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论中国贸易顺差问题研究

2017-09-26 23页 doc 54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0122

暂无简介

举报
论中国贸易顺差问题研究论中国贸易顺差问题研究 本 科 生 毕 业 设 计 论 文 题目:中国贸易顺差问题研究 教学单位 姓 名 学 号 年 级 专 业 指导教师 职 称 年 月 日 摘要:本文着眼于中国当前的贸易顺差状况,以近年来的贸易统计数据为基础,深入分析了中国的贸易顺差的形成原因、贸易顺差的特点、贸易顺差的影响,并且针对中国贸易顺差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法。世界经济的良好增长态势使国际市场需求总体趋旺、国内有效消费需求不足、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所引发的产业转移使加工贸易占据了我国贸易的半壁江山等因素促成了中国的贸易顺差。贸易顺...
论中国贸易顺差问题研究
论中国贸易顺差问研究 本 科 生 毕 业 设 计 论 文 题目:中国贸易顺差问题研究 教学单位 姓 名 学 号 年 级 专 业 指导教师 职 称 年 月 日 摘要:本文着眼于中国当前的贸易顺差状况,以近年来的贸易统计数据为基础,深入了中国的贸易顺差的形成原因、贸易顺差的特点、贸易顺差的影响,并且针对中国贸易顺差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法。世界经济的良好增长态势使国际市场需求总体趋旺、国内有效消费需求不足、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所引发的产业转移使加工贸易占据了我国贸易的半壁江山等因素促成了中国的贸易顺差。贸易顺差又带来与主要贸易顺差来源国或地区间的贸易摩擦迅速增加、引发外汇储备超常增长,增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拉高了我国外贸依存度,给经济增长带来不确定性、使我国出口部门劳动力工资呈上升趋势,加剧了地区性的收入不平衡、加剧境内流动性过剩,给境内商业银行的盈利及风险掌控能力 带来挑战等影响。‘转移顺差’、外需拉动型顺差、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对顺差贡献 大、粗放式经济支撑下的顺差、低端产品换顺差等是中国贸易顺差的特点。扩大 内需、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优化贸易结构等一系列措施会对中国的贸易顺差问 题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贸易顺差 国际收支 人民币升值 对外贸易 外贸依存度 Abstract:The thesis is based on the actuality of china’s trade surplus and the trade statistic of recent years. Discussed the reason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mpacts of trade surplus. After that, I propose some feasible measures against the actuality of china’s trade surplus. The trade surplus were caused by many reasons, such as the increasing demand of foreign market, the weaken demand of the domestic market, and the processing trade take up half of the trade amount and so on. The trade surplus result in more trade friction, increasing foreign reserves, stressing the value of renminbi, Enhance the dependency?of?foreign?trade?degree, affect the stablity of economic increase?, break the balance of income level of different area, affect profit and risk operate ability of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 General speaking, China’s trade surplus have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transfer surplus, foreign demand surplus, inner trade of multinational company contribute much to the surplus, low-technology products get in return surplus etc. The following measures maybe work to the 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revenue and spending: increasing the domestic demand, consummate the mechanism of renminbi exchange rate, optimize the trade structure and so on. KeyWords: Trade surplus; Balance of payments; Increase in value of renminbi ; Foreign trade ; The?dependency?of?foreign?trade?degree? 目录 1、引言 „„„„„„„„„„„„„„„„„„„„„„„„„3 2、 国际收支理论综述及其调节政策„„„„„„„„„„„„„„„„42.1、国际收支理论综 述„„„„„„„„„„„„„„„„„„„„„„„„„„42.1.1、物价?黄金流动机制理论„ „„„„„„„„„„„„„„„„„„„42.1.2、弹性分析理论„„„„„„„„„„„„„„„„„„„„„„„„„„42.1.3、货币分析理论„„„„„„„„„„„„„„„„„„„„„„„„„„52.1.4、国际收支的政策配合理论„„„„„„„„„„„„„„„„„„„„„5 2.2、 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5 3、中国贸易顺差现 状„„„„„„„„„„„„„„„„„„„„„„„„83.1、2006年度贸易顺差情况„„„„„„„„„„„„„„„„„„„„„„„9 3.2、2007年度上半年贸易顺差情况„„„„„„„„„„„„„„„„„„„„„12 4、贸易顺差分析„„„„„„„„„„„„„„„„„„„„„„„„„134.1、贸易顺差形成的原 因„„„„„„„„„„„„„„„„„„„„„„„„„134.2、贸易顺差对我国经济的的影响„„„„„„„„„„„„„„„„„„„„„16 4.2.1、 贸易顺差的消极影响„„„„„„„„„„„„„„„„„„„„„„„16 4.2.2、贸易顺差的积极影 响„„„„„„„„„„„„„„„„„„„„„„„18 5、贸易顺差的解决办法„„„„„„„„„„„„„„„„„„„„„18 参考文献„„„„„„„„„„„„„„„„„„„„„„„„„„„„21 附录„„„„„„„„„„„„„„„„„„„„„„„„„„„„„„22 致谢„„„„„„„„„„„„„„„„„„„„„„„„„„„„„„28 1、引言 近年来,中国贸易顺差居高不下,这在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只要稍微懂点经济学知识的人都明白,高额的贸易顺差并不是什么好的事情。