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国当代文学(11)新时期小说(二)

中国当代文学(11)新时期小说(二)

2010-08-28 50页 ppt 1MB 69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886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当代文学(11)新时期小说(二)null第九章第九章新时期的小说创作 第十二节第十二节战争历史小说和 军事题材小说1、莫言的小说《红高粱》1、莫言的小说《红高粱》莫言的中篇小说《红高粱》是站在民间立场上讲述的一个抗日故事。这种民间立场首先体现在作品的情节框架和人物形象这两个方面。 null对于抗战故事的描写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并不少见,但《红高粱》与以往革命历史战争小说的不同就在于,它以虚拟家族回忆的形式把全部笔墨都用来描写由土匪司令余占鳌组织的民间武装,以及发生在高密东北乡这个乡野世界中的各种野性故事。null《红高粱》在现代历史战争题材的创作中开辟出一个鲜活...
中国当代文学(11)新时期小说(二)
null第九章第九章新时期的小说创作 第十二节第十二节战争历史小说和 军事题材小说1、莫言的小说《红高粱》1、莫言的小说《红高粱》莫言的中篇小说《红高粱》是站在民间立场上讲述的一个抗日故事。这种民间立场首先体现在作品的情节框架和人物形象这两个方面。 null对于抗战故事的描写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并不少见,但《红高粱》与以往革命历史战争小说的不同就在于,它以虚拟家族回忆的形式把全部笔墨都用来描写由土匪司令余占鳌组织的民间武装,以及发生在高密东北乡这个乡野世界中的各种野性故事。null《红高粱》在现代历史战争题材的创作中开辟出一个鲜活生动的民间世界,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这部小说讲述的其实并非是历史战争,而是作家在民间话语空间里的有所寄托。叙述者在小说开头有一段充满激情的感叹,极力赞美他的故乡,赞美他的那些豪气盖天的先辈,并称先辈的所作所为和他们的英勇悲壮“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我真切感到种的退化。”这种感叹贯穿在整部小说中。 《丰乳肥臀》 《丰乳肥臀》 诚如莫言所言,作品要献给母亲的在天之灵,是对伟大母性的讴歌,因为包括莫言在内的人都认为“人世间的称谓没有比‘母亲’更神圣的了。人世间的感情没有比母爱更无私的了。人世间的文学作品没有比为母亲歌唱更动人的了。” 2、新时期军旅小说 2、新时期军旅小说 徐怀中的《西线轶事》与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是新时期军旅小说的两座丰碑。这两篇小说,都取材于1979年我国对越自卫还击战,前者是这场战争新颖独到的近距离表现(发表于1980年),后者则是经过近三年的徘徊和思索之后,对这一题材深入开掘而产生的又一部力作。这两篇小说的思想指向,都在于通过部队生活的描写提出对社会的、历史的、道德的尖锐批评。 徐怀中的《西线轶事》徐怀中的《西线轶事》《西线轶事》写了六个电话女兵初次上战场的情形,以及刘毛妹这个有缺点的英雄,从而表现了新时期战争题材小说的新特征。 李存葆的 《高山下的花环》李存葆的 《高山下的花环》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通过对各种类型人物的描写,写出了新时期英雄人物的新特征。 《高山下的花环》《高山下的花环》《高山下的花环》通过写赵蒙生临战前夕的曲线调动而牵出军内高级干部的不正之风问题;通过梁三喜的一张欠帐单而牵出革命根据地的贫困现实个当代军人生活的艰难境况。null《高山下的花环》通过靳开来的牢骚和牺牲后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而牵出对英雄的新旧观念问题;通过小北京薛凯华的死于3发臭弹而牵出“文化大革命”给部队建设带来的严重损失的问题,所有这些问题矛盾交织在一起,使作品产生一种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两部作品完成了对传统军事题材小说的突破 两部作品完成了对传统军事题材小说的突破 突破之一:写趣闻轶事。 突破之二:对军队内部矛盾的大胆正视和正确的艺术表现。 突破之三:写了有缺点的英雄 。 突破之四:对于“军人是人”命题的重新确立。第十三节 马原等人的先锋小说 第十三节 马原等人的先锋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中先锋精神的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文革中青年一代在诗歌与小说领域的探索,但是直到80年代中叶才形成了强大的阵容和声势。