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伤湿胶囊的毒理学和药理学实验研究

2017-12-09 32页 doc 72KB 39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886

暂无简介

举报
伤湿胶囊的毒理学和药理学实验研究伤湿胶囊的毒理学和药理学实验研究 伤湿胶囊的药效学和毒理学实验研究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Pharmacodynamics and Toxicology of Wetness-evil Capsule Major: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 Postgraduate: Nan Lihong Tutor: Associate Prof. Wu Fuhuo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security and effe...
伤湿胶囊的毒理学和药理学实验研究
伤湿胶囊的毒理学和药理学实验研究 伤湿胶囊的药效学和毒理学实验研究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Pharmacodynamics and Toxicology of Wetness-evil Capsule Major: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 Postgraduate: Nan Lihong Tutor: Associate Prof. Wu Fuhuo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secur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Wetness-evil capsule 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its pharmacodynamics and toxicology, providing possible theorem and experimental foundation for the capsule’s clinic trial and application. Methods: Pharmacodynamics observed the effects of the drug on swollen of rat metatarsus, swelling of mouse ear, capillary permeability of mouse skin, granuloma in rat, pain in mouse, and cholesterol in mouse adrenal. If 50% lethal dose (LD) 50 was not measured out when raising mice once with 37.5% concentration of Wetness-evil capsule, assayed maximum tolerance dose (MTD) with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37.5% and the largest volume 0.3 ml/10g by raising mice for 2~3 times. Raised with high, mid-, and low dose of the drug, then rats were measured body weight, blood routine, total protein, blood sugar, liver and renal function, organ index and pathology. Results: Compared to the compared group and Wetness-evil pill, Wetness-evil capsule was proved to be Significant inflammation-diminishing to rat metatarsus, striking inhibition to mouse ear swelling and skin capillary permeability, also distinguished enhance of threshold for pain, twist reduction, and gland cholesterol decrease in adrenal, then no significance in granuloma inhibition. MTD measured to 1 福建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 be 232.88g/kg,amounting to 335 times of daily clinical dosage. Chronic toxicant experiment discovered that high and mid dose of the drug resulted in late-proceeded atrophy of thymus gland, no other apparent side effects. Conclusion: Wetness-evil capsule was proved to be little side effect, prefer anti-inflammation and analgesia to acute inflammation, not obvious inhibition to chronic inflammation. The anti-inflammation mechanism was initially confirmed to be concerned with stimulating adrenal cortex. Subject Headings:Rheumatic disease/ted ther Damp-dispel agent diuret/ Pharmacodynamics Anti-inflammation Analgesia Cholesterol/ adrenal Damp-dispel agent & diuret/toxicity Rats Mice @ Wetness-evil capsule 2 伤湿胶囊的药效学和毒理学实验研究 伤湿胶囊的药效学和毒理学实验研究 专 业:方剂学 研究生:南丽红 导 师:吴符火 副教授 摘 要 目 的:通过对伤湿胶囊的药效学和毒理学实验研究,初步该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其进行临床实验和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验依据。 方 法:药效学实验采用蛋清致大鼠足跖浮肿法、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磷酸组胺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法、大鼠棉球肉芽肿法、小鼠热板法及醋酸扭体法,比较各组间的抗炎镇痛作用。用改良Zak法测定小鼠肾上腺中胆固醇含量。急性毒性实验:预试验用37.5%的伤湿胶囊混悬液一次给小鼠灌胃,若小鼠死亡数?30%,则测定半数致死量(LD);若死亡数?30%,则改用一50 日内以小鼠能耐受的最大浓度37.5%和最大容积0.3 ml/10g,灌胃2~3次,测定最大耐受量(MTD)。慢性毒性实验用伤湿胶囊流浸膏分别配成460%、230%、76%(含生药)的浓度及生理盐水,按体重1 ml/100g给大鼠灌胃,每周称体重,连续3周后,每组各取一半大鼠,做2周恢复期观察。其它大鼠断头取血测定血常规、总蛋白、血糖和肝肾功能,同时解剖取主要脏器称重,计算脏器指数,并进行病理镜检。 结 果:伤湿胶囊对大鼠足跖肿胀有显著消炎作用;对小鼠耳肿胀及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可明显延长小鼠热板法所致的痛阈时间;明显减少小鼠扭体次数;与伤湿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测得小鼠肾上腺中的胆固醇含量明显降低。但对大鼠棉球肉芽肿无明显抑制作用。预 3 福建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 试验发现37.5%的伤湿胶囊混悬液一次给小鼠灌胃,不足引起小鼠死亡,测不出LD,测得MTD为232.88g/kg,相当临床日用量的335倍。慢性毒性实验50 发现伤湿胶囊高、中剂量组的大鼠有迟发性胸腺萎缩,其他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 结 论:伤湿胶囊毒副作用小,对急性炎症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其疗效明显优于伤湿丸,但对慢性炎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抗炎机理初步认为与兴奋肾上腺皮质有关。 