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陕西省农村人口养老资源现状分析

2017-09-17 19页 doc 67KB 63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0829

暂无简介

举报
陕西省农村人口养老资源现状分析陕西省农村人口养老资源现状分析 陕西省农村人口养老资源现状分析 陕西省农村人口养老资源现状分析 邓 波 【摘 要】根据养老金支付主体的不同~现阶段农村养老保险主要分为家庭养老保险、集体,社区,养老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三种类型。本文就基于这种划分方式~大致截取了1990——2004年这一年度区间作为主要考察对象~并选取其中个别年份的统计数据通过时间序列表的方式~对陕西省农村养老资源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纵向比较和分析~发现该省农村存在着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弱化、集体养老保险跛脚、社会养老保险发展步履维艰的基本现状。基于这种严峻的形...
陕西省农村人口养老资源现状分析
陕西省农村人口养老资源现状分析 陕西省农村人口养老资源现状分析 陕西省农村人口养老资源现状分析 邓 波 【摘 要】根据养老金支付主体的不同~现阶段农村养老保险主要分为家庭养老保险、集体,社区,养老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三种类型。本文就基于这种划分方式~大致截取了1990——2004年这一年度区间作为主要考察对象~并选取其中个别年份的统计数据通过时间序列表的方式~对陕西省农村养老资源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纵向比较和分析~发现该省农村存在着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弱化、集体养老保险跛脚、社会养老保险发展步履维艰的基本现状。基于这种严峻的形势~笔者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构建陕西省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设想~希望与读者探讨。 【关键词】家庭养老保险 集体养老保险 社会养老保险 完全积累制 一、问题的提出 1986年,民政部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在江苏沙洲县召开了“我国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座谈会”,会议根据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决定因地制宜的开展农村社保工作,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成为首批试点地区,从而拉开了我国养老保险的序幕。到目前为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有20年的历史了,截止2003年底,全国共有1870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参保人数达5428万人,基金累计额为259亿元,198万人领取了养老金。 为了了解农村养老保险具体实施情况,今年4月中旬,笔者随同班同学对岐山县北郭村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本次调研采取走访询问和发放问卷相结合的方式,涉及农户率为47.6%。本村距著名的旅游景点周公庙仅有一公里左右,是“西岐民俗村”的核心,发展“农家乐”取得的收入是本村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结果显示,该村居民约31.3%年均纯收入超过了万元,21.7%的在5000——10000之间,远远高于本省的平均收入水平1675.66元(2004)。因此,对其居民养老状况的调查对折射全省农村养老现状有极为典型的意义。 然而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被调查者表示“愿意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比例为62.8%,明确表示“不愿意参加的”占7.3%,同时,在表示对农村养老保险了解程度时,“很了解”、“基本了 61.3%。以上数据可以解”、“了解一点”、“一点也不了解”所占比例分别为3.7%、13.4%、21.6%、 说明,本村居民已经开始接受农村养老保险。然而,虽然62.8%的居民表示了对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意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中绝大部分没有实际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实际参加者仅占回答“愿意参加”社会保险的11.2%。不难看出,本村社会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为7.0%,而剩余93%的农村居民中90%以上仍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作为自己的养老的唯一资源。