所谓先锋精神,意味着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 80年代中期马原、莫言、残雪等人的崛起是先锋小说历史上的大事,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把它当作先锋小说的真正开端。这一开端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上同时进行。 稍晚于他们也被人们看作是先锋小说家的有格非、孙甘露、苏童、余华、洪峰、北村等人。 马原的小说马原的小说马原(1953—)辽宁锦州人。1970年中学毕业后到辽宁锦县农村插队。1974年入沈阳铁路运输机械学校机械制造专业学习。1976年毕业后到阜新当钳工。1978年考入辽宁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进藏,任记者、编辑。这段时期的经历是他创作的重要素材。1989年调回辽宁,任沈阳市文学院专业作家。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null马原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冈底斯的诱惑》、《西海无帆船》、《虚构》等,长篇小说《上下都很平坦》等。null小说集《虚构》马原的“叙述圈套”马原的“叙述圈套”马原是“先锋派”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在形式上作了认真的尝试,吸取了西方现代主义的技巧,特别是结构主义的影响。他把故事结构分解重组,时空关系不断跳跃,背景氛围有意抽空,造成阅读的陌生化,显示着小说观念的根本变化。他的“叙述圈套”名噪一时,用叙述人视点的变化来展示作品真实与虚构的转换,突出小说的叙述功能。 洪峰洪峰洪峰本姓赵,1957年11月生于吉林省通榆县,祖籍也是东北。1978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后到白城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任教。洪峰的小说洪峰的小说洪峰1983年开始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生命之流》、《湮没》、《瀚海》、《极地之侧》、《走出与返回》等中、短篇。《和平年代》等长篇小说。1988年出版过小说集《瀚海》,被列入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文学新星丛书”。洪峰的《瀚海》 洪峰的《瀚海》 《瀚海》以第一人称讲故事似的叙述方式,通过姥姥、姥爷、奶奶、爷爷、舅舅、舅妈、二哥、姐姐等人在家庭、婚姻和爱情方面的坎坷经历,刻画了张、王、李三氏家族兴衰沉浮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向人们展示了地处吉林内蒙交界处八百里荒漠瀚海的人生世相。 在一个中篇相对短小的篇幅里,作者把三家三代诸多的故事有机地浓缩融合在一起,表明了作者具有深厚的艺术功力。 格非格非格非,原名刘勇,1964年出生,江苏丹徒县人。 1981年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200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 格非的小说格非的小说格非主要著作有《格非文集》、《欲望的旗帜》、《塞壬的歌声》、《褐色鸟群》、《锦瑟》、《湮灭》、《暗示》、《风格合并》、《似曾相识的精灵》、《人面桃花》等。null格非1988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褐色鸟群》更被视为当代中国最玄奥的一篇小说,成为人们谈论先锋文学时引以为例的一部。格非的《褐色鸟群》格非的《褐色鸟群》《褐色鸟群》也许可以称得上是当代中国最费解的一篇小说,1988年发表时,华东师大中文系部分师生曾召开讨论会对这篇小说展开多方研究,结果众说纷纭。没有人搞得清这篇小说到底在讲些什么,也没有人否认这是一篇非常奇妙的小说。事实上,它始终诱惑各种读者,从最激进的取业批评家到普通的文学爱好者。 《褐色鸟群》是一篇众说纷纭的小说,当然也是一篇可以从不同角度读解的小悦。这类小说对于传统小说理论无疑是公然的拒绝,所谓主题,典型人物和典型坏境之类的观点,无助于理解这种小说。 余华余华余华,浙江海盐人,父母都是牙医。余华生于1960年4月3日,1977年高中毕业后待业。从1978年开始当了5年牙科医生,1984年《北京文艺》给他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星星》,25岁那一年,他又写出了《十八岁出门远行》。余华的小说余华的小说余华的创作,曾经深受川端康成、和卡夫卡的影响,后来他从他们的艺术中解脱出来,探索自己的艺术道路。