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学]昆虫各科特征

2017-10-14 32页 doc 360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808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学]昆虫各科特征[中学]昆虫各科特征 1 纹蓟马科 1 蝗科,Locustide, 一般大型。触角丝状较短 少数为剑状或棒体较粗壮,褐色或黑色。状。 触角9节,第3、4节前胸背板发达,马鞍型,盖住中胸。 常生有带状感觉器, 多数种类具有两对发达的翅,跗节3节。 翅较阔,前翅末端圆形,围有缘脉,有明显的 腹部第1节两侧有1对鼓膜听器,少数无翅无纵脉,翅面常有暗色斑纹。 听器,雄虫能以后足腿节摩擦前翅发音.产卵器钻头锯状产卵器从侧面看,其尖端向上弯曲。状。 本科种类不多,多为捕食性。如横纹蓟马。东亚飞蝗、黄脊竹蝗、青脊竹蝗。 2 蓟马...
[中学]昆虫各科特征
[中学]昆虫各科特征 1 纹蓟马科 1 蝗科,Locustide, 一般大型。触角丝状较短 少数为剑状或棒体较粗壮,褐色或黑色。状。 触角9节,第3、4节前胸背板发达,马鞍型,盖住中胸。 常生有带状感觉器, 多数种类具有两对发达的翅,跗节3节。 翅较阔,前翅末端圆形,围有缘脉,有明显的 腹部第1节两侧有1对鼓膜听器,少数无翅无纵脉,翅面常有暗色斑纹。 听器,雄虫能以后足腿节摩擦前翅发音.产卵器钻头锯状产卵器从侧面看,其尖端向上弯曲。状。 本科种类不多,多为捕食性。如横纹蓟马。东亚飞蝗、黄脊竹蝗、青脊竹蝗。 2 蓟马科 2 蝼蛄科,Gryllotlpide, 体略扁平。触角丝状细长。 前足为典型的开掘足,胫节阔,有4齿,跗节 触角6,9节,第3、4基部有2齿,后足腿节不甚发达。 节上有叉状或锥状感觉器, 末端1,2节形成端刺。前翅短,后翅长,伸出腹末如尾状。 有翅尾须长,无外露产卵器。 者翅狭长, 为重要的地下害虫,喜欢栖息在温暖潮湿、腐末端尖,翅殖质多的壤土或沙壤土内,生活史长,一般1,3脉少,无横年完成一代,以成虫或若虫在土壤深处越冬。脉。 如华北蝼蛄、非洲蝼蛄等 锯状产卵器从侧面看,其尖端向下弯3螽斯科,Tettigoniide, 曲。 触角丝状细长, 许多种类是农业上的大害虫。如烟蓟马,Thrips 跗节4节, ,。 tbci 翅通常发达,也有短翅或无翅种类, 产卵器刀或剑状,多产卵于植物的组织内, 多数种类为绿色,一般植食性,如露螽. 1 网蝽科,Tingide,又称军配虫。 4蟋蟀科,Gryllide, 体小而扁,体长多在5mm以下。 触角丝状细长, 跗节多为3节,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 触角4节,以第3节最长。喙4节。 无单眼。 产卵器针状或矛状。尾须长而不分节。 头顶、前胸背板及前翅呈网状花纹。前胸背板 多植食性或杂食性。如大蟋蟀、油葫芦等。 向后延长覆盖中胸小盾片,两侧扩展成侧背板。前跗节2或3节。 翅质地均一,不分成革质与膜质两部分。肉食性,多捕食蓟马、粉虱、蚧类、蚜虫等小 型昆虫及螨类。 足正常,跗节2节。 有些种类行孤雌生殖。以成虫在枯枝落叶下及 植食性,多在叶背面或幼嫩枝条群集食害,排其它隐蔽场所越冬。如小花蝽。 出锈渍状污物,并在被害植物组织产卵, 若虫暗黑色,体侧有刺突。重要的有梨5盲蝽科Miride 网蝽、方翅网蝽等。 2 蝽科,Penttomide,体小至大形。头小型或中型。触角4小,三角形,触角5节,偶有4节。