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刘姓的祖源

2010-08-31 39页 doc 215KB 74阅读

用户头像

is_961001

暂无简介

举报
刘姓的祖源刘姓的祖源   1、劉姓的根   从字形结构看,“劉”字是个形声字,它“从金、从刀,卯声”。从文字学的角度看, 构成“劉”字的这3个偏旁部件中,“卯”是刘字的声符,代表刘字的语音;“金”和 “刀”才是劉字的义符,代表劉字的字义。根据语源学的规律,我们推出,劉字的本义与刀 和金属有关。 “劉”字的最原始、最根本的含义,是指称一种战斧。在现在最古老的汉语 传世文献《尚书》中,就有关于劉这种兵器的记载。《尚书》的《顾命》篇有“一人冕执 劉,立于东堂”一句。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选用劉这种斧钺的名称来当做自己血缘的...
刘姓的祖源
刘姓的祖源   1、劉姓的根   从字形结构看,“劉”字是个形声字,它“从金、从刀,卯声”。从文字学的角度看, 构成“劉”字的这3个偏旁部件中,“卯”是刘字的声符,代表刘字的语音;“金”和 “刀”才是劉字的义符,代表劉字的字义。根据语源学的规律,我们推出,劉字的本义与刀 和金属有关。 “劉”字的最原始、最根本的含义,是指称一种战斧。在现在最古老的汉语 传世文献《尚书》中,就有关于劉这种兵器的记载。《尚书》的《顾命》篇有“一人冕执 劉,立于东堂”一句。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选用劉这种斧钺的名称来当做自己血缘的徽记(姓氏)呢?原来, 斧钺曾经具有极其伟大的作用和意义。文化人类学的理论认为:人类告别猿群、由动物进化 为人的重要标志是:人能制造工具。 斧钺,便正是人类所创造的最原始、最古老的工具之 一。劉,又正是原始的斧钺中的一种 (或者说,在某一支原始氏族中,他们把斧钺称为 刘)。   当然,最原始的劉(或者说最原始的斧头)并非金属制品,而是用石头制成的;它们最初 也许极为粗糙简陋,并不如今天人们所看到的斧头那么锋利。这从考古发现的大量原始人类 使用过的石斧就可以看出。但在人类社会的童年时代,人类正是靠着劉这种粗糙原始的石 器,来披荆斩棘、砍伐森木、开垦荒地,种植作物;人们也是靠着这种石器才得已抵御猛兽 的袭击和击杀野兽猎物。 到了稍后一个时期,劉又成为原始人类早期战争中的重要武器。 这时,斧头因用于战争又被称做战斧,劉就是战斧的一种。特别是在人类发明弓箭和长矛之 前,刘更是人类兵器中最具有杀伤力的武器。 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常见最基本的工具, 也是人类用以创造文明的工具。   中国人在追溯人类历史的起源时,常常是这样来描述的:“自从盘古开天地……”。盘 古当年用以开天辟地、创造宇宙世界的,正是一柄神奇的巨斧,也就是劉。 你瞧,那原始 的巨斧----劉,是多么的神圣而伟大有力啊!   原始漢语部落从中亚向昆仑山播迁,后在甘肃与藏缅分家,东向占领汾渭流域,最后占 领华北平原西部,使当地土著(蒙古群)臣服。这些漢族先民中的一支氏族定居刘邑(今河北 唐县),在征服自然和社会阅历中,充分认识和感悟到劉这种工具的神圣作用和赫赫威力, 于是便用劉来作为氏族的图腾,开始对它顶礼膜拜起来。久而久之,劉便成为该氏族区别于 其他氏族的血缘徽记,并逐渐得到了其他氏族的认同。      2、帝尧苗裔----刘姓的主源   神农氏(首都淮阳)末期,今河南新郑出现一个强大汉语部族少典氏(有熊氏),后来该部 族由于黄河洪水西迁到今甘肃天水。 同时,在今洛阳至华山一带则居住着原始汉语部落有 蟜氏。 今岐山南部的渭水支流姜水居住着原始汉语部落有牛氏。 有牛氏与有蟜氏婚姻繁衍 成炎帝部落。 有熊氏娶有蟜氏,生黄帝于姬水(天水)。   黄帝长大后与他的前辈伏羲一样,受肥沃的中原吸引,离开故地,向东发展,到达今黄 陵县。后沿洛水南下,在今大荔县朝邑一带渡过黄河,又沿着中条山和太行山西麓向北,最 后沿着桑干河走出山岭,在今河北北部涿鹿、怀来境内的平原上定居。 炎帝八世孙榆罔氏 率共工、四岳沿渭水向东迁徙,沿着黄河南岸到达今山东境内,又从山东渡河北迁,与黄帝 部落相遇。两个亲缘部落为争夺霸主,在汾河下游的阪泉地区发生激战。炎帝被打败,归服 了黄帝,以两个部落为基础,华北平原西部、汾河平原南部、渭河平原东部的诸多远古汉语 部落逐渐融合成华夏族。   这时原居山东的东夷首领蚩尤西进,原居淮南的三苗(苗瑶先祖)首领夸父也北进中原。 东夷与三苗结成联盟,蚩尤任盟主,共同对付华夏族。公元前2700年,华夏族领袖黄帝在河 北省涿鹿县大败蚩尤夸父联军并杀之,蚩尤部下抢得蚩尤尸体,秘密归葬濮阳西水坡,称 “帝丘”。 联军残众向冀州撤退,黄帝穷追不舍,东夷、三苗(九黎氏)仓皇渡黄河南逃。 三苗南退长江中游,东夷东退泰山,华夏族占领河南大部,定都新郑。经过与东夷文化之交 流,黄帝的史官仓颉创制了适合汉语特点的文字---汉字。后世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黄帝有25个儿子,建立12个姓氏。其中,黄帝正妻嫘祖生两子:长子玄嚣(青阳),被分封,居住在江水;次子昌意,也被分封,居住在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儿,名叫昌仆, 生下高阳。黄帝死后,由孙子高阳继位,即颛顼帝。   颛顼出身于黄帝集团而抚育成长于东夷,是东西两大集团交融的象征。颛顼的后裔舜在 东夷亲戚家长大,成了有虞氏首领;颛顼的儿子娶四岳为妻,生下祝融氏,被封在河南新 郑;颛顼的外孙皋陶住泰山一带,皋陶与儿子伯益都先后成为东夷族的领导者。颛顼都帝 丘,死后亦葬于帝丘。   颛顼死后,侄子高辛(玄嚣的孙子)继位,即帝喾(帝俊)。帝喾的四个老婆生了四个儿 子:娵訾氏女常仪生挚,陈锋氏女庆都生尧,有邰氏女姜嫄生弃,有娀氏女简狄生契。挚被 派往曲阜,与夷族杂居,接受了太昊族(该族分两支,原支在淮阳发展为华夏族,东迁一支在 曲阜发展为东夷)的文化,因此称为少昊。契被派往滦河以东驻守边疆统治当地的东夷部 落—有娀氏部落。弃被派往陕西武功县驻守边疆统治当地的炎帝部落—有邰氏部落。   颛顼时代,太行山一位女子不小心被石头绊倒,一滴鲜血洒在那块石头上,一会儿,整 座山岭全变成了红色。