适度的贸易顺差对于促进国内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当前我国的贸易顺差越来越高,使进出口贸易逐渐出现“失衡”倾向。 国际上通常以顺、逆差占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贸易不平衡度”,只要该比重控制在10%以内,即意味着一国贸易基本平衡。依据该标准,2006年我国贸易顺差占当年贸易总额的比重已达10.1%,开始触及贸易不平衡的边缘。而且我国贸易顺差自2005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势头。海关总署7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贸易顺差达26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并连续第38个月实现顺差;上半年累计贸易顺差为1125亿美元,同比暴增83%。中国2004年的贸易顺 差只有320亿美元。2005年贸易顺差达到1018.8亿美元。在2006年度,外贸顺差打破了2005年创造的年度纪录,达1774.7亿美元,增幅高达74% 。 不断增加的贸易顺差带来的最大的负面效应就是贸易摩擦的急剧增多。2005年前三季度,我国遭遇的各类贸易摩擦涉案金额达到89亿美元,比2004年前三季度的11.1亿美元增长超过7倍。2006年,共有25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调查86起,同比增长37%,涉案金额20.5亿美元。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日益严峻。 另外,巨额顺差也加重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第98届广交会上,大多数行业都直接感受到了人民币汇率机制调整给出口带来的直接影响。众所周知,经济政策的制定者所追求的目标是内外的同时均衡,所以,不断增长的贸易顺差给努力解决国家经济发展问题和外部失衡状况的政策制定者们提出了挑战。 本文选题着眼于当前的高额贸易顺差,希望利用自己所学习到的经济学知识,来剖析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阐明中国贸易顺差的现状和特点,进而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减少贸易顺差、寻求经济内外平衡的建议。我想长时间的准备和细心的写作一定会对我在大学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巩固的作用,这对我即将走向工作岗位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一直以来,每当海关公布每个月的进出口统计数据时,都会引起大批经济学者的担忧。众多的经济学家也都对中国的高额贸易顺差问题支招,也有人随时猜测着中央的政策变动。由于本人经济学知识方面的欠缺,在写作本文时不可避免地要引用某些经济学家的观点,以使得本文的贸易顺差解决趋于完善。 2、国际收支理论综述及其调节政策 2.1 国际收支理论综述 西方国际收支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它始终伴随着世界经济形势和经济思想的发展而发展。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主要是用来说明一国国际收支的失衡原因和调节方法的理论。为了说明一国国际收支的调节过程和调节原因,西方经济学家主要从影响国际收支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研究,在一些相关因素中选择最有影响的因素进行说明。下面将重点介绍几种国际收支理论。 2.1.1 物价?黄金流动机制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金本位制下,一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逆差支出大于收入,其汇率会下跌到黄金输出点,而引起黄金外流。但是这种现象不会出现太久,因为黄金外流会引起货币供给减少和物价下跌。物价下跌,有利于出口贸易,而不利于进口贸易,从而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则会引起黄金流人。黄金流入会引起货币供给增加和物价上涨。物价上涨不利于商品出口而有利于进口,因而会导致国际收支顺差逐渐消失和国际收支平衡。这个理论的政策含义是:市场机制能够自发地调节国际收支,因而政府无须采取措施调节国际收支。 2.1.2 弹性分析理论 弹性分析理论的前提条件 :弹性分析理论研究的是贸易收支的均衡条件,贸易收支的均衡条件对整个国际收支均衡而言是一种局部均衡,它成立的前提条件是:?收入、其他商品的价格、消费偏好、进出口需求曲线本身的位置等其他经济条件保持不变,只考虑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不考虑资本流动,贸易收支就是国际收支。?初始的国际收支是平衡的。?所有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无穷大,因而按国内货币表示的出口商品价格不随着需求增加而上涨,与出口相竞争 的外国商品价格也不因需求减少而下降。进口需求减少时,以外国货币计算的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当进口替代商品需求上升时,与进口商品相竞争的商品价格也不上升。 弹性分析理论主要研究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它有意忽略劳务进出口与国际间的资本移动,假设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把问题集中到贸易差额的分析上,考察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由于假定进出口商品的供给有完全的弹性,贸易收支是出口值与进口值的对比,而出口值出口商品数量×出口商品价格,进口值进口商品数量x进口商品价格,进、出口值均以外币表示。 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是进出口商品的供求数量对进出口价格变化反应的程度:弹性大,说明进出口商品价格能在较大程度上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供求数量;弹性小,说明进出口商品价格变化对进出口商品供求数量的影响较小,本国货币贬值,会使出口价格下跌而促进出口,使进口商品价格提高,从而抑制进口。出口值增大,只发生在出口商品数量的增长率大于出口价格下跌的比率时,亦即国外需求弹性大于1时;进口值减少,只会发生在进口需求有弹性而且大于零时,进口才会减少。这样,出口值大于进口值,贸易收支便得到改善。 