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汤沐黎诗韵事与卢茵先生商榷

2017-09-23 7页 doc 20KB 64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2972

暂无简介

举报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汤沐黎诗韵事与卢茵先生商榷“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汤沐黎诗韵事与卢茵先生商榷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 汤沐黎诗韵事与卢茵先生商榷 第26卷第l期(2010)河西学院Vo1.26No.1(2010)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就汤沐黎诗韵事与卢茵先生商榷 向叙典 (河西学院中文系,甘肃张掖734000) 摘要:着名画家汤沭黎先生工于油画,擅长旧体诗词创作.收录于((汤沐黎诗词画选》中的旧体诗词,体 现了作者沟通当今社会的创作思想,而加拿大蒙特利尔《(华侨新报》载文对其诗词用韵问题提出批评,则多偏颇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汤沐黎诗韵事与卢茵先生商榷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汤沐黎诗韵事与卢茵先生商榷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 汤沐黎诗韵事与卢茵先生商榷 第26卷第l期(2010)河西学院Vo1.26No.1(2010)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就汤沐黎诗韵事与卢茵先生商榷 向叙典 (河西学院中文系,甘肃张掖734000) 摘要:着名画家汤沭黎先生工于油画,擅长旧体诗词创作.收录于((汤沐黎诗词画选》中的旧体诗词,体 现了作者沟通当今社会的创作思想,而加拿大蒙特利尔《(华侨新报》载文对其诗词用韵问提出批评,则多偏颇 失当之处. 关键词:诗韵;格律诗;《广韵》;汤沐黎 中图分类号:I207.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520(2010)O1—0001—03 评论诗文,必须顾及整部作品,作者的全 人和他所处的时代,才会比较中肯.加拿大 《华侨新报》2007年6月8日发的《感思》 一 文,就汤沐黎先生的旧体诗用韵问题提出批 评,颇多失当之处.谨此略陈己见,以就正于 该文作者卢茵先生及旧体诗词爱好者. 一 , 卢文说:"诗韵依据韵书,韵书之作始 于梁朝沈约."此说不妥. 《诗经》,《楚辞》以及汉魏的五言诗,七 言诗的韵,依据的是什么韵书?如果说"韵书 之作始于梁朝的沈约",岂不是说沈约之前的诗 都没有韵吗? 韵书并不是"始于梁朝的沈约",中国最早 的韵书是魏李登的《声类》和吕静的《韵集》. 韵书其实是反切的总汇.反切是我国古代急读 合音法(如"不可"急读为"叵","何不"急 读为"盍")和外来拼音法相结合而创造的拼音 方法,建安时期正式用它注音;四声之说魏晋 时尚未兴起,但在实际语言中是存在的.反切 和四声是韵书得以产生的客观基础;文学创作 追求音调和谐的音乐美,是韵书产生的社会历 史动力,两者相辅相成.晋陆机在《文赋》中 正式提出声律论,有意识地追求文章的音乐美: "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宋齐之际, 文学家,音韵学家沈约针对五言诗提出声律要 求:"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 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 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 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宋 书?谢灵运传》)于是文学创作讲究声律蔚然成 风,韵书大量编制出来.据文献记载以及王国 维考证,六朝包括周顾《四声切韵》和沈约 《四声》在内的韵书达十七种之多.