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1低檐暗灯咿呀声十年一瞬川剧梦(组图)

1低檐暗灯咿呀声十年一瞬川剧梦(组图)

2017-11-12 4页 doc 15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1210

暂无简介

举报
1低檐暗灯咿呀声十年一瞬川剧梦(组图)1低檐暗灯咿呀声十年一瞬川剧梦(组图) 在内江,有一对值得大家感念的夫妻。十年前,63岁的胡英和72岁的林泽良开办了内江唯一的民营川剧团“英英”川剧团,只为传承川剧文化,让内江的老人们能有个看戏的去处。十年后,73岁的胡英和82岁的林泽良,已经为这个剧团投入了30万元,并且,还将继续投入下去。为文化坚持 入不敷出仍旧坚持十年 “来看戏的都是些老人,他们是这里的常客,这里是他们精神的寄托,同时我也想把这种文化发扬出去,就是想坚持。” —胡英 从半年前起,每天下午2点,内江市市中区阴家巷的一栋老房子里,都会传出咿咿呀呀的唱戏...
1低檐暗灯咿呀声十年一瞬川剧梦(组图)
1低檐暗灯咿呀声十年一瞬川剧梦(组图) 在内江,有一对值得大家感念的夫妻。十年前,63岁的胡英和72岁的林泽良开办了内江唯一的民营川剧团“英英”川剧团,只为传承川剧文化,让内江的老人们能有个看戏的去处。十年后,73岁的胡英和82岁的林泽良,已经为这个剧团投入了30万元,并且,还将继续投入下去。为文化坚持 入不敷出仍旧坚持十年 “来看戏的都是些老人,他们是这里的常客,这里是他们精神的寄托,同时我也想把这种文化发扬出去,就是想坚持。” —胡英 从半年前起,每天下午2点,内江市市中区阴家巷的一栋老房子里,都会传出咿咿呀呀的唱戏声,以及热闹的锣鼓声。阴暗潮湿的场地内,坐的都是些白发苍苍的老人家。他们每天只需要花15元钱,便能听一下午戏,外加一杯免费的茶。 这个他们休闲娱乐的方式之一,却是另外两位老人十年苦苦坚持的事业。为了这份事业,林泽良每天要负责买菜、拉二胡、写剧本、找演员等工作;胡英,则要拖着多病的身体,穿梭在剧场中卖票、泡茶。 实际上,尽管两位老人为了自己的川剧梦,放弃了舒适的家,跟演员一道住在阴暗潮湿的剧场内,十年来川剧社仍然持续亏损。10月28日下午,卖完票后,胡英像往常一样,端着盒子算账。“46张票,算可以的了,演员的工资够发了。” 林老先生算了一笔账,以现如今为例,每天的支出需要近800元。现在剧团总共有17人,包括演员和煮饭打杂的,每个人的工资都是日薪算,十天一结。高的日薪有80元的,低的也是35元。加上1600元每月的租金,水电费等,一个月需要支出近三万元。整个剧场坐满接近100人,而每天剧场的上座率不到50%,二三十个人看戏是家常便饭,即使以50人计,门票收入为750元,也收不回成本,这还没有算上额外支出的费用。 今年年初,原来的剧场租金上涨至3000元每月,迫于资金压力,英英川剧团从东兴廖庙坝子搬到了现在的阴家巷。搬家和重装戏台,又花去了两万多元。这些超支的部分,全部由 林泽良每月三千多元的退休金以及女儿的支援补贴。 为梦想坚持 文艺“夫妻”追梦川剧 “有啥子,她喜欢的嘛,我必须支持。一开始女儿们都反对,我就给她们做工作,你们妈妈就喜欢这个,这个是她的梦想。如果你们希望她晚年过得开心,那就不要反对。” —林泽良 胡英本是乐山人,14岁开始学京剧,后来因为更爱地方戏,便转学川剧,后来跟随师兄师姐到了内江。以前,胡英是唱花旦的,她最爱的是《花田写扇》和《拾玉镯》,也是她唱得最好的两出戏。 1966年,通过铁路俱乐部的文艺活动,胡英认识了会萨克斯风、会黑管、会二胡的文艺男青年林泽良。交往两年后,两人于1968年结婚。