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考节奏停顿:故天将降

2018-02-01 16页 doc 38KB 95阅读

用户头像

is_624976

暂无简介

举报
中考节奏停顿:故天将降中考节奏停顿:故天将降 篇一:中考文言文句子节奏停顿划分 中考文言文句子节奏停顿划分 首先理解意思.然后根据意思来分就很简单了.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文言文句子节奏停顿划分 掌握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可/以/一战 ?再/而衰,三/而竭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
中考节奏停顿:故天将降
中考节奏停顿:故天将降 篇一:中考文言文句子节奏停顿划分 中考文言文句子节奏停顿划分 首先理解意思.然后根据意思来分就很简单了.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文言文句子节奏停顿划分 掌握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可/以/一战 ?再/而衰,三/而竭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11、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12、今/天下/三分 1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 14、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15、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7、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附:关于文言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指导例析 一、“意义单位划分法”: 文言句朗读的停顿划分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 例1、望晚/日照/城郭(《登泰山记》)“望晚”是“向晚”、“傍晚”之意,全句有“望晚”、“日照”、“城郭”三个意义单位。不可读成“望/晚日/照城郭”。 例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乐其乐”前一“乐”字用做动词,“以……为乐”;后一“乐”字,作名词,“所乐的事”。“乐其乐”即“以其乐为乐”。不可误读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二、“语法结构划分法”: 根据语言顺序处理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动补”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动补之间要作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1、 主谓之间、状谓之间、动补之间可作停顿。 2 例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例4、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例5、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 例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例7、永之人/争/奔走焉(《捕蛇者说》) 2、 动宾之间,结合紧密时不停顿,但宾语有定语限制或修饰,就须停顿。 例8、故/克之(克之是动宾关系,但宾语为单音节,动宾结合紧密,不需停顿,否则读来反而生硬。) 例9、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路之远近”是忘的宾语,有其修饰限制语,结构完整,自成层次,动宾之间,往往有其停顿。) 3、 几个状语之间虽有停顿,但只相当于现代的顿号级别,可不作停顿。 例10、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每与臣”有“每”、“与臣”两个状语,可以连读,不必停顿。) 4、 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一般不停顿。 例1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三、“文言句式特点划分法”: 要留心文言句式特点,如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划分停顿时须维护其古代语言特点和意义的完整。 例1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 3 谓语“鼓”) 例1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之高”是定语后置) 例1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是介词,后省略宾语“之”,代桃源村人) 例15、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应调整为“有何陋,”) 例1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其上”是状语后置) 例17、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在句中是“……的原因”之意,是固定结构;“也”表判断语气,“此……也”是判断句) 例18、帝/感/其诚(“感”具有被动意义,“被……所感动”) 四、停顿要体现关键词的管辖范围。 例19、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殚”、“竭”是关键词) 例20、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入”、“出”是关键词) 例2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是关键词) 五、留心名作状的朗读停顿。 例22、其一/犬坐/于前(“犬”是名作状,“像狗一样”修饰“坐”的样子,不能读成:其一犬/坐/于前) 例23、山行/六七里(“山”是名作状,“在山路上”限制“行”的处所,不能读成:山/行/六七里 4 六、留心形同于现代双音合成词现象的朗读停顿。 古代汉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形同于现代的双音节合成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不能把古代两个单音词读成现代的双音合成词。 例24、于是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例25、可以 可/以/已/大风可/以/一战 例26、妻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例27、中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七、留心句首关联词及语气助词“夫、盖、且、若夫、至若”,将其自成音节,专作停顿,以发挥统领全句或全段以及引起话题的作用。 