相比而言,这样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村都无法建立大范围的社会养老保险,那么本省其他农村养老资源状况会如何呢,因此对陕西省农村全体养老资源进行了一个整体的研究,以发现其运行中存在着的问题,对构建本省农村完善的社保体系、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有着重要的意义。 103 陕西省农村人口养老资源现状分析 二、 相关模型的分析 如果仅从养老保险资金的运筹方式上划分,养老保险可分为现收现付制、完全基金制和部分积累制三种类型。而目前由于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在我省已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农村地区普遍采取完全积累制的筹资方式。基于此,下文将试图用两个相关模型分析完全积累制下影响养老保险金供给水平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如何使这些因素向着“良性”方向发展,以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保障水平。 <一>完全积累制的均衡分析 在引入此模型之前,需要对其前提假设做出阐述: 、 假设经济是封闭的,并且市场均衡是稳态的; 1 2、 假设人的生命周期分为两期,工作期和退休期,t期表示退休期,t-1期表示工作期; 3、 不考察利他主义(遗产)因素的影响。 b根据完全积累制下养老金依照个人交费个人享用的原则,假设养老金的平均收益为,则tb,(1,r),w(1) tt,1 (1)式说明完全基金制下老年人们所获得的养老金水平取决于投资回报率,养老保险费率及工资水平。考虑按资比例缴费下的个人账户纵向平衡,平衡的等式为: 个人账户存储额=养老金发放额 w,假定第一年年初的职工工资为,缴费率保持不变的,工资增长率等于劳动生产率增长1 率为m,而养老保险基金隐含的平均投资回报率为r,则从第一年开始到第t年末退休时,从账户的养老金存储额为: ,,,tttt1221,,,,?M(,1,)rw(,1,)r(1,)mw(,1,)r(1,)mw,(,1,)(r1,)mw1111收 tt(1,)r(,1,)m ,,(1,)2,w,r1r,m b 在养老金发放上,若假设发放标准一直稳定在,职工退休后的寿命为e年,则在职工退休t 后共获得养老金 ebbb(1r)1,,ttt,,Mbb3,,,,?,,tt支2e,1e,1 1r,(1,r)(1,r)r(1,r) M,M实现完全积累制下的平衡即,则收支 tte(1,)r(1,,m)(1,)r1,tt,,w(1,)rb4,,(1)(1),r,,m1t e,1rm,(r1,)r,(1)w,r1r,m,,5b,te (1)1,r, e,1(r1,)r 104 陕西省农村人口养老资源现状分析 显然,从等式(5)中可以得出,完全积累制下老年人获得的养老金水平高低至少取决于工资增长率、投资收益率、缴费年限、预期寿命、养老保险缴费率以及工资水平。其中工资增长率、预期寿命、工资水平均与一国的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可视为外生变量,而其他三种因素通过改变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善,特别是投资收益率,它完全可以通过基金管理人的理性投资得以提高。因此在进行基金投资时,考虑风险既定下寻求最大的投资收益率,对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增强养老保险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理论模型 1、 投资风险分散化原则(diversification principle) 在金融领域里,根据金融资产风险是否存在相关性将总风险分为完全相关风险即系统风险(systemic risk)和不相关的风险也叫非系统性风险。 投资风险分散化原则认为,在同一时间、期间,各种金融资产的风险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将资金分散投资到具有不同风险的金融资产,即可降低投资的整体风险。这是因为各种风险资产的风险并不是完全相关的,所以,分散化必须将投资分散到风险不完全相关的资产才能够降低投资的整体风险,而完全相关的风险(系统性风险)是不可能通过分散化来消除和降低的。这一原则可以通过图2—1得以说明: 从图中可以看到,随着资产种类的增多,非系统性风险不断下降,而系统风险保持不变,因此必然导致总风险越来越小。这一理论在现实的金融投资中随处可以得到证明。特别是美国盖力.布林森等专家从SEI大型养老保险中随机选出了91个养老保险方案证实:93.6%的投资组合回报是由对投资类型的选择决定的,而不是由对单个证券的选择决定的,原因是同类型的投资倾向于一同起落(Brinson,《投资组合回报的定因》)。同时,在每一种投资类型中,将投资充分分散于不同股票或债券中,能帮助避免单一股票大跌的冲击,这也在发达市场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得到证实。 2、 组合投资优化模型(资产最优组合理论) 按照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即CAPM),在证券市场上,由于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投资分散化加以消除,所以,市场参与者对该种风险不会获得收益补偿,而对预期收益产生影响的只能是无法分散的系统风险。那么均衡条件下 ,,(ER),R,,[(ER,R)],,6 ifimfi 105 陕西省农村人口养老资源现状分析 E(R)RE(R)其中,表示证券i的预期收益率,表示证券市场平均收益率,代表mfi ,无风险收益率,则为随机干扰项,i 2,,0,cov(R,,),0,var(,),,,由最小二乘法参数估计方法,imii,i cov(,)RRim,,,7,i 可得: var()Rm ,式(7)确定的证券i的系数,代表某种证券受到市场干扰而产生价格波动性的大小,i ,可用于测定这种证券收益对证券市场收益水平变动的敏感性。