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静息电位和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变化的离子机制 - 温州中学

静息电位和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变化的离子机制 - 温州中学

2018-03-02 6页 doc 17KB 114阅读

用户头像

is_601191

暂无简介

举报
静息电位和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变化的离子机制 - 温州中学静息电位和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变化的离子机制 - 温州中学 静息电位和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变化的离子机制 许 晖(浙江省温州中学 325014) 摘 要 本文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实际,介绍了神经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类型,分析了静息电位和 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变化的离子机制,并对静息电位的形成、兴奋性突触后膜电位的特点、配体门 控离子通道和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在引发动作电位中的作用、复极化过程中形成超极化电位等教学 难点作了较为清晰的知识疏理。 关键词 离子通道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超极化 离子机制 静息电位和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变化不仅与质膜...
静息电位和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变化的离子机制 - 温州中学
静息电位和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变化的离子机制 - 温州中学 静息电位和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变化的离子机制 许 晖(浙江省温州中学 325014) 摘 要 本文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实际,介绍了神经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类型,分析了静息电位和 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变化的离子机制,并对静息电位的形成、兴奋性突触后膜电位的特点、配体门 控离子通道和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在引发动作电位中的作用、复极化过程中形成超极化电位等教学 难点作了较为清晰的知识疏理。 关键词 离子通道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超极化 离子机制 静息电位和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变化不仅与质膜对各种正、负离子的不同通透性有关,也 ++与质膜上各种离子通道及Na-K泵等膜蛋白随膜电位变化而有规律的开放、关闭有密切联 ++系。在正离子方面,细胞内K浓度比细胞外高得多,相反,Na浓度比细胞外低得多。在负离子方面,细胞内有较多的Aˉ(细胞内带负电荷的较大蛋白质分子,不能通透质膜),细胞 ++外有较多的Clˉ。对静息膜电位贡献最大的是Na、K和Aˉ,对膜电位变化贡献最大的是++Na、K和Clˉ。 1 神经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有非门控和门控两种类型 生物膜上离子通道的开放、失活和关闭由通道蛋白的不同构象来决定,这种调节机制被形象地称为门控。失活和关闭是两种不同的功能状态:失活的通道蛋白无论遇到何种刺激均不能使之开放,而关闭的通道蛋白则能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开放。 神经细胞膜上绝大多数离子通道是门控的,它们在多数情况下呈关闭状态,只有在通道蛋白应答细胞内外适宜刺激而改变构象时才会短时间开放。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对膜电位的变 +化极为敏感,在膜电位小于阈电位时关闭,在膜电位达到阈电位时开放,如电压门控的Na +通道、K通道。配体门控离子通道通过与细胞内外某些小分子配体的结合和分离来改变构 +象,调节通道开关,如配体门控Na通道。应力激活通道通过感应应力来调节构象,如内耳听觉毛细胞依赖这一机制产生兴奋。 神经细胞膜上少数种类离子通道是持续开放的,没有通道蛋白的开关构象调节,如非门 ++控的K渗漏通道、Na渗漏通道。 +++2 静息电位的维持依赖Na-K泵和非门控K渗漏通道 细胞在没有受到外来刺激时,质膜内外所存在的电位差称静息电位。生理学中把膜外电位为零,把膜内电位与膜外电位的差值称为膜电位,膜电位的“+”、“-”仅示膜内外电位的相对关系。不同类型动物细胞静息电位的变化很大,典型的膜电位在-100,-50mV之间。 ++在动作电位发生后的恢复期内,质膜上电压门控的Na通道、K通道都是关闭的。大量++++Na-K泵被膜外K或膜内Na所激活而活动增强,它们通过分解ATP释放能量,将去极化、 ++反极化期间内流的Na泵出膜外,将复极化期间外流的K泵进膜内。 ++“静息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正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那么,静息膜上 ++开放的K通道与复极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K通道有没有区别呢,这就涉及到两种不同的+++K通道。神经细胞膜上存在许多非门控的K渗漏通道,允许K通过开放通道顺其电化学梯 ++度流向膜外,而极少量的K外流就能形成一个较大的静息电位。由于膜上只有极少量的Na +++渗漏通道,流向膜内的Na数量极少(静息膜对K通透性是对Na通透性的50,75倍),所 +++以静息电位接近K的平衡电位。虽然静息膜上的K渗漏和Na渗漏时刻都在进行,但由于++++Na-K泵通过主动转运抵消了K、Na通过渗漏通道的数量,它们在质膜上的净流动速率为 +++零,所以膜内的K、Na浓度也基本不变。在复极化时期,质膜上的非门控K渗漏通道和 1 +电压门控K通道都是开放的。 2+3 突触小体膜上有电压门控Ca通道 2+在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质膜外Ca浓度远远超过轴突膜的其他部位。当兴奋传导至 2+2+突触小体时,膜电位发生去极化,使突触小体膜上的电压门控Ca通道迅速开放。Ca从膜 2+外顺其电化学梯度快速内流,极短时间使胞内Ca浓度增大10 000倍,通过激活钙依赖蛋白激酶,使突触小体内囊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通过突触前膜释放递质至突触间隙。 4 突触后膜上的递质受体是配体门控离子通道 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这种受体是一种通道蛋白,结合后通道开放,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形成一个小电位。这种电位并不能传播,„„当电位达到一定阈值时,可在肌膜上引起一个动作电位”(浙科 +++版高中生物必修3)。兴奋性递质能提高突触后膜对Na、K和Clˉ,尤其是Na的通透性, +因为递质受体本身就是配体门控离子通道。例如,配体门控Na通道与递质结合后被激活, ++Na内流使膜发生去极化,但此时一定量的Na内流只能使膜的局部发生去极化,产生一个较小的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小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幅度在传布过程中有指数衰减的特点,由于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幅度本来就很小,因此电信号只能在很小范围内作短距离传布。但它具有空间总和和时间总和的特性,随着更多递质与受体的结合,电位幅度会逐渐变大。当电位幅度增大到阈电位时,就能在突触后神经元的轴丘部位爆发一个动作电位。与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不同的是,动作电位能从产生部位向整个细胞传导,电位幅度不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发生衰减。 +抑制性递质能提高突触后膜对K和Clˉ,尤其是Clˉ的通透性,使膜电位局部超极化,形成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这种超极化电位远离阈电位值,使突触后神经元不易发生兴奋,表现为突触后神经元活动的抑制。 +5 电压门控Na通道的快速开放和缓慢关闭导致一定大小的动作电位峰值 +当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增大到一定阈值时,膜上电压门控Na通道立即被激活,约在0.5ms ++时间内,膜对Na通透性比静息时增大500倍,大量Na快速内流,增大的膜电位又能激活 ++更多的电压门控Na通道,由此发动一个Na内流的正反馈过程,经过去极化和反极化,当 ++膜两侧电位差接近Na的平衡电位后,阻碍Na继续内流,膜电位到达动作电位峰值而不会 +无限增大。电压门控Na通道在开放的同时还会启动通道关闭过程,但与迅速开放相比,关 +闭速度较慢,约有0.5ms的延迟时间,故在Na快速内流导致动作电位接近峰值后开始关闭, +膜对Na通透性最终降至静息电位膜的水平。 +6 电压门控K通道的延时开放和缓慢关闭导致复极化和超极化 ++当膜电位增大到阈电位后,在电压门控Na通道开放的同时,电压门控K通道也被激 +活开放,但电压门控K通道的开放具有延迟性特点。在膜电位接近动作电位峰值后,电压 +++门控Na通道逐渐失活,Na内流速率逐渐减小并最终停止。当延迟开放的电压门控K通道 +++使K外流超过Na内流时,膜电位开始复极化。由于电压门控K通道还具有关闭缓慢的特 +点,以致于稍微过量的K外流使膜电位超过原来的静息电位水平,称为超极化。由此可见, ++++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电压门控的Na通道、K通道被激活,膜对Na、K通透性先后增大的结 ++果。随着膜电位逐渐恢复到静息状态,电压门控K通道关闭,只留下非门控K渗漏通道持续开放。 参考资料: 1(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主编.细胞生物学[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王玢,左明雪主编.人体及动物生理学[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
本文档为【静息电位和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变化的离子机制 - 温州中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