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两年制专科)

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两年制专科)

2018-03-15 50页 doc 299KB 5阅读

用户头像

is_574951

暂无简介

举报
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两年制专科)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两年制专科) 山东新华电脑学院 2017年9月 院校教学审批意见: 负责人签字: 日期: 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课程列表 序号 课程学段 课程名称 计算机操作基础 1 2 Office办公自动化 3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第一学期 4 网络工程制图 5 计算机网络技术(TCP/IP协议) 6 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2008系统管理 7 微软系统工程师-windows2008高级应用 8 阶段性考核—Windows综合实训 9 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Linux系统管理...
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两年制专科)
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两年制专科) 山东新华电脑学院 2017年9月 院校教学审批意见: 负责人签字: 日期: 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课程列表 序号 课程学段 课程名称 计算机操作基础 1 2 Office办公自动化 3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第一学期 4 网络工程制图 5 计算机网络技术(TCP/IP) 6 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2008系统管理 7 微软系统工程师-windows2008高级应用 8 阶段性考核—Windows综合实训 9 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Linux系统管理 10 第二学期 Linux系统工程师-Linux高级应用 11 阶段性考核-Linux综合实训 12 网络设备:Cisco/华为路由、交换技术 13 大型企业网的设计与构建 14 设备综合实训 15 网页设计基础 网络数据库的高级应用和性能优化 16 企业网站运行与维护(网站运维) 17 第三学期 Exchange Server企业邮件系统架构 18 企业网络安全保护与网络渗透评估 19 安全综合实训 20 企业虚拟化运用 21 Openstack (云平台管理) 22 IT运维与网络管理 22 企业网综合实战 23 第四学期 企业基础网络与核心服务搭建 24 系统集成与项目实训 25 职素课,就业指导课(穿插在各个学段进行) 26 第 1 页 共 121 页 1.专业总体描述 1.1 招生对象 1、要具备高中或同等文化水平,年龄在25周岁以下(建议在18周岁以上),并要求出具相关的证明文件。 2、由于专业面对的都是脱产在校住宿学习,因此要求学生必须身体健康,无严重影响学习的疾病:如严重的心脏病、心肌病、神经系统疾病、结核病、色盲及其他严重视力障碍等。 3、必须通过学校提供并确认的入学评估。 1.2 学制 本专业的学制为二年。 1.3 各学段专业课程实施安排 “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的课程以顺序排课原则为主,个别课程可以并列排课,但同时考虑到招生高峰期与淡季的区别,校区教务主管对排课顺序可以进行变动。其中职素课按时间规定穿插在专业课程里进行。 ?学时 课程名称 ID 理实职 素 授课 实践 一体 1 入学教育 3 2 计算机操作基础 15 15 9 3 Office办公自动化 30 30 6 4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45 45 5 计算机网络技术(TCP/IP协议) 51 60 6 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2008系统管理 60 60 7 微软系统工程师-windows2008高级应用 60 60 9 8 阶段性考核—Windows综合实训 0 0 21 9 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Linux系统管理 60 60 Linux系统工程师-Linux高级应用 10 60 60 9 11 阶段性考核-Linux综合实训 0 21 21 12 网络设备:Cisco/华为路由、交换技术 60 60 13 大型企业网的设计与构建 60 60 9 14 设备综合实训 0 0 21 15 网页设计基础 45 45 第 2 页 共 121 页 16 网络数据库的高级应用和性能优化 45 45 9 17 企业网站运行与维护(网站运维) 45 45 18 Exchange Server企业邮件系统架构 45 45 19 企业网络安全保护与网络渗透评估 0 0 120 9 20 安全综合实训 0 0 21 21 企业虚拟化运用 0 0 90 22 Openstack (云平台管理) 0 0 90 23 IT运维与网络管理 0 0 117 24 企业网综合实战 0 0 117 25 企业基础网络与核心服务搭建 0 0 87 9 26 系统集成与项目实训 0 0 90 72 小计 27 2226 28 合计 2298 第 3 页 共 121 页 《计算机应用与网络基础教程》课程教学进程表 总计学习课时为 60 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 30 课时,实验课时为 30 课时。 适用专业: 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 ,各章节课时分配如下: 章节 章节名称 理论课课时分配 说明 实验课课时分配 项目一 计算机基础 9 9 项目二 计算机基本操作与输入法 3 3 项目三 操作系统基础 3 3 项目四 操作系统实用技术 3 3 3 3 项目五 网络基础 3 3 项目六 常用软件的安装及使用 3 3 项目七 互联网安全 课时小计 30 30 课时总计 60 第 4 页 共 121 页 《计算机应用与网络基础教程》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 教 材:《计算机应用与网络基础教程》,出版社: 新华教育(北京)研究院 ISBN: 无。 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与网络基础教程》课程是我院4G网络技术高级工程师(大专)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可以系统的了解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结构、Windows XP操作系统、Internet基础及应用等相关知识。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为后面的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 二、 课程的考核方法 《计算机应用与网络基础教程》为课程考试必考课程,采用理论考试方法,即在课程结束后以“在线”形式进行考核,考核权重为8%。课程学完后学员可参加“职业资格证书”(中级证)认证考试。 三、 课程的目标要求 “目的要求”是指通过教师的讲授及学生的认真学习所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目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掌握”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使学生达到彻底明了,能用文字或语言顺畅地表述,并能独立做好实验,对案例内容进行分析,同时也是课程考试的主要内容;“熟悉”的内容,要求教师予以提纲挈领地讲解,使之条理分明,使学生对此内容完全领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及其梗概,在考试时会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进行考核;“了解”的内容,要求教师讲清概念及相关内容,使学生具有粗浅的印象。 四、 教学内容 项目一 计算机基础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8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9 课时,实验课为 9 课时 [目的要求] 1. 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2. 了解常用的DOS命令 3. 掌握数据的存储与表示 [教学内容] 1. 初识计算机 1.1什么是计算机 1.2计算机的组成 1.3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4 计算机的用途 2. 文件与目录 2.1 文件与文件名 第 5 页 共 121 页 2.2 文件的属性 2.3 目录 2.4 路径 3. 计算机的数制与编码 3.1 数制 3.2 进制转换 3.3 信息的编码 4. DOS 基础 4.1 命令提示的启动与退出 4.2 DOS常用命令 [作业及实验] 1. 文件命名 2. 进制转换 3. 常用DOS命令 项目二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输入法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 了解键盘的布局,掌握正确的键盘指法规则 2. 了解鼠标的结构及使用 3. 熟练使用一种拼音输入法,并能快速录入文本 4. 掌握五笔字型输入方法,并能快速录入文本 5. 了解手写及语音输入法的使用 [教学内容] 1. 键盘的布局及应用 1.1 键盘概述 1.2 键盘的布局 1.3 键盘的指法规则 2. 鼠标的使用 2.1鼠标的结构 2.2鼠标的应用 3. 拼音输入法 3.1 智能ABC输入法 3.2 搜狗拼音输入法 3.3 其它常用拼音输入法 4. 五笔输入法及应用 4.1 五笔输入法概述 4.2 汉字的五笔编码规则 4.3 提高五笔打字速度 5. 手写与语音输入法 5.1 手写输入软件 5.2 语音输入法 [作业及实验]1. 了解键盘的布局,熟悉键盘指法 2. 正确安装一种拼音输入法,并练习使用 3. 熟练使用五笔输入法 项目三 操作系统基础 第 6 页 共 121 页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 初识Windows XP操作系统 2. 窗口操作 3. 文件和文件夹操作 [教学内容] 1. 初识Windows XP操作系统 1.1启动、关闭Windows XP 2. 窗口操作 2.1 开始菜单 2.2 桌面管理 2.3 任务栏管理 2.4 窗口与对话框 3. 文件和文件夹操作 3.1 文件管理与文件浏览操作 3.2 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3.3 回收站与资源管理器 3.4 数据备份与恢复 [作业及实验] 1. 完成桌面、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等的设置 2. 完成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项目四 操作系统实用技术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 了解控制面板的功能,计算机的管理与常用应用程序 2. 了解添加或删除程序的功能及使用 3. 掌握用户账户的添加与删除程序的使用 [教学内容] 1. 软件管理 1.1安装office2010办公自动化软件 1.2 office2010的卸载 2. 账户管理 2.1 用户账户的创建 2.2 用户账户的重命名 2.3 删除用户账户 3. 系统管理 3.1 查看设备列表 3.2 任务计划 4. 个性化设置管理 4.1 切换用户 4.2 更改用户登录或注销方式 5. 系统自带实用软件软件 5.1远程桌面 5.2 系统配置实用程序 [作业及实验] 1. 软件管理,账户管理 2.系统管理,个性化设置 3.系统自带实用软件 第 7 页 共 121 页 项目五 网络基础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类 2. 了解网络的拓扑结构 3. 掌握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的接入配置 4. 了解互联网浏览器IE的用法 5. 掌握常见网络下载工具的用法 [教学内容] 1. 网络基础知识 1.1网络基础知识 2. 有线网络 2.1 ADSL工作原理 2.2 使用ADSL接入互联网 2.3 通过局域网接入互联网 2.4 网络的拓扑结构 3. 无线网络 3.1 基本知识 3.2 无线网络的接入 4. 网络浏览 4.1 IE8.0的使用 4.2 国内著名网站 4.3 搜索引擎的使用 5. 电子邮件 5.1 电子邮件的申请 5.2 以WEB页方式收发电子邮件 5.3 WEB页方式的电邮设置 6. 下载工具 6.1 常见下载工具 6.2 普通下载 6.3 迅雷下载 6.4 资源下载网站 [作业及实验]1. 使用IE浏览器浏览互联网 2. 申请一个免费的电子邮箱 3. 使用迅雷进行批量文件的下载 项目六 常用软件的安装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电子文档阅读Adobe Reader的使用 2. 掌握文件压缩WinRAR的使用 3. 掌握光盘刻录Nero的使用 4. 掌握虚拟光驱Daemon Tools的应用 [教学内容] 1. Adobe Reader的安装和应用 1.1 Adobe Reader的简介 1.2 Adobe Reader的使用 第 8 页 共 121 页 2. WinRAR的安装及使用 2.1 WinRAR的简介 2.2 WinRAR的使用 3. 利用Nero软件制作光盘 3.1 刻录前的准备工作 3.2 利用Nero软件制作一张数据光盘 4. 虚拟光驱的安装和使用 4.1 Daemon Tools Lite的简介 4.2 Daemon Tools Lite的应用 [作业及实验]1. Adobe Reader的安装和使用 2. WinRAR的安装使用 3. Nero的安装使用 4. Daemon Tools Lite的安装使用 项目七 互联`网安全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 [目的要求] 1. 了解互联安全现状 2. 病毒和木马的防治 3. 杀毒软件的使用 教学内容] 1. 互联网安全 [ 1.1 互联网安全概述 2. 计算机病毒 2.1 计算机病毒介绍 2.2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3.认识计算机漏洞 3.1 漏洞 3.2 漏洞扫描与修复 [作业及实验]1. 使用360杀毒软件进行病毒查杀 2. 使用360安全卫士进行系统维护 六、参考书目 新华教育(北京)研究院基础课程教材研发小组统一策划,何扬、祝智敏老师主要撰写的《计算机应用与 网络基础教程》教材。 第 9 页 共 121 页 《Office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进程表 总计学习课时为 60 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 30 课时,实验课时为 30 课时。 适用专业: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各章节课时分配如下: 《Office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 教 材:《Office 2010教程》 出版社:无,ISBN:无。 一、 《Office 2010教程》课程是我院 4G网络技术高级工程师(大专) 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办公软件等相关知识,通过项目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办公室事务处理的能力,达到熟练应用办公软件处理办公室事务的水平。 二、 课程的考核方法 《Office 2010教程》为课程考试必考课程,采用理论考试方法,即在课程结束后以在线进行考核。 三、 课程的目标要求 “目的要求”是指通过教师的讲授及学生的认真学习所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目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掌握”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使学生达到彻底明了,能用文字或语言顺畅地表述,并能独立做好实验,对所作案例进行分析,同时也是课程考试的主要内容;“熟悉”的内容,要求教师予以提纲挈领地讲解,使之条理分明,使学生对此内容完全领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及其梗概,在考试时会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进行考核;“了解”的内容,要求教师讲清概念及相关内容,使学生具有粗浅的印象。 四、 教学内容 《Office 2010教程》上册(基础篇) 项目一 Office 2010轻松入门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了解Office的发展史以及Office 2003 和Office 2010之间的区别 2.掌握Office2010安装和卸载 3.掌握启动、退出Office 2010组件 4.掌握Office 2010工作界面示意图 5.掌握Office 2010文件的基本操作 [教学内容] 1. Office介绍 第 10 页 共 121 页 1.1 Office的发展史 1.2 Office 2003 和Office 2010之间的区别 2. Office2010安装和卸载 2.1 安装Office2010 2.2 卸载Office2010 3. 启动、退出Office 2010组件 3.1 启动Office 2010 3.2 退出Office 2010 4. Office 2010工作界面示意图 4.1 Office 2010工作界面示意图 4.2 Office 2010工作界面之比较 4.3 Office 2010工作界面之功能区 5. Office 2010文件的基本操作 5.1 Office 2010文件功能区示意图 5.2 新建文档 5.3 保存文档 5.3.1 常规保存 5.3.2 加密保存 5.4 打开文档 [作业及实验] 1.安装/卸载Office 2010 2.在Word 2010中录入文章,内容跟自己今天的心情,并加密 项目二 文档的编辑与格式化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8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9 课时,实验课为 9 课时。 [目的要求] 1(制作“滨江第三粮库”文件 2(制作书籍“编者”页面 3(掌握“查找和替换”的应用 4(熟练掌握Word 2010中的常用快捷键 [教学内容] 1. 制作“滨江第三粮库”文件 1.1 选取文本 1.2 格式化文档 1.2.1 文本格式化 1.2.2 段落格式化 2. 制作书籍“编者”页面 2.1灵活使用制表符 2.1.1 制表符的种类 2.2.2 设置制表符的方法 2.2 格式化文档 3. “查找和替换”的应用 3.1 灵活使用Word 中的粘贴功能 3.2 查找和替换 3.2.1 查找的方法 3.2.2 替换的方法 4. 熟练掌握Word 2010中的常用快捷键 4.1 Ctrl+字母的常用快捷键 第 11 页 共 121 页 4.2 其他常用快捷键 [作业及实验] 1.制作“会议纪要” 2.制作“信笺纸” 3.将素材中所有的Office加粗 项目三 Word之表格制作与打印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6 课时,实验课为 6 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表格的创建 2(掌握表格的编辑及美化 3(掌握页面设置对话框 4(掌握打印的相关知识及技巧 [教学内容] 1. 制作“转账凭证”表 1.1创建表格 1.2编辑与修改表格 1.2.1 表格的选取 1.2.2 移动和缩放表格 1.2.3 调整表格的行高与列宽 1.2.4 合并和拆分单元格 1.2.5 插入行和列 1.2.6 删除行和列 1.3表格的美好处理 1.3.1 设置表格的边框 1.3.2 设置表格的底纹 1.3.3 中部居中 1.3.4 平均分布各行、各列 2. 制作“成人高考报名信息表” 2.1页面设置对话框 2.1.1 纸张 2.1.2 页边距 2.1.3 纸张方向 2.2制作表格 [作业及实验] 1.制作如样张所示的“个人简历” 2.制作如样张所示的“体检表” 项目四 Excel之表格制作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单元格格式对话框 2(掌握“数据有效性”“冻结窗格”等 3(掌握记录单的相关操作 [教学内容] 1.表的结构设计 1.1 标题:反映该表的主题; 1.2 记录:二维表中每一行称为一个记录; 1.3 字段:二维表中每一列称为一个字段; 1.4 落款:比如包括制表人、审核人、制表日期等。 2.“企业员工信息登记表”的内容 2.1 文本输入 第 12 页 共 121 页 2.2 特殊文本输入 2.3 合并居中的使用方法 2.4 文本格式的数字 2.5 调整行高、列宽 2.6 数据有效性 2.7 自动填充复制功能的使用 2.8 设置边框 2.9 设置底纹 3.制作“企业员工信息登记表” 3.1 数据记录单 3.2 冻结窗格 [作业及实验] 1.制作“个人简历” 2.制作“考勤表” 项目五 Excel之数据处理与打印 [学习课时]本章共需要学习 18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9 课时,实验课为 9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计算的常用方法 2.掌握数据管理的相关知识 3.掌握图表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1.完成对“期末考试成绩表”的统计 1.1运算符及公式的创建 1.2常用的计算方法 2.完成对“演讲比赛评分表”的统计 2.1函数的综合应用 3.完成“工程预算表”的统计 3.1单元格的相对、绝对引用 4.制作“员工学历分布图” 4.1创建图表 5.统计“Office技能大赛表”的名次 5.1按【单关键字】排序 5.2自动填充 6.对“广州亚运会奖牌榜”进行排序 6.1按【多关键字】排序 7.分别统计“住校、走读生的平均分” 7.1分类汇总 8.筛选出成绩?90分的男生记录 8.1筛选 8.2自动筛选 8.3高级筛选 9.输出“家具配置清单” 9.1分页符的使用 9.2“页面设置”对话框 [作业及实验] 1.完成“工程统一报价表”的制作 2.统计住校/走读生的平均分 项目六 PowerPoint之幻灯片基本操作 第 13 页 共 121 页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8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9 课时,实验课为 9 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幻灯片的基本操作 2(掌握动画的设置 3(幻灯片放映的相关技巧及操作 [教学内容] 1. 掌握幻灯片的基本操作 1.1幻灯片的基本操作 1.2插入各种对象 2. 为“幻灯片”设计动态内容 2.1设置音乐循环播放 2.2创建表格 2.3创建奇偶页不同的页眉和页脚 2.4调节页眉和页脚的位置 3. 教学课件分屏演示 3.1 PowerPoint分屏演示的操作步骤 4(幻灯片放映输出 4.1幻灯片放映 4.2幻灯片输出 [作业及实验] 1.制作演示文稿“年终述职报告” 2.制作一个演示文稿,,内容是关于“自我介绍” 《Office 2010教程》下册(进阶篇) 项目一 文档综合应用篇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6 课时,实验课为 6 课时。 [目的要求] 1.了解Word在办公文档的应用领域 2.了解项目策划书的编写 3.掌握Word在应用领域综合排版的使用技巧 [教学内容] 1.Word 文案处理的应用领域 1.1 Word文案处理的应用领域 1.2 如何编排一篇“好文档” 2.项目策划书及其结构 2.1 项目文档种类及其编排特点 2.2 项目策划书的基本结构 3.封面的设计 3.1 编排项目策划书前的设置 3.2 项目策划书封面的组成及编排方法 4.引言的设计 4.1 设置文档格式的方法 4.2 设置字体和段落格式 5.正文的设计 5.1 项目符号和编号 5.2 分隔符的使用 5.3 页眉页脚 5.4 图文混排 5.5 文档结构图 第 14 页 共 121 页 6.目录设计 6.1 索引和目录 6.2 目录 6.3 自动建立目录 [作业及实验] 1.制作行政公文 2.分隔符的使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排版 4.目录操作 项目二 表格处理及数据分析高级应用篇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6 课时,实验课为 6 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Excel公式与函数的相关操作 2.掌握Excel数据管理与分析的高级功能 3.了解Excel报表设计理念 [教学内容] 1.Excel 2010公式与函数的高级应用 1.1 函数应用基础 1.2 函数应用案例 1.3 收益表的制作 2.使用Excel 2010高级功能 2.1 Excel与其他程序共享数据 2.2 Excel 2010的数据安全 3.Excel 报表设计理念 3.1 设计思想—不可缺少 3.2 表格元素—一个也不能少 3.3 表格设计案例—导论中公司年度销售报表 [作业及实验] 1.学生成绩表数据的处理与计算 2.员工工资表的设计与制作 项目三 演示文稿高级处理篇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ppt与Word间信息交换 2(掌握常用的PPT版面控制方法 3(理解常用PPT设计规则及设计理念 [教学内容] 1.PPT与Word间信息交换 1.1 Word信息发送到PPT 1.2 PPT发送到Word 2.优秀PPT外观之攻略 2.1 理解版式和主题 2.2 幻灯片版式 2.3 应用主题 3.成功PPT文稿的打造之路 3.1 PPT文稿的设计规则 3.2 优秀PPT的开始—设计理念 4.PPT 2010常用技巧 第 15 页 共 121 页 4.1 动画刷的使用 4.2 图片任意裁剪 4.3 删除图片背景 4.4 屏幕截图 4.5 幻灯片分节 [作业及实验] 1.个人介绍演示材料 2.新产品宣传片设计制作 五、大纲说明 1.本课程建议使用多媒体教学,使用课件讲解并进行案例演示。 2.上机实践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达到课时与机时对应。 3.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讲授效果。 六、参考书目 新华教育(北京)研究院基础课程教材研发小组统一策划,何扬主编,李芳、祝智敏老师主要撰写 的《OFFICE 2010教程》教材。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进程表 总计学习课时为 90 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45 课时,实验课时为 60 课时。 适用专业: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使用,各章节课时分配如下: 章节 章节名称 理论课课时分配 说明 实验课课时分配 项目一 电脑硬件全接触 3 3 项目二 电脑DIY 12 12 项目三 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 12 12 项目四 电脑硬件管理 3 3 项目五 办公自动化设备 3 3 项目六 电脑维护与优化 6 6 3 项目七 网络资源共享 0 3 项目八 系统及网络故障 3 3 项目九 计算机安全进阶 3 3 项目十 电子商务安全基础 3 3 总结复习 3 第 16 页 共 121 页 课时小计 60 60 课时总计 120 第 17 页 共 121 页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 教 材:《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出版社:新华教育(北京)研究院 ISBN:无。 五、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我院各专业必修课程。采用教师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教学(投影.电子分屏)同时借助实验课以增加学生对每一个了解.