1984年他写出了《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等小说,开始展露了他独具个性的文学才华。 余华的《活着》余华的《活着》从来没有人把一个中国人的生活写的如此真实,在不动声色之处催人泪下。《活着》 《活着》 朴实无华的语言,却透出憾人心魄的力度。那正是生活本身的力度。煎熬,麻木,悲哀,忍受,嘲讽,希望,一个历史巨浪中的小人物所经历过的真实生活扑面而来,谁能说得清人活着的意义和价值? 这部小说提供了一个生命定义的答案:活着只是为了活着本身而非为了其他任何理由。 null余华在书中说“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忍受,忍受生活赋予的快乐和痛苦、幸福和不幸、悲伤和高兴以及兴奋和无奈等等……哪怕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也要坚强的忍受。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这是一部关于人性的寓言。《许三观卖血记》用朴实而洗炼的笔墨,冷静而集中的笔法,讲述了丝厂送茧工许三观一生十次卖血的故事。null作家余华的本事正在于:没有将许三观简单化处理,而是把人性的繁杂与变幻,揭示得深刻而细腻,并且将善良的底色涂抹得相当厚重与精彩,从而将有许多性格缺陷的许三观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真实感人,闪射出人性善良的高贵与光辉。“做人要有良心。”这是许三观相当平民化的言语,也是解读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一书的“灵魂”。 《兄弟》《兄弟》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它通过一个重新组合的家庭在“文革”劫难中的崩溃过程,展示了个人命运与权力意志之间不可抗衡的灾难性景象,也凸显了人性之爱与活着之间的坚实关系。它从特定的历史苦难中发现了爱的宽广、无私与无畏。 null从书名上可以看出,《兄弟》的主角自然是兄弟李光头和宋纲,上部的26章里,余华对两兄弟的童年和少年作了叙述,为人物性格、命运发展做好了铺垫。但在上部最出彩的应该是对宋凡平和李兰的人物塑造和情感喷发,余华对李兰的外形描写著墨不多,但我读出了一个纤细、朴实、柔弱、小家碧玉式的李兰,正是这样一个李兰,碰上了宋凡平,拥有了浸心润肺的爱情,然而如此鲜艳的爱情只有一年零两个月。于是就有了李兰上海回来得知宋凡平的死讯,趴在车站的地上收集血土的细节、出殡的细节,还有7年不洗头发的细节,让她对宋凡平的爱情和执著守望变得如火如荼。 苏童苏童苏童生于1963年1月,江苏苏州人。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4年到南京工作,一度担任《钟山》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驻会专业作家。 苏童 的小说 苏童 的小说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苏童的代表作有中篇小说《1934年的逃亡》、《罂粟之家》、《妻妾成群》、《红粉》等,长篇小说有《米》、《我的帝王生涯》、《紫檀木球》、《城北地带》等,散文集有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苏童散文》。 苏童的《米》苏童的《米》《米》讲述了主人翁五龙摆脱饥饿贫困的人生历程,伴着一个家族三代人的颓败,乡村与都市的纠缠与冲突,随着食欲的满足而又落入性欲的陷阱。五龙为“米”而来,也终于死于回乡火车的米堆上。《米》的特点:《米》的特点:整部小说充满着可读性的快感,又不乏深层的寓意。有评论家称之为“一半是历史,一半是寓言”,又有人称之为一部精致的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米雕”。《米》是苏童为数不多的长篇中最值得重视的一部小说。 null放荡的姐姐织云天真无邪的少女时光恍如一夜细雨,无声地消逝。织云像一朵妩媚的野花被六爷玩于股掌之间已经多年,这也是瓦匠街众所周知的事实。 妹妹绮云是与姐姐完全不同的人,一辈子守着自己的清白,姐妹俩形成鲜明的对照,如同茨威格的小说《酷似而迥异的孪生姐妹》,表现了人的两面性。 主人翁五龙在姐妹俩之间演义着自己的悲剧故事 吕公馆的六爷,黑社会的阿保。 米店老板冯老板。null苏童在《米》的序言中说:“《米》,我的第一个长篇小说,1990年冬天写到1991年春天。朋友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远离作者本人的故事。我想这是我第一次在作品中思考和面对人及人的命运中黑暗的一面。这是一个关于欲望、痛苦、生存和毁灭的故事,我写了一个人有轮回意义的一生,一个逃离饥荒的农民通过火车流浪到城市,最后又如何通过火车回归故里,五十年异乡飘泊是这个人生活的基本概括,而死于归乡途中又是整个故事的高潮。