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味精与鸡精

2017-09-01 7页 doc 20KB 84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6908

暂无简介

举报
味精与鸡精味精与鸡精 味精是谷氨酸的一种钠盐,为有鲜味的物质,学名叫谷氨酸钠,亦称味素。 商品味精中还含有少量食盐、水分、脂肪、糖、铁、磷等物质。味精是鲜味调味 品类烹饪原料,以小麦、大豆等含蛋白质较多的原料经水解法制得或以淀粉为原 料经发酵法加工而成的一种粉末状或结晶状的调味品,也可用甜菜、蜂蜜等通过 化学合成制作。味精易溶于水,具有吸湿性,味道极为鲜美,溶于3000倍的水 中仍具有鲜味,其最佳溶解温度为70?~90?。 味精在一般烹调加工条件下较稳定,但长时间处于高温下,易变为焦谷氨酸 钠,不显鲜味且有轻微毒性;在碱性或强酸性溶...
味精与鸡精
味精与鸡精 味精是谷氨酸的一种钠盐,为有鲜味的物质,学名叫谷氨酸钠,亦称味素。 商品味精中还含有少量食盐、水分、脂肪、糖、铁、磷等物质。味精是鲜味调味 品类烹饪原料,以小麦、大豆等含蛋白质较多的原料经水解法制得或以淀粉为原 料经发酵法加工而成的一种粉末状或结晶状的调味品,也可用甜菜、蜂蜜等通过 化学合成制作。味精易溶于水,具有吸湿性,味道极为鲜美,溶于3000倍的水 中仍具有鲜味,其最佳溶解温度为70?~90?。 味精在一般烹调加工条件下较稳定,但长时间处于高温下,易变为焦谷氨酸 钠,不显鲜味且有轻微毒性;在碱性或强酸性溶液中,沉淀或难于溶解,其鲜味 也不明显甚至消失。 它是既能增加人们的食欲,又能提供一定营养的家常调味品。 鸡精则是一种复合调味品,它的基本成分是在含有40%的味精基础上,加入助鲜剂、盐、糖、鸡肉粉、辛香料、鸡味香精等成分加工而成,更含有多种氨 基酸。主要由谷氨酸钠、呈味核苷酸二钠、食用盐、鸡肉、鸡骨粉或浓缩抽取物 为基本原料,添加香精(或不添加)、赋型剂,经混合、制粒、干燥而成的一种 复合调味料品。鸡精按形态又可分为粉状、颗粒状、块状,但以颗粒状为主。 从卫生角度讲,鸡精对人体是无毒无害的,鸡精在烹饪过程中,对使用它的 条件,较味精要宽松许多。鸡精可以用于任何味精的使用场合,适量加入到菜肴、 汤、面食中,均有较好的增鲜作用,尤其是在汤中火锅中加入鸡精熬制,其香气、 滋味相互适应,令人食欲大开。 味精鸡精各有特点,味精能补充人体的氨基酸,有利于增进和维持大脑机能。 因其具有很好的鲜味,故可增进人的食欲。味精有助于提高人体对食物的消化率。 另外,味精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还具有治疗慢性肝炎、肝昏迷、神经衰弱、癫 痫病、胃酸缺乏等病的作用。 鸡精则具有以下特性:取料上是鸡肉与鸡蛋复合生产的,既有鸡的鲜味又有 其香味;其化学成分是将核甘酸与谷氨酸钠复合,且鲜度上乘,实现了增鲜调味 的二合一;鲜度与味精相比是味精的1.5~2倍,是营养成分更高的健康食品。 其具有保鲜、增鲜,并有鸡香味等特点。它还具有耐高温、不串味、食后不干等 优点。这些都是其他调味品无法比拟的。 味精鸡精要合理使用 味精是一种增鲜味的调料,炒菜、做馅、拌凉菜、做汤等都可使用。但如果 不遵守使用规则,不仅达不到理想的调味效果,甚至会产生副作用,所以在烹饪 当中使用味精要注意: 1.不要在滚烫的锅中加入,而要在菜肴快出锅时加入。因为谷氨酸钠在温度 高于120?时,会变为焦点谷氨酸钠,食后对人体有害,且难以排出体外。 2.不宜在酸性食物中添加味精,如糖醋鱼、糖醋里脊等。味精呈碱性,在酸 性食物中添加会引起化学反应,使菜肴走味。 3.在含有碱性的原料中不宜使用味精,味精遇碱会化合成谷氨酸二钠,会产 生氨水臭味, 使鲜味降低,甚至失去其鲜味。 4.注意咸淡程度。如果太咸,味精就可能吃不出鲜味,食盐与味精的比例在 3:1或4:1范围内,即可达到圆润柔和的口味,作凉拌菜时宜先溶解后再加入。 因为味精的溶解温度为85?,低于此温度,味精难以分解。 5.高汤、鸡肉、鸡蛋、水产制出的菜肴中不用再放味精。 6.孕妇及婴幼儿不宜吃味精,因为味精可能会引起胎儿缺陷;老人和儿童也 不宜多食。患有高血压的人如果食用味精过多,会使血压更高。所以,高血压患 者不但要限制食盐的摄入量,而且还要严格控制味精的摄入。 在烹调时,如果加入过多鸡精,则会破坏菜肴原有的味道而影响口味。鸡精 在使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鸡精中含有10%左右的盐,所以食物在加鸡精前加盐要适量。 2.鸡精含核苷酸,它的代谢产物就是尿酸,所以患痛风者应适量减少对其的摄 入; 3.鸡精溶解性较味精差,如在汤水中使用时,应先经溶解后再使用,只有这 样才能被味觉细胞更好地感知; 4.鸡精中含有盐,且吸湿性强,用后要注意密封,否则富含营养的鸡精会生 长大量微生物而污染食物。 味精和鸡精,一个是只含有单一的氨基酸谷氨酸钠的调味品,一个是从鸡肉 里提取的混合有多种氨基酸的调味品,两者一般都可放心食用。但需掌握的原则 是,都不要过量食用,因为大家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不能忽视健康。 味精是一种调味品,易溶于水,能给植物性食物以鲜味,给肉食以香味。在 汤、菜中放入少许味精,会使其味道更鲜美。