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任凭弱水三千

任凭弱水三千

2017-10-18 12页 doc 170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4168

暂无简介

举报
任凭弱水三千任凭弱水三千 2007年12月14日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暨示范性高中验收评估组专家听课 教学随感 任凭弱水三千 1 2007年12月14日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暨示范性高中验收评估组专家听课 教学随感 2 2007年12月14日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暨示范性高中验收评估组专家听课 教学随感 佛山市第三中学 刘凡珍 一、评价:成功的课,着眼能力 2007年12月14日,因我校迎来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暨示范性高 中验收评估,专家要走进课堂听课,了解新课程教学在我校实施的情况,评估组 专家...
任凭弱水三千
任凭弱水三千 2007年12月14日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暨示范性高中验收评估组专家听课 教学随感 任凭弱水三千 1 2007年12月14日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暨示范性高中验收评估组专家听课 教学随感 2 2007年12月14日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暨示范性高中验收评估组专家听课 教学随感 佛山市第三中学 刘凡珍 一、评价:成功的课,着眼能力 2007年12月14日,因我校迎来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暨示范性高 中验收评估,专家要走进课堂听课,了解新课程教学在我校实施的情况,评估组 专家戴东祥先生(英语特级教师,广州培正中学副校长)听了我在高二(6)班上的 一堂课,所上课为古典戏曲之元曲中的经典名篇《长亭送别》,此节课为第二课 时,戴先生对这节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戴先生听完课后,马上私下问了班上学生一些问题,据说有这几个问题:喜 不喜欢这位语文老师给你们上语文课,这位老师教你们班的课多久了,你们班什 么班之类的问题。不知学生是怎么说的。 随后,本人站在课室外的走廊上,有幸聆听了戴先生的指点评价。戴先生说: “这是一堂很成功的课,很有深度。教学很有特色,紧紧扣住一个“愁”字 展开,让学生集中品味语言、探究了言“愁”手法,师生互动配合很好,教学流 畅,多媒体和板书结合运用恰当,尤其是板书很漂亮。戴先生还提到,这样的课 有利于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高考能力,要是这些学生跟着这样学一年 以上,他们高考主观题答题能力和写作能力会不错的。”看来这位专家挺实在, 着眼高考,不讳言高考,评课的高考意识和导向性很强烈。虽然我的课没有直接 指向高考,但专家就是专家,他一眼就看出来了,并且还对此给予肯定。 得到专家的肯定,总算“不辱使命”,完成了任务,终于松了一口气,心中 的忐忑不安才转化为开心放心了。 课后,有学生称,感觉这节课上得还不如平时好。是的,我自己对这种性质 的课不敢有丝毫大意,高度紧张的结果必定会导致课堂上不能随意自如地发挥, 自己的教学用语就显得谨慎多了,一点儿也不敢调侃了,全没了平时那种幽默生 动有趣的特色;除了“作秀”性质的影响外,而学生们也或多或少受到紧张态势 3 2007年12月14日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暨示范性高中验收评估组专家听课 教学随感 的影响,回答问题时也露出拘谨之态,亦少了往日那种大胆、热烈、随意达的 风格。我也觉得这节课不是我和学生们的最佳表现,挥洒自如的风度——一直是 我们追求的高度。 按说,我上了不少公开课了,前不久还参加了区、市的课堂教学比赛,单是 借班上课,这个学期就有10节左右了,不敢说“身经百战”,但起码也是“几番 征战”了;可是,这种公开课,性质太特殊了,给人的压力自是非同一般。回想 起整个准备过程,那可真是一个紧张、痛苦、煎熬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提高、 收获的过程。相信历经此番考验,自己面对公开课的心理素质、教学处理能力等 方面都上了一个新台阶,愿“师生共进”成为一种现实,在这种现实中真正成长。 二、设计:化繁为简,以读促写 《长亭送别》作为经典名篇,有许多值得挖掘的东西,到底挖哪些东西,很 难取舍。开始,我们搞出了一个,以语言品味为重心,力图从人物美、 语言美、意境美这几个角度展开教学,但总显繁琐,对能否上好这几节课,大家 觉得心里没底。虽然让学生课前认真研读文本,提出问题并加以了归类整理,小 组合作查找、搜集资料以了解元杂剧文学常识、《西厢记》戏曲情节和相关背景 材料等准备工作,备课组老师们还是感觉没把握上好这个课。 后来,我反复阅读文本和相关教学参考资料,找到一个简单易行的切入点— —围绕“愁”字展开教学,可以串连起对文本情感基调、人物形象与戏曲主题、 艺术手法与语言特色这些主要内容的探究。于是,我确立本课教学的整体设想为: 以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策略,课堂教学扣住“愁”这一戏眼进行深入探究,分 析人物心理情感,鉴赏曲词语言之美,着力于戏曲语言艺术的品鉴,在理解曲词、 把握语言艺术手法的基础上进行曲词改写再创造,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 高。 教学思路简单来说就是:写什么(写“愁”,本折戏的戏眼、情感基调即为 “愁”——为何愁(分析“愁”的具体原因,从而通过把握人物的复杂心理来理 解人物形象和主题)——如何写(探究写“愁”的艺术手法,品味语言艺术)。 具体课时内容安排为: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明了本折戏的戏眼(情感基调)为 “愁”,重点探究“愁因”,从中分析人物心理进而理解莺莺这一人物形象和主题; 4 2007年12月14日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暨示范性高中验收评估组专家听课 教学随感 第二课时——:重点探究、品味本文写“愁”的语言艺术手 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分角度赏读并作总结归纳,从中学习、领会曲词赏读方法; 第三课时——:在鉴赏曲词、把握语言艺术手法的基础上进 行写“愁”的表达训练,运用前面所学言愁手法或写自己的愁,或改写曲词之愁。 