由于林泽良当时在内江机务段工作,为了照顾家庭,胡英便离开了川剧团,成为全职家庭主妇。由于热爱川剧,此后的几十年间,她一直和曾经的同事以及喜欢川剧的戏迷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各种原因,她和老朋友们更多地只能通过电视或收音机看戏、听戏,“无法现场看戏”的现状一直困扰着她。 2004年,在众多戏迷爱好者的鼓励下,胡英决定将几十年勾勒的想法变为现实,当时她有一个坚定的支持者叫做李兰英(已逝世),因此,她们把这个剧团取名为“英英川剧团”。当她把这个想法告诉林泽良时,得到了老伴的支持。林泽良拿出五万多块钱,在东兴区廖坝子租了三间房,简易装修,购置家当,邀约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民间艺人便开业了。从2004年至今,从当初三四块钱一张的票,卖到如今的十五块钱一张,一演就是十年。 当年从川剧团离职时,胡英并没有编制。因此,几十年间,家里的一切开销都由林泽良负担,连这个剧团也是如此。十年来,亏损的30余万元,大部分是林泽良的退休工资,小部分是他们女儿给的。“有啥子办法,她喜欢的嘛,我必须支持。一开始女儿们都反对,我就给她们做工作,你们妈妈就喜欢这个,这个是她的梦想。如果你们希望她晚年过得开心,那就不要反对。”林泽良说这些话时,脸上一直带着笑意。如今,退休后的大女儿在剧团帮忙煮饭,女婿则负责剧场的灯光、音响设备。 川剧团素描 演员窝在床边化妆 在狭窄的剧场里,木质结构搭建的二楼看台上,简易的隔着七八张床,就是演员的住所。他们大都来自于内江周边县市,爱好川剧,多是自学成才,胡英称他们为“民间艺人”。每天下午一点半,他们就窝在床边往自己脸上涂脂抹粉,这里没有化妆间,没有更衣室,甚至连像样的厕所也没有。在他们的脸上,似乎看不出情,只是安静的坐在镜子面前,按部就班,唯有在舞台上,穿着旧戏服,随着剧中人的情绪而起伏,似乎才是熠熠生辉的。 排练时间只有一上午 他们之中,最高的日工资为80元,最低的,只有35元。事实上,跟有编制的川剧演员不同,这些“民间艺人”从来没有长期排练同一部戏的机会。据林老先生介绍,民间剧团为了吸引观众、留住观众,必须每天出新戏,对演员的也很“苛刻”。“导演上午就把演员找来,说一下大概的故事情节,台词就由他们自己去想,然后排练,下午就要演。如果完不成,那对不起,只能请他(她)另谋高就。” 演员领完工资就走人 十年间,林胡二人已不知迎来送往多少“民间艺人”。事实上,在四川省的民间川剧团圈子里,大家的消息都是相通的。“知道哪个班子的演员离开了,我们就会跟他们联系,问他们愿不愿意到我们这儿来演。其他班子也是一样的,从我们这里出去的,马上就会收到其他班子的邀请。我们是十天结一次工资,很多人都不会提前打招呼,领完工资就走人了,这些年,我们也习惯了。” 剧团火光渐弱文化遗产亟待扶持 最近一段时间,每晚饭后,林老都会伏案桌前,细心地整理一份汇报材料。本周日,他们邀请了内江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来看演出—全是他们剧团最好的折子戏,希望能获得官方的关注与帮 助。“我们不求赚钱,只希望政府能给一点补贴,让这个剧团能够撑得久一点。光靠我的退休工资,我也不知道还能撑多久。她(胡英)不想这个文化无人传承、无人欣赏,我也不想她难过。” 庞伟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王瑶摄影 刘野君子堂www.junzitang.cc wkcs
/
本文档为【1低檐暗灯咿呀声十年一瞬川剧梦(组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