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古代著名书信

2017-09-18 18页 doc 36KB 65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7436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古代著名书信中国古代著名书信 精品文档 中国古代著名书信 篇一:中国传统书信格式 文言书信书写指南目录 一、提称语 二、启辞 三、正文 四、结语 五、祝辞 六、署名 七、附候语及补述语 一、提称语 提称语是附在称谓后面,提高称谓的语词 提高称谓,也就是对受信人进行尊敬抬举的意思,如“希圣老师尊鉴:”;再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某公道席、 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有的提称语除提高称谓之外,还有请受信人察阅此信的意思,如“赐鉴”、“青鉴”等。 我国传统书信中常用的提称语很多,使用时要...
中国古代著名书信
中国古代著名书信 精品文档 中国古代著名书信 篇一:中国传统书信格式 文言书信书写指南目录 一、提称语 二、启辞 三、正文 四、结语 五、祝辞 六、署名 七、附候语及补述语 一、提称语 提称语是附在称谓后面,提高称谓的语词 提高称谓,也就是对受信人进行尊敬抬举的意思,如“希圣老师尊鉴:”;再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某公道席、 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有的提称语除提高称谓之外,还有请受信人察阅此信的意思,如“赐鉴”、“青鉴”等。 我国传统书信中常用的提称语很多,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与称谓的配合。 在礼仪简化的现代生活中,提称语常常被省略。省略提称语后,在称谓下加冒号“:”,如“希圣老师:”。 书信中请察阅敬语 应用对象 常用敬语 尊长 :尊鉴、赐鉴、钧鉴、崇鉴 师长: 尊鉴、台鉴 1 / 20 精品文档 平辈: 台鉴、大鉴、惠鉴 晚辈 :青鉴、青览、收览 政界 :钧鉴、台鉴、勋鉴 女性:芳鉴、淑鉴、懿鉴(年高者) 夫妇: 俪鉴 宗教:道鉴 常用礼告敬语 应用对象 常用敬语 直系尊亲 :谨禀、敬禀、叩禀、叩上 上辈 :谨上、敬上、拜上、敬启、谨启、谨上、谨肃、肃 上 平辈: 敬启、拜启、谨白、上 晚辈 :手书、手谕、字示 传统称谓敬语 应用对象 常用敬语 祖父母、父母:膝下、膝前 长辈: 尊前、尊右、尊鉴、慈鉴、赐鉴 老师: 函下、帐下、左右、吾师 兄弟、姐妹:手足 平辈: 阁下、足下、台右、台鉴、惠鉴、大鉴、执事、同 2 / 20 精品文档 志 平辈年幼者:青览、青盼、如握、如晤、如见、如面 同学 :研右、砚席、文几 小辈 :知悉、见悉、阅悉、亲阅、亲览、收回、收览 长辈女性: 懿鉴、懿座 平辈女性 :妆阁、妆次、绣次 文人: 史席、著席、撰席 新进 :英鉴、伟鉴、台席 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 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用作书信提称语, 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含居高临下之义。赐,上给予下叫做赐。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3 / 20 精品文档 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 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 爱鉴 双鉴 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 给居丧者信,用“礼鉴”。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 共鉴 同鉴 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 讲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 席,席位。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撰,即著述。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二、启辞 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常见的启事敬辞“敬禀者”,意思是说:“我恭敬地禀告的 4 / 20 精品文档 事情如下。” 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 启辞又分为两类。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第一类,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传统启事用语 应用对象 常 用 语 祖父母、父母及上级: 叩禀者 叩肃者 谨禀者 谨肃者 敬禀者 敬肃者 尊长:谨启者 敬启者 兹肃者 通常使用 :启者 兹启者 迳启者 请求时使用 :敬托者兹恳者 丧家讣告时使用 :哀启者 详细说明如下: 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 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5 / 20 精品文档 即禀者 同上。 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 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用于同辈。 径启者 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 拜,表敬词。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 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 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 兹,这里,现在。