2.1.3 货币分析理论 货币分析理论认为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强调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在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产生和调节过程中的作用。 货币分析理论的观点是,当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时,超额的货币需求将由外国的货币流入进行满足,从而会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顺差;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超额的货币将向国外流出,会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逆差;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处于平衡状态时,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态。 货币分析理论认为,一国的货币供给有两个来源:国内银行体系创造的信用和由经常项目收支顺差与资本项目收支顺差所形成的国外资金流人。货币需求只能从这两个方面得到满足。如果国内货币供给不能满足货币需求,只能靠从国外取得资金来满足。国外资金流入,直到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恢复平衡,从而使国际收支平衡。随着国外资金流人和货币供给增加,货币供给会大于货币需求,国际收支也可能会出现顺差。这时,人们就会扩大商品进口和对外投资,把资金移到国外。这样,国内的货币供给便会减少。随着这些活动的增加,国际收支将出现逆差。 货币分析理论的基本结论: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政策是调节国际收支的主要手段和工具,主张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来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2.1.4 国际收支的政策配合理论 国际收支不平衡是国内商品市场或者货币市场失衡的外部表现。上述理论的共同特点是以实现国际收支的单独平衡为其最高目标。但是,国际收支平衡不应是其最高目标,同时实现或保持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才是最高目标。内部平衡是指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外部平衡主要是指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的综合分析理论将在国内外经济同时均衡的前提下分析实现国际收支均衡的政策配合问题。对宏观决策者来说,这一理论更具有指导意义。 蒙代尔分配原则:在经济学文献中将上述理想政策的选择称为分配任务问题。蒙代尔认为:实现内外平衡的理想选择是对每项政策给予明确的任务。分配给财政政策以稳定国内经济的任务,而分配给货币政策以稳定国际收支的任务。 财政政策通常对国内经济的作用大于对国际收支的作用,而货币政策则对国际收支的作用较大,它倾向于扩大本国与外国之间的利差,促使大量资本在国 际间移动,进而影响国际收支。 2.2 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 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时,往往不能完全依赖经济体系的自动调节来恢复国际收支平衡。各国货币当局一般会主动采取适当的政策和措施来平衡国际收支。我们以国际收支为逆差来说明一国政府的政策措施。 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该国政府将面临三个层次的选择:?决定是通过融资还是通过调整,或是两者的结合来减少直至消除逆差。?决定使用支出变更政策还是支出转换政策。支出变更政策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国民经济支出总水平的政策。支出转换政策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而改变需求方向的政策。?在实施转换政策时,还必须决定是通过货币贬值还是通过贸易政策国际收支达到目的。不论是融资政策还是调整政策,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通常有以下几种: 一外汇缓冲政策 所谓外汇缓冲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应付国际收支不平衡,把黄金外汇储备作为缓冲体,通过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买卖,来消除国际收支不平衡所形成的外汇供求缺口,从而使收支不平衡所产生的影响仅限于外汇储备的增减,而不导致汇率的急剧变动和进一步影响本国的经济。外汇缓冲政策是一种是简便易行、收效很快的调节方法。它既可以缓解本国货币汇率受暂时性不平衡所造成的波动,又有利于本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顺利进行。局限性是:由于一国的外汇储备数量是有限的,因此它不适合于调节长期、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如果完全依靠外汇缓冲政策,将可能使该国外汇储备枯竭;如该国向国外借款来填补外汇储备的不足,又会大量增加外债,反而加剧国际收支的逆差。当面临长期的巨额国际收 支逆差时,一国政府通常将采取调整政策。但是在调整期间,货币当局也会适当运用外汇缓冲政策作为辅助手段,缓解调整政策所带来的经济冲击。 二财政和货币政策 1.财政政策,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需要调整时,一国政府通常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例如减少财政支出和提高税率,以便抑制公共支出和私人支出,抑制社会总需求和物价上涨。社会总需求和物价上涨受到抑制,将减少进口,有利于改善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相反,在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的情况下,政府则会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以扩大总需求,从而有利于消除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的盈余。但是一国最终会实行什么样的财政政策,主要取决于国内经济的需要。 2.货币政策,也称金融政策。它是西方国家普遍、频繁采用的间接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调节国际收支的货币政策,主要有贴现政策和改变存款准备金比率的政策。 1贴现政策。它是中央银行通过改变其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持有的未到期票据进行再贴现时所取利息计算的比率,即再贴现率,来影响金融市场利息率的政策。金融市场利息率的升降,既影响资本流出的规模,也影响国内的投资、消费需求和贸易收支,从而影响国际收支。