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栖霞复背斜地带的重力侵蚀及其防治

2018-02-04 10页 doc 23KB 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348501

暂无简介

举报
栖霞复背斜地带的重力侵蚀及其防治栖霞复背斜地带的重力侵蚀及其防治 995年3月第l期 栖霞复背斜地带的重力侵蚀及其防治 , ?锄f山末省烟台市水土保持办公室)(山东省牺霞县水土壤持舟公室,j二),7 提要一 7.) 一 ,重力侵蚀的形式,特征及危害 滑坡和擦山是牺霞县重力侵蚀的基本形式.但分布在被称为栖霞复背斜的中低山局部 地带.东西约15kin,南北约20km的范围.其中.较集中,较严重的约70kin,仅占全县总面积 的3.5.虽然面积不大,危害却根严重.例如1979年7月31日至8月1日的一次特大暴雨中,上 述地带困发生滑坡和擦山...
栖霞复背斜地带的重力侵蚀及其防治
栖霞复背斜地带的重力侵蚀及其防治 995年3月第l期 栖霞复背斜地带的重力侵蚀及其防治 , ?锄f山末省烟台市水土保持办公室)(山东省牺霞县水土壤持舟公室,j二),7 提要一 7.) 一 ,重力侵蚀的形式,特征及危害 滑坡和擦山是牺霞县重力侵蚀的基本形式.但分布在被称为栖霞复背斜的中低山局部 地带.东西约15kin,南北约20km的范围.其中.较集中,较严重的约70kin,仅占全县总面积 的3.5.虽然面积不大,危害却根严重.例如1979年7月31日至8月1日的一次特大暴雨中,上 述地带困发生滑坡和擦山直接导致土壤侵蚀量29×10’m.;其中发生在大柳家乡町夼村的滑 坡体手旦1x1Om.十八盘流域(22.15k)内的n条干沟,平均淤积厚1m.最大淤积厚度 2.;m,牺霞复背斜地带1958--1983年,因淤积而报废的塘坝就有23座.发源于牙山的清水 河,上游地处重力侵蚀危险区.下游深受河床淤积,溃坝决堤之苦.以蛇窝泊镇为例,1971一 1973年,全镇用工120万个,搬动料石,块石82×10lm’.砌筑堤防50km.基本控制了5条河道 的术害.但是,1974--1979年,河床又平均淤高79cm,仅6年时间,不步河段堤防又失去作用. 10s0年,全镇不得不再次总动员,用工6O万,从河床中清除泥沙231×lOm.尽管这些泥沙 ?0以上届于面蚀,淘蚀所致,但是,暴发性水土流失却能在短时间内对堤防和河床造成突 燮哇琏坏与淤积.例如1979年7月31日一次暴发性水土漉失,栖霞县114条较大沟河的堤防嵌 口就达22.39×10’m. 牺霞复背斜地带重力浸蚀现象的特点是; (1)群体数量多.个体规模小.例如l979年77J31日.1978年7月2日,两次特大暴雨后,共 发生滑坡,摄山7000个.但是.面积lOOm!,体积60m以上的不足1000个.约占总数l4”. (2)擦山对于植被的破坏严重.擦山发生以君.不仅本身造成数十,数百平方米范围岩石 l10】 ? 究 研一 沙洲 泥 m 揉露.更主要的是组成滑落体的砾石,土砂等流泻山腹时,对林草植被的占压,破坏-有些则 成为继续滑塌的条件.天长日九.土粒和细小砂砾流走t剩下的全是较大的砾石(粒径一般在 20cm以上),寸草不生.目前.在栖霞复背斜的棱部.仍有不少砾石流泻山腹的遗迹- (3)擦山,应属浅层滑坡的范畴.滑坡的特点在于它具有明显的滑动面,在滑坡的运动过 程中,坡面上的地物和滑坡的层次虽受到严重扰动,但一般维持原来的相对位置,或者说- 滑坡具有明显的滑落面,整体下滑,附着物维持原来相对位置等个特点.但是.发生在栖霞 的擦山.如果把不透水的基岩作为滑动面的话.那么.显然不具备后面的二个特,即:一不 是整体地滑动,而是类似泥石流.沿山坡涌动或流动;二是组成滑落悼的土壤,砂砾,风化母 质层等.园大量降水处于饱和,松散状态.在突发性地脱离原来位置时,本身已不完整,附着 物就不能保持原来的相对位置.因此,我们所说的接山.实为山剥皮,应属浅层滑坡n.的范畴 综上所述,发生在栖霞复背斜地带的重力侵蚀现象中.巨型深层滑坡是罕见的,绝太多 数为浅层小璺滑坡”.因此,栖霞县重力侵蚀的基本形式是浅层常坡,或称擦山,山剥皮. 