主题词:风湿性疾病/中药疗法 祛风湿药[剂]/药效学 抗炎 镇痛 胆固醇/肾上腺 祛风湿药[剂]/毒性 大鼠 小鼠 @伤湿胶囊 4 伤湿胶囊的药效学和毒理学实验研究 伤湿胶囊的药效学和毒理学实验研究 专 业:方剂学 研究生:南丽红 导 师:吴符火 副教授 前 言 风湿性疾病(rheumatic diseases, rheumatism,简称风湿病)是一类常见病、多发病,多数会影响骨关节,使骨关节破坏、关节功能减退甚至残废,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巨大危害。属于祖国医学的“痹证”范畴。目前,风湿性疾病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暂无特效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及改善预后等治疗,而药物治疗是目前风湿病治疗的主要手段。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最常用的抗风湿药物,然而其对胃肠系统的刺 ,,1-3激和组织损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是比较高的,故其应用正逐渐减少。在澳大利亚,随着开业医生和大众对此类药物突出的副作用的不断认识,其处 ,,,,45方量已下降了25%。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但其副作用多,尤其在使用不当时可给机体带来一些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造成 ,,6的危害比疾病本身还大,从而限制其广泛应用。细胞毒等免疫抑制剂对自身 ,,7免疫性风湿病发生过程中的自身免疫反应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相对于多数慢性风湿病患者来讲,毒副作用甚大。因此,寻找毒副作用小的抗风湿药物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近年来,国内开始重视抗风湿中药的研究,临床应用痹证系列中成药、风 ,,8湿寒痛丸、狼疮丸、雷公藤片等均取得了较好疗效,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总之,中医中药具有抗炎、镇痛、改善血运、补益脏腑、调整气血阴阳等 5 福建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 多方面功效,临床上很大程度可以解决风湿病的许多标本问题。提示更为有效且毒副作用小的抗风湿中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伤湿胶囊是伤湿丸改制而成,由蔓九节、黄毛耳草和骨碎补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除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之功效。本实验将通过对伤湿胶囊的药效学及毒理学研究,初步评价该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其进行临床实验和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验依据。 6 伤湿胶囊的药效学和毒理学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一、药效学实验研究 1 实验动物 清洁级ICR种小鼠,体重福建中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书:医动字第23-007号。清洁级SD大鼠,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合格证书:沪动合证字152号。 2 主要实验药品 伤湿胶囊,批号:010228;伤湿丸,批号:010225,福建屏山制药厂提供。醋酸地塞米松片,批号:185501,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醋酸泼尼松片,批号:185101,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消炎痛,批号:000577,厦门美康制药有限公司提供。二甲苯,批号:001013,上海试剂三厂提供。冰乙酸,批号:990629,福建师范大学附中华工厂提供。磷酸组胺,批号:001021;Evans蓝,批号:991226,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提供。胆固醇,批号:001028,北京化学试剂公司提供。 3 主要仪器设备 TG328A 电光分析天平 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 752型 紫外分光光度计 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 HH-2 数显恒温水浴锅 国华电器有限公司 TDL-4 低速台式离心机 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 TGZX-20 台式干燥箱 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 4 方法 ,,94.1 对蛋清致大鼠足肿胀的影响:大鼠60只,体重150~180 g,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连续灌胃3 d(分组及剂量见表1及续表1, 7 福建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 以生理盐水为对照组),用排水法测定每鼠右后肢正常足跖容积(ml),末次给药后同步给予每只大鼠右跖皮下注射10%新鲜蛋清0.1 ml/只致炎,测量致炎后0.5,1,2,3,4,6 h大鼠足跖容积变化,连续两次,求其平均值为测定值,以致炎前后足跖容积的差值作为肿胀度。结果见表1及续表1。 ,,10 4.2 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小鼠60只,体重18~22 g,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连续灌胃3 d(分组及剂量见表2,以生理盐水为对照组),末次给药30 min后,于小鼠右耳两面涂二甲苯0.1 ml/只致肿,左耳不涂为正常耳。30分钟后脱颈椎处死小鼠,用6 mm打孔器取左耳和右耳同一部位的圆片,于分析天平上称重,右耳重量减去左耳重量为肿胀度。结果见表2。 ,,11 4.3 对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小鼠60只,体重20~24 g,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连续灌胃3 d(分组及剂量见表3,以生理盐水为对照组),实验前一日,除净小鼠腹部毛,于末次给药后30 min,在每只小鼠腹部脱毛区皮下注入0.1 %磷酸组胺0.2 ml/只,立即尾静脉注射1 %Evans蓝0.2 ml/只,20 min后处死,剥离皮肤,测量染色面积(纵径×横径),打孔(,1.2 cm)定量取皮片,煎碎放入5 ml丙酮生理盐水(7:3)混合液的试管中,加塞振摇,于37 ?浸泡48 h,定时振摇,离心10 min(1500 r/min),取上清液于610 nm处测光密度(OD值)。结果见表3。 ,,12 4.4 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雄性大鼠54只,体重280~310 g,随机分为6组,每组9只。在乙醚麻醉下,经消毒后,各切1 cm长小口,背部皮下植入20 mg的高压灭菌棉球,随即缝合皮肤。从手术当日开始,连续灌胃6 d ,以生理盐水为对照组),第7 d断头处死,剥离棉球肉芽(分组及剂量见表4 肿。置70 ?烘干,称重,减去棉球重量,即为肉芽重量。结果见表4。 ,,13 4.5 对小鼠热板法致痛的影响:18~22 g雌性小鼠若干只,于室温20 ?环境下,放入恒温水浴锅内已预热到55 ??5 ?的500 ml玻璃杯中,每次一 8 伤湿胶囊的药效学和毒理学实验研究 只,以小鼠舔后足为疼痛反应指标,出现时间作为痛阈值,取两次痛阈值平均数为测定值,挑选痛阈值大于10 s、小于30 s合格的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3 d(分组及剂量见表5,以生理盐水为对照组),末次给药后,同法测定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时各鼠痛阈值,计算痛阈提高率=(用药后平均痛阈值,用药前平均痛阈值)/用药前平均痛阈值×100%。结果见表5。 ,,13 4.6 对醋酸致小鼠疼痛的影响:小鼠60只,体重18~22 g,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连续灌胃3 d(分组及剂量见表6,以生理盐水为对照组),末次给药30 min后给小鼠腹腔注射0.6 %冰醋酸0.1 ml/10g,记录10 min内扭体次数。结果见表6。 ,,144.7 对小鼠肾上腺中胆固醇含量的影响:36~40 g小鼠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连续灌胃3 d(分组及剂量见表7,以生理盐水为对照组),末次给药后45 min处死,取右侧肾上腺称重,用改良Zak法测定肾上腺中胆固醇的含量。结果见表7。 