贴现政策是西方国家最普遍、最频繁采用的间接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 2改变存款准备金比率的政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要依法按其吸收存款的一定比率,向中央银行缴存保证存户提现和中央银行控制货币量的特定基金。这个比率的高低,决定着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资金规模的大小,因此决定着信用的规模与货币量,从而影响总需求和国际收支。 一定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有助于扭转国际收支的失衡,但它也有明显的局限 性,因为它往往同国内经济目标发生冲突。例如,为消除国际收支逆差,而实行紧缩财政金融政策,会导致经济增长放慢甚至出现负增长,使失业率的上升;当为消除国际收支盈余,而实行扩张性财政金融政策时,又会加快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因此,通过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会使一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处于两难境地。 三汇率政策 汇率政策,是指一国通过调整汇率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当国际收支出现严重逆差时,实行货币法定贬值。本币贬值,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商品价格降低,提高了本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增加出口。同时,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升高,进口减少,从而改善国际收支。当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顺差时,则在他国压力下实行货币法定升值,以减少和消除国际收支顺差。 汇率的调整在国际上是受到一定限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只有在各会员国国际收支失衡时才允许调整汇率。其判断的标准是,假定汇率保持不变,要维持平衡就必须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从而造成国内失业加剧,国内经济失衡;如果要实现充分就业,就要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从而进一步使国际收支恶化。这时当国内均衡和国际均衡发生盾时,货币基金组织认为才具备调整汇率的条件。 四直接管制 直接管制是指政府通过发布行政命令,对国际经济交易进行行政干预,以使国际收支达到平衡。直接管制包括:财政金融管制和贸易管制。金融管制是从外汇方面限制国际经济交易,如外汇管制。财政管制包括关税与出口信贷、出口补贴等奖出限人的政策。贸易管制是直接对进出口进行限制,如实行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贸易保护措施。直接管制通常能起到迅速改善国际收支的效果,能按照本国的不同需要,对进出口贸易和资本流动区别对待。但是,它并不能真正解决 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只是将显性国际收支赤字变为隐性国际收支赤字;一旦取消管制,国际收支赤字仍会重新出现。此外,实行管制政策,既为国际经济组织所反对,又会引起他国报复。 综上所述当一国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必须针对形成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如果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由季节性变化等暂时性原因形成,可运用外汇缓冲政策;如果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由国内通货膨胀加重而形成的货币性不平衡,可运用货币贬值的汇率政策;如果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由国内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而形成的收入性平衡,可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实行紧缩性政策措施;如果国际收支不平衡由经济结构性原因引起,可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并采取直接管制措施。 以上理论与政策调整的探讨,为我们在下面解决中国贸易顺差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政策选择。 3、中国贸易顺差现状 我国贸易顺差近年来增长较快,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上年净增3387.8亿美元,增长23.8%,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增速保持在20%以上。特别是2006年顺差总额达到177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55亿美元,增长74%。 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10.7%。中国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修正前与修正后均为人民币20.9407万亿元,年增10.7%,大大高于政府年初设定的8%左右的目标和2005年GDP最终核实的10.4%,刷新了1995年以来GDP最高年度增速。 见图1[ 数据来源:海关统计资讯网]。 表1[ 数据来源:经济贸易司子站] 2003年以来我国贸易顺差(按贸易方式)情况表 单位:亿美元 年份 贸易顺差 进出口总额 贸易顺差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 总额 一般贸易 加工贸易 其他 2003年 254.7 -56.7 789.1 -477.7 8509.9 3.0 2004年 321.0 -45.9 1062.5 -695.6 11545.5 2.8 2005年 1020.0 353.7 1424.5 -758.2 14221.2 7.2 2006年 1775.0 831.4 1888.8 -945.2 17606.9 10.1 2007年1-3月 464.4 165.1 544.7 -244.7 4577.4 10.1 1月 158.8 68.4 170.0 -79.6 1573.6 10.1 2月 237.6 126.4 175.7 -64.5 1404.5 16.9 3月 68.7 -29.7 199.0 -100.6 1599.3 4.3? 下面将着重阐述2006年度和2007年度上半年的贸易顺差状况。 3.1 2006年度贸易顺差情况 2006年,世界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势头,贸易和投资继续强劲扩张;中国国 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十一五”开局良好。