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服装性别转换――评男装女性化现象

2017-12-27 5页 doc 16KB 39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9945

暂无简介

举报
服装性别转换――评男装女性化现象服装性别转换――评男装女性化现象 摘要, 纵观世界服装史,服装的演变和风格的更迭向人们展示着人类历史的变迁,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人们思想意识形态的转变。服装发展至今,是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 本文主要从服装精神性的层面展开分析,贯穿整个服装发展史,探讨服装两性模式从无到有,从固有化模式到性别模式转换的过程 关键词, 服装 男装 女性化 精神 性差 中性 “男装女性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社会政治、经济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人们的衣食住行。政治的开明、开放或保守封闭,稳定与动乱,在服装中都能体现出来。如我国唐朝政治稳定而强盛,...
服装性别转换――评男装女性化现象
服装性别转换――评男装女性化现象 摘要, 纵观世界服装史,服装的演变和风格的更迭向人们展示着人类历史的变迁,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人们思想意识形态的转变。服装发展至今,是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 本文主要从服装精神性的层面展开,贯穿整个服装发展史,探讨服装两性模式从无到有,从固有化模式到性别模式转换的过程 关键词, 服装 男装 女性化 精神 性差 中性 “男装女性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社会政治、经济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人们的衣食住行。政治的开明、开放或保守封闭,稳定与动乱,在服装中都能体现出来。如我国唐朝政治稳定而强盛,因此带来了生活的繁荣、文化的发展,唐朝的纺织和服装,更是花团锦簇,闻名于天下,服装款式上出现了前所未有、后所不及的开放,成为中国服装史上的辉煌年代。而在10年动乱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同样由于政治缘故,中国方圆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遍布的只有军装绿和工装蓝 服装的美感是时代的产物,与艺术作品和文化思潮的结 1 合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品 1965年秋冬伊夫•圣•洛朗,YSL,的以荷兰抽象画家蒙德里安的几何绘画为主的作品,以及,第一次将燕尾服引入女装的中性服装,unisex,无性别化设计,,是波普艺术的重要代表 英国前卫设计师Vivien Westwood的朋克时装,以金属装饰、历史人物图案、不同面料的拼接以及舞台戏剧化的效果,呈现出几分怪诞戏谑的意味,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绝佳体现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人便具有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二重性。在成为社会人的行为过程中,一方面,服装是“为我”的,是依靠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实现的,另一方面,服装又是“为他”的,是个人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穿着起来的。服装是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表现的重要环节,它既要实现个性和自我的表现,又要符合社会规范,在心理学上叫做“社会赞许动机” 当今男装的款式和色彩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女性化的男装重新定义了男性气质,由粗犷、力量、沉稳转化为细腻、精致、温和的,面孔清秀、身形瘦削的“美形男”进入人们的视野,与美女一同成为被观赏的对象,人们传统的审美观念向多元化发展 这类“美形男”总能恰如其分地找到标杆人物。1998年, 2 在《第六感生死恋》中布拉德•皮特的精致造型让人们惊讶于这位美男的魅力。足球明星贝克汉姆喜爱美甲,定期美容,频繁变换发型,甚至穿着裙子上杂志封面,他被英国人叫做“最大的‘都市美形男’”。如果说是“西风东渐”,那么亚洲则是“美形男”更为肥沃的土壤。从木村拓哉到Rain,以及因《流星花园》而知名的花样男子F4 综上所述,“男装女性化”现象的产生,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影响、人谋求自我表现的需求心理的影响以及人审美意识的变迁、审美向多元化发展三个方面的影响 “男装女性化”的发展 男装设计理念的改变实质上是对传统观念中两性气质二元结构的质疑和挑战,以及对其中男性气质的解构和重建 众多世界知名品牌的发布会上,许多以往通常在女装中出现的元素符号都被大胆地吸收到男装的设计中来。男装造型突破以往棱角分明的硬朗形象,正装的肩部趋于宽松柔和,展示男性的平和随意。色彩鲜艳的刺绣出现在男式西服的领面袖口上,与深色西服形成鲜明对比,华美精致。男衬衫采用花卉印花丝质面料,在深暗沉稳的底色上,活泼的花型图案含蓄地表现着男性温和亲切的一面。鲜亮的色彩打造出多侧面的男性风貌,粉红、淡紫、橙黄等色调被广泛运用于男式衬衫中。淡化传统男性风格,塑造男性的多元形象成为时尚。提花镂空的薄丝状衬衣、在衣服下摆处装饰味道极 3 浓的流苏、低领口点缀以夸张的纹饰图案、耀眼夺目的花团锦簇的图案设计、纯度很高的艳丽色彩、剪裁贴身的西服、男式裙子、蕾丝花边等等,融入女装元素的男装璀璨妩媚。女性化元素的融入无疑是对以往男装的传统概念的颠覆 随着服装舞台上简约、解构风格的不断涌现,有人认为“如今的服装越来越中性化”,并有文章大胆预测,“未来的服装性别趋于模糊”,并以现代社会逐渐消除性别歧视,体现人格和男女平等作为理论支持。那么,服装的中性化、女装的男性化或者男装的女性化是否真的会导致未来的服装的性别模糊、向无性别化发展呢, 对此,笔者持有以下观点 从服装史可以看出,两性服装模式是一种人类文化现象,虽然其表现形式各异,但以性别差异形成两性服装的模式则是中西文化的共同点。两性服装以区别性别差异的表现形式转化为象征性别的符号。性别的对立与差异,是动物的原型、原质在外观上的表现,是两性在生理上以及生活上的基本区分,是客观存在的。这种认为“中性化服装可以消灭服装性差”、试图以服装中性化消除性别差异体现性别人格的观点,反映了认识上的混淆,混同了性别差异与人格差异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企图以人的社会性质替代人的生理性质和心理性质,以主观意志否定客观存在 一位人类学家曾经说过,人类是从两性到双性,最后到 4 无性的。笔者认为,这是从人对客观实在的认知的角度分析的,是指在心理上消除性差 人类的性别差异是一种永恒的存在,它不能消除两性心理互补,服装作为区分性别的符号由来已久,作为一种精神需要,也不可能消除 如同“波西米亚”风、复古风格等众多服装风潮一样,“男装女性化”作为一种具有流行性、周期性的服装风格,也会在一段时期内呈强化的流行,一段时期内呈弱化的衰退。两性服装可以相互转换、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但不可能绝对地性别模糊、消灭性差。服装用以标示性别的符号意义,将具有永恒的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 “男装女性化”只是服装两性模式转换的一个方面,与“女装男性化”、“中性化”并存。审美多元化、全球性的文化折中主义、文化的包容性的发展给服装的两性模式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传统的服装性别模式将源源不断地接受挑战 参考文献, [1]刘元风 胡月主编 服装艺术设计[M] 第一版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6.1 p14 [2]李当岐编著 服装学概论[M] 第一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7 p203 [3]李当岐编著 西洋服装史[M] 第一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9 p1――p100 5 [4]华梅著 中国服装史[M] 第二版 天津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9.4 p58 [5][英]A S Hornby著 李北达译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 6
/
本文档为【服装性别转换――评男装女性化现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