我想我在这部小说中醉心营造了某种历史,某种归宿、某种结论。”null有人说苏童成为先锋的“叛徒”,苏童说:“没有人会为先锋去写作。如游泳的目的是到达彼岸,而不会考虑姿势。先锋不先锋,完全取决于一个作家的内心生活。” null所谓“一往无前”的先锋作家其实只能是一种理想,至少在中国是如此,很少有作家能够一直保持探索的姿态。等到90年代初,当初被人们看作是先锋的作家们纷纷降低了探索的力度,而采取一种更能为一般读者接受的叙述风格,有的甚至和商业文化结合,这标志了80年代中期以来的先锋文学思潮的终结。先锋小说先锋小说先锋小说:中国当代文学中先锋精神的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文革中青年一代在诗歌与小说领域的探索,但是直到80年代中叶文学中激进的实验才形成了强大的阵容和声势。所谓先锋精神,意味着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 80年代中期马原、莫言、残雪等人的崛起是先锋小说历史上的大事,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把它当作先锋小说的真正开端。这一开端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上同时进行。第十四节 新写实小说 第十四节 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是现实主义传统的一次回归。但是和历史上传统的现实主义不同,新写实小说淡化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当中那种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色彩,力求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关注“元生态”的生活。而且在叙事方式以及文学气息上,都受到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影响。 在以追求形式、讲究叙事方式和语言实验的先锋小说之后,出现了这样一些小说。这些小说从先锋小说的复杂多变的文本形式,以及丰富多样,纷纭繁复的语言实验当中摆脱出来,再一次将关注的焦点指向现实。 null 作品有池莉的《烦恼人生》,方方的《风景》,刘恒的《狗日的粮食》,刘震云的《新兵连》、《塔铺》等等。这些小说回避重大主题,忽视典型的社会人物和社会形象,拒绝宏大的主流叙事,而更多的是对社会下层庸庸生命的注目与关怀。1、池莉1、池莉湖北武汉市人。插过队,当过教师、医生和刊物编辑。1983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学习。主要作品集有《烦恼人生》、《太阳出世》、《绿水长流》等。null《烦恼人生》是池莉的成名作,也是真正确立她在当代文坛地位的作品。这篇作品体现了池莉的写作态度和创作风格。 池莉的《烦恼人生》池莉的《烦恼人生》池莉絮絮叨叨的一篇《烦恼人生》,以其特有的琐屑、平淡、鸡毛蒜皮的罗列和不故作小人物状的朴实展现了现实人生、日常生活及婚姻关系中的困窘、辛酸和艰辛,真正搔到了生活的痒处、痛处、烦心处、苦恼处。《烦恼人生》虽说是一篇虚构的小说,但更像一部新闻记实短片,长长的镜头聚焦于工人印家厚一天的生活。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这个操作工人一年或一生的生活,看到一代人一年或一生的生活。 2、方方 2、方方 原籍江西澎泽,1955年生于南京,1957年随父母迁到武汉。高中毕业后当过装卸工人。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作品集有《大篷车上》、《一唱三叹》、《行云流水》等。)1982年发表富于理想热情的小说《大篷车上》。随后的《白梦》、《白雾》、《白驹》,开始转向表现普通人灰色、沉闷的生活。方方的小说方方的小说1987年的《风景》在评论界反应热烈,这个中篇也被当作“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这其实也是方方写得最好的作品。小说对于城市底层卑微、残酷的生存状况的表现,比起另一些“新写实”作品来,远为复杂,而独特的视角和叙述语调所包含的“批判性”,也更为一些评论家所重视。 《风景》《风景》方方的中篇小说《风景》和池莉的《烦恼人生》都问世于1987年,是新写实小说的两部开山之作,但比较之下,《风景》在对生存状态的还原上更具有一种令人震撼的探索精神。 很显然,《风景》的全部笔墨都用于突现出生存本身的意义。小说通过描写人物对其生存处境的应对方式来使生存意义得到明确无疑的显现。 null《风景》是新写实小说中最贴近自然主义方式的作品。