对外贸易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势 头,进出口总额继续稳居世界第3位。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1、进出口持续快速增长,贸易顺差继续扩大 2006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1760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出 口9690.7亿美元,增长27.2%;进口7916.1亿美元,增长20%。在人民币升值、出 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下,出口增速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 进口增速则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进口与出口增速的差距较上年缩小。但因 出口增长依然快于进口,加之以往进出口基数差距较大,2006年外贸顺差依然创 下1774.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74%。 图2[ 数据来源:海关统计资讯网] 2006年各月中国外贸进出口增长情况(数据来源:海关统计资讯网)2、出口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比重上升,“两高一资”产品受到抑制 2006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549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814.9亿美元,增长29%。传统大宗商品出口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其中纺织品出口488亿美元,增长18.7%;服装出口951.9亿美元,增长28.9%。在国家调整部分产品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等项措施出台后,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简称“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受到抑制,原油、成品油、煤炭、未锻轧铝出口量分别下降21.4%、11.9%、11.7%和8.1%。 表2[ 数据来源:海关统计资讯网] ?2006年出口重点商品量值 (数据来源:海关统计资讯网) 金额单位:亿美元 商品名称 计量单位 全年 累计 同比%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机电产品* -- - 5,494.4 - 28.8 高新技术产品* -- - 2,814.9 - 29.0 服装及衣着附件 -- - 951.9 - 28.9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 万台 142,608 930.2 9.3 21.9 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 -- - 488.0 - 18.7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零件 万吨 143 326.2 1.9 15.0 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机 万台 38,543 312.1 69.1 51.2 钢材 万吨 4,301 262.4 109.6 100.7 电视、收音机及无线电讯设备的零附件 万吨 58 251.6 33.0 38.7 鞋类 -- - 218.1 - 14.5 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 亿个 333 213.1 52.4 48.1 家具及其零件 -- - 171.3 - 26.9 3、初级产品进口增长迅速,机电产品进口加快 由于国内需求旺盛,2006年中国初级产品进口增长迅速。全年进口初级产品1871.4亿美元,增长26.7%。其中,铁矿砂、原油和成品油进口量均出现大幅增长,增速分别达到18.6%、14.5%和15.7%。但部分国际市场价位较高的初级产品进口量有所下降,如未锻造的铜及铜材进口量下降18.6%,未锻造的铝及铝材下降6.7%。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分别比上年增长22.1%和25.1%,其中飞机、汽车零件、印刷电路和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进口额增速分别达到71.5%、34.4%、32.4%和30.4%。 4、一般贸易增长加快,加工贸易增长放缓 2006年中国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7495亿美元,增长26%,增速同比加快5.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163.2亿美元,增长32.1%;进口3331.8亿美元,增长19.1%。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831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5%,增幅低于上年5.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10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5%;进口3214.96亿美元,增长17.3%。 5、民营企业出口额超过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仍保持最大份额 2006年中国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3076.6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7.5%,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1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6%,增 速比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高30和17个百分点,年度出口额首次超过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0364.4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58.9%,其中出口5638.3亿美元,增长26.9%。国有企业进出口4165.8亿美元,增长13.8%,其中出口191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4%。 