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冰融化了》教学设计

2017-10-16 10页 doc 24KB 4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808

暂无简介

举报
《冰融化了》教学设计《冰融化了》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温度与水的变化 冰融化了 一、教材简析: 学生听、说、操作、分工、合作等学习习惯的质量对本课能否顺利实施有直接影响。关注、有效并坚持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就是促进他们科学学习素养形成的重要部分。 本课的实际操作难度较大,一些细节问题一定要处理到位,如器材的有效性、学生明确测量任务、掌握方法,会正确测量温度及技能的熟练程度等。 本节课有两个重心:1是测量出冰融化时的4个相关数据;2是分析这些数据,形成认识。因此,我们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正确测量得出冰融化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形成结论...
《冰融化了》教学设计
《冰融化了》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温度与水的变化 冰融化了 一、简析: 学生听、说、操作、分工、合作等学习习惯的质量对本课能否顺利实施有直接影响。关注、有效并坚持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就是促进他们科学学习素养形成的重要部分。 本课的实际操作难度较大,一些细节问题一定要处理到位,如器材的有效性、学生明确测量任务、掌握,会正确测量温度及技能的熟练程度等。 本节课有两个重心:1是测量出冰融化时的4个相关数据;2是分析这些数据,形成认识。因此,我们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正确测量得出冰融化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形成结论。” “热量”是贯穿本单元的重要概念,是解释水温度发生变化的关键词,而恰好又是学生的薄弱点,因此,我们将本课的难点定为“理解冰融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第一部分:观察冰的融化 液态的水在0 ?以下就会凝固成冰,固体的冰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呢?教科一开始就提出了关于冰会不会融化,什么条件下融化的问题。这个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应该能比较容易做出预测。当然还必须让学生们再做一次细致的观察。因为,很少会有学生观察过一块冰块融化的全过程,更不会去测量冰块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我们希望学生在课堂上经历这样一个观察过程。教科书在这部分也给出了比较详细的观察、的步骤和方法,学生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和方法独立进行观察、记录活动。让学生测量记录冰、冰水混合物及水的温度时,还希望学生观测周围空气的温度,包括盛有冰块的烧杯内空气的温度、紧靠烧杯外壁的空气温度、远离冰块处的空气温度。 通过上述的观察、交流活动,相信学生们能比较容易地认识到: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 ?时,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 ?,但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待冰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 第二部分:加快冰的融化 教科书这部分内容首先向学生们提出了怎样加快冰融化速度的问题,学生有了前面冰融化过程的观察认识,他们应该能够想到,把冰块放在温度更高的地方、让冰块吸收更多的热量等方法能够加快冰融化的速度。教科书通过融化冰的比赛活动,促使学生们去思考和想出各种加快冰融化速度的方法以及其中的道理。为了实现尽可能快的融化冰块的要求,有些学生可能会在两手间来回摩擦冰块(冰块装在密封的塑料袋中);或轮换着将冰块捂在手心里;还有些学生可能会把冰块放在屋内温度较高的地方,如灯下、窗户附近或阳光下。当学生在现这一要求时,要允许学生创造性的思考。学生间的彼此竞争不是目的,比赛的目的是通过选择最快的融化冰块的方法,进一步强化(热量)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重要因素的认识。 这课全部的活动都是在进行冰块融化的观察,无论是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还是人为干预情况下的观察,我们希望学生在关注冰状态发生变化的同时,还能注意到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其他现象。如:盛冰 1 的玻璃杯、塑料袋外壁上湿挽挽、有水珠出现等现象。这是具有良好观察品质的学生应该能够观察到的,它也是后续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话题。 二、教学背景: 前一节课,学生们观察了水结冰的过程,结冰使液态的水变成了固态的水。这节课学生将经历对冰融化过程(从固态到液态)的观察。他们将先预测在室温下冰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用温度计测量冰融化时的温度以及周围空气的温度。通过观测,他们会发现,冰融化时,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了,这说明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将设计一个使冰块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融化的实验。