喙4节。节,喙4节,无单眼。 有单眼。 前翅分为革片、爪前胸大,侧角有时呈刺状。小盾片发达, 片、楔片及膜片,在膜片基部有1或2个小翅室,三角形,超过前翅爪片的长度。前翅膜质区的纵脉, 其余翅脉均消失。同一种类常有长翅型、短翅型和多从一基横脉上分出。 无翅型。 跗节3节。大多数为植食性。如黄斑蝽、荔蝽、 如危害大田作物和果树的三点盲蝽及捕食小麻皮蝽等。 型昆虫及螨类的食蚜盲蝽。 3猎蝽科 1 蝉科,Cicdide, Redvuiide, , 中至大形。复眼,单眼3,呈 三角形排列于 头顶中央。 触角刚毛状,着生于复 眼之间前方。 体中形至大形, 胸部宽阔。雄虫腹部第头较小,头与前胸之 1节腹面有发音器,雌虫具间收缢成颈状。 听器。翅宽大,膜质,善飞。 触角4节,有单眼。喙3节,粗短而弯曲,不 前足腿节膨大,下缘具能平贴于身体腹面,端部尖锐。 刺,跗节3节。 前胸腹板两前足间具有一横皱的纵沟,前胸背 若虫地下生活,为害植物根部。发育历期较长,板则横凹分为两叶。前翅膜片基部有2,3个翅室, 一般需2年或更长时间完成1个世代。常见种类有端部伸出1纵脉。少数种类无翅。 蚱蝉。 美洲17年蝉。 不少种类前足为捕捉足。2 叶蝉科,Cicdellide, 体小形,一般细长。单眼 多数为捕食性,以各种昆虫及其它节肢动物为2个,位于头顶边缘或头顶与食。常见黄足猎蝽。 额之间。触角刚毛状,着生于 4 花蝽科,nthocoride, 两复眼之间或复眼前方。 体微小至小形。触角4节,喙3 或4节。通后足胫节有1,2列短常有单眼。 刺。 前翅有明显的缘片和楔片,膜质部分有不明显产卵器锯齿状。如大青叶蝉。 的纵脉1,3条。 室白粉虱。 3 蜡蝉科,Fulgoride, 6蚜总科,phidide, 中至大形。通常色彩 ,美丽。许多种类额与体小形,柔软。复眼1对,有翅型单眼3个,颊间形成隆堤,额常向前伸长似象鼻状。多数种类无翅型无单眼。喙3,4节,口针较长。有些种类能分泌蜡粉。触角3节,着生于复眼下方,基部两有额瘤。触角通常6节,第3,6节上有圆形或椭节膨大如球形,鞭节刚毛状。单眼2,3个或退化。圆形感觉孔。感觉孔的数目及其在各节上的分布, 是种的重要鉴别特征。 前翅有翅基片,端部翅脉多分叉、多横脉、呈具有翅型和无翅型个体。有翅者前翅大后翅网状,后翅臀区翅脉也呈网状。小。前翅仅1条粗大纵脉,中脉2或3支。腹部8 ,9节,多数种类在第6或第7节两侧前方有1对后足胫节有刺,跗节3节。 管状突起,称为腹管。腹末生有1个圆锥形或乳头 如斑衣蜡蝉。 状突起,称为尾片。腹管与尾片的有无、形状、发4 木虱科,Psyllide, 达程度等也是种的重要分类依 体小型,形似蝉。据。 触角丝状,9,10节,足较细长,跗节2节,少数 基部两节膨大,末端分种类仅有1节,爪2个。 二叉。单眼3个。喙 3 蚜虫生活史极其复杂,营孤节。 雌生殖和两性生殖,由于在不同 翅脉简单,前翅基的寄主植物上进行世代交替及受环境条件影响而部有一基脉,由R、M、Cu脉合成,无横脉。使生活史产生变异,形成多型现象。 常见的种类如苹果黄蚜、桃蚜、松大蚜、棉蚜若虫体扁,翅芽突出在身体的侧面,腹部第6 节,以后愈合,常分泌很多蜡质,盖在身体上。等。 蚧总科,Coccide, 常见种类有梨木虱 青桐木虱等。 蚧类的形态非常特化,雌雄异型。一般为小形 昆虫,体长0.5,7mm。大多数固定不动吸取植物 汁液,体表常被有介壳,或披上各种粉状、绵状等5粉虱科,leyrodide, 蜡质分泌物。 体小形。虫体及翅 雌成虫与雄成虫的外形差别大。面被有纤细白色蜡粉,翅 不透明。复眼肾形。单眼雌虫体无明显头、胸、腹三部的区分,无翅, 2个,触角丝状7节。