后来人们将这座山岭叫丹岭(顺平县城西10公里伊祁山),文人都将它写成丹陵。那滴鲜血,竟孕育成一个婴儿。婴儿第一声啼哭,正巧来采药的陈锋氏(原居宝鸡,后来主要一支迁移到河南淮阳,次要一支迁移到河北保定)女听到,陈锋氏抱回家中抚 养,取名庆都。庆都十三岁时养母陈氏病故,就一人在丹陵山上的小茅屋生活。山下伊祁长 孺夫妇可怜她收为义女。帝喾母也姓陈锋氏,命帝喾纳庆都为第三妃,封伊祁长襦为伊祁 侯。庆都怀孕后,回娘家于甲申年生下尧。 尧从母姓,姓祁(伊祁)。尧年轻时,尧就以擅 长制作陶器在远近部落中著名。尧身材高大,面色如蜡,长着彩色的八字眉毛,眼睛中有3 个瞳孔,头发特别长。   帝喾看到自己的儿子有出息,便把尧封为唐侯(唐是大的意思),从此尧又被称为“陶唐 氏”。唐侯的封地在刘邑,于是尧成为管理强大的刘氏族的首领,而刘氏族以前的首领一方 面佩服尧的才干、甘愿让贤,一方面迫于天子帝喾的威严也不得不让贤。尧20岁时,接替帝喾当上了中原部落联盟的大首领。尧有10子,其中第九子源明(监明),号丹朱,继承了陶唐氏族首领职位,继续住在刘邑。   尧当上天子后,为便于统治天下,也为了首都免受洪水威胁,将首都从帝丘迁到平阳 (今山西临汾),所以平阳留下了很多尧的遗址。尧的封地刘邑的人仍然大部分居住在原地, 没有跟随尧到首都去当官。   尧命令臣子羲氏、和氏制定历法,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另外命令羲仲,住在郁 夷,恭敬的迎接日出,并详细安排春季的耕作。又命令羲叔,住在南交,详细安排夏季的农 活儿。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土,恭敬的送太阳落下,有步骤的安排秋天的收获。又命令和 叔,住在北方幽都,认真安排好冬季的收藏。   后来,尧老了,认为儿子丹朱的德行,做刘邑陶唐氏族首领还可以,但做天子就不够 了。出身炎帝四岳的大臣向他推荐了鲧。 榆罔氏之后,炎帝部落演化为共工、四岳、氏羌 三大支。共工为九州姜戎的共主,发展于今豫东北及冀南地,曾与颛顼争帝。共工女嫁与颛 顼儿子骆明(黄帝系),生鲧(姓姒),鲧被封汶山石纽(今四川省北川县),娶有莘氏之女修己 为妻,生下禹。鲧后来东迁,返回中原,被尧封于崇(嵩山)。后鲧因治水失败丧失了继承天 子的资格。   后来四岳又推荐了虞舜。虞舜是个盲人的儿子。虽然他的父亲愚昧,母亲顽固,弟弟傲 慢,但舜却能与他们和睦相处,尽孝悌之道,把家治理得很好,这说明虞舜具有非凡的品 行。为了考察虞舜的德行,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他,以从两个女儿身上观察他的 德行。舜让她们降下尊贵之心住到妫河边的家中去,遵守为妇之道。尧认为这样做很好,就 让舜试着担任司徒之职,谨慎的理顺五伦之德,人民也都遵从不违。尧又让虞舜参与百官的 事,亦有条不紊。又让他在明堂四门接待宾客,四门处处和睦,从远方来的宾客都恭恭敬 敬。尧又派舜进入山野丛林大川草泽,遇上暴风雷雨,舜也没有迷路误事。 正月初一,舜 在文祖庙接受了尧的禅让。尧帝在位长达98年,于辛巳年去世,享年118岁。   尧逝世后,三年服丧完毕,舜把帝位让给丹朱,自己躲到了南河的南岸。部落首领前来 朝觐的不到丹朱那里去却到舜这里来,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却来找舜,歌颂功德的,不去 歌颂丹朱却来歌颂舜。舜说“这是天意呀”,然后才到了京都,重登天子之位。      3、早期刘姓的演变    刘累是监明的后裔。他的出生很奇特,一生下来手掌中就有一个特殊的纹饰,看上去 是 “累”字。刘累的家人认为这种胎记是上天的某种预兆,是神的暗示,因此就把这位新 生的圣婴取名叫做“刘累”。刘累出生之前,刘国和刘姓本就已经存在,而且刘累本人也应 该就是刘国的国君之子,他本就已姓刘,因此我们可以称刘累为刘姓的第一个大显祖(因为 他是目前可知的有正史可查的第一个刘姓成员),但不能称他肇姓始祖。 刘累因生下来时便 有手纹的神瑞兆示,很快就被推为刘氏本族的首领。担负着神圣的使命,刘累年轻时就离开 家乡,到豢龙氏族那里去学习驯服、驯养龙的本领。刘累很快就学有所成,成为当时中原部 落中小有名气的驯龙能手,并被夏朝王室召到宫中负责养龙。   这时正是夏朝第14代君主孔甲在位。孔甲在位的第三年,从黄河和汉水中各得到一对雌雄双龙。孔甲准备用这4条龙来给自己驾车,但他自己却不会饲养。孔甲派人去找最擅长驯养龙的豢龙氏人,但没有找到。这时,刘累便毛遂自荐,主动请求承担4龙的驯养工作。孔甲对刘累的举动大为欣赏,立即批准了他的请求。最初,刘累把龙饲养得很好,孔甲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于是正式任命刘累为王室驯龙官,并赐给刘累“御龙氏”的姓氏,宣布由他取代豢龙氏的工作。孔甲又把颛顼之孙大彭氏所居之地----豕韦(今河南省滑县韦乡)赐给刘 累作为他的封邑。至此,刘累的家族就由刘氏族演变成了御龙氏,族人也由刘邑南迁到豕 韦。   颛顼孙子吴回,在帝喾时为火正祝融。吴回唯一的儿子陆终娶炎帝四岳族的一支鬼方氏 的女媸为妻,生有六个儿子:樊、惠连、篯铿、莱言、晏安、季连。六兄弟后采都封疆立国 开姓,其中樊封昆吾,后裔形成己姓部落;惠连封参胡,后裔形成董姓部落;篯铿封大彭, 后裔形成彭姓部落;莱言封郐,后裔形成妘姓部落;晏安封曹,后裔形成曹姓部落;季连封 楚,后裔形成芈姓部落。历史上把这6个姓再加上从彭姓分出的秃姓部落和从曹姓分出的斟 姓部落,合称“祝融八姓”。祝融八姓最初在今河南新郑一带,以后向南发展至河汉之间。   三子篯铿,又叫彭祖、大彭。黄帝氏族部落联盟以龙为图腾,后裔氏族因地名、水名或 祖先崇奉物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的图腾崇拜。彭祖的得名,与其氏族部落善于养豕及用豕皮 做大鼓有关。这个部落在典礼、祭祀或作战时,都以击鼓为乐,久而久之,便以大鼓为图腾 崇拜,且以大鼓的“嘭嘭”声而姓彭。彭祖擅长调养,做的肉汤特别有营养。他因常做山鸡 汤献给帝尧喝,得到赏识,被封于彭城,称大彭国。大彭氏族部落中,有以黄帝的龙图腾为 称号的,也有以大鼓或豕(猪)为图腾徽号的。到大禹为华夏部落联盟最高军事首长时,彭寿 任彭祖氏族部落长,和禹的关系亲密。颛顼-炎帝共工后裔禹在涂山(今安徽怀远)大会诸侯 时,彭寿亦去参加。