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国内外研究现状

2017-09-06 8页 doc 21KB 2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3097

暂无简介

举报
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十分重视对波兰尼的研究。欧美学术界对波兰尼的研究资金和人员的投入较大,研究人员遍布了人文和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问题设计面非常广泛。可以说,国外学者对波兰尼的研究是有组织、有规模的。这也说明波兰尼思想博大精深,令人深省,而且波兰尼思想非常开放,能够使得人们感受到时代跳动的脉搏,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波兰尼是一位不可等闲视之的学者,因为看其身后的研究动向是衡量一个学者思想水平的标志。从他去世后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量的学术团体和学者对波兰尼进行研究,极大的推动了波兰尼理论的传播和创新。20世纪70年代...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十分重视对波兰尼的研究。欧美学术界对波兰尼的研究资金和人员的投入较大,研究人员遍布了人文和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问面非常广泛。可以说,国外学者对波兰尼的研究是有组织、有规模的。这也说明波兰尼思想博大精深,令人深省,而且波兰尼思想非常开放,能够使得人们感受到时代跳动的脉搏,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波兰尼是一位不可等闲视之的学者,因为看其身后的研究动向是衡量一个学者思想水平的标志。从他去世后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量的学术团体和学者对波兰尼进行研究,极大的推动了波兰尼理论的传播和创新。20世纪70年代初,由很多专家学者组成、成员遍布世界各地的“波兰尼学会”成立。该学会为那些对波兰尼思想感兴趣的成员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每年的11月底,在北美的一个大城市召开一次学术交流会。该组织以《传统与发现》(Tiadition and Discobery)作为波兰尼协会在北美和英国的期刊。还成立了一个电子讨论小组,由对波兰尼感兴趣的人申请加入。最初由澳大利亚学者施特伦?雅各布负责具体的联系工作,申请加入的成员以电子邮件或电话、传真的方式参与讨论。该学会于2004年9月拥有了自己的网站。波兰尼协会的会刊是期刊《Convivium》,于1975年创刊,1988年停刊。20世纪90年代初,在布达佩斯城——波兰尼的出生地成立了一个名为“波兰尼自由哲学协会”(Michael Polanyi Liberal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MPLA)的研究团体。该协会于1992年出版了用匈牙利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发表研究波兰尼思想的论文的会刊POLANYIANA,成为研究和传播波兰尼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的阵地。Appraisal杂志把对波兰尼思想有特殊兴趣的人联合在一起,着重探讨建构论哲学和后批判哲学。该期刊由英国哲学家艾伦博士主编,于1996年春季出版了首次刊物,此后每年出版年两期。2004年4月举行了今年的学术交流年会,主题是“21世纪的人”。于1999年10月,由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中部韦科、世界上最大的浸信会大学——贝勒大学的教授William Dembski主持成立了“波兰尼中心”,成为了一个联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地,依托贝勒大学原来的信仰与学问研究会,力图在科学和宗教间寻求新的对话。由因果皇家化学协会设立,目的是奖励那些在化学领域有突出贡献 者的“波兰尼奖章”,是对波兰尼贡献和知名度的认可。遍布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获得了该奖项。近几年,一批研究成果纷至沓来,一些引介工作为中国学者提供了研究波兰尼思想的突破口。《个人知识》在2000年由许泽民翻译,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自由的逻辑》在2002年由冯银江、李雪茹翻译,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科学、信仰与社会》在2004年由王 翻译,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世纪80年代初,刘仲林、李本正先生摘译了波兰尼的《人类的意会知识》,刊载在《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上。被注册为挪威卑尔根大学科学论中心博士候选人、学位论文题目:Towards a Reconstruction of the Theory of Tacit Knowledge,内容主要是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和米歇尔?波兰尼的哲学。他在各类杂志上发表论文达10篇之多。 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波兰尼的思想在国内外早有有识之士关注了。但是读者对波兰尼思想把握上显得比较困难,因为波兰尼的思想宏大又微观,严谨又庞杂。而且波兰尼思想发展的轨迹是沿着后现代的批判方式向前推进的,他本身不属于任何学院哲学的流派,但有涉及众多的领域,这一发展路径使国内不少学者对其理论的深度和革命性产生怀疑,认为不值得认真的对待,甚至对其思想产生不顾一屑的想法。再者,由于波兰尼对马克思思想过激的批判,正由于他过多的关注政治和形态问题,所以国内学术界对其思想的精华部分也一起放弃了。