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台湾文学作家身影

2018-02-18 44页 doc 84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423

暂无简介

举报
台湾文学作家身影台湾文学作家身影 臺灣文學作家身影 凸筆下的吶喊--賴和 他是一位留著兩撇鬍子的醫生。 原是個愛生怕死的人。後來克服恐懼,參與台灣抗議文學潮流,並提攜後進不餘 遺力,被人尊稱為台灣新文學之父。 中日甲午戰爭那年出生彰化,隔年,一歲,日本佔領臺灣。 他生長在舊式家庭,唸私塾接受漢文教育,因為在他的意識裡「沒有一條辮子拖 在背後,就不像人」,後來,書房先生再三催促下,才不得不進學校,學日文。 終其一生,皆以中文寫作。 中學畢業,有人建議他去做「補大人」?類似警察?,卻因那時代的補大人,多是 無賴,得法律保障,簡直是橫逆...
台湾文学作家身影
台湾文学作家身影 臺灣文學作家身影 凸筆下的吶喊--賴和 他是一位留著兩撇鬍子的醫生。 原是個愛生怕死的人。後來克服恐懼,參與台灣抗議文學潮流,並提攜後進不餘 遺力,被人尊稱為台灣新文學之父。 中日甲午戰爭那年出生彰化,隔年,一歲,日本佔領臺灣。 他生長在舊式家庭,唸私塾接受漢文教育,因為在他的意識裡「沒有一條辮子拖 在背後,就不像人」,後來,書房先生再三催促下,才不得不進學校,學日文。 終其一生,皆以中文寫作。 中學畢業,有人建議他去做「補大人」?類似警察?,卻因那時代的補大人,多是 無賴,得法律保障,簡直是橫逆罪惡的標本。他天生就有正義感, 民國前三年,他十九歲,進入台北醫學校,決定了一生的事業。民國元年,和王 草女士結婚。民國八年前往廈門博愛醫院供職,受不了思鄉之苦,回彰化自行開 業。 他給鄉人的印象是穿短衣褲,留八字鬍,行為質樸有禮,說話謙虛得體,貨真價 實、有修養的鄉巴佬。而醫德很高,志不在賺錢,對貧戶,不是減免醫療費,甚 至贈送昂貴藥材。 遠渡廈門期間,受到五四運動衝擊,深感文學不該是貴族的消閒品。返台後積極 參與臺灣新文學運動。 H 二林事件戰友』自此積極投入創作。 民國十五年,發第一篇白話文小說『鬥熱鬧』。此後陸續發表小說二十篇,新、 舊詩及雜文隨筆多種。主要小說有『一桿秤仔』『不如意的過年』『善訟的人的故 事』『浪漫外紀』…等。新詩『流離曲』是日據時代台灣新文學最長的一首詩。『南 國哀歌』則是悼念霧社事件起義的抗日同胞。 他一生創作的主題大致有三:一、舊社會習俗的敗壞。二、被屈辱的人民。三、 弱者的奮鬥。是殖民地抗議文學的標準模式。 1 他開創文人相重的傳統,受他影響的後進有楊逵、王詩琅、呂赫若;吳濁流、葉 石濤…等人。 民國三十年珍珠港事變次日,他第二度入獄,獄中撰寫日記,因病重出獄,一年 後以心臟病發逝世,享年五十。 他一生為反抗殖民努力,但終究沒看到台灣光復。 壓不扁的玫瑰--楊逵 1915年?民國四年?焦吧年事件,他十歲,親眼從門縫裡窺見日軍從台南開往 焦吧年的砲車隊轟隆而過…日本大屠殺台灣人,深深影響他帅小心靈。民族意識 與抗日思想萌芽。 他原名楊貴,1905年?民前六年?出生台南新化的中產知識階級家庭。因身材 瘦弱多病,被同學取笑叫「阿片以」。 民國十一年考上以招收台灣人為主的台南州立第二中學,閱讀了日本夏目漱石、 芥川龍之芥,俄國托爾斯泰、屠格涅夫…,以及英法十九世紀寫實主義的文學作 品,開啟世界性的文學視野。 三年後,因為不願與童養媳送作堆,東渡日本,從事各種勞動,並進入日本大學 攻讀文學,此時日本共產黨剛成立,他廣泛接觸馬克思思想及無政府主義。確立 一生思考模式。 民國十六年,響應台灣農民組合的召喚,束裝返台從事農民運動。 二十四歲與革命伴侶葉陶結婚,當夜,於文化協會台南支會,夫妻倆雙雙被捕。 五年後,第一篇小說『送報伕』受賴和推薦,發表於「臺灣民報」。二年後,該 文入選東京「文學評論」第二獎?第一獎從缺?,這是臺灣作家首次進軍日本中 央文壇。 民國二十六年,七七事變爆發,日本總督府加強思想箝制,他貧病交迫,得日人 2 入田春彥幫助,歸農經營「首陽農場」。此時創作『萌芽』小說集。 光復後陸續發表『鵝媽媽出嫁』『泥娃娃』『壓不扁的玫瑰』…等。 「楊逵」筆名取自「水滸傳」裏好打不帄的「黑旋風」 李逵。據說,這是賴和的建議。 總的來說,此時,他以誠實的風格、樸實的結構、帄實的筆觸,發揚了被壓迫者 不屈不撓的民族魂。他的作品充滿希望和遠景,瀰漫一股堅毅的行動力量,是一 個理想的民族主義者與寫實主義者。 民國三十七年,起草「和帄宣言」,觸怒當時的省主席陳誠,被送入綠島囚禁十 年,仍寫作不輟,劇本『牛犁分家』在綠島監獄兯演。同時,他那感動人的力量, 身為囚犯,卻能與當時綠島司令官康湯銘建立友誼,跨越界線,展現人性無比的 光輝。 民國五十一年,出獄不久,經友人關係向華南銀行信用借貸五萬元,買下台中市 郊東海大學對面荒地,開闢東海花園。四年後,集結小說『羊頭集』。 綠島十年粉碎他民族主義的理想,但他仍舊一貫誠實反映在國民黨政權不妥協精 神,字裡行間充滿微言大義。 七十一歲,國中國文教科書第六冊,收錄他的『壓不扁的玫瑰』?原名春光關不 住?。這是自台灣有史以來,台灣文學作品編入官方教育的第一人。 民國七十四年,病逝台中,享年八十。與愛妻葉陶合葬東海花園。 他的一生崎嶇坎坷,正是一部臺灣人民歷史寫照。 冷峻的人道關懷者--呂赫若 他是天才早夭型的文學家。 本名呂石堆,1914年?民國三年?出生豐原潭子鄉栗林村,是小地主家的二兒 3 子。 十五歲考上台中師範學校。翌年,時值世界性經濟大恐慌,普羅大眾過著物質缺 乏的生活,知識份子開始左傾,仍在就學的他深受影響。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師範畢業,被分發新竹峨嵋國小任教,因語言不通, 轉調南投營盤國小,也在這個時候開始寫作生涯。 處女作『牛車』,1935年在日本「文學評論」發表。他以二十二歲的年紀,創作 其他文學家必須歷練到三、四十歲,才能寫出的社會主義小說,他被視為文學天 才。 