禹建立夏朝后,唐尧、虞舜旧国大彭国仍列夏朝诸侯。夏王启十一年, 封于西河(邑城在今山西汾阳,辖地相当于今山西西南及陕西关中华阴、大荔等黄河以西的地 区)的启长子武观反叛,彭寿奉命带大彭国军去征讨。武观投降,回朝(今河南巩义市)向父 王启请罪,被赦免为朝臣。彭寿因功被晋爵为“伯”,其封国亦称彭伯国,是夏代东方的一 个大诸侯国。彭伯国与夏朝同为颛顼-炎帝后裔,一直忠于夏王室,与夏王室关系亲密。后 羿、寒浞篡夺夏政权后,彭伯一直不叛夏朝,后来又出兵助少康夺回了王位,立下大功。少 康登上王位后,论功封赏,便封彭寿的庶孙元哲于韦地(今河南滑县东南50里的废韦城,今名妹村)立国。因元哲的氏族是以豕为图腾的,又善于制造大鼓,故改姓为豕韦氏。夏代时, 彭伯国势力大,地位高,其分支豕韦国地位也较高。后来彭伯国迁往今河南原阳,周武王时 被灭。   过了4年,也即孔甲七年时,刘累负责驯养的4条神龙中,突然死了一条雌龙。刘累害怕事情被发现,干脆将龙肉煮熟,做成一道菜,派人送给夏王孔甲。不料这龙肉的味道还非常美,孔甲不知实情,吃了还大加赞赏,并派使者向刘累再次索求龙肉。刘累无法拒绝,又不能说出实情,一不做,二不休,又把剩下的3条龙相继杀了。孔甲一吃不可收拾,不断派人向刘累求要龙肉。可是,龙是罕见之物,哪能随便就能抓得到的?刘累在3条龙都被孔甲吃了之后,因为找不到龙,这才知道闯了大祸,害怕事情败露后会族灭家亡,于是带着他的一部分族人偷偷逃离夏朝都城,迁到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一带隐居起来。 刘累的族人, 从此一分为二:一部分随刘累迁到鲁县一带;一部分则继续留在豕韦一带。   刘累因“屠龙事件”逃到鲁山后,原来的刘氏族(即御龙氏)中有一部分随他迁到今河南 鲁山一带居住下来。为了避免招摇,刘累族人主动放弃了夏王赐给他们的御龙氏的名号,对 外仍以他们原来的旧氏族名称----刘氏相称。 这支迁到鲁山的刘氏部族,仍然尊尧帝为本 族的始祖。   迁到鲁县的这支刘氏族,后来又因为某种原因(也许是想进一步隐居避祸吧)而继续迁 徙,最后向北到达今河南省偃师县南一带,在此定居下来。 于刘氏族长期居住生活于此, 这一带后来出现了一系列与刘氏有关的地名:刘累城,在今河南偃师县南;刘氏久居之地后 来就叫做刘聚(偃师县南40里缑氏镇之南20里的刘庄),此外这里还有刘亭、刘水、刘涧等地名。 这支刘氏族的生命力非常强,他们在河南偃师一带以“刘”为族姓徽记顽强地生存下来,历经夏商周数百年,一直到西周初年才被周成王征服、吞并。但生活在这里的古老的刘氏族并未立即灭亡,而是由臣服于商王朝的氏族政权,演变为姬姓周王朝统治下的臣民。后来郑国日益扩张,偃师的刘氏族被郑国吞并,刘氏成员则变成了郑国统治下的普通公民。他们一部分仍留居郑国,另一部分向东迁徙到今山东曲阜附近,并在那里留下了"刘"的地 名。 前712年,东迁洛阳的周平王为了扩张地盘,从郑国手中夺取了刘等4处地方,使之变成周朝新都城王畿之内的城邑。前599年,周定王又将刘封给他的弟弟季子做领地,建立起姬姓的刘子国。季子去世后被谥为"康",因此又被称为刘康公。季子的后人,以采邑为氏, 称刘氏。于是刘子国的王族是姬姓刘氏,百姓则是祁姓刘氏。   刘氏家族除了要统辖自己的刘子国事务外,还长期担任东周王室的卿士等官职,负责周 朝王室的婚姻大事和外交礼仪。春秋时期,姬姓刘氏又与晋国的范氏世代结为婚姻。姬、 祁两支刘氏家族在春秋时期联为姻亲,这也是刘姓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如,始祖刘康公就娶 范氏为妻,生子刘夏。刘夏,史称刘定公,周景王时(公元前544--520年),刘夏出任周王室 正卿,开始操纵东周朝政,成为当时地位显赫、势力强大的贵族。刘定公也娶范氏为妻,生 子刘挚,史称刘献公。这个时期周朝王室的朝政,由以刘挚为首的姬姓刘氏家族控制操纵。 刘献公没有嫡子,他的庶长子刘卷继任刘子国国君,这便是刘文公。刘卷拥立太子姬猛为周 王(即周悼王),不久,周悼王去世,刘卷又拥立悼王的弟弟姬匄为新的周王(即周敬王)。公 元前510年,刘文公在诸侯的帮助下,修建成周城,将周敬王从王城迁到成周。刘文公的儿 子是刘桓公。刘桓公之后,刘氏子孙仍在东周王室任卿士,但其地位已不如从前。直到周贞 定王时期(前468--441年),刘氏家族因为在王室内部斗争中失败,家族彻底衰落,其领地刘 子国也被王室灭掉。姬姓刘氏家族,从历史长河中消失不见了。刘子国的祁姓刘氏仍然存 在,成为现在刘姓的先祖之一。   刘累出奔鲁县后,孔甲就削了他的御龙氏称号,又收回了刘累的封地豕韦,把它重新赐 给它的旧主人大彭族的豕韦氏,而将居豕韦的刘氏族驱逐出境。刘累的这部分未来得及逃走 的族人被赶出豕韦之后,只得重又回到原来的祖居旧地刘邑居住。他们这时已被迫取消御龙 氏的族称,仍旧以刘氏为自己的氏族名称,仍奉祀尧帝。   夏商鼎革之际,因刘邑靠近商的勃兴地滦河、永定河,且双方同为帝喾后裔,所以率先 归顺商朝,并一起攻打夏王朝。夏桀二十八年,商王成汤在消灭了亲夏朝的彭姓豕韦、顾、 昆吾等国,就将留居在陶唐氏旧地的这支刘氏,重新封到豕韦故地,并让他们继承豕韦氏的 氏族称号。   但商汤建国之后,为了兴灭国、继绝世,又允许彭姓豕韦氏复国,并封豕韦为伯爵。这 时,刘累的后裔只好再次取消豕韦氏称号,仍回到刘邑。直到商朝中期,商高宗武丁(前 1250─1192在位)中兴,于武丁55年再次消灭了彭姓豕韦国,又复封刘氏族人为豕韦氏。彭姓豕韦氏亡国后,一部分旧贵族辗转逃到了今陕西扶风县境内,建立了韦方国,依附于以周原(今属扶风与岐山县交界地区)为都的西周。周武王灭商时,韦国君遐率军参加。这样,经过几次反复,刘氏族便又从刘邑迁回豕韦(从今河北唐县来到河南滑县韦乡),而且再改陶唐刘为豕韦氏。   公元前1160年,商王封自己的小儿子于豕韦,将居住于那里的祁姓豕韦氏(刘氏族)举族迁移到尧都平阳附近的夏墟(今山西冀城西),与夏遗民杂居,首领仍号称唐侯,国号又由豕韦氏改为唐。   公元前1050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大量追封三皇五帝后裔,在将尧帝的一支后裔封于蓟(今北京市广安门)之后,又将已经存在的亦属尧帝后裔的商朝旧国唐国加以追认,仍封唐 侯。   周武王为表彰韦伯遐的功绩,便恩准韦方国返其祖先的豕韦故地(今河南滑县东南50里 的妹村),称韦伯国;又准其同宗的彭伯国在今河南原阳县复国。 