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

2017-11-13 10页 doc 37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575

暂无简介

举报
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 1.(2014浙江,12,4分)如何看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 ) ?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 ?朱熹 ?李贽 A.??? B.??? C.??? D.??? [答案] 1.D )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2.(2014北京,13,4分 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 ...
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
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 1.(2014浙江,12,4分)如何看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下列人物中,明确达上述主张的有( ) ?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 ?朱熹 ?李贽 A.??? B.??? C.??? D.??? [答案] 1.D )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2.(2014北京,13,4分 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 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九章算术》、罗马法 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 D.《春秋繁露》、《理想国》 [答案] 2.B 3.(湖北八市2014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 ,认为德性的根据在于知识,有知识就有德性。王阳明提出“致良知” ,认为德性的根据在于“良知” ,良知是是非善恶的标准。以下评述准确的是 A(都强调知识在美德形成中的主导性 B(都坚持德性在政治活动中的关键性 C(都遵循逻辑在理论体系中的建构性 D(都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 [答案] 3.D 4.(重庆杨家坪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 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源于自身),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 上述材料体现了 A. 冲破了天主教神学的统治 B. 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C. 理性阳光驱散了专制黑暗 D. 自然力量对人的束缚 [答案] 4.B 5.(江苏南通2014届高三2月调研) 苏格拉底认为雅典城邦不能够由公民自己来治理,而是要由“知道如何统治的人来治理” 。这一看法是针对 A(直接民主的弊端 B(民主范围的扩大 C(参政方式的平等 D(贵族统治的专横 [答案] 5.A 6.(河北石家庄2014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雅典娜的孩子》一中记录道:“在雅典城邦建立伊始,所有的公民、无论男女都拥有选举权,他们的第一场选举便是选择雅典城的守护神,而雅典娜和波塞冬成为最受欢迎的两名候选人。当时占人口大多数的妇女把票投给了女神雅典娜,男人们所推举的波塞冬最终遭到淘汰。男人们认为,既然雅典的女人们已经选择了一位女神作为守护神,那么妇女则不应该再享有选举权,有女神庇护的雅典女人们失去一种权利,是公平合理的事情。” 此段描述 A(说明了雅典所有男性享有公民权 B(表达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的观点 C(反映了雅典是一个父权和夫权社会 D(推动了“小国寡民” 城邦的形成 [答案] 6.C 7.(四川绵阳2014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 心时代” ,“人类意识” 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和欧洲,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 和宗教改革 B(“罢黜百家” 和文艺复兴 C(“罢黜百家” 和启蒙运动 D(“百家争鸣” 和智者运动 [答案] 7.D 8.(2012浙江文综, 12, 中)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 有的倾向哲理思辨, 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 ?墨家学派的诉求 ?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智者学派的主张 ?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 ?? B. ?? C. ??? D. ???. [答案] 8.A 9.(2008山东基本能力, 42, 中) 《三字经》中写道: “人之初, 性本善。”在人性论上, 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 ) ?孟子 ?荀子 ?告子 ?苏格拉底 A. ?? B. ?? C. ?? D. ?? [答案] 9.D 10.(2008海南单科, 10, 易) 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 “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 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能。”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 A. 洛克 B. 孟德斯鸠 C. 伏尔泰 D.卢梭 [答案] 10.B 11.(2010北京文综, 20, 易) 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 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 “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 )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理念论 C. 逻辑三段论 D. 美德即知识 [答案] 11.B 12.(2011北京文综, 20, 易) 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 A. 普罗泰格拉(普罗塔哥拉) B.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答案] 12.B 13.(2008江苏单科, 12, 易)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 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 A. 重视道德的意义 B. 肯定人的价值 C. 强调知识的作用 D. 推崇君主权威 [答案] 13.D 14.(2010浙江文综, 12, 易) 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某历史人物的论文, 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 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 A. 孔子 B. 墨子 C. 普罗塔戈拉 D. 亚里士多德 [答案] 14.D 15.(2010课标, 28, 中)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 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 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 比值平等则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 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上述观点, 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 A. 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 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 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 即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答案] 15.B 16.(2011课标, 27, 中) 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 “打一个可笑的比喻, 我就像一只牛虻, 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 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 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 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 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 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 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 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答案] 16.B 17.(2013浙江, 12,4分) 在人类文明史上, 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 ? 