例28、夫/大国,难测也 例29、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例30、若夫/霪雨/霏霏 至若/春和/景明 例3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八、留心古代的“国名、年号、地名、官名、郡爵、史实”。 例32、陈/康叔公/尧咨/善射(“陈”系姓氏,“尧咨”是名,“康叔公”是谥号,“公”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例33、《范/文正公/集》 例34、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吴中”是地名) 例3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地名---姓名---字---“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5 例36、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九、“也”用在句中表示提示,朗读时应停顿,不能误为副词,如作句尾语气助词则不作停顿。 例37、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例38、 可/计日而待也 十、句式整齐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朗读时可用相同的停顿来读,使语气语调一气贯通。 例39、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例40、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篇二:划分朗读停顿的节奏1 教你如何给文言文句子划分朗读停顿的节奏 教你如何给文言文句子划分朗读停顿的节奏 (一)、考纲考点 初中1至6册中的文言文,重点是讲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能准确的划分这些句子的朗读节奏,文言文的朗读停顿在中考中,往往是主观试题较多,难度大,得分低,考试形式大多是选择题和划分朗读节奏。分值为2分。 (二)、知能图谱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 6 意停顿。 1、 主谓之间要停顿。 2、 谓宾之间要停顿。 3、 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 “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 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 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三)、中考题例 例1、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B.而|乡邻|之生日蹙 C.今其|室十无一焉 D.非死|则徙尔(05年中考题) 分析: A句中,“自”是一个介词,明显不能独立,后面必须跟上宾语,才能表示一个确切的意思。“自吾氏三世”才是一个意义单位。所以A句的划分是错的。再看B句,“而”是一个转折连词,属虚词范畴无实义,因此它也不能独立。再说“乡邻之生”是一个偏正词组,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C句的“今其室”也是一个偏正词组,表示一个相对独立的意义,中间不能拆开。正确的只能是按意义划分的D。 例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 7 庐,西蜀,子云亭(2004年中考题) 分析:,句中的“不在”是一个否定合成谓语,应看作一个意义单位,因此不能分开。故,是错的。,的前后两句划分的不一,不能形成对偶,所以也是错的。,句中的“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是两个用法相同的主谓词组,分别作 两个“无”的宾语。而主谓词组在作句子成分的时候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故C是错的。只有D是意义上的对偶,所以是正确的。 例3、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04年中考题) 这两个句子不是诗句,所以不存在对偶的问题,因此只能作意义上的划分。正确划法如下(当然还可以划得更细一些):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 由此可见,划分诗文的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如果是相连的诗句,还要考虑到上下句中词语的对仗,上下两句的节奏应该保持一致。如果是较长的一句话,则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划好之后再仔细地读一读,看是否顺口、顺畅。 8 (四)、经典题例 1、句首语气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夫”、“若夫”、“盖”、“故”、“惟”等,诵读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 2、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可/以一战。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如: ?先帝/不以/臣卑鄙。?永之人/争/奔走焉。 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如: ?其一犬/坐于前。(应为“其一/犬坐/于前”。) 5、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分原貌。如: ?望晚/日照/城郭(句中“望晚”是“向晚”意,即接近黄昏之时,原句是主谓结构,如读成“望/晚日/照城郭”,就读出了另一种理解。) ?瞻余马首/可也。 6、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如: 9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8、“也” “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 ?余闻之也/久矣。 ?洋洋乎/与灏气俱 9、转折连词之后应有停顿。 洋洋乎/与灏气俱/而不知其所穷。 总之,相对完整的意义结构都需要相应的停顿。 (五)、技巧突破 一? 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 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如: (,) 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A )故 / 天将降大任于是 / 人也 ( B )所以 /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 / 不能 ( C )人恒 / 过,然后 / 能改 10 ( D )出 /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 恒亡 (,) 划分下边句子朗读的节奏,每个分句只划一处(用“ / ”表示)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予 / 尝求 / 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 (,) 率 / 妻子 / 邑人 / 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二? 