採用「呂赫若」為筆名,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擼取他敬佩的兩位左翼作家, 以及朝鮮作家張「赫」宙。一種是他希望自己能夠赫赫有名。 他的文學歷程可分四個階段,從處女作到四年後負笈東京止,是第一階段。 此期他以小資產知識份子的角度,來看殖民地及半封建社會的矛盾,冷靜敏銳描 述農民疾苦,農村經濟破產所發生的悲劇,鄉村知識青年的苦悶及婚姻問題,女 性命運和宿命性格。如『暴風雨的故事』、『前途手記』、『逃跑的男人』… 他二十六歲,到東京入武藏野音樂學校聲樂科,師事聲樂家長板好子女士,並參 加東寶劇團,演出「詩人與農夫」歌劇,前後一年多的舞台生涯。 第二階段,日本時期,完成中篇『季節圖鑑』、『藍衣少女』及長篇『台灣女性』。 受日本作家菊池寬,久米正雄影響甚深。 他從日本歸來,創作手法、文學風貌更趨圓熟,作品有『合家帄安』、『財子壽』、 『風水』、『清秋』…等。是為第三階段。 評論者皆認定此期作品最好,主要原因是中日戰爭,日本嚴格管制台灣知識份子 的思想,為了避免列入思想嫌疑,他改變寫作題材,這種擺脫文以載道的包袱, 回歸藝術價值的創作,大大提昇文學的層次。 民國三十二年,光復前二年,進入興業統制會社?電影兯司?,一邊上班,一邊 創作,認識前來應徵的蘇玉蘭,此時他已婚,另有原配。 光復後的第四階段,他熱情擁抱祖國,嘗試以中文寫作,發表『故鄉的戰事一、 4 二』、『月光光』、『冬夜』文字稍嫌生澀。之後,他走上革命的不歸路。 總結他一生創作,以反封建、控訴日據時代的社會經濟結構和家庭組織的病態為 主,同時對女性題材有深入的創見。 日據時代,他忍受異族統治,用寫作表達不滿。但國民政府的腐敗更讓他不能忍 受,他對熱愛的祖國幻滅。二二八事件後,受當時建中校長,也是「台灣民主自 治同盟」盟員陳文彬影響,加入左翼行列。是時,他擔任北一女的音樂老師。 民國四十年,白色恐怖時期,他投身武裝行動,陷入殉道的悲劇命運裏,最後死 在台北石碇鹿窟武裝基地,得年三十八。據說他是被毒蛇咬死的… 文學赤子的美麗與哀愁--龍瑛宗 他是一位靦腆的銀行員。 民國元年出生新竹北埔小商人的家庭,排行老四,本名劉榮宗。客家人。 十三歲,遇文學啟蒙師成松先生。十七歲入臺灣商工學校。十九歲,遇另一位文 學指引師長加藤先生。臺灣商工畢業後,進入銀行界,直到六十六歲退休。 由於他的出身與個性,常有壓抑的被殖民者及客家人情結。 二十六歲,和李耐女士結婚。撰寫處女作『植有木瓜樹的小鎮』,登躍文壇。時 年1936年。 他率先提出殖民地的同化問題,以及被統治者大眾的精神荒廢。現實批判、內省 的精神有別於賴和、楊逵高唱民族意識的抵抗精神。 他的出現與當時流行的抗議文學,旨趣相異,另外開闢一條文學新方向。但遭到 當時文壇很大的爭議。 臺灣小說因他才出現現代人心理的挫折、哲學的瞑想以及濃厚的人道主義。他積 極描繪出一個幸福社會的構圖,為反諷刺、反浪漫的代表。 5 民國二十六年,他到東京與日本文藝界會識。返台時,在船上得知七七事變。此 後,側身以日人為主的外地文學派中,如西川滿主辦的「文藝臺灣」,作品有『貘』 『白色的山脈』『黃昏月』『午前之崖』…等。全是捨棄歷史、社會因素的逃避文 學。由於他的立場曖昧,再加上個性內向與口吃,遭到同時代同種族文人排擠。 他曾為日本總督府寫過迎合文章,一向苦惱「自我」與「外界」的衝突益加明顯, 最後他選擇了調和,也就是民族「融合」。如『蓮霧之庭』『歌』… 此期,表面上是應當局要求所寫,但其中卻也隱藏了「非時局」的東西,一種超 越時代,基於作家的誠實,所描繪的具普遍文學性的東西。 苦悶與惆悵是他創作的心靈。 戰後,他仍致力於創作,但多以日文寫作,由鍾肇政為它翻譯,民國六十九年, 透過苦修與磨練,終於以中文寫出『杒甫在長安』『勁風與野草』,再度引起文壇 注意。 終其一生,發表小說一百六十六篇,雜文、評論無數,是台灣作家群中產量最多 的。 他的文學風格突破外向寫實窠臼,注重心靈葛藤寫實,融匯現代主義個人式的內 省與質疑,及感覺派纖細唯美的色彩,充分顯露世紀末殖民地知識份子「美麗與 哀愁」的思考角度。 他將近六十年的創作生涯,可看出一個臺灣作家在時代洪流中,迂迴曲折的心路 歷程。 受他影響的後進有陳火泉、葉石濤…等人。 鐵血詩人--吳濁流 他是訓導主任,也是新聞記者。 6 他三十七歲才寫第一篇小說。 他不同於早慧型的作家,有先天的敏銳,他是經由累積人生歷練,才發展出自己 的創作。 1900年出生新竹新埔,客家人,排行第四。臺北師範學校畢業。二十三歲時, 被日本當局認為思想偏激,從由原來的臺灣兯學校主任「發配」到苗栗四湖兯學 校。 二十五歲,與十九歲的林先妹小姐結S川老師的刺激,創作第一篇小說『水月』稍後又發表『筆尖的水滴』。 由於他在成熟的中年,才開始寫作,寫第一篇小說時,就已經確立了自己的世界 觀與人生觀。此後他寫作觀點沒有多少改變,他的創作觀一向建立於堅固的社會 觀,思路清晰,兼有堅忍不拔的文學魂。 民國二十六年,他三十八歲,轉任關西兯學校首席訓導,發表小說『歸兮自然』 『功狗』『五百錢之蕃薯』。 他是台灣頂刮刮的知識份子,當然對風雲險惡的殖民地社會滿腔忿怒,這從他經 常為文向當局抗爭,而受懲可看出。為了保持飯碗,他毫無指望直接參加政治抵 抗運動,不惑之年,讓他找到發洩的工具,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民國二十九年,雖以服務二十年敘勳,但看到日本督學肆意凌辱臺籍同胞教師, 抗議無效,憤而辭職。 次年,隻身歸祖國,任南京「大陸新報」記者,從此擔任揮舞筆劍的文俠衛冕王 的記者生涯。 戰爭末期,他返台從事地下文學,起稿著名的小說『亞細亞的孤兒』?原名胡太 明?。 此時,由於戰爭激烈,作家紛紛歇筆,唯獨他冒險寫作,直到光復,他儼然成為 連繫戰前、戰後臺灣新文學的橋樑,並且成為推動戰後臺灣文學的靈魂人物。 光復後,發表『先生媽』『陳大人』散文『日本應往何處去』,一年後,四十七歲 『亞細亞的孤兒』完成,正式刊行,本書被兯認為抗日文學的代表作。 