掌握和应用。要注重每一个教学内容在课程中的重要性及其与相关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教学时注意课程的系统性,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要开展启发性的教学,注重以学员为主的教学方式,不仅教学学员应有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学员如何去学习,达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相关知识,而且对软件系统的管理.维护和故障排除都得心应手。 六、 课程的考核方法 《计算机操作基础》为课程考试必考课程,采用理论考试方法,即在课程结束后以“在线”形式进行考核,考核权重为8%。课程学完后学员可参加“职业资格证书”(中级证)认证考试。 七、 课程的目标要求 “目标要求”是指通过教师的讲授及学生的认真学习所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学习目标”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掌握”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使学生达到彻底明了,能用文字或语言顺畅地表述,并能独立做好实验,对电脑的拆装及出现故障进行分析.排除进行分析,同时也是课程考试的主要内容;“熟悉”的内容,要求教师予以提纲挈领地讲解,使之条理分明,使学生对此内容完全领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及其梗概,在考试时会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进行考核;“了解”的内容,要求教师讲清概念及相关内容,使学生具有粗浅的印象。 八、 教学内容 项目一 电脑硬件全接触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 2(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主要产品和品牌 [教学内容] 1(计算机的发展史 1.1 早期计算机的发展史 1.2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电脑大家庭 2.1 按体积进行分类 2.2 按性能进行分类 2.3 按用途进行分类 2.4 按结构进行分类 2.5 按品牌进行分类 第 18 页 共 121 页 3.电脑内部探秘 3.1 计算机的构成 3.2 计算机主机构成 3.3 计算机外设构成 [作业及实验]1.列举计算机主要部件的名称和功能 项目二 电脑DIY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24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12 课时,实验课为 12 课时 [目的要求] 1.了解电脑各组成硬件和如何进行市场选购 2.熟练掌握电脑组装流程,了解电脑的开机自检 3.电脑硬件的发展趋势和市场调研 [教学内容] 1(硬件选构 1.1 CPU的认知与选构 1.2 主板的认知与选构 1.3 内存的认知与选构 1.4 硬盘和光驱的认知与选构 1.5 显示卡与显示器 1.6 鼠标键盘的认知与选构 1.7 机箱电源的认知与选构 2(组装主机 2.1 DIY电脑 3(连接外部设备 3.1 外设的连接 4. 加电测试 4.1 正式测试 [作业及实验] 1.了解电脑各个部件的参数 2.组装一台计算机 项目三 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24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12 课时,实验课为 12 课时 [目的要求] 1.了解BIOS的基本功能和常用设置 2.了解常用的硬盘分区工具和分区原则 3.掌握Windows XP/Win7 安装过程、备份及还原方法 [教学内容] 1(轻松设置BIOS 1.1 BIOS的功能 1.2 BIOS的分类 1.3 BIOS和CMOS的区别 1.4 BIOS参数设置 2(硬盘分区 2.1 深入理解分区和分区格式 2.2 Win PE的使用及硬盘分区格式化 3(Windows XP/Win7的安装 3.1 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 第 19 页 共 121 页 3.2 系统备份与恢复 [作业及实验] 1.BIOS进入的方法和常用参数设置 2.PQ分区的操作 3.Windows 系统安装及备份、还原 项目四 电脑硬件管理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了解驱动并掌握驱动安装方法 2(通过任务管理器安装、禁用、卸载硬件的基本操作 3(掌握外设接口类型、U盘的使用以及常见故障修复 [教学内容] 1(安装硬件驱动 1.1 驱动安装顺序 1.2 驱动程序安装方法 2(硬件管理基础 2.1 设备管理器 2.2 驱动程序升级 2.3 “设置管理器”的3种表情 3(外设安装与维护 3.1 移动存储设备 3.2 外设接口类型 3.3 闪存 3.4 移动硬盘 3.5 数码产品 3.6 USB设备常见故障及修复方法 [作业及实验]1.硬件驱动程序的安装 2.U盘做免疫 项目五 办公自动化设备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了解办公外设的分类 2.了解办公外设的主要参数 3.掌握音效设备和电脑连接 4.掌握常用外设的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 1(打印机 1.1 针式打印机 1.2 喷墨打印机 1.3 激光打印机 1.4 本机安装打印机 2(传真机 2.1 传真机分类 2.2 传真机的使用方法 3(扫描仪 3.1 扫描仪分类 3.2 扫描仪的主要参数 第 20 页 共 121 页 3.3 扫描仪的使用方法 3.4 扫描仪的使用与维护 4(复印机 4.1 复印机的分类 4.2 复印机的主要参数 4.3 复印机的日常维护 4.4 多功能一体机 4.5 数码复合机 5(投影机 5.1 投影机的分类 5.2 投影机的主要参数 5.3 投影机的应用 5.4 投影机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6(音效设备 6.1 电脑和音箱无线连接 6.2 电脑接功放 [作业及实验] 1.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的使用 2.投影机和无线音箱的使用 项目六 电脑维护与优化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6 课时,实验课为 6 课时 [目的要求] 1(利用工具对电脑软硬件的性能进行优化 2(掌握简单硬件故障排除 3. 选配笔记本电脑 [教学内容] 1(操作系统性能优化 1.1 利用360主程序增强系统稳定性 1.2 利用360自带工具优化系统性能 1.3 修改系统环境设置 2(电脑硬件优化 2.1 调整系统设置优化硬件 2.2 利用360优化硬件 3(硬件检测与故障排除 3.1 利用360自带工具检测硬件 3.2 电脑日常维护 3.3 常见故障排除 4(笔记本选购 4.1 笔记本选购要点 [作业及实验] 1.查看CPU、显卡等设备的型号和性能参数 2.使用至少一种工具对系统性能进行优化 3.排除典型的硬件故障 项目七 网络资源共享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3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0 课时 [目的要求] 1(了解局域网资源共享的方法 第 21 页 共 121 页 2(了解互联网资源共享的方法 [教学内容] 1(局域网资源共享 1.1 Windows 简单文件共享 2(互联网资源共享 2.1 使用QQ实现资源共享 2.2 使用在线网络硬盘实现资源共享 [作业及实验] 1.Windows 简单文件共享 2.使用QQ实现资源共享 3.使用在线网络硬盘实现资源共享 项目八 系统及网络维护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了解系统故障 2(了解网络故障 3. 掌握常用维护工具WinPE的制作与使用 [教学内容] 1(系统故障 1.1 DLL文件缺失后怎么处理 1.2 Windows密码忘记了怎么处理 2(网络故障 2.1 常用网络检测命令 2.2 IP地址故障检测 2.3 telnet到远程故障检测 2.4 网络文件共享故障检测 3(常用维护工具(WinPE) 3.1 WinPE的制作 3.2 使用WinPE修改用户密码 3.3 使用FinalData恢复数据 3.4 使用WinPE中的注册表编辑器 [作业及实验] 1.系统故障 2.网络相关故障排除及Telnet应用 3.常用维护工具WinPE 项目九 计算机安全进阶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熟悉账户权限的合理分配与系统安全设置的方法 2(熟悉病毒、木马查杀和预防 3(熟悉防火墙软件配置与数据加密及解密 [教学内容] 1(账户权限 1.1 设置系统的账户权限 2(系统安全 2.1 灵活掌握系统服务 2.2 轻松打好系统补丁 3(病毒查杀预防 3.1 使用防病毒软件查杀病毒 4(防火墙 第 22 页 共 121 页 4.1 设置防火墙 5(数据加密/解密 5.1 使用Windows EFS加/解密数据 5.2 数据校验 [作业及实验]1.账户权限的合理分配 2.系统安全的设置方法 3.使用防病毒软件做好查杀和预防 4.配置系统自带防火墙 5.数据的加密和解密 项目十 电子商务安全基础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了解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 2(熟悉电子商务的基本流程 3. 掌握在线购物安全和支付安全 [教学内容] 1(电子商务基础 1.1 电子商务简介 1.2 电子商务基本流程 2(电子商务安全 2.1 在线购物安全 2.2 在线交易安全 2.3 在线购物注意事项 [作业及实验]1.网上购物流程 2.在线购物安全 总结复习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6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课时。 [目的要求] 1.了解回顾本门课所学内容 2.熟悉各操作软件的演示 3.掌握各个知识点 [教学内容] 1.回顾理论知识,从头到尾串一遍所学知识 2.利用一台试验电脑,演示所学应用软件 [作业及实验]1.上机查看所学知识点查缺补漏 2.根据自身掌握情况,复习各知识准备本门课结业考试 3.上机把所学操作类软件操作复习 五、大纲说明 1.本课程建议使用多媒体教学,使用课件讲解并进行案例演示。 2.上机实践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达到课时与机时对应。 3.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讲授效果。 六、参考书目 新华教育(北京)研究院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应用与网络基础教程》下册进阶篇。 第 23 页 共 121 页 第 24 页 共 121 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TCP/IP协议)》教学进程表 总计学习课时为 114 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 51 课时,实验课时为 60 课时、 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使用,各章节课时分配如下: 适用专业:4G 理论课 实验课 章节号 章节名称 说明 时分配 时分配 第1章 互联网概述 3 3 第2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3 3 第3章 数据通信技术 3 3 第4章 网络通信协议 9 12 第5章 局域网技术 12 12 第6章 广域网技术 6 6 第7章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9 9 第8章 网络发展新技术 6 6 课时小计 51 60 课时总计 114 第 25 页 共 121 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TCP/IP协议)》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 教 材:自主研发讲义 一、 《计算机网络技术(TCP/IP)》课程是使学员可以系统地了解等相关知识,通过项目实践,培养和提高学员建设与管理维护网络信息系统涉及到的各种专业技术的基础知识、各种专业技术在网络信息系统整体框架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各种专业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能力,达到对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课程的考核方法 《计算机网络技术(TCP/IP)》为课程考试必考课程,采用理论考试方法,即在课程结束后以在线进行考核,考核权重为16%。 三、 课程的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是指通过教师的讲授及学生的认真学习所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目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掌握”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使学生达到彻底明了,能用文字或语言顺畅地表述,并能独立做好实验,对网络基础技术进行分析,同时也是课程考试的主要内容;“熟悉”的内容,要求教师予以提纲挈领地讲解,使之条理分明,使学生对此内容完全领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及其梗概,在考试时会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进行考核;“了解”的内容,要求教师讲清概念及相关内容,使学生具有粗浅的印象。 四、 教学内容 第1章 互联网概述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 了解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2. 了解互联网的接入 3. 了解互联网的典型应用 4. 熟悉下一代互联网 [教学内容]1. 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1.1 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 1.2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 2. 互联网的接入 2.1 电话拨号接入 2.2 ISDN接入 2.3 ADSL接入 2.4 Cable Modem 接入 2.5 局域网接入 3. 互联网的典型应用 3.1 WWW 第 26 页 共 121 页 3.2 E-mail 3.3 FTP 3.4 Telnet 3.5 BBS 3.6 即时通讯工具 4. 下一代互联网 4.1 下一代互联网的背景 4.2 下一代互联网的特点与社会意义 4.3 支撑下一代互联网的主要技术 4.4 下一代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 [作业及实验] 1.描述互联网的发展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2.简要描述互联网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3.互联网提供的服务与应用资源主要有哪些, 4.以文字描述接入互联网的常见方法, 第2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2.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3.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4. 熟悉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教学内容] 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2 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 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3.1 按地理范围分类 3.2 按管理方式分类 3.3 按数据传输方式分类 3.4 按拓扑结构分类 4.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4.1计算机网络硬件组成 4.2计算机网络软件组成 作业及实验] 1. 描述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 2. 描述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类型 3. 描述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第3章 数据通信技术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常用通信指标和术语 2. 掌握通信交换技术 3. 数据编码技术 [教学内容] 1. 常用通信指标和术语 1.1 bit、Byte、KB、MB、GB 第 27 页 共 121 页 1.2波特率、比特率、误码率 1.3信道、基带信号、频带信号 1.4多路复用、频分多路复用FDM、时分多路复用TDM 1.5同步传输、异步传输 2. 通信交换技术 2.1电路交换技术 2.2报文交换 2.3分组交换 3. 数据编码技术 3.1不归零码(NRZ) 3.2曼彻斯特编码(MC) 3.3差分曼彻斯特编码(DMC) 4. 差错控制技术 4.1差错产生的原因与差错类型 4.2差错的控制方式(奇偶检验、CRC冗余校验等) [作业及实验] 1.理解分析通信交换技术的区别 2.能够区分MC和DMC 3.学会使用多种校验方式 第4章网络通信协议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21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9 课时,实验课为 12课时。 [目的要求] 1. 了解网络网络通信协议 2. 掌握ISO/OSI参考模型 3. 熟悉TCP/IP协议栈 4. 掌握ISO/OSI与TCP/IP协议栈间的区别 5. 掌握IP地址的分类和子网络掩码的分类 6. 掌握子网划分 [教学内容] 1. 了解网络网络通信协议 1.1 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定义 1.2计算机网络协议的组成 2. 掌握ISO/OSI参考模型 2.1 ISO/OSI的七层协议 2.2 物理层的介绍 2.3 数据链路层的介绍 2.4网络层 2.5传输层 2.6会话层 2.7表示层 2.8应用层 2.9协议层 2.10信息流动过程 3. TCP/IP协议栈 3.1 TCP/IP协议体系概述 3.2 TCP/IP分层及基本工作原理 3.3 TCP/IP主要功能 第 28 页 共 121 页 3.4 TCP/IP基本工作原理 3.5 TCP/IP分层及基本工作原理 3.6 TCP/IP数据链路层协议: 3.7 TCP/IP网络层协议: 3.8 TCP/IP传输层协议: 3.9 TCP/IP传输层的功能及特点: 3.10 TCP/IP应用层协议 3.11 TCP/IP与OSI的比较 4. IP地址的分类和子网络掩码的分类 4.1 IP分类 4.1.1 A类IP (主机地址数目、网络地址数目的求解) 4.1.2 B类IP (主机地址数目、网络地址数目的求解) 4.1.3 C类IP (主机地址数目、网络地址数目的求解) 4.1.4 D类IP 4.1.5 E类IP 4.2 子网掩码 4.3 网关 4.4子网划分 4.4.1主机地址数目和主机地址求解 4.4.2网络地址数目和网络地址的求解 N4.4.3 M=2-2公式的应用 4.4.4子网络求解 4.4.5广播求解 [作业及实验] 1. 分析OSI模型、比较TCP/IP协议栈 2. 练习划分子网 第5章 局域网技术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24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12 课时,实验课为 12 课时。 [目的要求] 1(了解IEEE802局域网标准 2(掌握局域网拓扑结构 3(了解10BASE以太网 4(了解快速以太网 5(熟悉交换式以太网 5(了解1000M以太网 6(了解其他种类的局域网 [教学内容]1. 局域网概述 1.1局域拓扑结构 总线型拓扑结构、环型拓扑结构、星型拓扑结构 1.2局域网的分类 以太网、光纤分布式数据结构、令牌环网、ATMLAN 2. IEEE802局域网标准 2.1 IEEE802局域网标准系列 2.2 IEEE802局域网模型 3. 10BASE以太网 3.1 10Base2网络 第 29 页 共 121 页 3.2 10Base5网络 3.3 10BaseT网络 4. 快速以太网 4.1 100BaseTX网络 4.2 100BaseT4网络 4.3 100BaseFx网络 5. 交换以太网 以太网交换机工作模式、以太网络分类 6. 千兆以太网 1000Base-CX、1000Base-SX、1000BaseLX 7. 其他局域网 7.1 无限局域网络 7.2 令牌环 7.3 FDDI 8. 局域网中常见技术 8.1 多层交换技术 8.2 VLAN技术 [作业及实验] 1.认识各种介质和中间设备 2.架建对等网,实现两机互联 第6章 广域网技术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6 课时,实验课为 6 课时。 [目的要求] 1(了解广域网的基本概念 2(了解ISDN、ATM、xDSL、DDN 3(掌握广域网接入设置方法 [教学内容] 1(广域网的基本概念 2(广域网技术 2.1 ISDN 2.2 ATM 2.3 xDSL 2.4 DDN 3(广域网接入设置 3.1 ADSL接入设置 3.2 拨号接入设置 3.3 宽带接入设置 [作业及实验] 1.练习ADSL接入设置 2.练习拨号接入设置 3.练习宽带接入设置 第7章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8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9 课时,实验课为 9 课时。 [目的要求] 1(了解网络管理 2(了解网络安全 [教学内容] 1. 网络管理概述 第 30 页 共 121 页 1.1 网络管理的概念 1.2 ISO网络管理功能定义 1.3 网络管理系统的组成 1.4 网络管理协议 2. 网络安全概述 2.1 网络安全研究背景 2.2 网络安全的定义 2.3 网络安全潜在的威胁 2.4 网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2.5 主要的安全服务 2.6 网络安全服务于网络层次关系 2.7 安全策略的重要性 2.8 目前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 [作业及实验] 1. 描述ISO网络管理功能的定义。 2. 描述网络管理系统的组成。 3. 简述网络安全的定义。 4. 简述网络中主要存在哪些不安全的因素。 5. 描述网络安全服务于网络层次关系。 6. 目前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有哪些。 第8章 网络发展新技术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6 课时,实验课为 6 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Ipv6 2. 掌握存储网络 3(掌握无线局域网(WLAN) [教学内容] 1. Ipv6 1.1 Ipv6的定义 1.2 Ipv6的由来 1.3 Ipv6的特点 1.4 Ipv6相对于Ipv4的优势 1.5 Ipv6地址的类型 1.6 Ipv6地址的表示形式 1.7 Ipv4向Ipv6的转换 1.8 Ipv6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2. 存储网络 2.1 存储网络发展的必然 2.2 存储网络的关键技术 2.3 存储网络体系结构 2.4 SAN的应用 2.5 存储网络的未来发展 3. 无线局域网(WLAN) 3.1 无线局域网 3.2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及相关概念 3.3 WLAN的标准 3.4无线局域网安全 第 31 页 共 121 页 [作业及实验] 1.描述Ipv6技术的由来和特点。 2.描述Ipv6地址的类型和表示形式。 3.简述存储网络的概念。 4.简述存储网络的你技术与体系结构。 5.简述无线局域网的应用前景。 五、大纲说明 《计算机网络技术(TCP/IP)》课程内容繁多,因此建议任课老师在授课时始终围绕计算机网络的整体框架结构对具体内容进行讲授,注意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与互相之间的关联性,切忌使学员产生课程各部分内容之间没有关系的认识。为此,任课老师在课程开始时可以先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整体框架结构,明确课程内容在计算机网络整体框架结构中的地位及作用,强调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明确课程内容属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而非专业技术的课程性质。 六、参考书目 , 《计算机网络(第6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 谢希仁 编著 《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2008系统管理》教学进程表 总计学习课时为 120 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 60 课时,实验课时为 60 课时,适用 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各章节课时分配如下: 专业:4G 编号 章节名称 理论课时 实验课时 说明 第1章 Windows Server 2008 入门及安装 3 3 第2章 配置Windows Server 2008环境 3 3 第3章 本地用户和组 6 6 第4章 数据管理功能 9 9 第5章 存储系统的管理 3 3 第6章 打印服务 3 3 第7章 活动目录基础 15 15 第8章 DFS服务器 3 3 第9章 DHCP服务 6 6 第10章 DNS服务 9 9 课时小节 60 60 课时总计 120 第 32 页 共 121 页 《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2008系统管理》课程 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 教 材:自主研发讲义。 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2008系统管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等相关知识,通过项目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基本管理能力,达到对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的管理目的。 二、 课程的考核方法 《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2008系统管理》为课程考试必考课程,采用理论考试方法,即在课程结束后以在线进行考核。 三、课程的目标要求 “目的要求”是指通过教师的讲授及学生的认真学习所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目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掌握”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使学生达到彻底明了,能用文字或语言顺畅地表述,并能独立做好实验,对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进行分析,同时也是课程考试的主要内容;“熟悉”的内容,要求教师予以提纲挈领地讲解,使之条理分明,使学生对此内容完全领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及其梗概,在考试时会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进行考核;“了解”的内容,要求教师讲清概念及相关内容,使学生具有粗浅的印象。 