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中国哲学史大纲》与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形成

2017-09-30 12页 doc 29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713593

暂无简介

举报
【doc】《中国哲学史大纲》与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形成【doc】《中国哲学史大纲》与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形成 《中国哲学史大纲》与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形 成 国 学.口 史麦 大 ? 思想文化? 1919年2月,胡适发表《中国哲学史大 纲》(以下简称《大纲》),其导言说:”我们今日 的学术思想,有两个大源头:一方面是汉学家 传给我们的古书;一方面是西洋的新旧学说. 这两大潮流汇合以后,中国若不能产生一种 中国的新哲学,那就真是辜负了这个好机会 了.”此书便是抓住这个好机会而得到的成 果.面对这本用现代的观点和方法重新整 理,分析古代思想遗产的书.学术界反应...
【doc】《中国哲学史大纲》与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形成
【doc】《中国哲学史大纲》与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形成 《中国哲学史大纲》与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形 成 国 学.口 史麦 大 ? 思想文化? 1919年2月,胡适发表《中国哲学史大 纲》(以下简称《大纲》),其导言说:”我们今日 的学术思想,有两个大源头:一方面是汉学家 传给我们的古书;一方面是西洋的新旧学说. 这两大潮流汇合以后,中国若不能产生一种 中国的新哲学,那就真是辜负了这个好机会 了.”此书便是抓住这个好机会而得到的成 果.面对这本用现代的观点和重新整 理,古代思想遗产的书.学术界反应强 烈,该书一版再版,到1992年已出第八版. 这本书是中国哲学史的开山之作,被视为中 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 一 ,理解”中国哲学” 在中国古典文献中有”哲”字.也有”学” 字,但是没有”哲学”这个词.近代日本学者 西周首先将英语Philosophy翻译成汉语的”哲 学”,后来黄遵宪将它介绍到中国.在西方. “哲学”并没有一个确定的定义.人们将柏拉 图,康德,海德格尔等一些人的思想称为哲 学.而胡适是这样理解哲学的:”凡研究人生 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 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胡适《大纲?导 言》)在胡适看来,哲学关注的是人生的问题. 那么在中国的古代思想中有没有关注人生问 题的部分呢?显然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 的,因此”中国哲学”这个命题也是成立的. 胡适认为.世界上的哲学可分为东西两 支:东支有印度,中国两系;西支有希腊,犹太 两系.到汉代之后,犹太系加人希腊系形成 欧洲中古哲学;印度系加人中国系形成中国 中古哲学.这两大支哲学又分别发展为欧洲 近世哲学和中国近世哲学.而这两大支哲学 在相互融合,相互影响下有可能发展成统一 的世界哲学.这是个从分散走向统一的思 路,而中国哲学在这个进程体系中有其不可 磨灭的位置.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要与西方哲 学发生交汇.因而中国哲学的当务之急就是 要引人西方的学说.这就是胡适写《大纲》的 思想基础. 由于人生的问题不止一个,胡适又对哲 27 ? 思想文化? 学进行分类: 一 ,天地万物怎么来的.(宇宙论) 二,知识,思想的范围,作用及方法.(名 学及知识论) 三,人生在世应该如何行为.(人生哲 学,旧称伦理) 四l悠样才可使人有知识,有思想,行善 去恶呢’教育哲学) 五,社会国家应如何组织,如何管理. (政治哲学) 六,人生究竟有何归宿.(宗教哲学)(胡 适《大纲?导言》) 这个分类使哲学讨论的范围很广,既包 括了西方哲学讨论的主要问题,也包括了中 国哲学讨论的主要问题,由此可见胡适是在 调和中西方哲学的基础上折中提出一个统一 的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胡适关于中国哲学内容的认识并不为所 有中国哲学研究者同意.