有时,味精还能恢复食物在调制过 程中丧失的香味。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进入肠胃以后,很快分解出谷氨酸,谷氨酸是由蛋白质分解的产物,是氨基酸的一种,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在人体 内能起来改善和保持大脑机能的作用。由于人的大脑组织能氧化谷氨酸钠而产生 能量,因此适量食用味精有助于促使脑神经疲劳的缓解。谷氨酸钠在100?时就 会被分解破坏,大部分谷氨酸钠变成焦谷氨酸钠。这样不但丧失了味精的鲜味, 而且所分解出的焦谷氨酸钠还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不要将味精与汤、菜放在一起 长时间煎煮,必须在汤、菜做好之后再放。 所有的调味品里面,“诽闻”最多的莫过味精。有人视若天赐,无它不餐; 有人拒之千里,决不沾唇。反对者对味精大有意见,所谓味精是化学会成的,吃 多了,轻则掉头发,重则导致记忆力衰退。支持者永远只有一句话:拿出证据来。 一直以来,还真没有确凿的证据。 味精是日本人发明的,“味之素”,早些时候在中国的广告语非常夸张,叫做 “清水变鸡汤”。对于收入拮据的人家来说,是一种不小的吸引。 后来,味精成了中国人居家过日子必备的东西,做什么都放,鲜。放味精最 厉害的应该是四川人吃火锅,桌前每人一只盛着香油的小碗,桌的一角总是搁放 着两只小罐,-只是盐,一只是味精。客人落坐,放盐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怕 失手放多了;倒味精的时候就少了许多顾虑,大刀阔斧往碗里倾泻,搅匀后,将 筷子提出,往嘴里一送,舌头灵活地一舔,够味,然后开怀大吃。 从80年代开始,不利于味精的传闻多了起来,而且,很多外国人真的就不 吃味精,每到餐馆,都会反复叮嘱服务生。 90年代初,有消息传来,人家早早地改用鸡精了。据可靠方面统计,到目 前,美国、日本、瑞士、韩国和香港,鸡精和味精的消费比例为85%比15%,食用鸡精者占绝大多数。198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 法规委员会,根据多年对味精的试验,取消了对食用味精加以限量的规定。1999年,我国对味精也做了一次严格的毒性试验。专家告诉我们,实验证明一个人每 天吃50克、100克或200克的量,一般都没有问题。 味精是菜肴增鲜剂的第一代。在我国,它始于1922年的上海天厨味精厂,至今已有近80年历史。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主要的生产工艺是通过大 米、玉米等粮食或糖蜜,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进行提取。按谷氨酸钠含量,市 场上主要有两种味精。一种是80?味精,其谷氨酸钠含量为80%;另一种是99? 味精,其谷氨酸钠含量为99.9%,又称纯味精或无盐味精,也就是说,味精一旦 达至99度就到了一个极至,不太可能再往上提升了。 80年代初期,人们发现一种叫做核酸的还能够把味精的鲜度提升上来。将 味精与核酸按某一恰当比例混合后,便奇迹般地发现了第二代增鲜产品,分别取 名为“鲜味王”、“加鲜味精”、“特鲜味精”等。第二代产品在鲜度上比传统高出 许多,以99?味精鲜度为100计算,第二代鲜味剂出现了120?、150?、200?、 400?等不同鲜度等级的产品,满足了人们对鲜度的不同追求。 第二代增鲜产品鲜则鲜矣,但口感单一,尚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丰富口感的 追求。为了既增鲜又增味,于是产生了提供复合性鲜味的第三代增鲜品。这种产 品最早由日本人于1970年开发成功,名为鲤鱼精。特点是具自然鲤鱼风味,鲜 味强烈,且由多种调料配置而成,口感更丰富,更有层次,营养更充分。此后, 在美国、瑞士、韩国、泰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也先后按当地的口味特点,开 发出了各具特色却相类似的鲜味品,如鸡精(欧、美、港)、牛肉精(韩)、猪肉 精(泰)等。特别是鸡精,以其特有的风味和纯正的鲜味,又富有营养,被称为 第三代味精。有了近三年的发展,这些国家的消费者当然对鸡精这样的第三代鲜 味品比较了解,容易接受。 鸡精是种复合鲜味剂。它除了含有鸡肉粉、鸡蛋粉,又添加了解蛋白、呈味 核酸,还有一定比例的精盐和鸡油等。所以,除却味道更鲜之外,它也更富有营 养。鸡精等新一代调味品的出现,可以说是食品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很多人已经开始把使用鸡精当作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但鸡精在我国的普及量还 很小,远远追赶不上传统的味精。这需要一个过程,一个认知和习惯的过程。反 正,味精和鸡精,市场都有卖,价格也差不了多少,愿意吃什么就买什么,或者, 都买一些,做一个比较,然后,再为以后的生活做一个打算与安排。
/
本文档为【味精与鸡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