二、毒理学实验研究 ,,91 急性毒性试验 1.1 实验动物 清洁级ICR种小鼠50只,体重20?2 g,雌雄各半,福建中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书:医动字第23-007号。 1.2 受试药物 伤湿胶囊,由福建屏山制药厂提供,取该药物3750 mg用生理盐水配成10 ml的混悬液,浓度为37.5%。 1.3 试验方法 取小鼠10只进行预试验,试验前12 h禁食不禁水。用伤湿胶囊制成最大 9 福建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 浓度37.5%(恰好通过灌胃针头,并不引起原药理化性状改变的浓度375 mg/ml),最大剂量0.3 ml/10g一次灌胃,观察7日内小鼠死亡数及一般状况,若死亡数?30%,则用改进寇氏法测定半数致死量(LD)。若不足引起小鼠死50 亡,测不出LD,则改用40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50 一日内用小鼠能耐受的最大浓度和最大容积,灌胃2~3次(一组小鼠一日灌胃2次,累计剂量为155.25 g/kg;另一组小鼠一日灌胃3次,累计剂量为232.88 g/kg),连续观察7 d,测定最大耐受量(MTD)。 1.4 观察指标 1.4.1 神经系统方面:?行为及反应(包括不正常叫声、烦躁、不安、易怒、感觉过敏、少动、嗜睡或昏迷等);?运动(包括肌肉抽搐、僵硬、强迫运动、松弛、麻痹等);?瞳孔及分泌物(瞳孔有否缩小或放大、流涎、流泪等)。 1.4.2 呼吸及心血管方面:呼吸状态、鼻分泌、触心前区心率快慢等。 1.4.3 胃肠方面:腹部胀气或收缩,大便性状和色泽。 1.4.4 泌尿生殖系统:阴唇、乳腺肿胀、会阴部肮脏。 1.4.5 皮肤和毛:颜色、完整性、有无充血、紫绀、苍白、发疹、毛松散等。 1.4.6眼:有无眼睑下垂,眼球突出、震颤等。 ,,,915 2 慢性毒性实验 2.1 实验动物 清洁级SD大鼠80只,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合格证书:沪动合证字153号。 2.2 主要仪器设备 AT-738 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上海安泰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BM-A(Q/EF4) 生物显微镜 上海徕卡显微镜有限公司 RM 2125/ RM 2128 轮转式切片机 上海徕卡仪器有限公司 10 伤湿胶囊的药效学和毒理学实验研究 TN-100B 托盘扭力天平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2.3 药物和分组 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以生理盐水为对照组,伤湿胶囊(由福建屏山制药厂经醇提取制备成流浸膏)高剂量组46 g/kg、中剂量组23 g/kg、低剂量组7.6 g/kg(相当于临床日用量的66倍、33倍、11倍),用生理盐水配成460%、230%、76%(含生药)的浓度。 2.4 实验方法和观察指标 按体重1 ml/100g,每天上午灌胃一次,连续21 d,每周称体重,末次灌胃后,每组各取大鼠10只,雌雄各半,做2周恢复期观察。其它大鼠禁食过夜(不禁水),次日断头取血测定血常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白细胞分类)、血清总蛋白、血糖和肝、肾功能(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肌酐Cr),同时解剖取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胃、肠、胸腺进行病理镜检,并对主要脏器称重,计算脏器指数=脏器重量/动物体重×100%。结果见表8-14。 3 统计学处理:结果用平均数?标准差(χ?S)表示。所有数据经SPSS统计软件分析。各变量用单因素的ANOVA分析,Tukey法统计。 11 福建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 实 验 结 果 1 药效学实验结果:见表1~表7: 表1 伤湿胶囊对蛋清致大鼠右后足跖肿胀的影响(χ?S,n=10) 剂量 给药前足 给药后不同时间足跖容积(ml) 组 别 (g/kg) 跖容积(ml) 致炎后0.5 h 1 h 2 h 3 h 高剂量组 2.30 0.46?0.08 0.59?0.06** 0.50?0.11***? 0.40?0.10**? 0.33?0.09** 中剂量组 1.20 0.49?0.10 0.61?0.11* 0.58?0.15** 0.42?0.12** 0.35?0.10* 低剂量组 0.60 0.47?0.07 0.63?0.10* 0.61?0.12* 0.47?0.11* 0.38?0.13 伤湿丸组 4.30 0.46?0.10 0.62?0.12* 0.60?0.10** 0.49?0.07* 0.36?0.10* 地塞米松组 2.16mg/kg 0.46?0.10 0.62?0.09* 0.56?0.14** 0.43?0.10** 0.35?0.12* 对 照 组 0.50?0.09 0.74?0.12 0.79?0.15 0.58?0.11 0.45?0.08 续表1 剂量 给药后不同时间足跖容积(ml) 组 别 (g/kg) 4 h 6 h 高剂量组 2.30 0.21?0.10*? 0.17?0.12*? 中剂量组 1.20 0.23?0.12* 0.21?0.10 低剂量组 0.60 0.29?0.08 0.24?0.09 伤湿丸组 4.30 0.31?0.10 0.27?0.09 地塞米松组 2.16mg/kg 0.24?0.09* 0.19?0.11* 对 照 组 0.34?0.11 0.29?0.10 注:ANOVA,各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 * P,0.05,** P,0.01,*** P,0.001;与伤湿丸组比较 ? P,0.05。 表1结果显示:各给药组与对照组在0.5 h、1 h、2 h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高剂量组在6 h后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中、低剂量组与地塞米松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致炎后1 h、2 h、4 h、6 h高剂量组与伤湿丸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12 伤湿胶囊的药效学和毒理学实验研究 表2 伤湿胶囊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χ?S) 组 别 鼠 数(只) 剂 量(g/kg) 耳 廓 肿 胀 度(mg) 高 剂 量 组 10 5.80 4.53?1.34***? 中 剂 量 组 10 2.90 5.12?1.75** 低 剂 量 组 10 1.50 5.65?1.67* 伤 湿 丸 组 10 10.80 5.74?1.21* 泼 尼 松 组 10 0.02 4.96?1.48** 对 照 组 10 7.29?1.56 注:ANOVA,各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 * P,0.05,** P,0.01,*** P,0.001;与伤湿丸组比较 ? P,0.05。 表2结果显示:各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高、中、低剂量组与泼尼松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与伤湿丸组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中、低剂量组与伤湿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鼠耳廓肿胀度平均值均小于伤湿丸组,表明伤湿胶囊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度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伤湿丸组。 表3 伤湿胶囊对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χ?S) 2组 别 鼠 数(只) 剂 量(g/kg) 皮肤染色面积(cm) OD值 高 剂 量 组 10 5.80 1.16?0.45**? 0.105?0.025**? 中 剂 量 组 10 2.90 1.39?0.53* 0.126?0.030* 低 剂 量 组 10 1.50 1.51?0.61 0.133?0.034 伤 湿 丸 组 10 10.80 1.54?0.32* 0.130?0.018* 泼 尼 松 组 10 0.02 1.42?0.48* 0.125?0.027* 对 照 组 10 2.19?0.87 0.169?0.042 注:ANOVA,各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 * P,0.05,** P,0.01;与伤湿丸组比较 ? P,0.05。 