7 『亞細亞的孤兒』是一部不落俗套,雄壯的敘事詩。小說中,寫盡臺灣社會諸樣 相,道出臺灣人的悲歡離合,迂迴曲折的命運。有瑰麗的鄉土色彩,並且進一步 指出臺灣人未來的道路,內中熊熊的理想,已有偉大必備的架構,可惜技巧,表 現皆陳腐,阻礙它幾躋入世界文學之林。 此後,他以提攜後進為主,創辦「臺灣文藝」培養許多鄉土文學作家。一般說來, 他是屬於陽剛型的作家。 晚年,退休後,到世界各國四處遊歷。民國六十五年,因病逝世,享年七十七。 人性的凱歌--鍾理和 他無師自通,立志做一位中國偉大的作家。 他的故事曾被導演李行,拍成「原鄉人」,由鄧麗君主唱主題曲。歌詞「我張開 一雙翅膀,飛越高山和海洋」令人印象深刻。 他是一位傳奇性的作家,他那充滿生活情趣和智慧的作品,都是以驚濤駭浪、百 般折磨換來的人生經歷。 他愛上比他大,又同姓的女人,不見容當時的社會,他帶她私奔。 他青年喪女,中年喪子,剩下唯一的兒子又摔成駝背。自己則因堅持理想,貧困 一生,最後染上肺病,咯血於稿紙前,這時他才四十六歲… 民國四年,他出生屏東高樹廣興村,客家人。父親是往來大陸與台灣的小商人兼 小地主。 他的學歷僅有小學畢業,外加一年半的村塾。第一本啟蒙小說是通俗演義「楊文 廣帄蠻十八洞」。 童年在日人高壓統治下,深受異母兄弟和鳴的影響,偷閱三民主義與五四時代作 品,產生憧憬祖國的情愫。 8 十六歲,嘗試寫作,其中有短文『由一個叫花子得到的啟示』與小說『雨夜花』。 十八歲,在父親經營的農場當助手,行駛鄉間的小火車上,結識鍾臺妹女士,從 此展開驚天動地的愛情。 因這段感情遭到閉圔的客家社會,與頑固的家庭所不容,民國二十七年夏 天,憤而離家出走,隻身遠赴大陸東北,入瀋陽「滿州自動車學校」,學習謀生 技能,二年後回台攜台妹私奔。 此前,寫成『理髮匠的戀愛』未發表,是為今存最早的作品。 民國三十年,二十六歲,遷居北帄。因戰爭謀生不易,曾當翻譯,賣煤炭…長子 鐵民出生,長女卻不幸夭折。生活貧困,靠一位表兄弟接濟。 這段時間全心致力於寫作。光復那年,集結成『夾竹桃』由北帄馬德增書店發行, 是生前第一本,也是唯一的創作集。書中充滿年輕銳利的批判眼光,以旁觀者對 古老中國民族的生活文明做了一番語重心長的審視與反省。 抗戰勝利,他眼看日本帝國崩潰,以及祖國對臺灣一知半解,寫出『第四日』『白 薯的悲哀』。它向祖國見證臺灣受日人統治的悲哀。 民國三十五年,舉家遷臺。任教於屏東內埔初期中學當代用教員,歸台見聞寫成 『祖國歸來』『故鄉』『海岸線道上』… 此期作品描寫戰後臺灣農村的衰敗與凋敝,包括經濟的、人的靈魂的墮落,是極 富震撼力的戰後臺灣農村素描。『草坡上』『蒼蠅』則見他闡釋鄉居生活人物,筆 緻細膩,情感上探幽取微的技巧。 半年後,他罹患肺炎入院治療,耗盡家產及鑿掉七根肋骨才挽回性命。從此,幾 近隱士的讀寫生活。家計全落在妻子臺妹的身上。 民國四十三年,次子立民以九歲夭折,長子鐵民因長期營養不良,摔成駝背,他 傷心欲絕,幸識林海音、鍾肇政,及獲文友廖清秀、文心、陳火泉鼓勵,才重燃 生機。悲痛中創作『野茫茫』『貧賤夫妻』…發表於聯合副刊。 這時,被封建社會視為叛逆的同姓之婚,並未因時間而獲得包容和諒解。他的罹 病,散盡家財,殘廢的長子…來自周圍愚昧封建的外力,繼續無情、無聊的打擊, 未被的婚姻面臨信心與現實的重大考驗,事實上要通過考驗的不是愛情而是 9 天道是非… 更不幸的是,唯一能為同姓之婚作見證的健壯次子又不幸夭折,他以理想與愛辛 苦建立的家庭堡壘,幾乎被全面擊潰,賸下的只有理智與信心… 民國四十五年,他四十一歲,著名的『笠山農場』獲中華文藝獎金,文名大噪, 但無力出版,生活未見改善。曾在鎮上謀得一代書職,卻因身體不堪負荷而辭去。 有人批評他身在戰亂時期,為文卻沒有戰鬥氣息。他以為戰鬥文藝滿天飛,他趕 不上時代,豈有過錯,何況也無須強行趕上,文學是假不來的,但求思於自己, 何必計較其他。 他從來不寫阿諛奉承的文章,從不參與任何政治活動,也未以日文創作任何文 章,他以精湛的中文造詣,寫出帄實、不炫奇,沒有憤怒,沒有咆哮,歷盡滄桑, 只有淡淡的抑鬱…至純的人性自然的流露,他悲天憫人的胸懷,令人折服。 民國四十九年,盛夏,他在病床上修訂中篇小說『雨』,舊疾復發,咯血而逝, 得年四十六。彌留之際,召長子鐵民說,他死後,務必將他這生寫的所有稿子, 放火燒了,後輩子孫也不得再有從事文學的… 他的長子捧著血漬斑斑的遺稿,沒有燒掉,甚至發願繼續父親未完成的志業… 他一生經歷台灣淪日五十年的後半期,也在大陸淪陷區的偽政權度過八年,終其 一生足跡所至,包括台灣、瀋陽、北帄、上海,恰成亞洲的半弧,經驗的廣度與 深度,皆為同時作家罕見。尤其一個不曾參與政治活動的文學家,竟也間接見證 動亂的時代,更屬特例。 他為文學而生,為文學而死。 他的生帄猶如一首令人眩暈懾服的交響樂,那是一首人性勝利的凱歌,一個孤獨 的人,在狂風怒雨的滂沱傾瀉中,與崎嶇坎坷的宿命博鬥,終於獲得堅定的信念, 和帄鎮靜的靈魂。 台灣文學香火的傳承者--葉石濤 10 他是台灣的賈寶玉,人稱「石濤仔舍」。 他是台灣文學皇民化的少年…受過日本軍國主義徹底的教育。 民國十四年出生台南。因先祖經商致富,是府城有名的地主家庭,一向過著傳統 家族制度的生活,就像紅樓夢裡的大觀樓,自成一個世界。 民國二十七年,考上台南州立第二中學,閱讀許多世界文學名著,尤其是法國文 學、舊俄文學,同時也廣讀社會科學和社會主義,是典型的文藝青年。 中學三年級,創作處女作『媽祖祭』投稿張文環主辦的「臺灣文學」,未蒙刊出。 四年級創作『征台譚』,投稿日人西川滿主持的「文藝臺灣」,仍未獲刊出。 民國三十二年,春天,中學畢業,再度寄出日文小說『林君寄來的信』,這次總 算在西川滿主編的「文藝臺灣」發表「處女作」,四個月後,又發表小說『春怨』。 這兩篇作品,寫出少年浪漫的情愫,深受喜愛異國情調、藝術至上的西川滿欣賞。 它反映台灣青年在皇民化運動中,已經完全認同問題。他無視文學的社會性,也 不知道文學的時代使命。他華麗、耽美主義呈現一種「異味」。 他曾受聘「文藝臺灣」擔任助理編輯,因而與西川滿的「外地文學」關係密切。 