解析】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不能解释河南科举考试状元人数的减少,故A项错误;江苏代表的南方在科举考试状元人数的增加,表明随着唐代以来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兴盛,故B项正确;中原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落后于南方,但并没有急剧衰退,故C项错误;从唐宋至明清时期,政治重心逐渐北移,故D项错误。 【答案】B 8((2015?四川文综?13)(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 6 对明清中国的影响。(12分) 【考点】(2)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古代中国的经济——明清农耕经济发展(美洲作物传入) 【解析】(2)结合美洲农作物的特点,从对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以及人口变化,人们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对自然环境影响等角度作答即可。 【答案】(2)影响: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3分)促进了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3分)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3分)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3分)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2015?江苏单科?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考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民间手工业(丝织业);古代中国的商业——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明代商品经济发展) 【解析】明清时期,吴江县盛泽以丝绸织造业和丝绸贸易而名闻遐迩,乾隆年间,盛泽有了国内最早的丝绸纺织交易市场,“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就是当时盛泽的生 7 篇二:2016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二 2016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1((2016?江苏单科?3)《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 )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知识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 【试题解析】材料?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表明灌溉工具是翻车,使用的是人力,不是农具自动化,故A项错误;翻车是灌溉工具,提高了农田的抗旱能力,故B项正确;标志着灌溉技术成熟的是筒车,故C项错误;材料?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可看出农业生产对自然还是有依赖的,始终不能摆脱自然的束缚,故D项错误。 【答案】B 2((2016?浙江文综?17)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 8 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 A(土地过度集中 B(有田者无力可耕 C(小农户个体经营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小农户个体经营) 【试题解析】材料?佃则有田?说明土地没有过度集中,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没有涉及土地兼并现象,没有反映?有田者无力可耕?,故B项错误;材料讲的是江南乡村社会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小农户个体经营的农业经济状况,故C项正确;材料讲的是佃户租地主的土地耕种,地权和劳动者没有契合,故D项错误。 【答案】C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2016?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汉代庄园经济) 【试题解析】此图反映的是集体劳动的场景,而非个体农户分散的生产劳作状态,故A项错误;此图没有反映出耕作 9 技术的进步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因此不能说明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故B项错误;汉代封建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故C项错误;此图反映出汉代豪强地主在庄园内驱使农民集体生产的情形,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6?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 C(坊市制度崩溃 B(土地政策调整 D(政府管理失控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宋代土地政策调整(?不抑兼并?导致租佃制普遍发展) 【试题解析】宋代经济较唐代有进一步发展,没有出现严重衰退,故A项错误;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高度集中,租佃制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的现象,故B项正确;坊市制度崩溃主要与商品经济关系密切,但与农民租种土地并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谈到的宋代土地高度集中的问题与宋代实行的?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有关,不能表明政府管理失控,而是政府对土地政策的调整,故D项错误。 【答案】B 10 3((2016?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 “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明末租佃制(江南农村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对佃户的影响) 【试题解析】意思是讲,明朝中后期江南农村的雇工——即佃户,由勤劳、柔顺到懒惰、骄纵,雇工本身的劳作态度,雇工对地主的态度都发生了变化,使佃户对地主的依赖关系松弛,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会吸纳周边农村地区大量人口的就业,会导致农业生产人口的大量下降,农村会出现?用工荒?,因而农村雇工的地位提高了,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佃户社会地位的提高,未涉及重农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佃户地位的变化,未体现社会矛盾,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主体是佃户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而不是强化,故D项错误。 【答案】A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无) 11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1((2016?浙江文综?15)定州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列关于定州的表述,正确的是( ) ?秦汉始置州 ?宋代以制瓷业闻名天下 A(??? B(??? ?唐代私营绫织作坊兴起 ?元代为中书省辖地 C(???D(??? 【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 【试题解析】州的设臵始于西汉,故?错误;唐朝私营作坊兴起,定州富人何明远,家有绫机五百张,故?正确;定州定窑是宋朝的五大名窑,其产品的质量闻名天下,故?正确;定州属河北,在元朝河北属?腹里?,为中书省所管辖,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1((2016?浙江文综?14)诗词歌赋既是历代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 ) ((((( A(“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 B(“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 C(“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 12 D(“苛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广州歌》) 【知识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试题解析】?九市开场,货别隧分?出自于汉朝班固的《西都赋》,写的是当时长安的商业经济?九市?的情况,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贝锦斐成,濯色江波?出自魏晋左思的《蜀都赋》,写的是成都的织锦,与商业无关,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出自于唐朝元稹的《估客乐》,写的是当时各地的所产商品均汇聚的长安城,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苛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出自于元末明初孙蕡的《广州歌》,写的是当时的广州的商船和商人,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B 2((2016?天津文综?2)右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这一铜版( ) ?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 ?是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 ?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 ?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 A(??? B(???C(???D(??? 【知识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纸币发展) 【试题解析】题中给出的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是印刷纸币的 13 模板,它的存在能反映出北宋发行了纸币,故?正确;从铜版拓片的内容,可知当时印刷技术水平,故?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纸币拓片,不是纸币实物材料,故?错误;从纸币出现和拓片上文字,可知宋代商品经济繁荣,故?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3((2016?天津文综?4)除四大发明外,从中国传到欧洲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船尾舵、马镫等器物,菊花、柠檬、柑橘等水果和植物。柑橘至今在荷兰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通过( ) A(中国商人 B(阿拉伯人 C(马可?波罗等欧洲人D(奥斯曼土耳其人 【知识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丝绸之路) 【试题解析】古代中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中国商人的活动很少能到达欧洲,故A项错误;古代中国对外交往通过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到达中亚、西亚地区,再由阿拉伯人经地中海地区传入欧洲,阿拉伯人是传播四大发明和中国物产到欧洲的桥梁,故B项正确;由于交通工具和地理因素的限制,欧洲人到达古代中国很艰难,而且马可〃波罗是元代才来到中国游历,并不是促进两地物种传播的主要途径,故C项错误;奥斯曼土耳其人控制的是地中海东西方贸易商路,不利于中国与欧洲往来,故D项错误。 14 【答案】B 4((2016?北京文综?15)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 ?