表3结果显示:高、中剂量组、伤湿丸组和泼尼松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高、中剂量组与泼尼松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与伤湿丸组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伤湿胶囊各组与泼尼松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3 福建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 表4 伤湿胶囊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χ?S) 组 别 鼠 数(只) 剂 量(g/kg) 肉 芽 肿(mg) 高 剂 量 组 9 2.30 32.34?4.16 中 剂 量 组 9 1.20 34.41?7.26 低 剂 量 组 9 0.60 31.70?5.13 伤 湿 丸 组 9 4.30 35.83?10.51 地 塞 米 松 组 9 0.525mg/kg 26.32?5.19** 对 照 组 9 38.18?9.06 注:ANOVA,各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 ** P,0.01。 表4结果显示:只有地塞米松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其它各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伤湿胶囊及伤湿丸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无明显抑制作用。 表5 伤湿胶囊对小鼠痛阈值的影响(热板法)(χ?S,n=10) 剂量 药后30min 药后60min 药后90min 药后120min 组 别 药前痛阈值 (g/kg) 痛阈值(%) 痛阈值(%) 痛阈值(%) 痛阈值(%) 35.34?9.59**?? 45.41?13.84**?46.29?14.24* 41.86?10.05* 5.80 高剂量组 22.32?4.35 (58.30) (85.52) (107.39) (87.54) 31.16?7.67*? 42.23?12.28*? 42.60?11.82 38.77?10.72 2.90 中剂量组 23.09?4.92 (34.95) (82.89) (84.50) (67.91) 30.81?8.85*? 38.58?10.57 39.24?11.09 36.85?9.89 1.50 低剂量组 22.95?5.45 (34.14) (68.10) (70.98) (60.57) 21.99?6.61 30.53?10.75 38.70?12.12 40.85?12.52* 10.80 伤湿丸组 22.35?4.62 (,4.18) (36.60) (73.15) (82.77) 34.43?8.61**?? 44.70?11.46**? 47.60?13.95* 41.48?11.73* 5mg/kg 消炎痛组 23.56?5.17 (46.14) (89.73) (112.98) (76.06) 22.25?6.33 29.45?10.7 31.40?14.72 28.08?12.14 22.97?5.18 对 照 组 (,3.13) (8.21) (36.70) (22.25) 注:括号内为痛阈提高率;ANOVA,各给药组痛阈值与对照组比较 * P,0.05,** P,0.01;与伤湿丸组比较 ? P,0.05,?? P,0.01。 表5及续表5结果显示:用药后30 min高、中、低剂量组、消炎痛组与对 14 伤湿胶囊的药效学和毒理学实验研究 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药后120 min高剂量组、伤湿丸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伤湿胶囊较伤湿丸起效快。高、中、低剂量组与消炎痛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给药组在用药后30min高、中、低剂量组、消炎痛组与伤湿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药后60min高、中剂量组、消炎痛组与伤湿丸组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 表6 伤湿胶囊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χ?S) 组 别 鼠 数(只) 剂 量(g/kg) 扭 体 次 数 高 剂 量 组 10 5.80 20.20?7.97**? 中 剂 量 组 10 2.90 26.40?12.31* 低 剂 量 组 10 1.50 28.30?10.34 伤 湿 丸 组 10 10.80 28.50?8.58* 消 炎 痛 组 10 5mg/kg 19.60?10.08**? 对 照 组 10 40.30?15.14 注:ANOVA,各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 * P,0.05,** P,0.01;与伤湿丸组比较 ? P,0.05。 表6结果显示:高、中剂量组、伤湿丸组和消炎痛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高、中剂量组与消炎痛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与伤湿丸组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 表7 伤湿胶囊对小鼠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χ?S) 鼠 数 剂 量 平 均 体 重 胆 固 醇 组 别 (只) (g/kg) (g) (mg/100g) 伤湿胶囊组 10 2.90 37.90?1.60 228.82?56.24* 对 照 组 10 38.20?1.39 298.59?71.44 注:与对照组比较 * P,0.05。 表7结果显示:伤湿胶囊组与对照组肾上腺皮质中胆固醇含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15 福建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 2 急性毒性实验:预试验结果显示37.5%的伤湿胶囊一次给小鼠灌胃不足以引起小鼠死亡,测不出LD。用小鼠能耐受的最大浓度和最大容积一日灌胃50 2~3次测定MTD,发现灌胃后小鼠自发性活动减少,1~2 h恢复,其它未见异常,7 d全部存活,测得MTD 232.88 g/kg,相当临床日用量的335倍(临床日用量0.696 g/kg)。 3 慢性毒性实验:给药21 d后各项指标测定结果见表8~表11: 表8 伤湿胶囊对大鼠体重的影响(χ?S,n=20) 组 别 0 w 1 w 2 w 3 w 高剂量组 114.00?6.87 151.75?19.75 172.1?33.32 195.00?29.46 中剂量组 115.35?8.61 162.25?18.34 188.4?25.79 206.5?26.60 低剂量组 113.10?6.99 162.70?22.37 190.80?36.03 208.45?34.70 对 照 组 109.50?9.44 164.65?19.73 188.85?30.07 205.4?29.81 注:ANOVA,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8结果显示:经t检验,0 w、1 w、2 w、3 w各组大鼠体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伤湿胶囊对大鼠体重的增长无明显影响。 表9 伤湿胶囊对大鼠血常规的影响(χ?S,n=10) Hb RBC WBC WBC分类(%) 组 别 129(g/L) (×10/L) (×10/L) 淋巴细胞 中性细胞 嗜酸性细胞 单核细胞 高剂量组 113.34?10.38 6.16?0.69** 5.93?2.23* 83.20?6.60** 15.80?6.41** 0.40?0.70 0.60?0.84 中剂量组 107.46?6.90 7.03?0.87 7.07?3.30 79.9?9.05 18.60?8.48 0.50?0.71 1.00?1.25 低剂量组 109.66?12.84 7.30?0.41 6.51?1.97 75.50?7.14 22.20?6.53 0.60?0.84 1.70?1.16 对 照 组 108.93?10.58 7.10?0.60 8.42?2.73 73.30?5.21 24.60?4.95 0.70?0.68 1.40?1.08 注:ANOVA,与对照组比较 * P,0.05,** P,0.01。 表9结果显示:高剂量组与对照组:RBC、淋巴细胞、中性细胞比较,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WBC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低剂量 16 伤湿胶囊的药效学和毒理学实验研究 组与对照组血常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0 伤湿胶囊对大鼠总蛋白、血糖及肝肾功能的影响(χ?S,n=10) 血 糖 BUN Cr 总 蛋 白 ALT AST 组 别 (mmol/L) (mmol/L) (μmol/L) (g/dl) (IU/L) (IU/L) 高剂量组 61.81?4.63* 4.34?0.14** 15.10?3.42 43.40?4.99 4.69?0.34 33.09?3.31 中剂量组 78.04?3.33 3.89?0.39 12.10?3.73 41.90?2.13 4.67?0.39 33.42?2.80 低剂量组 75.81?4.66 4.14?0.14 13.60?4.58 41.30?5.21 4.85?0.20 33.13?1.41 对 照 组 76.12?5.65 3.92?0.32 10.50?3.24 41.50?4.01 4.76?0.30 33.45?3.21 注:ANOVA,与对照组比较 * P,0.05,** P,0.01。 