4、刘姓的正式形成   西周建立几十年之后,因唐人与旧主商人暗通款曲、最后联合作乱,周成王(前1042─ 1021年)在位便灭掉唐国,把唐国故地封给他自己的弟弟叔虞作封地,而将唐国人迁徙到首 都镐京附近的杜城(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南杜曲)加以监视,改封为杜氏,降爵为伯。至此,刘 氏族又从今山西冀城西迁到杜城,在这里建立自己的部族政权,并从此由唐国人改称为唐杜 氏。这样唐杜氏的后人一部分以原居地刘为姓,一部分以官名唐为姓(唐叔虞的后代中也有 姓唐的)。   周公东征平叛,周成王又迁封韦伯国于防(今山东荷泽东南成武),去加强对东夷的统 治。韦国历史上数次被商朝-陶唐欺压,幸亏西周帮其复仇,所以一直都忠于周王室,与 齐、鲁共同监视东夷,护卫周王室。东周时期,韦伯国弱小,被鲁国逼迫,又南迁于同宗的 大彭国的故地彭城(今徐州),仍称韦伯国。韦伯国传到周赧王时期,与彭伯国同时灭亡。彭 伯国人由河南原阳逃回故地彭城,与同宗韦伯国人会聚。   公元前785,周宣王时,杜国又被灭,作为周大夫的杜伯也无罪而被杀害。杜伯的子孙 大多(姓刘姓唐的)投奔其他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为姓氏了。   杜伯的儿子隰叔,从杜国逃到晋国避难,在晋国受到重用,先任晋国的大夫,不久又官 任士师(负责掌管法律、刑罚、诉讼)。隰叔的后裔便以官为氏,改为士氏。隰叔生二子,分 别叫做士蒍、士荐。士蒍字子舆,他继承父业,最初也做晋国的士师,因政绩突出,升任司 空(掌管土地、水利、工程建设)。晋国君主为了嘉奖士蒍的功绩,特将随地(今山西介休东 南)赐给他作领地。于是,士蒍的族人又来到随地定居。士蒍的后人,有一支就以他所封的 采邑随地地名为氏,称为随氏。士蒍的后裔除一支姓士氏、一支改姓随氏外,另有一支又以 士蒍所担任的官名----司空为氏,还有一支则以他的名字士蒍为姓氏。   士蒍在晋国生子名叫成伯缺,成伯缺生子士会。士会,姓祁,名会,字季,以士为氏。 因食邑于随,称随会;后又食邑于范,称范会,史称范武子。他是活跃于春秋前期晋国政治 舞台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位显赫人物,也是刘姓、范姓、士姓、随姓等中国姓氏共同的大 显祖。士会早年任晋国大夫,辅佐晋文公(前636----628年在位)、晋襄公(前627——621年 在位)。前633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代任戎右之职的士会勇猛奋战,使晋军以弱胜强,大败楚军,从此奠定了他在晋国政治舞台上的牢固地位。前621年,晋襄公去世,太子夷皋年 幼。大臣们决定废除太子,另拥立襄公的弟弟(当时在秦国任亚卿之职的公子雍)为新的晋国 君主。因公子雍正是士会的姑姑杜祁与晋文公的儿子,与士会有亲戚关系。于是,晋人派士 会与另一位大臣先蔑一同出使秦国,前往迎接公子雍回国继位。但是,当士会和公子雍在秦 国军队的护送下回国尚在途中时,晋国的国内政局又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前620年,以赵 宣子为首的晋国大臣们迫于晋襄公夫人缪嬴的压力,复立年幼的夷皋为国君(即晋灵公),并 派兵阻击秦军,阻止士会和公子雍回国。为此,秦晋双方在令狐至刳首一带展开一场大战, 秦军大败。士会不能再回晋国,被迫出逃到秦国避难,开始了他长达7年的流亡生涯。他的 妻子儿女和和大部分族人随后也纷纷从晋国逃到秦国,与他会合。   秦国在士会的帮助下,为了报复晋人,多次出兵攻打晋国,夺取了晋国的武成、羁马等 地,晋国军队从此彼于奔命。 鉴于秦国重用士会给晋国造成的巨大威胁,前614年,晋国的六大臣决定为士会平反昭雪,将他请回晋国。士会返回晋国后,再次受到重用,出任上将军(晋国三军统帅之一,地位仅次于中将军即元帅)。公元前593年,士会因消灭赤狄有功,被晋景公封为中将军,并兼作太傅之职,从此开始执掌晋国国政。前592年士会退休时,被晋景公在其已有的领地随邑的基础上,加封另一个领地----范邑(今山东省梁山县西北范城)。后 来士会在范邑终老去世,被赐谥号为“武”,因此史称他为“范武子”或“随武子”。士会 子孙,又随士会迁徙到新的领地----范邑定居。他们的后代,就以新的采邑名称----范,作 为他们的姓氏。   前614年,当士会和他的大部分族人重返晋国时,他的一支子孙后裔,却继续留在生活 了7年之久的秦国。这支留居秦国的士会后裔,从此在秦国落地生根,繁衍生息下来。他们 因为失去了随、范等领地,又没有司空、御龙、士师的官衔,于是便去掉士氏、随氏的氏姓 称号,而选择他们的著名显祖----刘累的姓氏,正式恢复刘姓。他们就是今日中国第四大姓 刘姓的复姓始祖。   这样,刘姓自从舜时监明子刘式封刘得姓,至夏朝孔甲改称御龙氏,此后又相继改称豕 韦氏、唐国人、唐杜氏、士氏、随氏,至此正式恢复了“刘”的血缘徽记。纯粹的中华刘姓 的历史,至此才完成序幕,开始进入正场。      5、刘姓的发展   复姓大始祖定居秦国之后,生子刘明,刘明生刘远,刘远生刘阳。刘明之后,这支定居 秦国的刘姓家族都没有封侯进爵,为官任职,只是作为秦国的一个普通姓氏和普通家族而生 存繁衍下来。他们象一般的秦国百姓一样,要服兵役和徭役。到战国时期,这个刘氏家族在 秦国已传递繁衍了十多代。   大约公元前3世纪初,有一个当时正在秦国服兵役的刘阳的第10代孙,在随秦国大军一起攻打魏国的战争中中被魏国俘虏,遂滞留在魏,并且一去不复还。这样,刘氏宗族的一支又从秦国迁到魏国。 这位刘氏祖先因被俘而迁居魏国后,竟然受到了魏国的优待和信任, 成为魏国的大夫。 魏大夫刘某一家居住在魏国首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这位大夫还在 这里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刘清,就是刘邦的曾祖父。   公元前231年,秦国灭亡魏国后,就强迫大梁的居民向东远迁到泗水郡沛县丰邑。正是 在这种情况下,刘清又不得不率领这支刚从秦国迁移到大梁不久的刘氏家族,随大梁居民一 起再次从今河南开封远距离迁徙到沛县,落足于丰邑中阳里力村疃(今江苏省丰县赵庄金刘 砦一带)。中阳里力村疃,东南距离当时的丰邑有12里,原是白银河边的一个地荒人稀、交 通不便的小村寨。