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西医儿科学考试笔记

2018-01-12 24页 doc 64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5732

暂无简介

举报
中西医儿科学考试笔记中西医儿科学考试笔记 中西医儿科学 绪论 中医儿科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萌芽期(远古~南北朝)2、形成期(隋朝~宋朝) 3、发展期(元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4、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我国历史上对儿科医生的最早记载:《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 最早的儿科医家:扁鹊 最早的儿科医案:西汉 淳于意—下气汤治气嗝病 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提出了小儿为“纯阳之体”之说 “儿科之圣”:北宋钱乙 北宋钱乙的学术思想:1、用药时注重“柔润”原则,力戒妄攻和蛮补 2、尤重望诊,创立“面上证”“目内证...
中西医儿科学考试笔记
中西医儿科学考试笔记 中西医儿科学 绪论 中医儿科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萌芽期(远古~南北朝)2、形成期(隋朝~宋朝) 3、发展期(元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4、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我国历史上对儿科医生的最早记载:《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 最早的儿科医家:扁鹊 最早的儿科医案:西汉 淳于意—下气汤治气嗝病 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提出了小儿为“纯阳之体”之说 “儿科之圣”:北宋钱乙 北宋钱乙的学术思想:1、用药时注重“柔润”原则,力戒妄攻和蛮补 2、尤重望诊,创立“面上证”“目内证” 3、提出“疳皆脾胃病”的著名观点 4、在用药上,化裁古方,创制新方,如六味地黄丸、异功散、泻白散、导赤散等 5、首创儿科五脏辨证体系 6、丰富了症诊的鉴别方法 万全提出“三有余、四不足”之说:即“肝常有余,心常有余,阳常有余,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肾常虚,阴常不足”。 第二章 儿科学基础 【小儿年龄分期与生育】 一、胎儿期 从卵子和精子结合--小儿出生,属于胎儿期。目前国内将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生期 二、新生儿期 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 围生期:又称围产期,胎龄满28周--出生后7天。是小儿经历巨大变化,生命受到威胁,最为脆弱的重要时期。 三、婴儿期 出生28天后--1周岁为婴儿期 四、幼儿期 1周岁后--3周岁为幼儿期 五、学龄前期 3周岁以后(第4年)--入前(6,7岁),称为学龄前期。此期儿童易患肾炎、风湿热等疾病。 六、学龄期 从6,7岁至12,14岁,称为学龄期。学龄期 6,7岁至12,14岁,称为学龄期。此期体格稳步增长,脑的形态发育已基本与成人相同。此期应注意预防近视眼和龋齿。 七、青春期 女孩从11,12至17,18岁,男孩从13,14至18,20岁,称为青春期。 体格生长发育的常用指标 1.体重 正常小儿出生时的体重平均为3kg,粗略估计小儿的体重公式: 1周岁内: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月龄×0.7 7,12个月体重(kg)=6+0.25×月龄 2岁,12岁:体重(kg)=8+2×年龄 2.身长 正常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约50cm,第1年内增长约25cm, 第2年内增长约10cm,2岁时身长约85cm,身长(高)(cm)=年龄×7+70 3.头围 新生儿头围平均34cm,第一年的前3个月和后9个月头围都约增长6cm,1岁时头围为46cm,2岁时达48cm。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头围过大常见于脑积水和佝偻病后遗症,过小见于脑发育不全及小头畸形。 4.胸围 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为胸围。出生时胸围平均32cm,1,1.5岁时头围胸围相等。 5.