表3[ 数据来源:海关统计资讯网] 200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方式、企业性质 金额单位:亿美元 项目 出口 进口 金额 同比% 金额 同比% 总 值 9690.80 27.2 7916.14 20.0 贸易方式 一般贸易 4163.21 32.1 3331.81 19.1 加工贸易 5103.80 22.5 3214.96 17.3 其他贸易 423.79 39.2 1369.37 28.7 企业性质 国有企业 1913.45 13.4 2252.40 14.2 外商投资企业 5638.28 26.9 4726.16 22.0 其他企业 2139.01 43.6 937.58 24.3 6、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全面增长,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成效 2006年中国与前10大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超过1000亿美元的贸易伙伴达到7个,与中国台湾的贸易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078.44亿美元。欧盟仍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是中国最大出口市场和顺差来源地,日本是中国最大进口来源地,中国台湾是大陆最大的逆差来源地。2006年,中国与新兴市场贸易额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与巴西、印度、南非的双 边贸易额分别增长37%、32.97%及35.6%。2006年,对前十大贸易伙伴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5年18.5%上升到20.3%。 表4[ 数据来源;海关统计资讯网] 200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伙伴情况 金额单位:亿美元 主要出口贸易伙伴情况 主要进口贸易伙伴情况 位次 国家或地区 出口金额 增速% 位次 国家或地区 进口金额 增速% 总值 9690.7 27.2总值 7916.1 20.0 1 美国 2034.7 24.9 1 日本 1157.2 15.2 2 欧盟 1819.8 26.6 2 欧盟 903.2 22.7 3 中国香港 1553.9 24.8 3 韩国 897.8 16.9 4 日本 916.4 9.1 4 东盟 895.3 19.4 5 东盟 713.1 28.8 5 中国台湾 871.1 16.6 6 韩国 445.3 26.8 6 美国 592.1 21.8 7 中国台湾 207.4 25.3 7 澳大利亚 193.2 19.3 8 俄罗斯 158.3 19.8 8 俄罗斯 175.5 10.5 9 加拿大 155.2 33.1 9 沙特阿拉伯 150.8 23.2 10 印度 145.8 63.2 10 巴西 129.2 29.3 3.2 2007年度上半年贸易顺差情况 据海关统计,1-7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172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4.4%,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544.1亿美元,增长28.6%,比上半年上升1个百分点;进口5175.9亿美元,增长19.5%,比上半年 提高1.3个百分点。海关统计显示,7月份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值为1911.3亿美元,增长30.9%。其中当月出口1077.4亿美元,增长34.2%,月度出口总值为历史新高;当月进口833.9亿美元,增长26.9%,为单月进口总值历史新高,继今年4月份后再次突破800亿美元。1、?贸易方式情况?1-7月,我国一般贸易出口继续保持强劲势头,进口明显加快。前7个月一般贸易进出口5281.8亿美元,增长30.2%。其中,出口2958.9亿美元,增长34.7%,比上半年加快1.1个百分点;进口2322.9亿美元,增长25%,比上半年加快1.9个百分点。同期,加工贸易进口增速出现回升。1-7月,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5238.3亿美元,增长18.5%。其中,加工贸易出口3267.3亿美元,增长21.9%,比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进口1971亿美元,增长13.3%,比上半年加快1.4个百分点。 2、贸易伙伴情况: 表5[数据来源:海关统计资讯网] 2007年上半年进出口主要国别(地区)总值 单位/亿美元 出口最终目的国(地) 累计 金额 同比 总值 5467.3 27.6 其中:美国 1072.3 17.8 香港 838.9 24.3 日本 479.7 11.3 韩国 263.2 31.0 德国 211.7 14.6 荷兰 175.8 35.0 英国 139.0 33.7 新加坡 135.0 27.3 台湾省 110.1 15.1 俄罗斯联邦 107.5 71.9 进口原产国(地) 累计 金额 同比 总值 4342.0 18.2 其中:日本 620.7 17.1 韩国 472.8 13.4 台湾省 442.7 9.0 中华人民共和国 379.4 18.1 美国 333.2 16.1 德国 202.2 18.9 马来西亚 128.3 22.6 澳大利亚 119.9 39.3 菲律宾 105.2 35.1 泰国 101.8 27.2 截至7月底,我国与前5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值均超过千亿美元。据海关统计,1-7月,欧盟继续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双边贸易总额1900.8亿美元,增长28.5%,增速分别高于同期对美国和日本11个和13.3个百分点。美国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值为1670亿美元,增长17.5%。日本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值1299.4亿美元,增长15.2%。此外,1-7月超过千亿美元规 模的贸易伙伴还有东盟与香港,双边贸易总值分别为1097.7亿美元和1058.6亿美元,分别增长27.5%和23.2%。3、省市情况:根据海关提供的数据,广东、江苏、上海等省市外贸增长步伐基本一致。1-7月,广东、江苏、上海等省市的外贸增速均在20%以上,且增幅基本一致。其中广东省进出口总值3404.1亿美元,增长22.9%,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的29%,进出口总值继续保持全国各省市第一。同期,江苏、上海进出口总值分别为1883.4亿美元和1530.3亿美元,分别增长24.9%和23.5%,分别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的16.1%和13.1%,进出口总值分列全国各省区市第二、三。上述3省市进出口总值合计6817.8亿美元,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的58.2%。 4、商品情况:在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快速增长,传统大宗商品出口普遍提速。据海关统计,1-7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3689.9亿美元,增长28.4%,比上半年加快1.3个百分点,占同期出口总值的56.4%。