因此,波兰尼的思想的研究在我国学术领域长期受到冷遇,这可以说是学术界的一件憾事。 目前,国内外对于波兰尼思想的研究还出起步阶段,研究者的视角不同,见解各异,导致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 1、研究分散,学者之间没有形成对话和交流机制。由于研究者都从各自的学科需要出发,使得既有的研究成果都分散在不同的学科之中,很难建立起互通的关系。 2、对波兰尼的思想没有整体把握。波兰尼的思想涉及面很广,经历了不同的时期,提出的各种理论侧重点各异,而且其理论都是围绕着一个线索——对“科学的本质及其合理性”的哲学反思。人文性科学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具体体现。 但研究者对此研究不分层次、不分重点。能反映整体风貌的研究成果偏少。 3、大部分成果局限于对理论成果的叙述和介绍上,比较注重其结论,而相对忽视其理论的内在逻辑发展过程和思想内涵的演变。 4、扭曲了一些概念,甚至在理解上存在批判的武断性。波兰尼的概念数量庞杂,这可能也是起因于他很喜欢创造“概念”。但有学者想当然的猜测导致了一些概念意义上进行扭曲。比如,默会理论中的“识知”概念必然导致认识的“相对主义”。 另外,波兰尼的思想体系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具有一贯的内在主题。但有的研究者只抓枝节不顾整体,理解较肤浅,导致了理解的片面和武断。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方向 本文主要从波兰尼的知识观入手进行解读,探究波兰尼知识观下深层次的意义。波兰尼知识观笔者认为分为以下两点: 1. 个人知识观 波兰尼针对历史的理性主义知识观和经验主义知识观提出了“个人知识”的概念。传统的知识观把知识的个人的、人性的部分从知识中剔除,认为知识是主观和客观相分离的,而在波兰尼看来,知识和个人相关,波兰尼认为,人类认识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充满艺术的过程,每一项充满艺术的过程,都夹杂着识知过程的的客体——热情洋溢的个人的参与。人们对知识的追求就是对美的追求。波兰尼还认为,知识具有默会的成分,是一种不可言传的一种成分。和个人的经验、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息息相关,从这个上面来说,知识具有个人性。 2. 缄默知识 缄默知识有它提出的特定背景,主要有哲学知识背景,心理学知识背景。而缄默知识又分为私人性知识和社会性知识。缄默知识这种知识形态是以个体经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是具有私人性的。人们在各自生活、生产实践中,各自获得的经验和感受都是不同的,获得的缄默知识是不一样的,有的甚至无法直接用语言来交流。因此,缄默知识是具有私人性的,而且缄默知识与认识者这个个体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的整体。缄默知识的存在必须以认识者个体为载体,也就是说,缄默知识的获得必须是一种身临其境、认真以后的一种体悟的过 程,不能以一般的社会性知识的方式传递,而只能让认识者自己去亲身体验。也就是说,缄默知识一旦脱离了认识者个体成为了社会性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实际上也就不存在了。因此,认识者个体的身体和心思的参与是获得缄默知识的必经之路。缄默知识不仅是技术性知识的一种,也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明确表达的知识。 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界、利用自然界的一种手段,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技术发展的历史。波兰尼发现,人们所认识的多于人们所能告诉的。缄默知识它依靠个体的体验、直觉,高度依赖于行为本身,植根于个体所处的环境,不能学习。缄默知识的传递虽然可以通过图表、词语等,但这只是一种辅助工具,最终的获得还是要依靠个人实践,是一个个人艰难的总结和不断认错的过程。 在对知识观进行解读的同时,也让我们对它的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波兰尼知识观的意义主要分为以下8个方面: 1知识观的人文价值 波兰尼认为,知识具有很大的价值,而且这种价值具有“人文性”,所以他一直反对知识只是所谓“价值中立”的看法。知识所具有的价值,其实说到底就是一种人文价值,它是知识不可分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知识所具有的人文价值,既具有其内在的价值,又具有对人“美”的价值和“善”的价值。波兰尼认为,纵观整个文化体系,知识的价值和人文价值其实是统一的。 2科学知识的内在价值 在波兰尼看来,确定性和系统贴切性是知识所固有的,内在兴趣是来自科学以外的。这三个因素互相促进、互相竞争。一项知识具有上述三个因素越齐全,就越被认为是重要的,也越是对人类有价值。在应用这项知识时,一个因素欠缺时,就又另外的两个因素的接触性来补偿。 3知识的审美价值 知识的亲和力是来自于知识内在的美。人们追求知识时,实际上就是追求美和真的过程。当人们为发现知识而思索,为发现知识而不懈追求时,我们的思想就会被美的思想所吸引,心中期待这美的答案;心灵之美在发现的重要线索中沉迷,不屑追求过程中,因为找到了结果而沉醉于发现之美中。 4知识的甄善价值 波兰尼认为,个人在认知过程中,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处处都体现了一种高度的责任感,需要人类的每一项行为都负起责任来,这是科学道德的真正意蕴所在。纯粹的科学推理是不能破坏人的价值的,只有当科学家宣布自己的最终研究结果时,才能奏响埋藏着个人道德的的调子。 5知识的社会价值 波兰尼认为知识不是因为其自身而存在的。知识虽然具有其内在价值,但知识的存在并不仅仅是因为这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知识具有社会价值。 6知识与技术的关系 知识与技术之间虽然界限分明,但一直在实现这过渡。