囟门 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其大小以对边中点连线长度进行测量, 前囟出生时约1.0~2.0cm前囟约在1,1.5岁时闭合,早闭或过小见于头小畸形;迟闭或过大见于佝偻病、克汀病或脑积水;前囟饱满为颅内压增高,常见于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疾病;前囟凹陷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 6、长骨发育:(1)年长儿摄左手腕骨的正位片,了解骨的发育,判断骨龄 (2)1--9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约为其岁数加1 7、血压 收缩压(mmHg):80+年龄×2 舒张压(mmHg):收缩压×2,3 小儿生理特点:(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纯阳:古代医家把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特点概括为“纯阳之体”或“体禀纯阳”如《颅囟经.脉法》说:“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所谓“纯”,小儿未经情欲克伐,胎元之气尚未耗散;所谓“阳”,即以阳为用,说明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好比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蓬勃景象。因此,“纯阳”不等于“盛阳”、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 病理特点:(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小儿喂养与保健】 婴儿喂养方式:母乳、部分母乳,人工喂养三种 母乳喂养的优点 (1)母乳是婴儿最适宜的天然营养品。母乳营养丰富,蛋白质、脂肪、糖之比例为1:3:6;母乳易于消化、吸收和利用; (2)含有丰富的抗体和免疫活性物质,有抗感染和抗过敏的作用; (3)母乳温度适宜、经济、卫生; (4)母乳喂养能增进母子感情; (5)产后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促其早日恢复。 辅助食品的添加原则 ?从少到多,以使婴儿有一个适应过程; ?由稀到稠,如从米汤开始到稀粥,再增稠到软饭; ?由细到粗,如从菜汁到菜泥,乳牙萌出后可试食碎菜; ?由一种到多种,习惯一种食物后再加另一种,不能同时添加几种。如出现消化不良应暂停喂食该种辅食,待恢复正常后,再从开始量或更小量喂起; ?天气炎热和婴儿患病时,应暂缓添加新品种。 部分母乳喂养:因母乳不足或其他原因加用牛乳、羊乳或配方乳补充 代授法:如每日用其他乳品代替1—数次母乳喂养 【小儿计划免疫】 ,、 刚出生时 卡介苗 预防结核 ,(刚出生时、,月龄、,月龄 乙肝疫苗 ,(,月龄、,月龄、,月龄 脊灰疫苗儿 ,(,月龄、,月龄、,月龄 百白破疫苗 5、8月龄 麻疹减毒活疫苗 ,(,月龄和,周岁 乙脑疫苗 【小儿诊法概要】 望神色:望神色是指观察小儿的精神状态和面部气色。 广义的神: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现,人的生机和动态 狭义的神:是指人体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指纹诊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方法 观察3岁以下小儿食指桡侧前缘的浅表静脉。 察指纹:诊察时用手指轻轻地从小儿食指的命关推向风关,使指纹易于显露。观察时应将小儿抱向光亮处,以便于观察指纹的变化。正常小儿的指纹多数应该淡紫隐隐而显于风关以内。若发生疾病时,指纹的浮沉、色泽、部位等可随之发生变化,因而察指纹对小儿疾病的诊断辨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以“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侧轻重”作为辨证纲领 透关射甲: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射至指甲端,称为“透关射甲”,多属病势凶险、症情危重。 小儿脉象:主要分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六种,应注意结、代、细、弦、滑、不整脉等病脉。 【小儿药物剂量计算的常用方法】 1.按体重计算 是西医最常用、最基本的计算方法。应以实际测得体重为准,或按公式计算(小儿生长发育章节)获得。每日,(次)剂量=病儿体重(kg)×每千克体重需要量。年龄愈小,每千克体重剂量相对稍大,年长儿按体重计算剂量超过成人量时,以成人剂量为限。 2.小儿中药用量 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6,乳婴儿为成人量的1,3,幼儿为成人量的1,2,学龄儿童为成人量的2,3or成人量。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及小儿液体疗法] 一、小儿脱水程度判断 脱水程度指患病后累积的体液丢失量,一般根据精神、神志、皮肤弹性、循环情况、前囟、眼窝、尿量及就诊时体重等综合判断。常将其分轻、中、重三度。 1.