描写凡俗人生,刻画粗鄙丑陋、野蛮冷酷的生存景象,这实际上原本就是左拉式自然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风景》在这些方面都有着很浓的左拉味道。基于这种形式上的暗合,我们也许可以在更深在的艺术层面上来探讨新写实小说对于现实的还原 。 《风景》在小说艺术上成功地增添了某种新质,从而使中国当代文学的艺术形态得到了新的丰富。 3、刘震云 3、刘震云 河南延津县人。“文革”中服过兵役。1982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报社从事编辑工作。有中短篇小说集《塔铺》、《一地鸡毛》、《官场》,和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另出版有《刘震云文集》。 刘震云的小说刘震云的小说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他的《塔铺》、《一地鸡毛》、《单位》、《官场》、《官人》等,侧重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或者说在社会结构中人的处境。他对于“单位”这一特殊的当代社会机制,以及这一机制对人所产生的规约,作了具有发现性质的描述。 《一地鸡毛》《一地鸡毛》中篇小说《一地鸡毛》发表于1991年初。刘震云在这部作品中以非常冷峻而又略带微讽的笔触,叙写出了极其平庸琐碎的当代日常生活景况。“小林家一斤豆腐变馊了。”这是小说开头的第一句话,也是小说情节的起始所在。这当然是一件看起来微不足道、再平常不过的日常琐事,但正是诸如此类的日常琐事组成了小林的全部生活内容。 null小说最后写到他向老婆大发议论,说“其实世界上事情也很简单,只要弄明白一个道理,按道理办事,生活就像流水,一天天过下去,也满舒服。舒服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最后一句话是反讽,但由此引出的道理也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任由自己的意愿。即便最私人化的生存空间中也容不下一个真正的“我”存在。 新写实小说的缺失新写实小说的缺失尽管《一地鸡毛》的叙写是这样的低调和平淡,但绝望的情绪还是曲折地传达出来,由此也就意味着这篇小说对于知识分子立场艰难的保持,它活生生地勾画出人对现实无可抗争的处境,揭示出这处境的荒谬,这便是体现出了通常认为新写实小说所缺失的现实批判立场。 4、刘恒 4、刘恒 刘恒北京人。中学毕业后服过兵役,后在汽车制造厂当过钳工。主要小说集有《虚证》、《东西南北风》、《连环套》,长篇《黑的雪》、《苍河白日梦》、《消遥颂》等。 刘恒的小说刘恒的小说刘恒创作取材的领域比较开阔。他写的表现农民、市民和城市知识分子的小说,都达到一定的水准。《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和《白涡》等,可以看到作家对于生存的基本欲望(食、性、权力等)的关注,并流露了人很难摆脱欲望陷阱的宿命情绪。 《狗日的粮食》《狗日的粮食》《狗日的粮食》讲述了一个在特殊年代里发生的有关粮食的故事。洪山峪的农民杨天宽用二百斤谷子买来媳妇瘿袋,而后生育了六个用粮食命名的儿女。但他们的生活却始终与饥饿相伴。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瘿袋一有机会就去扒偷粮食,全然失却了羞耻之心。 《伏羲伏羲》《伏羲伏羲》《伏羲伏羲》在取材上,具备着可以扩展为有关“创世纪”的庄严主题的因子。然而,生存、性的困窘和极度压抑,导致了人性的扭曲,人的生命过程的变态、卑微,完全消解了可能有的崇高、庄严的意味。刘恒的小说,细致、从容的叙述,和内在的,存在于人物行为和心理中的恐惧和紧张,构成了一种对比。这种恐惧和紧张,不仅根源于欲望与外部力量压抑之间的矛盾,而且来自对欲望本身的破坏力量的惊恐。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风格显然是比较幽默调侃,但那是一种哭不出声的笑,是一种苦涩的人生悲喜剧,把悲剧转为喜剧,不只是一种艺术追求,也是一种生存哲学。张大民让人想起了阿Q,刘恒写作时一点不轻松。可写《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时他异常痛苦,异常伤心。 废话是无房者的住房。《白涡》 《白涡》 当人的发现的呼声回荡在当代中国的天空的时刻,蛰伏多年的人们骚动起来了。这里,又一幅图景呈现在眼前:喧嚣的都市,开放的潮流,蛊惑的红颜,自爱的君子;古老的灵魂踱着方步去赴幽会,大胆的情欲披上爱的伪装;“官本位”的盘算暗暗嘲笑虚假的清高,灵与肉的分离把女性意识的觉醒化为笑柄;曾经为了拯救灵魂牺牲过太多尘世的欢乐,如今追求起尘世的欢乐却又发现灵魂依然故我;立足未稳的“自我”,又迷失在白色的涡流中了……这就是小说《白涡》展示给我们的缤纷意象。
/
本文档为【中国当代文学(11)新时期小说(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