四、教学内容 第1章 Windows Server 2008 入门及安装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 应能区分网络操作系统与其它操作系统的不同, 2. 同时掌握网络操作系统在网络体系中发挥的作用。 [教学内容] 1(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 2(网络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 3(Windows Server 2008体系结构 4(Windows Server 2008家族 5. 系统的安装 [作业及实验] 1. 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史 2. Windows Server 2008家族有哪些成员及特点 3. 系统的安装 第 33 页 共 121 页 第2章 配置Windows 2008 环境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Windows Server 2008系统属性 2(掌握Windows Server 2008显示属性 3(掌握控制面板 4(掌握管理控制台 5(掌握注册表 [教学内容] 1. 激活Windows Server 2008 2. 设置Windows Server 2008系统属性 3. 设置Windows Server 2008显示属性 4. 控制面板 5. 微软管理控制台(MMC) 6. 注册表 [作业及实验] 1. 练习设置系统属性和显示属性 2. 练习修改注册表 第3章 本地用户和组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6 课时,实验课为 6 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用户帐户 2(掌握创建和管理用户帐户 3(掌握规划和使用组 [教学内容] 1(本地帐户与域帐户 2(规划用户帐户 3(创建和管理用户帐户 4(规划和使用组 [作业及实验]1. 练习创建用户帐户 2. 练习对用户帐户的属性进行设置 3. 练习创建组 4. 练习对组的属性进行设置 第4章 数据管理功能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8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9 课时,实验课为 9 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NTFS的数据管理功能 2(掌握管理共享文件夹 3(掌握分布式文件系统 [教学内容] 1. NTFS的数据管理功能 2(权限属性 3. NTFS压缩 4. 加密文件系统 5. 磁盘配额 6. 共享文件夹的权限 7. 与NTFS配合使用 8. 管理共享文件夹 第 34 页 共 121 页 [作业及实验] 1. 练习设置文件和文件夹的权限 2. 练习创建和配置共享文件夹 第5章 存储系统的管理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磁盘存储分类 2(掌握磁盘管理插件 3(掌握磁盘故障恢复 4(掌握配置磁盘配额 [教学内容] 1(基本存储 2(动态存储 2.1 简单卷 2.2 跨区卷 3. 磁盘故障恢复 4. 配置磁盘配额 [作业及实验] 1. 练习将基本磁盘升级为动态磁盘 2. 练习配置简单卷、跨区卷、带区卷、镜像卷和RAID,5卷。 3. 练习启用和配置磁盘配额 4. 练习将磁盘加密和压缩 第6章 打印服务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打印机的添加与管理 2(掌握网络打印机的高级设置 [教学内容] 1(打印概述 2. 打印机的添加与管理 [作业及实验] 1. 练习添加本地和网络打印机 第7章 活动目录基础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30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15 课时,实验课为 15 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活动目录逻辑结构 2(掌握目录物理结构 3(掌握目录的安装 4(掌握目录的管理 5. 掌握目录的用户管理 6. 掌握目录的策略管理 [教学内容] 1(活动目录介绍 1.1活动目录作用 1.2信息的安全性大大增强 1.3基于策略的管理 2(活动目录逻辑结构 2.1域 2.2组织单元 第 35 页 共 121 页 2.3树和森林 3(活动目录物理结构 3.1域控制器 3.2全局编目服务器 3.3站点 4(活动目录的安装 4.1活动目录的安装过程 4.2安装活动目录后操作系统的变化 4.3 工作站安全 4.4 站点安全 5. 管理域用户和计算机帐户 6. 组的类型 通用、全局和本地域。 7. AGDLP策略 8. 活动目录结构和组策略 9. 配置安全策略 第8章 DFS服务器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DFS服务的目的 (掌握DFS的网络拓扑 2 3(掌握DFS的分类 4(掌握DFS的配置 [教学内容] 1(DFS服务的目的 2(DFS的网络拓扑 3(DFS的分类 3.1域DFS 3.2独立DFS 4(DFS的配置 [作业及实验]1. 深入理解DFS服务 2. 练习配置独立DFS 3. 练习配置域DFS 第9章 DHCP的工作原理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6 课时,实验课为6 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DHCP的工作原理 2. 掌握创DHCP作用域 3(熟悉配置DHCP选项 4(创建超级及多播作用域 [教学内容] 1. DHCP的概念 2. DHCP的工作原理 3. 安装DHCP服务 4. 创建作用域 5(配置DHCP选项 6. 创建超级作用域 第 36 页 共 121 页 7. 创建多播作用域 8. DHCP中继代理 [作业及实验] 1. 动手安装DHCP服务 2. 动手创建一个作用域并对其进行设置 第10章 DNS服务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8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9 课时,实验课为 9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创建和管理区域 2. 掌握管理DNS服务器 3(熟悉动态更新DNS 4(了解排除DNS故障 [教学内容] 1. 域名服务概述 2. DNS服务器分类 3. 查找的模式 4. 动态更新 5. 创建和管理区域 6. 管理DNS服务器 7. 动态更新 8. 排除DNS故障 [作业及实验] 1. 深入理解域名、区域、名字空间等概念 2. 动手安装DNS服务器 3. 练习管理和配置DNS服务器 五、大纲说明 1、本课程建议使用多媒教学,教学使用课件,案例操作现场演示进行教学 2、上机实践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达到课时与机时对应 3、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形式,以提高学员学习兴趣和课堂讲授效果 六、参考书目 1、《windows server 2008 服务器操作系统》 新华教育(北京)研究院主编 2、《windows server 2008 网络专业指南》 清华大学出版社 戴友伟主编 3、《windows server 2008 用户管理指南》 清华大学出版社 戴友伟主编 4、《windows server 2008 Active Directory配置指南》 清华大学出版社 戴友伟主编 第 37 页 共 121 页 《微软系统工程师-Windows2008高级应用》课程教学进程表 总计学习课时为 141 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 60 课时,实验课时为 81 课时,适用专业: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各章节课时分配如下: 编号 章节名称 理论课时 实验课时 说明 第1章 Internet信息服务 6 6 第2章 E-mail服务器架设 6 6 9 第3章 PKI与网络安全 9 第4章 IPSec与网络安全 3 3 第5章 远程访问与VPN(虚拟专用网) 12 12 第6章 全面架设域服务器 15 15 第7章 RADIUS与IAS服务器 3 3 服务器群集 第8章 6 6 课时小计 60 60 阶段实训 21 课时总计 141 第 38 页 共 121 页 《微软系统工程师-Windows2008高级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 教 材: 自主研发讲义 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微软系统工程师-Windows2008高级应用》课程使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相关知识,通过项目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达到作为一名网络技术高级工程师的能力,达到管理中小型企业网络的能力。 二、 课程的考核方法 《微软系统工程师-Windows2008高级应用》为课程考试必考课程,采用理论考试方法,即在课程结束后以在线进行考核。 三、 课程的目标要求 “目的要求”是指通过教师的讲授及学生的认真学习所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目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掌握”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使学生达到彻底明了,能用文字或语言顺畅地表述,并能独立做好实验,对中小型企业网络进行分析,同时也是课程考试的主要内容;“熟悉”的内容,要求教师予以提纲挈领地讲解,使之条理分明,使学生对此内容完全领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及其梗概,在考试时会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进行考核;“了解”的内容,要求教师讲清概念及相关内容,使学生具有粗浅的印象。 四、 教学内容 第1章 Internet信息服务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6 课时,实验课为 6 课时。 [目的要求] 1. 配置和管理WEB服务器 2. 配置和管理FTP服务 3. IIS服务器的安全性 [教学内容] 1. IIS概述 1.1 IIS的功能 1.2 安装IIS 2(配置和管理Web服务 2.1 配置默认网站属性 2.2 网站选项 2.3 网站标识 2.4 ISAPI筛选器选项 2.5 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 3. 建立新的网站 3.1 主机头名称 3.2 惟一IP地址 3.3 TCP端口号 第 39 页 共 121 页 4. 配置和管理FTP服务 4.1 配置默认FTP站点属性 4.2 建立新的FTP站点 4.3 创建用户隔离功能的FTP站点 [作业及实验] 1. 练习安装IIS服务器 2. 架设WEB服务器 3. 架设FTP服务器 第2章 E-mail服务器架设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6 课时,实验课为 6 课时。 [目的要求] 1. 理解E-mail服务的原理及功能 2(Windows server 2003 E-mail服务器的架设 3(MDaemon E-mail服务器的架设 [教学内容] 1. 电子邮件服务器简介 1.1 SMTP服务 1.2 POP3服务 2. POP3服务验证身份的方法 3. 利用window server 2003架设电子邮件服务器 4. MDaemon E-mail服务器的架设 [作业及实验]1. 熟记E-mail的原理及其应用 2. 配置并管理E-mail服务器 第3章 PKI与网络安全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8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9 课时,实验课为 9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企业CA的安装与证书申请实例演示 2. 掌握独立根CA的安装与证书申请 3(熟悉独立从属CA的安装 4(了解证书管理和使用 [教学内容] 1. PKI概述 2. PKI提供了一下功能 3. 证书认证机构 4. 公钥和私钥 5. CA的信任 6. 企业CA的安装与证书申请实例演示 7. 用户如何向企业CA申请证书 8. 证书的安全应用 [作业及实验] 1. 深入理解域名、区域、名字空间等概念 2. 动手安装DNS服务器 3. 练习管理和配置DNS服务器 第5章IPSec与网络安全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IPSec概述 第 40 页 共 121 页 2. 了解IPSEC策略 3. 了解IPSEC策略的应用 [教学内容] 1. IPSec概述 2(启动IPSec 2.1 默认的IPSEC策略 2.2 启动IPSEC策略 2.3 IPSEC 3. 彻底了解IPSEC策略 3.1 Internetr 密钥交换 3.2 密钥交换设置 [作业及实验] 1. 练习ipsec策略的配置 第6章 路由与远程访问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24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12 课时,实验课为 12 课时。 [目的要求] 1.了解连接远程访问服务器的方式 2.了解数据传输通信协议 3. 掌握拨号连接到远程访问服务器 4. 掌握虚拟专用网VPN 5. 掌握路由器 6(掌握Net服务器 [教学内容] 1. 连接远程访问服务器的方式 1.1 通过PSTN连接 1.2 通过ISDN连接 1.3 通过X.25连接 1.4通过虚拟专用网连接 2. 通过虚拟专用网VPN连接 2.1 架设远程访问服务器 2.2 给予用户远程访问的权限 2.3 客户端的设置 3. 虚拟专用网 4. VPN的原理 4.1. PPTP协议 4.2. L2TP协议 5. 在VPN客户端建立INTERNET连接 6. 远程访问策略 7. 配置路由器 7.1 静态路由协议 7.2 动态路由协议 [作业及实验] 1. 配置VPN服务器 2. 配置路由器 3. 配置net服务器 第7章 全面架设域服务器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30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15 课时,实验课为 15 课时。 第 41 页 共 121 页 [目的要求] 1(掌握域与活动目录 2(掌握创建域 域树 域林 3(掌握域安全策略设置 4(掌握域信任关系设置 5(掌握数据库维护 6(站点的配置 (创建域域树域林 [教学内容] 1 1.1域的建立 1.2 域林的建立 1.3 域树的建立 2(域安全策略设置 2.1组策略的功能 2.2组策略对象 2.3组策略的应用时机 2.4组策略实例 2.5组策略的处理规则 2.6软件限制策略 3(信任关系设置 3.1域信任基本概念 3.2信任与被信任域 3.3跨域访问资源的流程 3.4信任的种类 3.5建立信任 4(数据库维护 4.1Active Directory 数据库简解 4.2备份活动目录数据库 4.3还原活动目录数据库 5. 站点的配置 [作业及实验] 1. 创建域 域树 域林 2. 域安全策略设置 3. 建立信任 4. 数据库维护 5. 站点的配置 第8章 RADIUS与IAS服务器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 了解RADIUS与IAS服务器 2. RADIUS与IAS服务器的配置 [教学内容] 1. RADIUS与IAS服务器 2. 配置RADIUS与IAS服务器 3. 配置RADIUS代理服务器 [作业及实验] 1. 配置RADIUS与IAS服务器 2. 配置RADIUS代理服务器 第 42 页 共 121 页 第9章 服务器群集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6 课时,实验课为 6 课时。 [目的要求] 1. 了解服务器群集 2. 掌握服务器群集配置 [教学内容] 1. 服务器群集 2. 配置服务器群集 [作业及实验] 1. 配置服务器群集 五、大纲说明 1、本课程建议使用多媒教学,教学使用课件,案例操作现场演示进行教学 2、上机实践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达到课时与机时对应 3、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形式,以提高学员学习兴趣和课堂讲授效果 六、参考书目 1、《windows server 2008 服务器操作系统》 新华教育(北京)研究院主编 2、《windows server 2008 网络专业指南》 清华大学出版社 戴友伟主编 3、《windows server 2008 用户管理指南》 清华大学出版社 戴友伟主编 4、《windows server 2008 Active Directory配置指南》 清华大学出版社 戴友伟主编 第 43 页 共 121 页 《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Linux系统管理》课程教学进程表 总计学习课时为120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60课时,实验课时为60课时, 适用专业: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各章节课时分配如下: 章节号 章节名称 理论课时分配 实验课时分配 说明 第1章 系统入门 3 3 第2章 系统安装 3 3 第3章 认识系统 3 3 第4章 桌面环境 3 3 第5章 目录管理 3 3 第6章 用户管理 3 3 第7章 文件管理 9 9 第8章 启动管理 6 6 第9章 远程管理 6 6 第10章 软件包管理 3 3 第11章 进程管理 3 3 第12章 Shell脚本 3 3 第13章 任务管理 3 3 第14章 文件系统 6 6 第15章 日志管理 3 3 课时小计 60 60 课时总计 120 第 44 页 共 121 页 《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Linux系统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 教 材:自主研发讲义 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Linux系统管理》课程使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等相关知识,通过项目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操作和管理RedHat Enterprise Linux 6服务器操作系统的能力,达到RedHat Enterprise Linux 6服务器管理员水平。 二、 课程的考核方法 《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Linux系统管理》为课程考试必考课程,采用理论考试方法,即在课程结束后以在线进行考核。 三、 课程的目标要求 “目的要求”是指通过教师的讲授及学生的认真学习所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目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掌握”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使学生达到彻底明了,能用文字或语言顺畅地表述,并能独立做好实验,对实验原理进行分析,同时也是课程考试的主要内容;“熟悉”的内容,要求教师予以提纲挈领地讲解,使之条理分明,使学生对此内容完全领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及其梗概,在考试时会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进行考核;“了解”的内容,要求教师讲清概念及相关内容,使学生具有粗浅的印象。 四、 教学内容 第1章 系统入门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Linux的性质、GNU、GPL、FSF等相关知识 2(熟悉Linux的特点、Linux的应用 3(了解UNIX及Linux的发展、版本识别 [教学内容] 1(Linux的性质及自由软件的含义 2(Linux的产生和发展 3(Linux的组成 3.1 Linux的各个组成部分 3.2 Linux各部分功能说明 4(Linux的版本以及各个发行版的识别 [作业实验] 1(比较Windows与Linux两种操作系统 2(简述Linux系统组成 第 45 页 共 121 页 第2章 系统安装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Linux 图型化安装 2(掌握Linux的网络安装 3(了解Linux的硬件要求 (Linux安装前准备 [教学内容] 1 1.1 安装的硬件要求 1.2 选择安装方式 2(CD-ROM方式安装Linux 3(认识Linux操作界面 3.1 初识Linux的启动过程 3.2 认识Linux字符操作界面 3.3 认识Linux窗口操作界面 [作业实验] 1. Linux有几种安装方式 2(Linux图型化安装 3(Linux网络安装 第,章 认识系统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认识Linux用户环境 2(登入/登出系统、关闭/重启系统 3(了解Shell 4(掌握几个简单命令 5(掌握获得命令帮助的方法 [教学内容] 1(了解Linux用户环境 1.1 命令行界面 1.2 图型界面 2(登录/登出系统:exit、logout 3(关闭/重启系统 4(掌握如下命令: 4.1 whoami 4.2 pwd 4.3 echo 4.4 date 5(获得命令帮助 5.1 --help 5.2 info 5.3 man [作业实验] 1. 练习如下命令: exit、logout、Ctrl+d、shutdown、halt、poweroff、init 0 whoami、pwd、clear、echo、cal、date 2. 尝试获得几个命令的帮助 第 46 页 共 121 页 第,章 桌面环境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Linux的桌面环境 2(掌握Linux的桌面应用 3(掌握Linux的桌面系统配置 (进入桌面、选择桌面环境 [教学内容] 1 2(桌面环境介绍 3(桌面环境下对系统进行基本配置 [作业实验] 1. GNOME、KDE桌面环境的使用 2. 使用桌面工具对系统进行基本配置 第5章 目录管理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Linux的目录结构及简介 2(熟悉Linux的目录的特殊表示 3(Linux的相对/绝对路径 4(掌握目录操作相关命令 [教学内容] 1(Linux目录结构及简介 2(目录的特殊表示及用法 3(相对/绝对路径的使用 4(目录操作相关命令 [作业实验] 1. 练习ls、dir、cd、pwd、mkdir、rmdir等目录操作命令 2. 练习目录操作中特殊表示的用法:~ / . .. 第6章 用户管理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用户的添加与删除 2(账户监视 3(用户相关系统文件 4(用户组添加与删除 5(用户组相关系统文件 [教学内容] 1(用户管理命令: 1.1 Useradd 1.2 Userdel 1.3 Usermod 1.4 passwd 2(账号监视: 2.1 whoamin 2.2 who 2.3 id 2.4 w 2.5 last 3. 用户相关系统文件 第 47 页 共 121 页 3.1 /etc/passwd 3.2 /etc/shadow 3.3 /etc/login.defs 3.4 /etc/skel 4. 用户组添加与删除 4.1 Groupadd 4.2 Groupdel 4.3 Groupmod 4.4 Groups 4.5 Gpasswd 5. 用户组相关系统文件 5.1 /etc/group 5.2 /etc/gshadow [作业实验] 1. 练习此章当中所涉及的所有命令 第7章 文件管理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8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9 课时,实验课为 9 课时。 [目的要求] 1. 熟练掌握通配符、引号、数据运算符、逸脱符的使用 2. 熟练掌握过滤器、输入、输出、重定向、管道的概念及使用 3. 熟练掌握命令别名的使用 4. 熟练掌握文件类型及识别 5. 熟练掌握文件操作命令 6. 熟练掌握符号链接与硬链接 7. 熟练掌握显示文件内容 8. 熟练掌握文件及命令查找 9 .熟练掌握文件及目录的属主属组 10. 熟练掌握文件及目录的权限 11. 熟练掌握强制位与冒险位 12. 熟练掌握VIM编辑器 [教学内容] 1. 通配符、引号、数据运算符、逸脱符的使用 2. 过滤器、输入、输出、重定向、管道的概念及使用mail、wall、write 3. 命令别名的使用alias、unalias 4. 文件类型及识别file 5. 文件操作命令touch、cp、rm、mv 6. 符号链接与硬链接ln 7. 显示文件内容cat、more、less、head、tai 8. 文件及命令查找find、which、whereis、whatis、slocate、locate、updatedb 9. 文件及目录的属主属组chown、chgrp 10. 文件及目录的权限chmod、umask 11. 强制位与冒险位chmod、umask 12. VIM编辑器 [作业实验] 1. 练习本章涉及的命令 2. 练习本章所涉及的概念的用法 3 .练习VIM编辑器使用 第 48 页 共 121 页 第8章 启动管理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6 课时,实验课为 6 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GRUB的操作、inittab文件的设置 2(熟悉init进程的功能及系统运行等级 3(启动服务设置 4(双系统安装 [教学内容] 1(定制GRUB 1.1 GRUB简介 1.2 配置GRUB 2(init进程分析 2.1运行级别的介绍 2.2 配置init进程 2.3 rc.d目录中各个文件说明 3. 启动服务设置 [作业实验] 1. GRUB配置 2. 启动服务设置chkconfig、ntsysv 3. 双系统安装 第9章 远程管理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6 课时,实验课为 6 课时。 [目的要求] 1. 熟练掌握TELNET远程管理 2. 熟练掌握TELNET不安全性验证 3. 熟练掌握SSH远程管理 [教学内容] 1. TELNET服务配置与使用 2. TELNET不安全性 3. SSH服务配置与使用 [作业实验] 1. 练习TELNET服务配置与使用 2. 练习TELNET不安全性 3. 练习SSH服务配置与使用 第10章 软件包管理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 熟练掌握RPM软件包管理 2. 熟练掌握TAR软件包管理 3. 了解压缩解压工具 [教学内容] 1. RPM软件包管理(rpm) 2. TAR软件包管理(tar、make、make install) 3. 压缩解压工具(gzip、gunzip、bzip2、bunzip2、compress、uncompress) [作业实验] 1. RPM软件包的安装等操作 2. TAR软件的安装等操作 3. 练习压缩解压工具 第 49 页 共 121 页 第11章 进程管理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进程管理的命令 2. 了解进程定义、分类 [教学内容] 1. 进程的基本概念 1.1 进程的定义 1.2 作业控制含义 1.3 进程的类型和启动方式 2. 进程管理的命令 2.1 ps 2.2 top 2.3 kill 2.4 killall 2.5 pstree 2.6 fg 2.7 bg 2.8 jobs 2.9 nice 2.10 renice [作业实验] 1. 什么是进程 2. 进程有哪几种类型 3. 上机练习进程管理命令 第12章 Shell脚本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 了解SHELL简介、基本功能 2. 掌握环境变量 3. 掌握定制登录SHELL 4. 掌握变理赋值 5. 了解SHELL脚本编程 [教学内容] 1. SHELL简介、基本功能 2. 环境变量 3. 定制登录SHELL(/etc/profile、/etc/bashrc、~/.bashrc、~/.bash_profile) 4. 变理赋值(export) 5. SHELL脚本编程 [作业实验]1. 练习环境变量设置 2. 练习定制登录SHELL 3. 练习变理赋值 4. 常识SHELL编程 第13章 任务管理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第 50 页 共 121 页 [目的要求] 1. 