這個階段,由於不瞭解殖民地統治下,台灣民眾被欺凌的真實生活,並堅決相信 在藝術無國界,和當時以台灣人為主的「臺灣文學」,關係惡劣。 民國三十三年,光復前一年,他因戰事越來越激烈,對自己的文學態度有所反省 與批判,並和西川滿齟齬,遂辭去工作,回台南任台南立人國民學校教師。 戰爭末年,被迫征召入營為帝國陸軍二等兵。這段期間,他埋頭閱讀有關臺灣新 文學的各類書籍,從此發願,為發揚臺灣新文學,堅強的民族精神而奮鬥。 光復初期,他從日文到中文,從異國人重新作為中國人,以及其他社會與生活種 種適應,他以雄心壯志克服,很快的就掌握新時代的脈動。 然而民國三十六年,二二八事件,許多作家死的死、逃的逃、或者灰心停筆,另 謀出路,這個悲劇對臺灣文化人,嚴重的斲傷… 此時的作品有『河畔的悲劇』『來到臺灣的唐?芬』『娼婦』『天上聖母的祭典』 『梅禮美的卡爾們』『莫里斯尼奧斯基的遭遇』…共十三篇。 11 從創作的風格而言,無多大的改變,仍耽溺於浪漫的異國情趣。內容則擴大了官 逼民反的主題。他努力想轉向寫實主義。 此期,不管描寫抗荷、抗清、抗日、或二二八事件之後的逃亡,都是對國民黨政 權的不滿,發抒內心哽圔的情懷… 民國四十年,二十七歲的時候,受到莫須有的牽連,鋃鐺入獄,這段難堪的經驗, 又對他整個人生態度起了關鍵性的影響。 民國四十三年出獄,景色依舊在,面目已全非,他蒼白、迷惘… 民國四十四年,他重回小學任教。像所有臺灣文化人,從此效「金人緘口不言」。 民國五十四年,辭教職,再進修,封凍了十五年的寫虫,才又抖擻重新出發。從 此將近十年,他又是小說、又是評論,完成了臺灣文學史,以及他個人最圓熟的 重要作品。如『臺灣文學史』『葫蘆巷春夢』『羅桑榮和四個女人』『鸚鵡與豎琴』 『葛瑪蘭的柑子』… 經過多次文學心靈的轉變,他仍脫不去濃濃的「異味」。 u表面看略帶神秘色彩,充滿浪漫氣息的人生嘲謔,仔細 品味才能發現他幽默筆觸,所要遮蓋的是一顆哭過長夜,深沉得可怕的靈魂。這 和葉先生的外貌一樣,一襲笠子,一雙白布鞋,誰又想到他原是賈寶玉那樣的荒 唐少年?正如他會把悽慘的牢獄故事說得令人捧腹噴飯,這種滑稽突梯構成他的 小說綿密性格…」 民國五十八年,獲頒中國文藝獎章評論類,他在文學批評的成就,正式獲得肯定。 六十九年,獲頒第一屆巫永福評論獎,確立臺灣評論界泰斗的地位。 此後他以評論家兼小說家的身份,率先倡導寫實的鄉土文學。 由於他跳脫不出耽美風格,氾濫的性場面,整體組合的異味,所以此期,創作有 『汲古夢』『鬼月』『墓地風景』『葬禮』都雜揉寫實與幻想、趣味與玄奇,風格 頗似近年受國際注目的「魔幻寫實」。 九十年代以後創作『台灣男子簡阿淘』『西拉雅族的末裔』,唯美、浪漫仍隱藏其 中… 12 原來他彷徂是天上不知人間疾苦的精靈,落入凡間後,半推半就的認同屬人的世 界… 現居台南,仍以七十三歲高齡,從事文學工作。 傳火炬的長跑者--鍾肇政 他是電影、歌曲『魯冰花』的原創作者。 他是得獎最多的作家。 他異於其他作家,在文學的原野上,屬於長跑選手,專寫長篇小說。 民國十四年出生桃園龍潭,原讀兯學校,而後入私立淡水中學,升學考試失敗, 做短暫的國民學校助教,再入彰化青年師範學校,期間生一場熱病,聽覺受損… 青少年歲月十分黯淡。 光復後,考入台大中文系,因聽覺障礙,不得不輟學,回任龍潭國民教師,二十 六歲和張九妹女士結婚。 民國四十年,二十七歲,獨學苦修中國語文,寫出生帄第一篇文章『婚後』,投 寄自由談雜誌,很快獲得發表,得到很大的鼓舞,從此勤奮筆耕。 他創作生涯的第一個十年,努力適應中文寫作,擺脫生澀。同時,臺灣文學因政 治擽層已久,作家們須自己摸索,因此產量極少。他們因為當局刻意蒙蔽,曾經 誤以為自己是臺灣新文學的開拓者,目空一切。但也因自負,使得更有原創性, 更具拓荒者的探險精神。這就是戰後第一代本省籍作家的真實面貌。 他們在缺乏文學傳統火炬照引下,摸黑前進。所以早期,他勇於嘗試、求新、求 變,有不可捉摸的特質。 民國五十年,三十七歲,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魯冰花』於「聯合報」。同年,『濁 13 流三部曲』的第一部『濁流』發表於「中央日報」。 『魯冰花』類似「少年小說」,得過中華文藝獎章,及多項獎項。相較於『濁流』 的大河氣勢,屬於涓涓細流。 『濁流三部曲』?「濁流」「江山萬里」「流雲」?則是寫戰後第一代作家的日本經 驗,它揭露當時臺灣人,生命的過去充滿辛酸、屈辱、苦難、挫折;生命的未來 也因政治大震盪而迷惘不安…他企圖衝破迷惘,追求安身立命的依憑,開墾這塊 心靈地域的荒原。 他開拓了臺灣文學以歷史經驗出發,創作史詩般的大部頭文學。 也許思想先於行動,使得這部作品並不成功。但他從此擺脫被殖民的創傷的糾 纏,掃除迷惘,找到安身立命的方法,他走入人群,立志讓祖先的樸實刻苦精神 再現,讓先民保鄉衛土的血淚哀歌傳誦下去… 民國五十三年,起稿另一部大河小說『臺灣人三部曲』?「沉淪」「滄溟行」「插天 山之歌」?。他一向以快筆著稱,這部長篇花了十年。 『沉淪』獲得好評,歸功於葉石濤的「點石成金術」,作為同更的文友,自是期 待更高?還記得第一集賴和,有別於中原文人相輕,開創文人相重的臺灣傳統 嗎??,在好友嚴厲的批判、督促下,大河裡終於發現了巨石! 創作大河文學的期間,亦發表多篇短篇小說,如『殘照』『輪迴』充滿對生命奧 秘試探的好奇。『中元的構圖』有現代主義文學的影子『白翎鷥之歌』『馬拉松、 冠軍、一等賞』『父與子』則是現代議題。 他的短篇不曾依理念、關懷對象而窮追深索,不過顯現了勇於接受新事物挑戰的 性格,和不擽再成長的風貌。 但基本上,他的個性是拘謹,謹慎的。他傳承吳濁流以來大氣魄的寫作,確也將 火炬傳給李喬… 他是一個誠實的寫實文學信徒,敬謹的寫出生活的原貌;他沒有主義理論、沒有 儀式形式,冥冥之中為獨立自主的文學信念奮鬥,隱約承續了臺灣文學運動的大 河中… 他育有二男三女,在故鄉繼續未完的文學路… 14 永遠的《臺北人》--白先勇 他雖然是「外省人」,但他的創作見證了臺灣近代的一段歷史。 他的父親是近代史上頂頂有名的白崇禧大將軍。 他是官宦子弟、貴族。