大多数被各种蜡质分泌物所遮盖,属渐变态。 前翅至多3条翅脉,雄虫过渐变态,真正的幼虫期一般仅2龄。雄后翅仅1条翅脉。 成虫长形,只有1对薄的前翅,具分叉的脉纹,后 跗节2节,爪2个,爪间有中垫或短刺。翅特化为平衡棍,跗节1节。 成虫和若虫第9腹节背面凹入,形成皿状孔。雄成虫寿命短,交配后即死去。中间有第10节背板形成的小形盖片及管状肛下片。 有盾蚧科、绵蚧科、粉蚧科、坚蚧科等 过渐变态,末龄若虫体壁硬化,似蛹状。如温 介壳虫分布极广,尤以热带、亚热带种类丰富, 绝大多数为害虫,为害木本植物为主,许多种类是 果树及林木的重要害虫,如梨圆蚧、草履蚧、桑白 蚧、球坚蚧等。 盾蚧科,由蜕皮和分泌物形成真正的介壳,虫 体在介壳下。二龄开始逐渐形成介壳,雌成虫不能2 虎甲科(Cicindelide) 活动。红色或橘黄色,圆形或椭圆形等。雄虫具一与步甲科相似,但具有鲜艳的色斑和金属光对翅,翅脉简单。介壳长形。是蚧总科中最大的科。泽。头下口式,等于或宽于前胸。触角丝状,11如桑白蚧、松突圆蚧、梨圆蚧等。节,两上颚交叉。 绵蚧科,虫体较大,肥胖,无介壳,体节明显,后翅发达,善飞,白天活动,常静伏地面或低被有较薄的腊粉。活动型。如草履蚧。飞捕食小虫。幼虫穴居地洞,在洞口张开上颚等候 小虫,以便捕捉。 粉蚧科,体较绵蚧科小,较盾蚧科大,体节明 常见种类如中华虎甲. 显体上常有粉状或绵状蜡质分泌物。能活动。如康 3 叩头甲科(Elteride) 氏粉蚧等。 小至中型,多为灰、褐或棕色。触角11—12坚蚧科,虫体与介壳合一,介壳较坚硬,圆形 节,锯齿状,栉齿状或丝状。或半圆形,褐色或红色等,如东方盔蚧、桃球坚蚧 等。 前胸背板后缘角突出成锐刺,前胸与前翅相接 蜡蚧科,虫体有厚的蜡质介壳覆盖,介壳边缘处明显凹陷,前胸腹板具有向后延伸的刺状突,插常有突起。龟蜡蚧、角蜡蚧等。入中胸腹板的凹沟内。 幼虫通称金针虫,体细长,体壁光滑坚韧,生1 步甲科,Crbide, 活在土中,取食植物的根、块茎和地下种子,是重 小至大型,体黑色或褐色,具光泽,头前口 要的 地下害虫。林果上重要的种类如沟金针虫。式,比前胸狭,触角长丝状。两上颚不交叉。 4 吉丁甲科,Buprestide, 翅鞘上常有刻点或条纹,有的种类后翅常退 体形与叩头甲相化,不能飞翔,但行动敏捷,腹部可见腹板6节。 似,但前胸后侧角无刺, 成虫和幼虫常栖息于砖石、落叶下或土中,昼前胸与鞘翅相接处不凹伏夜出,多捕食鳞翅目、双翅目幼虫、蜗牛、蛞蝓陷,前胸腹板扁平状,等小形软体动物。 嵌入中胸腹板,不能活 如中华步甲、皱鞘步甲、黑广肩步甲等。动。 体常有鲜艳的金属 光泽,触角锯齿状。腹 部第1、2节腹板愈合。 幼虫俗称“串皮虫”, 体细长,前胸常扁平而膨大,无足,腹部9节,柔 软,在树木的形成层中串成曲折的隧道,取食危害, 是果树和林木的重要害虫,如苹果小吉丁虫。 叶甲科种类繁多,常见的种类如榆蓝叶甲、核5金龟甲科(Scrbeide) 桃扁叶甲等。 小至大型。体色黑、蓝、绿、黄色,触角鳃叶8瓢甲科(Coccinellide) 状,由3—7节组成,上唇多外露骨化。体小 至中型。卵各足2爪通常大小相等或各足上的1对爪不对 圆形,腹部称,大爪端部常分裂,尤以前、中足明显。 平坦,背面 幼虫称蛴螬,体呈C形弯曲,肛门裂多3裂状半球形,呈或横列状。 飘状,常具常见的如华北大黑鳃金龟、棕色鳃金龟、黑绒鲜艳色斑。 金龟、铜绿丽金龟、四纹丽金龟等。 头小,后部嵌于前胸。触角锤状。 6 天牛科(Cernmbycide) 幼虫行动活泼,纺锤形或丙型,腹部末端尖削,中至大型,体长形,触角长,多数种类长于身 体上生有带有刺毛的突起或分枝的毛状棘。