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关于全国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演变的研究

2017-10-07 9页 doc 98KB 11阅读

用户头像

is_496339

暂无简介

举报
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关于全国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演变的研究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关于全国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演变的研究 关于全国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演变的研究 【摘要】全国地理奥林匹克竞赛已经举行了三届,其规模不断壮大,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广。作为两年一届的中学师生地理盛会,地理奥赛肩负着普及地理基础知识和推动中学地理教育发展的使命。地理奥赛从竞赛宗旨、竞赛形式以及题目设置等都是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本文尝试从三届比赛的情况做一些对比,并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地理奥赛 中学地理教育 【引言】2009年11月13日,15日“第三届全国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及第...
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关于全国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演变的研究
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高中地理教学 关于全国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演变的研究 关于全国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演变的研究 【摘要】全国地理奥林匹克竞赛已经举行了三届,其规模不断壮大,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广。作为两年一届的中学师生地理盛会,地理奥赛肩负着普及地理基础知识和推动中学地理教育发展的使命。地理奥赛从竞赛宗旨、竞赛形式以及题目设置等都是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本文尝试从三届比赛的情况做一些对比,并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地理奥赛 中学地理教育 【引言】2009年11月13日,15日“第三届全国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及第八届国际地理奥林匹克竞赛选拔赛”在广东省韶关市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举行。根据观察,本次奥赛与前两届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既要反映出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现状,又要体现出与国际奥赛接轨的大趋势。 【正文】 一、三届全国地理奥赛简介 第一届全国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于2006年1月20—21日在广州番禺成功举行,来自全国十个省、市、区20支参赛队的80位同学和27位指导老师参加了竞赛。这次竞赛分两段进行,全部为笔试。第一段为选择题(第一部分)和主观简答题(第二部分),第二段为景观观察题(第三部分)、综合分析(第四部分)和英文题(第五部分)。 第二届全国地理奥林匹克竞赛于2007年12月15、16日在北京成功举行,据主办方介绍,与第一届竞赛相比,第二届竞赛参加队伍和人数大幅增加,已由上届的20支队伍的80名同学扩大到32支队伍的128名同学。同时,为了使竞赛试题渐趋与国际接轨,本届竞赛试题取消选择题,并加大景观题比重,尤其是增加了野外实习和现场判读考试。据悉,本届竞赛将外语分比例由原来的5%提高到10%,以适应选拔人员参加国际竞赛的需求。 第三届地理奥赛的参赛队伍则增加到34支,共计136位高中学生。本次竞赛的总体题型与第二届比较一致,但当中也作了一些调整,更趋于国际地理奥林匹克竞赛的形式,分为景观判读、综合题和野外考察三部分。 二、三届奥赛的演变 (一)三届奥赛的共同之处 1、奥赛宗旨不变。