表10结果显示: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总蛋白比较P,0.05,血糖比较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中、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总蛋白、血糖及肝肾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1 伤湿胶囊对大鼠主要脏器指数的影响(χ?S,n=10) 体 重 心 指 数 肝 指 数 脾 指 数 肺 指 数 肾 指 数 胸腺指数 组 别 (g) (%) (%) (%) (%) (%) (%) 高剂量组 177.60?32.30 0.43?0.08 3.39?0.35 0.30?0.06 0.89?0.27 1.12?0.24 0.25?0.06 中剂量组 184.80?37.88 0.44?0.06 3.47?0.32 0.29?0.04 0.88?0.11 1.12?0.09 0.26?0.07 低剂量组 179.30?38.10 0.44?0.04 3.37?0.30 0.32?0.03 0.82?0.17 1.09?0.07 0.26?0.08 对 照 组 167.00?44.53 0.44?0.04 3.29?0.41 0.59?0.07 0.98?0.27 1.11?0.08 0.25?0.07 注:ANOVA,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11结果显示:经t检验,各组大鼠心、肝、脾、肺、肾、胸腺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伤湿胶囊对大鼠的心、肝、脾、肺、肾、胸腺无明显影响。 4 停药2周,各组大鼠外观行为未见异常反应。同法检测各项指标,结果见表12~表14: 17 福建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 表12 停药2周对大鼠血常规的影响(χ?S,n=10) Hb RBC WBC WBC分类(%) 组 别 129(g/L) (×10/L) (×10/L) 淋巴细胞 中性细胞 嗜酸性细胞 单核细胞 高剂量组 115.92?12.05 7.21?0.82 9.25?4.15 75.90?4.95 21.60?5.28 0.70?0.82 1.80?1.32 中剂量组 119.66?12.98 7.13?0.84 7.91?3.65 80.40?4.40 18.40?4.95 0.60?0.70 1.60?1.08 低剂量组 114.91?11.99 6.89?0.72 6.73?2.69 79.30?4.50 18.20?4.50 0.70?0.95 1.50?0.97 对 照 组 115.55?13.23 6.91?0.64 7.03?3.47 80.60?4.62 19.10?6.71 0.70?0.95 1.60?1.08 注:ANOVA,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12结果显示:经t检验,各组大鼠血常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伤湿胶囊对停药2周的大鼠血常规无迟发性影响。 表13 停药2周对大鼠总蛋白、血糖及肝肾功能的影响(χ?S,n=10) 血 糖 BUN Cr 总 蛋 白 ALT AST 组 别 (mmol/L) (mmol/L) (μmol/L) (g/dl) (IU/L) (IU/L) 高剂量组 64.21?4.63* 2.97?0.55 16.60?4.40 30.46?12.15 5.65?0.47 39.26?2.84 中剂量组 67.42?8.62 3.07?0.57 13.60?8.07 28.90?9.33 5.53?0.45 38.04?3.94 低剂量组 62.89?12.28 2.77?0.42 14.40?7.92 27.30?7.95 5.65?0.53 36.85?3.85 对 照 组 75.21?11.27 3.90?0.29 15.40?3.92 25.40?9.18 6.08?1.27 40.02?4.67 注:ANOVA,与对照组比较 * P,0.05。 表13结果显示: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总蛋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总蛋白、血糖及肝肾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4 停药2周后对大鼠主要脏器指数的影响(χ?S,n=10) 体 重 心 指 数 肝 指 数 脾 指 数 肺 指 数 肾 指 数 胸腺指数 组 别 (g) (%) (%) (%) (%) (%) (%) 高剂量组 178.10?39.42 0.49?0.03 3.28?0.27 0.31?0.05 1.03?0.20 1.14?0.09 0.28?0.03* 中剂量组 178.90?30.34 0.48?0.03 3.35?0.16 0.32?0.04 0.90?0.21 1.10?0.08 0.26?0.06* 低剂量组 175.10?37.73 0.50?0.04 3.41?0.26 0.35?0.04 0.96?0.28 1.10?0.06 0.33?0.11 对 照 组 170.50?35.59 0.50?0.04 3.52?0.25 0.36?0.05 0.88?0.18 1.12?0.05 0.32?0.04 注:ANOVA,与对照组比较 * P,0.05。 18 伤湿胶囊的药效学和毒理学实验研究 表14结果显示:各组体重、心、肝、脾、肺、肾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中剂量组胸腺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19 福建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 讨 论 在欧美文献中,“风湿”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四世纪,指由组成身体中的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之一出现异常而引起疼痛,其后由于症状不同,因而亦有各种名称出现。这类疾病的发病率高,但其临床表现多样,导致长期分散在内、儿、皮肤、神经、骨科等诊治,严重危害人民健康。自1927年成立国际抗风湿联盟,至今已走过了70多个春秋。风湿病早已从感染为重点的研究走向探索自身免疫机制及基因相关的研究。 一. 现代医学对风湿性疾病的认识 现代医学将影响关节、骨、肌肉及有关软组织和内脏血管及结缔组织成分 ,,16的各种疾病归属于风湿性疾病。风湿性疾病可以是周身性或系统性的,也可以是局限性的;可以是器质性的,也可以是精神性的或功能性的。其发病原因可以是感染性的(如风湿性关节炎)、免疫性的(如类风湿关节炎)、退化性的(如骨关节炎)、代谢性的(如痛风)、内分泌性的(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遗传性的(如粘液多糖病)、生态环境性的(如大骨节病)、骨与软骨疾病(如骨 ,,17质疏松症)等。 近年来免疫生物学和免疫化学的进展,充分证实了风湿病的发生是因机体免疫调节功能失调造成的,其发病机制是一个复杂的免疫过程,包括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多种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的参与,最终造成体内的多器官、多系统损伤;确定了参与风湿病致病的免疫分子(如类风湿因子、补体系统、细胞活 ,,18性因子及白细胞抗原等)的结构、种类和功能。免疫荧光技术、免疫电镜技术及单克隆技术的问世及应用,已肯定了造成这类疾病组织损伤的原因是免疫 20 伤湿胶囊的药效学和毒理学实验研究 病理改变及致病物质(即免疫复合物),其基本病理改变主要是疏松结缔组织粘液样水肿和类纤维蛋白变性,同时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晚期可有透明样变和硬化。但具体到一些疾病来说,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仍尚未阐明,只是种种假说而已。 因此,风湿性疾病目前暂无确实有效的根治办法,在治疗上重在早期诊断、早期综合处理(包括宣教、心理咨询、药物、理疗等),以解除症状、稳定病情、 ,,19, 20保护关节脏器功能。其中早期药物治疗可转变预后并减慢关节的破坏。 ,,21 抗风湿药物可分为:1、改善症状的抗风湿药(SMARDS):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疟药、金制剂、抗代谢药、免疫调节剂等。