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大肠黑变病临床分析

2017-11-20 4页 doc 16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995397

暂无简介

举报
大肠黑变病临床分析大肠黑变病临床分析 植床和实骆医学毒志2007年2片第6卷摹2期?ll3- 大肠黑变病临床分析 梁爽(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辽宁沈阳l10031) 大肠黑变病(melanosiseoli,MC)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是以 大肠黏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的良性病变.随肠镜的普 及及应用,近年来MC的检出率有明显上升.我科自2002年3 月至2005年3月肠镜检查的976例病例中,发现并诊断为大肠 黑变病23例.现对23例病例进行临床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大肠黑变病23例,均来自...
大肠黑变病临床分析
大肠黑变病临床 植床和实骆医学毒志2007年2片第6卷摹2期?ll3- 大肠黑变病临床分析 梁爽(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辽宁沈阳l10031) 大肠黑变病(melanosiseoli,MC)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是以 大肠黏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的良性病变.随肠镜的普 及及应用,近年来MC的检出率有明显上升.我科自2002年3 月至2005年3月肠镜检查的976例病例中,发现并诊断为大肠 黑变病23例.现对23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大肠黑变病23例,均来自我院内镜中心常 规检查的门诊和住院患者,男性14例,女性9例,男女之比1.55 :1.年龄37,81岁,其中60岁以上18例,占78.2%.主要临 床症状有下腹痛,便秘,黏液便或黏液血便等,便秘史最长30年, 最短6个月.23例中有20例有I21服中,西药导泻药物史. 1.2诊断方法使用Olympus电子肠镜(型号GIF一140)采用 非x线下逆行插入法进行全大肠检查,发现病灶均取活检,标本 经10%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再行常规HE染色,做病理 组织学诊断. 1.3内镜下表现23例患者镜下均以肠黏膜色泽改变为主,肠 黏膜呈棕色,褐色或黑褐色,其间可见灰白色网状,条状纹,似豹 皮样弥漫性分布于大肠黏膜上,部分色素呈颗粒状,血管纹理模 糊甚至消失,内镜下视野暗淡.23例患者中合并有腺瘤样息肉1 例;合并结肠癌1例. 1.4病理结果常规下活检HE染色,黏膜见慢性炎性改变,黏 膜及黏膜下层轻度水肿,黏膜固有层有较多含有色素颗粒的单核 吞噬细胞,胞浆内充满色素颗粒,细胞核不易看到,结肠上皮细胞 层正常. 2结果 23例大肠黑变病患者每半年定期结肠镜检查,随访0.5,3. 0年,18例患者于停药半年至2年内黏膜色素沉着逐渐减轻甚至 完全消失,5例患者黏膜色素沉着稍减轻. 3讨论 大肠黑变病以老年人多见,本组6O岁以上病例占78.2%, 且老年男性多于女性.而在中青年组则女性显着多于男性,本组 有3例4o岁以下女性患者曾服用过排毒养颜胶囊,故考虑中青 年女性多发可能与长期服用美容保健品有关. 大肠黑变病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现认为其发病的首要 因素是肠道功能的紊乱,主要是长期低纤维饮食,排便意识不强, 排便反射逐渐减弱等导致的慢性便秘,粪便在肠道内存积时间 长,肠道吸收细菌合成的色素颗粒.次要因素是主动或被动I21服 蒽醌类泻剂,这类药物含树脂性物质,在大肠内合成色素颗粒,沉 积于黏膜固有层,被单核细胞吞噬形成黑变.但也有部分从未服 过蒽醌类泻剂的患者也发生了大肠黑变…,可能是结肠内粪渣 中有害物质刺激,结肠癌术后用化疗药物等有关,因此大肠黑变 病发生的确切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大肠黑变病与大肠肿瘤有密切关系,资料表明大肠黑变病中 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的检出率均显着高于同期受检的非大肠黑变 病病例的检出率,可能与泻剂及致黑变物质损害肠黏膜,上皮细 胞凋亡导致大肠黑变病,成为癌变危险因素有关.从患者利益考 虑,对已经确定为大肠黑变病的患者进行定期肠镜检查是非常必 要的,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大肠腺瘤和大肠癌. 多数文献报道目前无确切证据表明大肠黑变病对人体造成 直接损害J,本组临床随访结果提示大肠黑变病是一种良性病 变,消除致病因素可逆转.其防治方法包括:避免滥用泻药,培养 定时排便的习惯,增加水的摄入,多吃纤维类食物,适当运动,按 摩腹部以辅助治疗,尽量使用促动力药或微生物菌制剂,对直肠 结构异常的患者必要时可行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BadiMiD,MarcheggianoA,PalloneF,eta1.Melanosisoftherectumin patientswithchroniceonstipantion[J].DiseolonRectum,1985,8(4): 24l一245. [2]童卫军,刘宝华,张胜卒,等.大肠黑变病44例回顾分析[J].中华消 化内镜杂志,2003,20(6):410. [3]郑松柏,项平,徐富星,等.大肠黑变病流行病学,临床及内镜特征 [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5,22(2):115—117. (收稿日期:2007—01—16)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 [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412. [3]陈玉国,徐蜂,张运.动脉粥样硬化蚀损斑块合并血栓形成研究进展 [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3):285-286. [4]胡大一.肝素及低分子量肝素在冠心病抗凝中的应用[J].临床荟 萃,2004,19(7):403—404. [5]张慧敏,孙丽颖,张密林.急性冠脉综合症与内皮功能障[J].临床 荟萃,2006,21(3):210—211. [6]乔曼丽,吴升平,王文志.血脂与卒中[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06,4(7):515—518. [7]赵卓,吴学思,韩智红,等.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住院早期应用不同 剂量普伐他汀的临床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1):54 — 56. (收稿日期:2006—12—15)
/
本文档为【大肠黑变病临床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