如此,整个教学就是围绕一个“愁”字来解读《长亭送别》,教学内容集中, 重点更加突出,思路清晰而易操作,做到了化繁为简,同时又赏读写结合,力图 通过阅读教学,有效地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做到以读促写。 而本节专家所听的课是第二课时,集中于探究《长亭送别》的言“愁”手法, 我引导学生回顾了古代许多大家写“愁”的名句之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品味文 本语言,归纳出了课文中王实甫写“愁”的主要艺术手法,按部就班地达成了教 学目标,也为下一环节的写作训练做好了铺垫。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 扣住语言本体进行品味,落实曲词的诵读,渗透了曲词鉴赏的方法技巧,尤其突 出了同类联想的方法和对比鉴赏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对某一主题或专题进行探 究的思维、学习方式。 三、思考:弱水三千,只取一飘 如何在语文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 最省时有效的是每次确定一种能力作为学习重点,同时以这种能力的提高带 动其他相应能力的提高。因为语文中许多能力是相生相促的,如以读带写,以写 带说,以说带听;用形象思维能力带动抽象思维能力,以联想能力带动想象能力 或以实践能力带动创新能力等等不一而足,在能力的横向互带互导的过程,可深 化学生探究学习的深度,激发学习的趣,尝到学习的甘甜等等。 所以,在设计对《长亭送别》的学习上,我就舍弃太多的欲求,欲望太多, 往往终会无所得;还不如目标集中一点,力求深入,让学生有一点真正的收获, 所谓“一课一得”的教学思想,所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我想起参加区市课堂教学比赛时,在设计《门》的教学上,我走的路子就是 目标清晰单一,尽量作深度挖掘,并非常明确自己整节课的关键词就是一个“思” 字;此次设计《长亭送别》的教学,我亦非常清晰地提炼出自己整节课的关键词 就是一个“愁”字。结果,这两次的教学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想,自己对语文课的认识与追求也将在这些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明朗化、深 5 2007年12月14日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暨示范性高中验收评估组专家听课 教学随感 入化。我越来越觉得,语文课要着力点放在对语言本体的品味上,不能“舍本逐 末”,因而我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不忘紧扣文本,突出“文本意识”。 语文课应当上出语文味来,语文课上可以多些文化底蕴,文化的元素,语文教师在课上也 应展示自己本身的个性体验。 在设计问题上,当力求问题量少、设问准确有效,力争以一当十,激发学生 的探求欲望、引发争议与深度思考。本学期,在上《郑伯克段于鄢》时,我就借 鉴了别人的做法,设计了两个问题来讨论——一是“骨肉至亲为何挥戈相向,孰 之过?”二是“庄公是真孝还是假孝?”我觉得这两个问题具有统筹性又能把人 物分析、春秋笔法、主题包含其中,既扣住了文本,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又便于教师作引导,分析出这个历史事件传达出的文化 内蕴。这次,我在设置问题上亦是力求这种效果,设问只有3个: 1、请同学们迅速找出文中直接表明人物心理情感的语句,指出其中最鲜明 地点出心情感受的字眼。(明确戏眼) 2、你认为是什么具体原因导致主人公崔莺莺满腔“愁”情? 3、本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写“愁”?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选取一两个角 度集中深入地进行探究,并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加以分析品味。 这三个问题就把整个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点统筹起来了。我想,自己以后的 教学应当努力朝这种方向奋进,精心设问,强化问题意识。 此外,本次教学,我也在探究性学习上作了尝试。让学生搜集整理关于“送 别”和写“愁”主题的古诗词名句,想引导学生作点儿有深度的研究性学习。不 少学生搜集了诗词句等材料,锻炼了搜集信息的能力,不过学生对信息的整理分 析、加工研究的能力还不够,还需加强指导培养。在课堂上,我集中对言“愁“手 法进行了探究,除了课本的内容,我还适当地给学生进行同类联想,补充了一些 类似的写愁名句进行对比赏读。还设计了课后写“愁”古诗词专题研究性学习指 引,让有兴趣的同学可沿着“愁”这一主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几 个思路方向: 1.《长亭送别》言“愁”手法探析(把本课写“愁”手法等内容形成研究性 学习文本成果) 2.言“愁”诗词内容归类研究(亦可从写“愁”的范围、程度、情味等不 6 2007年12月14日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暨示范性高中验收评估组专家听课 教学随感 同角度作研究) 3.古典诗词言“愁”手法浅探(亦可细分唐诗、宋词、元曲言“愁”手法 等角度来研究) 4.宋词中婉约派与豪放派言“愁”比较研究(亦可单独作婉约派或豪放派 言“愁”研究) 倘若学生们能真正沿着这种思路去尝试,我想,他们的研究性学习能力肯定 会提高。用心去做,肯定有收获。 在学习《长亭送别》这篇文章时,学生发现了课本(粤教版语文必修5)的两处错误——错别字。一处是6班的涂秋迪、关启鹏发现的,课本P95的注释(12)“端酒怀”,“怀”字应为“”字;一处是9班岑瑞淇发现的,课本P97正文第一行的曲牌【三熬】中的“熬”字应为“”字。此两处错误的发现,说明学生 看书之细心,真令人高兴。愿学生们能像“啄木鸟”一般敏锐地发现原本应极具 权威的教科书的“病虫”。 liufanzhen@126.com 2007-12-21 7
/
本文档为【任凭弱水三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