此类药物能改善炎症性滑膜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不能阻止病情发展,且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2、控制疾病的抗风湿治疗药(DCART):此类药物能维持关节功能,降低滑膜炎症;防止或明显降低关节结构破坏的进程,且能维持疗效1年以上。不过迄今尚无堪称DCART的药物。 风湿性疾病大部分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当自身免疫反应使人体生理功能发生紊乱或引起损害时,非甾体类抗炎药(萘丁美酮、美洛昔康、替尼达普等)只能抑制由于自身免疫复合物和炎性因子所导致的炎症反应,不能抑制自身抗 ,,,2223体的产生、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炎性因子的分泌等,故需免疫调节治疗, ,,24用于这种治疗的药物包括免疫抑制剂和免疫增强剂。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骁悉、环孢菌素等)能阻断其免疫反应过程,明显缓解病情,延缓疾病发展, ,,25从而延长病人的存活时间。免疫增强剂(IL-1受体拮抗剂、IL-10、TNF阻断剂、IFN-γ等)能调节并增强体内免疫细胞功能,纠正自身免疫失调,抑制 ,,26-30+自身免疫炎症过程。由于大多数风湿病患者体内的CD T细胞功能缺损,8 +通过使用非特异性T细胞调节剂(如左旋咪唑)来提高CD T细胞的功能,8 抑制病变活动,改善病人症状和预后。目前,应用对体液免疫抑制作用较强的糖皮质激素与T细胞调节剂联合用药,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并大大减少了糖 21 福建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 ,,31皮质激素的继发感染和骨质疏松等副作用。应用小剂量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也可获得同样效益。 风湿性疾病与遗传又有一定的相关性。近年来免疫遗传学的研究证实,风湿病的主要免疫学特征是多克隆淋巴细胞的活化。风湿病和血液病学者将风湿病与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联系起来(HSCT),提出了一条治疗风湿病的新思路,,32。已有报道,少数伴有免疫性疾病的恶性疾病患者,在接受基因HSCT后免 ,,33疫性疾病长期缓解。导入抗关节炎基因到某一个关节,能减轻或避免非注射 ,,34关节的炎症,这一意外发现,对风湿性疾病的治疗又有了新的认识。 二. 祖国医学对风湿性疾病的认识 祖国医学对风湿性疾病很早就有记载,归为痹证。早在原始社会(公元前22世纪)就发明了“热熨法”,但真正从理论上系统阐述痹证者首推《黄帝内经》。此后,历代医家均有阐发。但归纳起来痹证病因不外乎外因、内因两个方面,外来邪气和机体的正气相互斗争,而正不胜邪时,使人体阴阳失衡而发为痹证。 风寒湿热毒之邪是痹证的外因。《素问?痹论》“风寒湿三邪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均说明了风寒湿之邪的致痹作用。 痹证内因多责之营卫失调、气血不足、脏腑内损等。《类证治裁?痹论》中云:“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趁虚内袭,正气为邪气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揭示了营卫失调是痹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黄凯钧《友渔斋医语》认为痹“盖因气血不足,兼受风湿而成”。素体气血虚移,或久病,产后气血大伤,无力御邪,风寒湿热之邪乘虚流注经脉、搏结关节而引发痹证”,正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云:“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持,则疼痛如掣”。而脏腑内损不仅是痹证发生 22 伤湿胶囊的药效学和毒理学实验研究 发展的重要病因,同时亦是痹证日久不愈,内传入里的结果。 风寒湿痹或热痹如果日久不愈或反复发作,则气血周流不畅益甚,血停为瘀,津聚为痰,痰瘀为生,互结互阻,胶于骨骱,阻闭经络则形成关节肿大、曲伸不利、畸形、筋脉拘急诸证,若痰瘀流注肢节,聚为有形之物,则形成痰核或皮下结节或瘀斑,等等。《医学传心录?痹证寒湿与风乘》“风寒湿气侵入肌肤,流注经络,则津液为之不清,或变痰饮,或成瘀血,闭塞隧道,故作痛走注,或麻木不仁”。明确记载了痹证过程中痰瘀的形成以及痰瘀为患所致的证侯。清?董西园《医级》对痹证的病因病机有着极为精当扼要的论述:“邪之感人,非虚不痹”,“痹非三气,患在痰瘀”。 综上所述,在营卫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的基础上,感受风寒湿热毒之邪致皮肉筋骨,甚或脏腑和经络气血“不通”、“不荣”,而出现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麻木、肿胀、曲伸不利,甚则关节变形,或累及脏腑等。因此,痹证初期以邪实为主,病位在肢体皮肉经络;久病则多属正虚邪恋,或虚实夹杂,病位深在筋骨或脏腑。 在治疗方面,汉代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指出风寒湿病的治疗原则为祛风、胜湿、温经、逐寒,并创立了发汗、利小便等施治 ,,35方法,奠定了痹证治疗的方剂学基础。晋代医家皇甫谧则着重于针刺治疗痹证的研究。所著《针灸甲乙经》中对针刺方法,针熨并用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在前人记载的基础上了很多治疗风湿性疾病的有效方药,许多方剂至今仍受到重视,并主张“先诊脉处方,次之针灸,内外相夹,病必当愈“的针药并用法则。宋代《圣济总录》里记载了五脏痹、皮痹、筋痹、脉痹、周痹等20多种痹证的病因病机,并收载了治疗各种痹证的处方148个。明代的《针灸新法》,清代的《张氏医通》对痹证均有新的见解。 三. 伤湿胶囊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初步评价 23 福建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 1. 伤湿胶囊的药物组成及功效 伤湿胶囊是伤湿丸改制而成的。它是由蔓九节、黄毛耳草和骨碎补等药物组成。 ,,36 蔓九节又名穿根藤、匍匐九节,为茜草科植物匍匐九节的枝、叶或全株。性味:苦辛,平。具有祛风湿,壮筋骨,止痛,消肿的功效。《广州植物志》“煎服或浸酒饮,壮筋骨,消风湿”。《广西药植名录》“茎、叶:消炎,解毒,去腐,接骨,祛风湿,治跌伤”。《广东中草药》“全草:祛风止痛,舒筋活络”。 黄毛耳草,为茜草科植物黄毛耳草的全草。《浙江民间草药》“性平,味微苦,无毒”。具有清热、祛湿、活血舒筋的功效。 骨碎补,为水龙骨科槲蕨或中华槲蕨的根茎。《开宝本草》“味苦,温,无毒”。《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具有补肾强骨,活血止血,续伤止痛的功效。 三药合用具有清热除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补肾壮骨、活血等功效,因此,伤湿胶囊能祛除引起“痹证”的外邪,疏通痹阻的经络,使血气运行通畅。从而可以缓解“痹证”临床常见的肌肉、筋骨、关节的痛、酸、重、麻或红肿灼热,关节肿大、曲伸不利等症状。由此可见,全方配合恰切病机,组成有理有序,药简力专。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骨碎补对关节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具有一定改善软骨红细胞的功能,推迟细胞退行性变,降低骨关节病的病变率;促进骨对钙的吸收,提高血钙与血磷水平,有利于骨钙化和骨盐的形成;提高组织中酸性磷 ,,37酸酶活性,促进蛋白多糖合成,抑制胶原合成;能抑制小鼠对?型胶原免疫 ,,38反应的同时,还能调节动物对?型胶原的免疫反应,从而推迟发病时间。 2. 动物模型的评价 祛风湿药的研究,除了应遵循中药药效学研究的一般原则与方法外,它的特殊方面是观察中药的抗炎与镇痛作用以及免疫系统的影响。 24 伤湿胶囊的药效学和毒理学实验研究 动物炎症模型主要是针对炎症过程发展的3个不同时期而设计的,基本可归纳为三方面:1、以血管及其通透性为主要改变的各种急性炎症模型;2、以细胞游走为主要指标的白细胞趋化性炎症模型;3、以肉芽组织增生为指标的各种慢性炎症模型。因致炎剂不同,有可诱导炎症性质和炎症发展过程等不同的模型,即使在不同类炎症模型之间,也互相关联。为此,要确定一个药物有无抗炎作用及其性质与特点,需采用多种炎症模型,即急性炎症模型2~3种,肉芽肿模型1种和/或免疫型炎症1种,综合结果,评价疗效,以防假阳性或漏筛。 本实验选用蛋清致足肿胀、二甲苯致耳廓肿胀、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等3种急性炎症模型,可靠、简便易行、差异性小、敏感性及重现性皆高,为常用筛选药物的方法;棉球肉芽肿可产生与炎症后期病理变化相似的肉芽增生,为筛选抑制炎症增殖期药物的模型。镇痛作用的动物模型,采用的热板法是筛选镇痛药的经典方法,此法简单易行,且动物无损伤;扭体法敏感,便于操作,重现性好,适用于筛选非麻醉性镇痛药,但此法缺乏特异性。 