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A(?? B(?? ?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C(?? D(??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商业——明代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 【试题解析】材料?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表明农产品在当时大量进入了商品流通领域,故?正确;?积累了巨额财富?不是用来扩大再生产,而是?用于购田臵地?说明了当时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故?正确;?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反映了食盐贸易依然控制在政府手中,故?错误;材料反映了一个徽商最初经营农产品、后来经营食盐、发家致富的过程,没有涉及社会地位提高的信息,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5((2016?江苏单科?21)(12分)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阅读 15 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 篇三:2015全国各地高考文综历史必修二部分试题 2015年全国高考各地文综历史题(经济成长历程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2015上海卷)“一万年农业,五千年文明,两千年大一统”指的是 A(中华文明B(埃及文明 C(印度文明 D(希腊文明 2((2015上海卷)观察右侧图表,其中乙国是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德国 3((2015上海卷)在19世纪末的西欧,一个资本家要新建纺织厂,为提高产量,他应该优 先选址在 A(商业繁盛的地区 B(盛产煤炭的地区 C(邻近河流的地区 D(电力充足的地区 4((2015海南卷)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 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 16 成群”。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B(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 C(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 5((2015海南卷)元朝时,大规模的漕粮海运前所未有,海外贸易繁荣,泉州还被誉为“世 界第一大港”。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 B(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C(内河航运严重不畅 D(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6((2015海南卷)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 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7((2015海南卷)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 据此可知 A(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B(中国所占份额 17 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 C(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D(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 8((2015海南卷)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 年达到8784项。这反映出德国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9((2015海南卷)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 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 A(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 B(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 C(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 D(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 10((2015海南卷)1924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中强调“不 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 18 主义”。这 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 A(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B(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 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D(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 11((2015海南卷)20世纪20年代,西欧出现一种新现象:刚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可 以从国家有关机构、学会或工业公司得到研究资助。这一现象反映出 A(爱因斯坦相对论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发展到新的阶段 B(民主体制的普遍建立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C(人们认识到科学对技术和生产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D(已经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12((2015海南卷)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 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A(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 B(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40%提高至47% C(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D(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 19 13((2015海南卷)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机器已平均使用了20年,而美国大多数工业设 备的使用还不到5年;在农业领域中,通常一名美国农民的产出是法国农民的3倍多。这反映出 A(法美两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存在根本差异 B(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已经显露端倪 C(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差距明显 D(经济一体化成为各国的必由之路 14((2015海南卷)据统计,1945年8月,国民政府的法币发行量累计为5569亿元,三年 后增至604(6万亿元。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是国民政府 A(偿还大量外债 B(贪污腐化成风C(军费开支巨大D(纵容官僚资本膨胀 15((2015海南卷)1956年,浙江温州有合作社曾实行包产到户,到1957年温州地区实行 包产的农户占入社农户的15%,与此同时,四川、广东、安徽等省一些农业社也先后实行了包产到户。此后直到70年代,仍有一些地方曾实行包产到户。这一现象反映了 A(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薄弱 B(市场经济在农户经营中起重要作用 C(基层的探索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20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进 16((2015海南卷)1957年底到1960年,我国职工人数从3101万猛增至5969万。这主要是因为 A(第一个五年顺利完成 B(“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 C(公私合营后国营企业职工大增 D(人口增长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 17((2015海南卷)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超 过1955,1970年建成的援外项目总和,对外经济援助的支出为前16年总和的109%。这反映了 A(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B(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 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 18.(2014广东卷)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B(资本主义的萌芽 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21 19((2014广东卷)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 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 20((2014广东卷)表2 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表2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 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 21((2014广东卷)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 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22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22((2014广东卷)发生在1920年苏俄的现象有 A(私营企业纷纷涌现 B(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 C(政府禁止买卖粮食 D(农民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 23((2014广东卷)一位学者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 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赋予“我们这个特权”的是 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B(马歇尔计划 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D(《布雷顿森林协定》 24((2015江苏卷)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 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25((2015江苏卷)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 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23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26((2015江苏卷)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27((2015江苏卷)下图是1949年3月美国记者伯恩斯拍摄于上海的两张照片。从中可以 看出 24
/
本文档为【必修二历史高考大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