使用技术的过程也是使用某种经验知识过程,而这种知识往往就是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发明依赖于已知的经验知识,但在发明的探索过程中,往往会附带有某种新的发现。所以发明和发现又是互相促进的。波兰尼认为知识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 7知识与社会的关系 在波兰尼看来,纯粹的科学知识的合法性就在于其服务于本身的目的,服务于对真理之爱的知识发现,科学的本质就在于对知识本身的爱,而知识的功能不是我们关注的首要内容。科学知识的内在价值比物质福利还要珍贵。 8科学知识的社会作用 在波兰尼看来,人们对待科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应该从纯粹的科学知识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应用性科学知识的社会价值两方面来看待。科学的发展意味着人的发展,意味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所体现的价值正是人的价值的体现,正是人类社会价值的体现。 最后,笔者认为应该对波兰尼知识观的教育意义进行解读,可以分为以下两点: 1. 波兰尼知识观对教师教育的意义 缄默知识观给人类的实践活动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与人类所有的实践活动一样,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收到教师已有相关知识的支配。教师首先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知识,这种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知识基础,对知识的建构指引教师 的实际教学行为。缄默知识观使得我们对教学实践活动的运作机制和特性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这种新的知识观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育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对于学校教育,要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要倡导教师教育的体悟教育,让教师在实践活动中来实现专业化发展的目标,促进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为了达到这个效果,应从教师教育的侧重点、教师中要注意教学实践环节,提高教师培训效果的有效方法是促进教师反思这三方面入手。 2. 波兰尼知识观对教师的意义理解 波兰尼知识理论非常丰富,对于中国现代的教育实践和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波兰尼所否定了我们以往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中所依托的知识理念,波兰尼的“缄默知识”是我们过去的教育中所忽略的一种知识种类,而这种知识种类又正好无时无刻的贯穿于人们进行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中。 四、参考文献 1、郭秀艳著:《内隐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刘仲林:《新认识一中华精神第一探索》,大象出版社1999年版。 3、【英】迈客尔?波兰尼著,许泽民译:《个人知识—迈向后批判哲学》,贵州人民出版200011。 4、【英]迈客尔?波拉尼著,彭淮栋译:《意义》,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5年版。 5、【英1迈客尔?波拉尼著,彭淮栋译:《博蓝尼讲演集》,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5年版。 6、[英]迈客尔?波兰尼著,冯银江、李雪茹译:《自由的逻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7、【英】迈客尔?波拉尼著,王靖华译:《科学、信仰与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钱振华著:《科学:人性、信念与价值》,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未发表。 9、张祥龙主讲:《朝向事情本身》,团结出版社2003年版。 10、黄瑞雄:《科学知识到底是什么》,载《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年第8期。 11、刘仲林:《意会理论:当代认识论热点—庄子与波兰尼思想比较研究》,载《自然辩证法讯》,19l。 12、石中英:《关注缄默知识深化教学改革》,载《人民教育》2004年第3期。 13、石中英:《缄默知识与教学改革》,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14、石中英:《波兰尼的知识理论及其教育意义》,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5、郁振华:《波兰尼的默会知识论》,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第8期。 16、袁振国:《教师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新阶段》,载《理论探索》2003年第n期。 17、张民选:《专业知识显性化与教师专业发展》,载《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 18、张广君:《教学存在的发生学考察:一个新的视角》,载《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
/
本文档为【国内外研究现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