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清热解毒

清热解毒

2018-11-19 11页 doc 24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5949

暂无简介

举报
清热解毒清热解毒 清热解毒药 1.概念:以清热解毒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改善或消除热毒病证的药物。 2.特点:药性寒凉,清热之中更长于解毒。 3.应用:热毒所致的各种病证。如疮痈、丹毒、斑疹、咽喉肿痛、痄腮、痢疾、虫蛇咬伤、水火烫伤及其他急性热病等。 4.注意: (1)根据热毒表现的不同证候、部位、阶段、兼证及病人体质选药,并随证配伍相应药物。 (2)性味苦寒,不宜久服,以免损伤脾胃。 金银花 首载于《新修本草》,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性木质藤本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或毛花柱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全国大部分地区...
清热解毒
清热解毒 清热解毒药 1.概念:以清热解毒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改善或消除热毒病证的药物。 2.特点:药性寒凉,清热之中更长于解毒。 3.应用:热毒所致的各种病证。如疮痈、丹毒、斑疹、咽喉肿痛、痄腮、痢疾、虫蛇咬伤、水火烫伤及其他急性热病等。 4.注意: (1)根据热毒表现的不同证候、部位、阶段、兼证及病人体质选药,并随证配伍相应药物。 (2)性味苦寒,不宜久服,以免损伤脾胃。 金银花 首载于《新修本草》,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性木质藤本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或毛花柱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全国大部分地区均生产。以山东产量大,河南新密所产为佳。夏初采收。本品气清香,味淡微苦;以花蕾多、色淡、质柔软、气清香者为佳。生用、炒炭或制成露剂使用。 A.性能 甘寒。归肺、心、胃经。 B.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C.应用 1.痈肿疔疮 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如银翘散;清营汤。 3.热毒血痢 清热解毒凉血而止痢 D.用法用量 煎服,6~15g。疏散风热、清泄里热宜生用;热毒血痢宜炒炭用;暑热烦渴宜露剂。 E.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消者忌用。 连 翘 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木犀科落叶灌木连翘的干燥果实。主产于山西、陕西、河南等地。秋季采收,本品微有香气,味苦;青翘(采时色尚青绿)以色绿、不开裂者为佳;老翘(熟透果实)以色黄、瓣大、壳厚者为佳。生用。 A.性能 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B.功效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 C.应用 1.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如银翘散 3.热入营血,热入心包 如清营汤;清宫汤 D.用法用量 煎服,6~15g E.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消者忌用。 金银花、连翘功效及主治的异同 相同:均可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表里气血两清。均可治温病,疮痈,及外感风热等。 不同:金银花——功善清透,散风热、清暑热及治痢疾、肠痈作用较佳。治全身性感染较好。 连翘——功善清泄,又能散结(治瘰疬、喉痹)及清心除烦,凉血消斑及清胸膈郁热作用亦佳,还可利尿通淋。治局部感染较佳。 蒲公英 首载于《新修本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及同属多种植物的带根全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山西、河北、山东及东北地区。春秋二季采收。本品气微,味微苦;以叶多、色绿、根完整者为佳。鲜用或生用。 药材: 皱缩卷曲成团状。根圆柱形,多弯曲,棕褐色,根头部有茸毛。叶破碎,完整叶片为倒披针形,暗灰绿色或绿褐色,边缘浅裂或具羽状缺刻,基部下延成柄。 A.性能: 苦,甘,寒。入肝,胃经。 B.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 C.应用: 1.痈肿疔毒,乳痈内痈 为治乳痈之要药。 2.湿热淋证、黄疸 D.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鲜品适量,倒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E.使用注意:用量过大可致缓泻。 鱼腥草 首载于《名医别录》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全草。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夏季采收。本品搓破有鱼腥气, 味微涩;以身干、茎叶完整、色灰绿、有花穗、鱼腥气浓者为佳。切段,生用。 A.性能:辛,微寒,归肺经。 B.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C.应用: 1.肺痈,肺热咳嗽 2.热毒疮痈 3.湿热淋证,泻痢 D.用法用量:煎服15~25g。鲜品加倍,水煎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E.使用注意: 1.含挥发油,不宜久煎。 2.虚寒证及阴证疮疡忌服。 射 干 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射干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河南、湖北、浙江、安徽、江苏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本品气微,味苦、微辛;以粗壮、坚硬,断面色黄者为佳。切片,生用。 A.性能: 苦,寒。归肺经。 B.功效: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C.应用: 1.咽喉肿痛 如射干汤;普济消毒饮。 2.痰盛咳喘 D.用法用量:煎服,3~9g。 E.使用注意:苦寒,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孕妇忌用或慎用。 白头翁 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主产于东北、华北、华东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本品气微,味微苦涩;以身干、条粗长、整齐不碎、灰黄色、头部有白绒毛者为佳。切片,生用。 A.性能:苦寒。归胃、大肠经。 B.功效: 1.清热解毒 2.凉血止痢 C.应用: 1.热毒血痢 如白头翁汤。 2.疮痈肿痛 有解毒凉血消肿之功。 D.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15~30g。外用适量。 E.