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对鲁迅个人及思想的评价

2017-09-19 10页 doc 23KB 13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7320

暂无简介

举报
对鲁迅个人及思想的评价对鲁迅个人及思想的评价 摘要: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 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 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 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关键词: 立人为本 . 反叛 . 战斗精神 . 尊个性而张精神 . 启蒙 . 结合 . 独树一帜 《一》 鲁迅(1881—1936) 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
对鲁迅个人及思想的评价
对鲁迅个人及思想的 摘要: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 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 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 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关键词: 立人为本 . 反叛 . 战斗精神 . 尊个性而张精神 . 启蒙 . 结合 . 独树一帜 《一》 鲁迅(1881—1936) 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城里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原名樟寿,后改名 树人,字豫才,“鲁迅”是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 的奠基人。 鲁迅著作二十卷,继往开来,博大精深。《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奠 定了新文学的基础;杰作《阿Q正传》的发表,为新文学历史树立了一座丰碑,对中国作家和世界作家产生了巨 大影响;《热风》、《二心集》等杂文精悍犀利,独树一帜,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领域。他卓越的文学成 就,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宝库,而且也是对世界文学的巨大贡献。鲁迅是世界文坛上最有成就的作 家之一 鲁迅是现代中国最有创造性和独立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思想”和“文学”都体现了变革时期文学的 思想、意识观念和社会形式。西方社会的文艺复兴、思想启蒙和现代主义思想给了鲁迅以启示,只不过它们是 以反叛神权和宗教,建立世俗社会和人的思想为目标。中国传统社会有一套束缚人的封建礼教,而现代思想启 蒙就是以挣脱传统思想的束缚,争得做人的地位和价值为目标。鲁迅是现代思想革命的先觉者和建设者,他以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1)的反叛思维和战斗精神建筑了现代思想文化大厦,把“ 先行者”的悲剧性和荒诞性体验提升到生命存在的价值高度,为中国现代思想和文学贡献了最宝贵的思想智慧 和精神品格。 鲁迅的文学是精神的“反叛”与生命“挣扎”的文学,是独特的精神和语言存在。他是传统文化和人性的勘 探者,是现代思想的铸造者。他的思想与文学都是一体的,他创造了现代社会精神文化,并成为其重要的一环 或结构,奠定了他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在由传统向现代思想和文学的转变过程中,鲁迅是一座 界碑,他的启蒙思想和立意、格式,特别是文学具有现代思想和文学革命的原型意义。他关注人的思想的觉醒 和社会、民族的解放,并大胆实践和推动中国文学的意义和文体形式变革,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反思、批判中 国历史的“非人道”现象和传统文化的惰性力量,提倡“立人”的思想主张,认为思想启蒙和社会的变革“首 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人是社会的主体,是文化的根本,“尊个性而张精神”,(2)才是社会变革的当 务之急。“立人”即要实现人的意识觉醒和精神的独立,释放人的生命能量,怀疑和反叛一切制约人的生命和 思想的意识观念和社会。 《二》 鲁迅一生写了大量的笔战文章,不惜得罪人,对社会上的黑暗现象作了无情的批判,对国民的劣根性作了 无情的揭露。例如鲁迅在《说胡须》、《看镜有感》、《论“他妈的~”》以及《热风》的绝大部分《随感录 》里,反复地驳斥了那些“国粹家”,指出在中国,从缠足、拖大辫、吸鸦片一直到人身买卖、一夫多妻,他 们的“所谓国粹,没一件不与蛮人的文化恰合”。 