2. 对伤湿胶囊抗炎、镇痛作用的评价 本实验结果证实伤湿胶囊可显著抑制蛋清引起大鼠的足跖肿胀,尤以0.5 h、1 h、2 h消肿显著,而高剂量组在6 h时仍有消肿作用。伤湿胶囊还能明显抑制小鼠的耳肿胀及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对棉球肉芽肿的形成无明显抑制作用。以上结果均提示伤湿胶囊具有一定的抗炎消肿作用,减少急性炎症病理发展过程中的炎性渗出、降低血管通透性,其作用与地塞米松、泼尼松相似,且明显优于伤湿丸,但对慢性炎症无明显抑制作用。 热板、醋酸扭体实验证实伤湿胶囊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延长小鼠的痛阈时间、减少小鼠扭体次数,其作用优于伤湿丸,与消炎痛作用相似。 3. 对伤湿胶囊抗炎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 血浆中的胆固醇以低密度脂蛋白(LDL)形式转运,到达肾上腺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结合后,以胆固醇酯形式贮存,以游离胆固醇形式被利用。其游离 25 福建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 胆固醇从胞浆转移至肾上腺皮质细胞的线粒体内,由6种色素P酶和两种羟450类固醇脱氢酶参与,按细胞功能特异性,以不同途径可以合成多种类固醇激素,,39[12]。抗炎药的作用与兴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关,而胆固醇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前体。因此,胆固醇含量的降低可间接反应肾上腺皮质活动的增加。实验结果显示伤湿胶囊在2.90 g/kg剂量下,可明显降低大鼠肾上腺内胆固醇的含量,提示该药的抗炎作用与兴奋肾上腺皮质有一定关系。 4. 对伤湿胶囊安全性的评价 通过急性毒性实验测不出LD,测得MTD相当临床用量的335倍,说明伤50 湿胶囊毒性极小,安全范围较大。 慢性毒性实验发现给药3周后,伤湿胶囊对大鼠生长、肝肾功能及脏器指数无明显影响。高剂量时其体重增长较对照组缓慢,但无统计学差异,这可能与药物剂量大时影响大鼠进食量相对减少有关。另外,高剂量时大鼠RBC、WBC、中性及淋巴细胞、血清总蛋白及血糖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但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波动;其中,高剂量组的血清总蛋白平均值较对照组偏低,血糖平均值偏高,考虑可能与伤湿胶囊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从而促进蛋白分解、增加糖异生有关。停药2周后,再次检测各项指标,发现高剂量组的血清总蛋白仍较对照组偏低,但在正常值范围内波动;对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胃、肠、胸腺等组织进行病理镜检,未见由药物所引起的各组织细胞和间质变性、坏死、炎症反应等异常病理变化。这些结果提示伤湿胶囊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另外,停药2周后,高、中剂量组的胸腺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伤湿胶囊兴奋肾上腺皮质释放皮质激素引起的迟发性胸腺萎缩有关,所以,建议本药不宜长期大量服用;但是高、中剂量组与给药3周后测定的脏器指数平均值相近,而低剂量组、对照组却与给药3周后测定的指数平均值差异较大,这不排除与称量时的各种误差有关。 26 伤湿胶囊的药效学和毒理学实验研究 5. 本实验的不足与问题 5.1. 本实验从抗风湿药物的初筛出发,初步证实伤湿胶囊对急性炎症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但由于时间和条件所限,未能从细胞或分子水平进行进一步研究。 5.2. 由于时间和条件所限,实验中发现的伤湿胶囊有迟发性胸腺萎缩,是否与免疫抑制作用有关,如果有关,其作用于免疫反应的哪一环节,未能进一步阐明,有待以后进一步研究证实。 小 结 1、本文通过对伤湿胶囊的药效学及毒理学实验研究,证明伤湿胶囊在急性炎症病理发展过程中,可以减少炎性渗出、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延长痛阈出现时间,具有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从而缓解风湿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其疗效明显优于伤湿丸;对慢性炎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伤湿胶囊毒副作用小、安全可靠,但高、中剂量时可能引起迟发性胸腺萎缩,提示本药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2、伤湿胶囊的抗炎机理虽然初步认为与兴奋肾上腺皮质有关,但其具体作用于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哪一个环节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27 福建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 参 考 文 献 1 Vane JR, Booting RM. Mechanism of action of nonsteriodal anti-inflam -matory drugs. Am J Med 1998, 104(3A): 2 2 Fosslien E. Adverse effects of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on the gastrointestinal system. Ann Clin Lab Sci 1998, 28: 67 3 Jouzeau JY, Terlain B, Abid A, et al. Cyclo-oxygenase isoenzymes. How recent findings affect thinking about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Drugs 1997, 53: 563 4 Smolen JS, Kalden JR, Scott DL,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eflunomide compared with placebo and sulphasalazine in active RA: adouble-blind, randomized, multicenter trial. Lancet 1999, 357(9194): 259-266 5 Kirwan JR, Arthritis and Rheumatism Council. Low-dose glucocorticoids on joint destruction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N Engl Med 1995,333:142-146 6 Boers M, Verhoeven AC, Markusse HM, van de Lear MAF, Westhovens R,van Dederen JC, et al. Randomised comparison of combined step-down preadnisolone, methotrexate and sulphasalazine alone in early rheumatoid arthritis. Lancet 1997,350:309-318 7 李文敬, 孙希志, 曹导源. 实用风湿病学 第二版.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168-177, 7-10 8 贾燕平. 风湿类疾病研究概况. 河南中医 1998, 18(3): 184-185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中药新药研究指南》 1994: 69, 96, 203-205 10 陈奇主编. 中药药理实验方法.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 70-71 11 谭宫屏, 邵权武, 曹华. 痹灵丸的药效药理实验研究. 西北药学杂志1998, 13(2): 28 伤湿胶囊的药效学和毒理学实验研究 64-65 12 陈奇主编.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 366, 360 13 徐淑云主编. 药理实验方法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 700 14 徐淑云主编. 药理实验方法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1: 970-9719 15 李仪奎主编. 