熟练掌握at计划任务 2. 熟练掌握cron计划任务 [教学内容] 1. at计划任务(at、atq、atrm、) 2. at使用控制(/etc/at.allow、/etc/at.deny) 3. cron计划任务(crontab) 4. cron使用控制(/etc/cron.allow、/etc/cron.deny) [作业实验] 1. 练习使用(at、atq、atrm、) 2. 练习使用(/etc/at.allow、/etc/at.deny) 3. 练习使用(crontab) 4. 练习使用(/etc/cron.allow、/etc/cron.deny) 第14章 文件系统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6 课时,实验课为 6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文件系统管理命令、fdisk的使用、磁盘配额的设置 [教学内容] 1. Linux磁盘分区 1.1 常用外存设备的设备文件名称 1.2 分区的工具 1.3 fdisk分区工具的使用 1.4 parted分区工具的使用 2. 文件系统管理 2.1认识Linux文件系统 2.2文件系统的卷标、装载和卸载 2.3文件系统修复和转换 3. 磁盘配额 3.1 磁盘配额概述 3.2 配置磁盘配额前的准备 3.3 磁盘配额的设置过程 [作业实验] 1. 练习磁盘分区 2. 练习相关命令 3. 练习磁盘配额 第15章 日志管理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 熟练掌握Linux系统日志 2. 熟练掌握常见系统日志文件 3. 熟练掌握配置系统日志服务(/etc/syslog.conf) [教学内容] 1. Linux系统日志管理 2. 认识常见系统日志文件 3. 配置系统日志服务(/etc/syslog.conf) [作业实验] 1. 认识系统日志文件 2. 系统日志的配置 五、大纲说明 第 51 页 共 121 页 《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Linux系统管理》采用教师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教学(投影、电子分屏)同时借助实验课以增加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理解、掌握和应用。要注重每一个教学内容在课程中的重要性及其与相关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教学时注意课程的系统性,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要开展启发性的教学,注重以学员为主的教学方式,不仅教学学员应有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学员如何去学习,达到“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的目的。 六、参考书目 , 《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研究院标准教材 , 《Linux Administration Handbook》 《 Linux系统工程师-Linux高级应用》课程教学进程表 总计学习课时为162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81课时,实验课时为81课时。 适用专业: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各章节课时分配如下: 章节号 章节名称 理论课时分配 实验课时分配 说明 第1章 系统管理回顾 3 3 第2章 网络基础与设置 6 6 第3章 DHCP服务器 6 6 第4章 DNS服务器 6 6 第5章 Apache服务器 3 3 第6章 LAMP平台 3 3 第7章 FTP服务器 6 6 第8章 Samba服务器 6 6 第9章 Sendmail服务器 6 6 第10章 系统及服务安全 6 6 第11章 RAID、LVM 3 3 第12章 系统故障排除 3 3 第13章 综合实战训练 3 3 课时小计 60 60 第 52 页 共 121 页 阶段性实训 42 课时总计 162 第 53 页 共 121 页 《Linux系统工程师-Linux高级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 教 材:自主研发讲义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Linux系统工程师-Linux高级应用》课程使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等相关知识,通过项目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RedHat Enterprise Linux 6 服务器操作系统服务配置的能力,达到RedHat Enterprise Linux 6服务器系统工程师水平。 二、课程的考核方法 《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Linux高级应用》为课程考试必考课程,采用理论考试方法,即在课程结束后以在线进行考核。课程学完后,学生可参加LINUX认证考证。 三、课程的目标要求 “目的要求”是指通过教师的讲授及学生的认真学习所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目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掌握”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使学生达到彻底明了,能用文字或语言顺畅地表述,并能独立做好实验,对实验原理进行分析,同时也是课程考试的主要内容;“熟悉”的内容,要求教师予以提纲挈领地讲解,使之条理分明,使学生对此内容完全领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及其梗概,在考试时会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进行考核;“了解”的内容,要求教师讲清概念及相关内容,使学生具有粗浅的印象。 四、教学内容 第1章 系统管理回顾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 回顾《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Linux系统管理》课程部分内容 [教学内容] 1. 回顾《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Linux系统管理》课程部分内容 [作业实验] 1. 练习《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Linux系统管理》中涉及的系统命令 2. 完成《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Linux系统管理》中涉及的实验 第2章 网络基础与设置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6 课时,实验课为 6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Linux的以太网设置、网络操作命令 2. 掌握网络配置文件 [教学内容] 1. 配置网络(setup、netconfig) 2. 网络配置文件 3. 网络管理命令(ifconfig、ping、nslookup、route、arp、traceroute、netstat) [作业实验] 1. Linux系统服务分为哪两种运行方式 2. 简述TCP协议的工作过程 第 54 页 共 121 页 3. 上机练习网络管理命令 4. 上机配置以太网网络 第3章 DHCP服务器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时,其中理论课为 6 课时,实验课为 6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DHCP服务器和客户机的配置 2. 熟悉DHCP的工作原理 3. 了解DHCP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1. DHCP服务的基础知识 1.1 DHCP定义及功能 1.2 DHCP的体系结构 1.3 DHC服务器的工作原理 2. DHPCP服务器的配置 2.1 安装DHCP服务器软件 2.2 创建/etc/dhcpd.conf文件 2.3 启动DHCP服务 3. DHCP客户机的配置 3.1 Windows客户机配置 3.2 Linux客户机配置 [作业实验] 1. 简述DHCP生成租约的过程 2. 通过DHCP可以给客户机分配哪些信息 第4章 DNS服务器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时,其中理论课为 6 课时,实验课为 6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DNS服务器的配置和客户端的设置 2. 熟悉DNS的正向解析过程 3. 了解域名解析的方法 [教学内容] 1. DNS服务的基础知识 1.1 域名解析的定义 1.2 域名解析的方法 1.3 DNS服务的体系结构 1.4 域名解析过程 2. DNS服务器的配置 2.1 安装DNS服务器软件 2.2 修改named.conf文件 2.3 创建区域数据库文件 2.4 启动DNS服务 3. DNS应用实例 3.1 普通DNS服务器 3.2 辅助DNS服务器 [作业实验] 1. DNS系统由几部分构成 2. 试述DNS正向解析的过程 3. 上机配置普通DNS服务器、辅助DNS服务器、动态DNS服务器 第 55 页 共 121 页 第5章 Apache服务器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Apache的安装和配置 2. 熟悉Apache的特点 3. 了解WWW服务的工作过程 [教学内容] 1. WWW服务器的基础知识 1.1 WWW服务的工作过程 1.2 常用的WWW服务器软件 1.3 Apache的简介 2. 安装和启动Apache 2.1 Apache的体系结构 2.2 安装Apache软件 2.3 启动Apache 3. 认识Apache的配置文件 3.1 全局apache配置选项 3.2 常用主服务器配置选项 3.3 虚拟服务器配置选项 4. Aapche的配置案例 4.1 配置普通Apache服务器 4.3 配置虚拟主机 [作业实验] 1. 试述web服务的工作过程 2. 简述apache的特点及体系结构 3. 上机安装apache服务 4. 上机练习配置案例 第6章 LAMP平台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LAMP平台的基本概念 2. 掌握LAMP平台的搭建 3. 掌握论坛、博客、中小型企业网站等网站的搭建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LAMP平台 2. LAMP平台环境的搭建 [作业实验] 1. 搭建LAMP平台 2. 搭建论坛、博客、中小型企业网站等PHP网站 第7章 FTP服务器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时,其中理论课为 6 课时,实验课为 6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FTP服务器的配置和客户端的操作 2. 熟悉FTP的工作体系 3. 了解FTP服务器作用和传输模式 [教学内容] 1. FTP服务基础知识 1.1 FTP的定义及功能 1.2 FTP的工作体系 第 56 页 共 121 页 1.3 FTP的数据连接模式 1.4 Linux下常用的FTP服务器软件 2. VSFTP服务器配置 2.1 安装Vsftp服务器软件 2.2 修改vsftpd.conf文件 2.3 启动vsftpd服务 3. 客户机访问FTP服务器 [作业实验] 1. 试述FTP服务的工作过程 2. 比较FTP的两种数据连接模式 3. 上机配置FTP服务器 第8章 Samba服务器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时,其中理论课为 6 课时,实验课为 6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Samba服务器的配置和Samba客户的操作 2. 熟悉的工作原理 3. 了解Samba的功能 [教学内容] 1. Samba的基础知识 1.1 什么是samba 1.2 认识smb协议 1.3 Samba的功能 2. 配置Samba 2.1 安装Samba服务器软件 2.2 修改smb.conf文件 2.3 启动samba服务 3. Samba服务器与Windows主机间相互访问 3.1 Windows主机访问Samba服务器 3.2 Samba服务器访问Windows主机 [作业实验] 1. 简述Samba的作用 2. Samba服务器使用哪些端口 3. 上机配置一台Samba服务器,共享/soft目录 第9章 Sendmail服务器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时,其中理论课为 6 课时,实验课为 6 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sendmail的安装和配置 2. 熟悉邮件发送的过程 3. 了解邮件系统的组成 [教学内容] 1(邮件服务器的基础知识 1.1邮件系统的组成 1.2邮件系统常用的协议 1.3 Linux下常用的邮件服务器产品 2(安装和配置sendmail 2.1 安装sendmail 2.2 启动sendmail 2.3 sendmail的基本配置 第 57 页 共 121 页 2.4 配置smtp认证 2.5 配置虚拟域名 2.6 配置虚拟用户 2.7 配置邮件过滤 3(配置POP服务和openwebmail 3.1 安装和配置POP服务 3.2 配置openwebmail [作业实验] 1. 试述邮件服务的工作过程 2(电子邮件系统由几部分构成 3. 上机配置sendmail+dovecot+openwebmail系统 第10章 系统及服务安全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时,其中理论课为 6 课时,实验课为 6 课时。 [目的要求] 1. 了解机房安全 2. 熟练掌握TCP Wrappers 3. 熟练掌握基于xinetd的服务安全 4. 掌握防火墙的配置和管理方法 5. 了解netfilter/iptables [教学内容] 1. 机房环境及机房安全 2. TCP Wrappers原理及配置 3. 基于xinetd的服务的安全及配置 4(Netfilter/iptables基础 4.1 什么是netfilter/iptables 4.2 netfilter内部结构 4.3 安装iptables 4.4 iptables命令的使用 5(Iptables配置案例 [作业实验] 1. 使用TCP Wrappers保护ssh、telnet、vsftpd服务 2. 使用xinetd保护telnet、swat服务 3. 什么是netflter和iptables 4. 包过滤防火墙的特点 5. 上机配置NAT实现LAN访问internet 第11章 RAID、LVM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 RAID配置及使用 2. LVM配置及使用 [教学内容] 1. 掌握RAID的基本概念 2. 掌握RAID的配置及使用 3. 掌握LVM的基本概念 4. 掌握LVM的配置及使用 [作业实验] 1. 软RAID的实现 2. LVM的实现 第 58 页 共 121 页 第12章 系统故障排除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LINUX平台无法启动等故障的排除 [教学内容] 1. 因重要文件丢失而造成系统无法启动的故障排除 [作业实验] 1. 完成至少8种原因导致的系统无法启动的故障排除 第13章 综合实战训练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各章课程回顾 2. 综合串讲 3. 尝试系统排错 [教学内容] 1.各章课程回顾 2.综合实验分析 3.系统排错方法 [作业实验] 1. 尝试几个文件丢矢导致的系统无法启动排错 2. 尝试3个综合试验 五、大纲说明 《Linux系统工程师-Linux高级应用》采用教师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教学(投影、电子分屏)同时借助实验课以增加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理解、掌握和应用。要注重每一个教学内容在课程中的重要性及其与相关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教学时注意课程的系统性,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要开展启发性的教学,注重以学员为主的教学方式,不仅教学学员应有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学员如何去学习,达到“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的目的。 六、参考书目 , 《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研究院标准教材 Linux Administration Handbook》, 《 第 59 页 共 121 页 《网络设备:Cisco/华为路由、交换技术》课程进程表 总计学习课时为 120 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 60 课时,实验课时为 60 课时,适用专业: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各章节课时分配如下: 章节号 章节名称 理论课时分配 实验课时分配 说明 第1章 网络设备与协议概述 6 6 第2章 运行和配置IOS 15 15 第3章 路由及其工作原理 12 12 第4章 交换机局域网技术 12 12 第5章 局域网VLAN技术 15 15 课时小计 60 60 课时总计 120 第 60 页 共 121 页 《网络设备:Cisco/华为路由、交换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教 材: 《网络设备与网络设计》 出版社 :新华研究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系统而全面地介绍组建局域网和搭建广域网的组建方法,重点介绍交换机、路由器的原理和使用,另外,还结合大量的实例,对一些抽象知识的讲解更透彻。本书先从计算机网络组建入手,讲解组建网络所需的网络设备等相关知识,最后系统的讲解了如何设计让用户满意的网络。 二、课程的考核方法 《网络设备:Cisco/华为路由、交换技术》为课程考试必考课程,采用理论考试方法,即在课程结束后以在线进行考核,考核权重为16%。 三、课程的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是指通过教师的讲授及学生的认真学习所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目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掌握”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使学生达到彻底明了,能用文字或语言顺畅地表述,并能独立做好实验,对网络技术进行分析,同时也是课程考试的主要内容;“熟悉”的内容,要求教师予以提纲挈领地讲解,使之条理分明,使学生对此内容完全领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及其梗概,在考试时会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进行考核;“了解”的内容,要求教师讲清概念及相关内容,使学生具有粗浅的印象。 四、教学内容 第1章 网络设备与协议概述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6 课时,实验课为 6 课时。 [目的要求] 1. 熟悉TCP/IP 2. ISO/OSI 模型 [教学内容] 1. 了解网络的基本组成 2. 了解常用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分类 3. 了解网络协议的概念 4. 了解ISO/OSI参考模型 5. 熟悉TCP/IP [作业及实验] 熟悉子网划分,TCP/IP中各层的协议。 第2章 运行和配置CISCO IOS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30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15 课时,实验课为 15 课时。 [目的要求] 1. 了解网络设备的运行 第 61 页 共 121 页 2. 配置路由器,初始化设备 3. 备份和恢复Cisco配置文件 [教学内容] 1. 网络设备的运行 2 . CISCO IOS 用户相关界面 3. 多种途径的资源配置 4. CISCO 路由器启动 5. 备份和恢复Cisco IOS [作业及实验] 1. 利用CISCO IOS 进行操作对设备进行配置。 第3章 路由及其工作原理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24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12 课时,实验课为 12 课时。 [目的要求] 1.了解路由的基本知识 2. 了解各种路由 3. 配置各类路由 [教学内容] 1. 路由概述 1.1 路由的作用 2(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2.1 静态路由 2.2 动态路由 3(动态路由选择协议 3.1 管理距离 4. 距离矢量协议及链路状态协议 4.1 环路问题 4.2 配置协议 [作业及实验]1. 配置各种路由协议 2. 区别静态与动态 第4章 交换机局域网技术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24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12 课时,实验课为 12 课时。 [目的要求] 1(了解二层交换机功能。 2(了解三层交换机功能 3(管理MAC地址表 4(了解生成树协议 [教学内容] 1. 二层交换机的功能 1.1 学习地址 1.2 转发 2. 生成树协议 2.1 生成树原理 2.2 生成树协议中根选择 3. 交换机传送 3.1 传送方式 4. 管理MAC地址表 第 62 页 共 121 页 4.1 设置静态MAC表 4.2 设置交换端口安全 [作业及实验] 1. 掌握生成树协议。 2. 配置安全端口设置 第5章 局域网VLAN技术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30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15 课时,实验课为 15 课时。 [目的要求] 1(了解VLAN 2(了解 VLAN 的运作原理配置 3(VTP的运行原理,及相关配置 [教学内容] 1(VLAN 概述 1.1 vlan的优点 1.2 vlan的成员 2. VLAN的识别 2.1 协议封装 2.2 ISL 2.3 802.1q 3. VTP 的模式 [作业及实验] 1. 设置VLAN 2. 设置VTP 五、大纲说明 《网络设备:Cisco/华为路由、交换技术》课程内容繁多,因此建议任课老师在授课时始终围绕网络的整体框架结构对具体内容进行讲授,注意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与互相之间的关联性,切忌使学员产生课程各部分内容之间没有关系的认识。为此,任课老师在课程开始时可以先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整体框架结构,明确课程内容在计算机网络整体框架结构中的地位及作用,强调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明确课程内容属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而非专业技术的课程性质。 六、参考书目 《网络设备与网络设计》 新华教育研究院出版 第 63 页 共 121 页 《大型企业网的设计与构建》课程进程表 总计学习课时为 162 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 60 课时,实验课时为 81 课时,适用专业: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各章节课时分配如下: 章节号 章节名称 理论课时分配 实验课时分配 说明 第1章 访问控制列表和NAT 9 9 第2章 企业广域网高级技术 10 10 第3章 企业网高级路由技术 10 10 第4章 企业网高级交换技术 10 10 第5章 网络工程设计 3 3 第6章 设备选型与安装 2 2 第7章 总体规划与设计 2 2 第8章 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 3 3 第9章 网络工程设计要点 2 2 第10章 工程投标书及设计方案 3 3 第11章 综合设备项目实训 6 6 课时小计 60 60 课时总计 120 阶段性实训 21 课时总计 141 第 64 页 共 121 页 《大型企业网的设计与构建》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教 材: 《网络设备与网络设计》 出版社 :新华研究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系统而全面地介绍组建局域网和搭建广域网的组建方法,重点介绍交换机、路由器的原理和使用,另外,还结合大量的实例,对一些抽象知识的讲解更透彻。本书先从计算机网络组建入手,讲解组建网络所需的网络设备等相关知识,最后系统的讲解了如何设计让用户满意的网络。 二、课程的考核方法 《大型企业网的设计与构建》为课程考试必考课程,采用理论考试方法,即在课程结束后以在线进行考核,考核权重为16%。 三、课程的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是指通过教师的讲授及学生的认真学习所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目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掌握”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使学生达到彻底明了,能用文字或语言顺畅地表述,并能独立做好实验,对网络技术进行分析,同时也是课程考试的主要内容;“熟悉”的内容,要求教师予以提纲挈领地讲解,使之条理分明,使学生对此内容完全领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及其梗概,在考试时会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进行考核;“了解”的内容,要求教师讲清概念及相关内容,使学生具有粗浅的印象。 四、教学内容 第1章 访问控制列表和NAT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8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9 课时,实验课为 9 课时。 [目的要求] 1.了解ACL的基本知识 2.了解ACL的类型 3.了解如何操作ACL [教学内容] 1. 访问列表概述 2. 如何配置控制列表 2.2. 列表方向 2.3. 配置规则 3. 访问列表的类型 4. 配置IP访问列表 4.1 访问控制列表命令 4.2 配置标准列表 4.3 配置扩展列表 5. 验证控制列表 6. NAT技术 第 65 页 共 121 页 6.1 NAT 技术定义 6.2 NAT 的原理 6.3 NAT的配置 [作业及实验] 1. 练习各种控制列表的使用方法 2. 掌握NAT的配置及使用 第2章 企业广域网高级技术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20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10 课时,实验课为 10 课时。 [目的要求] 1.了解WAN连接的类型 2(配置PPP连接和验证 [教学内容] 1. WAN简介 1.1 WAN连接类型 1.2 典型的WAN协议 1.3 WAN接入服务商 2. 建立串行连接 [作业及实验]1. 了解广域网连接类型 2. 配置点到点PPP的方法 第3章 企业网高级路由技术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20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10 课时,实验课为 10 课时。 [目的要求] 1(EIGRP 的高级应用 2. OSPF 的高级应用 [教学内容] 1. EIGRP的高级应用 1.1 EIGRP的省缺路由 1.2 EIGRP的负载均衡 1.3 EIGRP的包格式 2. OSPF的高级应用 2.1 OSPF 的包格式 2.2 OSPF 的ROUTER ID 2.3 OSPF 的网络类型 2.4 OSPF 的区域配置 2.5 OSPF 的特殊区域 [作业及实验] 1. EIGRP的配置实验 2. OSPF 的高级配置 第4章 企业网高级交换技术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20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10 课时,实验课为 10 课时。 [目的要求] 1(VLAN之间三层交换通信 2. STP的负载均衡技术 第 66 页 共 121 页 3. HSRP VRRP GLBP 网关冗余技术 [教学内容] 1. 三层交换机 1.1 VLAN使用三层交换通信 2. STP高级应用 2.1 STP均衡技术 3. 网关冗余技术 3.1 HSRP 3.2 VRRP 3.3 GLBP [作业及实验] 1. VLAN间路由 2. STP 高级应用 3. 网关冗余技术 第5章 网络工程设计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网络工程设计概念 2. 掌握网络环境支持平台 [教学内容] 1. 网络工程设计基本知识 1.1 网络工程设计概念 网络工程设计要求 1.2 1.3 网络工程设计内容 2. 网络工程体系结构 2.1 网络工程设计概念 2.2 网络工程设计要求 2.3 网络工程设计内容 2.4 网络安全平台 2.5 用户界面组成 [作业及实验]1. 分组:根据实验机与学生数量确定实验小组 2. 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通过实习学习企业网的构成 第 6章 设备选型与安装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4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2 课时,实验课为 2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网络接口卡的功能 2. 熟悉网络集线器和交换机 3. 了解网络远程接入设备 4. 了解其他多种网络设备 [教学内容] 1. NIC基本知识 2. 网络集线器和交换机 3. 路由器与三层交换机 4. 无线局域网设备 [作业及实验] 无 第7章 总体规划与设计 第 67 页 共 121 页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4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2 课时,实验课为 2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网络设计的原则 2. 如何实施叫需求分析 3. 掌握网络技术选型 4. 了解施工过程 [教学内容] 1. 需求分析收集需求.编制需求说明书 2. 网络设计的网络技术选型 3. 网络设计原则 4. 网络拓扑设计 [作业及实验] 无 第8章 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 熟悉六大子系统的设计方法 2. 布线的设计图 [教学内容] 1. 室外子系统设计 2.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3. 垂直子系统设计 4. 管理间子系统设计 5. 水平子系统设计 6.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作业及实验] 1. 掌握综合布线的概念 2. 掌握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概念 3. 了解综合布线与结构化综合布线的关系 4. 熟悉六大子系统的名称 第9章 网络工程设计要点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4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2 课时,实验课为 2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网络拓扑结构设计模型 2. 熟悉IP地址规划 [教学内容] 1. 网络模型设计 2. IP地址规划 2.1 IP地址规划原则 2.2 IP地址规划要点 2.3 IP地址规划举例 [作业及实验] 1. 画图表示FTTX+LAN接入,ADSL接入和DDN组网。 2. IP址址分类 第10章 工程投标书及设计方案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相关法规名称: 2.了解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 第 68 页 共 121 页 3.了解合同法 4.了解招标 [教学内容] 1.了解相关法规 1.1 招标投标法 1.2 系统集成资质等级评定条件 2. 合同法 3. 招标 3.1 编制招标文件 3.2 编制投标文件 4. 投标的办法 5. 校园网络工程设计案例 [作业及实验] 1. 走访身边的校园网,了解用户建立安全网络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一个网络工程解 决方案。方案应具备先进性、可行性、灵活性、实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等特点。 教师采取同组异质的策略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成员为一个团队。每个小组设置项目 经理1人,由项目经理负责组内成员的分工。按照网络工程设计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小组成员要承担自己的职责,集思广益,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第11章 综合设备项目实训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6 课时,实验课为 6 课时。 目的要求] 1. 大型企业网络的规划与设计。 [ 2. 项目的实际实施过程。 [教学内容] 1. 项目的实施注意事项。 2. 校园网络工程设计案例 [作业及实验] 1.按照实验项目课题进行项目的总体实训。 五、大纲说明 《大型企业网设计与构建》课程内容繁多,因此建议任课老师在授课时始终围绕网络的整体框架结构对具体内容进行讲授,注意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与互相之间的关联性,切忌使学员产生课程各部分内容之间没有关系的认识。为此,任课老师在课程开始时可以先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整体框架结构,明确课程内容在计算机网络整体框架结构中的地位及作用,强调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明确课程内容属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而非专业技术的课程性质。 六、参考书目 《网络设备与网络设计》 新华研究院出版社 《CISCO CCNP 4.0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11-1 第 69 页 共 121 页 《网页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进程表 总计学习课时为 90 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 45 课时,实验课时为 45 课时。 适用专业: 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 ,各章节课时分配如下: 章节号 章节名称 理论课时分配 实验课时分配 说明 第1章 Dreamweaver 8入门 3 3 Dreamweaver 8的文本图像的基 第2章 3 3 本操作 第3章 建立列表(HTML) 3 3 第4章 超链接的应用 3 3 第5章 表格布局 3 3 第6章 表单创建及应用 3 3 第7章 层和时间轴动画 3 3 第8章 框架与模板的使用 3 3 第9章 资源面板的使用 3 3 第10章 CSS基础 3 3 第11章 CSS的属性 3 3 第12章 动态HTML行为 3 3 第13章 CSS+DIV页面布局 3 3 第14章 案例实训 3 3 第15章 作品欣赏和作业点评 3 3 课时小计 45 45 课时总计 90 第 70 页 共 121 页 《网页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教 材:《Dreamweaver网页设计》 新华教育(北京)研究院出版 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网页设计基础》课程使学员可以系统地了解网站的制作方法,页面的设计方法。掌握前台页面的布局,页面内文本和图像的混合使用,表格的设计与布局,超链接的使用,框架模板的应用,CSS样式的使用,表单、行为和层的运用,多媒体网页的制作。学完本课程要求学员能做出具体的页面,例如:企业网站、商业网站、教育网站、娱乐网站等。通过项目实践,培养和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员就业应聘的综合能力。 二、 课程的考核方法 《网页设计基础》为阶段考试必考课程,课程考试必考课程,采用理论考试方法,即在课程结束后以在线或纸质进行考核,考核权重为4%。课程学完后学员可参加CIW认证考证。 三、 课程的目标要求 “目的要求”是指通过教师的讲授及学生的认真学习所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目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掌握”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使学生达到彻底明了,能用文字或语言顺畅地表述,并能独立做好实验,对案例内容进行分析,同时也是课程考试的主要内容;“熟悉”的内容,要求教师予以提纲挈领地讲解,使之条理分明,使学生对此内容完全领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及其梗概,在考试时会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进行考核;“了解”的内容,要求教师讲清概念及相关内容,使学生具有粗浅的印象。 四、 教学内容 第1章 Dreamweaver 8入门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 了解Dreamweaver的工作界面组成和基本概念 2. 熟悉Dreamweaver的简介及安装 3. 了解介绍Dreamweaver的新增功能 4. 掌握Dreamweaver的工作环境及工作界面 5. 掌握Dreamweaver的基本操作新建一个页面 6. 掌握在Dreamweaver中创建站点、管理站点 7. 掌握在Dreamweaver中检查站点和上传站点的各项设置 [教学内容] 1. 掌握Dreamweaver的安装 2. 掌握Dreamweaver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界面 3. 了解Dreamweaver的新增功能 4. 掌握如何新建网页 5. 掌握Dreamweaver站点的建立 第 71 页 共 121 页 6. 站点的检查和各项参数设置 6.1 检查站点、站点地图 6.2 站点上传设置 [作业及实验] 1. 在本机上做一个站点 第2章 Dreamweaver 8的文本图像的基本操作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文本的操作 2. 理解图像的文件格式 3. 掌握插入图像的方法 4. 掌握图像属性面板的使用 5. 了解网页中图像的高级操作 [教学内容] 1. 文本的操作 2. 掌握图像的格式 2.1 jpg格式 2.2 gif格式 2.3 png格式 3. 图像的使用 3.1 插入图像的方法 3.2 掌握图像的属性 4. 图像的高级应用 4.1图像翻转 4.2 图像热区 4.3 导航图像 4.4 图像占位符 4.5 网站相册的创建 [作业及实验] 1. 制作一个网页相集 2. 翻转图片的应用 第3章 建立列表(HTML)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无序列表的应用 2. 掌握有序列表 3. 熟悉嵌套列表的使用方法 4. 了解自定义列表的标记 [教学内容] 1. 无序列表 2. 有序列表 3. 嵌套列表 4. 定义列表 [作业及实验] 1. 通过列表制作简单垂直导航条 2(制作简单三级导航菜单 第 72 页 共 121 页 第4章 超链接的应用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 了解链接路径 2. 掌握超链接的创建 3. 掌握导航栏的创建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超链接 2. 如何创建超链接 3. 链接的路径 3.1 相对路径 3.2 绝对路径 4. 超链接的分类 4.1文档链 4.2 锚记链接 4.3电子邮件链接 4.4 空链接 4.5 下载链接 5. 创建导航条 5.1 插入导航条 5.2 编辑导航条 [作业及实验] 1. 超链接有几种? 2. 锚记链接应该注意那几点? 3. 导航条如何应用 第5章 表格布局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表格的基本操作 2. 掌握布局表格和布局单元格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表格 2. 表格在网页中的作用 3. 插入表格的方法 3.1 使用菜单 3.2 使用面板 4. 表格的基本操作 4.1 html 表格的基础 4.2 创建表格 4.3 编辑表格 4.4 表格的属性设置 5. 如何使用表格做网页排版 6. 布局表格和布局单元格 6.1 创建布局表格和布局单元格 6.2 布局表格和布局单元格的属性设置 7. 使用布局表格排版网页 [作业及实验] 1. 表格的应用注意事项 第 73 页 共 121 页 2. 布局表格属性设置 第6章 表单创建及应用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表单的创建 2. 掌握在网页中灵活应用表单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表单 2. 表单的作用 3. 表单的工作流程 4. 掌握表单的创建 4.1 表单域的使用 4.2 表单元素的使用 5. 表单的属性设置 5.1 表单域的属性设置 5.2 表单元素的属性设置 6. 掌握在网页中灵活应用表单 6.1制作读者信息反馈表单 6.2调查问卷表单 6.3制作跳转菜单 7. Javascript简介 7.1 表单的前台判断 7.2 javascript的简单介绍 [作业及实验] 1. 表单分几种 2. 表单中单选应该注意那些 第7章 层和时间轴动画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层的基本操作 2(掌握层的高级应用 [教学内容] 1. 层的基本操作 1.1创建新层 1.2 设置多重层的属性 1.3 层的对齐 1.4 层的表格的相互转换 2. 使用行为控制层 [作业及实验] 1. 如何建层 2( 层与表格的转换 第8章 框架与模板的使用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框架页面的创建 第 74 页 共 121 页 2. 掌握框架的选择与保存 3. 了解创建模板和几种方式 4. 掌握定义模板的可编辑区 5. 掌握创建应用模板的文档 [教学内容] 1. 创建框架的方法 1.1 使用菜单 1.2 使用面板 2. 框架的选择和保存 2.1 使用面板选择框架 2.2 使用鼠标选择框架 2.3 使用快捷键选择框架 2.4 保存框架 3. 什么是模板 4. 模板的作用 5. 创建模板的方法 5.1将现有文档保存为模板 5.2创建空白模板 5.3编辑现有模板 6. 什么是可编辑区 7. 定义模板的可编辑区 7.1定义和锁定可编辑区 7.2设置模板参数 8. 创建应用模板的文档 8.1创建应用模板的文档 8.2在现在文档上应用模板 8.3模板与文档的分离 [作业及实验] 1 创建层 2层动画的应用 3模板的应用 第9章 资源面板的使用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了解资源面板 2(资源面板显示隐藏 3. 资源面板快捷键 4. 资源面板分类 [教学内容] 1(讲解资源面板的用途 2(资源面板快捷键 3. 资源面板分类 4. 库的作用 5. 库项目建立的方法 6. 库项目的应用 7. 如何修改库项目 [作业及实验]1. 练习显示隐藏资源面板 第 75 页 共 121 页 2. 练习建立库项目 3.练习应用库项目 第10章 CSS基础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 了解CSS的概念 2. 掌握如何在html中引入CSS 3. 掌握基本CSS选择器 4. 了解复合选择器和CSS的层叠特性 [教学内容] 1. CSS简介 2. 在html中引入CSS的方法 3. 基本CSS选择器 3.1 标记选择器 3.2 类别选择器 3.3 ID选择器 4. 复合选择器 4.1“交集”选择器 4.2“并集”选择器 4.3“后代”选择器 5. CSS的层叠特性 [作业及实验] 1. 各种选择器在页面中应用的练习 2. 利用表格和CSS选择器做一个简单个人介绍页面 第11章 CSS的属性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如何设置字体样式 2. 了解图文布局的控制方法 3. 掌握列表属性的使用 4. 掌握背景以及边框的属性设置 5. 掌握内边距和外边距的用法及区别 [教学内容] 1. 设置字体样式 1.1 设置字体类型和大小 1.2 设置文字粗细 1.3 设置文字效果 1.4 设置字母的大小写转换 1.5 设置文本修饰效果 2. 控制图文布局 2.1 间距 2.2 行距 2.3 水平对齐 2.4 垂直对齐 第 76 页 共 121 页 2.5 首行缩进 3. 列表属性 3.1 list-style-image 3.2 list-style-type 3.3 list-style-position 4. 颜色与背景 4.1 颜色属性 4.2 背景颜色属性 4.3 背景图像属性 4.4 背景图片重复性属性 4.5 固定背景图片属性 4.6 背景图片的位置属性 4.7 背景 5. 边框 5.1 边框线宽度 5.2 边框线颜色 5.3 边框线样式 5.4 设置边框属性 5.5 内边距 5.6 外边距 6. 美化网页与超链接的设置 6.1 美化表单 6.2 美化表格 6.3 伪类 6.4 光标属性设置 [作业及实验] 1. 制作一个博客文章的页面 2. 制作一个垂直导航条 3. 练习复杂的图文混排 第12章 动态HTML行为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认识行为和事件 2.掌握Dreamweaver的内置行为 教学内容] 1.行为,事件,动作的含义 [ 2. 掌握行为的使用 2.1 为对象添加行为 2.2 实例介绍行为 3. 行为介绍 3.1 弹出信息 3.2 交换图像 3.3 打开浏览器窗口 3.4 控制FLASH和SHOCKWAVE 3.5 播放声音 3.6 改变属性 3.7 显示隐藏层 第 77 页 共 121 页 3.8 显示弹出菜单 3.9 检查插件 3.9 检查浏览器 3.10 检查表单 3.11设置文本 3.12 调用javascript 3.13 跳转菜单 3.14 转到URL [作业及实验] 1. 应用行为 2. 应用行为制作网站动态效果 第13章 CSS+DIV页面布局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6 课时,实验课为 6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常用几种导航条的制作 2. 掌握使用div+css进行页面布局的方法 3. 掌握通过HTML标记和CSS样式来制作整个页面的方法 [教学内容] 1. 导航条的制作 1.1 具有定制符号的简单列表样式 1.2 垂直导航条 1.3 水平导航条 1.4 滑动导航条 1.5 Tab导航条 2. div+css页面布局 2.1页面基本布局方式 2.2 完整网页的制作 [作业及实验] 1. 利用CSS+DIV代码编写一个完整的页面 2. 制作导航条案例 第14章 案例实训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网站的栏目和版块及目录结构和链接结构 2. 网站的整体风格和创意设计 [教学内容] 1. 网站的目录结构 1.1不要将所有文件都存放在根目录下。 1.2文件管理混乱。 1.3不要使用中文目录 1.4不要使用过长的目录 2(网页综合案例制作(有图片) [作业及实验]1. 制作网页注意事项 2. 应该图片中注意那些 第15章 作品欣赏和作业点评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第 78 页 共 121 页 [目的要求] 1(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 2(强调重点 3. 分析大型网站前台案例 4(将学生作品收集,一一播放 5. 优秀作品重点分析,相互学习 [教学内容] 1(回顾建立站点的方法 2. 演示制作过程 3. 展示学生作品 4. 点评学生作品 [作业及实验] 1. 修改结业作品 2. 写总结 五、大纲说明 1.本课程建议使用多媒体教学,使用课件讲解并进行案例演示。 2.上机实践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达到课时与机时对应。 3.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讲授效果。 六、参考书目 《新华教育(北京)研究院编著-网页设计与制作》,人民邮电出版社 《网络数据库的高级应用和性能优化》课程教学进程表 总计学习课时为 90 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 45 课时,实验课时为 45 课时,适用专业: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各章节课时分配如下: 理论课 实验课章节号 章节名称 说明 时分配 时分配 第1章 数据库基本概念 3 3 第2章 关系数据库基础理论 6 6 第3章 SQL Server数据库简介 3 3 第4章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15 15 第5章 事务处理、并发控制与恢复技术 3 3 第6章 数据库的安全性 3 3 第7章 实现数据完整性 3 3 第8章 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管理 6 6 第9章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3 3 课时小计 45 45 第 79 页 共 121 页 课时总计 90 第 80 页 共 121 页 《网络数据库的高级应用和性能优化》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 教 材:《中文版SQL Server 2008数据库应用实用教程》,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2188643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网络数据库的高级应用和性能优化》课程使学员可以系统地了解数据库管理的技术和方法:掌握SQL Server 2008的项目管理和数据库设计方法,创建和管理数据库;能够使用Transact-SQL语言进行基本的查询与数据分析;理解数据完整性的概念,掌握存储过程的使用,视图的使用;熟悉触发器;掌握SQL Server 2008中数据库的备份与还原方法;了解SQL Server 2008集成工作环境及特点;了解SQL Server 2008的安全性等等。SQL Server 2008是计算机行业中领先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学习这门课程,使学员很深入的学习关系数据库的理论,能很好的了解大型数据库的工作和管理方式,从而更好的为实际中进行各种开发或者数据库管理工作带来更大的方便,为我们以后的学习与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考核方法 《网络数据库的高级应用和性能优化》为课程考试考查课程,采用理论笔试考试方法,即在课程结束后以在线进行考核。 三、课程的目标要求 《网络数据库的高级应用和性能优化》为课程考试必考课程,采用理论考试方法,即在课程结束后以在线进行考核,考核权重为 8%。 四、课程的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是指通过教师的讲授及学生的认真学习所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目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掌握”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使学生达到彻底明了,能用文字或语言顺畅地表述,并能独立做好实验,同时也是考试的主要内容;“熟悉”的内容:要求教师予以提纲挈领地讲解,使之条理分明,使学生对此内容完全领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及其梗概,在考试时会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进行考核;“了解”的内容,要求教师讲清概念及相关内容,使学生具有粗浅的印象。要注重每一个教学内容在课程中的重要性及其与相关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教学时注意课程的系统性,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要开展启发性的教学,注重以学员为主的教学方式,不仅教学学员应有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学员如何去学习,达到“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的目的。 五、教学内容 第1章 数据库基本概念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第 81 页 共 121 页 [目的要求] 1. 了解数据库系统概述 2. 了解数据库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3. 了解数据模型 4(了解数据库系统结构 5(了解数据库的用户 [教学内容] 1. 数据库系统概 2. 数据库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2.1三个阶段的数据管理特点 2.2数据库系统阶段的特点 3(数据模型 3.1概念数据模型:表达概念模型是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 3.2概念模型的描述方法E-R模型 3.3结构数据模型:简要介绍四种结构模型 4(数据库系统 4.1数据库系统结构 4.2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和二级映像功能及其分层的意义 5(数据库系统用户 5.1数据库系统各层次的用户及其工作职责描述 [作业及实验] 1. 该章为基础理论课,可以不安排上机操作。 第2章 关系数据库基础理论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6 课时,实验课为 6 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关系的运算 2(熟悉关系数据库模型与二维表的对应关系 3(了解关系数据库系统及其信息存放 教学内容] 1(关系模型的组成要素:关系数据结构、关系完整性约束和关系操作 [ 2(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单一的二维表结构,描述关系数据结构的一组概念 3(关系模型的完整性:以维护关系模型的数据完整性为目的的三类完整性规则 4(关系模型中对关系的限定 5(关系模型的数据操作和关系代数:传统的集合运算和专门的关系运算 [作业及实验] 1. 该章为基础理论课,可以不安排上机操作。 第3章 SQL Server 数据库简介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SQL Server2008组件功能 2(了解软、硬件环境及安装SQL Server2008时应选择的版本 3(了解SQL Server2008的卸载方法和升级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内容] 1(SQL Server2000数据库 1.1了解客户/服务器计算机模型 1.2 数据库系统采用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好处 2(SQL Server2008的新特性 3(SQL Server2008的安装及升级 4(SQL Server2008的工具集 第 82 页 共 121 页 5(掌握企业管理器的使用 6(掌握查询分析器的使用 [作业及实验]1(练习SQL SERVER2008的安装及升级 2(了解SQL SERVER的工具集 3(练习企业管理器的初步使用 4(练习查询分析器的初步使用 第4章 SQL概述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30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15课时,实验课为 15 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创建用户数据库 2(了解SQL语言简介及分类 3(掌握用SQL语句和企业管理器来创建表,修改表和删除表 4(掌握数据插入,修改,删除 5(掌握单表查询多表查询嵌套查询 6(掌握带查询的数据操作。 