说"韵书 之作始于沈约",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二,卢文说"南宋平水人刘渊编《壬子新 :F~JSL部韵略》,把《广韵》合并为一百零七韵, 后人又减为一百零六韵,这便是沿用至今的 '平水韵一.这也不准确. 清钱大昕曾见到过元刻本《平水韵略》,又 名《新刊韵略》(见《十驾斋养新录》卷五), 收稿日期:2009.05.19 作者简介:向叙典(1933一),男,湖南衡山人,河西学院中文系教授. 向叙典:.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汤沐黎诗韵事与卢茵先生商榷 是金平水的书籍(一种官名)王文郁编的.许 古在该书序中指出:"近平水书籍王文郁携新韵 见颐安老人日,稔闻先礼部韵,或讥其严且 简.今私韵岁久,又无善本,文郁累年留意, 随方见学士大夫,精加校雠,又少添注语,既 详且当,不远数百里敬求韵引.仆尝披览,贵 于旧本远矣."序写于金哀宗正大六年(1229 年)夏,称"私韵""旧本"已流行"岁久", 可见在刘书之前23年早有"私韵""旧本"在 民间使用,王文郁只是对"旧本""精加校雠, 又少添注语"而已.近人王国维曾见到过一部 草书《韵会》五卷,金张天锡编(见《观堂集 林?书张天锡草书韵会后》).张书也分106 韵,与王书同.书前有赵秉文于金哀宗正大八 年二月写的序,可证此书比刘书早21年.现在 一 般所谓"诗韵",又叫"平水韵",指的就是这 106韵.可见,说刘渊"把《广韵》合并为一百 零七韵,后人又减为一百零六韵"是不准确的. 至于说"前人经过千百年的磨砺,将'平水韵' 作为诗韵的绳墨,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则犯 了一个连小学生也不会犯的算术错误.宋理宗淳 祜十二年(1252年)编成的刘书,距今也只不过 757年,何来"千百年"? 三,卢文说"很多朋友被'现代汉语'的 新韵影响,流毒很深,他们不肯接受'平水 韵',而宁可写通篇出韵的'诗.斥新韵为流 毒,实属偏见.今人以今韵作诗,和谐上口, 不失为明智之举;有人喜以古韵创作,多法古 之意,自可听便.二者可以竞争. 编纂韵书的目的,是为文学创作服务:以 韵部为纲,便于诗人依韵吟诗;在每一系列同音 字下注明反切,为的是用通语(雅言)纠正人们 的方言.不同历史时期的韵书,反映的是该时期 通语(雅言)即普通话的语言系统.隋文帝仁寿 元年(601年)陆法言等编的《切韵》,是集六朝 以来韵书之大成.关于《切韵》的读音,诸 家意见颇不一致,我取周祖谟的读书音说.读书 音就是当时的通语(雅言),即标准音,在知识 . 2. 分子中代代相传,具有作用,有时还可以突 破方言的束缚.陆法言在序言里指出: 古今声调,既自有别,诸家取 舍,亦复不同.吴楚则时伤轻浅,燕 赵则多涉重浊,秦陇则去声为入,梁 益则平声似去.又支,脂,鱼,虞共 为一韵,先,仙,尤,侯俱论是切. 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 音,即须轻重有异.吕静《韵集》,夏 侯该((韵略》,阳休之韵略》,李季 节音谱》,杜台卿《韵略》等,各有 乖互.江东取韵与河北复殊.因论南 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选精切,除 削疏缓.颜(之推)外史,萧(该)国 子多所决定.魏(彦渊)着作谓法言 日:向来论难,疑处悉尽,何为不随 口记之,我辈数人,定则定矣.„„ 遂取诸家音韵,古今字书,以前所记 者定为《切韵五卷. 证以陆序,《切韵》的语音系统,是以读书音为 基础,兼顾古音,方言的综合音系. 语言是变化的,读书音亦随之变化.宋初 (10世纪末到ll世纪初)由于语音的发展变 化,韵书不得不进行修改,以求符合实际的语 音系统.在基本上继承《切韵》,《唐韵》的基 础上,陈彭年,丘雍等人奉诏编成《广韵》,共 分206韵,作为作诗用韵的准则,并根据实际语 音系统于各韵目下注明"独用","某同用".法 定的国家韵书既有了"独用","同用"的规定, 于是有人干脆把"同用"的韵合并在一起,共 106韵.现在所谓的"诗韵",又称"平水韵",指 的就是这106韵.它是诗韵发展的历史产物,反 映的基本上是l3世纪20年代的语音系统,但未 对《广韵》的内容进行根本性的改造. 宋末到元,汉语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戏 曲日趋兴盛.