体,短角形触角短于身体。有些种类雌虫触角多为 丝状而雄虫多为锯齿形,复眼肾形,围绕触角基部。 分肉食性和植食性两大类。肉食性种类约占 80%以上,成虫和幼虫主要捕食蚜虫、介壳虫、粉跗节为隐5节。 虱、螨类等害虫,是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如七星幼虫乳白色或黄白色,圆柱形而扁,前胸背板 瓢虫、黑缘红瓢虫、异色瓢虫等。植食性的种类,发达,扁平,胸足退化,但保留痕迹。 茄二十八星瓢虫 成虫产卵于树缝,或以强大的上颚咬破植物表9象甲科Curculionide, 皮,产卵于组织内,幼虫多钻蛀树干,深入到木质通称象鼻虫,小至大型。头部向前方伸出,长部,形成隧道,严重影响树势,甚至造成树株死亡。短不一。口器着生于头管端部。触角膝状,末3节 膨大成锤状。 如桑天牛、桃红颈天牛等。跗节隐5节。 幼虫体软,肥胖略弯曲,无足。 成虫和幼虫均为植食性,食叶、钻茎、蛀根或7叶甲科,Chrysomelide, 种子。如大灰象等。 小至中型,体圆或椭圆形,10小蠹虫科, 成虫多具艳丽的金属光泽,因体较小,长椭圆形或圆柱形,褐色或黑色,有 而又称金花虫。触角丝状,一鳞毛。头小,被盖于前胸下,触角典型的锤状,短 般11节,个别9节或10 节。小。 前胸背板发达,一般长于体长的三分之一,足跗节隐5节,某些种类后 胫节扁平,前足胫节外缘具成排小齿或有一端距。足特化为跳跃足。 跗节第一节短小。幼虫似象甲科。 腹部可见5节腹板。幼虫寡足式,腹足呈退化 小蠹虫常一雌一雄或一雄多雌共同生活,在树状。 皮下钻蛀隧道,称母坑道,雌虫沿隧道产卵,,幼成虫和幼虫均为植食性,许多种类对农、林、 虫孵化后向不同方向作隧道称为子坑道,隧道形状果、菜造成严重危害。 因种类而异。小蠹虫主要危害衰弱木,是林业的重前翅R脉分5支,在中室下与脉基部间有一小 要害虫之一。 横脉相连,后翅脉仅1条,肩部有1钩状小脉。 如松纵坑切梢小蠹,松横坑切梢小蠹等。 幼虫体光滑无毛,后胸隆起最高,前胸背中央 有1可翻缩的分泌腺,“Y”形或“V”形,红色或黄色,11,郭公虫科, 受惊时翻出体外。也称“翻缩腺”。 体小至中型,长形,体表具竖毛,体色黑红、 主要为害芸香科、樟科、伞形花科等植物。绿等,并具金属光泽,头大,三角形或长形,上唇 横短,下唇须长于下颚须,端节长,斧刃状,触角如柑桔凤蝶。 11节,多为棍棒状,少数为锯齿状或栉齿状,3 蛱蝶科 中形或大形,翅面有各种鲜艳的色斑。前胸背板多数长大于宽,鞘翅两侧平行,表面 毛长且密, 雌雄蝶前足都很退化,也称四足蝶。前、中足基节隆突,圆锥状,后足基节横行, 跗节5-5-5。腹部常可见5节,少数为6节。幼虫雄蝶跗节1节,雌蝶跗节4,5节。 头部白面扁平,腹面突出,触角3节,上唇及唇基 翅面鲜艳,前翅R脉分5支,脉1条。后脉脉明显,腹部10节,具尾突。 2条。 成虫、幼虫多为捕食性,部分类群为重要的仓 幼虫通常色深,头部常有突起或棘刺,体上常库害虫。 有成对的棘刺。 1 粉蝶科,Pieride, 幼虫主要为害植物的叶片。 多数为中等大 小的蝴蝶,白色或黄如大红蛱蝶。 色,有黑色缘斑,少数 种类有红色斑点。 4 天蛾科,Sphingide, 前翅三角形, 后翅卵圆形。前翅体大形,少数中形,行动 R脉分3支或4活泼,飞翔力很强。身体粗壮, 支,脉仅1条。后末端尖削,纺锤形。 翅脉2支,内缘凸 头大,复眼突出,触角羽出,栖息时包裹腹部。 毛状,端部弯曲成钩状,喙发幼虫体表有很多小突起和次生刚毛,幼虫 达,有时长过身体。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豆科和蔷薇科等植物。