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 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读“ f ú ),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如: (,) 盖 / 一岁之犯死者 / 二焉 (《捕蛇者说》) (,) 夫 / 环而攻之 / 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三? 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如: (7) 医之 / 好治不病 / 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 四? 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奏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如: 11 (8) 若 / 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活板》) (9) 而 / 山不加增 (《愚公移山》) (10) 然则 / 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11) 故 / 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 五? 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初中阶段所选文言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狼》)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犬”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应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即:其一 / 犬坐于前。 对下面这个类型句子的节奏划分也要遵循逻辑意义:然 / 得而腊之 / 以为饵 (《捕蛇者说》)。 其实,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远不止这五种,而这五种方法也不是孤立使用的,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还是要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住其内在的逻辑意义。 附:例( 1 )的答案选 D ;例( 2 )的朗读节奏正确划分为:故 / 君子有不战,战 / 必胜矣。 篇三:中考专项复习之朗读的节奏划分(实用) 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划分 ? 【考点剖析】 朗读包括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速等诸多方面,对 12 文言文而言,中考主要考察的是语句节奏的划分。停顿是理解、文言语句的基础,对句子内容能正确理解,就能准确的标出朗读节奏(即停顿)。 ? 【设题方式】 请用“/”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一般划一处或两处) ? 【方法指导】 文言语句停顿的规律:总起来说,应把握“两个原则”,遵循“十个规律”。 一、两个原则: 1( 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 如:? 今 / 天 下 / 三 分 。 (《出师表》) 【“天下”是一个词,“今”“天”不能连读,“天下” 不能断开】 ? 中 / 间 力 拉 崩 倒 之 声 。(《口技》) 【“中间”是两个词。“中”是“其中”的意思,“间”是“夹杂”的意思,两个词不能连读】 ? 忠 之 属 也 ,可 / 以 一 战 。(《曹刿论战》) 【“可以”古今异义,是两个词,是“可以凭借”之意,中间应稍作停顿】 2( 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把一句话分成几个意群,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如:? 刻 / 唐 贤 今 人 诗 赋 / 13 于 其 上 。(《岳阳楼记》) 【这句话的意思是:把唐贤今人的诗赋刻在它的上面。“唐贤今人诗赋”是个短语,不能断开。否则就改变了句子的原意】 ? 余 闻 之 也 / 久 。(《伤仲永》)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而不是“我很久了”,句子的主语是“余闻之”,“也”表示提顿,按意义应归于前】 ? 王 之 弊 / 甚 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这句话的意思是:“大王受蒙蔽很严重啊”,句子的主语是“大王受蒙蔽的情况”而不是“王”,所以应该在“王之蔽”后面停顿】 ? 但 少 / 闲 人 如 吾 两 人 者 耳。(《记承天寺夜游》)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闲人如吾两人者”是定语后置,意思是“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是一个完整的短语,不能断开】 二、十个规律: 1. 方法一:主谓之间要停顿。(注:主语是单音节人称代词此处停顿可忽略不计) ? 醉 翁 之 意 / 不 在 酒。 ? 城 / 非 不 高 也。 ? 当 立 者 / 乃 公 子 扶 苏。 ? 水 / 皆 缥 碧。 14 ? 食 马 者 /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 而 食 也。 ? 邻 人 京 城 氏 之 孀 妻 / 有 遗 男。 2. 方法二: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 ? 必 有 / 得 天 时 者 矣。 ? 三 顾 臣 / 于 草 庐 之 中。 ? 又 患 / 无 名 人 硕 师 与 游。 ? 居 / 庙 堂 之 高 / 则 忧 其 民。 ? 余 / 尝 求 / 古 仁 人 之 心。? 受 任 / 于 败 军 之 际。 3(方法三:句首语气词(发语词)要和后面的句子分开。 ? 夫 / 环 而 攻 之 / 而 不 胜。? 若 夫 / 日 出 / 而 林 霏 开。 ? 盖 / 大 苏 / 泛 赤 壁 云。? 盖 / 竹 柏 影 也。 4(方法四:句首表示假设、转折的连词(若,至若,而,然则)后面必停顿。 ? 至 若 / 春 和 景 明 。 ? 然 / 胡 不 已 乎, ? 子 子 孙 孙 / 无 穷 匮 也,而 / 山 不 加 增。 ? 然 则 / 何 时 而 乐 耶 ? 5(方法五:句首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是以”后面必停顿。 ? 故 / 自 号 曰 醉 翁 也 。 ? 故 / 虽 有 名 马 ,祗 辱 于 奴 隶 人 之 手。 ? 是 故 / 所 欲 有 甚 于 生 者。 15 ? 以 是 / 人 多 以 书 假 余。 6(方法六:承接前文的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如“是”“此”。 ? 是 / 进 亦 忧,退 亦 忧 。 ? 知 之 / 为 知 之,不 知 / 为 不 知 ,是 / 知 也。 ? 是 / 地 利 / 不 如 人 和 也 。 ? 此 / 诚 危 急 存 亡 之 秋 也。 7(方法七:句中转折连词“而”前面要停顿。 ? 人 不 知 / 而 不 愠。 ? 夫 / 环 而 攻 之 / 而 不 胜。 ? 出 淤 泥 / 而 不 染,濯 清 涟 / 而 不 妖。 ? 由 是 则 生/ 而 有 不 用 也,由 是 则 可 以 避 患/ 而 有 不 为 也。 8(方法八: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乎”“者”“也”后面一般要停顿。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 ? 望 之 / 蔚 然 而 深 秀 者 ,琅 琊 也 。 ? 鸣 之 / 而 不 能 通 其 意 。 ? 此 三 子 者,/ 皆 / 布 衣 之 士 也。 ? 余 闻 之 也 / 久。 9(方法九:语句倒装处要停顿(多指状语后置)。 16 ? 宋 / 何 罪 / 之 有, ? 遂 许 先 帝 / 以 驱 驰 。 ? 躬 耕 / 于 南 阳,苟 全 性 命 / 于 乱 世,不 求 闻 达 / 于 诸 侯。 ? 操 蛇 之 神 / 闻 之,惧 / 其 不 已 也,告 之 / 于 帝。 以上只是文言句子停顿的一般原则和规律,朗读时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重在“语意”上花功夫,把一句话分成几个意群,一定看好题目所要求的划分几处,依意群来标示。 10(方法十: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如:其 一 / 犬 坐 于 前 。 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所以,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应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 三、特殊说明: 1(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地名、人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错误。 如:? 虞 山 / 王 毅 叔 远 甫 / 刻 。 “虞山”是山名。这个人姓“王”名“毅”字“叔远”,“甫”是对古代对男子的美称。“虞山王毅叔远甫”指核舟的雕刻者,相当于“王毅王叔远先生”,所以不能分开。 ? 晋 / 太 元 中,武 陵 人 / 捕 鱼 为 业。 17 ? 庆 历 四 年 / 春,滕 子 京 / 谪 守 巴 陵 郡。 2(停顿应体现出省略成分: 如:一 鼓 / 作 气,再(鼓) / 而 衰 ,三(鼓) / 而 竭 。 “再”和“三”的后面都省略了“鼓”字,所以应该在“再”和“三”后面停。 3(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 如: ? 今 / 齐 地 /方 千 里。(“地方”在古代是两个词,土地方圆) ? 今 / 天 下 三 分 。(“今”是一个词,“天下”是一个词) ? 可 / 以 一 战。(“可”“以”是两个词,可以凭借) 4(表时间和方位的词后边也应稍作停顿。 如:? 已 而 / 夕 阳 在 山 ,人 影 / 散 乱 。 ? 既 而 / 风 定 天 清 ,一 切 / 乌 有 。 ? 乡 / 为 身 死 / 而 不 受,今 / 为 宫 室 之 美 / 为 之。 ? 始 知 / 郊 田 之 外 / 未 始 无 春,而/ 城 居 者/ 未 之 知 也。 ? 然 则 / 何 时 / 而 乐 耶, ?【实战演练】 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18 1(予 尝 求 古 仁 人 之 心,或 异 二 者 之 为,何 哉, 2(缘 溪 行,忘 路 之 远 近。 3(其 真 无 马 邪,其 真 不 知 马 也~ 4(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濯 清 涟 而 不 妖。 5(中 峨 冠 而 多 髯 者 为 东 坡 。 6(故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是 人 也 。 7(忽 有 庞 然 大 物 拔 山 倒 树 而 来,盖 一 癞 蛤 蟆。 8( 然 侍 卫 之 臣 不 懈 于 内,忠 志 之 士 忘 身 于 外 者,盖 追 先 帝 之 殊 遇 , 欲 报 之 于 陛 下 也。 9(自 康 乐 以 来,未 复 有 能 与 其 奇 者。 10(且 欲 与 常 马 等 不 可 得,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11(吾 与 汝 毕 力 平 险,指 通 豫 南,达 于 汉 阴,可 乎, 12(作 亭 者 谁,山 之 僧 智 仙 也。 13(公 输 子 之 意 不 过 欲 杀 臣。 14(然 而 禽 鸟 知 山 林 之 乐,而 不 知 人 之 乐。 15. 舜 发 于 畎 亩 之 中 。 19 16. 备 得 用 与 武 帝 交 战 大 破 其 军 乘 胜 克 捷。 17. 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2分) ? 下 视 其 辙 ? 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弘 18(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 荆 国 有 余 于 地 而 不 足 于 民 19(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盖恐次日大搜/ 急于移置而物多/ 难携故密着/ 而屡出之也 。 B(盖恐次日/ 大搜急于移置/ 而物多难携故/ 密着而屡出之也。 C(盖恐次日大搜/ 急于移置/ 而物多难携/ 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D. 盖恐次日大搜急/ 于移置而物多/ 难携故密着/ 而屡出之也。 20(请用“/”线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2分) 其 沫 乃 如 散 珠 喷 雾 日 光 烛 之 璀 璨 夺 目 不 可 正 视 2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20 A(至 于 / 夏 水 襄 陵 B(绝 巘 / 多 生 怪 柏 C(虽 / 乘 奔 御 风D(常 有 高 / 猿 长 啸 2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2分) 吾 疑 造 物 者 之 有 无 久 矣 2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2分) 其 父 兄 之 食 粗 而 衣 恶 者 犹 多 矣 21
/
本文档为【中考节奏停顿:故天将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