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浅谈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延续的原因

浅谈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延续的原因

2017-12-02 7页 doc 19KB 15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423

暂无简介

举报
浅谈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延续的原因浅谈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延续的原因 摘要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延续至今,具有它存在的合理性,探求其原因,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树立核心价值观念,巩固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长远的意义。 关键词 经济 政治 文化 民族价值观念 和谐文化 在人类的历史上,那些创造出辉煌文明的古老民族,也许他们的人种依然幸存,但是他们的民族、文化却早已灰飞烟灭。而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延续至今,尽管经历了风风雨雨,但仍然屹立于世界之林。是黑格尔曾说过:“凡是现实存在的,都是合乎理性的”,探求中华民族文明延续至今的原因,...
浅谈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延续的原因
浅谈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延续的原因 摘要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延续至今,具有它存在的合理性,探求其原因,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树立核心价值观念,巩固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长远的意义。 关键词 经济 政治 文化 民族价值观念 和谐文化 在人类的历史上,那些创造出辉煌文明的古老民族,也许他们的人种依然幸存,但是他们的民族、文化却早已灰飞烟灭。而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延续至今,尽管经历了风风雨雨,但仍然屹立于世界之林。是黑格尔曾说过:“凡是现实存在的,都是合乎理性的”,探求中华民族文明延续至今的原因,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树立核心价值观念,巩固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长远的意义。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能够延续至今,其中有很多原因。对此,学者见仁见智。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经济方面:长期以来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原因 中国是千年的农业大国,千年来不变的是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国人创造了以稼穑为生计的农业文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经济形态上: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 ?耕作方式上:铁犁牛耕为主,实行精耕细作;?经营形态: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并存;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一个男耕女织、自己自足、基本不依赖商业的小农社会。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模式。它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身的需要和交纳赋税。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必然要求同族、本家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宗族间的纽带因此就比较紧密。因此,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在古代,由于其稳定,减免了统治者很多巩固政权,稳定社会的麻烦,所以为历代王朝皇帝所采纳。当然这种模式也是造成中国近代经济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否认自然经济曾在传接中华文明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文化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强大的融合力和生命力是中华文明延续的核心原因 (一)文化的内涵和作用。《辞海》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中国学者庞朴,提出的文化结构三层次说,他认为,“从广义上说,文化包括人的一切生活方式和为满足这些方式所创造的一切事物,以及基于这些方式所形成的心理和行为。如果把文化整体视为立体的系统,文化结果包含三个层面:外层是物的部分,不是任何未经人力作用的自然物,而是“第二自然”或对象化了的劳动。中层是心物结合的部分,包括隐藏在外层物质里的人的思想感情和意志。如机器的原理、雕象的意蕴之类,不曾或不需体现为外层物质里的人的精神产品。如科学猜想、数学构造、社会理论、宗教神话之类。人类精神产品之非物质形式的对象化;如教育制度、政治组织之类。核心层是心的部分,即文化心理状态。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情绪、民族性格等等。文化的三个层面,彼此相关,形成一个系统、构成了文化的有机体。这个有机体有自己的一贯类型,有自己的主导潮流,并由此规定了自己的发展和选择,吸收、改造或排斥异质文化的要素。当两种异质文化在平等的或不平等的条件下接触时,首先容易互相发现的是外在的物的层面。其次是理论,制度等中间层面。最后才能体味各自的核心层面,即心的层面。这种接触向人提 示:文化的物质层是最活跃的因素。它变动不居,交流方便。理论制度层是最权威的因素。规定着文化整体的性质、心理的层面最为保守,是文化成为类型的灵魂。”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与人种和土地这些物质要素同样重要的精神,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其文化发展史,民族文化的彻底摧毁意味著一个民族的消亡。人类历史上那些创造出辉煌文明的古老民族,也许他们的人种依然幸存,但是他们的民族却随其传统文化的消失而灰飞烟灭。而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连续传承5000年的古老文明,虽然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多次遭到侵略和打击,其传统文化一直表现出极大的融合力与生命力,其精华代代相传。“天人合一”代表着我们祖先的宇宙观;“善恶有报”是社会的常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为人的起码美德;“忠孝节义”是人生于世的标准;“仁义礼智信”成为规范人和社会的道德基础。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中华文化体现出诚(实)、善(良)、和(为贵)、(包)容等优点。中华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和谐,重视个人的修养,能够包容,能够发展,能够维护人间道德,能够使人有正信。也正是因为这种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才能够使中华文明源源流长。 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它自己的文化类型。中华民族相对独立于世界的东方。五千年的文明,尤其是近三千年的大一统封建专制社会发育成长出一个相当独特的文化系统。这个系统囊括了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思想体系、社会结构、文学艺术、思维方式,甚至潜意识等各个方 ”为核心的面。在这个系统中最有影响的是以“大一统”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以“仁爱儒家道德观。 (二)以“大一统”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中国统一观念历史悠久,深入人心。古代中国大一统思想始于春秋。