轻度脱水 失水量占体重5%以下(30,50mL,kg)。患儿精神正常或稍差;皮肤稍干燥,弹性尚可;眼窝、前囟轻度凹陷;哭时有泪;口唇黏膜稍干;尿量稍减少。 2.中度脱水 失水量占体重的5%,10%(50,100mL,kg)。患儿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皮肤干燥、弹力差;跟窝、前囟明显凹陷;哭时少泪;口唇黏膜干燥;四肢稍凉,尿量明显减少。 3.重度脱水 失水量占体重的10%以上(100,120mL,kg)。患儿呈重病容,精神极度萎靡,表情淡漠,昏睡甚至昏迷;皮肤灰白或有花纹,干燥,失去弹性;眼窝、前囟深度凹陷,闭目露睛;哭时无泪;舌无津,口唇黏膜极干燥;因血容量明显减少可出现休克症状如心音低钝,脉细而快,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尿极少或无尿等。 脱水性质: (1)等渗性脱水 水和电解质成比例丢失,血清钠浓度为l30,150mmo1/L,出现一般脱水症状。临床上最为常见。 (2)低渗性脱水 电解质的丢失多于水的丢失,血清钠<130mmo1/L.多见于营养不良小儿伴较长时间腹泻者,或腹泻时口服大量清水、静脉滴注大量非电解质溶液等。由于其渗透压低,水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外液进一步减少,所以在失水相同的情况下其脱水表现较重,除有一般脱水体征外,易出现循环衰竭表现。 (3)高渗性脱水 水的丢失多于电解质的丢失,血清钠>1 50mmo1/L,多见于腹泻伴高热、饮水不足,或输入电解质液过多等。由于细胞外渗透压高,细胞内水分向细胞外流动产生细胞内脱水,表现明显口渴、烦躁不安、高热、皮肤黏膜干燥、肌张力增高,甚至出现惊厥。 电解质紊乱: 正常血清钾浓度:3.5—5.5mmol/L 低钾血症:血清钾低于3.5mmol/L以下,称为低钾血症。 重度低钾血症须静脉补钾,浓度为27mmol/l(0.2%),不超过40 mmol/l(0.3%) 电解质溶液: 2:1含钠液,又称为抢救液,等于2份生理盐水+1份碳酸氢钠,主要用于酸中毒的中重度脱水 三、液体疗法液量计算 1.液体疗法 液体疗法计算主要包括补充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等三个部分。 2.液量计算 根据脱水的程度,补液量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180mL,kg。 第三章 新生儿疾病 (一)根据胎龄分类 1.足月儿:指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周的新生儿。 2.早产儿:指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的新生儿。其中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称早产儿, 而第37周的早产儿因成熟度已接近足月儿,故又称过渡足月儿。 3.过期产儿:指胎龄满42周以上的新生儿。 (二)根据出生体重分类 1.正常体重儿:出生体重在2.5,4.Okg的新生儿。 2.低出生体重儿:指出生1小时内体重不足2.5kg的新生儿,常见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其中出生体重低于1500g者称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低于1.0kg者称超低出生体重儿。 3.巨大儿:出生体重大于400Og者,包括正常和有疾病者。 新生儿腰穿的部位:在腰4,5间隙 中性温度:使机体代谢、氧及能量消耗最低并能维持正常体温的环境温度。 【新生儿黄疸】 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1.生理性黄疸特点是: (1)一般全身情况好 (2)足月儿一般在出生后2,3天(早产儿3,5天),4~5天高峰(早产儿5~7天高峰),5~7天消退(早产儿7~9天),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3~4周) (3)每日血清总胆红素升高<85μmol,L(2mg,dL)。 (4)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 2.病理性黄疸 系由于某些病理因素所引起的黄疸(高胆红素血症)。 (1)黄疸出现时间早:一般在生后24小时内即见 (2)血清总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超过257μmol,L(15mg,dL), 或每日血清胆红素上升超过85μmol,L(5mg,dL)。。 (3) 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常超过2周,早产儿常超过3,4周,或黄疸退而复现 (4)血清结合胆红素超过34μmol,L(2mg,dL)。 具备其中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喂母乳后发生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临床特点为患儿一般情况较好,暂停母乳3~5天,黄疸减轻,在母乳喂养条件下黄疸完全消退需1~2个月。 