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导入技能训练

2017-09-19 30页 doc 112KB 147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6065

暂无简介

举报
导入技能训练导入技能训练扩展材料共10篇 1、常用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3、教学导入:师范生应具备的课堂教学技能 4、教学技能基本功: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 5、课堂导入方法举隅 6、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漫谈 7、课堂教学导入基本功 8、恰当的课堂导入方法是成功的开始 9、新课程课堂教学如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0、运用导入艺术,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效果 1、常用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江苏徐州市 徐灿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新课的导入也是这样。教学内容不同,教师的素质和个性不同,导入的技法也就各异。一般来说,下述几种方法较...
导入技能训练
导入技能训练扩展材料共10篇 1、常用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3、教学导入:师范生应具备的课堂教学技能 4、教学技能基本功: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 5、课堂导入方法举隅 6、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漫谈 7、课堂教学导入基本功 8、恰当的课堂导入方法是成功的开始 9、新课程课堂教学如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0、运用导入艺术,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效果 1、常用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江苏徐州市 徐灿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新课的导入也是这样。教学内容不同,教师的素质和个性不同,导入的技法也就各异。一般来说,下述几种方法较为常见。 ①衔接导入法(以旧带新,复习导入) 又叫旧知识导入法,是以旧知识为基础发展深化,从而引出新的教学内容,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是目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以旧引新。 运用此法要注意四点: ★认真教材并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要提示或明确告诉学生什么是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以引导他们思考,从而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入新的学习。------学情调查 ★搭桥铺路、巧设契机。复习、练习、提问等都只是手段,一方面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另一方面在复习的过程中又要通过各种巧妙的方式设置难点和疑问,使学生思维暂时出现困惑或受到阻碍,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造成传授新知的契机。 ★要精选复习、提问的旧教材内容和编排习题,使之与新内容之间有一紧密联系的“支点”,从复习到讲授新课过渡得连贯自然。 ★因材施教,方式多样。学科不同,内容不同,衔接的方式也应有所变化。如音乐、美术、体育一般多采用练习、演示的方式,先让学生练习一下上节课的动作或技巧,看是否掌握和熟练,再进行矫正和指导,然后传授新的内容。而语文、政治、历史、外语等课则常借助于提问、讲述、引证来进行。物理、化学、数学则以练习、实验、演示为主,或复习、巩固、印证前面所学的知识,或以此为基础展示新的矛盾和问题,让学生思考。 ②悬念导入法 悬念,一般是指对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现象的关切心情。 制造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启动思维。 俗语云:“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疑问、矛盾的心理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是启发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有效途径。 悬念导入就是以认知冲突的方式设疑,精心构思,巧布悬念,以学生的强烈关切心情为特点的导入方法。 产生认知冲突的方式有:惊奇——展示违背学生已有的观念的现象;疑惑——使学生产生相信与怀疑的矛盾;迷惑——提供一些似是而非的选择,学生已有的经验中缺乏可以辨认的手段而产生迷惑;矛盾——在推理的过程中,故意引出两个或多个相反的推理,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 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但需注意,悬念的设置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恰当适度,不悬,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太悬,学生又百思不得其解,都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兴趣高涨,自始至终扣人心弦,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③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就是选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的技法。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情境导入法,如运用得当,则会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意识不到是在上课,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 运用此法应注意两点:一是善于创设情境。教师虽然可以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通过引喻、阐释导入新课,但是,现成的情境毕竟很少,因此,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出发,精心组织,巧妙构思,创设良好的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二要加强诱导,激发思维。教师设置情境应有明确的目的或意识,或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或因之引发学生的思维,或藉此陶冶学生的性情等。创设情境不能单纯为激发兴趣,一般来说,应以激发思维为主。但是,情境本身有时并不能启人深思或内涵比较隐蔽,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启发和诱导。 ④演示实验法 演示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图、幻灯、投影、电视等教具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提出新问题,从解决问题入手,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的技法。此法有利于形成学生生动的表象,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故此,在小学各年级和中学理科教学中运用较广。 运用此法时应当注意:一直观演示的内容必须与新教材有密切的联系并能为讲授新教材服务。二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掌握观察的方法。三是教师要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⑤实例导入法 学生的学习以书本为主,而书本知识对学生来说一般比较抽象和概括,因此,从生产生活中选取一些生动形象的实例进行引入和佐证,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深奥的道理通俗化,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具体生动地理解知识。这种方法,各科教学都可以采用。但运用时要注意:选材要典型、生动、浅近、具体,并且紧扣教材,引证准确。 ⑥典故导入法 通过寓言、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典故、传说等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创造一种情境,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情境,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中小学生一般都爱听故事,特别是一些科学性、哲理性很强的故事更受学生欢迎,在各学科的发现和发展史上都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如科学家的趣闻轶事、某些公式原理的发明过程及一些发明创造的诞生等,从中选取一些适当的片段,不仅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引起学习本学科的兴趣,因此不失为一种好的导入方法。当然典故的选用须有趣味性、启发性和教育性。故事还要注意两点:一要短小精悍;二要针对性强,能为讲课主题服务。如果东拉西扯不上路,就达不到开好头的目的。 ⑦审题导入法 是指新课开始时,教师先板书课题或标题,然后从探讨题意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课题,来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又突出中心或主题,可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很快进入对中心问题的探求,因此也是各科导入常用的技法。运用此法的关键是在于针对教材,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认真组织。此外还要善于引导,让学生朝着一定的方向思考。 ⑧直接导入法 上课伊始,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直接点题,讲明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目标要求、教学进程,从而引起学生注意。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是一种最简单的导入方法,一般在高年级采用。因为低年级学生学习能力和意志力较差,直接导入往往收效甚微。另外,有些新教师也常采用此法,因为他们的不太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及兴趣爱好,所以往往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总之,导入从形式,内容,容量,声势上都应讲究方法和技艺,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导入的过程共有五步: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维;进入学习课题的过程。 这是一个完整的导入过程。在具体操作中,必须灵活运用,不能机械照搬,有时这五步界限并不明显,甚至互相交融,有时导入并不需要这样完整的五步,因此在导入过程中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规范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应追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下面简要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的主要方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结合课文重点内容来设计导入,本人认为以下10种方法值得一试。  (一)“丢包袱”导入法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即“丢包袱”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心理学上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根据这个原理,新课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如《统筹方法》一课,我一上课就说:“今天语文课,我考大家一道数学题。”