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 哀启者 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 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 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第二类,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忽奉手教,获悉一是。奉诵钧谕,向往尤深。顷获大示,井所赐物。惠书奉悉,如见故人。幸承明教,茅塞顿开。披诵尺素,谨表葵私。数获手书,至感厚爱。展读琅函,甚感盛意。接阅华简,幸叨莫逆。捧读德音,喜出望外。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正切驰思, 6 / 20 精品文档 顷奉华翰,快慰莫名。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迭接来示,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大札敬悉,稽复乞谅。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念。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别来无恙。久不晤见,甚念贤劳。暌违日久,拳念殊殷。久疏通问,时在念中。一别经年,弥添怀思。日前曾奉一函,谅已先尘左右。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传统寒暄用语 分 类 常 用 语 人事叙别 用于父母:自违慈训,倏忽经旬。 叩别尊颜,已逾数月 用于尊长: 揖别尊颜,瞬经匝月。 不瞻光霁,数月于兹。 疏逖德辉,忽经一捻。 睽违道范,荏苒数年。 用于师长: 不坐春风,倏经旬日。 奉违提训,屈指月余。 不亲讲席,瞬已经年。 疏奉教言,寒喧几易。 用于平辈 :不奉清谈,忽将一月。 揖别丰标,瞻圆几度。 不亲乏宇,裘葛已更。 睽违丰采,数易春秋。 用于女性 :不亲懿表,瞬已浃旬。 奉违闺范,倏尔逾时。 自隔壶仪,年华如驶。 忆别芳颜,星霜几换。 用于文官: 不瞻福曜,又复经旬。 睽违钧宇,萱荚屡新。 7 / 20 精品文档 拜逖钧颜,倏将一载。 用于军官: 自违幕府,蟾月几圆。 不瞻旌节,忽已经年。 自共事而别 :某地共事,长荷云情,别来星序频移,未由一晤。 自同学而别: 忆自某校研摩,获亲麈海,别后山川间隔,时序频迁。 自送行而别 :忆昔行旌远指,趋送长途,别来物换星移,几经屈指。 篇二:中国书信开头与结尾的客气用词 中国书信开头与结尾的客气用词 周教授向学生介绍了书信的格式和方法。他说,书信的成分有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和署名六个部分。 据周教授介绍,书信中敬称称呼对方表明尊重。可以用古代的爵称,君、公等,也可在称谓前加敬字,或者称字和号。对于一些我们非常敬仰的有一定学术地位的长者,比如社科院的庞朴先生,学术界一般都称他为庞公。夫人这个词是专用来称对方或他人妻子的,绝对不能称呼自己的妻子为我夫人。称呼对方的儿子为令公子,也称令息,息就是子息的意思。称对方为贤兄、仁兄、台甫、台鉴。一般来说称对方的字号比称名字尊重。他还举例说,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昀和纪晓岚混称是错的。 8 / 20 精品文档 周教授还特别强调了书信中绝对不能出现我你他字样,如果非要用就需要用一些词代替。比如“你”可以称为某某仁兄,某某砚兄或称阁下。他举例说,他有一位同学是北大的博士,和女朋友第一次鱼雁传书,那女孩在信封上也称他为某某砚兄。在信中称自己应该为在下、小弟。信中的“他”应该用“渠”来代替。 周教授说,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别人用敬称的同时自己用谦称。比如古代皇帝都称孤道寡,这就是谦称。称自己的妻子为内子、内人、拙荆,绝对不能说夫人。称自己给别人的东西应该用“菲”、“芹”、“寸”、“薄”。比如薄酒一杯,聊表芹献。请人家吃饭叫做略具菲酌。 常用书信套语 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祝愿语—— 9 / 20 精品文档 父母:恭请福安 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 敬请福祉 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 敬请教祺 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 署名—— 对长辈:叩禀 敬叩 拜上 对平辈:谨启 鞠启 手书 对晚辈:字示 白谕 -礼仪作用 E-mail该有传统书信礼仪 学习中国传统书信礼仪,可以使我们在不能见面的时候,从字里行间体现出揖让进退。此外,虽然现在很多人都不注重书信礼仪,但在我国港台、韩国日本以及华侨地区依然保留着最传统的书信礼仪,掌握基本的书信礼仪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文化礼仪素养,而且还有助于增进交流。 周教授收到过很多韩国和日本友人或者我国港台学者的来信,他们都非常讲究书信礼仪。比如一位韩国朋友写信中有“将命考”的字样,周教授问他的学生,他们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一种自谦,不敢给您写信只好给传命的人,“将命”是指传命的人,“考”是副手,这句话的意思是给您传达室的人的副手,可谓谦而又谦。周教授珍藏一封 10 / 20 精品文档 钱穆先生夫人给他的信,除了抬和阙以外,还有很多传统的书信格式。她写道,匆匆不及所言,并候双安,又称他们夫妻为俪,这封信充分体现了传统书信礼仪。此外我们还可以看看鲁迅写给母亲的信和毛泽东写给老师的信,可以体会出中国传统礼仪的魅力所在。 现在人写信的机会越来越少,大多数人都用E-mail,但其实一些基本的原则比如书信的结构敬语称呼等还是应该和传统书信一样的。学会写信是一种文化素质和个人涵养的最基本体现。 原来我不会写信 人艺术院一位女生:我学了这么多年中文,现在才发现其实我连一封信还都不会写,也不知道写信原来有这么多讲究。我平时很少写信,最多不过就是发个EMAIL,也不讲求格式。