后来,因为刘姓宗族在此拓荒创业,此地才渐渐地人烟繁盛起来。   刘清迁到力村后,为了避免秦朝的迫害(因为刘清的父亲是魏国大夫,刘氏家族也就属 于秦国要防患的对象),曾隐姓埋名,改姓金氏,改名叫金流。后来时间长了,大难已过, 金流便又恢复刘姓,仍名刘清。因曾姓金,又复姓刘,刘氏宗族遂把他们所居住的地方力村 疃改名为"金刘庄",以作纪念。直到抗日战争时期,才因人们在此挖土筑砦,金刘庄又改称 为"金刘砦"。   刘清娶妻李氏、程氏,生二子:刘仁、刘发。刘发是燕王刘泽的爷爷。 刘仁,本名刘 荣,字仁,号丰公,是刘邦的爷爷。 传说刘仁善于治家,生财有道。在他的辛勤经营和治 理下,刘家很快便成为当地有名的巨富。刘丰不但会理财,为人还乐善好施,是远近闻名的 大慈善家。   刘仁娶妻赵氏、梁氏,生二子,老大名叫刘煓,老二就是荆王刘贾(绝嗣)的父亲。 刘 煓(或作刘湍),字执嘉,就是汉朝著名的太上皇。 刘煓年轻时就仁爱侠义、豪爽洒脱,爱 酤酒卖饼、斗鸡蹴鞠,又喜欢结交市井豪杰、江湖朋友。刘煓平时为人也乐善好施,颇有乃 父丰公的风范,因而深受当地乡邻的敬重,被人们尊称为"太公"。   刘煓娶妻王氏,名叫含始,史称刘媪。刘媪在汉建立以前逝世,后来母以子贵,被追谥 为"昭灵夫人"。刘煓与王含始共生育了4个儿子:伯、仲、季、交。 刘伯早年去世,其子刘信封羔颉侯。刘信也无子早死,刘邦就把庶长子刘肥过继给长兄刘伯为嗣。次子刘仲(又名刘喜),汉朝建立时封为代王,他的儿子刘濞后来又被封为吴王。第三子刘季,就是刘邦。 第四个儿子刘交,汉朝开国后被封为楚元王,南朝宋刘裕就是刘交的后代。刘邦建立汉朝 后,刘煓被尊为太上皇,刘氏家族也举家从古丰邑迁到长安皇宫居住。   刘邦做皇帝后,接受部下娄敬定都关中的建议,把国都迁到了长安,并因此赐娄敬姓 刘,另外还赐项伯的族人姓刘。 刘邦封自己的部下刘富为红(今安徽萧县西的红亭)侯,刘 富的子孙后来就以地名为姓氏,称为红氏。五代时,吴越王名叫钱刘,那里的刘氏为了避他 的名讳,改刘姓为金姓,成为金姓的另一支。 刘家的鼎盛:汉朝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今山东定陶汜水北岸称帝,开创了刘氏汉家天下,一个强大统一 的汉帝国,矗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汉帝国的建立,奠定了我们统一的汉族和伟大的汉文明的 基础。汉字、汉语、汉族、汉文化,至此也因刘姓开创的汉帝国而定名。   在中国历史上,刘姓称帝、王者达66人,如东汉、西汉、蜀汉、汉,前赵、南朝宋、南汉、后汉、北汉、伪齐(刘豫)等政权。前后历时650年余。是中国建立封建王朝最多最久的姓氏。其中刘邦建立的西汉历214年,刘秀建立的东汉历196年,刘备建立的蜀汉历42年,三汉共计452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最长的一个朝代。    近500年的汉家天下,刘邦的龙子龙孙们在最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成几何级不继繁衍增 长。终西汉一代,刘姓就建立有30多个王国,400多个侯国。到西汉末年,可以享受免税特权的刘姓皇族就达10万之多。两汉加起来,刘姓封王者和继者王位者数以千计,而封侯者和世袭为侯者数以万计。到蜀汉三国之世,刘姓已由丰沛刘氏开基始祖刘清一人之身发展为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宗族,拥有上百万之众,分布于全国各地,"遍地刘"的格局基本形成。 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刘姓宗族成员,都宣称出自汉朝皇族,自称为汉之子孙、汉室之后。 刘氏家族中甚至流行有"汉后无二刘"的说法。   两汉历史上的刘姓汉家皇朝共有个26皇帝、数百个亲王,上万万个诸侯。这些众多的汉家刘氏宗族皇室成员,主要又可以分为如下几大宗派:   1、 非嫡系大宗派。   属于与刘邦关系比较疏远的早期西汉皇族,如刘邦堂兄弟荆王刘贾和再从兄弟燕王刘泽 家族。燕王刘泽家族的后嗣现在已经断绝无人,但现在还有刘姓族人自称出自刘贾之后。   2、 刘邦二哥代王刘喜大宗。   刘仲(刘喜)是个老实本分的庄稼人,最得太上皇喜欢。当年太上皇就多次拿刘邦与老二 刘仲相比,说刘邦不如刘仲,骂他好逸恶劳,没出息。前201年正月,刘邦将刘仲封为代 王,统辖今河北、山西一带。匈奴于前200年入侵代国,毫无军事才能的刘仲只好独自弃国 逃回洛阳。刘邦大怒,便于前199年9月革去刘仲的王位,贬为合阳侯。刘仲后裔现在人数不是很多。   刘仲有两个儿子:刘濞、刘广。   荆王刘贾死后无人继位,刘濞便由沛侯晋升为吴王,统辖东南3郡53城,定国都于吴(今 苏州市)。前154年,刘濞便带领楚、赵等7国公开叛乱,后被周亚夫击败,刘濞被杀,吴国灭亡。刘濞的子孙,除太子刘驹逃亡闽越外,其他均不知下落。   刘广被封为德侯。前185年,刘广之子刘通嗣任第二代德侯。前151年,刘通之子刘龁嗣封第三代德侯。刘龁子刘何于前113年嗣封为第四代德侯。刘何做德侯仅1年,便在汉武帝削藩政策之下被削除侯爵,德侯王国灭亡。前62年,汉宣帝下诏恢复从前被废爵位,改封德侯刘广玄孙长安大夫刘猛为泰山侯。前1年五月,汉帝哀又下诏将刘广玄孙之孙刘勋封千户侯。公元9年王莽篡位,泰山侯国被废除。 刘广这一支到东汉时产生了司徒刘崎和太尉刘宽父子。 刘广后裔到隋唐时期非常兴旺,形成刘氏的一大郡望---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刘氏。   3、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大宗。   这一派人数众多,构成后世彭城刘氏中的主要部分。   刘交因跟随高祖打天下有功,被封为楚王,定都彭城(今徐州市)。 楚国当时统辖薛 郡、东海、彭城共3郡36县。刘交的儿子众多,见于记载的有7个:太子刘辟非,早逝;次子刘郢客,初封上邳侯,官任宗正,后承嗣王位;刘礼封平陆侯;刘富封休侯;刘岁封沈犹侯;刘艺封宛朐侯;刘调封枣乐侯。 刘郢客在位4年去世,传位给长子刘茂。刘茂响应吴王刘濞,成为"七国之乱"的骨干,后兵败自杀。刘交第三子刘礼继任为第四任楚王。刘礼传子刘道,刘道传子刘注,刘注传子刘纯,刘纯传子刘延寿。