语文课考数学,一下子吊起了学生“胃口”。于是,我挂出事先已设计好题目的小黑板:星期天,小明妈妈出门。走时,交代小明完成三项任务:煮饭、做作业、拖地板。假如每一项任务都须用一小时完成,请你想想:能否用最短时间完成这三项任务。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经过讨论之后,引入新课《统筹方法》。这一课重点内容自然迎刃而解。  (二)“目标展示”导入法  当前教学中很提倡一种教学方法 ----目标展示法,又称“一课一得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要想真正做到一“得”,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目标。一讲课堂,就直奔主题,即“目标展示”导入。如:我上《谈骨气》一课时,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上“议论中记叙的作用”几个字,明确告诉学生,这是本节课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清楚,就真正达得“一得”,本课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  目标展示导入法醒目,直截了当,直切主题,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法。  (三)“直观教具”导入法  初中生还处在青少年时期,偏重感性认识,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根据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大胆采用直观教具导入。这种方法是利用实物、标体、模型或挂图等直观教具,引发注意力,激发兴趣。直观教具可利用现成材料,也可自己制作。如学习《七根火柴》一课时,我就直接拿着七根火柴进课堂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理解红军对党的一片赤诚。《核舟记》一课,我又同样拿几颗随地可拾的桃核导入新课,普通的桃核,激发了学生对古代艺术的赞叹。  (四)“语感传送”导入法  语言是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用优美、生动的语言,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诵,会把学生带进教材内容的情境之中。日本心理学家泷泽武久用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感情,则学生的思维理解、记忆等认识机能会受到压抑阻碍。强烈的情感,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因此,语言感情对一堂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如:学习《纪念白求恩》一课,针对初一学生,我就选用了朱子奇的《白求恩纪念歌》用富有感情的语调朗读:“秋风吹着细雨 /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把学生引入对白求恩逝世的悲痛和悼念的情境之中。又如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我首先朗读李瑛写的《一月的哀思》感染学生,然后转入正课。  (五)“动手操作”导入法  青少年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经常动手,可以刺激思维发展,提高智力水平。课堂上采用“动手操作”导入,可以大大活跃课堂的气氛。 如:学习诗歌《渔歌子》,事先叫学生准备好画笔、颜料。正课开始,我就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比赛画画,请根据诗歌《渔歌子》内容,画一幅画,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学生一听,可来劲了,勾描的勾描,涂彩的涂彩,忙得不亦乐乎,整个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也迎刃而解。  又如,《小桔灯》可以让学生亲手制作小桔灯,从中体会小桔灯的含义。  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体现导入艺术的“活”和学生的“动”。“活”与“动”工作做得好,就能既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对所学内容理解深化。  (六)“演示实验”导入法。  实验,并不只是理化课堂上才有的。一名成功的语文教师,还应当是一名实验员。用实验导入,让学生亲眼看到所发生的一切,所产生的现象,可以诱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如:学习《万紫千红的花》一课,根据课文内容,事先准备一朵喇叭花,一杯肥皂水、一杯醋。课上,我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我来变魔术。哗!语文教师变魔术,学生的心儿一下被“”起。于是我就把事先准备好的喇叭花放在肥皂水里,马上变蓝,又放进醋里,又变红,学生纷纷问为什么会这样,因此,对本课就产生了兴趣。又如《同志的信任》这一课,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我也采用实验导入,既诱发学习的兴趣,又使学生明确当时的背景 ----白色恐怖下采取的秘密革命活动。因此,实验导入新课不愧是一种“催化剂”。  (七)“讲故事”导入法  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如《人民的勤务员》导入就讲述雷锋小时候的故事,《天上的街市》导入就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等等。通过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不仅顺利导入新课,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八)“音乐感染”导入法  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产生愉悦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用音乐法导入,会使学生快乐地进入课文,接受新知识。如《春》一课,我采用《春天来了》这首古筝弹奏的名曲,让学生沉浸于心旷神怡、气象万千的春天美景之中,又如《看戏》一课,我采用《梅兰芳京剧选段》的盒带音乐导入,学生们立刻就被中国的艺术瑰宝 ----京剧吸引住了。用音乐感染法导入能使学生真正“乐”学。  (九)“讲文学史”导入法  许多文学家的感人的事迹,不但能引人入胜,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向先辈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立志成才。如《榆钱饭》一课,作者刘绍棠,当我介绍到他的小说《青枝绿叶》在 1953年被编入高中课本,而他本人当时还正在读高中时,学生发出由衷的赞叹。又如朱自清“抵制日货”,“不为五斗米折腰”事迹,鲁迅先生的“口诛笔伐”“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等等,这些文学史料能深深打动学生,使他们产生热爱文学的共鸣。  (十)“幻灯投影”导入法  这是一种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的导入方式,条件好的学校可充分地利用。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均可采用现成的投影材料导入。“幻灯投影”导入法能够“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强化视觉,增强学习效果。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要有针对性,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导入法,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机动,不刻板,不单一。如《纪念白求恩》一课,既可用“语感传送”法,又可用图示的直观法,还可用白求恩事迹导入。这就要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最佳的方式方法,真正做到既扣“文笔”,又扣“心弦”。  其次,要明确“导入”与“整个课堂”的关系,不能让“导入”淹没整个课堂的教学。“导入”只能是“导火线”。时间方面亦应控制在 5分钟左右,不能太长。  再者,对于可供操作的导入,为保证课堂质量,要精心设计,有时还需预演摹拟,做到“万无一失”。  总之,一名好的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深刻体会当前教学的指导思想,精心设计导入,充分发挥导入“导火线”“催化剂”“润滑剂”的作用。同时,还要明确,应将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处理好,使之成为一个紧凑的、有机的统一体,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成功。 (来源:《湘教在线》) 3、教学导入:师范生应具备的课堂教学技能 姜志刚 一、导入技能的方法 1,复习导入法。科学知识是系统连贯的,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接受新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如果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忘记了,或淡漠不清,接受新知识就会发生困难。巴甫洛夫曾指出:“任何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实现的。”所以,复习导入法的运用就成为教师课堂教学中常常用到的导课方式。 2.谈话导入法。谈话导入是指用说话的形式交流感情、发表意见、讨论问题的一种导入方式,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最简单的交流方式,也是新课导入中应用最多、效果最显著的方式之一,谈话导入法通过提出一些学生熟悉的问题,使他们产生亲切感,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还会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新课的题材和意境中。特别是在课堂中教师和蔼的神情,循循善诱的启发引导、轻松的谈话方式,营造了温馨的“自己人效应”,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知识,可以明显减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压力和接受新知识的恐惧感。 3.直接导入法。指上课伊始,教师开宗明义,直接点题,把教学内容及所要达到的目标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不借助其他材料,教师只需要概述新课的主要内容及教学程序,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做到“课伊始,意亦明”的一种导入方式,使学生明确本课所要完成的任务,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重视并准备参与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引向这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问题上来,并积极地进行探索。 4.归纳导入法。归纳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归纳总结前一节的教学内容,或者是通过对习题作业、实验作业、考卷分析等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分析原因从而导入新课。归纳导入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发现总结规律的能力,而且还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效率。 5.布障导入法。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核心,同时也是衡量学生智力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智力因素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这样才能在学习和掌握知识之中提高学生的智力。布障导入法就是从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角度切入,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错误,巧妙地布下障碍,诱发学生严生错误,便学生严生“愤”、“悱”的心理状态,“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然后通过讨论,分析或自我“反省”,找到错误的原因,纠正错误。 6.比较导入法。