我国的地理奥赛秉承了国际中学生地理奥赛(IGEO)的宗旨:“激发学生对地理及环境研究的主动兴趣;培养学生在地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供正式接触环境以及建立来自各地年轻学生间的友好关系,进而促进国家彼此间的了解”。而且,通过三届奥赛,我们不难发现,属于我国中学生的地理奥赛还起到了推动我国地理教育的发展,扩大地理事业的影响范围,培养并选拔出地理后备人才等重大作用。 2、笔试是重要的竞赛形式。由于国际地理奥赛有笔试部分,而且我们中学生笔试能力不逊于国外选手,因此我国的地理奥赛始终把笔试作为重要的竞赛形式,所占分值在三届比赛中均是最重。 3、核心题型未发生大改变。景观判断题与综合分析题,是三届奥赛的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 景观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利用景观图片及其相关材料、提取信息进行一般性分析的能力,此题型往往要求学生掌握的地理知识面广而不深。如第三届奥赛题目:下列所示的城市为哪个国家,其临近海洋是什么, 1 综合分析题,是利用由文字、图片、数字和符号等资料进行地理主题和有关问题的研究学习,跟地理分析题目类似。所不同的是地理奥赛的综合分析题没有考纲,选材相当广泛,材料图幅数量和文字量明显要多,思考难度很大。如第二届奥赛题目(节选): 右图是三棵树木年轮内径横截面。这些树木年轮内径是于1988年在同一片山毛榉林中获取的。 问题:算出图中树木年龄是多少, 4、英语题目仍然是亮点。由于国际地理奥赛要求参赛选手必须使用国际地理奥林匹克竞赛官方语言(英语)作答,因此在我国,考虑到要与国际奥赛接轨,第一届奥赛就开始专门设置英语作答题目;而第二、三届奥赛也沿袭了这一做法,但总体所占分值都不是特别大。 (二)三届奥赛的演变 1、奥赛形式发生了改变。出于第一次尝试的考虑,第一次的全国地理奥赛只有笔试部分,但这跟国际奥赛的竞赛形式的显然不相符;事实也表明,我国的参赛选手参加国际奥赛时野外考察这一环节明显出于劣势。于是,第二届奥赛便加入的野外考察环节,题目为《城市科技园区景观特征及土地利用考察》;要求学生小组在中关村考察并研究:(1)选择反映科技园功能特点的景观;(2)绘制景观剖线分布示意图;(3)写出考察,说明此线路的土地利用功能特点和土地利用集约程度。 在第二届的成功尝试后,第三届的韶关奥赛继续实施野外考察题目。本次题目选取了丹霞山下一片的乡村景观,要求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对指定区域的所有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调查,绘制地图并作一定分析和评价。 2 经过两届比赛的锻炼,不难发现野外考察是选手们的弱项,但各代表队对野外考察也有了足够的重视。如第二届北京奥赛中,华南师大附中代表队提前到北京进行了户外考察练习。相信有了奥赛对野外考察的推广,这项具备相当地理特色的项目,能在中学课堂上陆续展开。 2、题型发生变化。 (1)取消选择题。除了增加了野外考察题之外,从第二届开始取消了选择题。第一届题型的第一部分为选择题,题目基本属于高考题,选手们在此项的得分普遍较高,无法拉开分数上差距。最重要的是,高考题与奥赛题风格迥然不同,会做高考题不见得能解决好奥赛题,考核高考题无法与国际奥赛接轨。因此要取消选择题。 (2)景观题与综合题比例大幅增加。下表为三届奥赛的景观题和综合题题数的对比: 综合题 景观题 大题数 小题数 第一届 10 2 8 第二届 32 4 25 第三届 30 7 32 与第一届相比,景观题增加了两倍多的数量,可以看出景观题的重要性;而第三届奥赛景观题数量则维持在30题。照此发展,估计下一届奥赛的景观题数量也基本维持在30题上下。景观题选材相当广,有出题人所拍摄的照片,有教科书上的图表,有各书籍杂志上刊登的照片,也有网上下载的图片,还有国际奥赛景观题的用图等。因此,从第二届奥赛开始,景观题的设问更加重广不重深,要求学生知识面相当广,备战过程中要看很多很多资料。 另外,综合分析题题数则是一届比一届多,很难准确预测下一届奥赛的题量,但总体应该不会少,这要求学生有很强综合分析能力,做题效率要高,否则有可能完成不了所有题目。与前两届奥赛不同,第三届奥赛的题目材料阅读量很大,选材甚至包括了大学教授研究成果,因此综合性很高,难度很大。这是选手们真正拉开成绩距离的环节。 (3)英语题目也悄然变化。第一届奥赛的英语题目只是考核选手们用英语填出一些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发表一些简单的看法,难度要求不高。如: The figure 1 shows the hydrological cycle, please write down the terms of the phenomenon 1,2,3,4 and 5 on your answer sheet. 3 而在第二届比赛中,英语题难度有所加大,题目数量也有所增加,要求英语表达地理规律与观点的能力更高。