梁启超在《评胡适 之(中国哲学史大纲)》中说:”我想我们中国 哲学上最重要的问题,是’怎么样能够令我们 的思想行为,和我的生命融合为一.怎么样 能够令我_的生命和宇宙融合为一.’这个问 题,是儒家道家所同的,后来佛教输入,我们 还是拿研究这个问题的态度去欢迎它,所以 演成中国色彩的佛教.”在梁启超看来,人生 哲学和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哲学的重要问 题,是贯穿古今整个思想历程的主要线索. 可见他对胡适的方法不甚满意,但是他并没 有进一步提出自己的具体方法.和研究 中国哲学,我们应该在一个不分中西方的统 一 的哲学问题框架内来讨论中国哲学,还是 应该找出中国自己的哲学问题然后进行讨 论?如果真有一个不分中西方的统一的哲学 问题,那么此中中西方哲学应该怎样融合? 自从胡适以来,哲学史家们都对此作进一步 深入的研究.胡适的《大纲》引发了人们关于 28 中国哲学是什么的持久探索. 二,西方近代历史学的方法 《大纲?导言》又进一步阐明:”这种种人 生切要问题,自古以来,经过多少哲学家的研 究,往往有一个问题发生以后,个人有个人的 见解,个人有个人的解决方法,遂致互相辩 论.有时一个问题过了几千百年,还没有一 定的解决方法.……若有人把种种问题种种 研究法和种种解决方法,都依着年代的先后 和学派的系统一一记叙下来,便成了哲学 史.”由此可见胡适非常关注哲学史中各种学 派的系统.这是蔡元培在《大纲?序》中所指 其”特长”之一:系统的研究. 胡适之前,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是怎么的 一 种状况呢?胡适说:”它没有头绪,没有条 理,没有系统,很少历史的眼光,不讲求学术 渊源,而且大部分以讹传讹(如太极图,爻, 辰,先天,卦气等),武断成见(如骂杨朱,墨翟 为禽兽,尊孔子丘为德配天地等等.”(《新思 潮的意义》三,《胡适哲学思想资料选》上, P131,132).正如胡适所说,当时中国哲学 史研究没有一个形式的系统.. 至于系统研究的具体做法,《大纲?导言》 讲得很清楚.首先阐明了哲学史的三个目 的:明变,求因和评判.由于”哲学史第一要 务,在于使学者知道古今思想沿革变迁的线 索”.这就是明变.而”哲学史目的,不但要 指出哲学思想沿革变迁的线索,须需要寻出 这些沿革变迁的原因”.因此需要求因.”还 要使学者知道各家学说的价值.”这便叫评 判.怎么才能做到明变,求因,评判呢?首 先:”把各家的学说,笼统研究一番,依时代的 先后,看他们传授的渊源,交互的影响,变迁 的次序”.这就是明变过程,而求因是明变后 “研究各家学派兴废沿革变迁的原故”.之 后,”用完全中立的眼光,历史的观念,一一寻 求各家学说的效果影响,再用这种种影响效 果来批评各家学说的价值”,这才做到评判. 由于胡适采用系统的研究方法,他不分 “经学”,”子学”,对诸子各家一视同仁,平等 对待儒家及儒家以外的诸子,甚至连反儒,非 儒的墨家也不例外.蔡元培赞之为”平等的 眼光”.近代对先秦诸子学说的关注源于章 太炎的《论诸子学》,而胡适的《大纲》是在此 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讨.由于它打破了儒家 独尊的地位,使学界重新用全新的眼光来研 究讨论诸子学说,因而它对现代学术的影响 功不可没. 《大纲》所用的西方历史学的方法对中国 现代学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中国哲学史 学科的关键的一步.而这种方法已经成为当 今中国哲学史研究的通用方法. 三,史料考证的方法 《大纲》的另一种方法是运用严密的考证 方法对史料进行整理,这也是蔡元培为《大 纲》作序时提出此书的特长之一——证明的 方法,他说:”作为一个哲学家,若是不能考实 他生存的年代,便不能知道他思想的来源;若 不能辨别他遗着的真伪,便不能揭出他实在 的主义;若不能知道他所用辩证的方法,便不 能发现他有无矛盾的议论.”蔡元培这段话简 单扼要地阐明了胡适所主张的史料考证在中 国哲学史写作中的重要性. 于是,在《大纲-导言》中胡适用了很大的 篇幅介绍史料是什么,为什么必须审定,审定 的方法以及整理史料的方法.首先,他把史 料分为原料和副料,原料指各哲学家的着作, 其中有真伪,需待考证;副料指哲学家的传 记,轶事,评论,学案,书目等,并提醒人们在 关注原料的同时不要忘了副料在研究中有着 极其重要的价值.其次,讲述史料不可不审 定,因为古书有种种作伪的理由:”第一,有一 种人实有一种主张,却恐怕自己的人微言轻, 不见信用,故往往借用古人的名字.”“第二, ? 思想文化? 有一种人为了钱财,有意伪造古书.”再次,讲 述史料审定的方法,提出史料审定五根据:史 事,文字,文体,思想和旁证.最后,讲述整理 史料的三种方法:校勘,训诂和贯通. 胡适把以上的这个过程叫做”述学”,他 在《大纲?