如 菜粉蝶。 前翅大而狭长,顶角尖而外缘倾斜。R分4,52 凤蝶科,Ppilionide, 支,有共柄。后翅较小,Sc+R1与中室平行,在中 室中部有1小横脉与中室相连。多为大形、色彩鲜艳。翅三 角形,后翅外缘呈波状,或有一燕 幼虫身体粗壮,表面光滑,腹部第8节背面有尾状突起。底色黄色或绿色而有 1尾状突,静止时常将体前部瘵起,头部缩起向下,黑色斑纹,或黑色而有蓝、绿、 长时间不活动。如豆天蛾。 红的色斑。 5 大蚕蛾科 毒蛾科 大形或特大形蛾类。体中形而粗壮, 胸、腹部及前足多喙不发达,触角羽状。 毛。 翅面上多具透明的眼 斑或色斑。前翅仅3,4条口器与下唇须R脉,脉只1条。后翅均退化。触角羽状。Sc+R1与Rs不相连,脉2无单眼。很多种类雌 条,无翅缰。 虫腹末有成簇的鳞 毛。幼虫体肥大,多枝刺。 有益的种类如蓖麻蚕,有害的种类如乌桕大蚕 前翅R2,R5共柄,常有一副室,M2与M3蛾。 接近。后翅Sc+R1在中室1/3处与中室相接触。枯叶蛾科 体中形或大形,粗壮多幼虫被毒毛,毛长短不齐,生于第1,8节的毛,静止时形似枯叶。毛瘤上。腹部第6、7节或第7、8节背面中央各具 1翻缩腺。多为害果树和林木。如舞毒蛾。 单眼和喙管均退化,触 角羽状。夜蛾科 体中形至大形,粗壮R5与M1共柄,M2基 多毛,体灰暗色。部与M3接近,或缺M2。后 翅无翅缰,肩区扩大,有1,2条肩脉。触角丝状,少数种类 的雄性触角羽状,背面常幼虫体粗壮,多毛,前胸在足的上方有1或2 有竖起的鳞片丛。对突起。如松毛虫类. 舟蛾科 前翅颜色灰暗,多具体中至大型。色斑,中室后缘有脉4支中室上角外常有R脉形成 的副室,中室上角外常有R脉形成的副室。后翅多前翅外缘常有斑纹。前翅多具 为白色或灰色,Sc+R1与Rs在中室基部有一小段副室,M2不与M3接近,中室后 接触又分开,造成一小基室。 后翅多为白色或灰缘翅脉为3支。后翅Sc+R1与中 色。 室平行靠近,但不接触。有时在中 幼虫体粗壮,光滑,色较深。室近1/4或1/2处相连。 成虫均在夜间活动,趋光性强,多数种类对糖、有些种类前翅内缘有显著的毛丛,后足腿节也 醋、酒混合物表现强的趋性。有很多长毛。 幼虫体生较多的次生刚毛,但不具毛瘤,静止少数种类喙端锋利,能刺破成熟的果实吸食果 时头尾两端上翘,似舟形。幼虫食叶。汁。 幼虫危害方式多样。有的危害作物的根茎和幼卵表面的刻纹呈多角网纹,无纵脊,多聚产成 苗,如地老虎类,有的蛀果或蛀茎如棉铃虫等。堆。常见种类如舟形毛虫。 10灯蛾科 前翅5条径脉基部合成1柄,翅的顶角尖出,与夜蛾科相似,但体 外缘呈波状弯曲。 色鲜艳,通常为红色或黄 幼虫第8节有1尾角,胸部显著隆起。色或白色,且多具条纹或 斑点。有益种类如家蚕。有害种类如野蚕。 成虫触角丝状或羽 状。 前翅M2M3与Cu接近,后翅Sc+R1与Rs自 基部合并,至中室中部或以外才复分开。 成虫具趋光性,多在夜间活动。13刺蛾科 成虫中等大小,体幼虫体具毛瘤,生有浓密长毛丛,毛的长短不短而粗壮,多毛,黄色、 一致,中胸在气门水平上具2,3个毛瘤。褐色或绿色,有红色或 暗色的简单斑纹。卵圆形,表面有网状花纹。蛹有丝质茧,茧上 混有幼虫体毛。如美国白蛾、红腹灯蛾。喙退化。雌虫触角 丝状,雄虫羽状。 11尺蛾科 前翅R3、R4、R5共柄,或在中室外愈合,脉 体小至中形,身体较细2支,2基部有分叉。后翅Sc+R1与Rs在中室基 弱。 部愈合,中室常保留有M主干的痕迹,脉3支。 翅宽大,质薄,鳞片细 密,停息时翅平展体侧。有幼虫蛞蝓形,具有枝刺及毒毛。头小,缩入前 的雌虫无翅或翅退化。前翅胸,胸足很小,腹足退化呈吸盘状。化蛹时作坚硬 M3出自中室后角,后翅的茧,形如雀卵。 