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从“武汉城市圈分析”一题看高考的一些变化.doc

从“武汉城市圈分析”一题看高考的一些变化.doc

2018-06-06 7页 doc 48KB 3阅读

用户头像

is_954223

暂无简介

举报
从“武汉城市圈分析”一题看高考的一些变化.doc从“武汉城市圈分析”一题看高考的一些变化.doc 从“武汉城市圈分析”一题看高考能力考查的变化 摘要 高考命题的变化趋势,是从“知识立意”逐步过渡到“能力立意”,而且朝着能力这个维度递进的形式、角度、深度都在不断演变。 本文选取2008年上海高考综合分析题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 “有关武汉城市圈分析”一题,进行解析思考,尝试提出一些对今后地理教学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益启示。 一、高考能力考查的一些新变化 2008上海高考地理卷遵循“稳中求变”的一贯原则,选择题与综合分析题的比例与往年一致,选择题为专题组题形式。但有将近...
从“武汉城市圈分析”一题看高考的一些变化.doc
从“武汉城市圈分析”一题看高考的一些变化.doc 从“武汉城市圈分析”一题看高考能力考查的变化 摘要 高考命题的变化趋势,是从“知识立意”逐步过渡到“能力立意”,而且朝着能力这个维度递进的形式、角度、深度都在不断演变。 本文选取2008年上海高考综合分析题中,具有典型代性的 “有关武汉城市圈分析”一题,进行解析思考,尝试提出一些对今后地理教学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益启示。 一、高考能力考查的一些新变化 2008上海高考地理卷遵循“稳中求变”的一贯原则,选择题与综合分析题的比例与往年一致,选择题为专题组题形式。但有将近20%分值的题目出现鲜明的变化。尤其突出表现为:运用学生相对陌生的新材料、新情境、新的地图表达形式,甚至还首次引入了经济地理的计算公式,来综合考查学生地理阅读学习、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比较、分析、计算、解释、评价、建议等地理综合思维的能力。 最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综合分析(十二)“有关武汉城市圈分析”一题,组合运用了文字、3张统计表格、2幅地图, 2个数学公式,咋一看仿佛是一篇专业地理文章的“阅读理解”考试,很容易被这种篇幅“庞大”、混杂众多素材的叙述题目吓唬住,尤其是那些平时阅读和审题习惯较差的中等偏下的学生,平时总是跳跃性地选择阅读,只根据提问去搜索,难以从整体上去理解、把握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其实考生只需有足够的耐心,花费必要的时间,按照叙述内容、顺着题目的思路进行认真阅读,从题目本身丰富的地理材料中就可以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得到启发后再联系熟悉的知识进行冷静思考,就能针对性地作答,看似难度很大的问题,解答也可以相对变得轻松。 二、有关“武汉城市圈分析”一题的解析 (十二)分析有关武汉城市圈的图表资料,回答问题。(20分) 2007年12月14日~以武汉为核心、以100千米为半径的武汉城市圈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为改革实验区。 38(武汉城市圈位于________平原,长江与其最大的 支流________在武汉汇合。在城市圈内有两条南 北铁路大动脉,分别是京广线与________线。 解析:阅读地图,区域地理相关知识的直接识记与再现。 答案:江汉(长江中下游);汉江;京九 39(表l数据显示,农业比重最大的城市是________市。 第二产业比重最高的是黄石市,该地附近的________ 矿资源较为丰富,钢铁等工业发展基础较好;圈内 图1 武汉城市圈示意图 城市主要工业部门中最普遍的是__________工业, 这与该城市圈位于我国重要的__________基地有关。 解析:三大产业的概念,农业为第一产业,从表格数据判断农业比重最大的城市;主要工业部门,6个城市有5个包括纺织,是最普遍的工业部门;江汉平原兼为商品粮、商品棉基地。 