新生儿黄疸的中医治疗 常证: ? 湿热郁蒸: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舌质红,苔黄腻。 治法:清热利湿。 主方:茵陈蒿汤加味。 ? 寒湿阻滞: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大便溏薄色灰白,舌淡,苔白腻 治法:温中化湿。 主方:茵陈理中汤。 ? 气滞血瘀::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逐渐加深,右肋下痞块质硬,舌见瘀点。 治法:化瘀消积。 主方:血府逐瘀汤。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临床表现:其发生顺序依次为: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第四章 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表现的特殊类型: 1)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咽腭弓、悬雍垂、软腭或扁桃体上有2,4mm大小的疱疹和,或小溃疡,病程1周左右。 2)咽-结合膜热:病原体为腺病毒3、7、11型,病程1,2周。以发热、咽炎、结合膜炎为特征。多呈高热、咽痛、眼部刺痛,一侧或两侧结膜炎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辨证论治 证 1.夹痰 2.夹食滞 3.夹惊 兼夹 【肺炎】 临床表现: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发病急,多有上呼吸道炎症状。一般有发热、咳嗽、气促为主要症状。气促加重,可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鼻翼煽动,点头呼吸,三凹征等, 重症肺炎心力衰竭表现即肺炎心衰的诊断标准 1.心率突然加快,超过180次,分。 2.呼吸突然加快,超过60次,分。 3.突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苍灰,指(趾)甲微循环再充盈时间延长。 4.肝脏迅速增大。 5.心音低钝,或有奔马律,颈静脉怒张。 6.尿少或无尿,颜面、眼睑或下肢水肿。若出现前五项,即可诊断为心力衰竭。 病原治疗的抗生素药物选择 抗生素的主要使用原则: 1.选用敏感药物 肺炎球菌肺炎首选青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首选邻氯青霉素、支原体肺炎及衣原体肺炎首选红霉素。 2.早期治疗。 3.联合用药。 4.选用渗入下呼吸道浓度高的药物 如氨苄青霉素只有当呼吸道有炎症时才能增加其渗透力。 5.足量、足疗程 用药时间应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7日,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后3天。葡萄球菌肺炎于体温正常后继续用药2周,总疗程需6周以上。 肺炎喘嗽证治分类: (1)常证: ?风寒闭肺:风寒表证伴呛咳不爽,呼吸气急,气促、鼻煽较轻或不显。 治法:辛温宣肺,化痰止咳。主方:华盖散。 ?风热闭肺:风热表证伴咳嗽,气促,痰液粘稠,一般气喘不重。 治法:辛凉宣肺,化痰止咳。主方:银翘散+麻杏石甘汤加味。 3痰热闭肺典型的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鸣 治法:清热涤痰,开肺定喘。主方: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 毒邪闭肺: 治法:清热解毒,泻肺开闭。主方: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 5阴虚肺热:干咳少痰,舌红苔少,脉细数为特点。 治法:养阴清热,润肺止咳。主方:沙参麦冬汤。 6肺脾气虚:咳嗽无力,多汗易汗为特征。偏于肺气虚者,又见面色少华,容易感冒;偏于脾气虚者,又见纳差便溏,神疲乏力。 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化痰。主方:人参五味子汤。 (2)变证: 1、心阳虚衰 :面色白,呼吸困难,四肢厥冷,神萎淡漠 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处方: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2、邪陷厥肝 :高热神昏抽搐 治法:平肝熄风,清心开窍 处方:羚羊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加减 肺炎支原体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有咽炎、支气管炎和肺炎。 (1)症状:一般起病缓渐,有乏力、咽痛、咳嗽、发热、纳差、肌痛等。半数病例无症状。