比较导入法是指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相同点,引导学生观察、明确任务,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善于比较观察的能力。美国教育家奥苏泊尔指出:“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利于知识的正迁移,用比较导入能沟通各方面知识的联系,通过比较,能帮助学生串起各个相关知识,并学会运用原有知识解决现有问题”。采用同一类知识进行比较时,学生会以学过的同类知识为基础与新知识进行比较,触发学生发现知识的个性和共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探索其知识点的规律,分析研究其变化,最终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7.激情导入法。学生的认知活动与心理情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积极的情感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开发学生的心智,对学生的认知活动具有推动作用。作为教师,要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时地运用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情导入法就是在课堂教学的实际过程中,通过声情并茂,以情感的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情感,培养自主情感的一种导入方法。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接受审美教学和人文教育,进而吸引学生充满激情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中。另外,激情导入法中的“激情”一般会贯穿整个课程中,它可分为“创设情感”、“投入情感”、“疏导情感”、“交流情感”和“情感升华”。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所特有的情感基础,通过或激昂、或沉郁,或正衬、或反衬情感表现方式,把学生渐渐地带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感氛围中,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情感得到宣泄。 二、导入技能的原则 1.紧扣学习目标和内容。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教学伊始的导语,一定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必要而有机的部分。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质量的好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来体现。因而导语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兼顾学生的共性和个性。 3.从课型的需要入手。导语的设计要因课型的不同而不同。新授课要注意温故知新、架桥铺路;讲授课要注意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不能用新授课的导语去讲复习课,也不能用复习课的导语去应付新授课,否则就起不到导语应起的作用。 4.导语要短小精悍。导语的设计要短小精悍,一般两三分钟就要转入正题,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 5.形式要多种多样。导入的方式很多,设计导语时要注意配合,交叉运用。不能每一堂课都用一种模式的导语,否则就起不到激发学生兴趣、引人入胜的作用。 4、教学技能基本功: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 杭州第十四中学 马茂年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着渲染气氛、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教学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能促成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的状态,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情景展现】 案例 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工业化的起步》一课,讲的是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比较枯燥。如何把他们从课间的放松状态拉回到新授课呢?教师根据导入框的内容设计茶碗、茶壶、汽车、坦克(配音)、轰炸机(配音)、拖拉机等六幅动画幻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设问:“请同学们猜一猜新中国成立时,我们国家能够生产其中的哪些产品?” 生:茶碗和茶壶。 师:哪些不能够生产? 生:汽车、坦克、轰炸机和拖拉机。 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中国当时很落后。 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 生:发展工业。 案例 2 :“平面直角坐标系”导入设计 师:大家看过电影吗? 生(异口同声):看过。 师:如果你的票是 5 排 2 号,你是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的,请一位同学说说。 生(一位同学自告奋勇):先找到第 5 排,再找到 2 号。 师:说得很好,如果把排数写在前面,号数写在后面,你的位置就可以用一对有序数对( 5 , 2 )来表示,( 2 , 5 )则表示…… 生 : 第 2 排第 5 号。 师:对,如果把位置看成一个点,那么它在平面上的位置不是可以用一对有序数对来确定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 【案例评析】 图画比文字更直观、更形象,中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多种感觉的感知材料、丰富多彩的表象,有助于大脑皮质中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触发潜伏在其意识深处的情感,从而产生情景交融的效果。案例 1 中的教师通过形象的幻灯图片,先满足了初中学生的好奇心,然后通过富于启发性的问题,紧扣教学内容层层设问,给学生的思维制造了障碍,使学生因好奇心而集中注意力,因疑问而明确了学习的方向,从而把思想和注意力定向集中于课堂。 客观事物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往往有许多共同或相似之处。案例 2 中通过类比的方法,用实际问题的创设引入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由彼及此”的联想来导入新课。座次问题中蕴含着重要的数学规律,通过对排数、号数与位置关系的分析,学生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坐标就有了活生生的例子,不仅让学生有了很好的感性认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论提升】 导入是教师在上课开始或开设新学科、进入新单元的教学过程时,运用多种手段,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的教学行为。 1. 导入的目标 ( 1 )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探究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当一个人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活动中,主动愉快地进行学习。“善导”的教师,在教学伊始就千方百计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一节课的开始便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兴趣盎然,精神振奋。 ( 2 )引起对所学课题的关注,明确学习任务。注意是维持心理活动正常进行的一种积极的伴随状态。一堂课的开始,较强、较新颖的刺激可以在大脑皮层和有关神经中枢形成对本堂课新内容的“兴奋中心”,可以使学生在上课时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始终指向并集中于学习活动中,为完成学习任务做好心理准备。良好的导入,能使学生初步了解教学内容,获得感性认识,明确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 ( 3 )增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结构的形成。学生已有知识结构是新学习的基础,利用导语展示新旧知识的联系点,承上启下,既有利于已有知识结构同化新知识,也有利于新知识对旧有知识的改造,实现认知过程中的顺应,促进知识结构的形成。 2. 导入的原则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教师在营造一个整体氛围,帮助学生酝酿情绪、步入智力振奋的状态。一次成功的导入对于课堂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 , 并从情感上抓住学生的心弦,启发学生产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愿望,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导入的设计和实施上必须深入探索,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1) 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导入要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确: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导语的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紧扣教科书,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教学导入内容既要与新知识紧密相连,又要与学生原有知识联系,能揭示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脱离新知识的导入就形如虚设,起不到衔接作用。注重导入的关联性,可以使学生对新内容不感到陌生,利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促进知识的同化和应用。对于同一个教学内容,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导入方法,但无论哪种方法都要遵循目的性和针对性原则,切忌盲目的、偏离教学内容的导入,否则,导入的形式再新颖,导入的内容再充实,都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 (2) 符合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心理学认为,任何新奇的东西都容易成为关注的对象,所以教师在设计新课导入时,在与新课内容有一定关联的范围内,要倾向于选择符合教学对象的“口味”、新颖且有时代感的话题,才有可能成功激发起学生的普遍兴趣。导入环节的展开过程中,要注意让提问或难或易交替进行,尽量模糊学生的自我水平暗示,力求让整个班级的每一个学生意识到自己都可以做到成功地参与到新课当中,从而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程的学习。 (3) 符合课型的需要。教学导语的设计要因课型的不同而有区别。新授课要注意温故知新、架桥铺路;讲授课要注意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不能用新授课的导语去讲复习课,也不能用复习课的导语去应付新授课,否则就起不到导语应有的作用。 (4) 符合课堂时间分配的需要。导入虽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它不是教学的主体。由于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要求导语的设计要短小精悍,一般两三分钟就要转入正题,过于繁冗会产生头重脚轻的感觉,不能发挥它的真正作用。要适当控制导入时间,做到整堂课时间分布合理,教师在设计导语的时候要多加推敲琢磨,注重语言表达清晰简明,切中主旨。 ( 5) 形式要多种多样。教学导入的方式有很多,设计导语时要注意配合,交替运用。不能每一堂课都用一种模式的导语,否则就起不到激发学生兴趣、引人入胜的作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些辅助手段的借助可以帮助优化导入的效果,如多媒体手段,简练的措辞,精妙的编排,绘声绘色的语言表现,甚至包括教师本人仪表的精致打理,都可以带入更多的情感因素,为课堂的开端增色。 【实践操作】 怎样搞好课堂教学的导入呢?首先,应在思想上重视教学导入的重要作用。其次,要充分重视备课。