答案:黄冈;铁;纺织;商品棉 1 表1 武汉城市圈部分城市产业结构与主要工业部门(2006年) 城市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重 主要工业部门 武汉 4.9:45.5:49.6 冶金、机械、化工、建材、食品、纺织 鄂州 16.2:47.3:36.5 冶金、服装、食品 黄石 8.9:51.3:39.8 冶金、机械、建材、化工、纺织、医药 黄冈 33.2:33.9:32.9 建材、纺织、机械 咸宁 26.3:38.5:35.2 纺织、机械、建材、运输 仙桃 23.5:42.2:34.3 纺织、轻工、食品、医药、化工、 40(读表2,对黄冈与黄石两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作出对比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干中的“对比评价”是关键词,对比需要比较两个城市,评价则需要说出高下优劣。“经济发展状况”的含义包括哪些,表格下的“注”是打开思路的钥匙~看似陌生情境下的陌生问题,切莫自乱方寸,答案往往就在材料隐含的信息中——切记~ 答案:黄冈的城市经济发展能力比黄石强,黄石的经济整体水平比黄冈强,黄冈的市场化程度比黄石强 表2 武汉城市圈部分城市统计数据(2006年) 武汉 鄂州 黄石 黄冈 咸宁 仙桃 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 1325.9 72.05 138.05 192.89 103.8 62.49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2590.00 168.33 406.47 391.19 234.65 162.50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178.60 6.46 15.33 15.35 8.71 2.80 非农业人口数量(万人) 543.40 48.30 90.00 27.50 30.20 32.5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293.33 71.56 148.27 184.47 88.01 70.32 注:固定资产投资额代表城市经济发展能力;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非农业人口数量 代表城市经济整体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代表市场化程度。 41(经济地理统计中,通常用E值表示区域内城市经济联系度(见表3),并将E值转换为 等级值C,以便用图解直观表示不同城市的经济联系等级。城市经济联系度E与城市 经济联系等级值C的转换公式如下: 10K,C=KE,( , 表3中Emax=63.2) Emax 根据表3中仙桃与武汉的E值,计算两市的经济联系等级值C为___________,并根据 下页图2中的图例,在两市间画出相应的线段。 解析:看似抽象的公式,K是常数,Emax的数学含义,况且还直接给出了数值,逐个代入即可,13.8*10/63.2。对照所给的图例画连线,千万别遗漏做~ 答案:2.18;用实线在仙桃和武汉间画出较弱等级连线 表3 武汉城市圈部分城市城市经济联系度(E )(2006年) 武汉 鄂州 黄石 黄冈 咸宁 仙桃 武汉 — 35.4 33.7 43.8 18.1 13.8 鄂州 35.4 — 22.0 63.2 1.3 0.4 黄石 33.7 22.0 — 18.2 2.4 0.6 黄冈 43.8 63.2 18.2 — 1.3 0.4 咸宁 18.1 1.3 2.4 1.3 — 0.7 仙桃 13.8 0.4 0.6 0.4 0.7 — 2 图2 武汉城市圈城市经济联系等级图 ,PDPDiijj 42(区域内城市经济联系度E值与诸要素的数量关系为: ,E2r 其中,Pi、Pj代表i、j两城市的非农业人口,Di、Dj代表i、j两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 r为两城市实际最短交通距离。根据这一公式,可知经济联系度与城市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正比,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反比。 解析:一个似乎更抽象的公式,人文地理中的引力模型。公式中的分子类似于几何平均数,或者直接用文字把代数公式转述出来。 答案:非农业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城市间距离的平方 43(图2可示:武汉与周围八个城市经济联系的空间特征主要表现为,从武汉—孝感一线开 始,沿顺时针方向,城市联系等级呈__________的趋势;武汉以外的八个城市经济联系 的空间特征表现为,东部三城市之间的联系等级为“较弱”与___________,其他城市 之间的联系等级为___________。 