儿童可并发鼓膜炎和中耳炎,伴有血液(急性溶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神经(周围性神经炎、胸膜炎等)等并发症或雷诺现象(受冷时四肢间歇苍白或紫绀并感疼痛)时,则病程延长。 (2)体征:咳嗽为本病突出的症状,一般于病后2—3天开始,初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剧咳、常 有粘稠痰液偶带血丝,少数病例可类似百日咳样阵咳。可持续1—4周。肺部体征多不明显, 甚至全无。少数可听到干、湿罗音乐。但多块消失,故体征与剧咳及发热等临床表现不一 致,为本病特点之一。婴幼儿起病急,病程长,病情较重,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憋、喘鸣 音较为突出,肺部罗音比年长儿多。部分患儿童可患有溶血性贫血,脑膜炎、心肌炎、呻 吟、格林—把利综合征等肺外表现。 (3)治疗:红霉素 哮喘: 1、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下呼吸道感染、运动有关;(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支气管舒张剂有显著疗效;(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5)对于症状不典型的患儿,同时在肺部闻及哮鸣音者,可酌情采用以下任何1项支气管舒张试验协助诊断,若阳性可诊断为哮喘 2、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标准: (1)、咳嗽持续发生或者反复发作>1个月,常在夜间发生或清晨发作性咳嗽,运动、冷空气、或嗅到特殊气味时加重,痰少,临床上无感染征象,or经长期的抗生素治疗无效; 2、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以使发作减轻; 3、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家族哮喘史,过敏原(变应原)检测阳性可以辅助诊断 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哮喘治疗:首选激素 (1)发作期: ?寒性哮喘:咳嗽哮鸣,痰涎清稀舌淡苔白,伴风寒表证。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定喘。主方: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热性哮喘:咳嗽喘息,声高息涌,喉间哮鸣,咯痰稠黄,舌红苔黄治法:清肺涤痰,平喘止咳。主方: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 (2)缓解期: ?肺气虚弱:易出汗,易感冒,神疲乏力。治法:补肺固表。主方:玉屏风散。 ?脾气虚弱:面色萎黄,倦怠无力,时有咳嗽痰鸣,食少便溏。治法:健脾化痰。主方:六君子汤。 ?肾气虚弱:动则气短,畏寒肢冷,夜尿增多,舌淡苔白。治法:补肾固本。主方:金匮肾气丸。 第五章 循环系统疾病 【病毒性心肌炎 】 其中以柯萨奇B病毒最常见。 3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 1.主要指标 (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 (2)心脏扩大 (3)心电图有明显心律失常和ST-T改变 (4)CK-MB升高或心肌肌钙蛋白阳性 【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的常见临床类型 先天性心脏病的种类很多,临床上根据心脏左、右两侧及大血管之间有无血液分流分为三大类: 1.左向右分流型(潜伏紫绀型)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2.右向左分流型(紫绀型)此型中法洛四联症和大动脉错位等常见。 3.无分流型(无紫绀型)如肺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缩窄等。 法洛四联症: 右心室流出道梗阻,又叫肺动脉高压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骑跨 ?右心室肥厚 ? 第六章 消化系统疾病 小儿腹泻 】 细菌感染为大肠杆菌.病毒感染则以人类轮状病毒 【 小儿腹泻的西医治疗: 1.计算补液总量(定量) 轻度90~120ml/kg 中度120~150ml/kg 重度150~180ml/kg 2.定补液性质(定性) 等渗性脱水 : 1/2张含钠液 高渗性脱水 : 1/3张含钠液 低渗性脱水 : 2/3张含钠液 3、定速 输液的速度主要取决于脱水的程度和继续损失的量和速度。 原则上是先快后慢,有重度脱水或有休克表现需尽快补充血容量。可用等渗含钠液20ml/kg,在30~60分钟内快速输入。累积损失量(扣除扩容液量)应在8~12h补完,约每小时8~10 ml/kg;在脱水基本纠正后,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时速度宜减慢,于12~15h内补完,约每小时5 ml/kg;若吐泻缓解,可酌情减少补液量or改为口服补液。 