系数越大,说明该证券收益率受i市场波动的影响就越大,预期收益应该越高。 由于证券组合的值可以通过单个证券的值以及在组合中所占比例予以确定,则 ,, n ,,,,w,8, pii,1i w其中,为证券i在资产组合中的比重,故证券的投资组合的系统风险为i ,,,P,,*,9 spm T设特定证券的预期收益率的均值向量,证券组合w的预期收益率RR,(R,R,?,R)12ni n?,,,,,12n为基金管理人依自己的风险偏好确定的所,,r,E(wR),A,,B,,,,,00pii,,?111,1i,, 愿承担的系统风险,在满足的前提下,用历史的,调整历史的,基础等方,,,,,,,,min0max 法预测,进而在相等值得情况下,依约束条件下的风险—收益模型: ,,,0 22Tmaxr,wRRwp (10) S.T.Aw,B 上式对应的最大组合投资收益率为: ,1*TT,1TT,1,,,,r,BA(RR)AA(RR)R11 综上所述,一个养老基金的投资目标,总的来说同时取决于养老金基金本身和资本市场两个方 面。在养老金基金方面,首先要看他准备承受多大的风险,或是相应的准备接受多大的预期回报, 106 陕西省农村人口养老资源现状分析 以此确定待选的投资工具;其次要根据基金的成熟度(高度成熟时,也即基金收益者开始大规模的领取养老金时)来决定在相应的时期持有多大比例的流动性资产。在资本市场方面,则要根据每个投资工具风险等级对其取舍,并根据资本市场的整体运行状况适时改变各种证券预期收益率及值,,从而选择新的最优资金投资比例。 三、陕西省农村人口养老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自由养老面临威胁 1、 人口老龄化以及耕地资源减少 人口老龄化是对全球养老保险巨大的挑战,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人口老龄化不仅存在于城镇,近些年已向农村地区蔓延。与此并肩的是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表3—1反映了这一状况: 表3—1全省农村人口年龄构成以及人均耕地资源变化 年份 家庭15—64岁人口65岁以上人口老年人口耕地总面积每一农业人口占有的 规模 比重(%) 比重(%) 抚养比 (千公顷) 耕地面积(公顷/人) 1990 4.85 65.98 5.15 7.80 3533.00 0.13 1995 4.65 65.40 5.72 8.74 3393.44 0.12 5.94 2000 4.43 69.04 8.60 3113.96 0.11 2001 / 68.78 6.73 9.78 2965.83 0.11 2002 4.38 69.64 8.01 11.51 2854.81 0.10 2003 4.34 71.35 7.75 10.86 2795.82 0.10 2004 4.29 72.54 7.65 10.55 2795.52 0.10 来源:《中国西部农村统计资料》2003,《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2、2003,《陕西统计年鉴》2005 注:本表为人口普查、人口变动情况的抽样调查 从表中可以看出,1990—2004年期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基本上呈逐年上升状态。1990年为5.15%直到2002年达到了最高为8.01%,增长幅度为2.50%。2003、2004两年这一比重呈现下降的趋势,但相比而远仍显得很高。根据全国人口年龄化趋势推断,今后一段时间,我省人口老龄化现象还会持续恶化。与此同时,全省耕地总面积在这十几年里也减少了73.748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也由1990年的0.13公顷减少至2004年的0.10公顷。值得一提的是,我省被征地农民30%左右转为非农户籍,土地权属保护不力,成为务农农民和离农农民养老保障的最大隐患。 2、 农业收入在农村居民现金收入中所占比重下降,农民对耕地资源的依赖程度降低。 从以上的分析得知,农村居民人均耕地资源是呈下降趋势的,但更具有经济意义是,近年来农业的弱势产业特征越来越突出,和其他产业相比,农业的市场收益极不稳定,特别是自2001年以来还有逐年下降的势头。此外,商品化经营使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社会化程度提高,现金支出增大,所以耕地收入在由于农业科技的进步等方面因素的诱导而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仍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因此导致第一产业占总产业从业人员比重逐年下降,由1990年的82.3%降到了2004年的67.1%,同时农村居民对耕地资源的依赖程度降低。(见表3—2)。这足以说明,近些年耕地的 107 陕西省农村人口养老资源现状分析 养老保障功能不断弱化。 表3—2:按产业划分的陕西省农村居民就业状况与农业收入变化 年份 从业人第一产业从人均产农业收入农业收入在现农业依赖程每公顷耕地 生产农业产员数 业人员(比粮(公(万元) 金收入中比重度的变化 值(元) 重%) 斤) (% ) (%) 1990 1202.77 1001.00 4811 1070 321.24 108.99 / 1995 1324.91 1049.27 11247 870 559.47 118.08 9.09 2000 1343.22 1002.15 14927 1065 554.37 52.04 -66.04 2001 1333.10 985.93 / / 595.29 52.03 -0.01 2002 1362.55 994.93 / / 589.09 47.63 -4.40 2003 1396.19 988.96 18286 976 587.14 44.02 -3.61 2004 1425.52 957.05 22345 1193 / / / 资料来源:《中国西部农村统计资料》,《陕西统计年鉴》2004、2005,《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2、2003 <二>家庭养老功能退化 家庭养老一直是农村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模式。