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1534.7亿美元,增长31.3%;机械及设备出口1232.5亿美元,增长24.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808.1亿美元,增长24.7%。同期,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长普遍提速。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604.5亿美元,增长23%,比上半年加快了1.3个百分点;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304.3亿美元,增长12.5%,比上半年加快了2.7个百分点。在进口商品中,初级产品进口增长迅速,机电产品进口增长平稳。海关统计显示,1-7月我国进口初级产品1296.2亿美元,增长22.1%,占同期我国进口总值的25%。同期,进口工业制成品3879.8亿美元,增长18.7%,占同期我国进口总值的75%。其中进口机电产品2667.3亿美元,增长15.4%,进口汽车16.7万辆,增长33.4%。? 4、贸易顺差分析 4.1 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 结合上面所述的贸易顺差现状和当前的世界经 济形势,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造成了中国的贸易顺差。 第一,世界市场对质优价廉的“中国制造”需求旺盛。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增长呈良好的态势,尤其是日本经济的复苏势头已日趋稳固。这种强有力的经济增长势头使近年来国际市场需求一直走旺。国外之所以对“中国制造”需求旺盛,根本原因在于两个字??“便宜”。比如说,鼠标在美国市场售价大约40美元,但在中国只相当于3美元不到。中国商品物美价廉、畅销海外本是好事,但问题在于,很多商品之所以便宜,并非因为采用了先进技术,而是由于企业成本核算“偷工减料”:劳动力价格、资源能源价格、环境成本、土地成本、资金成本等构成产品成本的要素价格几乎“处处打折”,有的甚至在招商引资中变成零成本“甩卖”。 第二,受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及消费需求依然不旺的影响,进口增速持续低于出口增速。决定一国贸易顺差额是否增加关键看该国的出口增速是否快于进口增速,2005年至今,我国贸易顺差的急剧扩大就是由于进口增速慢于出口增速所致。近年来,进口增速不高主要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我国经济从2002年开始进入了新一轮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从而引发了大量的进口需求,并导致了进口的大幅增长,其中矿物和原的进口增长占据了很大比重。然而2004-2005年我国出现了由固定资产投资过度引起的经济过热现象,很多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政府因此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对资源性产品进口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进口增幅出现大幅下降。与此同时,国内有效消费需求依然不足,许多外贸企业只能千方百计地扩大出口。 第三,某些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不全,扭曲了商品的真实价格,自然形成了我国出口商品虚增的竞争力;成本隐形打折,激励企业对低价要素禀赋的滥用和 浪费,成本偷工减料,也意味着我国在不知不觉中以资源、环境、人力的代价补贴国外消费者。某些出口企业为了增强出口竞争力,采取的低价竞销行为,导致出口持续混乱。 第四,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所引发的产业转移使加工贸易占据了我国贸易的半壁江山,在扩大了我国的出口贸易的同时,亦产生了一定的进口替代效应,从而推动了贸易顺差的急剧扩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口贸易方式一直以加工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出口在我国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始终保持在50%左右,与加工贸易进口在进口总贸易中的比重相比,一般高出约10个百分点,可以说加工贸易在我国出口中的地位要远高于其在进口中的地位。这种现状与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引发的其他国家对我国的大量产业转移密切相关。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外资企业从母国或原地区进口原材料、中间品、生产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转移到我国加工制作,然后将在我国制造出来的最终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而这种出口都全部被计入我国对外出口,从而造成贸易顺差的加速“虚增”。同时,随着外资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数量的迅速增加,其国内销售额也迅速增加,而外资企业多属于进口替代型企业,其在国内销售的迅速增加必然对我国进口产生一定的替代,扩大了我国对外贸易的顺差。所以说中国贸易顺差实际是一种‘转移顺差’。这样的高额顺差并不能反映贸易利益高或贸易地位高,因为中国贸易顺差主要集中在加工贸易领域和外资企业,目前按照原产地的计算方式不能反映真实利益,如果根据国籍计算,中国的外贸顺差将大大减少。 第五,中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是以低端产品换取的。在纺织品、鞋、玩具等行业,由于缺乏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价格下降,利润微薄。这种粗放式外贸增长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加剧贸易摩擦。为了弥补贸易顺差实现贸易平衡,中国 指望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放宽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允许中国从美国大量进口高科技产品。但是,美国加强了高技术产品对中国出口的管制。据悉,在中国敦促美方放松高科技出口的同时,美国采取的政策却正好相反。美国对中国科技出口管制仍采取调紧态势。 第六、粗放式经济支撑下的顺差。基于低劳动力、高耗能、低效率生产的出口激增和贸易顺差是伴随着风险的,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指出,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没有转变,还是粗放式的,“基于这样的大背景,贸易顺差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一旦增速放慢,必将导致通货紧缩,不良贷款率上升,再加上能源紧缺,所有这些在某个时间点集中爆发,会使经济产生大波动。”