即在备课时一定要深度开发教科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前必须深入细致地进行文本解读,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然后根据本节课的知识内容确定相应的导入材料,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确定导入形式。匆匆上手,其设计效果可想而知。再次,平时要做好资料收集,提高自身素质。丰富的素材要靠平时的积累,教师平时要多注意看科普杂志、书籍,广泛涉猎知识,并做好记录及摘抄。平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包括讲演、板书板画、实验技能等。只有这样,才能把导入材料表现得更充分、更形象,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最后,掌握课堂导入的常用方法。导入的方法不可千篇一律,应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体裁及教者的自身情况等多种因素来综合考虑。常见的导入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教师在上课伊始,把自己本节课的教学意图和内容简单地向学生进行介绍,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注意力和思维迅速集中于教学内容。这是各科教学中最简单、最常见的导入法。这种方法省时省力,能给课堂留下更多的宝贵时间,但不宜多用,多则令学生生厌。而且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高年级。 2. 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方法是指教师讲新课前结合所讲内容设置悬念,使学生置于矛盾之中,从而激起渴望了解和解决这些矛盾的强烈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当学生面临非常熟悉而又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学习的愿望就比任何时候都强烈、迫切,这时如果能恰到好处地推出教学内容,往往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思绪,触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这是教师常用来设计导入新课的方法。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在教学中,有意选择一些与生活经验相悖的典型事例设置“陷阱”,故意让学生在事实面前碰钉子,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 3. 直观演示导入新课 演示导入就是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幻灯、录音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或向学生做演示性实验,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从而自然过渡到新课学习的一种导入技法。这种方法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能激起学生寻求探索方法的兴趣,因而应用范围很广,不同年级、不同学科都可以用。 4. 趣味方式导入新课 趣味方式导入是指借助恰当的游戏、谜语、故事、歌谣等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的一种方法。游戏、谜语、故事、歌谣不仅对营造欢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往往能起到“直而通”的启发作用,学生特别容易接受。但值得注意的是,运用时要与课题紧密相联,做到贴切、典型,以更好地起到激活学生学习思维的作用。 课的导入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创造。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课堂教学的导入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无论哪一种导入,都要力求符合以下程序: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思维—明确目的—进入学习课题。 【思考与拓展】 1  你在教学实践中,曾采用过哪些导入方式? 2  听几节课,评价教师课的导入。(参考下列评价内容) ( 1 )导入目的明确; ( 2 )导入能自然引出课题; ( 3 )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 4 )导入内容与新知识联系紧密; ( 5 )导入时间得当、紧凑; ( 6 )导入能面向全体学生。 5、课堂导入方法举隅 美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那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而加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对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乐于学习、肯于钻研的主动性、积极性,应该说是至关重要。一名语文教师,想要把课上得兴味盎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那么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这一环节就显得极为重要。纵观一些富有教学经验的名师的教学就会发现,他们总是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考虑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尤其是精心设计课堂导语,针对不同问题,不同文章,不同的风格,采取灵活多变的手段,一开始就将学生牢牢地吸引到课堂中来。一个幽默的小故事,一则形象的谜语,一句富有启发性的名言警句,生动的比喻,直观的教具,优美的图画,巧妙的悬念设置,都能快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进入到教师预设的教学情境中来。而导入的方法归纳起来大约有以下数种,本人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并结合诸位名家的教学实录整理总结如下,遗漏和不当之处还请诸位方家予以指正。 一、开门见山式 开门见山,顾名思义,就是一上课教师就单刀直入板书课题,然后由课题生发开去,提出揭示教学要求和突破教学难点的问题,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引燃学生思考的火花。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全文的统帅。通过对题目结构、重点、寓意、妙思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窥见全文的奥妙所在,领悟到作者良苦的用心和巧妙的构思。使学生能带着问题读,带着兴趣读。 如教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一文,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文题中了解本文的时间(夜)、地点(灵官峡)、事件(走)。而教《听朝》,则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到大海边去看大海,主要是用视觉,那么在听觉中的大海又是什么样子呢?作者为什么说‘听潮’而不用‘观潮’呢?”一下子就把文章的表述重点交给了学生,也激发起了他们去探究两者区别的浓厚兴趣。 二、游戏入境式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是严密的科学性与巧妙的艺术性高度结合的科学。它以科学性为基础,以艺术性为先导,相辅相成,和谐一致。高度艺术性的教学方式必然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游戏活动,以及适应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将知识的传授融于具有较高艺术性的兴趣盎然的智力活动,寓教于乐,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动学生思维机器。 如教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所撰写的说明文《统筹方法》时,可以这样导入课文:“同学们都愿意做智力游戏,那么现在请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拿一只、两只、三只水桶到一个水龙头上提水,如何安排他们打水的顺序,才能使三人所用的时间(包括等待时间)最少?”问题一提出,如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顿时激起思维的涟漪。几十部大脑机器迅速运转起来。等学生发表完意见后,教师相机迁移,因势利导:“全面而周到的考虑到整个工作进程的教学方法,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统筹方法》。”这样的导入既开发学生智力,有培养学生能力,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三、谜语导入式 新编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册多是说明文。课文有的是说明物侯,有的说明回声,有的说明建筑,有的说明事理。而说明文又是初中学生比较陌生,学起来也比较枯燥的文体。为激发学生兴趣,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和搜集了部分谜语,用以导入新课。如在讲《回声》这篇课文时,我先设计了这样一则谜语:“住在深山坳,谁也捉不到;你喊他也喊,你叫他也叫。”谜语一出口,学生就异口同声地喊出了“回声”这一谜底。接着我又顺水推舟,提出“回声是怎样产生的”这一问题,学生便在急于寻找答案的心理状态下,开始认真的阅读课文,读完之后各抒己见,讨论得非常热烈,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 又如湖北武汉的洪震涛先生到我们淄博讲学时,执教示范课前他先问学生说:“你们知道我是哪里人吗?”同学们都说不知道。他于是说:“我给大家出个谜语,你就知道了。‘夏天穿皮袄’就是我来的城市。”同学们猜到了谜底:武汉(捂汗),都发出了会心的笑声。这样一来马上使紧张的情绪缓解下来,也消除了师生间因陌生而引起的距离感。 四、故事导入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形象思维仍占思维的主导地位,他们对形象、生动、具体的事物容易引发浓厚的兴趣。教学中应顺应学生这种心理特征,采用形象化的语言,选择生动有趣的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因此,用于课文内容有密切关联的饶有趣味的小故事导入新课,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著名语文教师程翔在教授《中国石拱桥》一文时,曾设计了这样的导语:许多年以前,一个十岁的少年随着大人们一起到泗水边上看赛龙舟,河边人头攒动,“文德桥”上也挤满了人群。忽然间,桥一下子塌了下去,几百人掉在河中。几十个人在这次事故中丧生。这位十岁的少年目睹了这一惨状,心中暗暗发誓,长大后当一名桥梁专家,把桥建造得坚固耐用。这个少年后来果然成为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并设计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桥梁-——钱塘江大桥。它就是茅以升。后来,他又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不但设计了很多桥梁,而且还撰写了大量有关桥梁的著作。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说明文《中国石拱桥》。一个故事,不但因引出了作者,也为作者的少有壮志所感动,受到极为强烈的震撼效果。 本人在高中第二册讲《滕王阁序》时也学习运用了这种方法。我设计了这样的一段导入语:公元675年九九重阳节,滕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大宴宾客。他本想让其女婿预写序文夸耀于宾客,所以拿出纸笔虚让来宾时没人敢接,没想到一少年欣然不辞。阎公大怒,拂袖而去,并派人传报其所写。第一报称:“豫章故郡,洪督新府。”阎公曰:“老生常谈。”第二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公沉吟不语。当传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公矍然而起,说:“此真天才也,当垂不朽矣!”。这个少年天才就是王勃,这篇可垂不朽的美文就是今天我们将要所学的课文《滕王阁序》。学生由故事气氛中逐渐地沉入了课文的研讨和学习的气氛中,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悬念导入式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思维通常与问题联系在一起。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就是积极思维的起点。一旦学生感到要对某一问题问个“什么”是,他们的思维活动就开始了。