学生可能会用两手摩擦冰块(冰块装在密封的塑料袋中),也可能会把冰块放在屋内温度较高的地方„„通过这项活动,学生们将进一步认识到,促进冰块快速融化的重要因素是热量。 三、教学设计: 1.科学概念 当环境温度高于0 ?,冰的温度升至0 ?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 时间保持在0 ?,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科学词汇:融化 热量 过程与方法: 教 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学 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 目 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冰块的方法。 标 科学方法: 科学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 现。 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核心价值观: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 重点:正确测量得出冰融化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形成结论。 重难点 难点:理解冰融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教学具 说明与提醒 具 教学 为每组准备: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 准备 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 2 记录表各1份,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 (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 教 学 流 程 观察冰的融化 探讨加快冰融化的方法 融化冰的比赛 拓展 一、观察冰的融化 1.上节课我们探究后得出了液态的水在0?以下就会凝固成冰,那么固态的冰能够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变成水呢, 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做出预测。 3.你们亲眼看到过冰的这个融化过程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亲自来看一看。 板书:冰融化了 我们要怎么来观察呢,请大家一起看大屏幕。 师出示幻灯片:分别出示学生测量冰块融化时温度.盛冰烧杯内空气温度.紧靠烧杯外壁空气温度.远离冰块处空气温度.学生填写记录表的图片和学生小组分工合作的图片,在出示图片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提示学生在测量时.报数据.记录数据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1)测量冰块融化温度时,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充分与冰块接触。 (2)测量杯内空气和紧靠杯外壁处空气温度时,提醒学生温度计一定不要接触到冰块和杯外壁,还要注意在后续的测量活动中,测量的位置不要移动,不然测得的数据就是不准确的。 (3)在测量的过程中,要注意力集中,口腔不要对着温度计呼气,不要和小组同学说话,每一次测得的数据要按记录表上的顺序依次报数,记录员同学也要注意按顺序如实填写测到的相关数据。 4.方法知道了之后,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吧,同时记录冰块融化时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每隔1分钟测一次,把数据记录在P50的表格中(可增加一个测量空气温度的表格)。 冰块融化时的温度记录 时间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 温度 冰融化时周围空气的温度记录表 时间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 盛放烧杯内空气 温度 紧靠烧杯外壁空 气温度 远离冰块处空气 3 温度 5.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然后根据这些现象总结。 (预设可以得出的结论: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时,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但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待冰块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 二、加快冰的融化 1.我们刚才观察了冰的融化过程,你有办法让冰融化的更快一点吗, 2.学生预测方法。 (预设:把冰块放到温度更高的地方;把冰块放在太阳.灯光等下面;用手把冰块焐热。„„允许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3.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个融化冰的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融化冰的水平最高,每个小组先讨论下你们打算用哪种方法。 4.方法都讨论好了吧,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块大小一样的冰,放在同一种透明的塑料袋中,要求塑料袋的袋口一定要保持密封。一般只能改变一个变量,记录下冰完全融化的时间。