Sc+R1与Rs在基部弯曲常见的有黄刺蛾。 或与中室有一段合并,脉只 1条。 15蓑蛾科 幼虫腹足2对,爬行时背弓,故称为“尺蠖”,也称 静止时腹足固定于枝条,身体前部伸直,拟态成枝袋蛾科。 条状。 雌雄异如桑尺蠖。 型。 12蚕蛾科 雄虫 有翅及复 眼,触角羽状,喙退化。体中形而粗 壮,喙退化,触角翅面鳞毛稀疏。前后翅中室内保留M脉主干, 羽状,翅阔。前翅脉基部3条,至端部合并为1条。后翅与中室 分离。雌虫无翅,幼虫形,终生生活在所缀的巢中。 幼虫能吐丝,缀枝叶为袋状的巢,背负行19透翅蛾科,走,为害树木、果树等。 (Sesiide): 常见如蒲瑞大袋蛾。 小至中型。翅狭 长,大部分透明,外 16形似蜂类。触角似棍 卷蛾科棒状。顶端有一刺或 ,Tortrici毛丛。 de,后翅较宽, Sc+R1藏于前缘褶内。后足胫节 第1对距在中间或近端部。 中小型, 白天活动。幼虫多白色,唇基较长。趾钩为单多为褐、黄、 序二横带。钻蛀枝条和树干为害。棕、灰等色。 翅呈长方形,肩区发达,前缘弯曲。停息时,前如白杨透翅蛾、葡萄透翅蛾等。两前翅平叠在背上,成吊钟状。前翅Cu2脉出自中 室下缘近中部。后翅Sc+R1与Rs分离。20举肢蛾科,Heliodinide, 幼虫体较光滑,刚毛常无毛片。主要卷叶为害体小形。 果实。 后足胫节多刺毛,各节常见的有松梢小卷蛾、苹褐卷蛾等。 跗节端节也有刺。停息时后 足常竖立在身体的两侧,高 出翅背。翅狭而尖。常在叶面作旋转运动。 18螟蛾科 幼虫多植食性,常蛀入果、叶或种子内为害。,Pyrlide, 如核桃举肢蛾。 为鳞翅目中的 21潜蛾科Lyonetiide 一个大科,全世界 微小蛾子,外形似记载 约1万种,我 细蛾科。国已知1,000种。 成虫小形至中形,身体细长,下唇须伸出很长,头有粗鳞毛。触角如同鸟喙。 第一节阔大,形成眼盖, 前翅呈长三角形,后翅Sc+R1有一段在中室静止时覆盖于复眼上半外与Rs愈合或接近,M1与M2基部远离,各出部。自中室上角和下角。 后足胫节背面有长刚毛。前翅披针形,尖端常幼虫体细长,毛片明显,刚毛常着生在毛片上, 延长,向上或向下弯曲。后翅线状,有长缘毛,无前胸气门前瘤有2根毛。 重要种类如桃蛀螟、玉米螟、刺槐荚螟、松梢中室。 幼虫体扁,胸足3对,腹足完整,与细蛾科幼螟等。 虫腹部第六节无腹足不同,或退化,如有腹足,趾 钩单序。幼虫多潜入叶组织危害。如杨银潜叶蛾。 22木蠹蛾科 Cosside, 体中形,触角羽状,下颚须及喙管均缺,下唇 须短小。 3茎蜂科 体一般具浅灰色斑纹。翅多灰褐色,具黑斑蚊。体细长。体色常为黑色而前、后翅中室保留有M脉基部,前翅有副室及Cu2,有黄带及其它斑纹。后翅RS与Ml接近,或在中室顶角外侧出自同一 主干。 头大,复眼显著,触角丝 幼虫略扁,头及前胸盾硬化,上颚强大,傍额状。 片伸达头顶,趾钩双序或三序,环式。多蛀食树木。前胸背板后缘平直。前翅 翅痣狭长。前足胫节只有1端距。 如常见的柳木蠹蛾、芳香木蠹蛾,是果树和行 道树的重要害虫。 腹部稍侧扁,末端膨大,产卵器短,能收缩。 卵圆形,产于植物组织中。 幼虫淡色,表皮多皱,足退化,腹部末端有尾 状突起,蛀食作物茎干。 蛹被有透明的薄茧,留在幼虫所蛀的隧道内。 1,叶蜂科 Tenthredinide 如梨茎蜂。 成虫身体较粗4.树蜂科, 短,触角丝状,多9体长超过14毫米。体狭长,圆筒形,暗色或 节。金属色,雄虫末端有一肥胖的刺,雌蜂有一粗长的 产卵管。 前胸背板后缘 触角丝状, 17,30节,第1节长而弯曲,至深深凹入。前翅有粗 少与第3节等长。 短的翅痣,翅室多, 翅狭长。翅基片很小,前翅尖端翅膜有皱纹。 