“借助于从问题情境开始的智力活动,就能制造、发现我们达到目的和满足需要的新方法和新手段。”(《普通心理学》彼得罗夫斯基主编)因此,教师在开讲之时,巧设悬念,创设问题情境,能成为促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契机。 例如:学生已预习了鲁迅的《孔乙己》,上课时教师问:“孔乙己叫什么名字?” 不少学生冲口回答:“孔乙己!”有的学生在一愣之后稍加思索回答说:“不知道。” 教师又问:“孔乙己是个读书人,怎么会被人们连名字也忘记了呢?” 学生:“……” 教师:“这个问题先不说,带讲完课后看那个同学说得好。” 以此导入新课,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心理下进入了学习,表现了极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六、创设意境式 每篇文章都有他特定的背景氛围、时间境界和情境格调。使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意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捷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中学生更多的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因此,在讲课时用精心组织的语言,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情绪,促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之中。 如教郭沫若先生《天上的街市》,开讲可如此设计:“夏夜里,蔚蓝的天空中,明星闪烁的银河在熠熠发光。假如那一颗颗的明星就是一盏盏的路灯,那么银河就恰似一条摆满了琳琅满目物品的街道,如果你正走在这条街道上,你会看到什么呢?”学生的思路马上就打开了,并沉浸在一种奇异美妙的意境之中。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讲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时,则设计的是这样的导语: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最美的要属春天。阳光明媚,万紫千红,生机盎然,给人以无限的希望。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热情讴歌春天醉人的景色。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著名散文家朱子请先生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共同欣赏优美散文《春》。 这样的导语怎能不使学生沉浸在美丽曼妙的春之意境中,受到美的陶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和理解呢? 七、格言警句式 开篇引用于课文有关的名言警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以义理或意境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这种方法多适用于文言文、诗词的教学。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和古典诗词,应该都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几乎每篇都有流传千古的名句,诸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等。只要在课前先吟诵名句,读时根据内容“感情充沛,抑扬顿挫,移情运容,激昂处激昂,委婉处委婉”,将“纸上死的语言从声音里得真意味,变成活的语气”(朱自清语),学生既可抓住文章的文眼或诗词的诗眼,又能引起学习的浓厚兴趣。如教学《劝学》一文,可以用大家知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从哪篇文章中来的吗这样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当然这种方法同样也适用于现代文教学。如教学初中语文第二册的散文单元时就可用这样的导语: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存在着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语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现在我们将要学习的《春》、《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济南的冬天》就是乙组描写四季景物的美文,文中的景色我们是否是曾经视而不见呢? 在教《谈骨气》一文时可援引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而教学《松树的风格》就可引用陈毅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了。而以成语“讳疾忌医”导入《扁鹊见蔡桓公》,用“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联句导入《勾践灭吴》一文的讲授亦可以收到概括全文、激发兴趣的双重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音乐导入式 比较而言,这种方法较为适合于戏曲类文学的教学。在授课前放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乐,可以渲染气氛,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引起共鸣。在学习戏剧前,如《白毛女》时,先播放一段剧中人物白毛女“扎红头绳”的唱段录音,让学生见其“人”,先闻其“声”,产生主动了解人物的潜在愿望。 再者,学生一般都爱唱爱跳,对音乐也比较偏爱,所以在教学中配唱歌曲也可以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厦门灌口中学的柯建辉老师在教学《孔雀东南飞》时给学生播放陈刚、何占豪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我在教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时,则全体起立播放(同唱)《国歌》,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兴趣,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 九、图画导入式 即将课文中所涉及的对象用图画或的形式,借助于教师的解说,来展示课文中所蕴籍的形象或事物的内部联系,使课文内容图像化,抽象知识具体化,零碎知识系统化,从而激发思维,强化记忆,加快教学进程。 如在讲《苏州园林》前,先将课文附图的十余幅图片以及自己旅游时拍摄的部分照片让学生观赏,然后由学生概括特点,再对照课文学习,效果很好。在讲《岳阳楼记》时,也可以先把课文内容浓缩为一幅图画,让学生根据图画来复述课文,将直观的形象和文字表述结合起来,有利于发展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十、教具导入式 从人们的认识过程来看,直观的、感性的认识最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因此,教具(实物)也最易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如在教授《小桔灯》一文时,就可以预先制作一盏小桔灯,在教授课时,将小桔灯拎上讲台,自然引起学生的关注,适时引导学生进入到对课文内容的探讨和感悟中来。 十一、质疑导入式 教师根据课文设计一个“问题”,引起学生急于知道“为什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探究结果的动机。 如教《论语十则》时,就可以这样设计导语:联合国教课文组织确定了世界上十位最伟大的思想家,这十位思想家谁排名第一位?他又有怎样伟大的思想体系呢?很自然地就引起了学生对孔子的敬仰和对课文内容的关注。 十二、衔接导入式 即教师从某个教学单元的整体着眼,根据同一属性事物发生的顺序,采取前后衔接的方式导入。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学得了新知识,加强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如在讲完《老山界》以后讲《草地晚餐》时,可用下列导语:我们已经知道,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靠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翻越了《老山界》,那么红军战士又是靠什么穿过艰险的水草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红军指战员肝胆相照,团结一致战胜困难的文章《草地晚餐》,及时自然地使学生从学习就知识的基础上过渡到新情境中来。 十三、比较导入式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运用已学知识是恢复已有条件反射,巩固旧的联系,使旧知识不断得到巩固、保持,进而获得新知识的有效方法。而且比较式可使两者异同显而易见,易于理解和记忆。比较的方面可以是不同题目的同类课文,也可以是不同作者的同体文章,还可以从背景、结构、主题、文体等诸方面加以比较。如《滕王阁序》与《阿房宫赋》的主题比较,《春》与《济南的冬天》的景物描写比较,还可以将《春夜喜雨》、《钱塘湖春行》、《江南春绝句》等放在一块比较都可以收到对比鉴赏、加深印象、复习巩固、联系扩展的功效。 十四、利用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导入 严格说来,多媒体、录音机、电视机等只是一种导入的技术手段和工具,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方法”,但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和现有的电化教学设备,运用声、光、电等技术,将导入部分设计得更精彩,更实用也是势在必行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总之,好的导入设计就像一块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来。好的导入设计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人以启迪,催人奋进。当然导入的设计也不能只流于形式和死搬硬套。一篇新课文究竟采用那种导入方法较为理想,应因人因时因势而异。同时还要注意:任何一种导入方法都是为达到教学目的采用的教学手段,不能时间过长,更不能喧宾夺主,华而不实。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就会收到语文教学的良好效果。 参考书目: 1、《初中语文参考》 吴心田、杨殿奎主编   (济南出版社) 2、《中学语文创新教法》 李创新主编    (学苑出版社) 3、《语文教学艺术论》   郭 著    (石油大学出版社) 4、《山东教育》    97年第8期 6、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漫谈 薛振碧 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一堂成功的课,往往离不开教师精心设计的导语。导入的目的在于激发、形成并保持、发展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注意力。好的导入就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直接的学习动机,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所要突破的重、难点上来,从而为一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相反,一节课的开始几分钟不顺利,师生之间联接不上情感的纽带,学生与教材之间架设不起认知的桥梁。这就会直接影响整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一位优秀的教师,往往能精心设计自己的导语,引导学生目注神驰,观此思彼,展开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并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补充,使学生一下子就进入到自己参与创设的一个如诗如画的艺术情境中,从而胜利地完成教育教学的任务。 以下就如何导入新课谈一些个人的见解和做法。 一、利用故事导入新课 对于初中学生,比较爱听故事,又因故事本身具有具体的情节,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对于那些故事性强或有典故可引的作品,教师可以先讲述课文中的一些情节或与作者作品有关的一故事,然后导入本课。 在教初中第六册《曹刿论战》时,我曾引入春秋时期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齐鲁长勺之战的故事,于是学生反应积极,借此,通过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从而导入课文,使课内课外知识很好地融为一体。 