使用注意:虚寒泻痢忌服。 板蓝根 首载于《新修本草》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主产于河北、江苏、安徽等地。秋季采挖。本品气微,味微甜而后苦涩;以根长、粗大、体实、粉性大者为佳。切片,生用。 A.性能 苦寒,归心、胃经。 B.功效: 1.清热解毒 2.凉血 3.利咽 C.应用: 1.咽喉肿痛 以解毒利咽散结见长。 2.温毒发斑,痄腮,痈肿疮毒,丹毒 D.用法用量:煎服,9~15g。 E.使用注意:虚寒者慎用。 大青叶 出自《名医别录》为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植物菘蓝的叶。主产于江苏、安徽、河北、河南、浙江等地。夏、秋二季采收。本品气微,味微酸、苦、涩;以完整、色暗灰绿色者为佳。鲜用或晒干生用。 苦咸。归心、胃经。 A.性能 B.功效: 1.清热解毒 2.凉血化斑 C.应用: 1.热入营血,温毒发斑 2.喉痹口疮,痄腮丹毒 可单用或配用。 D.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 E.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证忌用。 青黛 出自《药性论》为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经加工制成的干燥粉末或团块。主产于福建、广东、江苏、河北、云南等地。以福建产质量为佳。夏秋二季采收。本品微有草腥气,味淡;以粉细、色蓝、质轻而松、能浮于水面、以火烧之呈紫红色火焰、嚼之无砂石感者为佳。生用。 A.性能 咸寒。归肝、肺经 B.功效 : 1.清热解毒 2.凉血消斑 3.清肝泻火 4.定惊 C.应用: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 2.咽痛口疮,火毒疮疡 3.咳嗽胸痛,痰中带血 4.暑热惊痫,惊风抽搐 如碧玉散;凉惊丸。 D.用法用量 :内服1.5~3g。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外用适量。 E.使用注意:胃寒者慎用。 贯众 出自《神农本草经》,为鳞毛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绵马鳞毛蕨和紫萁科草本植物紫萁带叶柄残基的干燥根茎。绵马贯众主产于东北地区;紫萁主产于江苏、浙江、四川、河南等地。秋季采挖。本品气特殊,味初微涩、渐苦而辛;以个大、质坚实、叶柄残基断面棕绿色者为佳。切片生用或炒炭用。 A.性能 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脾经。 B.功效 1.清热解毒, 2.凉血止血, 3.杀虫 C.应用 1.风热感冒,温毒发斑 如贯众散 2.血热出血 可单用,亦可配伍凉血止血药同用。 3.多种肠道寄生虫病 D.用法用量:煎服,4.5~9g。杀虫及清热解毒——生用;止血——炒炭用。外用适量。 E.使用注意: 1.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 2.服用本品时忌油腻 3.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用。 野菊花 出自《本草正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菊等的干燥头状花序。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秋季采收。本品气清香,味苦;以完整色黄、香气浓者为佳,生用。 A.性能 苦、辛,微寒。归肝、心经 B.功效 清热解毒 C.应用: 1.痈疽疔疖 如五味消毒饮。 2.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头痛眩晕 D.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外用适量。 白花蛇舌草 出自《广西中药志》为茜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全草。我国长江以南各地均产。夏、秋二季采收。本品气微,味淡;以叶多、色绿者为佳。切段,生用。 微苦、甘,寒。归胃、大肠、小肠经。 A.性能 B.功效: 1.清热解毒 2.利湿通淋 C.应用 1.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 2.热淋涩痛 清热利湿通淋,常配伍清热通淋药。 D.用法用量 煎服,15~60g。外用适量。 E.使用注意: 阴疽及脾胃虚寒者忌用。 山豆根 出自《开宝本草》为豆科小灌木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广西、广东、贵州等地。秋季采挖。本品微有豆腥气,味极苦;以根条粗壮、外色棕褐、质坚、味苦者为佳。切片,生用。 A.性能 苦,微寒。有毒。归肺、胃经。 B.功效: 1.清热解毒 2.利咽消肿 C.应用 1.咽喉肿痛 2.牙龈肿痛 单用,或与清胃热药同用。 D.用法用量 煎服,3~6g,外用适量。 E.使用注意 1.有毒,过量服用易引起呕吐、腹泻、胸闷、心悸等。 2.脾胃虚寒者慎用。 穿心莲 出自《岭南采药录》,为爵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穿心莲的全草。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秋季采收。本品气微,味极苦;以色绿、叶多、无杂质、味极苦者为佳。切段,生用。 A.性能 苦寒。归心、肺、大肠、膀胱经。 B.功效 1.清热解毒 2.凉血 3.消肿 4.燥湿 C.应用 1.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2.肺热咳喘,肺痈吐脓,咽喉肿痛 3.湿热证 凡湿热诸证均可应用 4.痈肿疮毒,蛇虫咬伤 可单用,或配用。 D.用法用量 煎服6~9g,煎剂易致呕吐,故多作丸、散、片剂。外用适量。 E.使用注意 不宜多服久服,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土茯苓 出自《本草纲目》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光叶菝擖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广东、湖南、浙江、江西等地。全年可采,以秋末冬初采收较好。本品气微,味微甘、涩;以身干、粉性大、筋脉少、断面淡棕色者为佳切片,生用。 A.性味 甘、淡、平。归肝胃经。 B.功效: 1.解毒 2.除湿 3.通利关节 C.应用 1.杨梅毒疮,肢体拘挛 2.淋浊带下,湿疹湿疮 D.用法用量 煎服,15~60g。外用适量。 E.使用注意 1.肝肾阴虚者慎服 2.服药时忌饮茶。 熊胆 出自《新修本草》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干燥胆汁。主产于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和东北、华北等地,以云南所产质量最优。多于冬季采收。本品以火烧之,起泡而无腥气;以个大、胆仁多、色金黄、半透明、质松脆者为佳。研细用。 苦,寒。归肝、胆、心经 A.性能 B.功效 1.清热解毒 2.息风止痉 3.清肝明目 C.应用 1.热极生风,惊痫抽搐 2.热毒疮痈 可单用水调外涂,或加入少许冰片 3.目赤肿痛,目生障翳 可外用点眼或内服 D.用法用量 内服,0.25~0.5g,入丸、散。因本品有腥苦味, 口服易引起呕吐,故宜用胶囊剂。外用适量,调涂患处。 E.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服。虚寒证当禁用。
/
本文档为【清热解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