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

2017-09-19 5页 doc 39KB 37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886

暂无简介

举报
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 ----也谈语文教师的角色修养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技工学校    徐矫健 【摘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而现代化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因此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以至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三个一”的功能被弱化、淡化,甚至成了落后过时的标志。诚然多媒体手段能大大增强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我们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要冷静,切忌盲目,在发挥它的辅助功能的同时,不能忽略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和传统的教学规律,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切实发挥...
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
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 ----也谈语文教师的角色修养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技工学校    徐矫健 【摘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而现代化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因此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以至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三个一”的功能被弱化、淡化,甚至成了落后过时的标志。诚然多媒体手段能大大增强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我们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要冷静,切忌盲目,在发挥它的辅助功能的同时,不能忽略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和传统的教学规律,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切实发挥好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功能。笔者本文想从语文教师角色修养的角度为“三个一”正名。 关键词:语文教师    修养  一张嘴  一支粉笔  一块黑板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师德、进取的精神、先进的教学理念、纯熟的教学技巧,还应该有:一张好嘴,出口满华;一手好字,妙笔生花; 一板爱心,润物无声。 一、语文课堂需要老师有:一张好嘴,出口满华     现在,各种课改观摩活动此起彼伏,观摩课、调研课、示范课、评比课接二连三。稍作注意的话,就会发现,目前的语文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 “不讲”则“不讲”,尽量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越来越多的老师认为,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泛泛而读,冠以“自读自悟”;滥用多媒体课件,名曰“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想方设法追求课堂活动的热热闹闹,千方百计在教学形式上作文章,而不顾及教学的实效。     “讲”就是“满堂灌”“填鸭式”?就是“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体”?不!它们之间不能简单画等号。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并不是一概地反对老师讲,而是主张“精要地讲”,有利于培养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讲。     从以前教师的繁琐到现在教师谈“讲”色变,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要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好好研究“讲”,正确把握“讲” 的作用。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加上精当的评点,就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自主探究,老师加上启发引导,就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自读感悟,老师加上精妙的点拨,学生便能感悟得更深。     我们不能当讲的不讲,该挖掘体会的不去挖掘体会,这样的教学势必缺少深度和广度。教师毕竟还是能见学生所未见,思学生所未思。因此教师恰当而精要的“讲”还是少不了的。 笔者曾听过一堂公开课《念奴娇 赤壁怀古》,可以说这堂课是让人目不暇接的:有名家朗诵,有《三国演义》主题歌MTV,有三国人物谱,还有电视剧片段,热闹非凡。可就是没有老师有条有理、合乎逻辑的引导分析。只有周瑜,没有苏轼,喧宾夺主,已不是怀古慨今了;另外,强烈的视觉刺激干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铺陈给学生的也根本不是作者苏轼在赤壁前的思考。 后来笔者讲《念奴娇 赤壁怀古》时,先引导学生从空间的角度,紧随“大江东去”将镜头定格在赤壁,然后分析对赤壁的描写,归结到突出景色的雄奇。接着又引导学生从时间的角度,紧扣“千古”,强调作者将历史比作一条长河,在历史的长河里风流人物比比皆是,然后联系赤壁,两线相交,自然引出周瑜。再从婚姻、装束、神态、功绩四个方面紧扣原文引导分析,归结到突出人物的非凡。进而引导学生将地域与人物的关系用两个词概括出来。“雄奇之景”、“非凡之人”,学生很快便想到“人杰地灵”,基础好的又想到“钟灵毓秀”。从而完成对赤壁怀人的分析。 继续引导学生分析,江山依旧,人事全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后流连的去处。面对着这样的周瑜,苏轼心里自是有个比较,从而自然过渡到借古慨今。接着从年龄、外貌、婚姻、际遇等方面将作者与周瑜作一对比分析,自然明了作者惆怅失意之情自是油然而生,学生也便能理解作者慷慨激昂之情为何急转直下的缘由。 可见不是要求教师少讲、不讲,关键是讲要得法,要选准角度,顺理成章,出口满华。 二、语文课堂需要老师有:一手好字,妙笔生花 记笔记是我们在学习中经常要做的事情。让学生做笔记,课后有温习的纲要和思考的余地。可是有些同学不会记笔记,特别是对语文课,常有同学反映笔记记不下来。这和老师在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以机代人”、“以机代教”有关,一堂课看不到老师一个字的板书,课件中的预设一股脑呈现出来,使得学生忘了记笔记,不知道如何记笔记,来不及记笔记。