原籍南京,1937年夏天,出生於廣西桂林。 八歲的一場肺癆大病,讓他過早體驗到人在世界中的孤獨與寂寞,奠定一個作為 文學家的思想基礎。 青少年時期,經過中國近代最動亂的時代,隨父親先後飄泊在重慶、上海、南京… 等地,一下子上海話、一下子廣東話,讓他產生了一種人生幻滅無常的感覺。 民國三十九年,他來到臺灣進入建中就讀,父親失勢,家族衰微,以及其情感的 獨特性,一步步豐富、複雜、深化他的文學心靈。 直到民國四十六年,他考上台大外文系,遇見了夏濟安教授,從此確立文學的生 命。 他的第一篇作品『金大奶奶』發表於夏濟安教授主編的「文學雜誌」。 之後,與同學歐陽子、陳若曦、王文興創辦「現代文學」,陸續發表『玉卿嫂』、『黑虹』、『小陽春』… 民國五十二年冬,赴美留學,開始他一系列反映台灣留學生生活的小說,如『芝 加哥之死』…總篇目為「紐約客」。 民國五十四年春,發表『台北人』首篇『永遠的尹雪豔』,此後五年,陸續發表 『一把青』、『遊園驚夢』、『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等代表作品。 白先勇三個創作階段,大學時期是青澀的寓言式幻想。「紐約客」反映比較廣闊 15 的社會現實生活。最成熟的「台北人」則是他追求蒼涼感、歷史感、無常感的美 學觀點的最高境界。 他寫三十八年以後,從大陸流亡到臺灣,上流社會人物的腐朽、墮落以及愴然失 望的心情,是一曲舊制度沒落與死亡的挽歌,同時也反應台灣近代的命運。 他儼然是落拓的王兯貴族。至今未婚,常住美國。 站在大河交界處--李 喬 蓮花出自污泥,猶如苦難的大地,李喬的小說是那朵洞悉人生況味、人性醜鄙而 不染蓮花的心靈。 民國二十三年李喬出生在苗栗大湖,一個多山貧瘠的小山村。本名李能祺。他的 父親曾參加反日活動,並因而入獄多年。 光復後,熱中政治的父親又因地方派系的糾葛,鬱抑而終。父親連累家小,李喬 童年過著窮絕悲苦的山居生活。影響他日後心靈、人格的結構,同時也影響寫作 方向與思想。 民國三十九年畢業於大湖職校,後來考上新竹師範。民國四十三年畢業,先後在 中學、小學和苗栗農工職校任教長達二十多年。民國七十年退休,現為專業作家。 他的文學生涯從六十年代開始。 民國五十一年十月發表的短篇小說「阿妹伯」是他的處女作。 民國五十二年以短篇小說「苦水坑」榮獲「自由談」徵文首獎。 從此信心倍增,更加熱中、專注於文學創作。先後出版中短篇「飄然曠野」、「戀 歌」、「晚晴」、「人的極限」…,長篇「山國戀」、「痛苦的符號」…等。 鍾肇政評論李喬說「非哭過長夜的人,不足以語人生;在那接受、凝視與發掘苦 16 難的過程中,李喬不僅領略了人生況味,而且對人性的醜惡鄙劣,也有了更深一 層的體會」。 葉石濤認為李喬是在世界的兩條大苦網受困、母愛爬行的蜘蛛。「但他是一隻懷 著悲天憫人、大慈悲胸懷的蜘蛛。他虎視眈眈凝視被捕獲的獵物,冷靜地觀察獵 物的掙扎形象,研究獵物的因果關係及輪迴樣相,記錄了他們內心深處不易看見 的魍魎的恣意跋扈…」葉石濤說李喬的作品有很深的佛教意識。 李喬在同時期的作家中,被認為是天才型的作家。作家鍾鐵民說他「滿腦子奇特 的思想,當他有了一個觀念後,他就能很快的表現出來。他可以隨手圕造活靈活 現有生命也有個性的人物,也能編製種種連他自己都覺得難以相信的故事。但我 們讀來並不覺得他的故事牽強,因為他有話要說,而他把他的話說出來了…」 民國六十九年出版「寒夜三部曲」,李喬的文學生涯登上高峰。這是由「寒夜」、 「荒村」、「孤燈」三大長篇組合成的大河式小說。 全書以日本佔據臺灣前後五十年的歷史為背景,以彭、劉兩大家族三代人的悲苦 生活以及反日抗爭為主線。小說裡利用大量的歷史事件,穿插、創設,使整部小 說有著小說與歷史的雙重趣味。 李喬從大地走入歷史,眼光從近處拉到俯視深度,晚年猶努力創作,是一位值得 期待的作家。 冰山底的沈靜與騷動--鄭清文 鄭清文,民國二十一年出生在桃園的李姓農家。翌年,由舅父收養,取名鄭清文。 七歲入小學,受日本教育。光復後,在台北讀初中時才開始學習中文。民國四十 三年考上台大商學系。 民國四十七年在林海音主編的「聯合報副刊」發表處女作「寂寞的心」。以後, 陸續發表許多新作。 民國五十一年,「文星雜誌」舉辦創刊五週年紀念徵文,鄭清文以短篇「我的傑 作」獲獎,從此奠定寫作信念。 17 民國四十九年,退伍後回華南銀行復職,並與陳淑惠女士結婚。 他的小說從六十年代開始集結出版。「簸箕谷」、「故事」、「校園裡的椰子樹」、「現 代英雄」、「最後的紳士」以及「峽地」童話集「燕心果」…等。 鄭清文受過學院訓練,廣讀西洋文學如契訶夫、托爾斯泰…等等。但小時候也涉 獵不少通俗小說如樊梨花等。 他是一個典型的銀行職員,拘謹而含蓄。反映到他的小說也是簡約、不浮華。他 採取抒情的方式講故事,希望讀者在他似有若無的文意中感到張力。 人性問題的探討一直是鄭清文小說的重點。他的小說經常以社會上不幸或弱勢者 所特見殘缺的人生經驗所造成的無奈、悲劇來反映人性的本質。過程面臨悲劇, 但是終筆之際,他卻有意讓小說人物有較好的歸宿。 鄭清文自己解釋道「我認為人生是一場悲劇,因為人會衰老,無法避免死亡,解 決的辦法就是今天比昨天強,明天比今天強…」鄭清文以為只有超越自己的強者 才能克服悲劇。真正的強者則是經過啟示而領悟,意志堅強,便能昂揚的活著。 鄭清文的童年是在河畔度過。他的養父視他為親生子,所有當時孩童時代該玩 的、該鬧的、該擁有的,他一樣也不缺。因此在他小說裡父親的形象也是和藹慈 祥。 鄭清文的小說最大的特色是海明威所謂的「冰山理論」十分之九是水面下,然而 僅僅浮出水面的讓我們看得見的十分之一又是令人看不透的半透明體。因此讀他 的作品經常有問「為什麼」的衝動。」(葉石濤、彭瑞金)鄭清文自己也說他喜 歡寫得「沉」一點,含蓄一點。從而形成含蓄深沈、隱現迷茫、恬淡清雅的獨特 小說風格。 然而含蓄沈靜不代表冷漠、無情,而是更大的騷動。例如「現代英雄」展現臺灣 經濟進展過程中,物質與精神的尖銳對立,具有強烈悲劇色彩。 笑嘲人生的悲喜-- 王禎和 18 他是張愛玲主動認識的作家。 他不是一位專業的作家。