如: Questions: a、Describe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s as shown in figure 1.29)How do you explain this pattern? b、Why do earthquakes occur in areas that are not tectonic boundaries? c、Using examples, explain how it is possible to manage the earthquake hazard. 在第三届的奥赛上,英语题目则没有单独成为一大部分,而是融合在综合题当中,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及英语表达能力,其难度可谓变相加大。如在第三届奥赛考到了热岛效应的问题,材料和问题用了中文表述,答案则要求用英语书写,思维的转换成了学生成败的关键。但笔者认为,下一届奥赛的英语题更应全用英语表述,这种“原汁原味”的训练很有必要。 3、选拔方式有所改变。前两届的奥赛都设有个人奖和团体奖,而最终能获得代表我国参加国际中学生奥赛的选手均为团体第一名的四位同学。而在第三届的全国奥赛所选拔出来的 4 选手是总成绩前四名的学生(两位来自于广东,两位来自于江苏),除了安排集训比较困难外,相信他们能代表着我国中学生的最高水平,取得好成绩。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全国地理奥赛在坚持自身宗旨、特色的方面之外,作了许多有必要的改善,她正朝着更、更公平、更合理、更健康、更有影响力的方向发展,成为中学地理届师生展现自我的盛大舞台。 三、一些备考的建议 面对出于不断自我完善当中的地理奥赛,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在准备奥赛的训练中是有必要注意的: (一)打好基础。全国地理奥赛虽然不同于高考,但究其根本,奥赛依然要考核学生的地理基础和基本素养。因此,打好地理基础相当重要。全国地理奥赛的部分题目会涉及到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学生在平时训练时要注意打好基础。指导老师在给学生培训时(尤其是前期辅导)可按照高考模式培训,让学生所学知识不光对奥赛有用,也能为将来高考文科综合考试打下更好的基础。 (二)重视知识面的广度。在准备景观题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地理景观的浓厚兴趣,能让学生除了学会课堂上所掌握的之外,还能自己主动翻阅刊有各地景观的书籍,还要给学生创造上网“冲浪”机会,查到更多地世界各地风土人情。这一环节,兴趣相当重要,要猜到奥赛景观题实属“大海捞针”,只有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在漫长而枯燥的备战过程中保持旺盛斗志。指导老师也要自己编一些景观题给学生训练,如笔者也尝试编题:下列遥感图片中“耳朵”状区域具体叫什么名字,在我国哪个省区, (三)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适当增加训练难度。由于奥赛的综合题较高考题要难要偏,可考虑先从高考地理综合分析题开始训练,后期指导老师可提供一些奥赛真题训练,甚至自己选取一些材料(较新文献、较新科研成果)编成一些“模拟题”给学生练习。训练题目要限定时间,增加难度,以适应奥赛的高强度答题。另外,指导老师还可以考虑订购外地(如英国、日本、香港等地)地理教材,三届的地理奥赛都会参考一些外地教材上的素材的。 (四)加强野外考察的训练。对于野外考察,不光是学生,连中学老师在这方面的经验都比较缺乏,普遍都是“现学现卖”。首先老师要在这方面要自我“增值”,其次要有意识带学生在自己本地区进行城市和乡村的考察训练。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带学生到更远的地方训练 5 (如华南师大附中代表队,在07年北京奥赛赛前三天就到达北京熟悉环境,结果该队在野外考察环节得分很高)。 四、一些感想 当其他学科全国奥赛早就“深入民心”的时候,我们的地理奥赛才刚起步。从高考加分和自主招生的层面去看,地理奥赛并未得到全面的认可。我国的地理奥赛正处于调整期,演变与自我完善的过程当中。我们坚信属于我们的地理奥赛一定能够越办越好,地理奥赛一定能够起到推动中学地理教育向前发展的作用,也能足够给我们地理工作者以更高的工作积极性与成就感。 更好的消息是,第三届奥赛的第一名广东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戴妙书同学已经获得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加分。这对我们的参赛选手来说都是个很大的鼓舞。 衷心希望地理奥赛能越办越好,规模越办越大,真正能成为中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地理节日! 6
/
本文档为【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关于全国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演变的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