7(掌握索引的概念创建 8(掌握视图的应用创建 9(了解通过视图修改基表中的数据的方法 [教学内容] 1(数据库与事务日志 2(数据库的结构 3(表的概念 4(创建表(企业管理器、查询分析器两种方法) 4.1使用企业管理器 4.2.使用create table语句 5(修改表(企业管理器、查询分析器两种方法) 5.1修改列属性 5.2添加和删除列 5.3修改约束 6(删除表(企业管理器、查询分析器两种方法) 7(数据操作 7.1插入数据(企业管理器、查询分析器两种方法) 7.2修改数据(企业管理器、查询分析器两种方法) 7.3删除数据(企业管理器、查询分析器两种方法) 8(查询 8.1单表查询 8.2多表查询 8.3嵌套连接 9(索引 9.1索引的基本概念 9.2创建索引 9.3操作索引 第 83 页 共 121 页 10(掌握视图的应用 10.1创建视图,删除视图 10.2管理视图 10.3.通过视图修改基表中的数据 [作业及实验] 1. 用SQL 语句创建表 2. 用SQL 语句对表进行操作 第5章 事务处理、并发控制与恢复技术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事务处理控制语句 2(了解SQL Server的锁机制 3(了解事务定义 4(了解事务中不能使用的语句 [教学内容] 1(事务定义 2(数据的一致性 3(事务的锁机制 4(事务中不使用的语句 [作业及实验] 1(练习begin transcate, commit语句 2(练习begin transcate, rollback语句 第6章 数据库的安全性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服务器的安全性的管理 2(掌握数据库的用户的管理 3(掌握数据库的角色的管理 4(掌握权限的管理 5(了解应用程序安全性与应用程序角色(可提可不提) 6(了解SQL Server2008的安全机制 [教学内容] 1(SQL Server2008安全机制 1.1两级权限管理 1.2登录验证模式 1.3基于角色的安全性 2(管理服务器安全性 2.1服务器登录帐号 2.2设置安全验证模式 2.3添加Windows nt/2008账号 2.4添加SQL Server账号 2.5删除登录账号 2.6服务器角色 2.7 SA帐号 3(管理数据库的用户 第 84 页 共 121 页 3.1添加数据库用户 3.2修改数据库用户 3.3删除数据用户 4(管理数据库角色 4.1固定数据库角色 4.2创建自定义数据库角色 4.3为数据库角色增加成员 4.4删除用户自定义角色 5.管理权限 5.1权限简介 5.2授予、拒绝和剥夺权限 5.3使用企业管理器管理权限 5.4权限和系统表 [作业及实验] 1. 分别使用企业管理器和查询分析器创建登录. 2. 分别使用企业管理器和查询分析器创建用户. 3. 分别使用企业管理器和查询分析器给用户授权. 4. 练习服务器角色和数据库角色的应用 第7章 数据库的完整性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数据完整性的含义 2(掌握规则的创建与应用 3(掌握默认的创建与应用 4(掌握约束的创建与应用 (掌握触发器的创建与应用 5 [教学内容] 1(数据完整性的定义 1.1实体完整性 1.2参照完整性 1.3用户自定义完整性 2(规则 2.1使用create rule语句和企业管理器创建规则。 2.2使用存储过程绑定和解除规则 2.3查看,删除规则 2.4使用规则的限制条件 3(默认 3.1使用 create rule语句和企业管理器创建默认 3.2使用存储过程和企业管理器绑定,解除绑定 3.3查看、删除默认 3.4在创建和修改表时使用默认值 4(约束 4.1约束的定义 4.2主键、外键约束 4.3唯一性,检查性约束以及默认约束 第 85 页 共 121 页 4.4删除约束 5(触发器 5.1创建触发器 5.2操作触发器 [作业及实验] 1. 简述数据完整性的概念。 删除规则? 2. 练习创建规则,使用规则, 3. 练习创建默认值,使用默认值,删除默认值? 4. 触发器有什么作用? 5. 写一个触发器,当修改SC表中的数据时,显示sc表的内容 第8章 数据库的系统管理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6 课时,实验课为 6 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数据库管理的基本概念 2(掌握数据库的备份 3(掌握数据库的恢复 4(掌握数据库的分离 5(掌握附加数据库的附加 6(了解数据的导入导出 7(了解数据库的收缩 [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 1.1为什么要备份 1.2 SQL Server2008数据库备份和恢复体系结构和新特性 2(备份数据库 2.1备份设备 2.2使用SQL语句和企业管理器备份数据库 2.3使用向导备份数据库 3(使用企业管理器和SQL语句进行数据的导入导出以及数据的收缩 [作业及实验] 1. 练习数据库的分离与附加 2. 练习数据的导入导出 3. 练习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4. 练习数据库的收缩 第9章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3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3 课时,实验课为 0 课时。 [目的要求] 1. 了解新一代数据库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2. 了解数据库技术的最新发展 3. 了解数据仓库及数据挖掘技术 4. 了解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 5. 了解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6. 了解先进数据库技术的热点课题 第 86 页 共 121 页 [教学内容] 1. 新应用领域的需求和传统数据库的局限性 2. 新一代数据库技术的特点 3. 数据库技术与其他相关技术相结合产生的数据库新技术 4. 面向应用领域的数据库新技术 5.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的概念和对象-关系数据库 6.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作业及实验] 1. 该章为基础理论课,可以不安排上机操作 六、大纲说明 1(本课程建议使用多媒教学,教学使用课件,案例操作现场演示进行教学 2(上机实践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达到课时与机时对应 3(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形式,以提高学员学习兴趣和课堂讲授效果 七、参考书目 《网络数据库基础(SQL Server)》 新华研究院 第 87 页 共 121 页 《企业网站运行与维护》课程教学进程表 总计学习课时为 90 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 0 课时,实验课时为90 课时。 适用专业: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各章节课时分配如下: 章节号 章节名称 理论课时分配 实验课时分配 说明 第1章 B/S架构与CMS系统应用 0 12 第2章 企业应用业务平台搭建 0 36 第3章 企业网站维护与安全 0 12 第4章 企业网站推广 0 6 第5章 SEO搜索引擎优化 0 24 课时小计 0 90 课时总计 90 《企业网站运行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 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企业网站运行与维护》课程使学生可以掌握几种网站平台的搭建方法,了解网站的营销及推广手段,并熟悉竞价排名及SEO的网站推广方法。 二、 课程的考核方法 《企业网站运行与维护》为课程考试必考课程,采用理论考试方法,即在课程结束后以在线进行考核。 三、课程的目标要求 “目的要求”是指通过教师的讲授及学生的认真学习所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目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掌握”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使学生达到彻底明了,能用文字或语言顺畅地表述,并能独立做好实验,对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进行分析,同时也是课程考试的主要内容;“熟悉”的内容,要求教师予以提纲挈领地讲解,使之条理分明,使学生对此内容完全领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及其梗概,在考试时会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进行考核;“了解”的内容,要求教师讲清概念及相关内容,使学生具有粗浅的印象。 第 88 页 共 121 页 四、教学内容 第1章 B/S架构与CMS系统应用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 课时,实验课为 12 课时。 [目的要求] 1.熟悉B/S架构的应用。 2.B/S架构实例分析。 3.了解CMS的基本概念。 4.了解CMS供应商的信息。 5.了解CMS的应用。 [教学内容] 1.B/S架构应用的好处,与C/S架构的比较。 2.B/S架构实例分析,了解B/S架构的应用方向。 3(认识CMS的基本概念。 4(了解CMS供应商的产品信息。 5(通过应用实例,了解CMS系统 [作业及实验] 1.上网搜索B/S架构的应用实例,并做出简要分析报告。 2.上网搜索CMS系统的相关信息。 第2章 企业应用业务平台搭建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3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 课时,实验课为 36 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使用Windows平台搭建ASP网站平台。 2.掌握使用LINUX平台搭建ASP网站平台。 3.掌握使用Windows平台搭建ASP.NET网站平台。 4.掌握使用LINUX平台搭建ASP.NET网站平台。 5.掌握使用Windows平台搭建JSP网站平台。 6.掌握使用LINUX平台搭建JSP网站平台。 7.掌握使用Windows平台搭建PHP网站平台。 8.掌握使用LINUX平台搭建PHP网站平台。 9.构建高性能PHP网站平台。 [教学内容] 1.在Windows平台搭建ASP网站平台。 2.在LINUX平台搭建ASP网站平台。 3.在Windows平台搭建ASP.NET网站平台。 4.在LINUX平台搭建ASP.NET网站平台。 5.在Windows平台搭建JSP网站平台。 6.在LINUX平台搭建JSP网站平台。 7.在Windows平台搭建PHP网站平台。 8.在LINUX平台搭建PHP网站平台。 9.构建高性能PHP网站平台。 [作业及实验] 1.在Windows平台搭建ASP网站平台。 2.在LINUX平台搭建ASP网站平台。 3.在Windows平台搭建ASP.NET网站平台。 4.在LINUX平台搭建ASP.NET网站平台。 第 89 页 共 121 页 5.在Windows平台搭建JSP网站平台。 6.在LINUX平台搭建JSP网站平台。 7.在Windows平台搭建PHP网站平台。 8.在LINUX平台搭建PHP网站平台。 9.构建高性能PHP网站平台。 10. 对以上网站平台进行测试。 第3章 企业网站维护与安全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 课时,实验课为 12 课时。 [目的要求] 1.了解网站系统的基本维护工作。 2.通过实例学习网站系统的维护方法。 3.了解网站安全的重要性。 4.了解网站优化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通过几个实例学习网站系统的维护方法。 2.通过实例,认识网站安全的重要性。 3.通过实例,认识网站优化的重要性。 4.了解网站压力测试软件的使用方法。 5.了解网站漏洞相关黑客软件的基本使用。 作业及实验] 1.通过上网等多种途径了解网站维护的相关工作。 [ 2.使用压力测试软件对网站进行压力测试。 3. 尝试使用相关漏洞软件。 第4章 企业网站推广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 课时,实验课为 6 课时。 [目的要求] 1.了解网站推广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 1.了解网站推广的目的。 2.了解网站推广的几种基本方法。 [作业及实验] 1.上网搜索网站推广的可行方式。 第5章 SEO搜索引擎优化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24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 课时,实验课为 24 课时。 [目的要求] 1.认识搜索引擎。 2.认识竞价排名。 3.认识SEO。 4.掌握SEO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 1(搜索引擎的高级使用。 2(认识互联网盈利模式竞价排名。 3(了解SEO的概念及应用。 4(如何使用SEO对网站进行推广。 [作业及实验] 1.上网搜索SEO的相关信息。 2.练习搜索引擎的高级应用。 第 90 页 共 121 页 五、大纲说明 《企业网站运行与维护》课程内容主要涉及ASP、JSP、PHP等多种网站平台及网站推广、优化安全等内容,课程内容涉及知识面比较广,建议老师在授课时始终围网站建设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注意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与互相之间的关联性,切忌使学员产生课程各部分内容之间没有关系的认识。为此,任课老师在课程开始时可以先介绍几种平台的搭建并逐步深入课程内容,强调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明确课程内容属于计算机网络的实战应用的课程性质。 六、参考书目 《Microsoft .NET企业级应用架构设计》人民邮电出版社 (美)埃斯波西托 《JSP网站开发详解》电子工业出版社 唐友国,湛洪波 《PHP和MySQL Web开发》机械工业出版社(澳)威利,(澳)汤姆森 著 《SEO攻略——搜索引擎优化策略与实战案例详解》 人民邮电出版社 杨帆 《Exchange Server企业邮件系统架构》课程教学进程表 总计学习课时为 90 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 0 课时,实验课时为 90 课时。 适用专业: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各章节课时分配如下: 章节号 章节名称 理论课时分配 实验课时分配 说明 第1章 邮件服务基础原理 0 6 第2章 常用的邮件服务软件 0 6 第3章 Exchange 2007简介与安装 0 12 第4章 邮件用户的管理 0 18 第5章 配置邮箱服务器 0 12 第6章 管理邮件传输 0 12 第7章 防垃圾邮件服务 0 12 第8章 邮件服务器防护 0 12 课时小计 0 90 课时总计 90 第 91 页 共 121 页 《Exchange Server企业邮件系统架构》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 教 材:《邮件服务器配置与管理》,出版社: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ISBN: 9787564705565。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Exchange Server企业邮件系统架构》课程使学员可以系统地了解使学员可以系统地了解和熟悉售前售后等相关知识,通过项目实践,培养和提高学员售前售后技术支持能力。 二、课程的考核方法 《Exchange Server企业邮件系统架构》为实践考查课程,采用实践考核方法,即在课程结束后以综合实践考核。 三、课程的目标要求 “目标要求”是指通过教师的讲授及学生的认真学习所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目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掌握”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使学生达到彻底明了,能用文字或语言顺畅地表述,并能独立做好实验,对实验原理进行分析,同时也是课程考试的主要内容;“熟悉”的内容,要求教师予以提纲挈领地讲解,使之条理分明,使学生对此内容完全领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及其梗概,在考试时会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进行考核;“了解”的内容,要求教师讲清概念及相关内容,使学生具有粗浅的印象。 四、教学内容 第1章 邮件服务基础原理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课时,实验课为6 课时。 [目的要求] 1. 了解邮件服务在企业中的应用 2. 掌握邮件服务的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电子邮件 2. 邮件服务在企业中的应用 3. 常用的电子邮件服务产器 4. 电子邮件服务的工作细节 [作业及实验] 1. 绘制出电子邮件服务器的工作流程 第2章 常用的邮件服务软件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课时,实验课为 6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常用的邮件服务器软件 [教学内容] 1. Windows下常用的邮件服务器软件 2. Linux下常用的邮件服务器软件 第 92 页 共 121 页 3. 邮件服务器软件比较 4. 如何选择合适的邮件服务器软件 [作业及实验] 1. 调查目前常用的邮件服务器的产品价格 第3章 Exchange 2007简介与安装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0课时,实验课为12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Exchange 2007相关功能与安装方法 2. 熟悉 Exchange 2007的操作界面与使用 [教学内容] 1. Exchange 2007简介 2. 安装Exchange 2007 3. Exchange 2007的管理控制台介绍 4. Exchange 2007的命令行管理程序 [作业及实验] 1. Exchange邮件服务器的安装与简单使用 第4章 邮件用户的管理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8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0课时,实验课为 18 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创建和管理邮件用户 2.掌握用户邮箱的设置 3.掌握通讯组和地址列表的配置 [教学内容] 1. 收件人对象的概念 2. 新建用户 3. 配置收件人信息 4. 配置邮箱的存储配额 5. 管理通讯组 6. 管理地址列表 [作业及实验] 1. 创建和管理收件人 2. 建立通讯组和地址列表 第5章 配置邮箱服务器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0课时,实验课为12课时。 [目的要求] 1. 理解存储和数据库的概念 2. 掌握建立和配置邮箱数据库 3. 掌握建立和使用文件夹 [教学内容] 1. 了解存储组和数据库 2. 新建存储组 3. 新建邮箱数据库 4. 配置邮箱数据库 5. 管理公用文件夹 第 93 页 共 121 页 6. 创建公用文件夹及数据库 7. 配置公用文件夹权限 [作业及实验] 1. 管理存储组和邮箱数据库 2. 创建、配置和访问公共文件夹 第6章 管理邮件传输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0课时,实验课为12 课时。 [目的要求] 1. 理解邮件传输的基本概念 2. 理解邮件传输的原理 3. 掌握收发Internet邮件的设置 4. 掌握邮件传输策略的设置 [教学内容] 1. 邮件传输功能概述 2. 邮件传输组件 3. 收发Internet邮件 4. 配置Internet邮件流 5. 配置邮件策略 6. 配置传输规则 7. 配置日记规则 8. 配置收件人地址策略 [作业及实验] 1. 实现邮件外部收发,Sohu公司已经部署了Exchange邮件系统,现在需要实现与其它邮 件服务器建立邮件收发 第7章 防垃圾邮件服务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0课时,实验课为12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防垃圾邮件服务的方法和相关技巧 [教学内容] 1. 垃圾邮件的危害 2. 如何防止垃圾邮件 3. 常用的垃圾邮件的工具 [作业及实验] 1. 增强邮件服务器的防止垃圾邮件功能 第8章 邮件服务器防护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0课时,实验课为12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如何防护邮件服务器防护,增强邮件服务器的安全 [教学内容] 1. 邮件服务器潜在的安全隐患 2. 如何防止邮件服务器不受黑客的攻击 3. 邮件服务器防护的常用工具 [作业及实验] 1. 增强邮件服务器的安全 第 94 页 共 121 页 五、大纲说明 《Exchange Server企业邮件系统架构》课程是我院网络技术高级工程师(专科)专业的实训课程,是系统学习网络信息系统涉及到的专业技术培训课程的其中一门。学员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已建立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同时对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设备、网络应用有了一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员的架设邮件服务器的能力,掌握部署一个大型企业的Email系统,使用相应服务软件实现基于域环境的、具备身份验证、垃圾邮件过滤、病毒过滤、POP3、IMAP、功能的webmail系统; 六、参考书目 《邮件服务器配置与管理》 任毅 等主编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企业网络安全保护与网络渗透评估》课程教学进程表 总计学习课时为 141 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 0 课时,实验课时为 120 课时。综合实训21课时 适用专业: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各章节课时分配如下: 章节号 章节名称 理论课时分配 实验课时分配 说明 第1章 网络安全概述 0 6 第2章 加密与认证技术基础 0 6 第3章 PKI组件及其应用 0 6 第4章 VPN 0 12 第5章 操作系统安全 0 12 第6章 防火墙 0 30 第7章 入侵检测系统 0 18 第8章 基于网络的防病毒系统 0 12 第`9章 网络安全综合实训 0 24 课时小计 0 120 课时总计 120 安全综合实训 21 课时总计 141 第 95 页 共 121 页 第 96 页 共 121 页 《企业网络安全保护与网络渗透评估》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 教 材:《企业网安全高级技术》,出版社:新华教育集团(北京)研究院,ISBN:无。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企业网络安全保护与网络渗透评估》学生可以了解构建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的安全策略、掌握建立有效的安全机制的方法。在课程中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黑客活动、黑客的攻击范围和防止与控制黑客侵入的方法,同时掌握加密和身份验证方法及过程,保护Windows Server 2008和 Linux 系统免于受到攻击、提高安全性能的机制,以及防火墙的技术构成、体系结构及与Internet服务的结合,通过安全审核的不同阶段,掌握审计及日志分析的方法和基于主机及网络的入侵检测的方法及软件的使用,并使学员可以系统地了解和熟悉网络管理的对象和理论知识,从而进一步掌握网络管理的方法,提高网络管理的实践能力。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网络安全的基本理论、加密技术与认证、防火墙技术与应用、操作系统与数据库安全、黑客攻防体系、网管软件使用等。本课程遵循把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的原则。应该把所有的安全技术从理论上为学生讲解清楚,其次每一种安全理论在实际的环境中的应用,每种安全技术的优缺点,以及每种安全技术的适用范围、能实现的安全目标,及在现在实际网络环境中的应用。在整个课程中,加密和认证、病毒防治、防火墙作为教学重点。以及加密认证和防火墙的比较,分别能够实现的安全目标,需要为学生做出详细的讲解。在加密认证部分,应当将重点放在混合加密模式和CA认证上,防火墙技术只要给学生讲清楚防火墙的基本分类、功能、接入模式即可。希望在授课过程中能结合具体的网络拓扑来进行,从而使学生能够对企业网安全与管理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 二、课程的考核方法 《企业网络安全保护与网络渗透评估》为课程考试选考课程,采用实践技能考核方法,即在课程结束后以实践技能进行考核,以锻炼学员的动手能力。课程学完后学员可参加CIW认证考证。 三、课程的目标要求 在《企业网络安全保护与网络渗透评估》课程中,“目标要求”是指通过教师的讲授及学生的认真学习所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目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掌握”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使学生达到彻底明了,能用文字或语言顺畅地表述,并能独立做好实验,对实验原理进行分析,同时也是课程考试的主要内容;“熟悉”的内容,要求教师予以提纲挈领地讲解,使之条理分明,使学生对此内容完全领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及其梗概,在考试时会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进行考核;“了解”的内容,要求教师讲清概念及相关内容,使学生具有粗浅的印象。 四、教学内容 第1章 网络安全概述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 课时,实验课为 6 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潜在威胁及不安全因素 2(了解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背景 第 97 页 共 121 页 3(了解企业网络现状 4(了解安全标准和基本需求及管理策略 5(了解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主要技术 [教学内容] 1(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背景 1.1 网络安全的定义 1.2 网络安全的内涵 2(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 3(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潜在威胁及不安全因素 3.1 计算机技术存在的隐患 3.2 网络资源共享导致的威胁 4(网络安全的基本需求及管理策略 4.1 网络安全的基本需求 4.2网络安全管理策略 5(网络安全的基本策略及安全意识教育 5.1 基本策略 5.2 主要技术 5.3 安全意识教育 [作业及实验] 1. 