大多數的人會以為他是電視工作者。 民國二十九年出生花蓮,十八歲以前都在家鄉渡過。後來考上台大外文。 大二那年寫下處女作『鬼。北風。人』,由白先勇發表在「現代文學」,是文學生 涯的起點。 他曾說過,作家應該寫他最熟悉的東西,這樣,作品才有生命與感情,讀者也才 親切感,產生共鳴。 退伍後,回花蓮任英語教員。兩年後轉任台南亞洲航空兯司。和林碧燕女士結婚。 並持續寫作。 他的創作態度開放、喜歡實驗,大量採用西方現代小說、戲劇、電影的技巧。他 的小說內涵深植於花蓮風土人物,表現方式是多采多姿的現代手法。 他的小說可以說是既鄉土,又現代。是鄉土文學論戰以來,認為「鄉土」「現代」 對立的反證。 他和黃春明一樣擅寫台灣風土小人物,但有截然不同的效果與思想。他的小說人 物是卑微不堪,黃春明是剛毅自信,黃春明用傳統帄鋪直敘的方式說故事,他以 喜劇方式表達內心深沉的悲傷。 民國五十年,張愛玲訪台,在西門町的石家飯店,約見當時現代派作家,如白先 勇、王文興、歐陽子…等。張愛玲特別注意他的文章,主動提出到他的故鄉花蓮 小住,張原本就是他心儀的作家,此後影響他的創作更深。 『永遠不再』靈感就來自張愛玲評論高更的一段話。?後來改名夏日?。這是他第 二篇小說,卻是第一次採用意識流技巧描寫女性心理,但嫌生硬。若干年後,以 同樣手法寫出『老鼠捧茶送人客』終於達到最高境界。 民國五十八年開始從事電視工作,後來又進入臺灣電視兯司正式任職。 他的作品不多,十八個短篇,四個中、長篇。最出名的有『來春姨悲秋』『嫁妝 19 一牛車』『素蘭小姐要出嫁』『小林來台北』『香格里拉』… 他是一個大近視,但戴副比較輕的眼鏡,原因是有回他去調眼鏡度數時,醫生開 玩笑告訴他「何必看那麼清楚,模模糊糊不也挺好」,影響他對社會、人生的一 些看法,也正由於這樣的觀點,侷限他的創作。 民國六十八年,他罹患鼻咽癌,開始與病魔奮戰,『兩地相思』是最後之作,全 篇充滿對人生癡情與貪生,民國七十九年病逝…得年五十。 雕刻思想的巨石-- 王文興 一九三九年九月二十四日生於福州,九月二十四日為農曆,身份證依此。西曆應 為十一月四日。 祖父王壽昌先生(曉齋主人)與詹天佑同為清季官費留歐學童之一,嘗與林紓合 譯「茶花女」,晚年深識中西文化基本不同,曰: 「中土文化特點為:貴德賤藝」。 一九四二年,三歲遷廈門,時為抗日期間,廈門淪陷,小學一夜之間炸為帄地, 換一所小學,又因空襲輟學,故沒上過幾日學校,日日都在空襲掃射、炸彈投擲 之下 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後,舉家遷回福州,交通依靠漁船,途中遭遇海盜,賊船看 只是漁船,沒什麼可奪,調頭而去,之後又遇船上大火,時值夜晚,火光沖天, 慶經撲滅。 抵福州後,適逢鼠疫,父親罹疫,幸得生還。 一九四六年,舉家遷來台灣,住東港,入東港東國民小學。 一九四八年遷往臺北,入國語實小,因學歷不全,勉強編入三年級下期春季班。 一九五一年實小畢業,因係春季班,臺北只餘附中尚願接納,遂報考,獲錄取。 20 附中時教員鄉音太重,多半課程聽不懂,功課一落千丈,賴隨班附讀制度,勉強 升入二年級,後遇國語標準的數理教員,成績好轉,畢業時直升高中部。 一九五五年高中時,因執意寫作,埋首英文及翻譯小說閱讀中,受老師及同學影 響,開始閱讀英文小說。亦因此數理成績不佳。畢業後,因係春季班,在校內補 習半年,等待聯考。 一九五八年考取台大外文系 數學與國文成績跌破師友眼鏡,蓋數學因賴同學代為補習加強之助,竟得75分,而國文竟只得40分,比對答案結果,知道作文可能是零分。 附中老師大惑不已,三年作文成績都作80分以上,何以竟拿零分。 那年作文題目為: “讀書的甘苦”,可能因破題時引用西方哲學家弗蘭西斯.倍根的一句話:「有的書須要勤讀,有的書只要淺嘗……」觸怒的堅持國粹的閱 卷人。 入大學後,對外文系課程極度反感,幾乎找不到一門文學課程。所幸系圖書館藏 書豐富,乃日坐圖書館內埋首閱讀。 四年中仍感佩教授初級法文的黎烈文教授,甚至黎教授翻譯的諸種法國小說。也 感佩一位客座一年的美國教授Jacot Korg,Korg 是當代著名批評家,英詩和卡 夫勞侖斯的閱讀,曾受Korg教授指導之惠。 大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創組「現代文學」雜誌,此時在「現文」刊出的短篇小說, 收錄「龍天樓」中,後「龍天樓」易名為「玩具手槍」,最後易名為「十五篇小 說」(洪範出版)。 一九六一年大學畢業,曾在南方澳服役四個月,該處的水色山光,對個人影響甚 鉅。 一九六三年赴美愛奧華大學英文系創作班就讀,後獲得藝術碩士學位,回國前數 度在華府唐人街中國餐館打工。 一九六五年回國,入台灣大學外文系擔任講師,教授小說課程。 一九六六年開始寫作長篇小說「家變」 21 一九六九年與廣東新會陳竺筠女士成婚。 赴美布法洛城紐約州立大學研究一年。 一九七三年「家變」出版。 一九七四年開始寫作長篇「背海的人」 一九七六年以交換學者名義赴美佛羅里達洲傑克森維爾市佛羅里達大學等校授 課並研究一年。 一九七九年升任教授,仍教授小說課程。 一九八一年,父親去世,「背海的人」上冊出版。 一九八五年入天主教。 一九八八年「書與影」(評論散文集)出版。 同年,獨幕戲「書與影」刊投 《聯合文學》三月號。 一九八九年母親去世。 一九九五年赴柏林參加世界作家會議,個人論題為德譯「背海的人」上冊。 同年,「家變」英譯本出版。 一九九七年,「背海的人」下冊完成。 鄭清文印象記?其人也清,其文不文 ??聆鄭清文演說後感(節錄) 建國中學 郭素妙 22 大一開始,養成一種很嚴重的讀書習慣?讀原典、讀全集?後來成了我的閱讀 宿命,也吃了不少苦。最近幾年,鄭清文是我地毯式閱讀的作家之一,甚至連他 所翻譯的「可愛的女人」、「夏目漱石」都不放過。第一篇注意到的作品是載於某 一年爾雅年度小說選的「檳榔城」,覺得他的作品淡而有味,很特殊,之後漸次 搜羅到的作品,某些甚至可謂「意念先行」;或小說質素極淡,最主要是文字的 乾淨,作者的意志貫串其中而無形。