当时戏曲主要是为市民服务的, 与口语关系最密切,必须完全符合当时大都 (即今北京)151语系统的实际情况,才能适应 河西学院2010年第1期 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元泰定元年(1324年) 周德清的北曲韵书《中原音韵》便应运而生. 周德清批评唐宋的《韵书》"年年依样画葫 芦",陈陈相因,严重脱离当时语言的实际情 况.必须建立今韵系统,反映当时的语言实 际.他严厉批判韵书因袭旧派:"泥古非今,不 达时变","呼吸之间,动引《广韵》为证.宁甘 受岛臭舌之诮而不悔,亦不思混一日久,四海同 音,上自缙绅讲论治道,及国语翻译,国学教 授,言语,下至讼庭理民,莫非中原之音","切 闻《大学》,《中庸》,乃《礼记》中语,程子取为 二经,定其阙疑,如'在亲民'之'亲'字当作 '新'字之类是也.圣经尚然,况于韵乎!合于 四海同音,分豁而归并之,与坚守《广韵》方语 之徒,转其喉舌,换其齿牙.使执而不变,迂阔 庸腐之儒,皆为通儒;道听涂说,轻浮市廛之 子,悉为才子矣."(《中原音韵?正语作词起 例》) 周德清以重视现实和大胆革新的精神,把 106韵重新分合为l9韵,平声分阴阳,把入声派 入阳平,上声和去声.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他的 "正语"思想,即我国早期推广民族共同语的先 进思想.在自序中,他说:"欲作乐府,必正言 语:欲正言语,必宗中原之音."这种思想的光芒 是多么珍贵啊!《中原音韵》虽然是为北曲而作, 但"正语"思想像一根红线,贯穿于整部着作之 中,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 语言文字是思想感情的载体,是交际的工 具.现代汉语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 作为语法规范",是全民族共同语.用普通话交 流,彼此才能正确理解对方的意思.否则会带 来许多不便,甚至严重的误解."据传说,蒋介 石责骂一个犯错的官员,那官员辩解了几句, 蒋介石发怒说:'你强辩(b1)'那官员赶快跪 下求饶,以为蒋介石要枪毙他."(《王力语言学 论文集》,商务印书馆出版,2003年第2次印 刷,第599页)诗言志,现代人写诗要让现代人 看懂,就应该用现代汉语的新韵,这没有什么奇 怪的.《感思》却认为用现代汉语新韵写诗,是 "流毒""深"而至于"很"!这才 大逆不道,就 真的令人发笑. 习惯势力总是像梦魇一样纠缠着人们的头 脑.例如,缠足,滥觞于汉代歌伎,五代至宋 以后其道大行,并以三寸金莲为妇女足美之极 致,以至于为追求吴妈而大吃苦头的[~n--]Q都嫌 她脚太大.男人辫发,清入关以后,强制推 行.遍及全国260多年,连阿Q也认为失去辫 发戴上假发辫就失去了做人的资格.然而"两 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历史在发 展,时代在前进.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 者昌,逆之者亡.辛亥革命以后,摧残妇女身 心健康的缠足陋习,象征种族压迫的男人发 辫,不管多少人如何"摇头","耸肩",终于成 为历史上的文化陈迹.平水韵在历史上的贡 献,决不能也不应该成为反对用现代汉语新韵 创作诗词的理由. 《汤沐黎诗词画选》自序明明写道:"今人 如用旧韵古声律写作,易与古人作品衔接;如 用新韵今声律写作,便于沟通当今社会,各有 利弊.我不反对前者,但选择了后者.百花齐 放,也算一朵吧."《感思》却硬说汤先生"坚 决反对用平水韵作诗",这哪有实事求是之意 呢?汤先生生长于上海,其母语中有入声字; 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闭口韵(即以m收 尾的韵母),在北音中l6世纪以前就消失了. 时至今日,有人却硬要用只有某些地方方言才 保有的古代闭口韵去约束今天用现代汉语普通 话新韵的作者,反对用十几亿人使用的全民族 共同语新韵写诗,岂不正是周德清批评的"泥 古非今,不达时变"吗?? 2009年春节于广西北海市 f责任编辑:何茂活】 . 3.
/
本文档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汤沐黎诗韵事与卢茵先生商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