不过现在觉得书信礼仪还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好好学习一下,有的时候我读到名人书信中有些地方看不懂也没有注意,其实这些细枝末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另外,一封措词得体恰当的信也反映出个人修养。连一封信也写不好,会让人笑话我这个学中文出身的人。\u0013 -不用完全照搬 经管学院一位男生:我觉得很长知识,书信是一种礼仪和文化,学习书信礼仪可以增加个人修养和文雅气质。我觉得了解书信礼仪是很重要的,但并不说明我们就要完全照搬, 11 / 20 精品文档 因为真的完全写旧式书信会有掉书袋的嫌疑。有一些过于复古的东西不太适用了就应该被改进或者抛弃,只要有一套大家都接受和认可的书信礼仪就可以了。在书信礼仪这个问题上,我们保持尊敬别人和谦虚的传统是最重要的 -去信别让人“跪启” 周老师举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有一个学生给父母写信:“敬爱的爸爸妈妈我钱不够用了。”一点拐弯都没有,应该先委婉问候一下,说,“敬爱的爸爸妈妈天气暖和 了,可是有的时候还很凉,一定要注意增减衣服,保重身体”等等,然后再说“我的钱不够用了”。 一个男孩收到一封女孩来信,很激动,但一看提称语,上面写某某跪启,本来还想说一句有文彩的话,可是让别人跪着看信,实在是欺人太甚。 -名人书信 鲁迅致母亲: 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日前寄上海婴照片一张,想已收到。小包一个,今天收到了。酱鸭、酱肉,昨起白花,蒸过之后,味仍不坏;只有鸡腰是不能吃了。其余的东西,都好的。下午已分了一份给老三去。但其中的一种粉,无人认识,亦不知吃法,下次信中,乞示知。上海一向很暖,昨天发风,才冷了起来,但房中亦尚有五十余度。寓内大小俱安,请勿 12 / 20 精品文档 念为要。海婴有几句话,写在另一张纸上,今附呈。 专此布达,恭请 金安。 男树叩上广平及海婴同叩 一月十六日 毛泽东致老师符定一(澄宇)先生 澄宇先生夫人道席: 既接光仪,又获手示,诲谕勤勤,感且不尽。德芳返平,托致微物,尚祈哂纳。世局多故,至希为国自珍。 肃此。敬颂 教安。 不具。 书信是人们生活中最为普通、最为古老的一种沟通方式。 书信和格式:信文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 称谓: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称谓应尊循长幼有序、礼貌待人的原则,选择得体的称呼。 正文:正文是信函的主体。可以根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文笔和风格。 1、问候语:问候语要单独成行,以示礼貌。有“你好”、“近好”、“节日好”等。 2、先询问对方近况和谈与对方有关的情况,以表示对对 13 / 20 精品文档 方的重视和关切。 3、回答对方的问题或谈自己的事情和打算。 4、简短地写出自己的希望、意愿或再联系之事。 敬语:写信人在书信结束时身对方表达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语。多用“此致、即颂、顺祝”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下一行项格处,用“敬礼、X安、安康”等词与前面呼应。 落款及时间: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署名应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一般写给领导或不太熟悉的人,要署上全名以示庄重、严肃;如果写给亲朋好友,可只写名而不写姓;署名后面可酌情加启禀词,对长辈用“奉、拜上”,对同辈用“谨启、上” 信封:信封上应依次写上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及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要填写在信封左上方的方格内,收信人的地址要写得详细无误,字迹工整清晰。收信人的姓名应写在信封的中间,字体要略大一些。在姓名后空二、三字处写上“同志、先生、女士”等称呼,后加“收、启、鉴”等字 寄信人地址、姓名要写在信封下方靠右的地方,并尽量写得详细周全一些。最后填写好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 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 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 14 / 20 精品文档 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 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含居高临下之义。赐, 上给予下叫做赐。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 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 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 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 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 勋鉴”。 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 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 15 / 20 精品文档 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 爱鉴 双鉴 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 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 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 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 给居丧者信,用“礼鉴”。