前足胫节有2端距。产卵器扁,锯状。 腹部圆筒形,末节有一角状突起,角突,。 幼虫腹足6,8对,体光滑,多皱纹,食叶为 幼虫白色,胸足仅余痕迹。在木质部营钻蛀生害。在地面或地下化蛹。 活,啮食,常引起真菌寄生,降低木材工艺价值。如蔷薇叶蜂等。 危害严重时常使树木枯死。 2 扁叶蜂科, 体较大,产卵管短,前 翅Sc脉游离,幼虫无腹足 或很退化。 如松阿扁叶蜂。 5.姬蜂科, 体小至大形。多长其中在害虫防治中最有名的,也是应用最广泛 于7mm。触角长丝状, 的是赤眼蜂科。 多节。口器发达,单眼8,小蜂科, 3个。体粗壮,小至微小型, 多黑色或褐色。 前胸背板两侧向 后延伸。前翅有小室,该小室下方连有1条横脉,触角11,13节,末端多称为第2回脉。具小室和第2回脉是姬蜂科的重要膨大,翅脉简单,从翅特征。并胸 腹节常有刻纹。 基部前沿向外伸出一腹部细长,圆筒形或侧扁。产卵器长短不等,条。后足腿节常膨大。 卵多产于寄主体内。主要寄主为鳞翅目、膜翅目、 寄生各种昆虫的鞘翅目和双翅目的幼虫及蛹。 幼虫和蛹。如广大腿小 幼虫营寄生生活,是一类重要的害虫天敌。蜂。 蛹多有茧。常见的如广黑瘤点姬蜂。 6.茧蜂科,Brconide, 体小到中形,多2,7mm。 基本特征与姬蜂科相似,主要区 9,姬小蜂科, 别是茧蜂前翅多无小室或不明 体长2mm左右。有或无金属光泽。角7—9节。显,无第2回脉。 前足胫节的距细而直,足跗节仅有4节,因而腹部圆筒形或卵圆形,前胸 又称为寡节小蜂。 腹节大形,第2、3节背板愈合,不能自由活动。 多数寄生于双翅目、鳞翅目幼虫。其中的啮小少数种类产卵器较长。 蜂属较为常见。 卵多产于寄主体内,幼虫内寄生,有多胚生殖 如白蛾周氏啮小蜂、天牛卵长尾啮小蜂等。现象。 幼虫老熟后常钻出寄主体外结黄色或白色小10,赤眼蜂科,茧化蛹。如天蛾绒茧蜂。 7小蜂总科Chleidoide 纹翅小蜂科。体微小,黑褐体微小至小型,一般体长为0.2至0.5mm。色、淡褐色或黄色, 触角多呈膝状。足转节2节。翅脉极少,外观复眼红色。触角短,膝状,上仅1条或2条。 鞭节不超过7节。跗节3节。 产卵器均发自腹端之前。 前翅宽,翅面上的微毛长呈放射状排列,后翅 本总科包括许多科,如金小蜂科、赤眼蜂科、狭,刀状。 跳小蜂科、蚜小蜂科、姬小蜂科、小蜂科等,多数寄生于昆虫卵内,为卵寄生蜂。 寄生在其他昆虫的各种虫态中,少数为植食性,在 全世界已知530种,我国记载140多种,国内植物上形成虫瘿或食害种子。 人工饲养、释放、利用较广的有松毛虫赤眼蜂、玉 米螟赤眼蜂、稻螟赤眼蜂等。 个。 触角念珠状,10,36节,每节有环生放射状11,肿腿蜂科, 细毛。 体长2,3mm,黑色,较光滑,触角11,13 节。 翅脉极少,纵脉仅3,5条,无明显的横脉。 雌雄个体均有无翅和有翅型。有翅者前翅基部足细长,基节短,胫节无距,具中垫和爪垫。有2个约等长的翅室,无翅痣。足腿节膨大,腹部 具柄,可见6,7个背板。 腹部8节,伪产卵器极长或短,能伸缩。 寄生于鞘翅目、鳞翅目等幼虫的虫体,外寄生。 幼虫体纺锤形,白、黄、橘红或红色。头很退 应用较广的有管氏肿腿蜂、硬皮肿腿蜂,防治化。中胸腹板上通常有一突出的剑骨片,为弹跳器天牛幼虫效果明显。 官,是鉴别种类的特征之一。 12,瘿蜂科CyniPide, 成虫早晚活动,产卵于未开花的颖壳内或花蕾体微小至小型,体长l一6mm。体粗短或细长, 及叶片上。 光滑或有毛。蓝色、褐色或黄色,有光泽。 幼虫腐食性或植食性。腐食性幼虫主要生活于 触角11—16节,非膝状。树皮下、腐败植物和真菌中,有的专食小麦叶锈孢 子,植食性幼虫为害植物的花、果实等,很多造成 前胸背板与中胸背板愈合,侧方延伸至肩板。