二,重力侵蚀的成因与条件 发生在栖霞复背斜地带的浅层滑坡等暴发性水土流失现象,主要由地质, 地形,气象,植被等因素所决定. (一)地质因素 1.栖霞县最高海拨814m,平均海拔高178.7m,海拔变动系数48,4,海拨极差779m. 栖霞的.胶东屋脊”之称,不仅是对地势高,坡度陡的形容,而是有地质学依据:栖霞所以地势 高,是因为在地壳激烈变动时期,地球内部挤压应力造成隆起所致,这个隆起被命名为栖霞 复背斜.隆起伴随着断裂,遣成压扭性断层和张扭性断层,目前已探明 的较大断层就有三条. 断层地带,岩石破碎,切割严重,成为重力剥蚀的重要基础条件. 2.栖霞复背斜地带属太古界胶东群地层.经历了久远的地质变迁.基本岩性为片麻岩, 斜长角闪岩等,混合岩化现象严重,接受冻融的影响灵敏,节理发育,风化剥蚀严重,风化母 质层同新鲜基岩之闻,以及本身裂隙,多夹有粘重土壤,经降水饱和之后,即成为明显的滑动 面,在重力作用下,浅层滑坡——擦山便发生了.而在栖霞复背斜以外,基岩为玄武岩,花岗 岩的地带,相同条件下从未发生过重力侵蚀现象,这足以说明,岩石性质,是决定滑坡的诸因 素中第一位的凼索,是内部因素. (二)地形因素. 地形,坡度,是造成滑坡,擦山的重要外部因索.粗略调查,7O以上的浅层滑坡发生在 l5’--25啪陡坡范围,1O左右发生在8.--15的中缓坡范围,大于25.的极陡坡淡层滑坡现 象也比较少.大约2O.为什么坡度超过25.,发生浅层滑坡的比重反而小呢? 1.全县超过25.的极陡坡虽然主要集中在栖霞复背斜地带,但面积仅有27.9km.,占全县 总面积1.4,面积比重小; 2.在同样外营力条件下,坡度陡的地带剥蚀侵蚀现象严重得多,土体以及风化母质层厚 度相对要小得多,这就失去或基本失去滑坡的物质条件.栖霞县的棵岩多分布在极能坡范 围,就是一个有力地说明. (三)气象因素 栖霞县为暖温带季风蛩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73,tmm.丰水年达到过1254.7ram.降雨 】O2 分布不匀.暴雨和太暴雨常有发生据统计,日降雨大于50ram的年均27次,大于lOOmm的 0,4次,大于200ram的0.1次.1978年7月2日.最大24小时降雨200mm,超过1O年一遇; l979年7月31日降雨30Z.4mm.接近100年一遇标准.以上二次局部特大暴雨?中心都在栖霞 复背斜,导致丁牺霞水土保持史上二次大规模暴发性水土流失.在省内实属罕见.自1980年 至1992年的13年中,虽然也发生过几次大暴雨,例如1985年8月l9日z4d,~降雨162?6turn? 僵是.这期问束发生滑坡和攘山现象,说明特大暴雨才是造成重力侵 蚀的重要外部因素. (四)植被因素 栖霞县属暖温带落叶阏叶林和针叶林区域,针叶林中.赤抡曾是主要的,具有繁衍优势 的当地树种.建国前后.垒县成材赤橙1.O多万亩+成为栖霞自然植被中的主体.但是.由于多 种原因,森林植被屡遭人为固紊破坏,履盖率日趋下降,以致到七十年代中期.由于对虫害的 单纯药物治理,生态失调等原因,使得在乱砍,滥伐中幸存的3O万亩赤拴困松干蚧为害而全 部毁灭.七十年代末二次暴发性水土流头的发生,就是大自然对人们破坏森林植被的报复. 固此,植被也是影响浅层滑坡的重要因素.但与岩性相比.它的影响轻微得多. 目前,人类对于形成和影响重力侵蚀的地质,岩性,气象等因素,显然是无能为力的.只 有通过植被的保护.以及微地貌的改造,达到减轻和预防重力侵蚀灾害的目的. 三,防治重力侵蚀的指导思想及措施 以生物措施为主,以发挥当地优良树种,草种的优势为主,以工程措施为辅,是我们在多 年实践中形成的预防治理重力侵蚀的指导思想. 所谓生物措施为主,就是加强封山育林育草和积极发展』,工植被.我们坚持数年.在叠 县推广下阁子村育林育草,死封活封相结合,和上庄头村见苗就留,见草就护,见空就补的经 验.下阁于是位于栖霞复背斜中心的一个600人口小村+人均l亩地.1o亩山.这个村把6000亩 林地划分=个部分:1000亩死封,5年不开山;5000亩活封,春夏秋三季封山,冬季开山.目前, 全村成材林已达49万株+』,均817株.在这里,林草植被对于防治擦山效果十分明显.