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 共鉴 同鉴 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 讲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 席,席位。 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 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 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撰,即著述。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 阅 知 悉 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篇三: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神鬼信仰 16 / 20 精品文档 在中国,当我们谈到宗教信仰的时候,儒、释、道三家思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主要思想信仰。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在《中国古代文化史》这本书中看到,这三个宗教是汉代以后中国人的主要宗教信仰,?那么中国人的原始信仰到底是什么呢, 古代的中国是一个多神的国度,到处庙宇林立,供奉着各种神灵,我们在很多古代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可以看到“见庙就烧香,见神就磕头”的现象,这种神鬼信仰成为了普通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有人认为,只有理解了中国民间的神鬼信仰,才可能真正理解普遍意义的中国文化。我国古代有很多志怪小说,神魔小说,比如《山海经》,《太平广记》,》《西游记》《封神演义》,《阅微草堂笔记》等,都是描写神鬼灵怪的,可见中国民间神鬼信仰经过长期的传播,几乎成为了全民族普遍的信仰。 1天地诸神信仰 中国人相信“天命”,相信天上和地上的神灵,信奉最高的神灵和上帝,认为人的生命和吉凶全部都掌握在上帝和神灵的手中。中国人诅咒人总是说“遭天遣,天打雷霹”,发誓也是“对天发誓”,有了喜事便是“天降鸿福”。由此见来,中国人因为怕得罪上天而敬畏上天,而又把自己的现世幸福的希望寄托给上天。这种天命的思想,又造就了中国政治上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皇帝受天命而王,替天行道, 17 / 20 精品文档 每一位皇帝颁布圣旨时都必定说“奉天承运”,因而自称天子。这种天命思想,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已经牢牢占据了人的思想。“天”对古代的人来讲是一个变幻莫测的神秘存在,日夜交替,四季更换使得古代人感到 迷惑不解,因此对日月星辰及风雨雷电等天体产生崇拜,比如在民间,认为日食是不详之兆,需要进行隆重的急死,每当发生日食时,民间往往敲击锣鼓,器皿,赶走食日的天狗。我们在影视作品中也经常看到祈雨这个画面,奉祀本地的社神,山神,水神,龙王,尤其是龙王信仰兴起后,几乎完全取缔了山神,水神,河神的信仰。台湾民间至今仍保持着对妈祖神的奉祀。 2门神,信仰 在传统的春节风俗中,正月初一贴“门神”画,几乎是家家户户都要做的事情,这种民俗一直流传至今,人们希望有神灵为自己看守门户,以驱鬼辟邪,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其驱鬼辟邪的色彩逐渐减弱,祝福喜庆的含义却增加了,在明清时,以天官,状元,福禄寿星,财神等为门神,在民间成了一种风气。?门神的功能变化实际体现了民间信仰的习俗由“迷信”向“俗信”的转化特点。 3财神信仰 中国古代民间认为有一位财神掌管着财富的分配,比如说赵公明。《封神演义》中,赵公明因助纣天尊,招财使者, 18 / 20 精品文档 利市仙官俨然一副财神爷形象。?现在,我们也有春节祭祀财神的风俗,在年除夕晚上象征性地将才申请回家,然后再厅堂内悬挂财神的画像,摆设贡品,举行祭祀,祈求来年招财进宝,在我的家乡,财神生日那天,也就是农历七月二十二,就要放鞭炮,大概意思就是迎接财神的到来,祈求带来好运。 从远古的原始宗教信仰,到近代的民间祠祀,数千年来中国民众的社会生活从来没有离开过神的干预,古代许多民众对神鬼似乎是一种天然的依赖心理,他 们认为许多自然现象没社会现象都是神鬼之意,非人为所能改变,有人认为这种对神鬼的依赖心理,从根本上来讲是由于生产力落后。除了依赖心理之外,古代许多民众对鬼神还有畏惧心理,在人们心中,鬼神才是人世间社会的真正主宰,执掌着人类的福禄寿,认得一切行为都要受到神鬼的监视,一旦违背了传统道德或者亵渎了神举动,就会受到惩罚,中国民间信仰的神鬼,往往直接贴近民众的现实生活,人们奉祀他们,是为了求得福佑,免除灾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佛道教相比,民间的信仰更加让人们感到亲切,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文化也有积极地意义。 在现代人观念中,神和鬼的存活的领域早已贴上了落后,愚昧,腐朽的封建标签,及时是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表现的鬼神世界,也只是做为虚构的艺术形象存在,在现实生活中, 19 / 20 精品文档 我们绝大多数人对宗教信仰是绝缘的,很少有人相信生死轮回,相信因果报应,相信善恶有报,至一门心思沉溺语商场情场,官场民利场,不择手段的满足眼前的物质欲望,将一切漠然置之,由此,不知道是人性的一种进步还是退化。这样看来,神鬼信仰也有它积极地一面。 ?《中国古代文化史》 阴法鲁 许树安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二十九章 中国古代民间神鬼信仰 第409页 ?《中国古代文化史》 阴法鲁 许树安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二十九章 中国古代民间神鬼信仰 第445页 ?《中国古代文化史》 阴法鲁 许树安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二十九章 中国古代民间神鬼信仰 第449页 20 / 20
/
本文档为【中国古代著名书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