但作为语文教师,不因为了调节气氛,吸引学生,讲一些与课文无关的趣味故事,这样反而一开始就会把学生导入一个误区,使整节课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原先的事故上,对教学的内容反而起到了负面的作用。 二、设置悬念导入课文 平常,说书人当讲到最扣人心弦的时候,往往来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有意避开不讲,来吸引听众非听完不能满足要求。说书人的奥妙说穿了就是善于设置悬念,紧紧吸引听者的注意力。这种技巧运用于课堂的导入,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欲望,而一经造成这种欲望,就非要扒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在教《螳螂捕蛇》时,我曾设计:“同学们知道在这个大自然里,往往一物降一物,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你们看过螳螂与蟒蛇的搏斗吗?螳螂很小,力量薄弱,而蟒蛇身强力大,它们之间斗争的结果怎样呢?你能得到什么体会呢?不妨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螳螂捕蛇》”,于是学生纷纷议论,兴趣大增,急于学习课文,了解真相。但设置悬念要做到“精”、“新”、“奇”,一下击中学生的兴奋点。促使构成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因此在技巧上须发人深思,留有无穷余味,引人入胜。 三、比较旧知导入课文 这种方法也叫同中求异法。运用比较分析、联系旧课,提示新课有利于学生明白两课知识相同之所在。以“温故”出发,激起学生对新知的探索的好奇心,而教师所选的比较的各个侧面,揭示了教学的重难点,对学生阅读课文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教《战火纷飞中的白求恩》时我曾作如下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了解到美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友好邻邦朝鲜时,中国人民派出了志愿军帮助朝鲜人民抗击外来侵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还将爱子毛岸英送往朝鲜,参加抗美援朝而光荣牺牲,表现出了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同样,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有许多外国朋友也前来帮助中国抗日,参加中国的抗日战争,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就是其中的一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战火纷飞中的白求恩》,文中通过哪些事例来表现他伟大的国际精神的?”由此导入课文,既对前文作了总结,又很自然地导入下文,学生又易于接受。 四、激发情绪导入课文 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的情绪激发出来,变被动为主动,因此教师要利用一切的方法,如通过朗读带、录音、音乐等方式,调动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的状态。在教《人民勤务员》时,播放了《学习雷锋好榜样》,由歌入手,导入新课,寓教于乐之中,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既欣赏到音乐,又为课文教学营造了一种气氛,为课文的教学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一位老师在教《沁园春•雪》时,因为他的朗诵能力非常好,且感情充沛,他一上台就说:“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朗诵一首词。”学生纷纷鼓掌,于是那位老师发挥自己的长处,激昂雄壮,抑扬顿挫,使人如临其境,深受感染,这样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原来词有如此的魅力,学生们纷纷仿效。因此,教师必要时,还要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手势、身势、表情等)激发学生的情绪,以“情”感人,达到目的。 五、图示媒体导入新课 这种方法也叫直观导入法,由于电化手段的输入,为导入新课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领域和前景,如幻灯片、录像等媒体的运用,形、声、色的感官的刺激,形式的新款,会使课堂教学的气氛轻松愉快,增强学习知识的吸引力。在教《中国石拱桥》时,我曾导入“同学们,今天先请大家欣赏一幅图画(学生很高兴,我用幻灯片打出《中国石拱桥》的教学用图)同学们在欣赏了这幅画以后,能总结出石拱桥的特点来吗?”学生情绪兴奋,争先恐后纷纷举手发言。运用直观手段,可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给学生留下清晰的形象,为学生感知、理解知识创造了条件,又可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达到赏心悦目的作用。 俗话说教无定法,课堂教学与写文章一样,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切入角度恰当与否至关重要,切入恰当,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石击起千层浪”,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夸美纽斯要求教师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激起儿童们的求知和求学的欲望。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导入新课都应当根据自己讲课的不同内容,不同对象和自己的风格,随机应变地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但不管哪种方法,都应做到“以情入境,以新入境,以疑入境,以趣入境”,都是为了吸引学生、打动学生、启发学生、提高学生。以上仅是本人如何导入新课的点滴见解,以求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讨探索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 7、课堂教学导入基本技能 贾宾远 课堂教学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导入时一堂课的开始,有时也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无疑会为课堂教学的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让未来的教师了解并熟练地掌握导入的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导入的功能 导入也叫开奖,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㈠、集中注意 对学生来说,每一堂课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其内容也各不相同,而学生在课前却可能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其兴奋点也可能还沉浸在刚才的活动之中,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实现兴奋中心的转移呢?关键在于导入,只要导入得法,就能使学生离开正从事的活动,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全身心的转到课堂上来。 ㈡、激发兴趣 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干道有趣。”巧妙地开讲,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 ㈢、明确目的 目的性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根本特征之一,很多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常常直接或间接地让学生预先明确学习目的,从而激发动机,使其有意识地抗旨和调节自己的学习。 ㈣、联结知识 人类学习总是以一定的经验和知识为前提,是在联想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的。因此,新课的导入总是建立在联系旧知的基础之上,以旧知引新或温故知新,而借此促进学生知识系统化。 ㈤、沟通情感 导入既是传授知识的开始,又是沟通师生情感的过程,师生的情感会在导课中得到交流和升华。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的情感,牵动着学生的心弦。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注意师生情感的交流,只有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学生才能畅饮知识的琼浆,完善个性的发展。 二、导入的类型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新课的导入亦是如此。一般来说,下述几种方法较为常见: (一)衔接导入法 (二)悬念导入法 (三)情景导入法 (四)激疑导入法 (五)演示导入法 (六)实验导入法 (七)实例导入法 (八)典故导入法 (九)审题导入法 (十)直接导入法 (十一)迂回导入法 (十二)铺路导入法 (十三)作业导入法 (十四)游戏导入法 (十五)比较旧知导入法 (十六)复习导入法 (十七)谜语导入法 (十八)名言导入法 (十九)故事导入法 (二十)讨论导入法 (二十一)珍闻导入法 (二十二)歌谣导入法 (二十三)图画导入法 8、恰当的课堂导入方法是成功的开始 赵炳武 课堂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手段,它是课堂教学的必需环节,也是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技能;它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恰当的导入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唤起求知欲,为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奠定基础。  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异以及课的类型、教学目标各不相同,导入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几种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⑴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是教师直接从课本的课题中提出新课的学习重点、难点和教学目的,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诱发探求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直接进入学习状态。它的设计思路:教师用简捷明快的讲述或设问,直接点题导入新课。  例如:在学习“弧度制”时,教师直接引入新课:“以前我们研究角的度量时,规定周角的为1度的角,这种度量角的制度叫做角度制。今天我们学习另外一种度量角的常用制度----弧度制。本节主要要求是:掌握1弧度角的概念;能够实现角度制与弧度制两种制度的换算;掌握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并能运用解题”。这种方法多用于相对能自成一体且与前后知识联系不十分紧密的新知识教学的导入。  ⑵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即所谓“温故而知新”,它利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导入新课,淡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使学生迅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能有效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它的设计思路:复习与新知识(新课内容)相关的旧知识(学生己学过的知识),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围绕新课主题设问,让学生思考,教师点题导入新课。  例如:在学习“反函数”时,预先复习提问一一对应、函数定义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等和本节有关的基础知识,进而用物理学中学生熟悉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关系自然导入反函数的学习。  运用此法要注意如下几点:一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而联结点的确定又建立在对教材认真分析和对学生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二是搭桥铺路,巧设契机。