这种粗放式经济支撑下的顺差不可能持久。 此外,我国贸易“三弱”现象突出,即创新弱、营销弱、品牌弱。数据显示,我国企业拥有自主商标的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不足10%;大部分企业国际营销投入不足,121家自主品牌出口企业平均境外广告投入不足300万元。 4.2 贸易顺差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巨额的贸易顺差反映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结构性矛盾,即“高出低进”与“高进低出”的双重困境。所谓“高出低进”,就是自1993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中出口大于进口,从而导致贸易顺差节节攀升,并使得外汇储备连创新高。“高进低出”,即高价进口原材料,低价出口产成品,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级阶段,大多数企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由于地大物不博,所需要的基础原材料除了煤炭以外几乎都缺,不得不依赖国际市场配置原材料和农产品,随着近年来国际原材料价格的高涨,这些企业的成本上涨压力巨大,从而极易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高出低进”与“高进低出”交织在一起,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4.2.1 贸易顺差的消极影响 (1)使我国与主要贸易顺差来源国或地区间的贸易摩擦迅速增加 针对我国贸易顺差的过快增长,发达国家采取了许多违反世贸组织和自由贸易精神的不合理限制措施,制造和滥用多种形式的贸易壁垒。2005年共有18个国家或地区对我国发起“两反两保”(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调查63起,涉案金额21亿美元,其中欧盟与美国是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数量最多的两个国家或地区,涉案金额14.8亿美元,约占全部涉案金额的70%。2006年我国出口产品遭遇贸易摩擦的形势更加严峻:截至2006年5月底,共有18个国家或地区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32起,涉及金额4.8亿美元。由于我国部分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现象,过剩的供给可能会涌向国际市场寻求出路,所以2006年下半年我国遭遇了更多的贸易摩擦。 (2)引发外汇储备超常增长,增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 贸易顺差的大幅度增加引发了外汇储备的超常增长。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06年1-6月份外汇储备累计增加1222亿美元,比2005年同期多增加212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持续攀升导致央行通过外汇投放的基础货币大量增加,使得流动性进一步泛滥,加大央行货币政策实施的难度,又对国内的金融稳定造成威胁;同时,在国际外汇、资本市场剧烈动荡的情况下,也加大了储备资产的管理难度。 贸易顺差还直接增大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而由于贸易顺差持续扩大,成为许多境外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仍被低估的重要理由。这增加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从而加大了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成本和难度。 (3)拉高了我国外贸依存度,给经济增长带来不确定性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净出口对我国GDP增长的拉动力逐年上升,2002年-2004年的3年间,从1.3%增长到9.1%?2005年更是增长到23.7%;2005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为70.8%,出口依存度为64.5%,不仅高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说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已呈现出明显的外需拉动型特征。过度依赖外部需求使我国经济容易受制于全球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4)使我国出口部门劳动力工资呈上升趋势,加剧了地区性的收入不平衡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与贸易条件的不断改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出口有关的生产部门的劳动力工资水平上涨十分迅速,带动了该地区整体工资水平的加速提高;出口贸易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工资却上升乏力,这无形中拉大了东部沿海地区省市与中西部地区省市的收入差距。 出口贸易发达的上海、广东、浙江和福建四省市在最近的10年内,职工的年平均工资增长明显高于内蒙古、湖北、陕西和甘肃四个欠发达地区。不仅如此,收入差距的扩大还造成大量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要素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使这些地区缺乏足够的人才和劳动力发展本地经济,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上升。2006年我国贸易顺差的加速扩大,使这种收入不平衡趋势进一步加剧,给我国经济发展和政治安全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不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5)加剧境内流动性过剩,给境内商业银行的盈利及风险掌控能力带来挑战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自由市场制度就意味着金融资本包括热钱的自由流动和汇率政策的自由化;由于“人民币低估”,大量的中国商品流到美国,美国的金融资本却不能自由地按照市场汇率流到中国,则造成中国大量的贸易顺差,美国大量的贸易逆差,这对美国经济造成严重损害;由于中国企业赚回了美元的 贸易顺差,中国的央行要给他们换成人民币拿回国内,则使中国被迫增发货币而 形成流动性过剩。在收窄境内商业银行盈利空间的同时,亦导致银行在信贷市场 上过度竞争,盲目降低贷款条件和利率,不仅加大了利率风险,造成房地产和股市
/
本文档为【论中国贸易顺差问题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