刘延寿认为汉武帝的儿子广陵王刘胥很有可能当皇帝,便极力巴结依附他。结果,被汉武帝处死,楚国灭亡。 刘延寿的后裔有名叫刘璠者,从彭城徙居南康(今江西赣州市),后裔发达,形成隋唐时期刘姓的一大郡望--南康刘氏。   刘富原被封为休侯,后来,汉景帝改封刘富为红侯(红侯国地在今山东泰安县东北)。刘富生5子:长子刘登继位为红怀侯,次子刘辟强和3个弟弟留居首都长安,在汉朝廷任职,以便供养祖母楚元王夫人。红怀侯刘登传子红敬侯刘嘉,刘嘉传子红哀侯刘章,前124年,刘章无子绝嗣,红侯国灭亡。 然而,红侯刘富留居京师的那一支子孙,日后却极为兴盛发达,成为刘氏宗氏中最优秀的代表。86年汉昭帝即位,霍光辅政,起用宗室成员,刘辟强被任命为光禄大夫、长乐卫尉,不久又升任宗正之职,当时已80岁高龄了。刘辟强的儿子 刘德,字路叔,父亲去世后,刘德接替宗正一职,后因被人陷害,被免职贬为庶民。后来在 霍光关照下,刘德复出,任青州刺史,后又复任宗正。汉宣帝即位后,刘德因拥立有功,被封为关内侯,后又改封为阳城侯。刘德于前63年去世,儿子刘安民承袭为第二代阳城侯。 刘安民传子刘庆忌,刘庆忌传子刘岑,刘岑儿子的时候,爵位被王莽废绝。   第二代阳城侯刘安民的弟弟刘向,专心研思儒家经术,著作有《洪苑行传论》、《新序》、《说苑》、《别录》及辞赋等数十篇,其中《别录》为我国目录学的奠基之作,也因此被公认为中国目录学之祖。刘向的子孙后裔,便以"天禄"、"藜照"、"藜阁"等为堂号,自称藜阁刘氏,以纪念刘向这位杰出的显祖。 刘向生了3位优秀的公子:长子刘伋,《易》学教授,官至郡太守;中子刘赐,官任九卿丞,早逝;少子刘歆,便是西汉末年著名的大学者和政治家。  刘歆好古,现在的《左传》,就是由他整理后流传于世的,他因此成为西汉古文经学的代表人物。刘歆所著《七略》,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刘歆因少时与王莽同为黄门郎,关系密切,王莽篡汉后,刘歆被王莽重用,被封为红休侯,后又升任新朝国师,封嘉新公,成为新朝群臣中仅次于太傅王舜和大司徒平曼的显贵重臣。然而,刘歆毕竟姓刘,不满意王莽篡汉,公元23年,刘歆被迫自杀。刘歆生有3子1女,女儿嫁给王莽的儿子王临为妻。 刘向、刘歆的家族,是一支非常优秀的宗室分支,子孙们兴旺发达,并繁衍成今日刘姓中的重要分支---藜阁刘氏。 刘向后裔世居彭城,分居丛亭里、绥舆里、安上里和丰县、沛县、吕县等处。   枣乐侯刘调,是刘交的第六子。刘调传子刘应,刘应传子刘庆。刘庆因汉武帝削藩,被 削去侯爵,枣乐侯国灭亡。枣乐侯族的后裔,主要居于沛国相县(治所今安徽淮北市濉溪县),隋唐时期子孙发达,蔚为当时刘氏的一大郡望---沛国相县刘氏。   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字伯伦,是刘交后裔。魏末,曾为建威参军。晋武帝初,召对策 问,强调无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政治迫害,遂 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来访,他不穿衣服。客责问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 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他这种放荡不羁的行为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否定。唯 著《酒德颂》一篇。   4、刘邦庶长子刘肥大宗。   这一大宗在现代刘姓中还有后裔,人数比较多。   汉高祖刘邦共生育了8个儿子:刘肥、刘盈、刘如意、刘恒、刘友、刘恢、刘建、刘长。   除嫡子刘盈和四子刘恒先后继位做皇帝外,其余6子均被封为亲王。但其中汉惠帝无后绝传;赵隐王刘如意和赵共王刘恢均被吕后杀害,无子嗣封,族亡国废;燕灵王刘建在位15年去世,本来有个庶子,也被吕后杀害,以致绝后国亡;赵幽王刘友一支人丁凋落,仅传3代便绝后。这样,刘邦8子中,仅有3房有后裔延续下来,即长房刘肥、第四房文帝刘恒和幺房淮南王刘长等4支子孙。 刘肥的后裔,大多都散居于中国北方地区。六朝隋唐时期刘姓的25个郡望中,就有高密(青岛潍坊之间)刘氏、琅邪刘氏、东莱(今山东莱州市)刘氏等郡望是刘肥之子刘章的后裔。据族谱记载,今山东即墨和天津大港一带的刘氏宗族,也是齐王刘肥的后裔。   刘肥,是刘邦长子,但刘肥的生母曹氏,只是刘邦年轻时的情妇,按嫡长子继承制,刘 肥没有资格成为太子。刘邦称帝后,封刘肥为齐王,建都临淄,统辖胶东、胶西、临淄、济 北、博阳、城阳等6郡73县,齐国不仅大,而且非常富饶。刘肥的儿子,见于记载的有13 个:刘襄、刘章、刘兴居、刘罢军、刘宁国、刘信都、刘安、刘将闾、刘辟光、刘志、刘 卬、刘贤、刘雄渠。 刘肥去世后嫡长子刘襄继位为第二代齐王。不久,惠帝去世,吕太后 篡权。吕后对齐国刘氏家族这个最大的藩王很不放心,便采取又打又拉的双管齐下政策。她 先是将齐国所辖的济南郡割给她的侄儿吕台,封吕台为吕王。不久又将齐哀王的两个弟弟朱 虚侯刘章和东牟侯刘兴居封为侯爵,调到长安。几年后,吕后又削掉齐国的琅邪郡封给琅邪 王刘泽。吕后死后,齐哀王与琅邪王都起兵攻打长安,朱虚侯刘章则在长安做内应,一举消 灭了吕氏势力。汉文帝刘恒登基后,将被吕后削除而原属齐国的城阳、琅邪和济南等3郡都 还给齐国。刘襄传子刘则后,汉文帝划出齐国的城阳、齐北2郡,封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 封东牟侯刘兴居为齐北王。两年后,汉文帝又将刘肥的其余10个儿子均封为列侯:四子刘罢军封管侯,五子刘宁封丘侯,六子刘信都封营平侯,七子刘安封杨丘侯,八子刘将闾封杨虚侯,九子刘辟光封朸侯,十子刘志封安都侯,十一子刘卬封平昌侯,十二子刘贤封武成侯, 十三子刘熊渠封白石侯。刘则绝嗣,刘肥长子刘襄一支至此灭亡。这时,汉王朝决定将齐国 削弱。汉文帝下诏将齐国分割成许多小王国,分别封给刘肥的6个儿子:老八杨虚侯刘将 闾,嗣封为新的齐王,继承刘肥的爵位;九子刘辟光晋封为济南王;十子安都侯刘志晋封为 济北王,取代因谋反被杀的原济北王刘兴居;十一子刘卬晋封为胶西王;十二子刘贤晋封为 湽川王;十三子刘熊渠晋升为胶东王。