导言》的结尾处是这样的:”第 一 步须搜集史料.第二步须审定史料的真 假.第三步须把一切不可信的史料全行除去 不可用.第四步须把可靠的史料整理一番; 先把本子校勘完好,次把字句解释明白,最后 又把各家的书贯串领会,使一家一家的学说, 都成有条理有系统的哲学.做到这个地位, 方才做到’述学’两个字.” 胡适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述史料考证的方 法,可见史料考证在他的《大纲》写作中有着 重要的地位.无论评哪位哲学家,他都是首 先对哲学家的年代,遗着进行考证一番.他 根据《史记》,《左传》以及清人阎若璩所考,利 用日食的知识,推测”老子比孔子之多大不到 20岁,老子生于周灵王初年,当西历前570 年左右”(《大纲》第三篇——老子).认为《老 子》是老聃所着.关于老子和《老子》学术上 争议很大,罗根泽认为《老子》是太子儋所着, 而梁启超,冯友兰等认为《老子》是战国时期 墨家之后,庄子之前的道家着作.各人都有 一 定的道理,但是由于历史传下来的可考的 古文献数量非常有限,且存在不可避免的错 误,这给研究带来很大的麻烦.1993年10月 郭店楚简出土,证明了胡适所做的推测的正 确性. 由于胡适所用的方法是实证史学的方 法,所以他把那些不能证明是事实的古代神 话一一去掉,直接从老子,孔子讲起,在当时 引起了轰动.顾颉刚在《古史辨》第一册中 说:”他(胡适)不管以前的课业,重编讲义,开 头一章是’中国哲学结胎的时代’,用《诗经》 作时代的说明,丢开唐,虞,夏,商,径从周宣 29 ? 文学艺术? 王以后讲起.这一改把我们一班 人充满着三皇五帝的脑筋骤然作 一 个重大的打击,骇得一堂中舌 挢而不能下.”而梁启超非常不同 意这种做法,他在<评胡适之(中 国哲学史大纲>》中说:”这书的第 一 个缺点,是把思想的来源抹杀 得太过了.”“凡是他(胡适)所怀 疑的古书都不征引,所以不惟排 斥<左传》,(P4礼》,连<尚书》也一 字不提.殊不知讲古代史,若连 <尚书》,<左传》都一笔勾销,简直 是把祖宗遗产荡去一大半.我以 为总不是学者应采用的态度.”还 说:”(他)拿某处所采几首诗(指 <诗经》),代表了完全社会现象, 怕有点不妥吧.”这是一个值得思 考的问题.的确,如果考证方法 过分严格,刻板,那么本来就很少 的古籍真正能信的就少之又少, 这对古代思想的研究带来了困 难.有这样一种情况,有些书虽 然不是出自当时的年代,但所记 确是当时的事物,在适当的情况 下也应该当作史料,因为有些事 物应该不是凭空可以伪造出来 的,问题是这样也很难把握分寸. <大纲》导言中提出把可信史 料应用于哲学史研究证明中,这 种做法是无可非议的.虽然这种 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改进,但是 它可信度高,说服力强,是一部科 学的<中国哲学史》的必要基础.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西 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710069) 30 颜真卿书法的 三个境界 口潘忠泉 唐代是我国书法的全盛时期,也是我国古代最广泛, 最深刻的一次全民书法高潮,其艺术水平之高超,足能同 晋人匹敌,而站在这巅峰之上的,便是颜真卿.颜真卿 (709—784),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名 臣,杰出的书法家,政治家,26岁举进士,两年后擢制科, 累迁殿中侍御史.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天宝末出为平原 太守,故世称”颜平原”.时安禄山反状已萌,真卿乃募勇 士,与从兄杲卿共举兵抗击,后援绝力穷,乃弃郡还朝,封 鲁郡开国公,故又称颜鲁公.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 事四朝不变其节,兴元元年(784年)被叛贼李希烈缢杀. 颜真卿不仅人品高洁,书学造诣更是无与伦比,他出 色地继承了初,盛唐书法成就,充分吸收了汉魏诸碑的养 料,缘情而书,因志立意,从而形成自家面目,其书法比之 前人,具有不加雕凿的坦率和真诚,大刀阔斧,直起直落, 峻劲纯朴,没有一点书生式的酸腐气;他的字雄劲质朴, 自始自终表现出一种刚严,忠厚,实在;其书法之美,不能 以精制的亭台楼阁,柔情脉脉的美人婵娟来比拟,而是一 种五岳山峦的雄浑壮美,不靠人为的雕饰,全然出于一种 天然的本性.由于他的出现,使整个书坛打破了近四百 年几乎一直为”二王”书法所笼罩的局面,开拓了一种宏
/
本文档为【【doc】《中国哲学史大纲》与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形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