复习、练习、提问等都只是手段,一方面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另一方面在复习的过程中又要通过各种巧妙的方式设置难点和疑问,使学生思维暂时出现困惑或受到阻碍,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创造教授新知识的契机。  ⑶设疑导入法  设疑导入法即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是教师通过设疑布置“问题陷阱”,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不知不觉掉进“陷阱”,使他们的解答自相矛盾,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引出新课主题的方法。它的设计思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问题,针对学生出现的矛盾对立观点,引发学生的争论与思考,在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强烈兴趣后,教师点题导入新课。  例如:在学习“两角和与两角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教师出示问题:“成立吗?”。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成立,因为……”;有的说:“不行……”。认为正确的同学的说法是:代入第一个式子成立,立即有学生提出异议:取的角太特殊了,不信让α=β=45°试试,大多同学认可后一位同学的说法,就连刚才同意第一位同学观点的学生也倒向了后者。这时教师不失时机的提出问题:“那么到底等于什么呢?它与α、β的三角函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运用此法必须做到:一是巧妙设疑。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从新的角度巧妙设问。此外,所设的疑点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能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营造一种“心求通而未得通,口欲言而不能言”的情境。二是以疑激思,善问善导。设疑质疑还只是设疑导入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尽快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必须掌握一些设问的方法与技巧,并善于引导,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⑷悬念导入法  所谓悬念,通常是指对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现象的关切心情。悬念导入法制造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启动思维。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一般来讲,数学中的悬念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与分析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行精心设计、精心准备。  例如:“等比数列前N项和”知识的教学,可利用学生已有的对珠穆朗玛峰高度的认识,引导学生从“折纸”这种常见的活动出发,让学生体会一张薄薄的纸片只需对折不多的次数,其厚度就会大幅增长,那么教师指出“有一种纸板的厚度是1mm,只需将其对折23次其厚度就可超过珠穆朗玛峰高度”的论断,使学生心理形成强烈的反差,形成悬念,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运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悬念的设置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恰当适度。不悬,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太悬,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都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兴趣高涨,自始至终围绕问题,步步深入领会问题本质,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设疑导入法与悬念导入法有相通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前者重在“疑”;后者重在疑的同时更要“悬”。  ⑸审题导入法  审题导入法是指新课开始时,教师先板书课题或标题,然后从探讨题意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课题完成导入的方法。这种方法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又突出中心或主题,可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很快进入对中心问题的探求,因此也是其他学科常用的导入方法。  例如:“三垂线定理”的教学,教师直接板书课题,然后针对课题逐字分析:“三垂线”三个字告诉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三条直线之间的垂直关系,那么到底是怎样的三条线之间的关系,教师边画图边从图中抽象出三条直线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开始新课的学习。  此法运用的关键在于针对教材,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问题,必须精心设计,认真组织。此外还要善于引导,让学生朝着一定的方向思考。  ⑹类比导入法(同中求异法)  类比导入法是以已知的数学知识类比未知的数学新知识,以简单的数学现象类比复杂的数学现象,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例如“圆锥曲线”一章的学习,学习“椭圆”知识可用学生已有的“圆的知识”类比导入,而后续知识双曲线与抛物线的学习则可用已有的椭圆知识类比导入。  类比导入法运用了对比分析的做法,联系旧知,提示新知。这种比较有利于学生明白前后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而教师引导学生比较的知识的各个侧面,揭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前后联系密切的知识教学具有温故知新的特殊作用。运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类比的贴切、恰当,两种知识之间有很强的可类比性,才能使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刻理解并掌握知识。      ⑺练习导入法      练习导入法,即先根据新课的内容和目标设置一定的练习,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或者使学生产生压力感,急于听教师讲解的导入方法。  例如学习“等差数列前N项和”时,可给学生安排如下课堂练习:  思考题:如何求下列和?  ①前 100个自然数的和:1+2+3+…+100=____________;  ②前 n个奇数的和:1+3+5+…+(2n-1)=______________;  ③前 n个偶数的和:2+4+6+…+2n=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道小题,若第一题可以勉强解决的话, 2、3两道则必须寻找解题的技巧与规律了,使学生对“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知识有了强烈的认知欲望,此时开始学习恰到好处。  值得注意的是,练习题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有笔答题,也可有口答题,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编写将会对新知识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      ⑻实验导入法      实验导入法是引导学生观察与新课主题密切相关的数学现象,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奥妙的愿望,进而引出新课主题的方法。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则可以借助实验演示数学知识的应用。它的设计思路:引导学生观察演示的数学现象,围绕新课主题设问,让学生思考,教师点题引入新课。  例如:在学习“棱柱与棱锥的体积”时,可以这样导入:首先,教师取等底、等高的三棱柱与三棱锥模具各一个,通过“装水实验”,让学生观察棱柱与棱锥体积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其它的各种等底等高的棱锥与棱柱体积的关系,从而引入课题。      ⑼数学史导入法      数学史引入法是利用数学家的传记或数学发展史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去感染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唤起他们的探索热情。它的设计思路:先讲述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史,利用科学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去感动学生,同时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最后教师点题引入新课。  例如:在学习“二项式定理”时,教师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著名的“杨辉三角”,并介绍其发现的艰苦历程,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进而导入新课。  ⑽电教导入法      电教导入法是把不便于课堂直接演示和无法演示的数学现象或规律制作成课件或幻灯片,用计算机模拟或放映图片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点题导入新课。幻灯、录像、投影仪、计算机等电教设备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数学归纳法”时,教师利用计算机制作三维动画模拟动态的多米诺骨牌的推倒过程,创设数学归纳法的问题情境,使抽象的数学现象及其规律变的形象直观、趣味横生,此时引入新课迎合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内容及课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事实上,各种导入方法并不相互排斥,有时几种方法的融合会使教学更加自然、和谐,更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来源:《新思考网》) 9、新课程课堂教学如何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泉港区山腰盐场美发中学   陈黎英 随着新一轮的教学课程的改革,创设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地理学习的能力,从而让知识的生成、能力的培养、观念的形成自然吻合、浑然一体。常言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是决定一节课上得成功与否,同时也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热情和欲望。经过两年来的实践,下面谈谈本人的拙见,可以归纳为下列几种情景: 一、地理图表导入新课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地理图表具有形象、直观、易懂、信息量大等特点,因而利用地理图表导入新课也就成为地理课堂教学导入新课经常选用的方法之一。如在讲授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中的“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时。首先教师出示“卫星云图”照片(原人教版初二地理教科书封底),这是一张色彩十分清晰的图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后老师让学生根据颜色判断天气情况,从而导入所学的知识内容。第二依次出示“主要天气符号”图(教师在课前制作好的色彩醒目的“天气符号”图片),指导学生逐一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最后由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天气符号(或写出描写天气状况的词语),学生回答;或者由学生变换角色,考察同学的记忆力。通过图文结合,师生互动,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同时使课堂气氛更活跃,寓教于乐。 