小儿腹泻的中医分型证治 (一)常证 (1)常证: ? 湿热泻:泻下急迫,量多次频,黄褐秽臭,或夹少许黏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肠解毒,利湿止泻。主方:葛根黄芩黄连汤。 ? 风寒泻: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伴风寒表证。 治法:疏风散寒,化湿和中。主方:藿香正气散。 ?伤食泻:大便稀溏酸臭,脘腹胀满,腹痛欲泻,泻后痛减,苔腻脉滑。 治法:消食化滞,运脾和胃。主方:保和丸。 4?脾虚泻:病程较长,食后作泻,食少便溏,面黄神萎,舌淡苔白,脉缓弱。 治法:健脾益气,助运止泻。主方:参苓白术散。 ? 脾肾阳虚泻:久泻不止,粪质清稀,完谷不化,形寒肢冷。 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主方: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 (2)变证: ?气阴两伤:泻下无度,精神欠佳,皮肤干燥,小便短少,目眶及前囟凹陷,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健脾益气,酸甘敛阴。主方:人参乌梅汤。 2) 阴竭阳脱:泻下不止,面色青灰或苍白,精神萎靡,气息微弱,尿少或无,四肢厥冷,脉沉细欲绝。 治法:挽阴回阳,救逆固脱。主方: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 第七章 泌尿系统疾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 1、前驱期: 诊断依据为急性起病,1,3周前有链球菌感染史(上呼吸道或皮肤感染)。 2、典型表现:浮肿、少尿、高血压和血尿。 3、严重表现或并发症:?循环充血及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 主要为对症治疗及防止并发症。 抗生素 有链球菌感染灶者,应用青霉素10,14天。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常证: ? 风水相搏:起病急,水肿发展迅速,以颜面始,以颜面重,全身浮肿,伴风热或风寒表证。 治法:宣肺利水。 主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湿毒浸淫:血尿,烦热口渴,头身困重,舌红苔黄腻。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主方:五味消毒饮合三妙丸加减。 3、湿热内蕴 头痛身重,面目及全身浮肿,尿少色赤,倦怠无力 治法:清热除湿,利水消肿 主方:三仁汤 变证: ? 邪陷心肝:视物模糊,烦躁或嗜睡,甚至抽搐,昏迷。 治法:平肝泻火,清心开窍。 主方:龙胆泻肝汤合羚角钩藤汤。 ? 水凌心肺:全身浮肿,频咳气急,胸闷心悸,不能平卧。 治法:泻肺逐水,温阳扶正。 主方: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 3) 水毒内闭:尿少尿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嗜睡或昏迷。 治法:辛开苦降,辟秽解毒。 主方: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点 1.临床特点“3高1低”: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水肿,尤以大量蛋白尿与低白蛋 白血症为必备条件。 2 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 (1)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腹膜炎等。 (2)电解质紊乱:低钠、低钾、低钙血症。 (3)血栓形成:动、静脉血栓以肾静脉血栓常见,临床有腰腹部剧痛、血尿等。 (4)急性肾功能衰竭。 (5)肾小管功能障碍 (6)肾上腺危象 (7)生长迟缓 3、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辨证论治 ?肺脾气虚: 治法:益气健脾,宣肺利水 主方: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 ?脾肾阳虚(偏肾阳虚): 治法:温肾健脾,化气行水 主方:真武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 (偏脾阳虚) 主方:实脾饮 3) 肝肾阴虚: 治法:滋阴补肾,平肝潜阳 主方:知柏地黄丸加减 ? 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养阴,化湿清热 主方:六味地黄丸+黄芪。 第八章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化脓性脑膜炎】 多见于新生儿。 化脓性脑膜炎的常见并发症 1.硬膜下积液 2.脑积水 表现为颅骨骨缝扩大。额大面小,眼呈落日状。 3.