自农村养老保险开展以来,家庭养老以其成本低、易管理、适应性强的优势一贯成为我省农村居民占统治地位的养老模式。然而它也有自身固有的弱点,其中安全程度差必然跃居首位,近年来,这一弱点逐步显现并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1( 家庭结构的变化 (1) 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农村居民家庭规模小型化、“4—2—1”家庭结构以及“丁克家 庭”在农村也开始蔓延,农村劳动力负担老年人口增加,家庭养老的压力日益沉重。据统计, 1990年我省农村平均家庭规模为4.85人/户,老年人口抚养比为7.80,到了2000年,农村 平均家庭规模降至4.43人/户,老年人口抚养比升至8.60,截止2004年,农村平均家庭规模 进一步下降,平均每户4.29人,老年人口抚养比攀升至10.55。(见表3—1) (2) 伴随着农村城市化的进程,我省农村大批年轻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再加上近年来城镇户籍制 度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松动,更加速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这必然造成大量农村老年人口 无人扶养,空巢家庭随即出现。 2( 大部分农村地区农户经营现金收入水平低,依旧无法实现养老金的积累 与其他相关资料保持一致,本文将家庭养老的最低经济界限设定为家庭总收支平衡,将农民现金收支平衡作为衡量家庭未来养老或社会养老的最低经济标准。表3—3是2001—2004年陕西农村家庭的收支情况一览表: 表3—3 陕西农村家庭收支情况 单位:元 人均总收年份 人均收入 比重现金收人均总现金支总收入余现金余 入 (%) 入 支出 出 额 额 108 陕西省农村人口养老资源现状分析 2001 580元以下 8.38 880.96 653.83 1358.17 1110.02 -477.21 -456.1 9 580—630元 2.61 1091.29 785.30 1493.06 224.62 -401.77 -439.3 2 630—872元 12.75 1268.75 902.61 1489.44 1180.02 -220.69 -277.4 1 872—1500元 37.03 1717.42 1248.92 1814.81 1425.89 -97.39 -176.9 7 1500—213420.54 2405.55 1919.60 2274.59 1950.75 130.69 -41.15 元 2134元以上 19.14 4238.85 3609.81 3217.56 2886.52 1021.29 723.29 2002 584元以下 6.35 1115.33 848.72 1814.77 1509.37 -699.44 -660.6 5 584—627元 1.22 1422.53 986.67 1920.81 1641.93 -498.28 -655.2 6 627—869元 10.72 1201.89 831.54 1498.22 1241.78 -296.33 -410.2 4 869—1500元 37.07 1703.62 1238.08 1814.81 1495.69 -111.19 -257.6 1 1500—2142 22.93 2390.68 1905.67 2283.47 1968.95 107.21 -18.28 2142元以上 21.72 4337.82 3762.77 3732.41 3417.98 605.41 344.79 2003 600元以下 8.20 953.02 710.97 1702.06 1455.01 --749.04 -744.0 4 600—637元 0.81 988.49 689.78 1119.97 899.62 -131.48 -209.8 4 637—882元 9.91 123.64 887.94 1563.24 1311.43 -326.60 -423.4 9 882—1676元 40.00 1739.64 1340.01 1716.86 1444.64 22.78 -104.6 3 1676元—15.77 2488.30 2027.41 2361.46 2091.92 126.84 -64.51 2200元 2200元以上 25.32 4231.81 3645.39 3493.11 3224.57 738.70 420.82 2004 国定贫困线5.14 1183.45 795.26 2355.77 2008.62 -1172.32 -1213.668元以下 36 668—924元 7.52 1420.68 1016.96 1016.96 1540.32 430.72 -433.3 6 109 陕西省农村人口养老资源现状分析 924—1867元 45.45 1940.50 1453.03 2012.45 1661.49 -71.95 -208.4 6 1867—230513.74 2752.09 2199.96 2485.60 2149.61 266.49 50.35 元 2305元以上 28.15 4347.04 3788.51 3627.94 3307.32 719.10 481.19 资料来源:《陕西统计年鉴》2005 ;《中国统计年鉴》2005 <三>社区保障资源不足 表3—4是对2004年我国部分省份农村老年人供养情况的反映,从表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我省社区保障资源远远低于其他地区,就老年收养性福利机构而言,本年度我省农村共有340个,仅占全国的1.3%,不仅低于东部地区的江苏省、广东省,中部地区的吉林省、湖北省,而且还比位于同一区域的四川省低70.