在比赛的过程中各小组也可以相互观察和监督。 5.学生实验后汇报交流。 (预设:在冰融化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塑料袋的外壁上有很多小水珠。) 6.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说说是什么使冰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预设:热量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三、拓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2.在冰融化的过程中有什么新的问题出现吗, 3.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 熔化 板书 冰(固态) 水(液态) 设计 课外 课后实验让白糖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 活动 1.关于冰会不会融化,什么条件下融化的问题。这个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生成 应该能比较容易做出预测。当然还必须让学生们再做一次细致的观察。因为,很少预见 会有学生观察过一块冰块融化的全过程,更不会去测量冰块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 4 化。 2.不能正确得出冰融化的相关数据。 实践发现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 (1).材料的自身的问题。如有的温度计准确性出现偏差.冰的量太少,导致周围 空气温度下降不明显。 (2).学生在测量中产生的误差。有的组没有明确任务,有的操作不正确,测量间 隔时间过短,长时间测量产生的疲劳等因素都会影响测量结果。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取了这样一些解决: (1).关于材料,首先,教师亲自下水测试,选用无误差温度计。这项工作量也是 比较大的,王老师就是在几十只温度计中才选了一些合适的;其次,改用大烧杯装 大半杯冰,使冰在融化过程中的吸热效果更明显,达到不同处空气温度差异更显著 的目的。 为减少学生在测量中产生的误差,我们觉得还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1).制作示范操作图片,使生明确各自任务,学习正确操作的方法,掌握要领。 (2).将测量间隔时间由1分钟延长为2分钟,保证学生观察的效果和记录的时间。 (3).降低要求,在学生感到疲劳的时候,说明只要不影响测量结果 3.学生不理解“热量”在物体温度变化中的作用。 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对“物体温度升高,热量增多;温度降低,热量减少”的认识 不够,不会运用“热量”一词来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对策是: 结合生活实际多举例,使学生理解,有利于建立冰融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认识。 可能产生的原因之二是:对于周围空气温度的降低,学生的原始认识是冰散发的冷 气造成的。学生的认识只限于此。 我们的对策: a.以“雪融化了”为典型例子,与吸收热量联系起来分析。 b.顺着学生的说法“冰的冷气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了”也就是把周围的空气的热量 吸收了。 1.学生能否正确测量“冰融化实验”温度 课堂 2.学生能否正确分析“冰融化了”实验数据。 评估 3.学生能否正确解释冰融化了是由物体温度变化引起的。 教学反思 这一课我是这样处理的,根据我在家中做冰融化的实验显示,如果这课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冰 融化的实验前后一共有两个实验,都是不可行的。时间得不到保证,会造成什么都学不到。 首先我仔细测量了冰融化的实验,从实验开始一直过了40分钟,还没有完成冰融化的一个过程, 5 本想让水和冰混合融化会更快,为了实验的准确性,我还是选择了冰融化的过程,只是时间太长,我在家中做好实验后,得到的数据让学生来分析。数据表格是这样显示: 时间(分钟)) 冰的温度变化 水的温度变化 0 -15? 8? 2 -15 ? 7 ? 4 -10 ? 6.8 ? 6 -7 ? 6.3 ? 8 -3.5 ? 6.1 ? 10 -1.7 ? 6 ? 12 -1.2 ? 6 ? 14 -0.8 ? 5.8 ? 16 -0.5 ? 5.8 ? 18 -0.2 ? 5.7 ? 20 0 ? 5.7 ? 22 0 ? 5.6 ? 24 0 ? 5.6 ? 26 0 ? 5.5 ? 28 0 ? 5.4 ? 30 0 ? 5.4 ? 32 0 ? 5.3 ? 34 0? 5.3? 36 0? 5.3? 加上我做实验过程中的两个短片,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从第一个活动让学生分析上面这张表格知道学生在认读零下温度的高低有一些困难。判别零下15摄氏度和零下5摄氏度哪个温度高,学生一下子还没有反应过来。下回上课对于零下温度大小也要做一个比较,不然不通过训练,三年级的学生是一下子难以认识。 第二个活动是冰融化比赛,这个活动为了让学生能得到更准确的比赛,是安排给学生回家做。四个班级学生回家作业情况是这样,有一个班只有4位学生没有完成,一个班级12位学生没有完成,一个班级是只有12位学生完成,一个班级有10个学生未完成。之所以要布置这样的回家作业是想了解一下学生回家作业究竟会不会做。同时这节课用到的冰融化实验,如果在学校完成一下子难以完成,同样大小的冰很难找到,再者,几种课堂上想到的方法:用火烧、用电吹风吹等难以完成,而在家中只要有家长的适当指导学生会很快完成这样的实验。只要学生能回家做一做肯定能完成的,这个实验其实并不是很难。 6 7
/
本文档为【《冰融化了》教学设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