《公羊传》隐公一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汉?王阳传》:“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气同风,九州共贯也”。春秋时人萌生大一统观念,仰慕三代想必是因当时诸侯纷争,战祸连绵。所谓“春秋无义战”是也。国家分裂带来战争,战祸带来苦难,仁人志士有感于此,故创大一统学说。《史记?高祖本纪》:“天子以四海为家”,说明汉高祖有统一全国之雄心。曹操《龟虽寿》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征乌桓之豪情。《元史?刘整传》载刘力劝元世祖统一国家:“自古帝王非四海一家不为正统”,阐明天下大权当归于一,他更把国家统一置于个人生死之上。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帝王,他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几百年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统一了文字、货币,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谓“汉承秦制”,“自秦以来,其制未变”,“百代犹行秦法政”,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中国其后近二千年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使得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华在其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先进于西方、从而在经济文化上也发达于西方。尤其是文字的统一,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孙中山先生也曾说:“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需要,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统一国家是大有作为者要务”。 邓小平“三起三落”重新出山,其成功奥秘就是摒弃空洞的理论说教,解决意识形态“左”的思维走势,主张“不争论”,树立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理念。他提出了“一国两制”大胆设想,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二个历史阶段结合起来,抛弃意识形态的僵化思维,主张“一国两制”,用文化力统一祖国。 巩固的统一观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文明,由于地震、洪水、瘟疫、灾荒、异族入侵、内部动乱等因素,有的衰落、有的消亡、有的融入其他文明,唯有中华文明历尽沧桑,以其顽强的凝聚力和隽永的魅力,完整延续。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宋、辽、金、元等时期,国家陷入严重分裂。但还是一个统一 的国家,这一点牢牢地印在中国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被保存下来。 (三)以“仁爱”为核心的儒家道德观。中国人真正的文化是五千年前由黄帝开创的,因此把黄帝称为“人文初祖”。实际上黄帝也是中国道家思想(“黄老之学”)的创始人。儒家思想深受道家影响,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朝闻道,夕死可矣”。记述天地、阴阳、宇宙、社会和人生规律的《周易》被儒家奉为“群经之首”,其中的预测学连现代科学也难望其项背。佛家思想,尤其是禅宗思想对知识分子潜移默化,影响巨大。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中“入世”的部分,重视家庭伦理,其中“孝”又占了极重的份量,“百善孝为先”。孔子倡导“仁、义、礼、智、信”,但又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佛家和道家思想则是传统文化中“出世”的部分。佛、道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影响可以说无处不在,与道家思想渊源甚深的中医、气功、风水、算卦,以及佛家天国地狱、善恶报应等等思想与儒家伦理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领域,最有影响的是儒家道德观。儒、释、道信仰给中国人建立了一套非常稳定的道德体系,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这套道德体系是社会赖以存在、安定和和谐的基础。 三、政治方面:中国以“权力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政治体制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的重要因素 相对于西方短短的几百年封建社会,中国在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政治体制。当然,这到了近现代,成了一种沉重的历史文化包袱,严重地阻滞着中国的进步。政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一个社会文化的核心部分。而中国的政治文化,大多数时候体现为对权力的赤裸裸的追求,以及在追逐到权力后,对权力的赤裸裸的利用。可以说自秦以来的中国历史是一部权力文化在中国发育完善,形成庞大系统的历史。是权力文化对中国社会生活给予最深远影响的历史。 中国没有一种本土的,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状态产生过深远影响的宗教。而被历代统治者崇奉的所谓“儒教”,则只是一个类宗教系统。说它是一个类宗教系统,是因为它虽然具有宗教在思想上、形式上的几乎所有特征。但它与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是,它要人们崇拜的对象是一个活的自然人。这个自然人就是皇帝。这个崇拜对象要生老病死,因此不可能固定下来。而在大多数时候,只能通过血缘的亲疏来确定继承者。而这样又经常引起了宫廷内围绕大统继承的争斗。在儒教的伦理中,皇帝的神圣性是不容置疑的。他执掌的是国家的最高权力,这个权力是上天授予的(受命于天)。他是人间的神,因此称“天子”。宗教意识作为一种文化心理状态,在中国人的意识里,实际上是淡薄的。而中国人对以皇权为核心的权力崇拜意识却是强烈的。即使是封建帝制被推翻以后,这种崇拜意识也没有得到多少淡化。尤其是处在权力中心的人们,这种意识总是被经常地强化着。这个类宗教系统的儒教和高度集权的皇权制度,使中国二千余年都处于一种类政教合一的社会形态中。 正因为有了这个几乎无所不在的文化政治系统。因此,不管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政治势力,也不管什么样的民族来统治中国。只要它用中国传统的统治理念,其实质上统治中国的,归根结底还是以“权力文化”为核心的政治体系。这也就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同化力为什么强的原因。因此,这种文化政治体系,在人类社会的早、中期,成为一种能有效统治的体系。这也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的重要原因。 当然,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的因素很多,比如还有地理、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以上三个方面。 四、结束语 在改革开放的大浪潮,外国的一些颓废的文化垃圾也乘虚而入,很多人崇洋媚外,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自我,道德沦丧,不讲诚信,假冒伪劣横行。中华传统的文明与文化的庄严神圣感被破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们精神上的空虚。党的十七大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明确中华文明得以传承的原因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新婷.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08 2. 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03 3.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M].人民出版社,1993 4.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
本文档为【浅谈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延续的原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