解析:看图叙述,要求是“武汉与周围八个城市”并且是按“顺时针”的顺序,武汉与黄冈联系较强,与鄂州、黄石联系一般,与咸宁联系较弱,与其他城市联系弱,呈下降递减趋势。仔细看图,东部三城市是哪三个,其他城市是哪些, 答案:逐渐下降;强;弱 44(结合本题的图表资料,提出你对加强武汉城市圈内部联系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提出合理化建议,对语言表达能力也要求较高,有难度,大概是本大题中最难的部分。以上图表资料,对“城市圈内部(即城市之间)联系”的理解最有帮助的是经济联系度E值的公式,起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经济、人口、距离,距离可以是相对的空间距离,交通通讯可以相对缩小空间距离。思路可以逐步变得开放:?发展城市经济(主要是第二、第三产业);?促进城市化,城市化包括哪些方面,扩大城市用地规模,提高城市人口(非农业人口)数量;?加强道路设施建设,看地图得到启发,可以是公路、桥梁、铁路的建设,还有加强完善通讯建设;?加强科技、文化、人才交流等等。与城市发展有关的问题,多少能说出一些。 答案:为加强武汉城市圈联系、推进相关城市的城市化进程,要提高城市非农业人口数量; 同时,在保持原有第二产业传统工业部门优势外,需要注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GDP;另外需要注意避免城市产业雷同化,发挥互补优势;加快城市间高速路网建设,加强城市间的经济交往。 三、对今后地理教学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启示 1、高考命题的变化趋势,是从“知识立意”逐步过渡到“能力立意”,而且朝着能力这个维度递进的同时,形式、角度、深度都在不断演变。运用教材之外的相对陌生材料形成新 3 情境,对考生地理思维能力、综合素养的甄别是十分有效的,这类无疑有着较高的区分度,尤其符合选拔功能性质的考试要求。 2、远离教材的,甚至是一些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的素材,是否明显超出课程标准,甚至是严重脱离了基础教育的实际,基础教育不再基础了,知识在不断发展,学习能力的迁移,就应该具有阅读、理解、分析新知识、新问题的能力。网络信息以及类似《中国国家地理》之类的专业刊物,乃至每天发生的一些突出事件,都会使我们接触某一学科方面的未知、陌生的知识材料的体验机会变得越来越普遍,所谓终身学习和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今后的学习乃至日常生活都会是一种经常性的需要。当然,对于高考来说,这样的考查形式还是应该有一个适当比例控制的问题。 3、人文地理的内容牵涉联系广、综合性强,却是地理教学中一个薄弱环节。教师普遍存在重自然轻人文的现象,因人文地理的内容难以把握,导致平时的教学中重视程度不够;又因为文地理内容的组题难度大,在一般的考试命题设计中往往总体上比例偏低,学生得到的有效训练比较少。但一些角度新颖的内容和素材,还是非常有思考价值的,而且人文地理有许多地方广泛使用数理模型、统计与计量的方法,学科的学习、研究方法也是一个很好的考查角度,是教学三维目标和元认知的合理落实与体现。 4、这样一个鲜明的信号,对地理教学和教师专业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吃透课程标准,立足教材却不能局限于教材,日常教学中的适当拓展联系是必要的,筛选引进一些新知识新材料进行针对性的能力训练也是必需的。 教师要加强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加工、整理、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那种把个人的学科知识停滞在最后的学历教育阶段,然后在漫长教学生涯中以饱学之士般的自我反刍,却无一点吸收新鲜养分的迫切需要,在陈旧破败的经验泥泞中懒洋洋地滚爬,甚至数十年不看一本学科专业著作、一篇学科专业的状况,恐怕是行不通了。学科专业素养的不断更新和全面提高,这也是专业化成长的一个很基本、很重要的努力方向。 (本文参考了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的文章:2008年上海秋季高考地理评析?地理) 作者 周光明 上海市闵行区第三中学 zgme@sina.com 长江口口 4
/
本文档为【从“武汉城市圈分析”一题看高考的一些变化.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