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关爱留守儿童

2017-08-31 9页 doc 22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083599

暂无简介

举报
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同享一片蓝天 ——二姜小学公共政策研究课题 问题存在: 二姜地处江都市的东部,当地经济条件落后,乡镇企业薄弱。许多家庭为了解决自身的生活问题,纷纷外出打工。如今十户居民中就有七八家劳动力在外地,而且打工地点也离家较远,有远在内蒙、西藏的,较近的也有南京、昆山的。因此他们常年在外,一年只有过年才回家一次,而且停留时间也较短。这些家庭的子女也只能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在农村有一大批未成年小孩被留守在家,成为“留守儿童”。社会和经济向前发展,社会人员广泛流动,使农村千千万万的“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同享一片蓝天 ——二姜小学公共政策研究课 问题存在: 二姜地处江都市的东部,当地经济条件落后,乡镇企业薄弱。许多家庭为了解决自身的生活问题,纷纷外出打工。如今十户居民中就有七八家劳动力在外地,而且打工地点也离家较远,有远在内蒙、西藏的,较近的也有南京、昆山的。因此他们常年在外,一年只有过年才回家一次,而且停留时间也较短。这些家庭的子女也只能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在农村有一大批未成年小孩被留守在家,成为“留守儿童”。社会和经济向前发展,社会人员广泛流动,使农村千千万万的“留守儿童”无法享受正常的家庭教育而出现一系列问题,这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的社会问题。而当前的公共政策中没有健全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监护体系的,因此不仅需要在人文关怀上,更需要在制度保障上,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现象调查: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这些正值生长发育、接受义务教育、思想启蒙初步形成的留守儿童们,往往无法享受同龄孩子的“花季”、“雨季”,留守儿童在身体发育、智力水平、学习成绩、思想品行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儿童。 一、情感缺少 1、近一成“留守儿童”感觉“被遗弃” 多数农民工每年回家一次,有的几年不回家。酿成孩子和父母亲之间的感情生疏,缺乏完整的亲情和交流。有许多孩子甚至都记不起父母的样子,当问起他们是否想念父母亲时候,他们会轻轻的说“不想,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但是,透过孩子们眼神中的失落和怨恨,我们能感受得到,他们对于亲情的渴望~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并缺少联系,使孩子性格极易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情感相对冷漠、人际交往能力差。 二、教育缺失 由于父母外出流动到其它地区工作,因此,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在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构成比例中,由爷爷、奶奶、外公或外婆带的占了63.6%,其他亲戚带的占22.1%,自己生活的也占去5.9%。由于祖辈年龄较大,文化程度偏低,在教育引导孩子方面往往有心无力,只能管好孩子的温饱。同时,祖辈与儿童之间也更容易产生代沟,缺乏深度沟通,导致监护职责的浅层化。隔代的老人多对孩子溺爱放纵,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自私任性、蛮横霸道、易冲动、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有的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甚至沾染上打架斗殴、故意滋事的不良习气,出现违法犯罪行为。这已是农村留守儿童所带来的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与此相对的是,父母与留守子女沟通甚少,同时在有限的交流中,内容多为学习成绩和身体,精神和心灵的沟通则基本没有。调查发现,有36.7%的孩子从未到过父母工作地,有8.2%的父母几乎从不打电话或写信给孩子,21.4%的父母与孩子联系每月不足一次。 近七成“留守儿童”每天都想爸爸妈妈,留守子女与父母的分离使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得不到满足,往往只有50%的人可以健康成长。有近一成的孩子有过“被遗弃”的感觉,“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人”的占了近两成,而有极端行为倾向的比例虽然不大,如“想离家出走”占1.9%,“觉得生活没意思,想自杀”的占1.3%等,但因其后果严重,而特别值得重视。 三、安全缺乏 由于监护权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生活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由于父母疏于照顾,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等多种原因无法认真行使对儿童的监护权,安全保护意识不强,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 分析研究: 当前现象存在原因, 留守儿童这些问题的成因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由于外出务工父母的收入不高,居无定所,又被高额的“择校费”挡住,难以将孩子带在身边,只能交由家中的老人抚养,而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承担不了品德培养、学习辅导之责,使家庭教育处于真空状态。而学校教育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对待“问题儿童”难以管理。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多,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也使一些留守儿童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当前政策存在问题及分析, 关于政府: 首先,各级政府对民工的管理力度不够,民工问题向协调性方面发展不够。民工数量多,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管理民工事务,实行“流动儿童少年就读以流入地管理为主”的管理;对农村人口密集地区没有建立健全农村教育相应的保障机制,完善符合当地情况的相关 留守”儿童更多关心和温暖;而加快专门学校建设,鼓励、扶持针对民工制度,没有带给“ 子女的社会办学等做的还不够;而义务教育阶段的“禁止留级”制度也值得认真审视。 