他从来就不怕得罪人,《“京派”和“海派”》、《文坛三户》、《从帮忙到扯淡》揭露了“文人无文” 的事实,指出“京派”和“海派”已经合流,“破落户”和“暴发户”也互相交融,于是在“乱点古书,重抄 笑话,吹拍名士,拉扯趣闻”之余,忽而主张“本位文化”,忽而提倡“读经救国”,有“帮闲之志”而无“ 帮闲之才”,其结果无非是“扯淡”而已。这些文章一出,立即掀起大型笔战,但是鲁迅从来就没有退缩过。 试想,你和一个人毫无关系,他做的什么错事,你会不会去骂他,当然不会了。正所谓“爱之愈深,痛之 愈切”。自己做错事情,街上的路人不会管的,只有自己的家长才会狠狠教训自己,这样才可以增长教训,虽 然当时可能自己会有抵触情绪,但后来就会明白这都是为了自己好的。鲁迅当时也是不为人理解,但他仍然无 怨无悔的做下去了。有人曾经说到:“鲁迅如果沿着作小说的道路走下去,说不定就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 更不会得罪这么多人。”这话可能不假,但是我们总需要一个严厉的父亲管家对吧,大家都做老好人,最终会 害人害己的。而鲁迅就是把那层虚伪的皮给撕掉的人,这种大智慧大思想的人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的 。 但鲁迅绝对不是一味的谩骂,他也能看到光明的所在,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里,鲁迅指出我 国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只 有他们才是民族 的真正的力量。文章唾弃了国民党反动派及其一小撮追随者,而把希望寄托于大多数中国人,寄托于这大多数 中国人的代表。他又进一步暗示:到了三十年代,即使这个力量还是“被摧残,被抹杀”,以至被逼转入“地 底下”,却仍然在“前仆后继的战斗”。在这里他所说的不正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吗,在那个时候能够看 到我党最终会取得革命的胜利,鲁迅真可谓是目光远大。 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正是在鲁迅手里,杂文这一文体成了锐利异常的匕首与投 枪。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鲁迅杂文对中国社会的理解与剖析,即使在今天,还有许多发人深省之处。然而 ,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年人来说,真正的读懂鲁迅,却非易事。也正是由于这种不易,鲁迅不断地被人们有意无 意地误解着,总有一些人想把他毫不留情地踢开…… 《三》 那么我们究竟要怎样去理解鲁迅的伟大呢, 首先是鲁迅的“立人为本”的思想。鲁迅讲的个体尊严,代表着当时人们的价值理念,也更代表现代人的 价值理念,这种观念表明每个个体都有充分发展自我的权力,同时也完全拥有个人独立思考的权力,这是每个 人的天赋人权。 第二是“独立思考”。独立思考体现在一个人如何把“立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在自己的身上,这种独立思 考要求一个个体自觉对自己的生命负有完整的责任。鲁迅的这种批判,目的不是破坏、拆毁和颠覆。独立思考 也意味着文化与观念的创新精神。鲁迅强调,在思想和文化观念上的创新,是在科技和制度创新的基础上的更 高程度的创新。 第三是“拿来主义”。鲁迅是一个在文化上积极主张拿来的思想家,他脚踩在中国的大地上,却放眼世界 舞台,一切拿来的东西都是为了我们自身的自强和壮大。但并不是盲从和毫无选择的拿来,弃其糟粕,取其精 华,才是真正的拿来主义。 第四是“韧性的坚守”。韧性的坚守是鲁迅精神的手和足。它是对上述三个方面的积极并坚持不懈的践 履,是观念落实在行为上的具体过程,是持续不断的努力和进取。要做到韧性的坚守,就得勇敢的面对三个东 西:暴力、权利和软暴力。 鲁迅的精神更是我们重建人文精神的一种资源和思想武器,用当代观念和当代意识探视他的伟大之处, 他的伟大,不仅仅是“硬骨头”和不懈的战斗精神,他的不屈服和不妥协,其实也只是他的一种表象和姿态, 深刻的领悟他的内心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坚持的鲁迅精神。 《四》 鲁迅对世界的荒谬、怪诞、阴冷感,对死和生的强烈感受是那样的锐敏和深刻,不仅使鲁迅在创作和欣赏的 文艺特色和审美兴味上,有着明显的现代特征,既不同于郭沫若那种肤浅叫喊自我扩张的浪漫主义,也不同于 茅盾那种刻意描绘却同样肤浅的写实主义,而且也使鲁迅终其一生的孤独和悲凉具有形而上学的哲理意味。 鲁迅虽悲观却仍愤激,虽无所希冀却仍奋立前行。但正因为有这种深刻的形上人生感受,使鲁迅的现实战斗 便具有格外的深沉力量。鲁迅的悲观主义比陈独秀、胡适的乐观主义更有韧性的生命强力。 这里有两种不同的因素的融合,构成了鲁迅特有的孤独和悲怆。一个方面是形上的人生意义的感受和寻求 ;另方面,由于日益卷入实际的战斗历程,与旧文化战,与旧势力战,与“革命阵营里的蛀虫”战……,他所 感受、承担和认识的现实的黑暗、苦难的深重、战斗的艰难、前景的渺茫、道路的漫长、人民大众的不觉醒、 恶势力的虚伪凶残以及他屡次被革命者和一些青年所误解、反对和攻击,受着来自同一阵营的冷枪暗箭……, 都使他感到孤独和悲怆。