不過直到一九九八年麥田為他出了「短篇小 說全集」,他好像還是沒有引起一般的注意,至少在我的生活圈中,提起張愛玲、 白先勇可以津津然者,比較誠實的會坦誠「完全不知道他」。似乎他是無聲無臭 的。當然這應該是我的誤解,搞不好也是他的誤解。事實上學院中人早就注意到 他了。今年由二月十七日到十一月一日,托他退休之福,我共聽了他四次演說, 和他作了一次訪談,又通了一次信。他自言前幾年台大中文系的梅家玲老師才以 「三腳馬」為現代小說課的材料,為此我特別向首位在台大中文系開現代文學課 的樂蘅軍老師求證,樂老師說她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經拿鄭先生的小說當教材(梅 老師已是第四代的授課者了);而台大外文系的齊邦媛老師更孜孜於將鄭先生的 作品英譯,年前由哥倫比亞大學出版英文版的「三腳馬」,也因此贏得了舊金山 大學的環太帄洋桐山文學獎。其實好作品是不寂寞的。 以下是四月十五日聽演講完回家後一揮而就的小文章,也算是「印象記」。 -------------------------------------------------------------------------------- 四月十五日,我在市圖道藩分館聽鄭清文的演講,會場人不多,其中有 四個大一學生為了寫報告也跑來了。演講當中,幾乎都是這四個學生在發問,題 目有點漫無邊際,例如:「請問您在創造『三腳馬』的時代背景?構思過程?及 這篇文章的主題是什麼?」或是「日據時代是您文中常出現的場景,請問您對『日 據時代』的看法是什麼?」 不過她們算好,至少有讀過幾篇作品、幾篇論文,還不算太離題,當我 坐定後,有位小姐問:「為什麼不唸中文系?讀大學時是否到文學院旁聽過課程? 受了誰的影響?」這個問題讓我有點緊張,,害怕鄭清文會把他對傳統中文的不 滿與不屑一傾而出,嚇走聽眾。沒想到他只是輕描淡寫地說:「還好沒唸中文系, 否則我現在就完了。」以及「我的作品中來自北京話的源頭很少,我也覺得所謂 的中國文學是很多缺陷的,很多啦!這以後有機會再講給你們聽。」就帶過去了。 事實上,我已經聽過兩次他自道寫作緣起,再加上作家身影及書中的記載, 對這段歷程已瞭若指掌,但還是有人問起,我想到他自己所說的:「我是很不喜 歡談論自己的人。」以及李喬及鄭谷苑說他的內斂不多言,我想,這種紛至沓來 的演講,聽眾又是一無所有毫無根柢地來,讓他只好大違所願地一談再談同樣的 23 話題,一定是不舒服的吧!就像碰到毫無預習只懂得等老師填鴨的那種學生,除 了無力感,一定什麼都不剩。怪不得他從三點四十分就開始叫累,甚至規定喋喋 不休的學生只能再問一個問題。 我準備了很多問題,但是時間卻全被人佔滿,所以我只問一個完全和文章不 相干的:「您有二個父親三個母親,請問您怎麼稱呼他們?因為我發現媽媽叫外 婆『安娘』,而阿姨卻叫外婆『姨仔』;您書中偶而也有類似的稱謂……」還沒說 媽媽叫外兯「阿伯」呢,他已很感興趣地一直問我是那裡人,是否鄉下,家中是 否務農?而後才坦承自己對這問題的來由不清楚,大概是無所謂的迷信,怕遭忌 或歹命吧!而真正我問的問題的答案又大出我意料之外,(和上次所問女性角色 的問題一樣,都有了超乎自己瞎想所得的答案,份外有收穫之感)原來他稱桃園 的生父母為阿姑、姑丈,稱新莊的養父、繼母為多桑、卡桑,後來又補充說,稱 養母應該也叫過「阿娘」吧!但她在他小學一年級時就死了,所以記憶也不是很 清楚。 我在二月十九日鄭清文的另一場演講中,向他發問了一個有關作品中女 性角色的問題,問題是:「看您的小說,很注意其中的女性形象,尤其像『在高 樓』、『我要再回來唱歌』、『師生』等很多篇,女主角都是溫柔堅毅傳統而又心思 細密的,您把女子心理揣摩得很好,讓我印象很深刻。因為當上次學生來說要作 黃春明小說研究的題目,我就建議他們再加上您的作品,我說:兩個人要比較, 至少有一點是很清楚的:黃春明不太寫女人,而鄭清文的女性角色都寫得很有深 度。我一直在想,是否您的母親、妻子啦生活週遭就是這麼典型的臺灣女人,於 是您這麼清楚女人心理。直到今天看『作家身影』,才知道您的太太是很爽朗的, 沒那麼扭扭捏捏;女兒好像也比較像媽媽(身後的鄭谷苑一直笑),那請問您是 怎麼掌握女性角色的心理,而又能這麼準確?」 他笑著回答說:「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福樓拜說:『包法利夫人 就是我。』……」 沒等他繼續講下去,我就忍不住無聲地鼓著掌,心中豁然開朗!對嘛!那麼內 斂、深思、執著、甚至安靜,果然他就是用自己的形象去投射,換言之,文中的 女子只是某種觀念的代言人。 鄭氏文章的女性角色,大概可分三種吧! 一是如前所述,溫柔、顧家、堅毅、執著、沉默、深思、寡欲,族繁不 及備載,再來整理,這是最大宗。其中「秋夜」的表姨是我最喜歡的。齊邦媛教 授點出的是「當時婦女對情慾的罪惡感,是現在人無法想像的。」我覺得她探得 24 好深,我的看法只是鄭文中常出現的夫婦情感,既溫柔蘊藉,又風貌多樣,而主角都是堅毅的,甚至因為堅毅而發生悲劇,像「蛤仔船」的阿福師為了救妻子月娥而被活活整死,月娥也不吃不喝脫水而死。「苦瓜」的秀卿可謂「自嚐苦果」,幾乎被我分至下一類了,但她面對生命的執著堅毅,又使人動容。又如「結」之中「我」的母親,則堅毅到被兒子肉體割傷、心靈傷害都一往無悔,找不到一個肯疼兒子的男人,就沒有再嫁;開刀時麻藥失靈,都可以堅毅地悶哼呻吟而已(這段情節好像來自海明威的「印第安營地」)。「大火」的何美雪、陳秀娟,似乎代表兩世代而同樣質素的台灣女人,堅毅自尊,也護持著生命,有「馬祖婆」一般的感覺,卻又是生活中常見到的那種類型。「秋夜」一文的主題,應該是處理情慾的問題無疑,婆婆三十八歲守寡,因此就要三個媳婦守活寡,也使之成了新聞人盡皆知(有趣的是這篇文章對男人情慾的輕描淡寫,除了獸醫師那種「獸」性外,就是丈夫的「眼神」罷了,難道做母親的未顧念到兒子的情慾需求?還是傳統的「女人禍水」觀點,對女人的單一貞操標準?)八月十六日,月兒又亮又大,又是丈夫的生日,月光好像會引出某種「花前月下」浪漫聯想,於是女子的跋涉兩小時,歷盡深夜的恐怖,似乎只為情慾的煎熬,真是如此嗎?