二、问题导入新课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了问题,才会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深入思考,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紧靠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抓住学生认知的不平衡点,创设问题情景,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利用问题导入新课可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由生活常识问答引入。如在讲授七年级《地理》上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设问:“大家都知道,我们人类惟一的家园是什么?”(地球)“今天的地球上大约有多少人口?”(60多亿)“中国人口居世界第几位?”(第一位)“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哪些不同?”等问题引入学习,共同获取这些问题的答案。因为这些原有知识经验是学生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而且还是学习新知识的出发点。由巳知过渡到未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分析归纳。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先前所形成的知识,感受知识就在处身边,这种导入法更适合初一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过程。 (二)温故而知新的方法提问引入。如在讲授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及欧洲》中的“亚欧大陆地形”时,提问:1、陆地地形可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这部分知识为巳学的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内容)(回答:陆地地形可分为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类型。)2、亚洲主要以哪几种地形为主?亚洲地形有何特征?所提问题环环相扣,逻辑性强,符合初一年学生的思维特征。 (三)用归纳的方法提问引入。如在讲授七年级《地理》下册《非洲》中的“炎热的气候”时,设问:“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应包括哪几个基本要素?”导入,因为由亚欧两洲的学习可知,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湖、自然资源等几个要素,学生也就可以由问题发问自主地学习对气候产生影响的因素。 (四)联想题引入。如在讲授七年级《地理》下册《巴西》一节时,教师先后出示四个词语“黄绿色”、“葡萄牙语”、“咖啡”、“雨林”,请学生联想四个词语均和哪一个国家有关。四个词语均反映了巴西最具特色的一面,让学生通过四个词语进行联想作答,从而导入新课“巴西”。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发挥想象,掌握知识。因为初中学生具有喜爱想象的特征,所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 三、多媒体课件导入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及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上课初,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内容,使学生立即明确学习任务,进入学习状态。如在讲授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变迁》,通过一段地形演变的录像资料及火山、地震的实况资料导入,学生很快明白学习的内容,理解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的;又如在讲授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和降水》,分析三种类型的降水,利用动态的课件演示导入,生动形象的画面,既满足初中学生的视角神经特点,又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学生能很快地分析出三种不同的类型的降水发生的条件。对长期以来传统旧教材的平面图的模糊理解消除了,学生对地理概念、地理知识的掌握更明确,从而激起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意识。 四、从生活实践导入  地理教学应该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生活经验,重视对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及时事政治的分析,使学生的学习贴近生活实际,融入课堂学习。如在讲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人种》时,让学生阅读教材有关黄种人的体质特征的叙述,联想自身(因为中国人属于黄种人)在这些方面是否与课文叙述相同,从而导入世界的三大人种的学习,那么这一部分的内容就可心领神会,容易记忆了;又如在讲授七年级《地理》上册《天气与气侯》时,教师列举一些具体的事例:如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2004年夏季的高温天气,降水稀少,当地经常停水、停电;昨天与今天的天气是否一样,大家是否觉得天气变化很快呢?从学生亲身经历与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引入,调动起学生的情感积极性等,都会产生很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积极探索,围绕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10、运用导入艺术,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效果 张锦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电教媒体,或各种形式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达到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起学生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首先,课堂导入要具有趣味性。 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情绪会促使学习者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所以,如果课堂导入充满趣味性,学生就会体会到学习是一种精神享受,从而能更加自觉主动积极地学习。 其次,课堂导入要具有针对性。 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首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教学内容不同,课堂导入的设计就应该不同,教学对象不同,课堂导入的设计也应该有所不同,但前提必须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服务于课堂教学。切记,单纯为了“导入”而“导入”,导入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为讲授新课打下伏笔。 最后,课堂导入的材料要具有新颖性。 课堂导入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新颖的导入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新时代的高中学生不仅富有强烈的好奇心,而且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新颖的富有时代性的信息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学生参与的兴趣就会越浓,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越好。教师进行课堂导入时如能利用时下的流行素材或借助于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的背景材料,必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课堂气氛,从而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进入正题,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我层尝试的课堂导入的方法有: (1)图片导入法。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或网络图片导入新课,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他们的求知欲。如:《莺》《雪》《春》《桥之美》《说屏》《马》《鹤群翔空》《枯叶蝴蝶》等 (2)复习导入法。复习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有利于新旧知识间的衔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不求甚解》与《五柳先生》等。 (3)类比导入法。利用与教材内容相近或相似的人或事物进行导入,使学生初步了解相关知识,为新课教学作铺垫。如:《唐雎不辱使命》、《晏子使楚》《归园田居》《五柳先生》《劝学》《为学》《送东阳马生序》等。 (4)谈话导入法。根据目的课的课堂内容或单元主题与学生展开真实的对话以导入新课。 (5)背景知识导入法。以介绍作者和讨论课文背景知识为切入点,引入新课。如:《海燕》、《最后一次演讲》、《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等 (6)民风民俗导入法:如:《社戏》《雷电颂》《 (7)音乐激趣导入:《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可先播放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伴随乐曲的进行,运用富于感染的语气道来:“现在我们听到的是钢琴曲——《命运》。《命运》是怎样谱写成的,它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贝多芬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问题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的巧妙点拨引发了学生欣赏音乐时探究的心理,又交代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学生对《命运》的欣赏,也激起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另外可以通过音乐导入的课文还可以尝试的有: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黄河颂》《云南的歌会》《我的母亲》等。 (8)创设情境图片导入法:  中学课文中,许多文章文笔清新、意境优美,有的是借景抒清,有的是叙事抒情,有的是喻理抒情。教学这类课文,教师可惜助电教手段,创设出课文情境,激起学生乐学的情趣,使他们带着愉悦的情感步入课文的意境。如《春》《海滨仲夏夜》等文,作者描绘的美景,情景交融,恰似一幅生动的多彩的画面。声像同步,情景交融,展现给学生的是具有各种气息的美的感受,使他们赏心悦目。 题目对比发:《冬夜的灯光》 (9)通过题目提问设悬念导入:如:《斜塔上的实验》《唐雎不辱使命》《爸爸的花儿落了》等。 (10)直观演示导入法:在语文教学中,演示图片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月亮上的足迹》一文时,首先,让学生观看一组太空图片(其中包括有关发射“神舟”六号的图片),于是,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带到了浩渺奇妙的茫茫宇宙,诱发了全体学生探究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勇于登上太空,探索月球的愿望,从而下定为之努力学习,为之奋斗的决心。在教学巴金的《日》和《月》时,我设计了“夸父逐日”和“嫦娥奔月”的图片,引发了学生回忆和讲述故事的兴趣,以,很快把握了文章的主旨,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总而言之,一堂课的导入犹如一部发动机,直接影响着整台“机器”的正常有效运作。可以说,它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创造。我们教师只有按照教育教学规律,不断创新导入艺术,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才能持久地拨动学生求知心灵的乐弦,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
/
本文档为【导入技能训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