虫瘿 前翅无翅痣,翅脉较少,足转节1节。腹部卵形, 或称盗虻科。2 食虫虻科,slide, 侧扁,第二背板大,至少为腹部的1/2。 小至大形,多毛。头宽,有细颈,能活动。 多寄生壳斗科植物。造成虫瘿。 头顶在两复眼间下凹,复眼发达,单眼3个。 如板栗瘿蜂,栗瘤蜂,。 触角3节,末节具端刺。口器细长而坚硬,适于刺 吸。 翅大而长,R5脉伸到顶角之前,有4,5个闭 室,基室很长。足细长多刺,爪垫大,爪间突刚毛 状。 腹部8节,细长,雄虫有明显的下生殖板,雌 虫有尖的伪产卵器。 幼虫圆筒形,分节明显,各胸节有1对侧腹毛。 成、幼虫均肉食性,捕食小型昆虫等。如中华 食虫虻 3 食蚜蝇科,Syrphide, 体中型,常 1 瘿蚊科,Cecidomyiide, 有黄、黑相间的 横纹,形似蜜 成虫体微小,外蜂。 形似蚊。复眼发达, 通常左右愈合成1头部大,复 眼发达,有单眼。 多寄生于鳞翅目幼虫和蛹 翅外缘有与边缘平行的横脉,使R脉和M脉6 实蝇科Trypetide, 的缘室成为闭室,在R脉与M脉之间常有1条伪 脉,为本科的重要特征。 腹部可见4,5节。 幼虫有的陆生,有的水生。多数种类成虫以花 粉、花蜜等为食。 如黑带食蚜蝇,Syrphus bltetus De Geer,。 小至中型,常为黄、褐、橙色。 触角芒无毛。翅多有褐色斑纹, Sc脉端呈直角状弯向前缘,臀角末端形成一个4 潜蝇科 锐角。 微小至小形,多数为黄、绿或淡黑色,泼。 幼虫植食性多生活于果实、种子、芽、茎内。 触角芒光裸或具细毛。单眼三角区较小。如梨实蝇、柑桔实蝇等。 翅宽,C脉仅有1个折断处,Sc脉退化或与R 脉合并,R脉3分支直达翅缘,M脉间有2个闭室, 其后有1个小臀室。 腹部扁平,雌虫第7节长且骨化,不能伸缩。 幼虫蛆型,潜叶为害,残留上下表皮,造成各 1.草蛉科,种形状的隧道。 5,寄蝇科,Tchinide, 体小至中形,体粗壮而多毛,多为暗灰色,并 带褐色斑纹。 头 部大,且多数种类 能活动。绿色,具金属或 雄虫复铜色复眼。 眼为接触角长丝状。翅的前缘区有30条以下的横脉, 眼。触角不分叉。 芒光裸或少数具微毛。 胸部具发达的后盾片,露在小盾片外成一圆形 突起,从侧面看特别明显,下侧片和翅侧片各有1 列长鬃,为本科的显著特点。M1+2脉急剧向前凹 入。 腹部除细毛外,具成列的缘鬃、背鬃和端鬃。 雌虫产卵于寄主体上、体内或生活场所,幼虫 幼虫体长形,两头尖削,胸部与腹部两侧有毛 瘤,捕食蚜虫,称为蚜狮。 世界已知12000多种,我国常见的有大草蛉、 中华草蛉、丽草蛉等。 叶螨总科,叶螨属于蛛形纲、蜱螨亚纲(rchnid)、真螨目(criformes)、前气门亚目。 叶螨总科下分叶螨科、细须螨科、杜克螨科三个科。 目前叶螨总科全世界已记载种类超过 1,000种以上,我国约有200种左右。如山楂叶 螨、二斑叶螨、苹果全爪螨、柑橘全爪螨等。 螨类俗称红蜘蛛,火龙。体形微小,一般 在1mm以下。 无明显的头、胸、腹之分,无翅和触角等。 圆形或卵圆形。体色有红、褐、绿、黄、黄绿 等各种颜色,可随植物种类不同而异。 体躯分节不明显,通常分为前半体和后半 体两部分,前半体包括颚体和前足体,后半体包括后足体和末体。 幼螨足3对,成螨足4对。 叶螨的个体发育包括卵、幼螨、第一若螨、第二若螨、成螨5个时期。 叶螨的食性有单食、多食和寡食性之分,对寄主植物和栖息场所也有一定的选择性 叶螨的繁殖方式主要为两性生殖,也能进行孤雌生殖。叶螨的卵呈圆形椭圆形或扁圆形
/
本文档为【[中学]昆虫各科特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