前154年正月,吴王刘濞发动"七国之乱",齐藩家族 大都卷入了这场叛乱,7个叛乱国中,齐藩刘肥一族便占有4个:即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熊渠、淄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另外,齐藩系的管侯刘戎奴、氐丘侯刘偃、营平侯刘广也都参加了叛乱。平乱后,汉景帝没有废除齐国,而是让刘将闾的太子刘寿继任为齐王。同时将参加叛乱的齐藩刘肥一族的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熊渠、淄川王刘贤和济南王刘辟光等处死,并废除了这4个诸侯王国,将其封地收归中央所有。同时被诛的还有参加叛乱的管侯刘戎始、氏丘侯刘偃和营平侯刘广等。齐藩王族经此打击之后,一蹶不振,日益衰落。刘寿传子刘次景,刘次景死后无子,齐国绝传,汉武帝因此趁机将齐国废除,收归中央。齐国灭亡后,齐藩家族的众多王侯大都被削除,仅剩下城阳和淄川两个王国。   城阳王国的创建者刘章,是刘肥的第二个儿子。刘章娶吕禄之女为妻,生子刘喜。此后 历经、刘延、刘义、刘武、刘顺、刘恢、刘景、刘云、刘俚,直至公元6年王莽篡位,城阳 王国被废。 第六代城阳王刘顺生育了许多儿子,长子刘恢承嗣为城阳王,次子刘丘封都平 侯,三子刘山封枣原侯,四子刘文封箕愿侯,五子刘勋封高广侯,六子刘佼封即来侯,七子 刘谈封庸侯,八子刘兴封昆山侯,九子刘根封折泉侯,十子刘渊封博石侯,十一子刘用封要 安侯,十二子刘勇封房山侯,十三子刘宪封式侯。式侯刘宪生数子,长子刘霸承袭爵位为第 二代式侯,刘霸无子,刘宪的次子刘萌继任第三任式侯。王莽废式侯国。刘萌有多个儿子, 长子刘恭,更始时官任侍中,袭爵为第四任式侯;第二个儿子是刘茂;第三个儿子就是赤眉 军皇帝刘盆子。   城阳王刘章九世孙刘津,被光武帝刘秀封为平莱侯,徙居东莞(今沂水县)。其后裔有刘 穆之,徙居京口,仕南朝宋,累官尚书右仆射。还有刘勰,为南朝梁著名文学评论家,著有 《文心雕龙》传世。   刘志是刘肥的第十个儿子,最初封安都侯。原齐北王刘兴居谋反被杀后,刘志被汉文帝 晋封为齐北王。七国之乱平定后,原淄川王刘贤被杀,刘志又被改封为新的淄川王。历经刘 建、刘遗、刘终古、刘尚、刘横、刘友、刘永,至王莽篡汉,淄川国被废。   5、刘邦儿子淮南王刘长大宗。   这一派的刘姓后裔形成隋唐时期刘姓的一大郡望--高唐刘氏。这派刘氏人数不多,主要 分布在今安徽、江苏等地。   刘长的生母赵姬原是赵王张敖的姬妾。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谋反被杀后,刘邦封小儿 子刘长为新的淮南王。刘长在前174年派儿子刘但阴谋勾结匈奴与闽越,公开发动叛乱,败 露后,刘长的王位废除,发配到蜀地。前164年,文帝将原淮南王国的故地一分为三,分别 封刘长所生的3个儿子:刘安承袭刘长的爵位,出任第二代淮南王;刘勃晋封为衡山王;刘 赐晋封为庐江王。第二代淮南王刘安则是汉初皇族中最优秀杰出的人才,把为政、治学、做 人的讨论汇编成书,这就是流传至今的《淮南子》。刘安在炼丹的过程中,还发明了豆腐。   刘安晚年阴谋篡位,被朝廷发觉,他畏罪自杀。武帝废除淮南王国,将淮南故地收归中 央,改为九江郡。淮南王宗族至此灭亡。   刘勃原封衡山王,前153年改封为济北王。刘勃有7个儿子,长子刘胡继承王位,其余6个儿子在公元前126年被汉武帝同日封为列侯:刘不封阳安侯,刘骞封荣关侯,刘何封周望侯,刘则封陪缪侯,刘信封前侯,刘乐封安阳侯。刘胡传位给刘宽,刘宽因谋反被朝廷处 死,济北王国也被废除,改为北安县。刘宽的另外5个兄弟也都被封为列侯:刘曜丘封五据 侯,刘龙封富侯,刘遂封平侯,刘成封羽侯,刘楚封胡母侯。其中,老五羽侯刘成一支,终 西汉一朝一直延续有后,直至王莽篡汉时才被削去爵位。   淮南王刘长的第三子刘赐原被为庐江王,后被改封为衡山王。因参与淮南王刘安的叛乱 阴谋,畏罪自杀。衡山王国也被朝廷废为衡山郡。   淮南王刘长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江苏、安徽一带,是今日刘姓中较小的一个分支。六 朝隋唐时期刘姓25望中的高平(今山东巨野)刘氏,就是出自淮南王刘长之子济北贞王刘勃一支。   6、汉文帝次子梁王刘武、三子代王刘参大宗。   这一派人数也较少,主要分布在今山西、山东、江苏地区。   汉文帝刘恒有3个儿子:刘启、刘武、刘参。其中,长子刘启继承帝统,即汉景帝;次 子刘武封梁王;三子刘参封代王。   刘武前178年被封为代王,二年后改封为淮阳王。前168年,因原梁王刘揖死后无子继 统,刘武又被文帝改封为梁王。梁王国建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县),统辖从河南开封到山东 泰安一带的40多坐城市。梁国疆域辽阔,土地肥沃,是西汉中期势力最大的几个藩国之一。 刘武与汉景帝同为窦太后所生,因而成为汉景帝时与景帝关系最亲近的藩王。“七国之乱” 爆发后,刘武一方面坚守睢阳城,同时还派出大军攻打吴、楚叛军。刘武与王后李氏等共生 育了5子5女。景帝于前144年下诏将梁国一分为五,分别封给刘武的5个儿子:长子刘买承袭刘武的爵位,出任第二代梁王;老二刘明晋封济川王;老三刘彭离晋封济东王;老四刘定晋封山阳王;老五刘不识晋封为济阴王。 刘武的5个儿子虽然都被封为王,但除长子梁共王刘买一支传国久远之外,其余4个儿子的家族都不兴旺。其中,济川王刘明因犯杀人罪,被发配到房陵(今湖北房县),此后便下落不明。济东王刘彭离也因犯杀人罪被流放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后裔不详。山阳王刘定和济阴王刘不识,则都因死后无子继承王位而灭国。 因此,后世梁藩后裔子孙,大都出自梁共王刘买一支。刘买传位于长子刘襄。刘襄传子刘无伤,刘无伤传位于刘定国。刘定国有15个儿子:长子刘遂在前45年继位为第六代梁王;其余14个儿子则被封为列侯:刘平封贳乡侯,刘义封乐侯,刘延年封中乡侯,刘罢军封郑侯,刘顺封黄侯,刘迁封平乐侯,刘就封菑乡侯,刘方封东乡侯,刘訢封陵乡侯,刘钦封溧阳侯,刘固封釐乡侯,刘发封高柴侯,刘未央封临都侯,刘舜封高质侯。刘定国的第十个儿子刘訢封陵乡侯,从睢阳移居中沛郡丰县金刘砦汉皇故里,世守汉朝皇帝祖陵墓地,后裔遂繁衍成今日汉家刘氏的正宗之一----江苏丰县金刘砦汉里堂刘氏,又称古丰刘氏或丰沛刘氏。 刘遂传位于刘嘉,刘嘉传子刘立。