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优秀的文学作品从生活中来

2017-10-07 3页 doc 13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14050

暂无简介

举报
优秀的文学作品从生活中来优秀的文学作品从生活中来 一部文学作品,如果不从火热的生活中来,不反映人民在生活中的甘苦与奋斗,矛盾与困惑,不深入和了解人的心灵,又如何能深刻揭示人性,反映复杂的社会矛盾,表达人们对理想的向往和追寻, 最近,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关于莫言获奖的理由和因素,也有各种各样的评判和议论,见仁见智。然而我以为,有一点是十分肯定的,那就是莫言的作品是从他的“高密东北乡”厚实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换句话说,他的创作根植于生活的沃土中,不是凭空从试管中培养出来的。 由此可见,生活还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中国作协...
优秀的文学作品从生活中来
优秀的文学作品从生活中来 一部文学作品,如果不从火热的生活中来,不反映人民在生活中的甘苦与奋斗,矛盾与困惑,不深入和了解人的心灵,又如何能深刻揭示人性,反映复杂的社会矛盾,表达人们对理想的向往和追寻, 最近,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关于莫言获奖的理由和因素,也有各种各样的评判和议论,见仁见智。然而我以为,有一点是十分肯定的,那就是莫言的作品是从他的“高密东北乡”厚实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换句话说,他的创作根植于生活的沃土中,不是凭空从试管中培养出来的。 由此可见,生活还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中国作协每年都在组织作家深入生活。但是,随着当今社会的逐渐市场经济化,我们的文学创作,客观上却与生活越来越疏离了。有些作家似乎只需关起门来“码字”,不管是现实题材还是历史题材,只要在网上寻些资料,一天几千、数万字便可以凭想象和感觉流水般地写出来;然后再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宣传推销,一些作品便成功地“畅销”了;而且用同样的方法,似乎还可以戴上诸多奖项的桂冠。 然而我一直纳闷,一部文学作品,如果不从火热的生活中来,不反映人民在生活中的甘苦与奋斗,矛盾与困惑,不深入和了解人的心灵,又如何能深刻揭示人性,反映复杂的社会矛盾,表达人们对理想的向往和追寻,因此,我一直觉得,我们不能在批判和抛弃文学创作 中的极“左”观念后,将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作家、艺术家与生活的关系,永远不能割断。 正巧,近日我读到了《解放日报》的一篇“周末访谈”,题目是《寂寞是作家最好的生存状态》。文章介绍了上海作家竹林三十多年如一日,沉在沪郊农村深入生活,写出了十多部具有厚重生活意蕴的长篇小说和其他一批文学作品。尤其是最近在《中国作家》杂志上发表的她的第三部反映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魂之歌》,深入地抒写了那一代年轻知识分子的人生、灵魂和命运之旅。 作家竹林,我是比较熟悉的。她平时生活低调,不善言辞;早在1979年,就以全国第一部真实反映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生活的路》而享誉文坛,并且很受前辈作家茅盾、冰心、萧乾等的赞赏。然而她并未躺在成绩上,而是自甘寂寞,默默无闻地长期坚持在乡下体验生活,辛勤耕耘,将自己人生的大部分时光(包括全部青春年华)全都沉浸在最基层的生活中。这样的作家,在作家群中是不多见的。这样锲而不舍的坚持,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我一直以赞赏和关注的心情注视着她的文学创作,也在思考着她的这种执着对文学创作界的普遍意义。《解放日报》的这篇报道,正好表达了我心中的这种愿望。 由此,我认真读了《中国作家》上她的这部新作。我发现,作者在她的第三部知青小说中,对那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开掘和认识。如果说她的第一部知青小说《生活的路》开了知青文学的先河,那么,第二部《呜咽的澜沧江》,已经深入到了那一代青年人的思想层面上, 对那一段生活进行了认真的反思。而这第三部,则是作者站在当今时代的认识高度,从人性、人的灵魂的深度上,从理想和信仰的矛盾冲突中去思考和追寻人生的价值和地球村的大爱精神了。同一个题材,对生活的深入和理解的程度越深,作品的思想内涵也就越深沉和厚重,这也正好验证了作家对生活的体察程度逐步加深且永无止境。 在《魂之歌》这部长篇里,作者在涉及理想、信仰等内容时,是依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客观地将它们放在人性和人的灵魂的复杂性和纵深度上去思考和探索。而在展示这一切的时候,小说也注意到了当代读者的阅读特点,故事构建曲折、惊险甚至诡异,瑰丽奇幻的亚热带异国风光及民俗特色描写,读来引人入胜。然而,故事再诡异曲折,对人性和人的灵魂的揭示再深入,也没有当今一些作品用来吸引读者眼球的血腥、暴力和性的展览。这部50多万字的长篇,文字清新秀美,十分干净。同时,作者始终不忘对人性中的丑恶欲望进行批判和抨击,对真善美竭力弘扬,使整部作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 我为竹林又将自己的创作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高兴,也期望她继续在生活的沃土里培育出更多更鲜美的果实。同时,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作家、文化工作者能像竹林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创作出不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更多的优秀作品来。
/
本文档为【优秀的文学作品从生活中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