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在收养老人人数上,与其他省份相比也相差甚远。 表3—4 2004年全国部分省份农村老年人供养情况 单位:人 地区 老年收养福利性机构(个) 占全国比例(%) 收养人数 占全国比例(%) 全国 26442 100 573235 100 江苏省 718 2.7 20427 3.6 994 广东省 3.8 19226 3.4 吉林省 490 1.9 14175 2.5 湖北省 1453 5.5 82404 14.4 陕西省 340 1.3 3108 0.5 四川省 2275 8.6 26988 4.7 资料来源:《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5 第304页 <四>.社会养老保险发展步履维艰 1( 该省大部分农村地区仍不具备建立社会养老保险的经济基础 以13个欧盟国家为例,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初建时,农业占GDP比重为3.1%—41%之间,平均16.2%;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例在5.1%—55.3%之间,人均GDP在1445|—9580美元之间,平均5226美元。然而从表3—5中可以看出,陕西农村的各项指标中仅农业占GDP比重一项符合在3.1%—41%区间这一条件,而其他均不符合所设标准。就最接近指标的2004年而言,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为67.1%,比最高限55.3%高11.8%个百分点,人均GDP7757元换算成美元大致为969.625美元,也比1445美元这一最低限少475.375美元。因此,在陕西农村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任重而道远。 表3—5 陕西省相关经济衡量指标 总劳动年份 GDP(亿农业收农业收入农业劳农业劳动力所占人均 力(万元) 入(亿占GDP动力比重(%) GDP 人) 元) 比重(%) (万(元) 人) 1990 374.85 105.56 28.2% 1202.77 1001.00 83.2% 1241 110 陕西省农村人口养老资源现状分析 1995 1000.03 227.25 22.7% 1324.91 1049.27 79.2% 2843 2000 1660.92 279.12 16.8% 1343.22 1002.15 74.6% 4549 2001 1844.27 287.24 15.6% 1333.07 985.93 74.0% 5024 2002 2101.60 288.55 13.7% 1362.55 994.93 73.0% 5701 2003 2398.58 320.03 13.3% 1396.19 988.96 70.8% 6480 2004 2883.51 394.98 13.7% 1425.52 957.05 67.1% 7757 资料来源:《陕西统计年鉴》1996,2005 注:1、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2、按支出法计算的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3、2002年及以后数据包括新兴产业增加值,2001年及以前不包括。 2.在已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农村地区,这一制度在具体运行中仍存在着众多问题 (1)资金来源渠道具有扭曲性。按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的规定,我国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扶持”的原则。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我省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乡镇企业,况且即使有些农村存在乡镇企业,可是其本身是否盈利也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问题,再加上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对农村养老体系的扶持也只是一纸空文而已。因此我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只能采取个人帐户完全积累模式,这说明劳动力具备自我积累的缴费能力是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前提条件,然而依照前文分析可知,在我省的绝大多数农村这一基础条件是不存在的。 (2)资金筹集标准过低,保障能力极其有限。目前,我省社会养老保险费的缴纳标准实行每月2元—20元十个档次,如果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领取计算表》计算,即使按最高标准每月20元缴费,15年后每月领取的养老金也只有百余元,况且现行制度只能使现在的年轻人受益,而现实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却将成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真空”人群。 (3)现行农村养老基金无法实现保值增殖。按《基本方案》的规定,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殖主要通过“购买国家财政发行的高利率债券和存入银行”来实现,而不能用于投资,然而根据前文分析模型可知,在证券市场上,这种完全投资于非系统风险资产的基金投资方式是不会获得市场收益补偿的,这必然大大降低了养老金预期收益率r,养老金发放标准也因此而降低。同时考虑到银行bt 利率不断下调的现状,其保值增殖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养老基金长期的低收益以及在高通货膨胀下零收益甚至负收益极大的降低了农村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这也是我省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资源偏低 作为西部地区的一个省份,陕西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起东部发达地区是比较低下的,更何况是其农村。可是,从表3—6可以发现,与其他地区相比,国家对陕西农村提供的社会保障资源却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111 陕西省农村人口养老资源现状分析 表3—6 各地区农村社会救济费 地区 农村社会救济费(万元) 最低生活保障救济费(万元) 2002年(占全2001年(占2004年(占全2001年(占全2002年(占全2004年(占全 国比重%) 全国比国比重%) 国比重%) 国比重%) 国比重% 重%) ) 全国109063.2 141818.9 378803.3 46925.2 71009.0 162318.2 总计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江苏 12948.9 16891.934652.1 4436.0 6264.0 15390.0 (11.9%) (11.9%) (9.1%) (9.5%) (8.8%) (9.5%) 广东 17795.1 26711.1 48358.7 10947.0 19352.6 30358.1 (16.3%) (18.8%) (12.8%) (23.3%) (27.3%) (18.7%) 吉林 1014.7 1362.5 5523.4 580.5 717.2 1949.7 (0.9%) (1.0%) (1.5%) (1.2%) (1.0%) (1.2%) 湖北 2040.4 1591.0 998.5 918.8 523.5 21814.4 陕西 2753.9 2240.3 4302.3 2046.6 1315.4 2044.9 (2.5%) (1.6%) (1.1%) (4.4%) (1.9%) (1.3%) 四川 3493.9 4889.7 16781.1 1147.5 1471.4 2767.6 3.2% (3.4%) (4.4%) (2.4%) (2.1%) (1.7%)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2,2003,2005 四(构建陕西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设想 基于以上分析,不难得出我省农村养老保险运行现状是:农民自有养老资源压力过大、家庭养老面临危机、集体养老资源跛脚、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低、国家提供的社会救济欠缺等一系列结论,同时这也是我省农村养老保险面临的一系列难题。针对这种现状,笔者提出了有关构建陕西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几点设想: 1( 充分运用农村现有耕地资源,寻求多种方式增强农村居民自有资源的保障能力。 (1) 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努力增加农民农业收入。一方面,地方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 建设、农业科技、农产品营销等方面的财力和物力支持,增强农业资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改善农业市场环境,提高农业投资效益;另一方面,要积极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农业 的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以提高其价格竞争力。 (2) 寻求多种渠道激活土地资源,实现土地增殖。在这一方面可以借鉴其他地区有关土地资本化 方面的探索,根据各农村的实际情况,有条件的实行反租反包、转包转让、租赁、拍卖、土 地经营权入股、企业或大户托管等形式,有效的盘活土地资源,增加农村居民的现金收入, 从而为我省农村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提供必要的资金准备。 112 陕西省农村人口养老资源现状分析 2( 基于陕西大部分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的现状以及家庭养老本身所具有的其他养老模式无法替代的 优势,继续发挥家庭养老的保障功能,同时探索发展多层次、多类型相结合的农村养老保险制 度。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鼓励发展社会支持网络体系、亲属照顾、领里互助、村集体帮助 等民间的支持,使其在为老年人提供经济支持、生活服务和心理慰藉等方面发挥作用。 