其次,基层政府组织,如妇联、团委、治保等,没有建立帮助机制,搭建起信息沟通平台,没有让社会各个层面的人都能真实关注到“留守儿童”的最新状况,没有为帮助留守儿童制定相关政策与制度。 再者,怎样使留守的孩子不留守,如何解决进城读书的费用、学籍等问题需要教育部门和政府共同商议。 关于学校: 首先,教育部门、学校未制定相关制度,对“留守儿童”没有给予特别关爱。 其次,学校应当有所作为。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关怀,多一点问候。比如通过造册登记,把每一个留守儿童的材料在案,通过“结对子”的方式,“亲帮亲,邻帮邻”,让在农村工作的党员、教师,常常关心这些孩子,嘘寒问暖等。 有效缓解现有问题的方式, 1.加强媒体宣传,引起全社会关注。 家庭暴力、艾滋病等社会问题的宣传,增强了社会的关注程度,对于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我们应该把留守儿童问题也提到政府桌面上,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强社会各方面和各层次人士对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权利的关注,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共同解决。大力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和监督,营造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的氛围。 2.加快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的步伐。 要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强社会支持,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待遇,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收费,改善民工子弟就学条件。逐步建立起社会监护体系。将留守农村的儿童与流入城市的农村儿童问题的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弟以切实的市民待遇,可利用城市中小学生源减少的机遇,运用现有教育资源,适当鼓励、帮助民工将其子弟带到城市上学和生活,充分发挥家庭的难以取代的教育功能。另一方面,特别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尤其是在制度和政策上,对双亲进城务工的留守儿童提供专门的支持。 3.切实加强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首先, 在学校教育方面,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更应该得到学校和老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农村学校班主任和教师要对这些儿童给予特殊的关爱,并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班集体温暖,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其次,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也要给予他们心灵关怀。在课程教学中灵活多样地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帮助他们了解知法、守法的知识技能;农村学校作为“留守”儿童的教育实施单位,应努力减少“留守”儿童从非正常渠道寻求精神安慰、感情寄托的可能性。学校应配备心理老师,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及时疏导教育。同时,学校可以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档案,跟踪观察、记录,配备“代理家长”,设置“亲情电话”,使留守儿童在学习之余,也能得到生活上的温暖;组织“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结对子”,学习生活上有所照应;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再次,加强对家长和“留守”儿童的教育引导,转变观念。开通家长热线,方便家长及时了解这些儿童的问题和与儿童的沟通。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多向管理,形成教育网络,真正形成临时监护人、学校、家长共同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教育网络体系。通过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联系与沟通,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研究。 4.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开办寄宿制学校。 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要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要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同时对农村留守儿童要进行有效的教育与管理。 5.发挥各方力量,在全社会形成一张覆盖到边、监护到底、关爱到位的工作网络。即: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依法履行法定监护人的责任;以基层党政组织为主体的村(居)管护网络,把对留守儿童的管理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一项重要职责;以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着重对有问题苗头的留守儿童进行对口帮助;以群团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络,为留守儿童送温暖、献爱心,予以亲人般的关怀;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法律保护网络,坚决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打击侵害留守儿童利益的犯罪行为。 最后,治标还需治本,教育体系改革才是关键。 政策提出: 政府应该从建立制度,巩固制度这个层面上去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 1、 建立长期的留守儿童监测制度。 要想真正了解农村留守儿童这个问题,就要建立留守儿童监测制度,明确监测办法,形成长期工作制度;在全局上整体地、动态地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 监测预测工作是提高宏观调控科学性、有效性和预见性的重要手段。要真正把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监测工作作为一项大事来抓。