刘立被朝廷发配汉中,梁藩王国被废除。梁王刘武的这支刘氏宗族,后裔子孙多散居在今山东、江苏、安徽、河南一带,其中又以当时的沛郡最多。   刘参前178年被封为太原王,三年后,因原代王刘武改封为淮阳王,刘参又被文帝改封 为代王,并兼有太原故地,建都于晋阳(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刘参传子刘登,刘登有10个儿子,长子刘义,继任第三代代王;其余9子均被封为列侯:离石侯刘绾,邵侯刘顺,利昌侯刘嘉,兰侯刘罢军,临河侯刘贤,湿成侯刘忠,土军侯刘郢客,皋琅侯刘迁,千章侯刘 遇。代王刘义在位19年,后被朝廷改封为清河王。刘义有8个儿子:长子刘阳承嗣清河王 位;刘禄,封蒲领侯;刘迁,封南曲侯;刘寅,修市侯;刘成,东昌侯;刘豹,新乡侯;刘 福,修故侯;刘弘,东阳侯。刘阳传子刘年。刘年流放房陵(今湖北房县),清河王国废除。 2年,汉平帝兴灭国,继绝世,又封刘参玄孙的儿子刘如意为广宗王,以继承代王刘参的香 火。刘如意被篡汉的王莽贬为庶民,广宗王国灭亡。 刘参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今山西、陕 西、河北一带地区。   7、汉景帝派下   汉代各帝中,景帝刘启的儿子最多,有14个。除第十子刘彻继位称帝外,其余13子都被封为藩王。但景帝14子之中,长子刘荣以太子身份被废为临江王后不久就自杀绝后,第三子临江王刘阏、第八子胶西王刘端、第十三子清河王刘乘均早年夭折,无子绝传。这样,景帝刘启的后裔实际上只传有10支。今日世界刘姓,有很大部分都出自汉景帝之后,如著名的长沙刘氏、中山刘氏和彭城刘氏的一部分。   刘德,是汉景帝的第二个儿子,他的生母是栗姬。前155年,刘德被封为河间王,建都 乐成(今河北献县东南),后裔遂形成河间刘氏。刘德长子刘不害继任第二代河间王,刘德还 有12个儿子,他们均被封为列侯:兹侯刘明,旁光侯刘殷,距阳侯刘匄,蒌侯主退,阿武侯刘豫,参户侯刘免,州乡侯刘禁,平城侯刘礼,广侯刘顺,盖胥侯刘让,重侯刘担,沈阳侯刘自为。刘不害传子刘基,刘基传刘授,刘授刘庆。 刘庆有6个儿子,长子刘元继承 王位,二子刘雍封景成侯,三子刘招封平堤侯,四子刘佟封乐乡侯,五子刘盖封高郭侯,六 子刘昌封阳兴侯。前38年,刘元被发配房陵,河间王国被废除。5年后,朝廷又封刘元的弟弟上郡库令刘良为河间王。刘良传子刘堂,刘堂被王莽贬为庶民,河间王国灭亡。河间王族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河北、山西一带。   刘馀,是汉景帝的第四个儿子,他的生母是程姬。刘馀于前155年被封为淮阳王,第二 年改封鲁王,建都鲁县(今山东省曲阜县)。鲁国的王宫正好是当年孔子的住宅,刘馀为了给 自己修造宫殿,拆毁了孔子的旧宅,竟然从孔子家的墙壁夹层中发现了用先秦古文字书写的 《尚书》、《逸礼》等几十篇儒家经典文献。 刘馀传长子刘光,刘馀的另6个儿子被封为列 侯:广戚侯刘将,宁阳侯刘恬,瑕丘侯刘政,公丘侯刘顺,郁桹侯刘骄,西昌侯刘敬。刘光 传子刘庆忌,刘庆忌传位给刘劲,刘劲传位给刘睃。刘睃公元前6年去世,因无子继位,鲁 国被废除。2年后,刘劲的庶子刘闵又被汉哀帝立为鲁王。王莽篡汉,鲁国再次被废除。   鲁藩王族的后裔比较兴旺,主要分布在今华北地区。东汉末年割据荆州的刘表家族和割据 益州的刘焉家族,就都是鲁藩王族的后裔。六朝隋唐时期刘姓25大郡望中的东平刘氏、竟陵(今湖北钟祥)刘氏、高平(今山东巨野)刘氏,也都是刘馀的后裔。   刘非,是汉景帝的第五个儿子。刘非原被封为汝南王,"七国之乱"时,攻打吴国有功, 被景帝改封为江都王。江都王国建都广陵(今江苏扬州市),管辖原吴国的地域。刘非有6个 儿子:长子刘建,前127年继承王位;刘敢,丹阳侯;刘蒙之,盱台侯;刘胥,胡孰侯;刘 缠,秣陵侯;刘定国,淮阳侯。刘建是个荒淫无耻、胡作非为到了极点的家伙,江都王国也 因此被废除,改为广陵郡。公元2年,朝廷又立盱台侯刘蒙之后裔刘宫为广陵王,不久王莽 篡汉,广陵王国又被废除。刘非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江苏、安徽和山东一带。   刘彭祖,是汉景帝的第六个儿子。前156年,刘彭祖受封为广川王,4年后改封为赵王, 建都邯郸。刘彭祖生养了很多儿子,记载的就有28个之多:王太子刘丹、尉文侯刘丙、封斯侯刘胡、榆丘侯刘受福、邯会侯刘仁、朝侯刘义、东城侯刘遗、阴城侯刘苍、邯平侯刘顺、 武始侯刘昌、易安侯刘平、柏畅侯刘终、高安侯刘延年、漳北侯刘宽、南陵侯刘庆、安檀侯 刘福、爰戚侯刘当、栗侯刘乐,列侯刘建、刘贺、刘佗、刘舟、刘周舍、刘起、刘侯道、刘 屈釐、刘卓子、平干王刘偃等。 刘彭祖的长子刘丹被废为庶民,武始侯刘昌继承王位。刘 昌生有6个儿子:王太子刘尊、邯沟侯刘偃、乐阳侯刘说、桑中侯刘广汉、张侯刘嵩以及王 子刘高。刘尊因无子继位,赵王国一度绝传。汉宣帝又下诏封刘尊的弟弟刘高为赵王,刘高 传子刘充,刘充传子刘隐。直到王莽篡汉,刘隐被贬,赵国灭亡。 平干王刘偃家族,仅传 国一代,到他的儿子刘元时,就因犯罪亡国。 赵王宗族支系众多,人丁兴旺。这支刘氏皇 族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河北地区。六朝时期刘姓25大郡望中,广平(今河北鸡泽)阴城刘氏一支,就是刘彭祖的后裔。 阴城侯刘苍的后裔,有部分流传在今湖南、江西一带。    刘越,是景帝的第十一个儿子,生母是王夫人。前155年,刘越受封为广川王,建都信都(今河北省冀县),刘越生了7个儿子:长子刘齐继承王位;其余是蒲领侯刘嘉,西熊侯刘明,枣强侯刘晏,毕梁侯刘婴,列侯刘则,沂陵侯刘喜。 刘齐传子刘去,刘齐的另几个儿子也封为列侯:甘井侯刘光,襄堤侯刘圣,东襄侯刘宽,乐信侯刘强,昌成侯刘元,历乡侯刘必,武陶侯刘朝,桃炀侯刘良。刘去在流放途中自杀身亡,汉宣帝封刘齐的庶长子、刘去的哥哥刘文为广川王。刘文传子刘海阳,前50年,刘海阳流放房陵,广川国亡。15年后,汉平帝封刘文的弟弟襄堤侯的儿子刘榆为广德王,刘榆儿子刘赤继位后,直到王莽篡汉,广川王国才被废除。 广川王族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河北地区,但现在自称为刘越后裔的刘姓尚未
/
本文档为【刘姓的祖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