面积约 800亩的”圈女杏”,1979年7胃31日降雨2ZOmm,只发生一处擦山,而与其相邻的茅屋夼村, 面积3O亩的荒山,发生擦山7处,和1条侵蚀沟,毁坏梯田14亩+冲淤到下游水库中的泥沙,砾 石600m;上庄头村+也位于栖霞复背斜的棱部,16O户人家+他们坚持每年留苗养树l万株以 上,现有较密林以上的林地2060亩+占宜林面积的88.4.与相邻的町夼村相比,在二次暴发 性水土流失中,单位面积发生擦山,滑坡的数量和滑落体积分别低64和98.人工植被建 设的重点是引进黑松,以逐步取代生长缓慢,容易导致松毛虫和桧干蚧为害的赤拴,.截至 1991年底.全县已发展以黑松为主的水保林48.28万亩, 1981年,在道西树京山,发生过擦山后的坡面上+竟长满丁痂小的臭椿树苗.乡土树种强 大的生命力+给了我们深刻启发.对于滑坡,擦山的治理,以发挥当地树种,草种优势为主的 指导思想,就是在此启发下产生的, 在十八盘流域的楼沟,浅层婿坡导致的裸岩坡面上,我们还进行过移植黑松和当的野生 草种的试验.是.先回填客土,移栽草皮+再用术质条筐装土,栽植株高30cm以上黑松幼 苗.成活之舌将条筐安放在移植的草皮中间.试验结果说明,这是改造和治理裸岩.预防重力 侵蚀措施中.一条可值得探索的途径.但是,由于浅层滑坡的位置高,坡度陡.施工困难,成本 对高+又因为水源和土质条件限制+移植的苗术成活率低.施工过程中又难免造成新的破坏 郓占匿,因此,在目前乃至较长时期内,强调人工植被治理浅甚滑坡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103 同采取人工植披措施一样,在陡蛸的坡面上直接实麓工程措施,治理 浅层滑坡难度也是 很大的.多年来,我们采取在沟遭中修建干砌石谷坊的方法,用来拦截可能下泄,推移的砾 石,泥沙.作为预防和减轻重力侵蚀危害的辅助设施,效果还是比较理想.例如,十八盘流域, 治理之前大部分淘遭的淘蚀仍在发展,主要现是沟床下切和沟壁扩张.开始集中治理的第 一 年,兴建各类谷坊2500遭,其中干砌石拦沙谷坊80以上,基本控制了n0条干,支沟的沟 道侵蚀,同时发挥了预防和减轻重力侵蚀危害的基础作用. 自1979年大规模暴发性水土流失到现在,13年时间内,栖霞复背斜地带再未发生重力侵 蚀现象.这些年,天气以干旱为主.特大暴雨没有出现,是一个根本原因}积极采取预黯治理 措蓝,特别是森林植被恢复和提高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重力侵 蚀灾害的偶然性和突发性,往往使人们很难长时间保持高度警惕.因而,也就影响了预防治 理的自觉性和持久性.这是栖霞复背斜地带重力侵蚀防治上的一个主要思想障碍.另外,充 实和加强水土保持机构,进一步开展重力侵蚀特征,规律和预防治理 措箍的探讨,也是摆在 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E1]水利conditionsforgravitationalerosionareanalysedfromthesub. jeofgeology,topography,meteorology,vegetation,etc.Themeasuresandexperienceforloca1 preventionandregulationofthegravitationalerosionareexpoundedbrieflyhere.Thepotential threatbysol1erosiontosurvival0{peopleisveryserous,alfhoughtheareaofthistypeotsoll erosionisnottoobig.ItisnecessarytOanalyse,discussandresearchtheeffectiveDrevention measuresaccordingtothistypicalsoilerosion. KeywordsGravitationalerosion,ControI,Ant~linoriUm. 104
/
本文档为【栖霞复背斜地带的重力侵蚀及其防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