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528-532 16 蒋明, 朱立平, 林孝义主编. 风湿病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5: 2-20 17 陈敏章, 邵丙杨. 中华内科学 下册.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3503-3511 18 Schumacher HR. Primer on rheumatic disease. 10th ed. Atalanta GA Published by the Arthritis Fandation 1993:82-85 19 Egsmose C, Lund B, Borg G, et al.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benefit from early 2nd line therapy: 5year follow-up of a prospective double blind placebo controlled study. J Rheumatol 1995, 22: 2208-2213 20 Munro R, Hampson R, McEntegart A, Thomson EA, Capell HA. Improved functional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early rheumatoid arthritis treated with intramuscular gold: results of a five year prospective study. Ann Rheum Dis 1998, 57: 88-93 21 陈顺乐, 陆瑜. 第五次世界卫生组织 / 国际抗风湿连盟风湿性疾病特别工作会议简 介.中华内科杂志 1991, 33(1): 64 22 Graul A, Martel AM, Castaner J. Celecoxib, anti-inflammatory cycloxygenase -2 inhibitor. Drugs Fut 1997, 22(7):711 23 许铁男编译. 解热、镇痛、抗炎药新药展望. 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 1996, 17(6):330-328 24 Evans CH, Ghivizzani SC, Kang R, et al. Gene therapy for rheumatic diseases. Arthritis Rheum 1999, 42: 1-16 25 栗占国. 风湿病的免疫及生物治疗进展. 中国新药杂志 2001, 10(7): 488-492 29 福建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 26 Pan RY, Chen SL, Xiao X, et al. Therapy and prevention of arthritis by 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vector with delivery of 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 Arthritis Rheum 2000, 43: 289-297 27 Ghivizzani SC, Lechman ER, Kang R, et al. Direct adenoviral-mediated gene transfer of IL-1 and TNF-α soluble receptors to rabbit knees with experimental arthritis has local and distal anti-arthritic effect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8, 95: 4613-4618 28 Kim KN, Watanabe S, MA TH, et al. Viral IL-1 and soluble TNF receptor act synergistically to inhibit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following adenovirus-mediated gene transfer. J Immunol 2000, 164: 1576-1581 29 Lechman EL, Carlos CA, Weiss K, et al. Adenoviral transfer of the viral IL-10 gene periarticularly to mouse paws. J Immunol 1999,162: 3625-3632 30 Triantaphylloploulos KA, Williams RO, Tailor H, et al. Amelioration of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and suppression of interferon-gamma, ircterleukin-12,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production by interferon-beta gene therapy. Arthritis Rheum 1999, 42: 90-99 31 Harris ED. The rationale for combination therapy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based on path onphsiology. J Rheumat 1996, 23(suppl 44): 2 32 沈建箴, 陈志哲.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风湿病.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0, 34(1): 86-89 33 Snowden JA, Biggs JC, Brook PM. Autologous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autoimmune diseases. Lancet 1996, 348: 1112-1113 34 Evans CH, Robbins PP. Gene therapy of arthritis. Intern Med 2000, 38: 233-239 35 周翠英, 孙素平, 傅新利主编. 风湿病中西医诊疗学.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8: 7-11 30 伤湿胶囊的药效学和毒理学实验研究 36 谢宗万, 余友芩主编. 全国中草药名鉴 上册.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 725 37 王浴生, 邓文龙, 薛春生主编. 中药药理与应用 第二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 834 38 刘振丽, 吕爱平, 何孟德. 骨碎补提取物对?型胶原免疫所致关节炎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中医杂志 1999, 38(9): 554-556 39 王子梅. 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的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2001, 17(4): 169-173 31 福建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 致 谢 本课题是在导师吴符火副教授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三年的硕士研究生期间,恩师的谆谆教诲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令我深为感谢和终生受益。 论文完成过程中,福建中医学院病理教研室章志安教授,福建中医研究院汪培清老师,福建中医学院药理毒理教研室王瑞国老师、贾铷实验员,福建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张小如教授、阮时宝教授,福建屏山制药厂郭素华老师,福建中医学院图书馆、检索中心的老师给予了大力支持;同窗好友杨敏、边秀娟、张雪艳、吴成以及马英峰等同学给予了热忱的帮助。 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得到了研究生部杨敏主任、朱力义、林涛老师和药学系领导的关心和帮助。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刘建华主任医师、王丽萍、彭卫华主治医师等的精心指导。 谨此,致以诚挚的感谢~ 谨向在本文中被作者引用过资料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深表谢意。 32
/
本文档为【伤湿胶囊的毒理学和药理学实验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