3(前文已经述及,目前陕西省已经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农村地区采取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方式无疑降低了其预期收益,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进行养老金投资时要走向另一个极端,将其完全投资于系统性风险资产以获得较高收益,因为这种投资方式无法通过分散投资而降低,因此其所面临的风险很大,基于养老基金投资最基本原则—“安全性投资”,显然这种投资方式是不可取的。这就说明养老保险基金必然要分散投资于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同时要选择具有一定投资知识的基金管理人遵循资产最优组合理论进行理性投资:在其准备承受的风险既定的条件下,确定待选的投资工具;并根据养老金的供需状况在不同的时期调节持有流动资产的比例;在资本市场上要充分估计每种投资工具的风险程度,并随着市场整体运行状况的变化适时调整证券预期收益率及值,以防止给养,老基金带来不必要的收益损失。总的来说,在已经大范围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地区,应当允许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资本市场的探索,积极开拓多种融资渠道,依照“投资风险分散化原则”和“资产最优组合理论”对养老基金进行理性投资,分割养老基金。将其投资于无风险资产和有风险资产,并在风险领域,按不同比例择机投资于股票、公司债券、基金权证以及直接投资和国际投资等领域,提高基金增值率,重新发挥其激励作用,最终达到扩大我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的目的。 4(对于农村集体养老而言,虽然过去实行的“以集体保障为主体,国家和社会保障为补充”的农村劳动者保障体系已经瓦解,集体养老功能已经弱化,然而仍不可忽视其农村养老的特殊功能。在目前存在这种养老模式的农村地区,乡镇企业要规范经营,着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保证养老资金的持续供给。 5( 对于经济发展水平极其落后的广大农村地区,国家提供的社会救济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社会救济资金的划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的政策倾向,因此不能盲目地要求国家在这些地区救济资金规模的扩大,只能说在国家财政能力范围内,适当的提高对其社会救济的水平,使养老资源得以优化配置,提高农村居民养老的效用水平。 总之,我省农村养老保险运行现状极其不容乐观,构建一整套合理完备的养老体系是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当务之急。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各种基础条件的日趋成熟和多种配套设施的日趋完备,例如必要的资金准备、相应的基金运营、监管机构的建立和调整、各种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等。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应本着“努力提高收入,增强农村居民自身和家庭的养老能力,充分利用集体、国家等外部资源”的原则,以构建我省多方位、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 113 陕西省农村人口养老资源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1]董克用、王燕《养老保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纪宝成、杨瑞龙《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200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发展研究所《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 NO.4》中国社会文献出版社 [4]叶响裙《中国社会养老保障:困境与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5]刘京生《中国农村保险制度论纲》中国经济博士丛书 [6]陈学彬《金融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7]耿志民《养老保险基金与资本市场》 经济管理出版社 [8]马洪、李少光《养老金制度与资本市场》中国发展出版社 [9]李洁明、许晓茵《养老保险改革与资本市场发展》复旦大学出版社 [10]詹伟哉《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研究》 武汉大学出版社 [11]方越峦、黄富荣《我国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及对策》 [12]刘向红《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探析》 [13]《社会保障》人大复印资料 (责任编辑:魏婕)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4级经济学基地班) 114
/
本文档为【陕西省农村人口养老资源现状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