这是一种具有非常具体的社会历史的孤独与悲怆。 然而,正是由于这两者的结合交融才构成了鲁迅的个性特色。因为有后一方面,鲁迅才不会走向纯粹个人主 义的超人幻想,才不会有那种纯粹个人的失落感、荒谬感、无聊厌倦和脱离现实。因为有前一方面,鲁迅才没 有陷入肤浅的“人道主义”、“集体主义”以及科学主义、理性主义中,而忘却对个体“此在”的深沉把握。 鲁迅后期的政治色彩异常确定鲜明,几乎压倒其他一切,但他却并没有完全政治化。鲁迅是伟大的启蒙者,他 不停地向各种封建主义作韧性的长期的尖锐斗争;但同时却又超越了启蒙,他有着对人生意义的超越寻求。他 早年所说“向上之民,欲离是有限相对之现世,以超无限绝对之至上”的精神、观念并未完全消失,尽管他不 再认为“迷信可存”,宗教当兴。鲁迅是启蒙者又超越了启蒙,这就使他的启蒙比陈、胡具有更深沉的力量、 激情和智慧。 他旨在不断提升整个民族精神文化素质的深刻思想哲理和高尚审美情操,其全部作品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上无疑是达到了最高的水准,它所蕴涵着的许多极端深刻的思想,往往伴随着一种强烈 地关怀整个民族和人类命运的炽热情怀,辐射出了震撼着后代读者心灵的巨大光芒,类似这样的现象就是在几 千年以来的整部世界文化史中间,无疑也可以说是相当罕见的。 古代希腊的哲人苏格拉底曾经声称,“认识自己”是世人最为重要的事情。这确实是一个极有意义的命 ,因为它意味着要在充分地理解自己分外丰盈的内在素质之后,再来确定自己在整个生存空 间里面所处的位置 ,以及如何去掌握改变与发展自己的关键和规律。鲁迅从自己的青年时代就开始了对于此种命题的思索,说是 “意者欲扬宗邦之真大,首在审己,亦必知人,比较既周,爰生自觉”。先是“审己”,也得“知人”,像这 样进行周密的比较,才有可能促使每个社会成员都去很好地思索,只有这样也才可能促使整个国家真正地强盛 起来。从“审己”达到“知人”,进而再达到“扬宗邦之真大”,鲁迅毕生都坚持和挥发着这个顺畅的思维逻 辑,进行着孜孜不倦的探索。 《五》 鲁迅确实是燃烧着自己整个的生命,集中精力地思索着中华民族的命运与前途,迫切和无畏地呼吁着要改 变长期以来专制王朝的那种统治方式,阐述和控诉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等级特权为基石的社会体制,及其 所造成的民族精神的禁锢与衰退,整个人生的停滞与倒退;于是他针对这样始终束缚、蹂躏和麻醉着广大民众 的痼弊,提出了人性解放的主张,认为“根柢在人”,“首在立人”。因为如果人人都在此种陋劣的体制底下 ,“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抚摩,陶醉,那可简直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鲁迅毕生所从事的思 想建设的关键和重点,正是在于大声疾呼地反对奴性主义,和致力于锻造在平等意识之基础上的个性。“立人 ”的关键,“尊个性而张精神”的关键,都是在于要求人人都能够无一例外地,去做到具有独创个性地发挥自 己的聪明才智,像这样的话自然也肯定就可以“人各有己,而群之大觉近矣”。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获得了合理 、健康、幸福与美好的发扬,那么整个社会群体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与升华,自然就是顺理成章和轻而易举的 事情了。鲁迅概括出来和毕生都进行阐述的这个深刻的命题,无疑是包涵了西欧文艺复兴以及思想启蒙运动中 间最具有根本意义的内容,也完全契合于《共产党宣言》里面所总结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 展的条件”。像这样从“人各有己”开始,而有条不紊地做到实现“群之大觉”,就必然会引导自己的祖国和 人民,通过不断努力的奋斗向着辉煌灿烂的明天迈进。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也是最杰出的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学观与现代派的调和者。他以俯瞰超拔的 目光、人类文明的目光关照灾难深重的民族,以欧化的艺术改造传统,他不像前几年的“现代派”那样只重皮 毛外壳,他在适度照顾中国读者的同时显示自己思想与美学的先锋性。 摘自: 1 ——《新民主主义论》 1940年1月 毛泽东 2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934年9月 鲁迅 3 ----《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 1993年 王晓明 4 ----《摩罗诗力说》 写于二十世纪初 5 -----《文化偏至论》 1907年 6 -----《对鲁迅先生的人生评价》 7 -----《鲁迅传》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林辰
/
本文档为【对鲁迅个人及思想的评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