我覺得她的「逃脫桎梏」意義更大,她是為情不為慾,才堅毅地走向漫漫長路。這在那個時代,是何等浪漫的事,文章以擁抱作結,正表達了這種浪漫。我完全不去想像她後來會受到婆婆怎樣的責罰或輿論怎樣的嘲弄,只是深深喜愛這種難得的浪漫。而且根據這類型鄭清文所謂「包法利夫人就是我」的女性原型看來,她們是寡欲,至少很傳統的,「表姨」不該是個例外。上一代的女性長輩,似乎都是這樣子。 二是有點出格的女性,這類女子一樣有著堅毅的個性,而在生命的某個轉 折點,甚至不惜做出出格的行為。「死角」的阿春無疑是此類女性的代表,她的出格是殺了「仇人」女兒以及自殺,這篇是很多意義的,砂石車問題、教育兯帄問題、社會階級問題、女性友誼問題、機運問題、地價上漲、官商勾結等問題,我隨便一想便有這許多,但那些問題都是問題開端,阿春為這些問題寫下了答案?用她的生命來控訴!另一種出格是「焚」的婆媳兩人。鄭氏愛用焚燒來代表一種毀滅與出格,如「一百年的詛咒」,單看題目,當然立刻會想起馬奎斯「百年的孤寂」,也是趨於毀滅,百年孤寂的毀滅是多樣的,一百年的詛咒則先設定了「西天充滿火紅」這樣一句神祕的話,然後自然地以焚燒來貫串全文。這篇文章也是多義向的,包括很多篇都論及的「田僑仔」問題,文章的最後是燒稻草,引發高速兯路大車禍,但老四又拿家私出來過癮地燒,妻子也發了瘋似地幫忙,就沒什麼道理可言,只為點出題旨,滿魔幻,也滿出格的,老四妻子沒什麼獨立人格及形象,於此略過;而「焚」就波濤洶湧,婆媳都是出格的,貫串全文的是婆婆,典型無理性不能討好不領情的惡婆婆;而媳婦原本該歸類於第一型,卻在最後婆婆嘲弄之餘焚雕像而跌坐流產,形成一種堅毅到自我毀滅的出格。 三是沒有生命意義的女人。這類女人通常是物欲或虛名的產物、有的盛氣 25 凌人、有的低聲下氣,鄭氏筆調有時是嘲諷,有時是悲憫。這類女人集中在現代 都市化的社會中,唯一例外是「蛤仔船」中那個保正的女兒。盛氣凌人者,如「咖 啡杯裡的湯匙」「龐大的影子」「黃金屋」「姨太太的一天生活」,都是以錢驕人者, 作者筆調也多嘲諷。而沒有錢的人呢,就寡廉鮮恥或含悲忍辱地為了金錢出賣肉 體,最典型的是「掩飾體」的林玉英及「合歡」中的三位姨太太及賣春女孩、「花 枝、末草、蝴蝶蘭」的秀涓和美蘭。「花園與遊戲」似乎只為記一段沒意義的人 生,「五彩神以魚」對生活淺嚐輒止,強調自己的雅痞趣味,也是空虛無意義的 人生(「春雨」寫「我」和安民上山後,見石桌上情侶兩人淋著雨摟著,淡淡一 句「也有這樣的人,也有這樣的生活方式」云云,好像是作者對這種人的評價)。 其實「檳榔城」的洪月華也可列於此。她和李西林相對照,就象徵那種對生活只 能遠觀,求學只為拿文憑的人,不過她在檳榔城中,至少一時興起而好衣好衫地 跑下去踩稻頭,這代表她有「撩下去」的勇氣,但這可能只是一種年少時特有的 浪漫情懷使然,她是否有機會落實在生命中?隨著快速地返回台北準備當「貿易 兯司」的職員,相信生活並無法給她這種機會。「合歡」中的季青,本來是有為 有守的,但為了錢當小老婆,連自己的生命、生育都無主張,雖是三個老婆中最 受寵的,但也成了失去生命意義的女人。作者對這兩個人物的筆調是淡淡的悲 憫,但後者的命運,由董事長在該她的日子不自覺吩咐到二老婆的家,又在做愛 讓她哭泣之後仍是離開了,到希爾頒獵豔,也似乎預見了她生命的日益空虛,終 將化為空無,仍寓有淡淡的貶義。 有關鄭氏的女性角色,另有一心得是,凡第一型堅毅溫柔的女子,都是 取典型臺灣女人的名字,像「秀卿」竟偏愛到取了三次。而第三類女子,若是以 諷喻心情為之,就會刻意取個特別的名字,寶麗龍小姐當然是箇中翹楚。所以像 「林玉英」或「秀涓」仍是傳統命名,可見作者的悲憫,如得其情,哀衿勿喜吧! 尚未見載之鄭氏言論 我聽過鄭清文幾次演講,與他聊過幾次天,對於他說的話,覺得有些 很符 合其人風格,特將此摘錄於後,與大家分享。 * 作品就是一個人的生活、藝術、思想。 * 高二時看日文本的果戈里、高爾基、契訶夫,受契訶夫影響很大。 * 高中畢業到銀行三年,才考大學,入台大商學,才唸了一年古文,當時的教材 只有孟子和史記。課外閱讀看舊俄的作品比較多,寫的是貴族帄民的社會,表達 極端,讀者容易有所感覺。 26 * 李喬寫一篇文章就有一種內容,一種寫法,我永遠只有一種手法。 * 研究者喜歡為作者分期,我的作品沒辦法分期。 * 一開始寫小說是為了賺稿費買書,寫到「校園裡的椰子樹」時覺得想通了,有 一種想飛的心情。尼采說:「上帝死了。」我當時想,上帝死了,人要怎麼辦? 人不能不死,但需要靠自己救贖,這種概念,就表達在這篇小說中,男生因為女 生的缺陷而試圖接近,但女生不覺得那是愛的本質,她也有自己的自尊,就拒絕 了。「局外人」探討什麼是殺人的本質。這些都是之前作品沒有探討過的,用生 活來寫,我認為才是創作。 * 真正的創作是發現別人沒寫過的東西。 * 只要我小說中寫「他」的,搞不好就是「我」的親身經歷,寫「我」的,就一 定不是「我」。 * 寫「門」,應該算是寫自己的經歷吧!當時也自覺得到了某一種發現,了解了 某一種人生的真理,只是後來看到論語的「不遷怒不貳過」,才發現孔子早就講 過了。 * 寫「舊路」時,體會到蒐集細節的重要。 * 小說細節很重要,它就在那裡,不用再說明。細節讓小說有重量、比較準確、 帶來豐富性。 * 「雞」寫得是痛苦的成長過程,是學蘇聯作家巴貝里的「鵝」對體制的反抗精 神。 * 寫「春雨」,是因為看到行為學家勞倫茲所說的人類有八大罪,第一大罪就是 人口爆炸,「春雨」寫一個孤兒領養孤兒,可說是我對解決人口爆炸的看法。為 了細節,我又去了一次貓空,遇到一位很熱情的司機,而在認識的人當中,也真 的有安民那樣的孤兒,讓我揣摩角色。「春雨」不是為小孩子寫的,竟得了最佳 童書獎。 * 現在比較常寫雜文,罵中國文學,罵政治,所以比較不討人喜歡。 * 未來的寫作計劃是一長篇,寫日據時代到現在的臺灣人民生活。 27 28
/
本文档为【台湾文学作家身影】,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