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安全技术和安全法规 第2章 加密与认证技术基础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 课时,实验课为 6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加密技术的分类 2(掌握对称加密技术的原理及主要算法的具体实现 3(掌握的原理及主要算法的具体实现 4(掌握数字签名的原理及相关算法 5(了解加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术语 6(了解PGP算法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 1(加密技术的概要 1.1 加密的基本概念 1.2 基本的加密算法 1.3 加密的强度 2(对称加密技术 2.1对称加密算法的原理 2.2 著名的对称加密算法 3(非对称加密技术 3.1非对称加密 3.2 Diffie-Hellman 密钥交换 3.3 RSA算法 3.4 其他的非对称算法 4(数字签名 4.1 数字签名概述 4.2 安全的哈希函数 5(密钥管理 6(PGP 6.1 PGP 简介 第 98 页 共 121 页 6.2 PGP 机制 6.3 PGP 的安全性 [作业及实验] 1. PGP实现本地文件的加密 2. PGP实现邮件内容的加密 第3章 PKI组件及其应用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 课时,实验课为 6 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PKI常用的组件及应用 2(掌握PKI的三种结构模型 3(了解PKI及其功能 4(了解PKI各个组件中所使用的协议 [教学内容] 1(PKI组件 1.1 证书颁发机构 1.2 注册权威机构 1.3 证书管理协议(CMP) 1.4 证书吊销 1.5 证书存储库 1.6 时间戳颁发机构 2(PKI体系结构 2.1 层次结构模型 2.2 交叉证明 2.3 混合模型 (案例分析 3 3.1 电子邮件加密 3.2 基于WEB的认证 [作业及实验] 1. 创建基于Windows的证书服务器 2. 使用证书进行Web认证 第4章 VPN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 课时,实验课为 12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VPN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2(熟悉VPN的工作原理 3(掌握IPSEC VPN技术 4. 掌握远程访问VPN技术 [教学内容] 1. VPN的简介 1.1 VPN的定义 1.2 VPN的优点 1.3 VPN的类型 2(VPN的工作原理 2.1 安全隧道技术 2.2 信息加密技术 2.3 用户认证技术 2.4 访问控制技术 3(IPSEC VPN技术 第 99 页 共 121 页 4.1 什么是IPSEC 4.2 IPSEC的组成和模式 4.3 IPSEC的工作原理 4.4 SA 5(在思科路由器上配置IPSEC VPN 5.1 IPsec VPN的配置 6(远程访问VPN技术 6.1 Easy VPN 6.2 SSL VPN 7. Easy VPN的配置 8(SSL VPN的配置 9(案例分析 [作业及实验] 1. 在路由器上配置IPSEC VPN 2. Easy VPN的配置 3(SSL VPN的配置 第5章 操作系统安全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 课时,实验课为 12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Windows 2003的系统管理 2. 掌握Linux系统中的安全工具 3. 掌握操作系统安全设置案例 [教学内容] 1(Windows 2003的安全管理 1.1安装系统 1.2用户管理 1.3 系统管理 1.4 使用活动目录 2(Linux的安全管理 3. 操作系统安全设置案例 3.1 Windows 2003安全性管理 [作业及实验] 1. Windows 2003的安全管理 2. 主机安全性设置 3. 安全检测技术实现 第6章 防火墙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30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 课时,实验课为 30 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防火墙的分类 2(掌握包过滤防火墙的工作原理及其优缺点 3(掌握代理服务器的工作原理及其优缺点 4(掌握ISA防火墙、ASA防火墙、华为等主流厂商的配置 5(了解防火墙的概念及功能 6(了解防火墙上可以应用的其他技术 [教学内容] 1(防火墙基础技术 1.1 防火墙的概念 1.2 防火墙的功能 第 100 页 共 121 页 1.3 防火墙的缺陷 1.3 防火墙的分类 2(包过滤技术 2.1 包过滤的原理 2.2 包过滤技术的优点 2.3包过滤技术的缺点 3(代理技术 3.1 代理技术的工作层次 3.2 代理技术的优点 3.3代理技术的缺点 4(其他技术 4.1 NAT 4.2 VPN 4.3 状态检查 5(案例分析 5.1未制定完整的企业安全策略 5.2未考虑与其他安全产品的配合使用 6(当前主流产品介绍 7(主流防火墙配置 [作业及实验] 1.ISA实现访问控制策略 2.ISA发布服务器 3.ISA实现VPN 第7章 入侵检测系统(IDS)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8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 课时,实验课为 18 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IDS的概念 2(掌握IDS的类型 3(了解IDS的检测技术 4(掌握IDS系统构建 5(了解IDS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 1(IDS概述 1.1 信息收集 1.2 信号分析 1.3 当前主流产品介绍 2(IDS 类型 2.1 基于主机的IDS 2.2 基于网络的IDS 2.3 混合入侵检测 2.4 文件完整性检查 3(IDS检测技术 3.1 特征检测 3.2 异常情况检测 4(IDS存在的问题 5. IDS系统构建 [作业及实验] Snort入侵检测系统搭建 第 101 页 共 121 页 第8章 基于网络的防病毒系统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 课时,实验课为 12 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基于网络的防病毒系统在网络中的应用 2(掌握基于网络的防病毒系统的部署 [教学内容] 1( Symantec AntiVirus简介 2( Symantec AntiVirus安装与部署 2.1 服务器的安装 2.2 Symantec AntiVirus 系统中心的安装 2.3 Symantec AntiVirus客户端的安装 3. 防病毒策略设置 4. 病毒升级策略设置 5. 其他网络防病毒系统介绍 [作业及实验] 1. Symantec AntiVirus网络防病毒系统部署 第9章 网络安全综合实训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24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 课时,实验课为 24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运用之前所学的安全技术为企业提供安全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 1. 企业网络环境介绍 [ 2. 企业安全需求分析 3. 企业安全解决方案 [作业及实验] 给指定企业提供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五、大纲说明 《企业网络安全保护与网络渗透评估》课程是我院网络技术高级工程师(专科)专业的必修课程,是系统学习网络信息系统涉及到的专业技术培训课程的其中一门。学员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已建立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同时对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设备、网络应用有了一定基础,但是对网络中的安全防护技术并未涉及。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网络防护体系的理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可以系统地了解和熟悉网络安全维护中所用到的一些技术和安全工具,从而进一步掌握网络安全防护的方法,提高网络安全维护的实践能力。 六、参考书目 1、《网络安全——技术与实践(第2版)》 刘建伟,王育民 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 第 102 页 共 121 页 《openstack(云平台 管理)》课程教学进程表 总计学习课时为 90 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 0 课时,实验课时为 90 课时。 适用专业: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各章节课时分配如下: 章节号 章节名称 理论课时分配 实验课时分配 说明 第1章 云计算概述 15 第2章 Openstack概述 15 第3章 磁盘存储系统-SWIFT 30 第4章 OpenStack服务分析 30 课时小计 90 课时总计 90 《openstack(云平台 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 教 材: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openstack(云平台 管理)》云计算技术是当今企业热门技术之一,而云计算技术能够为企业实现服务器整合、降低总体拥有成本等众多优势。学员学完该课程可以实施和管理公有云和私有云技术。 二、课程的考核方法 《openstack(云平台 管理)》为实践考查课程,采用实践考核方法,即在课程结束后以综合实践考核。 三、课程的目标要求 “目标要求”是指通过教师的讲授及学生的认真学习所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目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掌握”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使学生达到彻底明了,能用文字或语言顺畅地表述,并能独立做好实验,对实验原理进行分析,同时也是课程考试的主要内容;“熟悉”的内容,要求教师予以提纲挈领地讲解,使之条理分明,使学生对此内容完全领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及其梗概,在考试时会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进行考核;“了解”的内容,要求教师讲清概念及相关内容,使学生具有粗浅的印象。 四、教学内容 第 103 页 共 121 页 第1章 云计算概述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5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课时,实验课为15 课时。 [目的要求] 1. 了解什么云计算 2. 掌握云计算在企业中的运用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公有云 2. 什么是私有云 3. 云计算解决方案 [作业及实验] 1. 什么是公有云和私有云, 第2章 Openstack概述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5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课时,实验课为 15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Openstack各个组件及功能 2. 安装Openstack [教学内容] 1. Openstack概述与云计算 2. Openstack发展与现状 3. 安装Openstack [作业及实验] 1. 安装Openstack概述 第3章 磁盘存储系统-SWIFT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30课时,其中理论课为0课时,实验课为 30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常用的存储设备及其相关概念 2. 熟悉SWIFT环境搭建 [教学内容] 1. SWIFT基本概念 2. SWIFT搭建 3. proxy应用 4. 安装与管理存储服务 [作业及实验] 1. SWIFT搭建 第4章 OpenStack服务分析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30课时,其中理论课为0课时,实验课为 30 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RESTful API的搭建 2. 了解RabbitMQ的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 1. OpenStack单节点部署 2. 配置RESTful 3. 安装及使用RabbitMQt 第 104 页 共 121 页 4. Keystone框架结构 5. 安装Keystone [作业及实验] 1. OpenStack单节点部署 2. 安装Keystone 五、大纲说明 《Openstack(云平台管理)》课程是我院网络技术高级工程师(专科)专业的实训课程,是系统学习网络信息系统涉及到的专业技术培训课程的其中一门。学员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已建立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同时对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设备、网络应用有了一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虚拟化技术是当今企业热门技术之一,而服务器虚拟化技术能够为企业实现服务器整合、降低总体拥有成本等众多优势。学员学完该课程可以实施和管理服务器虚拟化,熟悉主流的虚拟化产品和技术。 六、参考书目 《OpenStack实战指南》 黄凯 等主编 机械工业版社 《企业虚拟化运用》课程教学进程表 总计学习课时为 90 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 0 课时,实验课时为 90 课时。 适用专业: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各章节课时分配如下: 章节号 章节名称 理论课时分配 实验课时分配 说明 第1章 虚拟化概述 0 6 第2章 VMware vSphere 0 6 第3章 vSphere的基石—存储设备 0 12 第4章 邮件用户的管理 0 18 架设企业级的vSphere多服第5章 0 12 务器环境 安装和配置Hyper-V R2服第6章 0 12 务器角色 使用Hyper-V创建和配置虚第7章 0 12 拟硬盘和虚拟机 Hyper-V R2与SCVMM 第8章 0 12 2008 R2的整合 课时小计 0 90 课时总计 90 第 105 页 共 121 页 《企业虚拟化运用》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 教 材: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企业虚拟化运用》课程虚拟化技术是当今企业热门技术之一,而服务器虚拟化技术能够为企业实现服务器整合、降低总体拥有成本等众多优势。学员学完该课程可以实施和管理服务器虚拟化,熟悉主流的虚拟化产品和技术。 二、课程的考核方法 《企业虚拟化运用》为实践考查课程,采用实践考核方法,即在课程结束后以综合实践考核。 三、课程的目标要求 “目标要求”是指通过教师的讲授及学生的认真学习所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目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掌握”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使学生达到彻底明了,能用文字或语言顺畅地表述,并能独立做好实验,对实验原理进行分析,同时也是课程考试的主要内容;“熟悉”的内容,要求教师予以提纲挈领地讲解,使之条理分明,使学生对此内容完全领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及其梗概,在考试时会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进行考核;“了解”的内容,要求教师讲清概念及相关内容,使学生具有粗浅的印象。 四、教学内容 第1章虚拟化概述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课时,实验课为6 课时。 [目的要求] 1. 了解什么是虚拟化 2. 掌握虚拟化在企业中的运用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虚拟化, 2. 虚拟化的种类 3. 虚拟化在企业中的应用场景 4. 企业虚拟化的主流产品 5. 虚拟化与云计算 [作业及实验] 1. 虚拟化在企业中有什么应用, 第2章 VMware vSphere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课时,实验课为6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VMware vSphere产品 2. 安装VMware vSphere 第 106 页 共 121 页 [教学内容] 1. VMware vSphere虚拟化产品及其公司介绍 2. 安装VMware vSphere所需要的环境 3. 安装VMware vSphere [作业及实验] 1. 安装VMware vSphere 第3章 vSphere的基石—存储设备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0课时,实验课为 12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常用的存储设备及其相关概念 2. 熟悉存储设备的使用 [教学内容] 1. 外置存储设备的重要性 2. 常用的外置存储设备DAS、NAS、SAN 3. 存储设备实践与应用 4. vSphere最佳性价比伙伴-ISCSI [作业及实验] 1. 常见存储设备使用 第4章 ESXi的基本使用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8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0课时,实验课为 18 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ESXi的基本使用 2.学会配置ESXi服务器 [教学内容] 1. ESXi的基本功能 2. 配置ESXi服务器 3. 安装及使用vSphere Client 4. ESXi使用技巧 5. ESXi的存储设备 [作业及实验] 1. ESXi的基本使用 2. ESXi服务器的配置 第5章 架设企业级的vSphere多服务器环境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0课时,实验课为12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企业级的vSphere多服务器环境的搭建 [教学内容] 1. vSphere架构 2. 准备vSphere安装环境 3. 安装及VMWARE vCenter简介 4. vCenter的配置与使用 5. 管理公用文件夹 6. 创建公用文件夹及数据库 7. 配置公用文件夹权限 [作业及实验] 1. 架设企业级的vSphere多服务器环境 第 107 页 共 121 页 2. vCenter的配置与使用 第6章 安装和配置Hyper-V R2服务器角色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0课时,实验课为12 课时。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目的要求] 1. 理解微软虚拟化 2. 了解Hyper-V 3. 掌握Hyper-V的安装与使用 [教学内容] 1. 微软虚拟化概述 2. 评估现有的虚拟化环境 3. 规划Hyper-V R2角色 4. 安装Hyper-V R2服务器角色流 5. 配置Hyper-V R2设置和虚拟网络 [作业及实验] 1. 安装和配置Hyper-V R2服务器 第7章 使用Hyper-V创建和配置虚拟硬盘和虚拟机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0课时,实验课为12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在Hyper-V中如何创建和配置虚拟硬盘和虚拟机及其相关技巧 [教学内容] 1. 创建和配置虚拟硬盘 2. 创建和配置虚拟机 3. 管理虚拟机快照 4. 虚拟机的连接应用 5. 规划虚拟化的应用 [作业及实验] 1. 在Hyper-V中如何创建和配置虚拟硬盘和虚拟机 第8章 Hyper-V R2与SCVMM 2008 R2的整合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0课时,实验课为12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Hyper-V R2与SCVMM 2008 R2的整合,为服务器虚拟化实施高可用性 [教学内容] 1. 规划SCVMM 2008 R2 2. 安装VMM服务和管理控制台 3. 管理主机和主机组 4. 为服务器虚拟化实施高可用性 5(服务器虚拟化监视和报告 [作业及实验] 1. 使用RDS实现桌面虚拟化 五、大纲说明 《企业虚拟化运用》课程是系统学习网络信息系统涉及到的专业技术培训课程的其中一门。学员经 第 108 页 共 121 页 过前阶段的学习,已建立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同时对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设备、网络应用有了一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虚拟化技术是当今企业热门技术之一,而服务器虚拟化技术能够为企业实现服务器整合、降低总体拥有成本等众多优势。学员学完该课程可以实施和管理服务器虚拟化,熟悉主流的虚拟化产品和技术。 六、参考书目 《虚拟智慧VMware_vSphere运维实录》 胡嘉玺 等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IT运维与网络管理》课程教学进程表 总计学习课时为 117 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 0 课时,实验课时为 117 课时。 适用专业: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各章节课时分配如下: 理论课时实验课时 章节号 章节名称 说明 分配 分配 第1章 网络管理概述 0 6 第2章 SNMP网络管理 0 18 第3章 网络故障管理工具 0 18 第4章 网络管理软件 0 15 第5章 计费管理和日志管理 0 18 第6章 安全管理 0 18 第7章 构建可网管的企业系统 0 12 第8章 企业网安全管理综合实训 0 12 课时小计 0 117 课时总计 117 《 IT运维与网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 教 材:《IT运维与网络管理》,出版社:新华教育集团(北京)研究院,ISBN:无。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IT运维与网络管理》课程是我院4G网络技术高级工程师实训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可以系统地了解使学员可以系统地了解和熟悉网络管理的对象和理论知识 第 109 页 共 121 页 等相关知识,通过项目实践,培养和提高学员网络管理的方法能力,达到网络管理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的考核方法 《IT运维与网络管理》为课程考试考查课程,采用理论笔试考试方法,即在课程结束后以在线进行考核。 三、课程的目标要求 “目标要求”是指通过教师的讲授及学生的认真学习所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目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掌握”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使学生达到彻底明了,能用文字或语言顺畅地表述,并能独立做好实验,对实验原理进行分析,同时也是课程考试的主要内容;“熟悉”的内容,要求教师予以提纲挈领地讲解,使之条理分明,使学生对此内容完全领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及其梗概,在考试时会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进行考核;“了解”的内容,要求教师讲清概念及相关内容,使学生具有粗浅的印象。 四、教学内容 第1章 网络管理概述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课时,实验课为 6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网络管理的功能 2. 掌握网络管理协议 3. 熟悉ISO网络管理功能定义与发展 4(了解网络管理的发展历史 5(了解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1. 网络管理的发展历史 2. 网络管理的基本原理 3. ISO网络管理功能定义与发展 3.1 配置管理 3.2 性能管理 3.3 故障管理 3.4 安全管理 3.5 计费管理 4. 网络管理的组成 4.1 被管设备 4.2 网络管理代理 4.3 网络管理工作站 4.4 网络管理协议 4.5 网络管理信息库 5( 网络管理协议 5.1 OSI的网络管理与CMIS/CMIP 5.2 Inrernet 网络管理与SNMP [作业及实验] 1. ISO网络管理功能是什么? 2. 网络管理系统有哪几部分构成? 第 110 页 共 121 页 第2章 SNMP网络管理 18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 课时,实验课为18 课时。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目的要求] 1. 掌握 SNMP实现机制 2(熟悉RMON与网络远程监视 3(熟悉SNMP安全性 4(了解SNMP管理模型 [教学内容] 1. SNMP管理模型 1.1网络管理工作站 1.2 网络管理代理 1.3 网络管理协议 1.4 MIB 2. SNMP实现机制 响应原语 2.1 SNMP 的请求/ 2.2 SNMP 网络管理工作站收集数据的方法 3. SNMP安全性 3.1 SNMP共同体 4. RMON与网络远程监视 4.1 RMON的目标 4.2 远程监视器的控制 4.3 多管理器 4.4 表管理 [作业及实验] 1. 简述SNMP管理模型及各功能 2. 简述SNMP工作站收集数据方法 第3章 网络故障管理工具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8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 课时,实验课为 18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网络故障检测常用工具 2. 掌握故障诊断一般步骤 (熟悉常用网络排错命令 3 4(了解潜在的网络连通性问题 [教学内容] 1. 潜在的网络连通性问题 2. 常用网络排错命令 2.1 Ping 2.2 Ipconfig 2.3 Netstat 2.4 Nslookup 2.5 Tracert 2.6 Arp 2.7 Ifconfig 2.8 Lanscan 第 111 页 共 121 页 2.9 Linkloop 3. 网络故障检测常用工具 3.1 简易型电缆测试仪 3.2 F68x网络测试仪 3.3 F69x网络流量分析仪 3.4 网络万用表Nettool 3.5 网络综合协议分析仪 4. 故障诊断一般步骤 [作业及实验] 1. 简述故障管理的实现 2. 