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数学教学案例——一千克有多重

数学教学案例——一千克有多重

2018-03-17 4页 doc 15KB 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886

暂无简介

举报
数学教学案例——一千克有多重数学教学案例——一千克有多重 一千克有多重 即墨市第一实验小学 张玲 我校承担青岛市“情境串教学法”课题实验已经4年了。作为实验轰教师,我在教学中发现:一系列数学情境串的创设,能够快速地把孩子们带进有趣的拘数学王国,使课堂教学气氛进一步活跃,孩子们学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但是从人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要经历一个由“动”到“静”的过程: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情境的热情和行动,也要有对知识的思考应用和内化 在教学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与克的认识”时,我结合教材创设的一组贴近孩子生活的情境串,准备了大量的学生熟...
数学教学案例——一千克有多重
数学教学案例——一千克有多重 一千克有多重 即墨市第一实验小学 张玲 我校承担青岛市“情境串教学法”课题实验已经4年了。作为实验轰教师,我在教学中发现:一系列数学情境串的创设,能够快速地把孩子们带进有趣的拘数学王国,使课堂教学气氛进一步活跃,孩子们学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但是从人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要经历一个由“动”到“静”的过程: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情境的热情和行动,也要有对知识的思考应用和内化 在教学青岛版数学三上册““千克与克的认识”时,我结合教材创设的一组贴近孩子生活的情境串,准备了大量的学生熟悉的感性材料,使每个孩子都能充分参与活动。课堂上我通过让孩子们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方式来加深对“千克”、“克”的认识,课堂教学异常活跃。“我会„„”、“我上去„„”、“我来”、“我说„„”类似的话充盈整个课堂,激情在参与中进发,笑声在探索时飘荡,快乐在成功后洋溢。在我看来,这是教学最扎实的一单元,孩子们积极的学习态度使我对教学充满了自信。都说这一单元很抽象,孩子们掌握慢,我看没那,么严重吧~ 可是不久的单元小测验给了我当头一击:虽然班里大多数孩子对本单元的学习掌握不错,但测验显示班里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学得不好,甚至有2名学生对哪些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哪些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称量仍然一塌糊涂。我非常气愤,同时回想起当时的课堂教学情景:这2名学生在课堂上也是相当活跃,动手操作时他们和别人一样忙碌,整节课兴奋的笑容一直挂在他们脸上,包括做课堂练习的时候„„ 我强压怒火把2个孩子带到学校对面的超市: “每人拿一袋洗衣粉,用手掂一掂,体会一下物品在你手里的感觉。”“找一找上面的标签,看看写着多重。” “再掂一掂,记住刚才这一千克物品的重量,尤其要记住它在手中的感觉。”我眼睛微闭做出深刻体会的样子,这时,两个孩子也模仿我的样子眉头微锁,一边用手掂,一边嘟囔着“1千克”。 “你再拿一袋盐掂一掂。你感觉这袋盐比一袋1千克的洗衣粉轻还是重,”“好像轻一些”,“不要用好像,你可以一手拿盐,一手拿洗衣粉,掂一掂,比—比。”两个孩子一边掂一边笑了:“洗衣粉重,盐轻。”“现在你拿2袋盐与一袋洗衣粉比一比,谁轻谁重。”两个孩子边掂边说:“好像一样重。”“你再掂一掂,慢慢体会一下,是不是‘好像一样重’,”两个孩子一边继续掂一边交流了一下眼神,终于异口同声地说:“一样重。”“你可以看一下标签来证实一下。”一个孩子争着说:“一袋盐500克,两袋盐1000克,一袋洗衣粉1千克。”另一个孩子也不甘示弱:“完全一样重。”第一个孩子一边掂着,体会着,一边自言自语“一样重”。看到他们可爱的样子,压在我心中的怒火消失了。“你们仔细体会1千克物品的感觉。”两个孩子如释重负,好像都学会了似的,我又提出新的要求:“从现在开始咱不看标签,看谁能掂出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也是1千克。”经过几番掂试,两个孩子能够从商品柜中寻到大约1千克的物品,并能说出一些比1千克重的物品了。 当我确认两个孩子掌握差不多时,我带他们来到儿童食品专柜。“这些食品你经常吃到、看到、摸到,你认为它们一袋的质量比1千克轻还是重,该用什么做单位,”“用克做单位。”“那么咱们做一个竞猜游戏:看看谁能抢先猜对哪一袋食品的质量。”两个孩子精神振奋,马上行动起来。一开始,两人没有猜对的,甚至相差很大的,我就允许他们先掂再猜,看完标签再掂并进一步体会,经过几个回合,孩子们猜测的结果与标签的差距开始接近了,我开始表扬他们。当掂到波力海苔时,两个孩子对视了一下,说:“很轻,特别轻。”我进一步提醒:“跟刚才你掂的方便面比呢,”“差很多。”我不说话,期盼着他们两人的回答,过了一会儿,一人先开口:“跟刚才那个20克重的感觉差不多。”另一孩子说:“我感觉好像跟上课 掂的乒乓差不多。”我让孩子们看了看标签-12克。“今天你们进步很大,不但记住一些商品的质量,还学会联系原来物品的质量来猜这个波力海苔的,老师决定买下2包波力海苔作为你们两人的奖品,不过你们得先算出2包的质量。”“12 +12 = 24(克)。”“用手掂一掂二十几克与十几克感觉有何不同。”两个孩子眨巴着大眼睛在感受,我趁机付了款。 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思考: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串教学中,课堂气氛活跃了,孩子们的思维也活跃了,但在一部分孩子中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虽然刚才的个别辅导没有课堂上的热闹景象,但两个孩子却学会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悟到:热闹的课堂教学中,过于活跃的气氛使部分学生只关注了表面形式,一方面,他们确实得到了“个性”的张扬,但另一方面,他们也失去了很多,比如产生过于浮躁自负、注重外在表现的心理,不能从内心体会数学美,更不可能对数学产生真正的兴趣。怎样才能使这部分学生真正融入数学情境串中,避免在“活跃”的课堂教学中滥竽充数呢,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识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串要张弛结合。既要创设能活跃气氛的数学情境,张扬孩子们的数学个性,也要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安静的学习中思考、内化,不断完善数学思维品质,体验数学的思想方法。当组织了激烈而紧张的辩论后,不妨创设一组情境串让学生静静地梳理自己的思维;当孩子们在活跃的动手操作、活动实践后,不妨安排他们静下心来会或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总结一下学习的方法,概括一下收获的成果,进一步深化和巩固新知识;当孩子们自以为都学会了时,不妨给他们泼一瓢“冷水创设一个更高要求的数学情境,让孩子们真正感觉到“天外有天”;当孩子们遇困难或疑惑时,教师不妨“卖卖关子”,使学生欲罢不能而尝试思维。给学生提充分的思考空间是新课标的要求,教学生学会思考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老师要给学生创造安静思考和记忆的空间,让学生用心静静地去体会、感知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教师要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耐心等待一下,让孩子们自行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腾出一点时间帮助学困生迈过某个坎儿,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会得到不同的提高。 总之,情境串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将复杂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其目的是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中获得知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善于把握自己所创设的每个情境串,不要被热闹的课堂气氛所迷惑,灵活地驾驭课堂,使情境串教学动中有静、静中孕动、动静结合,最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选自刘仍轩《串出精彩》P186~188)
/
本文档为【数学教学案例——一千克有多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