一是健全留守儿童情况监测机构,充实监测人员,形成一定的监测工作力量;二是要合理配置工作资源,形成留守儿童情况监测、留守儿童管理协同工作机制;三是要加强留守儿童监测网络和信息传递制度建设,要尽快在现有基础上建立起快捷递、随时畅通的信息渠道。 2、建立农村社区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 少年儿童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的责任。但是,就我国当前教育的现状来看,社会对少年儿童发展提供有效帮助的机构太少,在农村地区,由于基层就没有相关的少年儿童的社区教育组织,使得农村少年儿童的教育与成长发展在社区教育这一块尚处于真空之中。因此,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健全各自的教育功能,相互合作,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农村建立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可以考虑由基层学区和共青团牵头,联合妇联、工会、村委会、学校,共同构建农村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这些社区机构可由离退休教师、青年志愿者等人员构成。这对于保护农村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培育他们形成健康人格,提高其综合素质,沟通学校与家庭都会产生有利的影响。这是家庭、学校之外的另一种与孩子们互动的关系,同时也起到了一种沟通家庭、学校与孩子们之间关系的桥梁作用。 3、政府可以讨论出台《未成年人监护委托制度》,作为《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一个细则补充。即监护人出外务工,除第二监护人(爷爷奶奶)外,应该确定超出血缘关系的委托人和委托条件。 4、推动关注留守儿童政策措施的出台。一方面,要及时调整人口管理体制,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适当鼓励、帮助农民工将子女带到城市上学和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实行以流入地政府为主的财政供给制度,合理分担流动儿童的教育成本,同时取消入学限制和高额的借读费,并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对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异地上学的相关保障机制和法律责任 5、在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中,增加相关专题。 在师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中增加有关专题,让教师真正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不同处境,从教师素质这个根本点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有什么样的素质直接决定他(她)会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什么样的教育视野、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并影响教育有什么样的状态与结果。因此,教师素质高低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感知力,否则,教师就不可能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想法,也不可能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更不可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和时代要求的人来。在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进修、培训和在职学习中,增加有关专题,增强教师的相关意识,让教师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以适应学生群体不断变化给教师职业提出的新的要求。 6、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 社会组织是世界发达国家普遍有的帮助机构,其中帮助儿童是重要的内容。我国这个系统尚未确立,随着我国的发展,社会工作制度的建立应日益紧迫的需要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 7、修改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进一步加强其法律效力。 目前,《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国家的道德宣言,法律约束力还不够细化,操作性不强。在法律修改的进程中,应该将此法进一步修订完善,使之成为强有力的法律,以切实保护儿童生存、发展的权利。 8、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 改革户籍制度的核心并不在于完全取消户籍,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政府应制订和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流入的农民享有平等权利和社会权益。逐步实现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所在。 经验反思: 据目前研究来看,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似乎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滑坡;道德发展危机;违法行为趋多。那么,这些问题究竟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问题还是中国儿童的一般问题,是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还是社会转型期的整体问题,问题的表象与问题的根源之间究竟有多大的关联性,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它对儿童个体和社会的发展所形成的破坏性达到了何种程度等等,没有具体的调研我们并不清楚。如果不能准确地了解这些背景,我们的研究可能会偏离原有的方向。 另外,留守儿童因父母打工的时间、地域的不同,父亲单独出去打工,母亲单独出去打工,父母共同出去打工的不同,表现出的情况各不相同。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年龄等多种原因,在流动——留守,留守——流动中频繁变化,怎样找到变化的规律,进而找出解决的办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之一。而这些将会成为我们以后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
本文档为【关爱留守儿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