常用网络故障管理命令操作 第4章 网络管理软件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5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 课时,实验课为 15课时。 [目的要求] 1(熟悉SOLARWINDS NPM 2(熟悉WHATSUP [教学内容] 1(SOLARWINDS NPM 1.1 Solarwinds 介绍 1.2 IP Nerwork Browser 1.3 Enhanced Ping 1.4 Advanced Bandwidth Monitor 1.5 Network Monitor 2. WHATSUP 2.1 Whatsup 的工作模式 2.2 创建网络拓扑图 2.3 使用Whatsup 监控网络设备 2.4 使用Whatsup 监控网络服务 3. REMOTELY ANYWHERE 3.1 Remotely Amywhere 3.2 通过Remotely Amywhere 实现远程控制 3.3 通过Remotely Amywhere 实现远程管理 [作业及实验] 1. Solarwinds安装使用 2. Whatsup安装使用 3. RemotelyAnywhere安装使用 第,章 计费管理和日志管理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8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 课时,实验课为 18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Netflow计费 2(熟悉计费数据采集模型 3(了解计费管理的分类 [教学内容] 1. 计费管理的分类 1.1 基于网络流量计费 1.2 基于网络服务计费 1.3 基于使用时间计费 2. 熟悉计费数据采集模型 第 112 页 共 121 页 2.1 轮询模型 2.2 不成批事件驱动模型 2.3 批事件驱动模型 2.4 事件驱动轮询模型 3. 掌握Netflow计费 3.1 Netflow 特点 3.2 网络数据流的定义 3.3 Netflow 体系结构 3.4 Netflow数据收集器 3.5 Netflow 流量分析器 3.6 Netflow配置命令 4. Wingate配置 5(路由器日志管理 [作业及实验] 1. Wingate网络流量计费 2. 路由器的日志配置 第6章 安全管理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8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课时,实验课为 18课时。 [目的要求] 1. 了解VPN基本概念 2. 熟悉VPN工作原理 3. 掌握IPsec VPN技术及配置方法 [教学内容] 1. VPN概述 1.1 VPN的定义 1.2 VPN的结构和分类 1.3 VPN的工作原理 2. 隧道和加密技术 3. IPsec技术 3.1 IPsec基本概念 3.2 IPsec的安全协议 3.3 IPsec的传送方式 3.4 IPsec的密钥交换 3.5 IPsec运行 4. IPsec的配置 [作业及实验] 1. IPsec的配置 第7章 构建可网管的企业系统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 课时,实验课为 12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交换机上配置SNMP的方法 2(掌握路由器上配置SNMP的方法\ 3(掌握Windows Server 2008上配置SNMP的方法 4(掌握Linux上配置SNMP的方法 [教学内容] 1. 掌握交换机上配置SNMP的方法 1.1 可网管交换机及其管理方式 1.2 在思科交换机上配置SNMP 第 113 页 共 121 页 1.3 在HC3交换机上配置SNMP 2. 掌握路由器上配置SNMP的方法 2.1 路由器的管理方式 2.2 在路由器上启用SNMP服务 2.3 验证查看SNMP服务 3. 掌握Windows Server 2008上配置SNMP的方法 3.1 安装SNMP服务 3.2 配置SNMP服务 4(掌握Linux上配置SNMP的方法 4.1 安装SNMP服务 4.2 配置SNMP服务 [作业及实验] 1. 在路由器、交换机、Windows2008、Linux上启用SNMP服务 第8章 企业网安全管理综合实训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 课时,实验课为 12 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在一个具体的网络中实现自动化运维的具体实施 2(掌握在一个现有网络中,综合运用网络#管理#、策略、工具的能力。 [教学内容] 1(网络项目概况 1.1 项目背景 1.2 网络实行自动化管理的意义 2(需求分析 2.1 网络系统基本需求 2.2 安全保障体系需求 3(设计方案 3.1 网络管理方案的分析 3.2 网络管理方案设计 4(实施计划 [作业及实验] 1. 设计网络管理设计可行性方案 2. 设计网络管理操作规程和操作行为书 3. 制定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规范及建设性意见书 五、大纲说明 《IT运维与网络管理》课程是我院网络技术高级工程师(专科)专业的必修课程,是系统学习网络信息系统涉及到的专业技术培训课程的其中一门。学员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已建立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同时对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设备、网络应用有了一定基础,但是对网络管理还仅仅在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的用户管理、权限管理中涉及。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网络管理概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可以系统地了解和熟悉网络管理的对象和理论知识,从而进一步掌握网络管理的方法,提高网络管理的实践能力。 六、参考书目 1、《简单网络管理协议教程》胡谷雨,水利出版社 2、《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李明江,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 114 页 共 121 页 第 115 页 共 121 页 《企业网综合实战》课程教学进程表 总计学习课时为 117 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 0 课时,实验课时为 117 课时。 适用专业: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各章节课时分配如下: 理论课时实验课时 章节号 章节名称 说明 分配 分配 第1章 家庭网络 0 6 第2章 宿舍网络 0 9 第3章 网吧网络 0 3 第4章 办公网络 0 6 第5章 校园网络 0 12 第6章 酒店网络 0 12 第7章 智能小区 0 6 第8章 企业网络 0 12 第9章 政府网络 0 12 第10章 银行网络 0 12 课时小计 0 90 课时总计 90 第 116 页 共 121 页 《企业网综合实战》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 教 材: 《实训教材(一)》 新华教育(北京)研究院出版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系统而全面地介绍组建局域网和搭建广域网的组建方法,重点介绍交换机、路由器的原理和使用,另外,还结合大量的实例,对一些抽象知识的讲解更透彻。本书先从计算机网络组建入手,讲解组建网络所需的网络设备等相关知识,最后系统的讲解了如何设计让用户满意的网络。 二、课程的考核方法 《企业网综合实战》为课程考试必考课程,采用理论考试方法,即在课程结束后以在线进行考核,考核权重为16%。 三、课程的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是指通过教师的讲授及学生的认真学习所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目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掌握”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使学生达到彻底明了,能用文字或语言顺畅地表述,并能独立做好实验,对网络技术进行分析,同时也是课程考试的主要内容;“熟悉”的内容,要求教师予以提纲挈领地讲解,使之条理分明,使学生对此内容完全领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及其梗概,在考试时会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进行考核;“了解”的内容,要求教师讲清概念及相关内容,使学生具有粗浅的印象。 四、教学内容 第1章 家庭网络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 课时,实验课为 6 课时。 [目的要求] 1. 了解家庭网的构成 2. 熟悉家庭网的组建 3(掌握ADSL的操作及无线路由的使用 [教学内容] 1(3G无线上网 2(ADSL拨号上网 3(宽带上网 4(无线路由设置 [作业及实验] 1. 家庭上网方案 2. 设备安装调试 第2章 宿舍网络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9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 课时,实验课为 9 课时。 [目的要求] 1.了解综合布线的基本流程 2.熟悉布线的方法及设计理念 第 117 页 共 121 页 3.掌握布线的要求 [教学内容] 1(宿舍网整体设计 2(设备选型 3(工程施工 4(光纤接入 [作业及实验] 1. 工作区设计 2. 网络接入设计 第3章 网吧网络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3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 课时,实验课为 3 课时。 [目的要求] 1. 熟悉网吧设计及组建原则 2. 熟悉网吧监控 3(熟悉网吧的维护技术 [教学内容] 1(网吧需求分析 2(设备采购 3(供电及监控 4(网吧维护 [作业及实验] 1.小型网吧项目设计 2.中型网吧项目设计 3.大型网吧项目设计 第4章 办公网络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 课时,实验课为 6 课时。 [ [目的要求] 1. 了解办公网络功能 2. 熟悉服务器设计 3. 掌握OA办公设计方法 [教学内容] 1(文件服务器 2(打印服务器 3(OA办公自动化 [作业及实验] 1. 文件服务器设置 2. 打印服务器设置 第5章 校园网络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 课时,实验课为 12 课时。 [目的要求] 1.了解校园网结构 2.熟悉校园网建设思路与环节 3.熟悉校园网建设方案 [教学内容] 1( 校园网项目综述 2( 校园网需求分析 3( 校园网项目设计 4( 校园网络工程建设 [作业及实验] 1. VLAN的设计项目 2. 实现DHCP及VLAN间路由 第 118 页 共 121 页 第6章 酒店网络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 课时,实验课为 12 课时。 [目的要求] 1. 了解酒店卫星和有线电视基本功能 2. 熟悉弱电项目流程 3(掌握酒店背景音乐设计方法 [教学内容] 1(酒店有线电视 1.1用户需求分析 1.2系统总体设计 1.3设备选型 2(公共广播系统 [作业及实验] 1. 酒店布线项目方案 2. 酒店监控系统方案 第7章 智能小区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 课时,实验课为 6 课时。 目的要求] 1. 了解智能小区基本功能 [ 2. 熟悉智能小区安全组成 3. 掌握楼宇可视对讲设计 [教学内容] 1(智能小区概况 2(设计原则 3(区域防范系统 4(楼宇可视对讲系统 [作业及实验] 1.智能小区案例提出 2.小区综合布线项目 第 8章 企业网络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 课时,实验课为 12 课时。 [目的要求] 1. 了解中小企业园区网需求 2. 熟悉中小企业网络设计方案 3. 掌握中小企业组建方案 [教学内容] 1(项目需求分析 2(项目总体设计 3(企业网络系统集成设计 [作业及实验] 1. 完成网络设备的安装,配置。 2. 完成各种服务配置。 第 9章 政府网络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 课时,实验课为 12 课时。 第 119 页 共 121 页 [目的要求] 1. 了解政府网需求 2. 熟悉政府网络设计方案 3. 掌握政府核心网络组建方案 [教学内容] 1(项目需求 2(网络解决设计 3(网络总体设计 4(政府网络安全方案 [作业及实验] 1. 政府网络系统集成 2. 政府网络解决方案。 第 10章 银行网络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 课时,实验课为 12课时。 [目的要求] 1. 了解银行网络建设流程 2. 掌握银行网络建设需求 3. 熟悉银行网络建设实施 [教学内容] 1(银行网络项目需求 2(银行网络总体设计 3(工程实施设计 4(工程验收 作业及实验] 1. 银行网络整体设计 [ 五、大纲说明 《企业网综合实战》课程是我院网络技术高级工程师(专科)专业的实训课程,是系统学习网络信 息系统涉及到的专业技术培训课程的其中一门。学员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已建立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同时对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设备、网络应用有了一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员在企 业网络的构建和企业网络设计的能力。 六、参考书目 《实训教材(一)》 新华教育(北京)研究院出版 第 120 页 共 121 页 《 企业基础网络与核心服务搭建》课程教学进程表 总计学习课时为 87 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 0课时,实验课时为 87 课时。 适用专业: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各章节课时分配如下: 章节理论课时实验课时 章节名称 说明 号 分配 分配 第1章 企业基础网络环境 0 15 第2章 活动目录与身份管理 0 18 第3章 集群服务 0 30 负载均衡在企业中的应第4章 0 24 用 课时小计 0 87 课时总计 87 第 121 页 共 121 页 《 企业基础网络与核心服务搭建》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 教 材:《实训教材》,出版社:新华教育集团(北京)研究院,ISBN:无。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企业基础网络与核心服务搭建》课程使学员可以系统地了解使学员可以系统地了解和熟悉企业基础网络与核心服务配置 等相关知识,通过项目实践,培养和提高学员在Windows和Linux平台下配置网络服基础务的能力。 二、课程的考核方法 《企业基础网络与核心服务搭建》为实践考查课程,采用实践考核方法,即在课程结束后以综合实践考核。 三、课程的目标要求 “目标要求”是指通过教师的讲授及学生的认真学习所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目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掌握”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使学生达到彻底明了,能用文字或语言顺畅地表述,并能独立做好实验,对实验原理进行分析,同时也是课程考试的主要内容;“熟悉”的内容,要求教师予以提纲挈领地讲解,使之条理分明,使学生对此内容完全领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及其梗概,在考试时会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进行考核;“了解”的内容,要求教师讲清概念及相关内容,使学生具有粗浅的印象。 四、教学内容 第1章 企业基础网络环境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8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课时,实验课为 18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企业基础网络环境的总体规划 2. 了解不同企业对网络服务的需求 [教学内容] 1. 公司内网改造项目需求分析 2. 企业基础网络环境的总体规划 3. 服务器选型与价格预算 4. 企业对网络服务的需求 [作业及实验] 1. 某公司网络环境的总体规划方案 2. 生产企业对网络服务的需求分析 第2章 活动目录与身份管理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8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 课时,实验课为 18 课时。 第 122 页 共 121 页 [目的要求] 1. 掌握AD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2. 掌握AD的配置和管理 [教学内容] 1. AD在企业中作用 2. 根据活动目录技术撰写全公司员工身份管理方案 3. 利用活动目录组策略技术自动升级所有PC的Office 版本 [作业及实验] 1. 建立新华集团全国各分支机构的“域森林”管理 2. 建立紧急故障预案,修复公司活动目录(AD)服务器 第3章 集群服务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30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 课时,实验课为 30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集群服务在企业中的关键应用 2. 掌握集群服务的配置和管理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集群服务 2. Windows下的集群服务 3. LVS的部署和管理 [作业及实验] 1. 搭建集群服务 2. 管理LVS 第4章 负载均衡在企业中的应用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24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 课时,实验课为 24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负载均衡的作用 2. 掌握负载均衡在企业中的部署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负载均衡 2. 部署电子政务群集(Cluster Server)和负载均衡(NLB)服务 3. F5介绍和在企业中的应用 [作业及实验] 1. 部署电子政务群集(Cluster Server)和负载均衡(NLB)服务 五、大纲说明 《企业基础网络与核心服务搭建》课程是我院网络技术高级工程师(专科)专业的必修课程,是系统学习网络信息系统涉及到的专业技术培训课程的其中一门。学员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已建立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同时对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设备、网络应用有了一定基础,但是对网络管理还仅仅在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的用户管理、权限管理中涉及。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网络管理概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可以系统地了解和熟悉网络管理的对象和理论知识,从而进一步掌握网络管理的方法,提高网络管理的实践能力。 六、参考书目 《Linux服务器架设》 杨鹏,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 123 页 共 121 页 《系统集成与项目实训》课程教学进程表 总计学习课时为 90 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 0 课时,实验课时为 90 课时。 适用专业: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各章节课时分配如下: 理论课时实验课时 章节号 章节名称 说明 分配 分配 第1章 网络系统集成概述 0 6 第2章 网络工程项目管理 0 12 第3章 部署统一监控平台 0 12 第4章 系统运维 0 12 第5章 综合运用案例 0 12 第6章 Nginx的应用 0 12 第7章 某公司网络实施方案 0 12 第8章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实践 0 12 课时小计 0 90 课时总计 90 第 124 页 共 121 页 《系统集成与项目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 教 材:《实训教材 二》,出版社:新华教育集团(北京)研究院,ISBN:无。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系统集成与项目实训》课程使学员可以系统地了解使学员可以系统地了解和熟悉企业基础网络与核心服务配置 等相关知识,通过项目实践,培养和提高学员在Windows和Linux平台下配置网络服务的能力。 二、课程的考核方法 《系统集成与项目实训》为实践考查课程,采用实践考核方法,即在课程结束后以综合实践考核。 三、课程的目标要求 “目标要求”是指通过教师的讲授及学生的认真学习所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目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掌握”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使学生达到彻底明了,能用文字或语言顺畅地表述,并能独立做好实验,对实验原理进行分析,同时也是课程考试的主要内容;“熟悉”的内容,要求教师予以提纲挈领地讲解,使之条理分明,使学生对此内容完全领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及其梗概,在考试时会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进行考核;“了解”的内容,要求教师讲清概念及相关内容,使学生具有粗浅的印象。 四、教学内容 第1章 网络系统集成概述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6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课时,实验课为6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系统集成对于信息化服务的作用 2. 掌握系统集成的相关概念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系统集成 2. 系统集成工程师的工作流程 3.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系统集成工程师 4. 系统集成商的资质 [作业及实验] 1. 调查所在城市有哪些系统集成商 第2章 网络工程项目管理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0课时,实验课为12 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网络工程项目管理的流程 第 125 页 共 121 页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项目管理 2. 网络工程案例分析 3. 标书的制作和方案的书写 [作业及实验] 1. 根据相关项目制作相应标书和方案 第3章 部署统一监控平台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课时,实验课为12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在企业中监控平台的部署 2. 了解监控平台的相关产品和案例 [教学内容] 1. 监控平台对于生产环境的重要性 2. Nagios 3. Cacti 4. 配置带有短信提醒功能的监控系统 [作业及实验] 1. 部署生产平台统一监控平台(Nagios/Cacti)配置带有短信提醒功能的监控系统 第4章 系统运维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0课时,实验课为12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系统运维的职责 2. 掌握系统运维的相关工具和技巧 [教学内容] 1. 生产平台运维工作职责详述 2. 运维工具使用 3. 运维工具的相关技巧和注意事项 4. 备份恢复策略定制 5. 网络应用问题故障排查思路 [作业及实验] 1. 系统运维工具的使用 第5章 综合运用案例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课时,实验课为12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综合案例讲解 2. 学员分组实训 [作业及实验] 1. 企业案例实训 第6章 Nginx的应用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12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课时,实验课为12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Nginx的配置和管理 第 126 页 共 121 页 [教学内容] 1. Nginx的简介 2. Nginx的配置 3. Nginx的优化 [作业及实验] 1. 分析平台瓶颈,讨论七层负载均衡架构的实现(Nginx+Squid)动静分离 第7章 某公司网络实施方案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课时,实验课为12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企业网络方案的实施 [教学内容] 1. 企业网络方案的实施的流程 2. 企业网络方案的实施具体实现 [作业及实验] 1. 企业网络方案的实施 第8章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实践 [学习课时] 本章共需要学习 12 课时,其中理论课为 0课时,实验课为12课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最佳实践 [教学内容] 1.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流程 2. 详细分析公司的需求,通过相应的策略和技术来管理和解决这些已知和未知的问题 3. 针对开发部门新产品应用需求,根据产品架构中的不同应用进行架构选型,规划各个硬 件资源,定制部署计划 4. 根据业务类型利用LVM、SoftwareRAID、文件系统特性等规划存储文件系统以及管理 方式,实现存储热切换、动态管理、提高IO吞吐性能等特性 5. 部署APP服务日志分析系统 [作业及实验] 1. 学生分组实训 五、大纲说明 《系统集成与项目实训》课程是我院网络技术高级工程师(专科)专业的实训课程,是系统学习网络信息系统涉及到的专业技术培训课程的其中一门。学员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已建立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同时对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设备、网络应用有了一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员的系统集成能力与动手能力。 六、参考书目 《实训教材(二)》 新华教育(北京)研究院出版 第 127 页 共 121 页
/
本文档为【4G网络技术与运维工程师专业(两年制专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