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司马迁祠

2017-09-26 3页 doc 13KB 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6908

暂无简介

举报
司马迁祠司马迁祠 各位朋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韩城市,今天我带大家游览的是汉太史司马迁祠墓。 祠墓坐落于韩城市南 10公里芝川镇的韩奕坡悬崖上,占地l04亩。始建于西晋永嘉4年。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祠墓建筑自坡下至顶端,依崖就势,层递而上。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游览司马迁祠墓,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司马迁的生平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我国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天资聪颖,敏而好学。10岁就能诵读古书。20岁时,在父亲司马谈安排下,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考察史料,走访...
司马迁祠
司马迁祠 各位朋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韩城市,今天我带大家游览的是汉太史司马迁祠墓。 祠墓坐落于韩城市南 10公里芝川镇的韩奕坡悬崖上,占地l04亩。始建于西晋永嘉4年。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祠墓建筑自坡下至顶端,依崖就势,层递而上。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游览司马迁祠墓,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司马迁的生平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我国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天资聪颖,敏而好学。10岁就能诵读古书。20岁时,在父亲司马谈安排下,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考察史料,走访民间。司马迁36岁时,父亲司马谈跟随汉武帝到泰山封禅,途中病逝于洛阳。38岁,他继承父亲的职务担任了太史令。掌管文书,记载史事。他42岁时开始撰写《史记》,48岁时因李陵一案受牵连,惨遭宫刑。出狱后做中书令,历经16年完成历史巨著《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 130篇,长达52万字。 司马迁著述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堪称我国历史学的奠基之作。它不仅记录了古代社会的多个方面,而且叙事简约生动,文笔华美。《史记》曾经被鲁迅先生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空前绝后的文采,对中国历史文化无人取代的卓越贡献,还有他作为男人遭遇的旷世屈辱,既让人景仰、诚服和击节赞叹,这也是司马迁祠墓如此吸引有关研究工作者和广大旅游者前来参观的原因之一。 现在大家眼前的这座山坡就是太史坡。由此沿坡上行,我们就将正式进入祠墓的建筑群。而我们面前的这个木牌坊,系清代重建的,其门额上的匾书有"汉太史司马祠"六个大字,是大书法家启功先生的墨迹。 我们脚下的这条古道是全部采用石条铺成的,上面还有车轮碾轧、风雨侵蚀的痕迹,凸凹不平,是一条真正的千年古道。春秋时期,韩城属于魏国境内。魏国在这里修建了少梁城,并为开通少梁与河西各地的交通,在前面这个土崖上开凿了这条大道。由于韩城曾经是西周武王的封地,名曰“韩侯国”,因此这条道被称为“韩奕坡”。“奕”即大的意思,是指这条道是韩城最宽、最长、最古老的一条道。后来,司马迁祠修建在其北侧,韩城当地人也称其为“司马坡”、“司马古道”。在韩城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下了司马坡,秀才比驴多”,是在赞誉韩城地灵人杰,盛产人才和文人。 古道最早为土坡,为了防止下雨路泥车滑,在北宋时铺砌了石条。石条上保留着的清晰的车辙说明历史上这里交通的繁忙。古道最早修了有3里多地,现保留完整的只剩下300余米。古道通上去与108国道接壤,可以说它是108国道的前身,是800多年前的高速路。 请大家看这座木制牌楼,它是元明建筑物,上面书有“高山仰止”四个字。《诗经》中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诗句。司马迁在写《史记"孔子世家》时,曾用这句话来赞誉孔子,把这4个字用到这里,也是在赞誉司马迁品德高尚,德高如山,备受世人景仰。 现在大家踏上的这条砖石小道,俗称 “朝神道”。1668年,韩城县令翟世琪率领芝川民众大规模扩建司马祠,在司马坡上架了一座天桥,并把南原的土运到司马祠前,垫起了祠台堂基。他们把堂基前方数丈深的沟填平,筑成了这条上祠之道——朝神道。朝神道修得非常有特点,中间低,两边高,晴天可以作为人行道,下雨天是排水道,一路两用。 前面这些台阶共有99级。就有朋友要问了为什么要筑99级台阶呢,为什么不凑证书建造100级呢,这是因为古人对于不同的数字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古称九为数之极,九九则是至高无上了。修99级台阶就是用以比喻司马迁历尽千辛万苦,在史学和文学方面取得了很高成就,有九九归一的意思。 台阶中间这一砖砌牌坊,上书“河山之阳”。《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迁生龙门,耕牧于河山之阳”,就是其出处。牌坊两侧对联的内容是:“圣人光道统,汉史竟经文。”
/
本文档为【司马迁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