这足以明在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种之一。汉字的美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书法这门艺术就是最好的说明。因此,一个语文教师能写得一手好字,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特别有吸引力的,俗话说“字是门头,书是屋”,它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教师的水平素养。所以如何设计板书,如何水到渠成地推导整堂课的结构、重难点,是要精心准备而又必须“现炒”的。 教师边讲边写,学生边听边记,这是一个双边活动,师生合作完成的环节。一堂课下来,板书精要,排列有序,字又漂亮,这就有了美感。学生有章可循,自然也有了事情做,记笔记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笔者就经常检查学生的笔记,发现有些学生笔记不仅工整有序,有时还会模仿老师的字体和书写习惯,比如标题放正中略大,重难点用红色笔,加下划线等等。 由此,笔者想到老师写好字,对学生写好字的影响是很大的。老师写好字,既给课堂增加了一份美的享受,又提供了学习书法的机会,想必这样的老师的课大家或许会更爱听一点。 笔者的几位能写得一手好字的中学老师的课就特别受欢迎。比如政治老师兼班主任的袁老师所写的板书,整齐得就如同兵阵一样,速度又奇快,而且不管句子有多长,有多少行,都整齐划一,行距均匀; 地理老师涂老师,绘制地图最有一套,他的板书秀气、清晰;数学苏老师的阿拉伯数字和公式写得很优美,甚至有一种艺术化的感觉,让人很有一种享受感,还有他画圆不用圆规却似乎比圆规画的还圆;英语老师英文字母写得流畅而美观。直到今天,我还清晰地记得同学们对老师的漂亮板书那种“惊艳”的眼神,有的同学在课间竟然开始模仿老师的板书。可见一手好字,不仅能开花还能结果。 下面是笔者上《致橡树》和《再别康桥》的板书: 平 等                     女性的温柔                男性的阳刚   (红硕的花朵)              (铜枝铁干) 伟大的爱情观 根,紧握          地位——平等 叶,相触          空间——亲密 分担…共享…      感情——同甘共苦 不仅爱…还爱…    立志——相互尊重                               意象     自然属性         情感( 意境) 再 别 康 桥 云彩      飘浮不定        淡淡的离愁别绪 金柳      柔软            对美好生活的怀恋 青荇      自由飘荡        对自由的追求 潭        包容万象        对梦的追寻 星辉      绚烂、闪耀      对理想的追求 夏虫      响(沉默)      离别的难舍难分 云彩      来去自如        潇洒的告别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神态,读书写字,无不是在向学生作示范,教化和熏陶着学生。这种示范作用,在板书中尤为重要,因为,它关系着培养学生的学风问题,所以板书的文字必须正确、规范、美观、艺术;文句必须文从字顺,通情达意;布局必须规范,美观大方。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将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严谨治学的好学风。反之,教师的板书不好,不但谬种流传,而且会导致学生养成粗枝大叶,敷衍塞责的坏习惯。 三、语文课堂需要老师有:一板爱心,润物无声   板书又称微型教案,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它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一堂优秀的语文课而言,板书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板书视为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其实,板书不仅仅是手段,它也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我们也只有把板书从简单的教学手段提升到教学艺术的层面,才是对其价值的客观评价。   当然这一点很容易达成共识,但是在实践中还是产生了一些问题,那就是教师往往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把自己的预设当成了板书,这样就导致学生的精彩发言被弃而不用。我们知道板书是直观教学,它不能独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与口授教学相结合,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也就是说板书出来的不能仅仅是教师预设的“话”,它应该是随机的、灵动的,很多时候甚至应该是学生的灵感发现。如果学生与教师所想相似或更为完美,为什么不能采用学生的话作板书呢?事实上学生的发言被当作板书这本身就是一种赞赏激励,是一种爱的形式。也许就此打开了他热爱这门课、学习这门课的大门。试想满黑板的字都幻化成了一颗颗爱心,这教学的力量是多么强大而又无声,那真的是润物细无声。长久以往,谁又能否定其效果呢? 再说,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在文学审美的过程中,人们由于生活体验、情感经历的不同,往往“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同时,文学讲究个性,强调“我”,科学讲究共性,强调“我们”。既然是文学,我们要有一种个性的阅读,不要囿于成见,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通过板书加以肯定突出。笔者曾在网上看了一堂《我的空中楼阁》的教学实录,获益匪浅,现择要摘录如下: 师:这篇精致的美文究竟美在哪里呢?一定要围绕语言、作者的情感来谈。 生:朦胧美。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飘渺。写出了小屋在这样的环境中的朦胧美。     生:小巧美。在有限的土地上,花园比土地小,房屋比花园小,然而它虽然小,但足以举目千里,俯仰天地。     生:变幻美。昼来临的时候,小屋就象绽放中的花蕊,夜来临的时候,小屋就像花蕊隐藏在花瓣中,其中还有浪漫的色彩。所以,我感觉这段既有变幻美,又有浪漫美。     生:灵动美。第三段写出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一点生气,“点破”与“增加”非常好,原本是静态的,在这里显得非常有生气,生动。     生:东方美。从“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图案似的屋瓦”我们可以看出它是东亚的特有的一种楼阁式建筑。并不像伊朗或者波斯以及欧洲的建筑风格。   生:自然美。在文章的结尾说,虽不养鸟,每天有鸟语盈耳,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作者小屋建在山林中,有树有花,有云有霞,所有自然景物都在他的身边,他以天为庐,以地为铺,把自然当作他的家。 朦胧美、小巧美、变幻美、灵动美、东方美、自然美。教师如果随着学生的精彩发言把这些词语板书在黑板上,让他们像一朵朵花儿一样绽放,学生心中定是美滋滋的了。假如教师手不离鼠标,眼不离屏幕,总想着学生说出自己预设的答案,怎么能产生这种洋溢着爱的教育呢?学生又怎么能有成就感、自豪感呢?所以,我们一定要让黑板生动起来,汇成一条潺潺的爱的河流,浸润学生的心田。
/
本文档为【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