脑室管膜炎 4、脑性低钠血症 辅助检查: 脑脊液检查—1)外观浑浊,压力增高 6 2)WBC总数显著增多,达1000×10,L以上,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3)糖含量明显降低,常<1.1mmol,L 4)蛋白质含量增高,多>1g,L 第十章 造血系统疾病 髓外造血:生理情况下,出生2个月后,婴儿的肝、脾、淋巴结等已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 板。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某些恶性贫血时,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 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髓外造血部位也可累及胸腺、肾上腺、腹腔的脂肪、胃肠道等。 贫血程度分类:1、轻度:120~90g/l 2、中度:90~60 g/l 3、重度:60~30 g/l 4、极重度:<30 g/l 【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西医治疗方法 主要是去除病因和补充铁剂。 铁剂治疗: 1)铁剂,宜选用二价铁盐如硫酸亚铁、富马酸铁、葡萄糖酸亚铁等。同时口服维生素C以促进铁的吸收。铁剂应用至血红蛋白升至正常后两个月左右,以增加贮存铁。 2)注射铁剂 铁剂治疗有效者2—3天后网织红细胞上升,5—7天达到高峰,2—3周后下降到正常。4周以后血象正常,需再巩固3个月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辨证论治】 1.血热伤络.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方:犀角地黄汤 2.气不摄血. 治法:益气健脾,摄血养血 主方:归脾汤加减。 3.阴虚火旺. 治法:滋阴清热,凉血宁络 主方:大补阴丸合茜根散加减。 4.气滞血瘀.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血 主方:桃仁汤加减。 第十 二章 结缔组织病及免疫性疾病 【风湿热】 风湿热是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全身结缔组织的免疫炎性病变。病变主要侵及心脏和关节,其次为脑、皮肤、浆膜及血管。反复发作可使患儿留下心瓣膜病。 风湿热的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在确定链球菌感染证据的前提下,有两项主要表现或一项主要表现加两项次要表现,提示风湿热高度可能。但作出完整诊断应注意三点:?除外其他疾病;?有无心脏炎以决定治疗和预后;?是否处于风湿活动期。 注:主要表现为关节炎者,关节痛不再作为次要表现;主要表现为心脏炎者,P-R间期延长不再作为次要表现。 【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 (1) 皮肤症状:以下肢大关节附近及臀部分批出现对称分布大小不等的斑丘疹样紫癜为主,反复发作于四肢臀部,少数累及面和躯干部皮损初起有皮肤瘙痒,出现小型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多形性红斑 (2) 关节症状:可有单个或多发性游走性关节肿痛或关节炎,有时局部有压痛,多发生在膝踝、肘、腕等关节关节腔可有渗液,但不留后遗症。临床称关节型 (3) 消化道症状:约2/3患者可出现以腹部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为主,同时可伴有呕吐、呕血 或便血严重者为血水样大便。临床称腹型。 (4) 肾脏症状:一般于紫癜2,4周左右出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蛋白尿和管形尿,也可出现于皮 疹消退后或疾病静止期。通常在数周内恢复重症可发生肾功能减退、氮质血症和高血压脑病。少数 病例血尿蛋白尿或高血压可持续2年以上。临床称肾型。 过敏性紫癜的特点: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辨证: 1.风热伤络. 皮疹大多分布于下肢及臀部,呈对称分布,伴风热表证。 治法:祛风清热,凉血安络 方药:银翘散加减。 2.血热妄行. 起病急,以紫癜及其他出血鲜红,伴热毒内盛,血分郁热。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斑 方药: 犀角地黄汤加减。 3.湿热痹阻. 治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方药:四妙散加味。 4.胃肠积热. 治法:泻火解毒,清胃化斑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合小承气汤加味。 5.肝肾阴虚.茜根散加减。 6.气虚血瘀.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第十三章 营养性疾病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属于中医的“疳证” 蛋白质—营养不良的中医治疗 根据疳气、疳积、干疳的不同阶段,灵活运用攻、补之法,一般疳气阶段,以和为主;疳积以消为主,或 消补兼施;干疳阶段以补为要。 (1) 主证: 疳气:形体略瘦,食欲不振,大便干稀不调。 ? 治法:调脾健运。主方:滋生健脾丸。 ? 疳积:形体明显消瘦,四肢枯细,肚腹膨胀,饮食异常。 治法:消积理脾。主方:肥儿丸。 ?干疳:形体极度消瘦,精神萎靡,杳不思食。 治法:补益气血。主方:八珍汤。 (2) 兼证: ?眼疳:形体消瘦,两目干涩,畏光羞明。 治法:养血柔肝,滋阴明目。主方:石斛夜光丸。 2) :形体消瘦,虚烦不安,口舌生疮。 治法:清心泻火,滋阴生津。主方:泻心导赤散。 ? 疳肿胀:形体消瘦,面色无华,肢体浮肿,按之凹陷难起。 治法:健脾温阳,立水消肿。主方: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来源是从摄入的中获得,如动物肝脏、蛋类、乳类都含有D,而植物性食物如植物油、蘑菇中所 含的麦角固醇须经紫外线照射后变为可被人体吸收的骨化醇即2。无论是内源性维生素D3,或外源性维生 素D2和D3,均无生物活性,需经体内进一步代谢才能获得很强的抗作用。 第十四章 感染性疾病 【麻疹】 麻疹的中医病因病机:主要侵犯肺脾两脏 麻疹的临床表现 1.典型麻疹 (1)潜伏期:一般为6,18日。可有精神不振,烦躁不安或体温轻度升高。 (2)前驱期:一般为3,4日,发热为其首发症状。主要症状是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发热2,3天出现“麻疹黏膜斑”,麻疹黏膜斑是早期诊断麻疹的重要依据。 (3)出疹期:发热3,4日开始出疹,皮疹自耳后发际及颈部开始,渐及额、面部,然后自上而下延至躯干及四肢,甚至达手掌及足底。 (4)恢复期:出诊3,5日后,皮疹从面部起按出疹顺序逐渐消退,疹退处有麦麸样脱屑。并留有棕褐色色素沉着,约经2,3周后完全消失。 2.其他类型麻疹(非典型麻疹) (1)轻型麻疹: (2)重型麻疹: (3)无皮疹型麻疹: 麻疹的中医分型论治 1.顺证 (1)邪犯肺卫(初热期) 治法: 辛凉透表,清宣肺卫 主方:宣毒发表汤 (2) 邪入肺胃(见形期) 治法:清热解毒,佐以透发 主方:清热透表汤加减。 (3)阴津耗伤(收没期) 治法:养阴生津,清解余邪 主方:沙参麦冬汤 2.逆证 (1)麻毒闭肺.麻杏石甘汤加减。 (2)热毒攻喉.清咽下痰汤。 (3)邪陷心肝.羚角钩藤汤。 【水痘】 水痘的临床特征 为发热,皮肤黏膜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共同存在,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头面较多,四胶较少。 水痘的中医治疗:清热解毒利湿为基本法则。 水痘的隔离时间:一般应在家隔离治疗至疱疹全部结痂 【猩红热】 猩红热的西医病因: 猩红热为具有红疹毒素的A组乙型(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鲜红色皮疹和疹退的皮肤脱屑。少数人在发病后2,3周可发生急性风湿热和肾小球肾炎。 猩红热的皮疹特点: 红色弥漫性细小丘疹,用手抚摸有鸡皮样感觉。疹子密集使皮肤充血发红,皮疹之间的皮肤正常。用手按压皮疹,皮疹可消退而发白,数秒可恢复原状,医学上称"贫血性皮肤划痕"。面部潮红,而口唇周围及鼻端显得苍白,称为"环口苍白圈"。在皮肤皱褶处,如腕、肘、腹股沟等部位,疹子密集,且可有皮下出血,形成紫红色线条样褶痕,称为"帕氏线"。皮疹依出疹先后顺序消退,一般2,4天可完全消失,一周后开始脱皮,无色素沉着。在发病1,2天时,舌尖及边缘发红,逐渐舌光滑绛红、舌乳头绛红突起草莓,称为"草莓舌 西医治疗 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疗程至少10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头孢霉素等 第十七章 中医相关病证 【厌食】厌食的诊断标准:1、食欲下降或消失,厌恶进食,食量明显小于同龄儿童 2、病程持续在2个月以上 3、排除其他疾病,例如慢性腹泻、结核。肝炎等 厌食中医辨证论治 ? 脾失健运: 治法:调和脾胃 ,运脾开胃 主方:不换金正气散。 ?脾胃气虚: 治法:健脾益气,佐以助运 主方:异功散 ?脾胃阴虚: 治法:滋脾养胃,佐以助运 主方:养胃增液汤。 【遗尿】 发生于3岁以上儿童。睡眠中不自主排尿,多发生于夜间 遗尿的中医辨证论治 1.下元虚寒证 睡中经常遗尿,多则一夜数次,面目少华,神疲乏力,肢凉怕冷,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而 频数,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无力。 治法:温补肾阳,固涩止遗。方药:菟丝子散 2.脾肺气虚证 睡中遗尿,量不多但次数频,舌白神倦,懒言少动,纳少便溏,四肢欠涩,或虚胖或消瘦, 肌肉松软,常自汗出,易患感冒,舌淡苔白,或舌质胖嫩,脉象细弱。 治法:补肺健脾,固涩止遗 主方: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
/
本文档为【中西医儿科学考试笔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