孔子 ?韩非 ?朱熹 ?亚里士多德 A. ??? B. ??? C. ??? D. ??? [答案] 17.C 18.(2014安徽,36,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 材料一 图14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6—18世纪,来自欧洲的大批传教士到达中国,他们把西方的科学知识引进中国,又把中国的典籍翻译、介绍到欧洲。18世纪,巴黎出版了欧洲汉学的三大名著,欧洲兴起了史无前例的“中国热”。当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在欧洲大行其道的时候,来自欧洲的望远镜、水平仪等现代仪器,摆进了康熙皇帝的寝室。 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肯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从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认识在19世纪达到顶峰。 ——摘编自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材料三 古今中西的几大文明,各有特点,但这些特点完全不应成为互相敌视的原因,倒恰好是彼此借鉴的理由。„„任何一个文明,不论有多古老,有多特色,也必定含有与其他文明共享的一些价值理念,否认这一点,就无法参与全球精神财富的大循环。 ——摘自《南方周末》 (1)根据材料一(图14),读图指出爱琴海古代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由肯定转向否定的原因。(10 分)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影响人类文明交流的因素及其启示。(12分) [答案] 18.(1)通过商路交流;借鉴其他文明;与其他文明并存。 (2)东西方交流加深(欧洲人的认识趋于全面,改变了对东方认识的理想化);东西方历史发展的差异或西方发展迅速与中国发展缓慢(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思想解放与因循守旧)。 (3)因素: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的阻隔,使早期文明交流局限于毗邻地区;经济贸易与科技发展等,拓展了文明交流的范围;政治制度与思想观念的不同,使文明交流呈现出复杂性;文明的多元与共享价值,使文明交流具有互鉴的意义。 启示:不同文明之间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文明交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19.(黑龙江哈三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寒冷的气候使人勇敢,炎热的气候使人萎顿。不仅国与国之间如此,就是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也是如此„„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亚洲常常有一些在欧洲无法存在的庞大帝国。这是因为,亚洲有较大的平原,地区与地区之间的阻隔相对较少,能够容易地在广阔的区域内进行征服„„欧洲国家因气候和地理环境形成的自由特性使得国家间的征服变得非常困难。与此相反,亚洲只有奴役,没有自由。专制统治笼罩着整个国家,人们的自由十分有限„„土壤较好的国家常常实行君主统治,土壤不太好的国家常常实行共和政体„„生活在岛屿的人民比生活在大陆的人民更喜爱自由。这是有以下几个原因决定的:岛屿一般很小;人们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比较困难;岛屿有海洋天堑,大帝国无法入侵,因而能够保留自由。岛民很少受到侵略战争的影响,因而能够较容易地保持自己的法律。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论证并评价孟德斯鸠关于地理环境对政治影响的观点。(12分) [答案] 19.论证:古希腊的地理环境——经济结构——文化性格——政治特征(4分) 中国的地理环境——经济结构——文化性格——政治特征(4分) 评价:在反对宗教神学、探索社会发展的客观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历史作用。但它夸大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对社会发展具有影响作用,但它不是社会发展、国家制度的决定因素,不能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而且它的作用和影响还受着社会的生产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制约。(4分) 20.(广东汕头2014届高三3月模拟) (26分)“学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七艺是指七种自由艺术(也是学习课程),即文法学、修辞学(包括雄辩术)、辩证法(逻辑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起源于古希腊人、特别是雅典人的日常生活。 ——根据[美]布鲁巴克《西方课程的历史发展》 材料二:在16—19世纪,除了渊源于古代四艺中的天文学外,力学、地理学、物理、化学、数学等新的学科都已相继出现,, ——根据[美]布鲁巴克《西方课程的历史发展》 材料三:某中学课程表(1968年5月—1969年)(表3)[来源: 学科网ZXXK] 表3 一 天天读 革命歌曲 代数 运动 二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 外语 运动 三 天天读 农业 语文 运动 四 天天读 农业 代数 运动 五 天天读 语文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 六 天天读 外语 军训 运动 (注:“天天读” 指读《毛主席语录》;“运动” 指体育运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七艺“起源于希腊人, 特别是雅典人的日常生活”?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16—19世纪出现一系列新学科的经济、文化原因是什么,(8分) (3)根据材料三,该中学的课程设置有何特点? 为什么会形成这些特点,(12分)(试从国际与国内两方面分析) (4)结合以上材料,就“学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案] 20.(1)实行直接民主(或民主制度);注重修辞;人文精神产生;注重逻辑与美育。(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 (2)?经济: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地理知识的作用突出(三个事件任答2个,每点1分,共2分)。工业革命,科技与生产结合,物理、化学、数学等知识日益重要(2分) ?文化: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2分)人文主义(或理性主义)。(2分)(本小问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考生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3)特点:?重视意识形态教育(或政治教育);?重视与生产相结合;?忽视科学知识;?与军事斗争相结合;?个人崇拜。(每点2分,答出任意2点得满分4分) 原因:?国内: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国民经济困难。(每点2分,答出任意2点得满分4分)?国际:外交形势恶化;美国孤立封锁;中苏敌对;冷战;两级格局。(每点2分,答出任意2点得满分4分)(本小问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考生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4)看法:取决于当时的社会需求;不同的历史时期知识的重要程度不一样等。(每点2分,答出任意1点得满分2分) 21.(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周)旧有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的崩溃与当时的变法一同产生了新的问题。过时的传统必须屏除,而人们也必须找到新的指导原则。„„我们惊奇地发现,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东周)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 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 任何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术语。从魏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口号,到郑观应《盛世危言》中的“西学篇”,到20世纪初编著的《新学书目提要》,流行术语的演变,最能折射出社会心理的演变。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西方在思想领域出现的现象并分析两种文明朝着“各自不同方向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明清时期在思想领域“革新与发展”的表现是什么,与当时欧洲思想发展的相同之处是什么,(3分) (3)据材料三,近代以来人们对西学的称呼经历了怎样的演变,折射出怎样的心理变迁,(4分) [答案] 21.(1)现象:百家争鸣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萌发。(2分)原因:中国:宗法分封制瓦解;铁器牛耕使用,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西方: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工商业经济的发展。(4分) (2)表现:明清时期出现早期启蒙性质的民主思想。(1分)相同之处: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都批判了君主专制。(2分)
/
本文档为【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